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0876A - 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0876A
CN103790876A CN201410070000.9A CN201410070000A CN103790876A CN 103790876 A CN103790876 A CN 103790876A CN 201410070000 A CN201410070000 A CN 201410070000A CN 103790876 A CN103790876 A CN 103790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ontrol valve
oil
hydraulic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00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0876B (zh
Inventor
曾小华
李相华
宋大凤
李高志
李胜
刘彬娜
彭君
朱志诚
王广义
陈顺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0700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08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90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0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0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08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Fluid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克服状态切换时高压油对马达壳体的冲击压力与液压马达不工作时回路中存在一定的压力对车辆行驶产生阻力的问题,其包括有动力输入机构、液压泵组件、液压控制阀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非加压油罐与控制单元。动力输入机构与液压泵组件为机械连接,液压泵组件与液压控制阀组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组分别和第一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马达管路连接,并和第一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马达同时管路连接,第一液压马达与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为机械连接,第二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为机械连接,液压泵组件与液压控制阀组同和非加压油罐管路连接,控制单元同和液压泵组件与液压控制阀组信号线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或重型工程运输车辆上的传动系统,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卡车或工程车辆等车辆的作业工况比较复杂多变,经常会在泥泞、沙石或冰雪等低附着路面上行驶,或在爬长坡时,出现驱动轮打滑、驱动力不足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全轮驱动结构、电动轮辅助前轮驱动结构和液压辅助前轮驱动结构。全驱结构广泛用于越野乘用车领域,但是其本身的机械传动结构复杂且增加较大质量,并不适合重型卡车或牵引车等工程运输车辆;电动轮驱动技术最近发展迅速且增加较小质量,改装方便,但是当前电池的功率小寿命短且电机控制器成本昂贵、控制技术不成熟等问题限制了电动轮技术的应用;液压传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比功率大,改装成本低,技术发展成熟等特点,普遍用于工程车辆领域,同时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体积小,可以安装在前轮的轮毂内,不占空间的同时还具有低速大扭矩特点,普遍应用在工程车辆的驱动系统中。
国外美国、日本等学者在70年代就提出了采用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构成的液压系统辅助前轮驱动车辆,欧洲力士乐、波克兰、MAN等公司相继推出用于工程车辆的液压辅助前轮系统。国内对于液压传动的研究,过去多集中在工程机械领域,现阶段也开始逐渐关注液压传动在商用车领域的发展,比如液压混合动力技术等。对于液压混合动力技术方面,现已有很多专利或文献公开;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423581611,公告日为2012.05.16,公开了一种轮毂马达液压驱动系统,即采用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构成闭式回路的方法辅助前轮驱动的技术。
由此可见,现阶段液压传动技术应用于重型运输车等领域的研究受到较多关注。液压传动回路主要包括开式和闭式传动回路,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多采用开式回路,工程机械的驱动系统多采用闭式回路。考虑到闭式回路的压力高流量大反应速度快特点,用于重型卡车或重型工程车的辅助前轮驱动系统多采用闭式回路。但是这种前轮辅助驱动系统,需要改变不同的工作状态,且在状态切换时高压油对马达的壳体造成较大的冲击压力。另外,在液压马达不工作时,液压传动回路中存在一定的压力,会对车辆的行驶产生阻力作用,增加发动机的油耗,同时影响液压马达的工作寿命。在重型卡车等目标车辆在换挡或短时间紧急驻车操作时,液压系统应能迅速停止工作,在操作完成后又能快速启动,以免增加换挡阻力,干扰驾驶员换挡或紧急驻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状态切换时高压油对马达的壳体造成较大的冲击压力与在液压马达不工作时,液压传动回路中存在一定的压力,会对车辆的行驶产生阻力作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包括有动力输入机构、液压泵组件、液压控制阀组、第一液压马达、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第二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油罐与控制单元。
动力输入机构与液压泵组件之间为机械式连接,液压泵组件与液压控制阀组之间为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组与第一液压马达之间为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组与第二液压马达之间为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组同和第一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马达管路连接,第一液压马达与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之间为机械式连接,第二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之间为机械式连接,液压泵组件与液压控制阀组同和油罐管路连接,控制单元同和液压泵组件与液压控制阀组信号线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压泵组件与液压控制阀组之间为管路连接是指:液压泵组件的端口PA与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VA管路连接,液压泵组件的端口PC与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VC管路连接,液压泵组件的端口PB与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VB管路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压控制阀组与第一液压马达之间为管路连接是指: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MA1与第一液压马达的主端口151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MB1与第一液压马达的主端口152管路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压控制阀组与第二液压马达之间为管路连接是指: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MB2与第二液压马达的主端口182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MA2与第二液压马达的主端口181管路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压控制阀组同和第一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马达管路连接是指: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MC同和第一液压马达的壳体泄流端口153与第二液压马达的壳体泄流端口183管路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液压马达与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之间为机械式连接,第二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之间为机械式连接是指: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的回转轴与第一液压马达的转子轴为同一根轴即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或者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的回转轴与第一液压马达的转子轴不是同一根轴而是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与第一液压马达的转子轴,两者之间采用花键副连接;
