CN103793004B - 硬盘架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硬盘架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3004B
CN103793004B CN201210428201.2A CN201210428201A CN103793004B CN 103793004 B CN103793004 B CN 103793004B CN 201210428201 A CN201210428201 A CN 201210428201A CN 103793004 B CN103793004 B CN 103793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side plate
disk rack
fairlead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82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3004A (zh
Inventor
陈静
陈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ing huangwan tow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4282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3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93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3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3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3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硬盘架,包括一架体以及至少一导引片。架体具有两侧板。各侧板具有一第一开槽与一第二开槽。各导引片装设于侧板。各导引片具有一第一插设部、一第二插设部以及一导引部。第一插设部与第二插设部分别穿过第一开槽与第二开槽,使导引部垂直于侧板,以将导引片装设并固定于侧板。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服务器,具有所述硬盘架。本发明的硬盘架,其导引部是连续而不具有断开的结构。如此一来,可解决硬盘插入时卡住的问题。

Description

硬盘架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硬盘架与具有此硬盘架的服务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连续结构的导引片的硬盘架与应用此硬盘架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服务器为网络系统中服务各电脑的核心电脑,可提供网络使用者需要的磁盘与打印服务等功能,同时也可供各用户端彼此分享网络环境内的各项资源。服务器的基本架构和一般的个人电脑大致相同,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Memory)及输入/输出(I/O)设备等部件所组成,并由总线(Bus)在内部将其连接起来,透过北桥芯片连接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而透过南桥芯片连接输入/输出设备等。
服务器按机箱结构来说大约经历了三个演变过程:从早期的直立式服务器(Pedestal Server)到强调集中性能的机架式服务器(Rack Server)、再到高密度计算方式的刀锋服务器(Blade Server)。此外,服务器的宽度为19英寸,高度以U为单位(1U=1.75英寸=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几种标准的服务器。
在此以机架式服务器为例,服务器的硬盘模块的组装方式是将背板与硬盘架组装之后,再与一上盖组合在一起,以构成完整的硬盘模块。现有的硬盘架的侧板处设置有导引片,以引导硬盘安装至或抽离于硬盘架。此导引片通常是从侧板的外面装设至侧板的内部,并经螺锁的方式而将彼此固定在一起。然而,现有的导引片的结构设计上,导引片的导引结构为了要避开螺锁件的位置,故导引结构不是连续而有断开。据此,当硬盘插入硬盘架时,造成硬盘安装时容易被导引结构断开的部分卡住。如此一来,将造成硬盘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硬盘架,其导引片可解决硬盘插入时卡住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前述硬盘架的服务器。
本发明提出一种硬盘架,适用于一服务器。硬盘架包括一架体以及至少一导引片。架体具有两侧板。各侧板具有一第一开槽与一第二开槽。各导引片装设于对应的侧板。各导引片具有一第一插设部、一第二插设部以及一导引部。第一插设部与第二插设部分别置于导引部的两端,与导引部垂直。第一插设部与第二插设部分别穿过第一开槽与第二开槽,使导引部垂直于侧板,以将导引片装设并固定于侧板。
本发明更提出一种服务器。服务器包括一机壳以及上述硬盘架。硬盘架组装于机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插设部、第二插设部以及导引部形成一开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侧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插设部与第二插设部适于分别从第一表面穿过于第一开槽与第二开槽外。当导引片装设于对应的侧板时,第一插设部与第二插设部贴合于第二表面,而导引部位于架体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侧板具有一锁附部。当导引片装设于对应的侧板时,锁附部位于开口,第一插设部与第二插设部分别置于锁附部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当导引片装设于对应的侧板时,第一插设部与第二插设部分别与侧板锁附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架体还具有一底板与多个中隔板。两侧板立设于底板。这些中隔板配置于底板上且平行于两侧板,这些中隔板位于两侧板之间。硬盘架还包括一导引件。导引件固接于中隔板。导引件与导引部共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板的一侧具有多个硬盘插拔开口。服务器包括多个硬盘。这些硬盘可插拔地设置于架体内。这些硬盘适于经由这些硬盘插拔开口安装至或抽离于架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硬盘架还包括一上盖。上盖组装至架体。
基于上述,相较于已知的结构来说,本发明重新设计硬盘架的导引片的结构,其导引部是连续而不具有断开的结构。如此一来,可解决硬盘插入时卡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服务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硬盘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导引片组装于侧壁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导引片与侧壁于一组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导引片与侧壁内部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50:服务器
