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0707B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0707B
CN103780707B CN201410064020.5A CN201410064020A CN103780707B CN 103780707 B CN103780707 B CN 103780707B CN 201410064020 A CN201410064020 A CN 201410064020A CN 103780707 B CN103780707 B CN 103780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target data
data
information
network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40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0707A (zh
Inventor
林翔
肖荣彬
胡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640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0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80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0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0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0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并且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关联,由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关联,当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目标数据时,可将该目标数据转移到第三电子设备进行存储,该第三电子设备扩大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用户在进行存储目标数据的操作时,还是执行向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的动作,该目标数据实际上是存储到第三电子设备中,该操作动作与现有的向U盘中存储内容的动作相同,但是,扩大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使得用户只需携带一个第一电子设备即可,用户携带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U盘,又称为USB闪存存储器(USB flash disk),是一种使用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通过USB接口与电脑相连,U盘的数据资料可与电脑交换。
现有的U盘的容量越来越大,8G的已经成为主流趋势,16G和32G甚至更大容量的U盘也已经出现并得到应用。
但是,即使U盘的容量较大,其总是有固定的容量限制,当用户使用该U盘存储数据一段时间后,总会达到该U盘的容量限制,需要用户启用新的U盘以实现对更多的数据进行存储。
然而U盘的数量过多,占用体积较大,用户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U盘容量有限,用户需要同时携带多个U盘不方便的问题。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关联,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包括:
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得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
依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存储。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之后,还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数据建立数据记录并存储所述数据记录。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之前,还包括:
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存储所述目标数据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是否畅通;如果畅通,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存储。。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当所述数据记录包括目录时,所述目录索引指示的存储路径包括:本地和第三电子设备;
当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到第一电子设备时,所述目录索引指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路径为本地;
当所述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时,所述目录索引变化,指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路径为第三电子设备。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存储包括:
缓存所述目标数据;
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
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
如果全部传输,删除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
如果未全部传输,当满足传输条件时,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依据所述第一信息继续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中待传输的数据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当不满足传输条件时,停止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判断未接收到全部目标数据时生成。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可移动存储电子设备,所述移动存储电子设备包括U盘、移动硬盘或安全数码SD卡。
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关联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转移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所述转移模块包括:
分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得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传输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存储。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还包括:
加密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目标数据建立数据记录并存储所述数据记录。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网络连接通道是否畅通;如果畅通,触发转移模块。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所述传输单元包括:
缓存子单元,用于缓存所述目标数据;
发送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网络连接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
删除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时,删除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
续传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数据未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且满足传输条件时,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依据所述第一信息触发所述发送子单元继续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中待传输的数据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当不满足传输条件时,停止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判断未接收到全部目标数据时生成。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关联,该方法包括: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由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关联,当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目标数据时,可将该目标数据转移到第三电子设备进行存储,该第三电子设备扩大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用户在进行存储目标数据的操作时,还是执行向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的动作,该目标数据实际上是存储到第三电子设备中,该操作动作与现有的向U盘中存储数据的动作相同,但是,扩大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使得用户只需携带一个第一电子设备即可,用户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4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5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6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7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7的传输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加特定地强调实施的独立性,本说明书涉及许多模块或单元。举例而言,模块或单元可由硬件电路实现,该硬件电路包括特制VLSI电路或门阵列,比如逻辑芯片、晶体管,或其它组件。模块或单元也可在可编程的硬设备中实现,比如场效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等。