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的回转轴与第二液压马达的转子轴为同一根轴即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或者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的回转轴与第二液压马达的转子轴不是同一根轴而是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与第二液压马达的转子轴,两者之间采用花键副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压泵组件包括有动力输入轴、液压泵、补油泵、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三溢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方向阀、第二方向阀、液压缸与位移传感器X。动力输入轴和液压泵的输入轴、补油泵的转子轴为同一根轴,液压泵的端口41采用管路L1和液压泵组件的端口PA、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连接;液压泵的端口42采用管路L2和液压泵组件的端口PB、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第三溢流阀的进油口连接;液压泵的斜盘与液压缸中的活塞的一端球铰连接。
补油泵的出油口采用管路L3和液压泵组件的端口PC、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第二溢流阀的出油口、第三溢流阀的出油口、第一方向阀的端口P、第二方向阀的端口P连接,补油泵的进油口采用管路L2与油罐连接。
第一方向阀的端口A采用管路与液压缸的端口132连接,第二方向阀的端口A采用管路与液压缸的端口131连接,第一方向阀的端口T与第二方向阀的端口T通过管路与油罐连接,位移传感器X安装在液压缸中的活塞的一端。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压控制阀组包括冲洗阀、第四溢流阀、第三方向阀、第四方向阀、第五方向阀、第六方向阀与标定的单向阀。冲洗阀的端口A通过管路L4与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VA、第四方向阀的端口P连接,冲洗阀的端口B通过管路L5与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VB、第四方向阀的端口T连接,冲洗阀的端口T通过管路与第四溢流阀的进油口连接。第三方向阀的端口P通过管路与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VC连接;第三方向阀的端口T通过管路与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T1连接;第三方向阀的端口A与端口B依次通过管路与第四方向阀的控制油路端口K1与控制油路端口K2连接。第四方向阀的端口P通过管路L4与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VA连接;第四方向阀的端口T通过管路L5与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VB连接;第四方向阀的端口A通过管路与第五方向阀的端口P连接;第四方向阀的端口B通过管路与第六方向阀的端口T连接。第五方向阀的端口T通过管路L9和第六方向阀的端口P、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T2连接,第五方向阀的端口A通过油路L6与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MA1、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MA2连接;第五方向阀的端口B通过管路L8与第六方向阀的端口B、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MC连接。第六方向阀的端口A通过管路L7与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MB1、液压控制阀组的端口MB2连接,标定的单向阀被设置在连接第五方向阀与第六方向阀的管路L8与管路L9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传递压力高、反应速度快;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中液压泵组件集成了主泵以及调节其排量的伺服控制机构、补油系统和溢流阀结构,液压马达采用径向柱塞式马达,并将其集成在前轮的轮毂中,整个系统结构尺寸小,占用空间小,布置与安装简单方便;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的液压传动回路中的液压控制阀组,可以满足液压马达在不同状态下切换,同时满足驾驶员换挡或临时驻车等操作,具有较好的工况适应性;
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当液压马达处于自由轮状态时,液压控制阀组可以使马达壳体内保留一定的压力,使马达柱塞与马达壳体彻底分离,消除了马达不工作时对前轮的附加负载;
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当液压马达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阀组可以快速卸掉马达壳体的压力,减小了马达工作时壳体压力对发动机的附加负载,降低了整车油耗;
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当车辆短时间换挡时,液压控制阀组控制液压马达被旁通,换挡结束后迅速恢复驱动状态,这样降低了液压马达短时间切换状态时马达主油路的压力变化,减小马达壳体的压力冲击,提高了液压马达的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中液压控制阀组的结构图;
图中:1.动力输入装置,2.动力输出轴,3.液压泵组件,4.液压泵;5.补油泵,6.第一溢流阀,7.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第二溢流阀,10.第三溢流阀,11.第一方向阀,12.第二方向阀,13.液压缸,14.液压控制阀组,15.第一液压马达,16.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7.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8.第二液压马达,19.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20.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1.油罐,22.控制单元,43.斜盘,44.动力输入轴,133.活塞,141.冲洗阀,142.第四溢流阀,143.第三方向阀,144.第四方向阀,145.第五方向阀,146.第六方向阀,147.标定的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主要应用在重型卡车或重型工程运输车辆等目标车辆的辅助前轮驱动结构中,提高车辆在驱动轮打滑时的驱动力和通过性;
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液压控制阀组可以调节液压马达的不同状态,减小状态切换时马达壳体的压力冲击,同时满足驾驶员换挡或短时驻车操作的要求,消除系统工作时对发动机的附加负荷,降低整车的油耗的同时提高液压马达的工作寿命。
参阅图1,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包括有动力输入装置1、动力输出轴2、液压泵组件3、液压控制阀组14、第一液压马达15、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第二液压马达18、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9、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0、油罐21与控制单元22。
动力输入装置1和动力输出轴2构成液压泵组件3的动力输入机构,动力输入装置1为输入给液压泵组件3动力的装置,可以是取力器或其他动力传递机构;
动力输出轴2为动力输入装置1的输出轴,动力输出轴2与液压泵组件3的动力输入轴44采用机械式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普通键或花键副或通过万向节后用法兰盘连接,动力输入装置1和动力输出轴2使动力源可以平稳的将动力传递给液压泵组件3,使液压泵组件3为闭式液压传动系统提供压力油;本实例中可理解为发动机通过动力输入装置1和动力输出轴2向液压泵组件3提供动力,使液压泵组件3正常工作输出高压油液。
液压泵组件3包括有动力输入轴44、液压泵4、补油泵5、第一溢流阀6、第二溢流阀9、第三溢流阀10、第一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8、第一方向阀11、第二方向阀12、液压缸13以及用于测量液压缸13中活塞133位移的位移传感器X。
动力输入轴44与液压泵4的输入轴、补油泵5的转子轴为同一根轴,动力输入轴44与动力输出轴2采用前面所述的机械式连接方式连接;动力源(例如发动机)通过动力输入装置1和动力输出轴2传递给液压泵组件3动力,经动力输入轴44带动液压泵4和补油泵5工作泵油;
液压泵4是双向作用的柱塞式高压变量泵,为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提供高压传动油液以克服第一液压马达15和第二液压马达18的负载而工作。
液压泵4的端口41采用管路L1和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A、第一单向阀7的出油口与第二溢流阀9的进油口共同连接;液压泵4的端口42采用管路L2和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B、第二单向阀8的出油口与第三溢流阀10的进油口共同连接;液压泵4的斜盘43与液压缸13中的活塞133的一端为球铰连接,以满足液压泵4的斜盘倾角与液压缸13中活塞133的位移成比例关系变化。
液压泵4为双向作用的液压泵,液压泵4的端口41和液压泵4的端口42都既是进油口也是出油口;当液压泵4从端口42进油时,液压泵4的端口41则出油,设定为液压泵4正转,此时液压泵4中斜盘43的倾角变化范围为0~+1;当液压泵4从端口41进油时,液压泵4的端口42则出油,设定为液压泵4反转,此时液压泵4中斜盘43的倾角变化范围为-1~0。
补油泵5是单向作用的定量泵,为系统低压传动回路补充传动油液。补油泵5的出油口采用管路L3和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C、第一溢流阀6的进油口、第一单向阀7的进油口、第二单向阀8的进油口、第二溢流阀9的出油口、第三溢流阀10的出油口、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P、第二方向阀12的端口P(将在后面描述)连接,补油泵5的进油口采用管路与油罐21连接,工作时从油罐21中抽取油液。
第一溢流阀6设置在管路L3和油罐21(即补油泵5的出油口与油罐21)之间,以限制管路L3(即补油泵5的出油口)的压力,实现保护补油泵5目的。第一溢流阀6被设定较低的数值,该数值被称作为第一阈值。第一阈值是补油泵5向管路L1或管路L2补油所允许的最高压力,也是管路L3所允许的最高压力,本实施例中第一阈值设定为30bar。
第一单向阀7设置在管路L1和管路L3之间,只能允许油液流向管路L1。第二单向阀8设置在管路L2和管路L3之间,只能允许油液流向管路L2。
