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7661A - 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77661A
CN103777661A CN201410010276.8A CN201410010276A CN103777661A CN 103777661 A CN103777661 A CN 103777661A CN 201410010276 A CN201410010276 A CN 201410010276A CN 103777661 A CN103777661 A CN 103777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er strip
liquid
heating
sheet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02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77661B (zh
Inventor
杨昱峰
葛斌
严荣国
李小霞
杨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EJI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EJI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EJI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EJI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102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77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77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7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77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7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中的液体袋,其中壳体内设置有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开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其中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在壳体中限定加热腔;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均形成回环弯折平面体构型,其中液体袋位于加热腔中,并且具有回环弯折液体流路。本发明通过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开的金属板设计、以及形成回环弯折平面体构型的加热丝和液体袋设计以加快灌注液热量的吸收;还通过在设置多处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温度控制单元进行宏观和微观调控来实现灌注液温度的精确控制,以达到温度提升速度快、过冲小、静态误差小的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灌注泵用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在实施临床外科手术过程中,会有一些诸如烟雾、被切除的组织、渗血、渗液等污染物、附着物产生以及局部高温的情况出现,就需要在手术过程中用溶液对手术部位进行实时清洗,因而医用灌注泵被应用于临床外科手术中,这种医用灌注泵对灌注液的温度、压力、流速具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广泛使用的医用灌注泵,一方面大多没有加热装置,需要时只是将提前加热好的液体进行灌注,这会使得进入患者体内的灌注液的温度难以控制,同时当进入患者体内灌注液的温度低于安全值范围时,大量的灌注液冲洗会带走患者身体热量引起患者体温过低,导致手术中患者体温下降或术后患者低体温所引起的并发症。例如申请号为200420044633.4、名称为“医用灌注泵”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即公开了这种流量可控但温度不可控的医用灌注设备。二来没有压力、流速控制装置,无法对冲洗液进行精确的流速控制和压力控制,使手术过程中的冲洗操作控制颇为费时费力,严重影响手术的进程。
为解决恒温控制这一问题,例如申请号为201020135532.3、名称为“温控医用灌注泵”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外科手术用的温控医用灌注泵,通过对加热器的加热同时对蠕动泵的流量进行控制解决灌注液低于人体温度的缺陷,保证灌注液体温度为人体温度。申请号为200810106317.8、名称为“自控医用灌注泵及其控制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灌注泵及用其对灌注液进行温度控制的电路。这两种技术方案或许可以实现对灌注液的温度控制,但结构都较为复杂,对温度变化速度、过冲量控制等问题都未涉及。