52:机壳
52a:底壳
52b:盖体
52c:前端
52d:后端
52e:侧板
52f:肋条
54:锁固件
56:硬盘
100:硬盘架
110:架体
112:底板
112a:一侧
112b:硬盘插拔开口
114:侧板
114a:第一开槽
114b:第二开槽
114c:锁附部
114d:第一表面
114e:第二表面
116:中隔板
120:导引片
122:第一插设部
124:第二插设部
126:导引部
128:开口
130:上盖
140:导引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服务器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服务器50包括一机壳52以及一硬盘架100。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52具有一底壳52a以及一盖体52b,其中底壳52a具有相对的一前端52c以及一后端52d。本实施例中的硬盘架100适于由底壳52a的后端52d滑入以组装至机壳52的底壳52a。当硬盘架100由底壳52a的后端52d滑入以组装至底壳52a时,硬盘架100与底壳52a的侧板52e部分重合。接着,将盖体52b由底壳52a的前端52c滑入并覆盖于底壳52a,便完成服务器50的组装。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制硬盘架100与机壳52组装的方式。举例来说,可以是透过彼此卡扣的方式来达到固定的功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硬盘架亦可透过卡扣以外的方式固定在机壳,也就是,硬盘架固定于机壳的方式并不以上述为限制。此外,本实施例的盖体52b更具有一锁固件54。当盖体52b由底壳52a的前端52c滑入并覆盖于底壳52a时,锁固件54适于驱动盖体52b朝硬盘架100的方向移动,以使盖体52b固定于底壳52a。底壳52a内可进一步配置导向销(未绘示),来与盖体52b相配合,以达到定位并闭合的功能。
另一方面,盖体52b例如是具有肋条52f或其他适当的凸肋结构。肋条52f凸设于盖体52b的表面,以补强盖体52b的结构。肋条52f可以是仅具单个肋条,在其他实施例中,肋条亦可具有其他的形状,并不以上述为限制,只要是延伸自盖体的肋条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当然,在此是以直条状的形状作为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本实施例的服务器50的主机板模块及风扇模块等内部构件,在此不加以赘述。以下将对于服务器50的硬盘架100的构件与配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2是图1的硬盘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硬盘架100包括一架体110、至少一导引片120以及一上盖130。上盖130组装至架体110。架体110具有一底板112、两侧板114以及多个中隔板116。两侧板114立设于底板112。在本实施例中,中隔板116例如为板金件。这些中隔板116配置于底板112上且平行于两侧板114,这些中隔板116位于两侧板114之间。详细而言,中隔板可以是两个以上的板金件且利用铆接所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隔板亦可具有其他的数量、形状以及配置位置可视上述硬盘架100内部实际的情况来决定,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另外,服务器50包括多个硬盘56(绘示为两个)。这些硬盘56可插拔地设置于架体110内。详细而言,底板112的一侧112a具有多个硬盘插拔开口112b。这些硬盘插拔开口112b由两个中隔板116之间,或者一个中隔板116与一个侧板114所构成。这些硬盘56适于经由这些硬盘插拔开口112b安装至或抽离于架体110。需说明的是,图2绘示两个硬盘56经由对应的硬盘插拔开口112b安装于架体110,然而硬盘56的数量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以下将对于导引片120的构件与配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3是图2的导引片组装于侧壁的示意图。图4是图2的导引片与侧壁于一组装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图2的导引片与侧壁内部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侧板114具有一第一开槽114a、一第二开槽114b以及一锁附部114c。锁附部114c位于第一开槽114a与第二开槽114b之间。各导引片120具有一第一插设部122、一第二插设部124以及一导引部1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设部122与第二插设部124分别置于导引部126的两端,与导引部126垂直。本实施例的第一插设部122、第二插设部124以及导引部126形成一开口128。据此,第一插设部122与第二插设部124分别穿过第一开槽114a与第二开槽114b,使导引部126垂直于侧板114,以将导引片120装设并固定于侧板114。
在本实施例中,侧板114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114d与一第二表面114e。详言之,第一插设部122与第二插设部124适于分别从第一表面114d穿过于第一开槽114a与第二开槽114b外,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导引片120是从硬盘架100的侧板114的内部装设至侧板114的外部。当导引片120装设于对应的侧板114时,锁附部114c位于开口128,第一插设部122与第二插设部124分别与侧板114锁附在一起,且第一插设部122与第二插设部124分别置于锁附部114c的两侧。第一插设部122与第二插设部124贴合于第二表面114e,而导引部126位于架体110内。
相较于已知的结构来说,本发明重新设计导引片120的结构,由硬盘架100的侧板114的内部装至侧板114的外部。如此一来,导引部126不需要避开锁附部114c,以使得导引部126是连续而不具有断开的结构。如此一来,可解决硬盘56插入时卡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硬盘架100还包括一或多个导引件140(绘示为两个)。导引件140例如为不锈钢且固接于中隔板116。需说明的是,导引件140与导引部126共平面,用以引导硬盘140经由硬盘插拔开口112b(此靠近侧板114的硬盘插拔开口112b)安装至或抽离于硬盘架100。
综上所述,相较于已知的结构来说,本发明重新设计导引片的结构,由硬盘架的侧板的内部装至侧板的外部。如此一来,导引部不需要避开锁附部,以使得导引部是连续而不具有断开的结构。如此一来,可解决硬盘插入时卡住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8)