补油泵5、第一溢流阀6、第一单向阀7和第二单向阀8共同构成所述闭式液压传动系统的补油回路;当液压泵4正转时,补油泵5通过管路L3、第二单向阀8向管路L2输送受到第一溢流阀6的压力限制的加压油液;当液压泵4反转时,补油泵5通过管路L3、第一单向阀7向管路L1输送受到第一溢流阀6的压力限制的加压油液。
第二溢流阀9和第三溢流阀10均作为安全阀,并与第一单向阀7和第二单向阀8类似,分别设置在管路L1和管路L3、管路L2和管路L3之间,以限制管路L1和管路L2的压力;
第二溢流阀9和第三溢流阀10被设定为相同的较高数值,该数值被称作为第二阈值。第二阈值是液压控制阀组14、液压泵4、第一液压马达15和第二液压马达18所能允许的最高压力。本实施例中第二阈值设定为420bar,当管路L1与管路L3的压力差超过420bar时,第二溢流阀9使管路L1和管路L3接通并保持管路L1中420bar的工作压力;管路L2的工作压力也是一样。
第一方向阀11和第二方向阀12均是三位三通阀。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P,与第二方向阀12的端口P采用管路L3共同连接到补油泵5的出油口;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A采用管路连接到液压缸13的端口132;第二方向阀12的端口A,通过管路连接到液压缸13的端口131;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T与第二方向阀12的端口T通过管路共同连接到油罐21。
第一方向阀11和第二方向阀12是两个结构相同的阀,因此以下只详细描述第一方向阀11。
第一方向阀11处于第一位置I时,端口P被隔断,补油泵5不能通过第一方向阀11向外供油,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A与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T连通;第一方向阀11处于第二位置II时,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P、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A和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T均被隔断,补油泵5不能通过第一方向阀11向外供油;第一方向阀11处于第三位置III时,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P与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A连通,补油泵5通过第一方向阀11向外供油,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T被隔断。
第一方向阀11是属于电磁换向阀,双作用电磁铁直接操纵,一对弹簧复位;第一方向阀11的两端各有一个电磁铁和一个复位弹簧,其两个电磁铁中的电磁线圈的输入端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单元22连接;初始状态时阀芯位于第二位置上,第一方向阀11的第一电磁铁的电磁线圈(图2中为第一方向阀11的上端电磁铁)通电后,第一方向阀11的阀芯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切换到第一位置;当第一方向阀11的第第二电磁铁的电磁线圈(图2中为第一方向阀11的下端电磁铁)通电后,第一方向阀11的阀芯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切换到第三位置;电磁线圈断电后,阀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返回到第二位置。
液压缸13中的活塞133为双活塞杆结构,可双向移动,液压缸13初始状态处于中间位置。
液压缸13的端口131通过管路连接到第二方向阀12的端口A;液压缸13的端口132通过管路连接到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A;活塞133的靠近液压泵4的一端(附图1中显示为上端)采用球铰连接的方法连接到液压泵4的斜盘43;液压缸13中活塞133移动时,液压泵4的斜盘43的倾角会随之成比例的变化;活塞133的远离液压泵4的另一端(附图1中显示为下端)安装有位移传感器X,位移传感器X通过信号线连接到控制单元22;位移传感器X用于测量液压缸13中活塞133的位移,并将该位移(即,液压泵4中斜盘43的倾角)反馈传输给控制单元22。
第一方向阀11和第二方向阀12、液压缸13共同构成液压泵4中斜盘43倾角的调节机构;当第一方向阀11被置于位置I且第二方向阀12被置于位置III时,液压缸13从端口131进油,液压缸13的端口132排油,活塞133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液压泵4中斜盘43的倾角向+1方向变化;当第一方向阀11被置于位置III且第二方向阀12被置于位置I时,液压缸13从端口132进油,液压缸13的端口131排油,活塞133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液压泵4中的斜盘43的倾角向-1方向变化。
参阅图1,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A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A;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B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B;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C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C;
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1和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2通过液压管路分别连接到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第二液压马达18的主端口181;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1和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2,通过液压管路分别连接到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2和第二液压马达18的主端口182;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C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和第二液压马达18的壳体泄流端口183连接;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1和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2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油罐21。
第一液压马达15和第二液压马达18是两个结构相同的液压马达,这里仅详细描述第一液压马达15。
第一液压马达15是径向柱塞式双向定量马达,其转子轴与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之间采用花键副连接或两者为同一根轴;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2分别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1和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1,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C。压力油液可以从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流入而从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2流出,此时称为第一液压马达15正转;也可以从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2流入而从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流出,此时称为第一液压马达15反转。
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和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9和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0构成的组件结构与功能是相同的,这里只详细描述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和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构成的组件。
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和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构成第一液压马达15的负载结构,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的回转轴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转子轴为同一根轴即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转子轴,或者不是同一根轴而是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转子轴,两者之间采用花键副形式机械连接;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为第一液压马达15的可旋转运动的负载质量体,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同心地套装在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的一端,并能同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一起旋转。