为解决流速、压力控制问题,例如申请号为02249349.2、名称为“医用冲洗设备”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气体腔压出储液的冲洗器,能够自动供液、恒压冲洗,但是通过储液罐提供冲洗液,故只适用于泌尿外科微创手术、膀胱冲洗等用液量不大的手术,对需要持续不停冲洗且需液量大的手术便不能适用,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可对压力和流速实现精确化控制;例如200420009239.7、名称为“医用冲洗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也公开了一医用冲洗设备,其控制流速和压力是通过流量开关设置的,并在前端配以喷水嘴以控制流水的形状,这种设备只能进行简单的手术冲洗,对精确化要求高的手术便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以上恒温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对医用灌注泵输出的灌注液进行恒温控制的加热装置,该装置能够更好地控制灌注泵最终的出水温度,具有温度提升速度快、过冲小、静态误差小等特点。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中的液体袋,其中壳体内设置有:
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开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其中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在壳体中限定加热腔;
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均形成回环弯折平面体构型,分别位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外侧并与之平行隔开;以及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分别位于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外侧并与之平行隔开,其中液体袋位于加热腔中,并且具有回环弯折液体流路。
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接收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加热,使得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从而使液体袋能够均匀加热。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这种回环弯折平面体构型可以最大限度增加加热丝的长度,增加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受热面积,有利于快速提升温度。液体袋用于装载灌注液,为软质材料制作,呈回环弯折液体流路设置以增加灌注液在加热腔内的加热时间,有利于液体袋里的灌注液充分快速吸收热量,提升加热速度;此外,液体袋将灌注液与加热装置隔离,可以避免加热装置污染灌注液。加热装置内的对称的发热结构可以使液体袋上下两面同时受热,提升加温速度。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用于将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产生的热量与壳体隔绝,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其中液体袋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处设置有进液口温度传感器,出液口处设置有出液口温度传感器,并且加热腔中部也设置有加热腔温度传感器。进液口温度传感器、出液口温度传感器、加热腔温度传感器用于对灌注液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这种监测方式可以监测到灌注液进、出加热腔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单元计算进出水的温度差,根据进入加热腔的流量大小,可以得到灌注液加热所需要的热量;根据该所需热量、灌注液流经加热腔的流量大小、比热容等数据,可以计算出加热丝的实时加热功率。现有技术中,一般温度监控设备都没有监控加热腔的内部温度,直接通过灌注液出入加热腔的温差就可以计算出加热丝的加热功率,这种加热方式因加热丝的热量散失和传热阻隔效率会有所降低,导致液体袋实际吸收的热量比计算得到的要小,温度控制不够精确,出现静态误差大的问题。监控加热腔内中部的温度,一来可以得到与液体袋最为接近处的传热温度,可认为是液体袋的表面温度,此处测量的温度值可以准确的计算液体袋实际正在吸收的热量;二来精确测量并计算灌注液仅在加热腔内加热所需的热量,可以实现加热丝的发热功率的微调,从而精确的控制加热丝的加热功率,达到减小误差,解决静态误差大的问题。
本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分别接收来自进液口温度传感器、出液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腔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根据所接收的温度信号,控制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的加热功率,以使来自出液口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保持为预设值。