1.一种硬盘架,适用于一服务器,该硬盘架包括:
一架体,具有两侧板,其中各该侧板具有一第一开槽、一第二开槽及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以及
至少一导引片,装设于对应的该侧板,各导引片具有一第一插设部、一第二插设部以及一导引部,其中该第一插设部与该第二插设部分别置于该导引部的两端,与该导引部垂直,该第一插设部与该第二插设部分别从该第一表面穿过于该第一开槽与该第二开槽外且贴合于该第二表面,使该导引部垂直于该侧板且位于该架体内,以将该导引片装设并固定于该侧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设部、该第二插设部以及该导引部形成一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架,其特征在于,该侧板具有一锁附部,当该导引片装设于对应的该侧板时,该锁附部位于该开口,该第一插设部与该第二插设部分别置于该锁附部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架,其特征在于,当该导引片装设于对应的该侧板时,该第一插设部与该第二插设部分别与该侧板锁附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架,其特征在于,该架体还具有一底板与多个中隔板,该两侧板立设于该底板,所述中隔板配置于该底板上且平行于该两侧板,并位于该两侧板之间,该硬盘架还包括:
一导引件,固接于该中隔板,其中该导引件与该导引部共平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架,其特征在于,该底板的一侧具有多个硬盘插拔开口,该服务器包括:
多个硬盘,可插拔地设置于该架体内,该些硬盘适于经由所述硬盘插拔开口安装至或抽离于该架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架,还包括:
一上盖,组装至该架体。
8.一种服务器,包括:
一机壳;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架,组装于该机壳。
CN201210428201.2A 2012-10-31 2012-10-31 硬盘架及服务器 Active CN103793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8201.2A CN103793004B (zh) 2012-10-31 2012-10-31 硬盘架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8201.2A CN103793004B (zh) 2012-10-31 2012-10-31 硬盘架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3004A CN103793004A (zh) 2014-05-14
CN103793004B true CN103793004B (zh) 2017-03-15

Family

ID=5066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8201.2A Active CN103793004B (zh) 2012-10-31 2012-10-31 硬盘架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9300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1259U (en) * 2004-02-25 2004-11-21 Lian Li Ind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of hard disk frame
CN2935246Y (zh) * 2006-07-20 2007-08-15 东莞丰富电脑制品有限公司 磁盘驱动器固定机构
CN101206508A (zh) * 2006-12-22 2008-06-2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数据储存装置的架体机构
CN102478899A (zh) * 2010-11-30 2012-05-30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1259U (en) * 2004-02-25 2004-11-21 Lian Li Ind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of hard disk frame
CN2935246Y (zh) * 2006-07-20 2007-08-15 东莞丰富电脑制品有限公司 磁盘驱动器固定机构
CN101206508A (zh) * 2006-12-22 2008-06-2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数据储存装置的架体机构
CN102478899A (zh) * 2010-11-30 2012-05-30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3004A (zh)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6440B2 (en) System power capping using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the installed power supply
US11153986B2 (en) Configuring a modular storage system
US7944700B2 (en) Case of server
EP2918151B1 (en) Twin server blades for high-density clustered computer system
TWI461136B (zh) 機櫃式電腦系統及其線纜管理機構
US20100027213A1 (en) Server
CN102999116B (zh) 服务器机架
US20120020006A1 (en) Server
US8894438B2 (en) Receptacle assembly having angled receptacle guide frames
US20130077223A1 (en) Server
CN102455737B (zh) 一种刀片式外接扩展卡模块
US20100027214A1 (en) Motherboard module array
CN206788751U (zh) 一种存储专用硬盘托架
TWI622337B (zh) 機殼與具有此機殼的伺服器
US8964386B2 (en) Server system
CN103793003B (zh) 一种交换板和刀片服务器
CN109002089A (zh) 一种服务器系统及其可热拔插运维存储机构
TW201721340A (zh) 控制裝置
CN102316695A (zh) 板载网卡及安装该板载网卡的电子装置
US9904329B2 (en) Power supply and circuit module fo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CN103793004B (zh) 硬盘架及服务器
CN103823517B (zh) 硬盘架及服务器
CN103823528B (zh) 服务器
CN204288088U (zh) 双排储存媒介机箱结构
CN102419620B (zh) 基于pci接口的扩展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6

Address after: Within huangwan town government,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ining huangwan tow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114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Caohejing export processing zone of Shanghai Pu Xing Road No. 789

Co-patentee before: Yingda Co., Ltd.

Patentee before: Yingda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