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0的回转轴与第二液压马达18的转子轴为同一根轴即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9,或者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0的回转轴与第二液压马达18的转子轴不是同一根轴而是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9与第二液压马达18的转子轴,两者之间采用花键副连接;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0同心地套装固定在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9的一端,并能同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9一起旋转。
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和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0被安装在目标车辆(图未示)的前轮内部,当这些质量体同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与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9转动时能够带动前轮转动;进一步可认为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为前轮的半轴,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为前轮中半轴的转动质量体,而第一液压马达15的转子轴与前轮的半轴采用花键副连接,而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与目标车辆的前轮轮毂采用机械螺栓连接(图未示出)。
参阅图2,液压控制阀组14包括冲洗阀141、第四溢流阀142、第三方向阀143、第四方向阀144、第五方向阀145、第六方向阀146以及标定的单向阀147。
第四溢流阀142与冲洗阀141共同构成液压传动回路中油液的冷却回路;
冲洗阀141设置在管路L4和管路L5之间,冲洗阀141的端口A通过管路L4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A、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P连接;冲洗阀141的端口B通过管路L5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B、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T连接;冲洗阀141的端口T通过管路与第四溢流阀142的进油口连接。
冲洗阀141具有第一位置I、第二位置II与第三位置III,冲洗阀141处于第一位置I时,冲洗阀141的端口A与冲洗阀141的端口T连接,冲洗阀141的端口B被隔断;冲洗阀141处于第二位置II时,冲洗阀141的端口A、冲洗阀141的端口B与冲洗阀141的端口T均被隔断;冲洗阀141处于第三位置III时,冲洗阀141的端口B与冲洗阀141的端口T连接,冲洗阀141的端口A被隔断。
冲洗阀141是液动换向阀,其阀芯是由端口A和端口B的压力差控制其轴向移动的,当端口A的压力大于端口B的压力时,冲洗阀141从第二位置变为第一位置;当端口A的压力小于端口B的压力时,冲洗阀141从第二位置变为第三位置;当端口A的压力与端口B的压力相等时,通过两个相对的复位弹簧返回到第二位置。
第四溢流阀142设置在冲洗阀141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1之间的油路上,使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1保持一定的压力;该第四溢流阀142的设定压力低于上述系统设定的第一阈值。本实施例中第四溢流阀142的设定压力设定为上述第一阈值的80%。
第三方向阀143是二位四通阀。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P通过管路连接到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C;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T通过管路连接到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1;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A和端口B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到第四方向阀144的控制油路端口K1和控制油路端口K2(将在后面描述)。
第三方向阀143具有第一位置I与第二位置II,第三方向阀143处于第一位置I时,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P被隔断,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A、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B和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T相通;第三方向阀143处于第二位置II时,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P与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A连通,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T与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B连通。
第三方向阀143是电磁换向阀,单作用电磁铁操纵,弹簧复位,其电磁铁中的电磁线圈的输入端通过信号线连接到控制单元22;电磁线圈通电后,第三方向阀143的阀芯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电磁线圈断电后,第三方向阀143的阀芯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回到第一位置。
第四方向阀144是二位四通阀。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P通过管路L4连接到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A;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T通过管路L5连接到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B;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A通过管路连接到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P;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B,通过管路连接到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T。
第四方向阀144具有第一位置I及第二位置II,第四方向阀144处于第一位置I时,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P与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A连通,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T与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B连通;第四方向阀144处于第二位置II时,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P和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T被隔断,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A与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B连通。
第四方向阀144是液动控制阀,第四方向阀144从第一位置I切换到第二位置II,第四方向阀144的阀芯的移动方向是由控制油路的端口K1和端口K2的压力差决定的,并且通过两端的复位弹簧返回到第一位置I;而其控制油路的端口K1和端口K2分别通过管路和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A与端口B连接。
第三方向阀143通过电磁力调节阀芯位置,进而改变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K1和端口K2的压力;当第三方向阀143处于第二位置II时,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K1通过油路连接到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P,并通过油路和液压控制阀14的端口VC连接到补油泵5的输出管路L3,而端口K2通过油路连接到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T,并通过油路和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1连接到油罐21而卸荷,导致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K1的压力大于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K2的压力,第四方向阀144的阀芯被移动,使第四方向阀144从第一位置I切换到第二位置II;当第三方向阀143被置于第一位置I时,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K1和端口K2通过第三方向阀143相互接通并通过油路和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1连接到油罐21而卸荷,第四方向阀144的阀芯通过两端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返回到第一位置。
第五方向阀145和第六方向阀146均为二位四通阀。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P通过管路连接到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A;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T通过管路L9与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P、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2同时连接;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A通过油路L6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1、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2同时连接。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B通过管路L8与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B、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C同时连接。