进一步的,进液口外接有进入导管接头,用于连接与液体源连通的进入导管;出液口外接有排出导管接头,用于连接将已加热液体排出的排出导管。进入导管接头和排出导管接头内径不变,两端外径逐渐增大,进液口一端与进入导管、出液口一端与排出导管都形成过盈配合,且接头外表面经过磨砂处理。这样既可以保持灌注液流动状态不变,又可以保证连接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其中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间隔3~5mm。间隙设置成3~5mm是为了减少热量传输的损失,尽可能的将热量全部传输到液体袋上,避免误差,达到静态误差小的技术效果。试验中5mm为效果最佳。
进一步的,其中液体袋中的液体流路的横截面面积不大于19.6mm2。在此横截面为此数据时液体流路的直径即为5mm。
进一步的,其中液体袋中的液体流路的总长不小于2.84m。这种长度的液体流路才足以保证加热丝对液体袋内的灌注液充分加热。
同时,壳体为长方体。隔热层、加热丝和金属板之间紧密结合。这种紧密结构同样有利于减少热量传输的损失。
进入导管接头和排出导管接头用304不锈钢材料制成。304不锈钢钢材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为了尽量精确测量流经接头的灌注液的温度,减少误差,接头材料的导热性也是十分关键的。
此外、温度传感器为PT100型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型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有利于准确测量灌注液的温度,减少误差。
本加热装置是通过以下控制方法控制温度的,具体步骤包括
1)设定的灌注液输出温度为Tset;
2)温度宏观控制:在某个特定时刻,温度控制单元根据灌注液入口处的温度Tin与设定值Tset之间的差值,以及测量得到的加热腔温度Tmid与设定值Tset之间的差值,确定加热腔在该时刻应该得到的温度Tmid’,温度控制单元向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输出控制信号C,来促使加热腔温度Tmid逐渐靠近Tmid’;
3)温度微观控制:温度控制单元根据灌注液出口处的温度值Tout与设定温度Tset之间的差值,在控制信号C的基础上输出修正控制信号C’,直至灌注液的输出温度为设定温度Tset。
其中,Tin为灌注液入口处测量的温度,Tout为灌注液出口处测量的温度,Tmid为实时监测到的加热腔温度,C为温度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C’为温度控制单元输出的修正控制信号。
这种温度控制方法通过宏观控制可以实现温度的快速上升;通过微观控制的微调,可以实现输出灌注液的温度过冲小、静态误差小的效果,最终使得输出水的温度平稳的在设定温度。
其中,温度控制单元是通过控制与第一加热丝、第二加热丝相连的继电器的通断频率来控制加热腔的加热功率。通过通断频率控制加热功率可以使加热丝的发热状态更加平滑,防止温度变化过冲过大。
本发明加热装置通过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开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设计、以及形成回环弯折平面体构型的加热丝和液体袋设计以加快灌注液热量的吸收,提高温度提升速率;本发明方法通过在进/出水口及金属板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温度控制单元进行宏观和微观调控来实现灌注液温度的精确控制,以达到温度提升速度快、过冲小、静态误差小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用灌注式冲洗器以解决灌注冲洗过程中水压、流速控制等缺陷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用灌注式冲洗器,包括微处理模块、蠕动泵和与蠕动泵连接的传动装置,微处理模块连接蠕动泵并设定蠕动泵输出灌注液(或冲洗液)的压力和流速;蠕动泵输出的不同压力和流速的灌注液由传动装置排出;以及
与微处理模块连接的键盘模块、显示模块、传感器模块、报警模块;
键盘模块用于向微处理模块输入控制信号以设定蠕动泵输出的灌注液的温度、压力和流速;
显示模块用于接收并显示微处理模块发出的由蠕动泵输出的灌注液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参数;
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灌注液的输出时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至微处理模块;
报警模块用于接收当输出的灌注液温度、压力超出预警值时微处理模块发出的警示信号并发出光或(和)声音信号。
还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加热装置和温度控制单元,温度控制单元连接微处理模块,并接收来自传感器模块发出的温度信号,并将所接收的温度信号反馈给微处理模块,微处理模块根据设定的温度值向温度控制单元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使输出的灌注液的温度信号保持为预设值,同时通过蠕动泵输出。
压力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均位于蠕动泵的出水口处,可以实时的对冲洗液的实际出液压力P和实际出液流速V进行检测,检测的值上传给微处理器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将P和V的值与设定值相比较,从而实时通过闭环控制蠕动泵,保证了实际出液压力和实际出液流速均为设定值,保证了恒定出液压力和恒定出液流速;
键盘模块、显示模块、传感器模块、报警模块、加热装置及蠕动泵通过向微处理模块发送和接收信号实现信息的交互。
温度传感器如前文所述的设置在加热腔内加热的液体袋的进水口、出水口及加热腔内,并为PT100型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设置在冲洗器导管管壁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冲洗器导管管壁的压力P(mmHg);流速传感器用于检测冲洗器导管中流过的灌注液流速V(ml/min)。