模块或单元也可在藉由各种形式的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中实现。比如说,一可执行码模块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实体的或逻辑的计算机指令区块,该区块可能形成为,比如说,对象、程序或函数。然而,鉴别模块或单元的可执行部分不需要物理上放置在一起,但可由存于不同位置的不同指令所组成,当逻辑上组合在一起时,形成模块或单元且达到该模块或单元所要求的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码模块或单元可以是一单一指令或多个指令,甚至可以分布在位于不同的程序中的数个不同的码区段,并且横跨数个存储设备。同样地,操作数据可被辨识及显示于此模块或单元中,并且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形式实施且在任何合适的数据结构形式内组织。操作数据可以集合成单一数据集,或可分布在具有不同的存储设备的不同的位置,且至少部分地只以电子信号方式存在于一系统或网络。
本说明书所提及的“实施例”或类似用语表示与实施例有关的特性、结构或特征,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中。因此,本说明书所出现的用语“在一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以及类似用语可能但不必然都指向相同实施例。
再者,本发明所述特性、结构或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下说明将提供许多特定的细节,比如编程序、软件模块、用户选择、网络交易、数据库查询、数据库结构、硬件模块、硬件电路、硬件芯片等例子,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看出本发明,即使没有利用其中一个或多个特定细节,或利用其它方法、组件、材料等亦可实施。另一方面,为避免混淆本发明,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并没有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相连接,该第一设备还与第三电子设备关联。
步骤S101: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其中,当该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时,接收该目标数据。
其中,该目标数据为第二电子设备中的任意数据,该数据可以为任意形式的文件,如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像文件、文档文件或者上述几个中的两个或者多个的结合得到的文件等。
步骤S102: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其中,关于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在第一电子设备本地存储有标识信息,根据该标识信息就能够得到该关联关系。
其中,该标识信息中可以是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或者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二者相同的标识等各种可用于标识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的信息,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对该标识信息不做限定。
步骤S103: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
其中,当得到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后,可以根据该关联关系将目标数据转移到该第三电子设备,以在该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如,根据该关联关系可以确定与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也可根据该关联关系得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信息等。
其中,该转移的方式可以包括:当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具有能够传输数据信息的网络时,传输该目标数据可依据该网络将该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三电子设备;当然也可利用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由于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直接利用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也可将该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中。具体的转移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当然,由于第一电子设备可能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没有可以传输数据信息的连接网络时,该步骤S103也可以由第二电子设备执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为无线连接,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当接收到目标数据时,可将该目标数据转移到第三电子设备进行存储,该第三电子设备扩大了该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用户在进行存储目标数据的操作时,执行向第一电子设备存储的动作,该目标数据实际上是存储到第三电子设备中,该操作动作与现有的向U盘中存储数据的动作相同,但是,扩大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使得用户只需携带一个第一电子设备即可,用户携带方便。
当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具有网络时,在进行目标数据的转移时,可以依据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进行传输。
参考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步骤S201: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S101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202: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S102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203: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得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
其中,依据第一电子设备本地存储的关联关系,可以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该信息可以为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IP地址。
当然,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信息,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为其他的具有辨识度的表明第三电子设备身份的信息。
步骤S204:依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其中,依据该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即可确定该第三电子设备的地址等相关信息。由于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具有网络,则依据该第三电子设备的地址等相关信息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其中,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为无线连接,也可为其他形式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步骤S205: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存储。
其中,依据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将该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
具体实施中,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可移动存储电子设备,所述移动存储电子设备包括U盘、移动硬盘或SD(Secure Digital,安全数码)卡;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电脑、PAD(平板电脑)、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码助理,又称掌上电脑)等移动或非移动的终端,第三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如云服务器(云盘)等。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接口连接,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网络连接。
