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9525A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9525A
CN103749525A CN201310726026.XA CN201310726026A CN103749525A CN 103749525 A CN103749525 A CN 103749525A CN 201310726026 A CN201310726026 A CN 201310726026A CN 103749525 A CN103749525 A CN 103749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reactive compound
pesticidal combination
pest
acid es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60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9525B (zh
Inventor
罗昌炎
詹姆斯·T·布里斯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260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49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9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9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9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9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式(I)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式(II)活性化合物三唑磷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式(I)

Description

一种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杀虫组合物涉及的是一种含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红蜘蛛,又名棉红蜘蛛,俗称大蜘蛛、大龙、砂龙等,学名叶螨,我国的种类以朱砂叶螨为主,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110多种植物。取食室内植物及重要农业植物(包括果树)的叶和果实。从卵到成体约需3周。叶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螨。为害棉花、粮食、果树、林木和观赏植物。棉叶螨(棉红蜘蛛)是中国十大害虫之一。二斑叶螨每分钟可以刺穿18~22个植物细胞。苹果全爪螨和山楂叶螨是中国北方果树的重要害螨,严重危害时可使果实产量减少1/3-2/3。麦岩螨遍及全国的小麦产区,为害严重时可使小麦颗粒无收。有多种棉花叶螨为害棉田,可造成减产30%以上,甚至使棉株完全枯焦。苔螨亚科种类为害禾草和低矮的植物。其中,苜蓿苔螨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种类,在中国北方常与麦岩螨同时为害麦类作物。果苔螨分布于美洲、欧洲、亚洲、南非和大洋洲,是果树的重要害螨。在中国北方一年发生3~5代,在南方发生8~10代。叶螨亚科为害所有的高等植物。比较常见的有叶螨属、全爪螨属、始叶螨属、小爪螨属和裂爪螨属,其中不少种类具有经济意义。其中,柑桔全爪螨(柑桔红蜘蛛)广泛分布于世界的柑桔产区,是柑桔生产的重要害螨,对柑桔苗木和成树均可为害,叶片受害后呈现灰白色的斑点。柏小爪螨为害柏树,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干旱年份柏树受害严重,树冠呈黄色,针叶脱落。稻裂爪螨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和泰国,为害水稻严重,吸食叶片使全叶失绿,呈现灰绿色至灰白色。被害稻株穗短粒小,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
柑橘潜叶甲(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 Chen),仅为害柑桔,成虫椭圆形,背面中央隆起。头、前胸背板、足及触角为黑色,头向前倾斜,背面中央隆起,翅鞘及腹部均为橘黄色,肩角黑色。在华南一年发生2代,浙江为1代,以成虫在土中或树皮下越冬。在浙江黄岩,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产卵,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幼虫为害期,5月上、中旬化蛹,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6月上旬开始蛰伏。成虫群居,喜跳跃,有假死习性,取食嫩芽嫩叶,卵产于嫩叶叶背或叶缘上。幼虫孵化后,即钻孔入叶,蜿蜒取食前进,新鲜的虫道中央有幼虫排泄物所形成的黑线l条。幼虫老熟后多随叶片落下,咬孔外出,在树干周围松土中作蛹室化蛹,入土深度一般3厘米左右。
柑桔凤蝶(Papilio xuthus Linnaeus),别名花椒凤蝶、黄凤蝶、桔凤蝶、黄菠萝凤蝶、黄聚凤蝶。属于鳞翅目科凤蝶科,寄主为柑桔、枸桔、黄蘖 花椒、吴茱萸、佛手、积壳、山椒、柑桔、黄梁、黄菠萝等。 为害特点为幼虫食芽、叶,初龄食成缺刻与孔洞,稍大常将叶片吃光,只残留叶柄。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年生3代,江西4代,福建、台湾5-6代,以蛹在枝上、叶背等隐蔽处越冬。浙江黄岩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5-6月,第1代7-8月,第2代9-10月,以第3代蛹越冬。广东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3-4月,第l代4月下旬至5月,第2代5月下旬至6月,第3代6月下旬至7月,第4代8-9月,第5代10-11月,以第6代蛹越冬。成虫白天活动,善于飞翔,中午至黄昏前活动最盛,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嫩芽上和叶背,卵期约7天。幼虫孵化后先食卵壳,然后食害芽和嫩叶及成叶,共5龄,老熟后多在隐蔽处吐丝作垫,以臀足趾钩抓住丝垫,然后吐丝在胸腹间环绕成带,缠在枝干等物上化蛹(此蛹称缢蛹)越冬。
螺螨双酯( Spirobudiclofen),化学名称为:3-(2,4-二氯苯基)-2-氧代-1-氧杂螺[4,5]-癸-3-烯-4-基碳酸二丁酯。其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201310726026X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式I)
螺螨双酯是一种新型特窗酸类杀虫剂,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它是通过干扰昆虫的脂肪生物合成导致幼虫死亡。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地防治对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如柑桔、苹果、梨、蔬菜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红蜘蛛、木虱、白粉虱等;特别是繁殖能力强且易在隐蔽处危害的梨木虱、红蜘蛛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三唑磷(Triazophos),化学名称:O,O-二乙基-O-(1-苯基-l,2,4-三唑-3-基)硫代磷酸酯,其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52548DEST_PATH_IMAGE002
(式II)
三唑磷是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尤其有很强的杀卵作用,是农业部所推荐的替代5种高毒农药的候选品种之一,是我国防治水稻螟虫的当家品种之一,已成为目前市场上的大吨位农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杀虫、杀卵作用,价格低廉,广泛用于柑桔虫害的防治。由于柑桔红蜘蛛对三唑磷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不建议三唑磷单剂直接登记用于红蜘蛛的防治,但其对红蜘蛛的速效性及对其它害虫的广谱性,使得三唑磷成为混配的理想选择。