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T通过管路连接到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B;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A通过油路L7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1、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2同时连接;
第五方向阀145具有第一位置I及第二位置II,第五方向阀145处于第一位置I时,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P与第五方向阀145端口B连通,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T与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A连通;第五方向阀145处于第二位置II,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P与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A连通,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T与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B连通;
第五方向阀145是电磁换向阀,单作用电磁铁操纵,弹簧复位,其电磁铁中的电磁线圈输入端通过信号线连接到控制单元22;第五方向阀145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第五方向阀145的阀芯是在电磁力的作用下移动的,并通过复位弹簧返回到第一位置。
第六方向阀146具有第一位置I及第二位置II,第六方向阀146处于第一位置I时,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P与第六方向阀146端口A连通,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T与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B连通;第六方向阀146处于第二位置II,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P与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B连通,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T与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A连通;
第六方向阀146是电磁换向阀,单作用电磁铁操纵,弹簧复位,其电磁铁中的电磁线圈输入端通过信号线连接到控制单元22;第六方向阀146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第六方向阀146的阀芯是在电磁力的作用下移动的,并通过复位弹簧返回到第一位置。
标定的单向阀147被设置在连接第五方向阀145与第六方向阀146的管路L8和管路L9之间,并允许油液仅能够在油路L8的压力超过所标定的压力的情况下,朝向油路L9流动,标定的压力值被称作为第三阈值,该阈值是油路L8所允许的最高压力。本实施例中第三阈值设定为3ar至5bar。
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1、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2与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A通过油路L6构成三通管结构,也就是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1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2是并联关系;同样的,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1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2也是并联关系;而第一液压马达15的端口151和第一液压马达15的端口152分别连接到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1和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1,第二液压马达18的端口181和第二液压马达18的端口182分别连接到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2和液压控制阀组14的MB2,因此,第一液压马达15和第二液压马达18是以并联形式设置的。为描述方便,以下仅详细描述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1和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1以及第一液压马达15。
液压控制阀组14连接在液压泵组件3和第一液压马达15之间,以控制第一液压马达15的工作状态。液压控制阀组14中第四方向阀144、第五方向阀145和第六方向阀146中的阀芯处于不同位置时,可使液压控制阀组14接通不同的端口,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0470884950000121
通过接通不同的端口,液压控制阀组14可控制第一液压马达15工作在以下三种模式中任一工作模式:
自由轮模式:
该模式下第一液压马达15不工作,不输出动力,并且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保留一定的压力,以保证液压马达的径向柱塞与马达壳体彻底分离;
驱动模式:
该模式下液压泵4与第一液压马达15构成闭式液压回路,第一液压马达15工作输出动力,同时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直接泄流;
旁通模式:
该模式下液压泵4被隔断,第一液压马达15被旁通,不输出动力,并且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主端口152保留有一定的压力,其壳体泄流端口153直接泄流。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所公开系统的操作。该操作是由控制单元22控制的。系统中第一方向阀11、第二方向阀12、第三方向阀143、第五方向阀145和第六方向阀146的电磁铁中的电磁线圈的输入端都通过信号线连接到控制单元22,且由控制单元22来控制,液压缸13中活塞133上的位移传感器X连接到控制单元22。
为了不使附图内容过于复杂,上述不同的方向阀及液压缸13的活塞133上的位移传感器X与控制单元22的信号线连接未在图中示出。
控制单元22的功能有两个,一是通过控制液压泵组件3中的第一方向阀11和第二方向阀12,调节液压泵4的斜盘倾角,进而调节液压泵4的排量;二是通过控制液压控制阀组14中的第三方向阀143、第五方向阀145和第六方向阀146,调节第一液压马达15的工作状态。
控制单元22接收液压缸13中活塞位移传感器X反馈的位移信号,并将此位移信号转化为液压泵4的斜盘倾角反馈值;控制单元22通过对比该反馈值与设定的目标值,对两者的差值采用比例控制,向第一向方向阀11和第二方向阀12发送控制信号;第一方向阀11和第二方向阀12的电磁铁上的电磁线圈接收该控制信号后,使阀芯移动调节端口A的流量大小,也就是调节液压泵4的两个端口41和端口42流量大小,改变活塞133两端的压力差,使活塞133移动,进而改变液压泵4的斜盘倾角,使其跟随设定的目标值,以实现调节液压泵4排量的目的。该过程中补油泵5一直提供恒定压力的油液。
控制单元22通过控制液压控制阀组14中第三方向阀143、第五方向阀145和第六方向阀146,能够将系统中第一液压马达15置于以下工作模式中的任一种工作模式:
自由轮模式:
第三方向阀143被置于第一位置I,第五方向阀145被置于第一位置I,第六方向阀146被置于位置I;第一液压马达15不被驱动,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主端口152通过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2与油罐21接通泄流;液压泵4端口41和液压泵4的端口42通过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C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相互接通,且受标定的单向阀147的限压作用,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能够保持3ar至5bar的压力;
驱动模式:
第三方向阀143被置于第一位置I,第五方向阀145被置于第二位置II,第六方向阀146被置于第二位置II;第一液压马达15被驱动,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主端口152通过液压控制阀组14分别连接到液压泵4的端口41和液压泵4的端口42;液压泵4和第一液压马达15构成闭式液压回路;液压泵4提供第一液压马达15压力油液,同时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通过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2与油罐21接通泄流。
旁通模式:
第三方向阀143被置于第二位置II,第五方向阀145和第六方向阀146可被置于任意位置;液压泵4被隔断;第一液压马达15不被驱动,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第一液压马达15的端口152被旁通。
以下详细描述所述系统中液压马达15的不同工作模式。
目标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无论系统处于哪种工作模式,补油泵5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为系统供油,且受第一溢流阀6所标定第一阈值的限制,向管路L3提供恒定压力的油液;与管路L3直接连接或通过管路连接的第一方向阀11和第二方向阀12、以及液压控制阀组14中方向阀143的端口P均一直充有恒定压力的油液;当液压泵4正转时,补油泵5通过管路L3、第二单向阀8向管路L2提供恒压油液;当液压泵4反转时,补油泵5通过管路L3、第一单向阀7向管路L1提供恒压油液。