实际实施中,当该第一电子设备为U盘,该第三电子设备为云盘时,将数据从U盘传输到云盘的办法具体为:可以通过Internet协议,进行文件的传输。如果数据是文件,可以用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协议传输,如果是其他数据,可以用其他协议进行传输。可选的,只传输变化的部分。可以将数据做哈希算法,例如MD5(Message-DigestAlgorithm5,信息-摘要算法5)、SHA(Secure Hash Algorithm,安全哈希算法),保留数据的哈希值,方便比较数据是否已经改变。发现数据改变了,对改变的部分进行传输同步。
具体的,可以在云端进行所有用户的数据进行哈希值检验,如果需要传输的数据已经在服务器中,则不需要实际传输,只需要在服务端做数据和用户的关联即可。也就是现在常见的“云盘秒传文件”功能。这样可以调高效率,并且节省用户和服务的网络资源。
另外,关联的信息,最小单位可以是文件,甚至更小。比如文本文件的行。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根据文件类型具体分析,平衡维护关联信息的overhead和详细关联信息带来的好处。
实际实施中,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连接,可以利用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与第三电子设备进行网络连接,只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中添加相应的转发软件,而不需对该第一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进行改变,减少了对该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改动的成本。
当然,为了保证上传到第三电子设备中目标数据的安全,还需要对该目标数据进行加密。
参考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
步骤S301: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S101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302: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
其中,在接收到目标数据之后,可根据预设的加密方式对该目标数据进行加密,以保证该目标数据的安全。
其中,加密的方式可以为多种,如可采用数字证书加密的方式,该数字证书加密的方式具体过程包括:读取所述数字证书的公钥和私钥,并结合所述数字证书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
当然,上传该目标数据到第三电子设备中需要进行加密,相应的,从第三电子设备下载数据时,还需要进行解密,该解密方式与加密方式对应,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在传输目标数据到第三电子设备中是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当从第三电子设备中下载数据信息时,同样需要通过该第一电子设备进行下载,而不能直接根据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进行下载,或者即使能够下载也不能进行解密。
步骤S303: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S102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304: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S103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为了能够在传输该目标数据到第三电子设备中之后,仅根据该第一电子设备就能得到第三电子设备中已存储的数据的相关信息。
参考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4的流程图。
步骤S401: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S101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402:依据所述目标数据建立数据记录并存储所述数据记录;
其中,该数据记录可以为概要信息表明目标数据内容的相关信息,也可为路径信息等可表明该目标数据存储位置的相关信息,或者与该目标数据内容以及存储位置二者均相关的目录信息等。
其中,该概要信息可以包括:该目标内的大小和/或相关的内容简介等。
需要说明的,在网络连接畅通的情况下,根据该数据记录就可确定该目标数据存储位置,进而可以根据该数据记录访问第三电子设备中文件;当无网络时,该数据记录对应的链接失效,该链接失效目录内容突出显示,如可以为灰色或者标记为具有醒目颜色的×(如红色、黄色等),以表明该链接当前不能打开。而一旦该网络连接转为畅通,该链接转为可用。
其中,当依据目标数据建立的数据记录中包括目录时,该目录索引可指示该目标数据的存储路径,如可包括:本地和第三电子设备。当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到第一电子设备时,所述目录索引指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路径为本地;当所述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时,所述目录索引变化,指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路径为第三电子设备,具体的可以为将指示本地存储区域的内容变化为第三电子设备。当然,当本地和第三电子设备中都存储该目标数据时,该目录索引可以同时指示两个存储路径。
具体的,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可划分为两个存储区域,第一区域为本地存储,存储各个数据的全部内容,第二区域为网络存储,只包含存储到第三电子设备中的数据的存储路径或者概要信息等。
具体的,该目录索引可以指示该第三电子设备中具体的某个特定的文件夹,或者区域等。
当然,当该第三电子设备中的数据量不大,而且为了减少本地存储占用的空间时,可以只指示该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三电子设备中。
步骤S403: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S102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404: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S103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首先执行依据所述目标数据建立数据记录步骤,再执行得到关联关系步骤,不限定于此,实际实施中,二者的先后顺序可以倒换,也可同时执行。
在传输该目标数据至第三电子设备之前,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存储该目标数据。
参考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5的流程图。
步骤S501: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S101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502: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S102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503: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中设置有存储区域,可以存储该目标数据。
其中,该存储可以为暂时的缓存,传输该目标数据到第三电子设备中后,可将该缓存的目标数据删除,当然也可为实际意义的存储,即,在传输目标数据到第三电子设备中后,不删除本地存储的目标数据,该存储方式可以根据目标数据重要程度或者常用程度,以防止网络连接断开导致无法从第三电子设备中读取该目标数据。
当然,该目标数在第一电子设备中本地存储的存储方式可根据实际设置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504: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
本步骤与实施例1中步骤S103,也可为实施例2中步骤S203-S205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先执行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再存储该目标数据,不限定于此,也可先存储该目标数据,再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或者,两个步骤同时进行均可。
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存储目标数据之后,将该目标数据上传到第三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进行判断。
参考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6的流程图。
步骤S601: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本步骤与实施例2中步骤S201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602: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本步骤与实施例2中步骤S202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603: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本步骤与实施例5中步骤S503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604: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得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