还包括电源模块,用于给冲洗器各模块提供电力。
优选地,键盘模块包括矩阵键盘和冲洗开关,矩阵键盘向微处理器模块输入出液压力、出液流速调节信号,以设定蠕动泵的出液压力、出液流速;冲洗开关向微处理器模块输入开关信号以控制蠕动泵的开关。
优选地,矩阵键盘为2*2的矩阵键盘,包括流速功能按键、流速选择按键、压力功能按键和压力选择按键;流速功能按键、压力功能按键用于向微处理器模块输入出液流速、出液压力调节信号;流速选择按键、压力选择按键用于向微处理器模块输入初始出液流速、初始出液压力信号。
显示模块可以为例如LCD显示屏,用于显示冲洗器的控制参数,如流入冲洗器的灌注液的温度Tin(℃),流出冲洗器的灌注液的温度Tout(℃),灌注液的实际流速V(ml/min)以及冲洗器导管壁的压力P(mmHg)。
优选地,报警模块可以包括例如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用于当冲洗器导管管壁压力过大或冲洗液温度过高时,由蜂鸣器发出声音报警和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出光线报警。
优选地,微处理模块可以为例如Atmel公司生产的AVR ATmega32型单片机;
优选地,流速传感器为电磁式流速传感器。
优选地,初始出液流速可以设定为例如200ml/min或400ml/min。
优选地,初始出液压力可以设定为例如100mmHg、200mmHg、300mmHg或400mmHg。在不同的手术中或对不同的部位组织进行冲洗操作时,所需要的冲洗液压力、流速均有很大的区别,两档流速设置和四档压力之间共有8种组合,通过调节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使得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多种手术以及多个部位组织的冲洗。本发明用于医用灌注泵的冲洗器通过微处理模块处理交互传送的信息、控制蠕动泵输出流速、压力恒定的灌注液,并设置温度控制单元,使加热装置可以输出温度恒定的灌注液,同时具备较好的人机交互效果及具有温度、压力检测和过温过冲报警功能。该装置能够组合设置多组不同的水压和流速,并结合恒温控制的加热装置,使冲洗流速达到恒压、恒速、恒温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可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可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医用灌注泵的冲洗器的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用于医用灌注泵的冲洗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用于医用灌注泵的冲洗器一个实施例的压力、流速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用于医用灌注泵的冲洗器一个实施例的温度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述:本发明的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包括壳体9和位于壳体9中的液体袋1,其中壳体9内设置有:
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开的第一金属板121和第二金属板122,其中第一金属板121和第二金属板122在壳体9中限定加热腔2;
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均形成回环弯折平面体构型,分别位于第一金属板121和第二金属板122外侧并与之平行隔开;以及第一隔热层101和第二隔热层102,分别位于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外侧并与之平行隔开,其中液体袋1位于加热腔2中,并且具有回环弯折液体流路。
第一金属板121和第二金属板122接收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产生的热量加热,使得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从而使液体袋1能够均匀加热。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这种回环弯折平面体构型可以最大限度增加加热丝的长度,增加第一金属板121和第二金属板122的受热面积,有利于快速提升温度。液体袋1用于装载灌注液,为软质材料制作,呈回环弯折液体流路设置以增加灌注液在加热腔2内的加热时间,有利于液体袋1里的灌注液充分快速吸收热量,提升加热速度;此外,液体袋1将灌注液与加热腔2隔离,可以避免加热腔2污染灌注液。加热腔2内的对称的第一金属板121和第二金属板122结构可以使液体袋1上下两面同时受热,提升加温速度。第一隔热层101和第二隔热层102用于将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产生的热量与壳体9隔绝,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其中液体袋1具有进液口31和出液口32,进液口31处设置有进液口温度传感器61,出液口32处设置有出液口温度传感器62,并且加热腔2中部也设置有加热腔温度传感器7。