目标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无论系统处于哪种工作模式,当液压控制阀组14中的冲洗阀141自身的工作条件满足时,冲洗阀141一直工作,将管路L4或L5中的油液泄流进行冷却。即当管路L4的压力大于管路L5的压力,且管路L4的压力大于第四溢流阀142的设定压力时,管路L4的油液从液压控制阀组14中的端口T1泄流进行冷却后回流到油罐21(冷却装置未在图中示出);当管路L5的压力大于管路L4的压力,且管路L5的压力大于第四溢流阀142的设定压力时,管路L5的油液从液压控制阀组14中的端口T1泄流进行冷却后回流到油罐21。
目标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当前轮不需要提供驱动力时,也就是所述的闭式液压传动中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不需驱动时,第一液压马达15不需要被驱动,此时第一液压马达15可处于自由轮模式。该模式下,第三方向阀143被置于第一位置I,第五方向阀145被置于第一位置I,第六方向阀146被置于第一位置I。此时,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K1和端口K2通过油路相通并连接到端口T1而与油罐21连通,第四方向阀144的阀芯在其两端复位弹簧的作动下被置于第一位置I;第一液压马达15的端口151和端口152通过油路相通并连接到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2并与油罐21连通进行泄油;液压泵4的端口41和端口42通过油路相通并连接到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油路L8与油路L9之间设置有标定的单向阀147,当油路L8的压力超过其设定的第三阈值时,油路L8与油路L9接通并通过端口T2与油罐21连通,以保证油路L8保持一定且不高于第三阈值的压力。
自由轮模式下,液压泵4的端口41和端口42相互接通,输出的高压油通过油路L8传递给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受到标定的单向阀147的限压作用,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的压力数值,不是液压泵4的油液的压力数值,而是单向阀147所标定的第三阈值,是小于液压泵4的油压数值的;
自由轮模式下,液压泵4与第一液压马达15没有构成液压传动回路;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主端口152相通,并通过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2与油罐21连通泄流,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主端口152的压力数值为0bar,而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由于液压泵4和单向阀147的共同作用下,保留有第三阈值的压力数值(3bar至5bar),从而壳体泄流端口153的压力大于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主端口152的压力,使第一液压马达15结构中的径向柱塞作动内缩,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彻底分离,消除了第一液压马达15在自由轮状态下对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产生的附加阻力。实施例中,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是与前轮的轮毂采用机械螺栓连接的,第一液压马达15的转子轴与前轮的半轴是同一根轴,第一液压马达15的径向柱塞与其壳体的分离就是前轮的半轴与前轮轮毂的分离,也就是说当前轮受到车体作用而转动时,第一液压马达15壳体随之转动,而前轮半轴和马达转子轴是不转动的,这样就消除了第一液压马达15在自由轮状态下对前轮转动所附加的阻力,从整车上降低了整车的阻力,降低了整车的油耗。
目标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当前轮需要提供驱动力时,也就是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质量体需要被驱动时,第一液压马达15需要被驱动以克服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的转动负载,此时第一液压马达15处于驱动模式。在驱动模式下,第三方向阀143被置于第一位置I,第五方向阀145被置于第二位置II,第六方向阀146被置于第二位置II。此时,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K1和端口K2通过管路和端口T1与油罐21连通,第四方向阀144的阀芯在其两端复位弹簧的作动下被置于第一位置I;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主端口152与液压泵4的端口41和端口42构成闭式液压回路,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通过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与油罐21连通快速卸荷,使第一液压马达15壳体的压力为0bar,减小壳体油压阻力对第一液压马达15转子轴转动工作的负载。
液压泵4输出高压油液驱动第一液压马达15工作转动,即输出动力驱动负载,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通过第五方向阀145和第六方向阀146直接连接到端口T2并连通油罐21泄流,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152输入高压油液驱动径向柱塞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紧紧接触,并产生作用力驱动转子轴转动,此时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压力降为0,减小了径向柱塞的运动阻力,进而减小了第一液压马达15的转动负载。
另外,驱动模式下液压泵4与第一液压马达15构成闭式液压回路,可以实现第一液压马达15双向运动。第一液压马达15的旋转方向是由液压泵4的油液输出端口决定的,液压泵4的油液输出端口是由液压泵4的斜盘倾角决定的;当液压泵4的斜盘倾角在0~+1范围时,液压泵4从端口41输出油液使液压泵4正转;当液压泵4的斜盘倾角在-1~0范围时,液压泵4从端口42输出油液使液压泵4反转。当液压泵4正转时,从端口41输出高压油,经过液压控制阀组14和各油路、管路传递,输入给液压马达15的端口151,驱动第一液压马达15正转;反之液压泵4反转,第一液压马达15相应的反转。
目标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当需要换挡或者短时间停车时,此时第一液压马达15同样需要解除驱动状态,以保证驾驶员稳定换挡或停车,如果此时控制第一液压马达15切换到自由轮模式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到换挡操作或短时间停车的时间很短,液压马达在短时间内又切换到驱动模式,这样会在液压泵4与第一液压马达15构成的闭式液压回路中造成较大的压力波动,不仅影响液压元件的工作寿命,更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性。为此本发明所述的闭式液压传动系统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的将液压马达解除驱动状态的短时间工作模式,即第一液压马达15旁通模式。该模式用在液压马达在驱动模式下,遇到目标车辆换挡或短时间停车情况下。第一液压马达15旁通模式下,第三方向阀143被置于第二位置II,第五方向阀145和第六方向阀146则维持前一状态的位置(第五方向阀145被置于第二位置II,第六方向阀146被置于第二位置II)。此时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P与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A接通,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T与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B接通;补油泵5输出的油液输送给第四方向阀144的控制油路的端口K1,而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K2通过油路连接到端口T1与油罐21连通泄流,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K1和端口K2的压力差使第四方向阀144的阀芯移动,即第四方向阀144被置于第二位置II,此时液压泵4的端口41和端口42均被隔断,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和主端口152也通过第四方向阀144相互接通,从而第四方向阀144切断了液压泵4与第一液压马达15构成的液压传动回路,第一液压马达15被旁通不输出动力。
换挡结束后,第三方向阀143返回位置I,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K1和端口K2通过油路相互接通并通过端口T1与油罐21连通泄流,第四方向阀144的阀芯通过两端的复位弹簧的作用返回到第一位置I,接通液压泵4和第一液压马达15构成的传动回路。
第一液压马达15旁通模式中第四方向阀144是液动控制的,能够克服在切换时传动回路中的高压阻力,同时第一液压马达15在模式切换前后,主油路的压力变化不大,降低了切换过程引起的第一液压马达15主油路的压力波动,减小了能耗损失。但是该模式中,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油路存在一定的压力,因此为提高液压马达的工作寿命,该模式只能短时间使用。

Claims (9)

1.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包括有动力输入机构、液压泵组件(3)、液压控制阀组(14)、第一液压马达(15)、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第二液压马达(18)、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0)、油罐(21)与控制单元(22);
动力输入机构与液压泵组件(3)之间为机械式连接,液压泵组件(3)与液压控制阀组(14)之间为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组(14)与第一液压马达(15)之间为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组(14)与第二液压马达(18)之间为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组(14)同和第一液压马达(15)与第二液压马达(18)管路连接,第一液压马达(15)与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之间为机械式连接,第二液压马达(18)与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0)之间为机械式连接,液压泵组件(3)与液压控制阀组(14)同和油罐(21)管路连接,控制单元(22)同和液压泵组件(3)与液压控制阀组(14)信号线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泵组件(3)与液压控制阀组(14)之间为管路连接是指:
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A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A管路连接,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C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C管路连接,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B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B管路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控制阀组(14)与第一液压马达(15)之间为管路连接是指:
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1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1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1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主端口152管路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控制阀组(14)与第二液压马达(18)之间为管路连接是指:
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2与第二液压马达(18)的主端口182管路连接,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2与第二液压马达(18)的主端口181管路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控制阀组(14)同和第一液压马达(15)与第二液压马达(18)管路连接是指:
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C同和第一液压马达(15)的壳体泄流端口153与第二液压马达(18)的壳体泄流端口183管路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液压马达(15)与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之间为机械式连接,第二液压马达(18)与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0)之间为机械式连接是指:
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的回转轴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转子轴为同一根轴即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或者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17)的回转轴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转子轴不是同一根轴而是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6)与第一液压马达(15)的转子轴,两者之间采用花键副连接;
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0)的回转轴与第二液压马达(18)的转子轴为同一根轴即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9),或者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20)的回转轴与第二液压马达(18)的转子轴不是同一根轴而是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传动轴(19)与第二液压马达(18)的转子轴,两者之间采用花键副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允许能量回收的液压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泵组件(3)与液压控制阀组(14)同和油罐(21)管路连接是指:
液压泵组件(3)中的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T与第二方向阀(12)的端口T通过管路与油罐(21)管路连接,补油泵(5)的进油口采用管路L2与油罐(21)连接,第一溢流阀(6)的出油口与油罐(21)管路连接;
液压控制阀组(14)中的端口T1与油罐(21)之间管道连接,液压控制阀组(14)中的端口T2与油罐(21)之间管道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泵组件(3)包括有动力输入轴(44)、液压泵(4)、补油泵(5)、第一溢流阀(6)、第二溢流阀(9)、第三溢流阀(10)、第一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8)、第一方向阀(11)、第二方向阀(12)、液压缸(13)与位移传感器X;
动力输入轴(44)和液压泵(4)的输入轴、补油泵(5)的转子轴为同一根轴,液压泵(4)的端口41采用管路L1和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A、第一单向阀(7)的出油口与第二溢流阀(9)的进油口连接;液压泵(4)的端口42采用管路L2和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B、第二单向阀(8)的出油口与第三溢流阀(10)的进油口连接;液压泵(4)的斜盘(43)与液压缸(13)中的活塞(133)的一端球铰连接;
补油泵(5)的出油口采用管路L3和液压泵组件(3)的端口PC、第一溢流阀(6)的进油口、第一单向阀(7)的进油口、第二单向阀(8)的进油口、第二溢流阀(9)的出油口、第三溢流阀(10)的出油口、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P、第二方向阀(12)的端口P连接;
第一方向阀(11)的端口A采用管路与液压缸(13)的端口132连接,第二方向阀(12)的端口A采用管路与液压缸(13)的端口131连接,位移传感器X安装在液压缸(13)中的活塞(133)的一端。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控制阀组(14)包括冲洗阀(141)、第四溢流阀(142)、第三方向阀(143)、第四方向阀(144)、第五方向阀(145)、第六方向阀(146)与标定的单向阀(147);
冲洗阀(141)的端口A通过管路L4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A、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P连接,冲洗阀(141)的端口B通过管路L5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B、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T连接,冲洗阀(141)的端口T通过管路与第四溢流阀(142)的进油口连接;
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P通过管路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C连接;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T通过管路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1连接;第三方向阀(143)的端口A与端口B依次通过管路与第四方向阀(144)的控制油路端口K1与控制油路端口K2连接;
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P通过管路L4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A连接;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T通过管路L5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VB连接;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A通过管路与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P连接;第四方向阀(144)的端口B通过管路与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T连接;
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T通过管路L9和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P、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T2连接,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A通过油路L6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1、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A2连接;第五方向阀(145)的端口B通过管路L8与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B、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C连接;
第六方向阀(146)的端口A通过管路L7与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1、液压控制阀组(14)的端口MB2连接,标定的单向阀(147)被设置在连接第五方向阀(145)与第六方向阀(146)的管路L8与管路L9之间。
CN201410070000.9A 2014-02-28 2014-02-28 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0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0000.9A CN103790876B (zh) 2014-02-28 2014-02-28 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0000.9A CN103790876B (zh) 2014-02-28 2014-02-28 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0876A true CN103790876A (zh) 2014-05-14