本步骤与实施例2中步骤S203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605:依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本步骤与实施例2中步骤S204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606:判断所述网络连接通道是否畅通;如果畅通,执行步骤S607;
其中,在将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时,首先需要判断所述网络连接通道是否畅通,当该网络连接通道正常即畅通时,执行步骤S607,依据该网络连接通道将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如果不畅通,即网络连接通道故障或者未建立连接时,保留存储到本地的目标数据即可,等到该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正常时再传输,具体的传输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步骤S607: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存储
本步骤与实施例2中步骤S205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目标数据上传到第三电子设备时,可将该存储的目标数据删除,只保留数据记录即可。
在传输目标数据至第三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对传输的过程进行检测,以确定目标数据全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
参考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7的流程图。
步骤S701: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步骤S702: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步骤S703: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得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
步骤S704:依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本实施例中步骤S701-704与实施例2中步骤S201-S204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S705:缓存所述目标数据;
其中,在本地缓存该目标数据,以便后续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过程中,一旦发生网络连接通道发生故障,可以执行断点续传,最终达到将目标数据全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的目的。
步骤S706: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
其中,依据该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将该目标数据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
步骤S707: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如果全部传输,则执行步骤S708,否则执行步骤S709;
其中,在将该目标数据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过程中,判断该目标数据是否全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该判断可以为传输过程中实时执行,也可为传输停止时执行。
其中,当该判断为传输停止时执行时,该传输停止可能为两种情况,一种为目标数据完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中,另一种为网络连接通道故障或断开。
具体的,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第三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数据后,反馈接收信息,可根据该反馈的接收信息进行判断,判断该第三电子设备是否接收到全部的目标数据,如果全部接收到,则可认为该目标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三电子设备,否则,未全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
步骤S708:删除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
其中,当目标数据全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时,删除缓存在本地的目标数据,以释放该目标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删除了本地缓存的目标数据后,还可在本地为该目标数据建立一个记录,以便能够根据该记录在第三电子设备中查找到该目标数据,方便用户操作。
步骤S709:当满足传输条件时,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依据所述第一信息继续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中待传输的数据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当不满足传输条件时,停止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判断未接收到全部目标数据时生成。
其中,向第三电子设备传输目标数据过程中发生中断时,该中断的原因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发生故障,当该故障修复,即该网络连接通道畅通后满足传输条件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标志了网络连接通道畅通,依据该第一信息继续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该目标数据中待传输的数据内容,而不必从头传输,节约网络资源。
具体的,在向第三电子设备传输目标数据过程中发生中断时,可在该目标数据未传输部分中添加断点标识,当网络连接通道畅通后,直接根据该断点标识获取目标数据中待传输的数据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网络连接通道是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但不限定于此,当该第一电子设备能够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网络连接时,该网络连接通道也可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与上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
如图8所示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图,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801、获取模块802和转移模块803。
该装置可以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相连接,该第一设备还与第三电子设备关联。
该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其中,当该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时,接收模块801接收该目标数据。
其中,该目标数据为第二电子设备中的任意数据,该数据可以为任意形式的文件,如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像文件、文档文件或者上述几个中的两个或者多个的结合得到的文件等。
获取模块802,用于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其中,关于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在第一电子设备本地存储有标识信息,获取模块802根据该标识信息就能够得到该关联关系。
其中,该标识信息中可以是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或者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二者相同的标识等各种可用于标识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的信息,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对该标识信息不做限定。
转移模块803,用于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
其中,当得到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后,转移模块803可以根据该关联关系将目标数据转移到该第三电子设备,以在该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如,根据该关联关系可以确定与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也可根据该关联关系得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信息等。
其中,该转移的方式可以包括:当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具有能够传输数据信息的网络时,传输该目标数据可依据该网络将该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三电子设备;当然也可利用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由于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直接利用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也可将该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中。具体的转移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当然,由于第一电子设备可能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没有可以传输数据信息的连接网络时,该转移模块的动作也可以由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则,第一电子设备中不含有该转移模块,而相应的该转移的动作由第二电子设备中传输模块执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为无线连接,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当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具有网络时,在进行目标数据的转移时,可以依据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进行传输。