进液口温度传感器61、出液口温度传感器62、加热腔温度传感器7用于对灌注液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这种监测方式可以监测到灌注液进、出加热腔2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单元148计算进出水的温度差,根据进入加热腔2的流量大小,可以得到灌注液加热所需要的热量;根据该所需热量、灌注液流经加热腔2的流量大小、比热容等数据,可以计算出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的实时加热功率。现有技术中,一般温度监控设备都没有监控加热腔2的内部温度,直接通过灌注液出入加热腔2的温差就可以计算出加热丝的加热功率,这种加热方式因加热丝的热量散失和传热阻隔效率会有所降低,导致液体袋1实际吸收的热量比计算得到的要小,温度控制不够精确,出现静态误差大的问题。监控加热腔2内上的温度,一来可以得到与液体袋1最为接近处的传热温度,可认为是液体袋1的表面温度,此处测量的温度值可以准确的计算液体袋1实际正在吸收的热量;二来精确测量并计算灌注液仅在加热腔2内加热所需的热量,可以实现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的发热功率的微调,从而精确的控制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的加热功率,达到减小误差,解决静态误差大的问题。
本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单元148,分别接收来自进液口温度传感器61、出液口温度传感器62和加热腔温度传感器7的温度信号,并根据所接收的温度信号,控制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的加热功率,以使来自出液口温度传感器62的温度信号保持为预设值。温度控制单元148是通过控制与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的继电器13的通断频率来控制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的加热功率的。
进液口31外接有进入导管接头51,用于连接与液体源连通的进入导管;出液口32外接有排出导管接头52,用于连接将已加热液体排出的排出导管。进入导管接头51和排出导管接头52内径不变,两端外径逐渐增大,进液口31一端与进入导管接头51、出液口32一端与排出导管接头52都形成过盈配合,且进入导管接头51和排出导管接头52外表面经过磨砂处理。这样既可以保持灌注液流动状态不变,又可以保证连接的密封性。进液口温度传感器61设置在进入导管接头51上,出液口温度传感器62设置在排出导管接头52上。
第一金属板121和第二金属板122间隔H为3~5mm。间隙H设置成3~5mm是为了减少热量传输的损失,尽可能的将热量全部传输到液体袋1上,避免误差,达到静态误差小的技术效果。试验中5mm为效果最佳。
其中液体袋1中的液体流路的横截面面积不大于19.6mm2。在此横截面要求下,液体流路的直径不超过5mm。
其中液体袋1中的液体流路的总长不小于2.84m。这种长度的液体流路才足以保证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对液体袋1内的灌注液充分加温。
同时,壳体9为长方体。
进入导管接头51和排出导管接头52用304不锈钢材料制成。304不锈钢钢材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为了尽量精确测量流经进入导管接头51和排出导管接头52的灌注液的温度,减少误差,材料的导热性也是十分关键的。
此外、进液口温度传感器61、出液口温度传感器62、加热腔温度传感器7为PT100型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型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有利于准确测量灌注液的温度,减少误差。
下面再结合试验数据对恒温加热装置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发明人设定的灌注泵输出的灌注液流速为200mL/min;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的灌注液输出温度为Tset=36℃;
2)温度宏观控制步骤:在时刻0,灌注泵传送以200mL/min的流速向加热腔2。温度控制单元148根据感测得到的进液口31处的温度Tin为29℃与Tset之间的差值,以及测量得到的加热腔2的温度Tmid为28.7℃,其与设定值Tset之间的差值,确定加热腔2在该时刻应该达到的温度Tmid’,温度控制单元148向继电器13发出控制信号C,使继电器13通过相应的通断频率控制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的加热状态,进而来促加热腔2的温度Tmid逐渐靠近Tmid’;
3)温度微观控制步骤:同时,温度控制单元148根据出液口32处的温度值Tout为28.8℃与设定温度Tset之间的差值,在控制信号C的基础上输出修正控制信号C’,使继电器13再次改变相应的通断频率控制第一加热丝111和第二加热丝112的加热状态。
4)直至第70~80秒,灌注液的输出温度为设定温度Tset=36℃。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1:恒温控制试验温度检测表
Figure BDA0000455104850000091
发明人进行了多次试验,试验中记录了每秒测得的Tin、Tout和Tmid的值,本实施例中仅提供了480是“秒”内每10秒测得的数据。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到第90秒时,出液口温度传感器62感测到液体袋1出水口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Tset时,会再次降低Tmid,使出水口Tout逐渐回落至36℃,灌注液出水口温度自60秒起,逐步稳定在设定的36±1℃。.