CN103790876B CN103790876B (zh) 2015-09-30

Family

ID=50666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000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0876B (zh) 2014-02-28 2014-02-28 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9087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9978A (zh) * 2016-01-21 2016-04-06 吉林大学 液压辅助驱动与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CN106246620A (zh) * 2015-06-09 2016-12-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控制块、带有控制块的流体静力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带有流体静力的驱动装置的车辆的方法
CN106402067A (zh) * 2016-11-21 2017-02-15 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四驱行走控制阀及其液压开式系统、行走机械
CN106939909A (zh) * 2017-05-10 2017-07-11 吉林大学 一种集成液压起动机的液压辅助驱动系统
CN108591146A (zh) * 2017-05-09 2018-09-28 朱海燕 作业方便的车辆选挡自动行车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1357464A (zh) * 2020-02-24 2020-07-03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葱联合收获机液压系统及大葱联合收获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6288A1 (en) * 2004-03-05 2005-09-08 Deere &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Closed circuit energy recovery system for a work implement
CN201568386U (zh) * 2009-05-21 2010-09-01 北京海纳创为液压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轮式车辆液压辅助驱动系统
CN102555793A (zh) * 2011-12-15 2012-07-1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的驱动系统及其闭式液压回路
CN103569098A (zh) * 2013-11-19 2014-02-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辅助驱动和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68810A (zh) * 2013-11-19 2014-02-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能量回收的轮毂马达液压辅助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717499U (zh) * 2014-02-28 2014-07-16 吉林大学 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6288A1 (en) * 2004-03-05 2005-09-08 Deere &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Closed circuit energy recovery system for a work implement
CN201568386U (zh) * 2009-05-21 2010-09-01 北京海纳创为液压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轮式车辆液压辅助驱动系统
CN102555793A (zh) * 2011-12-15 2012-07-1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的驱动系统及其闭式液压回路
CN103569098A (zh) * 2013-11-19 2014-02-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辅助驱动和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68810A (zh) * 2013-11-19 2014-02-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能量回收的轮毂马达液压辅助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717499U (zh) * 2014-02-28 2014-07-16 吉林大学 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620A (zh) * 2015-06-09 2016-12-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控制块、带有控制块的流体静力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带有流体静力的驱动装置的车辆的方法
CN105459978A (zh) * 2016-01-21 2016-04-06 吉林大学 液压辅助驱动与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CN105459978B (zh) * 2016-01-21 2018-05-15 吉林大学 液压辅助驱动与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CN106402067A (zh) * 2016-11-21 2017-02-15 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四驱行走控制阀及其液压开式系统、行走机械
CN106402067B (zh) * 2016-11-21 2018-01-19 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四驱行走控制阀及其液压开式系统、行走机械
CN108591146A (zh) * 2017-05-09 2018-09-28 朱海燕 作业方便的车辆选挡自动行车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8591146B (zh) * 2017-05-09 2019-12-13 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作业方便的车辆选挡自动行车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6939909A (zh) * 2017-05-10 2017-07-11 吉林大学 一种集成液压起动机的液压辅助驱动系统
CN111357464A (zh) * 2020-02-24 2020-07-03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葱联合收获机液压系统及大葱联合收获机
CN111357464B (zh) * 2020-02-24 2021-05-25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葱联合收获机液压系统及大葱联合收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0876B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0875B (zh) 一种允许能量回收的液压传动系统
CN103790876B (zh) 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CN102862603B (zh) 比例转向阀、比例转向液压回路、比例转向系统及车辆
CN105459804B (zh) 轮毂马达液压混合动力系统
CN104816621B (zh) 液压混合动力车辆及其液压混合动力系统
CN102582425A (zh) 行走液压控制系统及应用该控制系统的自行式工程机械
CN203717498U (zh) 一种允许能量回收的液压传动系统
CN104246086A (zh) 挖掘机的液压混合动力回转驱动系统
CN109052238A (zh) 一种叉车用的液压驱动系统
CN107763198A (zh) 双行星排汇流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
CN105539132A (zh) 双动力驱动系统、工程机械车辆及控制方法
CN202378697U (zh) 行走液压控制系统及应用该控制系统的自行式工程机械
CN104859424B (zh) 液压轮毂马达辅助驱动系统
CN108383039A (zh) 一种节能型步进式升降机构液压控制系统
CN101449086A (zh) 液压驱动系统及其改进的过滤器子系统
CN105459978B (zh) 液压辅助驱动与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CN204870526U (zh) 液压混合动力车辆及其液压混合动力系统
CN102785694B (zh) 一种控制车辆实现双向行驶的液压系统
CN203717499U (zh) 一种闭式液压传动系统
CN101914932B (zh) 轮胎式液压挖掘机行走自动变速装置
CN209244979U (zh) 基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双蓄能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CN201390253Y (zh) 矿用防爆钢轮普轨机车液压传动装置
CN100572128C (zh) 液压传动蓄能汽车
CN109281898A (zh) 基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双蓄能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CN204659440U (zh) 液压轮毂马达辅助驱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