参考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901、获取模块902和转移模块903;
其中该转移模块903包括:
分析单元904,用于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得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
其中,分析单元904依据第一电子设备本地存储的关联关系,可以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该信息可以为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IP地址。
当然,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信息,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为其他的具有辨识度的表明第三电子设备身份的信息。
获取单元905,用于依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其中,获取单元905依据该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即可确定该第三电子设备的地址等相关信息。由于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具有网络,则获取单元905依据该第三电子设备的地址等相关信息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其中,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为无线连接,也可为其他形式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传输单元906,用于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存储。
其中,传输单元906依据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将该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
具体实施中,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可移动存储电子设备,所述移动存储电子设备包括U盘、移动硬盘或SD卡;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电脑、PAD、手机、PDA等移动或非移动的终端,第三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如云服务器(云盘)等。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接口连接,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网络连接。
实际实施中,当该第一电子设备为U盘,该第三电子设备为云盘时,将数据从U盘传输到云盘的办法具体为:可以通过Internet协议,进行文件的传输。如果数据是文件,可以用FTP协议传输,如果是其他数据,可以用其他协议进行传输。可选的,只传输变化的部分。可以将数据做哈希算法,例如MD5、SHA,保留数据的哈希值,方便比较数据是否已经改变。发现数据改变了,对改变的部分进行传输同步。
具体的,可以在云端进行所有用户的数据进行哈希值检验,如果需要传输的数据已经在服务器中,则不需要实际传输,只需要在服务端做数据和用户的关联即可。也就是现在常见的“云盘秒传文件”功能。这样可以调高效率,并且节省用户和服务的网络资源。
另外,关联的信息,最小单位可以是文件,甚至更小。比如文本文件的行。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根据文件类型具体分析,平衡维护关联信息的overhead和详细关联信息带来的好处。
实际实施中,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连接;也可以利用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与第三电子设备进行网络连接,只需在第一电子设备中添加相应的转发软件,而不需对该第一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进行改变,减少了对该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改动的成本。
当然,为了保证上传到第三电子设备中目标数据的安全,还需要对该目标数据进行加密。
参考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001、加密模块1002、获取模块1003和转移模块1004;
接收模块、获取模块和转移模块与实施例1中相应结构的功能完全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加密模块1002,用于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
其中,在接收模块1001接收到目标数据之后,加密模块1002可根据预设的加密方式对该目标数据进行加密,以保证该目标数据的安全。
其中,加密的方式可以为多种,如可采用数字证书加密的方式,该数字证书加密的方式具体过程包括:读取所述数字证书的公钥和私钥,并结合所述数字证书预设的加密算法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
当然,上传该目标数据到第三电子设备中需要进行加密,相应的,从第三电子设备下载数据时,还需要进行解密,该解密方式与加密方式对应,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在传输目标数据到第三电子设备中是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当从第三电子设备中下载数据信息时,同样需要通过该第一电子设备进行下载,而不能直接根据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进行下载,或者即使能够下载也不能进行解密。
为了能够在传输该目标数据到第三电子设备中之后,仅根据该第一电子设备就能得到第三电子设备中已存储的数据的相关信息。
参考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101、获取模块1102、记录模块1103和转移模块1104;
接收模块、获取模块和转移模块与实施例1中相应结构的功能完全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记录模块1103,用于依据所述目标数据建立数据记录并存储所述数据记录。
其中,该数据记录可以为概要信息表明目标数据内容的相关信息,也可为路径信息等可表明该目标数据存储位置的相关信息,或者与该目标数据内容以及存储位置二者均相关的目录信息等。
其中,该概要信息可以包括:该目标内的大小和/或相关的内容简介等。
需要说明的,在网络连接畅通的情况下,根据该数据记录就可确定该目标数据存储位置,进而可以根据该数据记录访问第三电子设备中文件;当无网络时,该数据记录对应的链接失效,该链接失效目录内容突出显示,如可以为灰色或者标记为具有醒目颜色的×(如红色、黄色等),以表明该链接当前不能打开。而一旦该网络连接转为畅通,该链接转为可用。
其中,当记录模块1103依据目标数据建立的数据记录中包括目录时,该目录索引可指示该目标数据的存储路径,如可包括:本地和第三电子设备。当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到第一电子设备时,所述目录索引指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路径为本地;当所述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时,所述目录索引变化,指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路径为第三电子设备,具体的可以为将指示本地存储区域的内容变化为第三电子设备。当然,当本地和第三电子设备中都存储该目标数据时,该目录索引可以同时指示两个存储路径。
具体的,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可划分为两个存储区域,第一区域为本地存储,存储各个数据的全部内容,第二区域为网络存储,只包含存储到第三电子设备中的数据的存储路径或者概要信息等。
具体的,该目录索引可以指示该第三电子设备中具体的某个特定的文件夹,或者区域等。
当然,当该第三电子设备中的数据量不大,而且为了减少本地存储占用的空间时,可以只指示该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三电子设备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获取模块和记录模块执行的动作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二者可以先后顺序执行,也可同时执行。
在传输该目标数据至第三电子设备之前,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存储该目标数据。
参考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201、获取模块1202、存储模块1203和转移模块1204;
接收模块、获取模块和转移模块与实施例1中相应结构的功能完全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存储模块1203,用于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其中,该存储模块1203的存储动作可以为暂时的缓存,传输该目标数据到第三电子设备中后,可将该缓存的目标数据删除,当然也可为实际意义的存储,即,在传输目标数据到第三电子设备中后,不删除本地存储的目标数据,该存储方式可以根据目标数据重要程度或者常用程度,以防止网络连接断开导致无法从第三电子设备中读取该目标数据。
当然,该目标数在第一电子设备中本地存储的存储方式可根据实际设置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获取模块和存储模块执行的动作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二者可以先后顺序执行,也可同时执行。