以上数据也说明,这种温度控制方法通过宏观控制可以实现温度的快速上升;通过微观控制的微调,完全实现输出灌注液的温度过冲小、静态误差小的效果,最终使得输出水的温度平稳的在设定温度。
如图4所示,一种用于医用灌注泵的冲洗器,包括微处理模块141、蠕动泵142和与蠕动泵142连接的传动装置143,微处理模块141连接蠕动泵142并设定蠕动泵142输出灌注液(或冲洗液)的压力和流速;蠕动泵142输出的不同压力和流速的灌注液由传动装置143排出;以及
与微处理模块141连接的键盘模块144、显示模块145、传感器模块147、报警模块146;
键盘模块144用于向微处理模块141输入控制信号以设定蠕动泵142输出的灌注液的温度、压力和流速;
显示模块145用于接收并显示微处理模块141发出的由蠕动泵142输出的灌注液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参数;
报警模块146用于接收当输出的灌注液温度、压力超出预警值时微处理模块141发出的警示信号并发出光或(和)声音信号。
传感器模块147包括温度传感器156、压力传感器157和流速传感器158,分别用于检测灌注液的输出时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至微处理模块141;
温度传感器156包括进液口温度传感器61、出液口温度传感器62和加热腔温度传感器7,如前文所述的设置在加热腔2内加热的液体袋1的进水口、出水口及加热腔2内,并为PT100型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157和流速传感器158设置在洗器导管管壁处,压力传感器157用于检测冲洗器导管管壁的压力P(mmHg);流速传感器158用于检测冲洗器导管中流过的灌注液流速V(ml/min)。
还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加热装置140,和温度控制单元148,温度控制单元148连接微处理模块141,并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156发出的温度信号,并将所接收的温度信号反馈给微处理模块141,微处理模块141根据设定的温度值向温度控制单元148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使输出的灌注液的温度信号保持为预设值,同时通过蠕动泵142输出。
键盘模块144、显示模块145、传感器模块147、报警模块146、加热装置140及蠕动泵142通过向微处理模块发送和接收信号实现信息的交互。
还包括电源模块149,用于给冲洗器各模块提供电力。
如图5所示,微处理模块141可以为例如Atmel公司生产的AVR ATmega32型单片机,即微处理机150。温度控制单元148可以为温度控制仪151,并与微处理机150互联,加热装置140包括加热腔2,受温度控制仪151控制。
蠕动泵142连接微处理机150,并通过传动装置143输出灌注液;
键盘模块144包括矩阵式键盘159、冲洗开关152和加热开关153;矩阵式键盘159用于对灌注液的流速和压力进行设置;冲洗开关152用于控制冲洗器是否进行连续冲洗;加热开关153用于控制温度控制单元148是否加热。
显示模块145可以为例如LCD显示屏160,用于显示冲洗器的控制参数,如流入冲洗器的灌注液的温度Tin(℃),流出冲洗器的灌注液的温度Tout(℃),灌注液的实际流速V(ml/min)以及冲洗器导管壁的压力P(mmHg)。
报警模块146可以包括例如蜂鸣器154和发光二极管155,用于当冲洗器导管管壁压力过大或冲洗液温度过高时,由蜂鸣器154发出声音报警和通过发光二极管155发出光线报警。
蠕动泵142输出的灌注液速度可以为例如200ml/min和400ml/min。
蠕动泵142输出的灌注液冲洗压力可以为例如100mmHg,200mmHg,300mmHg和400mmHg。
传感器模块147包括温度传感器156、压力传感器157和流速传感器158,分别用于检测灌注液的输出时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至微处理模块141;
温度传感器156如前文所述的设置在加热腔2内加热的液体袋1的进水口、出水口及加热腔2内,并为PT100型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157和流速传感器158设置在洗器导管管壁处,压力传感器157用于检测冲洗器导管管壁的压力P(mmHg);流速传感器158用于检测冲洗器导管中流过的灌注液流速(ml/min)。
如图6所示,以灌注液流速200ml/min和400ml/min两种模式;灌注液冲洗压力为100mmHg、200mmHg、300mmHg和400mmHg为实施例描述冲洗器压力和流速控制流程,具体如下:
1、通过矩阵式键盘159设定流速(200ml/min或400ml/min)和压力(100mmHg、200mmHg、300mmHg或400mmHg);
2、判断流速:微处理机150判断实际流速是否为设置200ml/min,如是则进入步骤3;若不是再判断流速是否为400ml/min,若不是进入步骤1重新设定,若是则进入步骤3;
3、判断压力;微处理机150判断压力是否为100mmHg,若是则微处理机150输出PWM波来控制蠕动泵142输出压力为100mmHg流速为步骤2判断的灌注液输出;若不是则进入步骤4;
4、微处理机150判断压力是否为200mmHg,若是则微处理机150输出PWM波来控制蠕动泵142输出压力为200mmHg流速为步骤2判断的灌注液输出;若不是则进入步骤5;
5、微处理机150判断压力是否为300mmHg,若是则微处理机150输出PWM波来控制蠕动泵142输出压力为300mmHg流速为步骤2判断的灌注液输出;若不是则进入步骤6;
6、微处理机150判断压力是否为400mmHg,若是则微处理机150输出PWM波来控制蠕动泵142输出压力为400mmHg流速为步骤2判断的灌注液输出;若不是则进入步骤1重新设定,至此便可实现流速(200ml/min或400ml/min)和压力(100mmHg、200mmHg、300mmHg或400mmHg)的稳定输出。
如图7所示,以设置输出温度为Tout36℃为例说明温度控制及过压过温报警的流程。
1、开启加热装置140,通过温度传感器156检测到的冲洗器入口处冲洗液的温度设置温度控制仪151的参考温度Tset。
2、通过矩阵式键盘159输入设置灌注式冲洗器的流速和压力,然后接通冲洗开关152和加热开关153,此时系统进入连续冲洗状态。该过程中,温度传感器156、压力传感器157和流速传感器158实时检测进入冲洗器的冲洗液温度Tin、流出冲洗器的冲洗液温度Tout、冲洗器导管管壁的压力P和是否有液体流过导管。