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存储目标数据之后,将该目标数据上传到第三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进行判断。
参考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301、获取模块1302、存储模块1303、判断模块1304和转移模块1305;
接收模块、获取模块、存储模块和转移模块与实施例5中相应结构的功能完全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判断模块1304,用于判断所述网络连接通道是否畅通;如果畅通,触发转移模块1305。
其中,在转移模块1305将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时,首先需要判断模块1304判断所述网络连接通道是否畅通,当该网络连接通道正常即畅通时,触发转移模块1305,依据该网络连接通道将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如果不畅通,即网络连接通道故障或者未建立连接时,只将该目标数据存储到本地即可,等到该第三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正常时再传输,具体的传输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在传输目标数据至第三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对传输的过程进行检测,以确定目标数据全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
参考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7的传输单元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获取模块和转移模块;
其中,该接收模块和获取模块与实施例2中相应结构的功能完全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其中,该转移模块包括:分析单元、获取单元和传输单元;
其中,该分析单元和获取单元与实施例2中相应结构的功能完全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其中,该传输单元包括:缓存子单元1401、发送子单元1402、判断子单元1403、删除子单元1404、续传子单元1405;
缓存子单元1401,用于缓存所述目标数据;
其中,缓存子单元1401在本地缓存该目标数据,以便后续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过程中,一旦发生网络连接通道发生故障,可以执行断点续传,最终达到将目标数据全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的目的。
发送子单元1402,用于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
其中,发送子单元1402依据该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将该目标数据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
判断子单元1403,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
其中,判断子单元1403判断该目标数据是否全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中,如果是,触发删除子单元1404,否则,触发续传子单元1405。
其中,在发送子单元1402将该目标数据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过程中,判断子单元1403判断该目标数据是否全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该判断可以传输过程中实时执行,也可为传输停止时执行。
其中,当该判断为传输停止时执行时,该传输停止可能为两种情况,一种为目标数据完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中,另一种为网络连接通道故障或断开。
具体的,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第三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数据后,反馈接收信息,判断子单元1403可根据该反馈的接收信息进行判断,判断该第三电子设备是否接收到全部的目标数据,如果全部接收到,则可认为该目标数据全部传输至第三电子设备,否则,未全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
删除子单元1404,用于当所述目标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时,删除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
其中,当目标数据全部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时,删除子单元1404删除缓存在本地的目标数据,以释放该目标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删除了本地缓存的目标数据后,还可在本地为该目标数据建立一个记录,以便能够根据该记录在第三电子设备中查找到该目标数据,方便用户操作。
续传子单元1405,用于当所述目标数据未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且满足传输条件时,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依据所述第一信息触发所述发送子单元继续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中待传输的数据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当不满足传输条件时,停止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判断未接收到全部目标数据时生成。
其中,向第三电子设备传输目标数据过程中发生中断时,该中断的原因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发生故障,当该故障修复,即该网络连接通道畅通后满足传输条件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标志了网络连接通道畅通,续传子单元1405依据该第一信息继续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该目标数据中待传输的数据内容,而不必从头传输,节约网络资源。
具体的,在发送子单元1402向第三电子设备传输目标数据过程中发生中断时,可在该目标数据未传输部分中添加断点标识,当网络连接通道畅通后,续传子单元1405直接根据该断点标识获取目标数据中待传输的数据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网络连接通道是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但不限定于此,当该第一电子设备能够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网络连接时,该网络连接通道也可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另外,实际实施中,为了简化该数据传输的装置,该发送子单元1402和续传子单元1405还可以为同一结构,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关联,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包括:
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得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
依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之后,还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数据建立数据记录并存储所述数据记录。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之前,还包括:
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所述目标数据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是否畅通;如果畅通,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记录包括目录时,所述目录索引指示的存储路径包括:本地和第三电子设备;
当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到第一电子设备时,所述目录索引指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路径为本地;
当所述目标数据传输到第三电子设备时,所述目录索引变化,指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路径为第三电子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存储包括:
缓存所述目标数据;
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
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
如果全部传输,删除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
如果未全部传输,当满足传输条件时,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依据所述第一信息继续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中待传输的数据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当不满足传输条件时,停止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判断未接收到全部目标数据时生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可移动存储电子设备,所述移动存储电子设备包括U盘、移动硬盘或安全数码SD卡。