3、微处理机150根据温度传感器156、压力传感器157和流速传感器158检测到的信息,控制温度控制仪151,从而达到控制加热腔2加热功率进而控制冲洗液温度的目的;
4、微处理机150控制蠕动泵142的转动,蠕动泵142通过传动装置143控制冲洗器导管内液体的流动。此过程中LCD显示屏160实时显示进入冲洗器的冲洗液温度Tin(℃)、流出冲洗器的冲洗液温度Tout(℃)、流出冲洗器的冲洗液的流速V(ml/min)和冲洗器导管管壁的压力P(mmHg)。
5、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停止供应冲洗液,使用者断开冲洗开关152,此后直到再次接通冲洗开关152之前,微处理机150输出信号控制蠕动泵142停止工作;而其它部分工作状态不变。
6、若在冲洗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微处理机150会发送信号给蜂鸣器154,使其间歇地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并发送信号给发光二极管155,使其以特定的频率闪烁:(1)冲洗器的出水口处冲洗液的温度高于40℃;(2)冲洗器导管管壁的压力大于某个阈值;(3)加热腔2内部的温度高于微处理机150设置的温度。

Claims (7)

1.一种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中的液体袋,其中壳体内设置有:
平行布置并且相互隔开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其中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在壳体中限定加热腔;
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均形成回环弯折平面体构型,分别位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外侧并与之平行隔开;以及
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分别位于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外侧并与之平行隔开,
其中液体袋位于加热腔中,并且具有回环弯折液体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其中液体袋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处设置有进液口温度传感器,出液口处设置有出液口温度传感器,并且加热腔中部也设置有加热腔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分别接收来自进液口温度传感器、出液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腔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根据所接收的温度信号,控制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的加热功率,以使来自出液口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保持为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进液口外接有进入导管接头,用于连接与液体源连通的进入导管;出液口外接有排出导管接头,用于连接将已加热液体排出的排出导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其中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间隔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其中液体袋中的液体流路的横截面面积不大于19.6m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其中液体袋中的液体流路的总长不小于2.84m。
CN201410010276.8A 2014-01-09 2014-01-09 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 Active CN103777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0276.8A CN103777661B (zh) 2014-01-09 2014-01-09 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0276.8A CN103777661B (zh) 2014-01-09 2014-01-09 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7661A true CN103777661A (zh) 2014-05-07
CN103777661B CN103777661B (zh) 2016-04-13

Family

ID=50570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0276.8A Active CN103777661B (zh) 2014-01-09 2014-01-09 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7766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4086A (zh) * 2014-08-18 2014-12-03 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灌注泵的液体袋
CN106043058A (zh) * 2015-04-17 2016-10-26 捷温有限责任公司 电加热装置、用于制造电加热装置的方法以及具有这样的加热装置的车座
CN109597442A (zh) * 2018-11-28 2019-04-09 广东丁沃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肝脏灌注的温度控制系统
WO2023173591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宁波西健医疗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灌注液体加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3269Y (zh) * 2003-04-18 2004-04-28 程定超 医用加压输注灌注器
CN2694920Y (zh) * 2004-04-08 2005-04-27 肖克峰 医用灌注泵
CN101264352A (zh) * 2008-05-12 2008-09-17 熊振宏 自控医用灌注泵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76009U (zh) * 2010-03-19 2010-12-2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温控医用灌注泵
CN102631723A (zh) * 2012-04-09 2012-08-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无瘤技术的可控温腹腔冲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3269Y (zh) * 2003-04-18 2004-04-28 程定超 医用加压输注灌注器
CN2694920Y (zh) * 2004-04-08 2005-04-27 肖克峰 医用灌注泵
CN101264352A (zh) * 2008-05-12 2008-09-17 熊振宏 自控医用灌注泵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76009U (zh) * 2010-03-19 2010-12-2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温控医用灌注泵
CN102631723A (zh) * 2012-04-09 2012-08-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无瘤技术的可控温腹腔冲洗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4086A (zh) * 2014-08-18 2014-12-03 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灌注泵的液体袋
CN106043058A (zh) * 2015-04-17 2016-10-26 捷温有限责任公司 电加热装置、用于制造电加热装置的方法以及具有这样的加热装置的车座
US10531519B2 (en) 2015-04-17 2020-01-07 Gentherm Gmbh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vehicle seat with such a heating device
CN109597442A (zh) * 2018-11-28 2019-04-09 广东丁沃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肝脏灌注的温度控制系统
WO2023173591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宁波西健医疗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灌注液体加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7661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1018A (zh) 一种医用灌注式冲洗器
CN103777661B (zh) 用于医用灌注泵的恒温控制加热装置
US6620187B2 (en) Pati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th make-up fluid supply
US6660027B2 (en) Pati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th fluid preconditioning
US6699267B2 (en) Pati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th fluid temperature response
CN101563133B (zh) 诊疗治疗头和诊疗治疗设备
CN107412896A (zh) 尿血患者膀胱冲洗自动调节装置及方法
CN201676009U (zh) 温控医用灌注泵
CN113069624A (zh) 一种智能化自动电动加热的限位灌肠器
CN101897636B (zh) 术中腹腔温热化疗仪
CN104068871A (zh) 一种具有自动恒压控制功能的水罐注式腔内动力检测仪
CN213578149U (zh) 一种具有零热水功能的热水器
CN210186142U (zh) 医用智能冲洗系统
CN101744682B (zh) 一种血管内温度自动调节仪
CN109419551A (zh) 一种用于射频消融的灌注装置
CN201658365U (zh) 压力监测传感器
JP2014195672A (ja) 水ジェットを利用した手術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を操作する方法
CN204106024U (zh) 一种具有自动恒压控制功能的水罐注式腔内动力检测仪
CN104415430A (zh) 一种输液加温控制方法
CN207024334U (zh) 一种持续膀胱冲洗温度控制装置
CN203425329U (zh) 一种输液加温控制器
CN201414869Y (zh) 一种血管内温度自动调节仪
CN110045147A (zh) 一种基于数/模双参数融合的微流量检测方法
CN215023540U (zh) 一种冲洗装置
CN109646765A (zh) 输血输液加温装置及其加温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