9.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关联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依据本地存储的标识信息,得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关联的第三电子设备的关联关系;
转移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转移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转移模块包括:
分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关联关系得到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
传输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网络连接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存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密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目标数据建立数据记录并存储所述数据记录。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网络连接通道是否畅通;如果畅通,触发转移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
缓存子单元,用于缓存所述目标数据;
发送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网络连接通道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
删除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时,删除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
续传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数据未全部传输至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且满足传输条件时,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并依据所述第一信息触发所述发送子单元继续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数据中待传输的数据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当不满足传输条件时,停止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判断未接收到全部目标数据时生成。
CN201410064020.5A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780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4020.5A CN103780707B (zh)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4020.5A CN103780707B (zh)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0707A CN103780707A (zh) 2014-05-07
CN103780707B true CN103780707B (zh) 2017-11-03

Family

ID=50572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4020.5A Active CN103780707B (zh)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807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0542B (zh) * 2014-08-21 2019-08-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CN105868054A (zh) * 2016-03-28 2016-08-17 上海上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双机系统环境下备份数据的方法与设备
CN106210085B (zh) * 2016-07-15 2020-03-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资源的转移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6254465B (zh) * 2016-08-05 2019-11-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06598779B (zh) * 2016-11-15 2019-08-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恢复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667169A (zh) * 2020-12-31 2021-04-16 沈阳中钞信达金融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金融设备的智能存储及上传系统
CN113536340B (zh) * 2021-06-29 2023-09-29 深圳市高德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加密设备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8744C (zh) * 2004-05-11 2009-02-04 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远程存储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43425B (zh) * 2012-08-03 2015-12-16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存储代替本地存储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3401902A (zh) * 2013-07-18 2013-11-20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便携式云存储系统及方法
CN103384275B (zh) * 2013-07-19 2017-05-17 贝壳网际(北京)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跨终端进行下载的方法、系统云端服务器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0707A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0707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JP589415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内の分散ストレージに基づくファイル送信の方法
US2017036441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data
US9088538B2 (en) Secure network storage
JP2012529086A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よる情報の安全な記憶及び速度を増した送信
CN106209739A (zh) 云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02498479B (zh) 内容管理装置和内容管理方法
EP2745212A1 (en) Virtual zeroi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4935593A (zh) 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856695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firmware or software to a plurality of devices
CN104935594A (zh) 基于虚拟可扩展局域网隧道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380773A (zh) 虚拟卡下载方法、终端及中间设备
CN106487802B (zh) 基于DPD协议的IPSec SA的异常探测方法及装置
Akter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personal cloud storage services for mobile multimedia health record management
CN104903861A (zh) 剪贴板管理
CN112860791A (zh) 一种跨网数据同步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7295018A (zh) 一种云盘文件的安全存储及分享方法
CN103973715A (zh) 一种云计算安全系统和方法
KR20200127643A (ko) 문서 관리를 위한 데이터 분산 처리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CN102611574A (zh) Vpn自动配置系统及配置方法
Saha Secure sensor data management model in a sensor-cloud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KR101472320B1 (ko) 클라우드 환경에 비밀분산 기법을 이용한 데이터 보호 방법
JP2016184917A (ja) 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再生装置
US20080288772A1 (en) System for storing encrypted data by sub-address
CN105814925B (zh) 用于无线接入的接入点信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