所述单独化合物的活性良好;然而,在低施用率或针对单独的害虫使用时它们不是总能满足杀昆虫剂、杀螨剂或杀线虫剂所必须满足的高要求。
在害虫防治领域出现的一个典型的目的是需要降低防治活性成分的剂量率以及降低或避免不利的环境或毒理学影响,同时仍允许有效的害虫防治。还需要结合了击倒活性和延长的防治,即快速作用和长效作用的害虫防治剂。
使用杀虫剂的另一个难处在于重复和唯一地使用单一杀虫化合物在许多情况下导致对所述活性化合物产生天然或适应抗药性的害虫的快速选择。因此,需要有助于防止或克服抗药性的害虫防治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或其至少一个方面,特别是为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经大量生物测试筛选,本发明人出乎意料的发现可将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组合用于有效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令人惊奇的是,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的组合控制有害生物的活性大大高于单独的活性化合物性能总和。该意料之外的效果是真正的协同效应,而不仅仅是补充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解决了所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如降低剂量率、提高活性谱或结合击倒活性和延长的防治或抗药性管理的杀虫混合物,延缓抗性。
一种杀虫组合物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所述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重量比为50:1到1:50。
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所述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重量比为25:1到1:25。
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所述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重量比为10:1到1:10。
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所述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重量比为5:1到1:5。
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所述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重量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5%-90%。
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所述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10%-80%。
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所述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20%-50%。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还包含至少一种制剂技术常用助剂。
根据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还包含表面活性剂和/或增充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剂型为乳油、悬浮剂、种衣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烟雾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还包含一种或多种其它活性成分。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用途,其中有害生物为昆虫、螨虫。
优选的,所述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潜叶甲、柑桔凤蝶或红蜘蛛的用途。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有害生物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
一种保护作物以防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包括使作物与含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三唑磷。
所述的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各自是经配制组合物的形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或控制害虫的试剂盒,其包含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三唑磷。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通过两者复配的益处有以下五点:
A、所述杀虫活性超过所述两种活性化合物各自施用时的活性之和;这使得优化所用活性化合物的量成为可能;
B、两者混用,解决了持效期与速效性的问题,从而减少用药次数,降低了人工成本;
C、延缓了抗性的产生:两者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完全不同,组合之后具有触杀、胃毒、杀卵及降低产卵率和孵化率的作用,从而使害虫更易被杀灭,从而延缓了抗性的产生;
D、拓展了螺螨双酯的防治谱;
E、解决了三唑磷持效期短,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发现:将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组合不仅可带来对于杀虫谱的加和性提高,而且还实现令人惊喜的协同作用。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协同作用”指本发明活性剂组合或组合物的杀虫效果大于各活性剂效果之和,或者说,其作用是超加和性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螺螨双酯和三唑磷作为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螺螨双酯和三唑磷作为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其中螺螨双酯和三唑磷重量比为50:1到1:50,优选25:1到1:25,更优选或10:1到1:10, 5:1到1:5。
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化合物的总量可根据具体因素而进行选择,以实现所期望的作用。所述因素例如,剂型、待施用对象、施用方法等。螺螨双酯和三唑磷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5%到90%,优选10%到80%,更优选20%到50%。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任选地包含农学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剂或增充剂。
根据本发明,术语“填充剂”指可与活性化合物相组合或联合以使其更易于施用给对象(例如植物、作物或草类)的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因此,所述载体优选为惰性的,至少应为农学可接受的。所述填充剂可以为固体或液体。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非活性填充剂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的,可以作为固体填充剂使用的有例如:植物质粉末类(例如大豆粉、淀粉、谷物粉、木粉、树皮粉、锯末、核桃壳粉、麸皮、纤维素粉末、椰壳、玉米穗轴和烟草茎的颗粒,提取植物精华后的残渣等)、纸张、锯末,粉碎合成树脂等的合成聚合体、黏土类(例如高岭土、皂土、酸性瓷土等)、滑石粉类。硅石类(例如硅藻土、硅砂、云母、含水硅酸,硅酸钙)、活性炭、天然矿物质类(浮石、绿坡缕石及沸石等)、烧制硅藻土、砂、塑料媒介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氯化钾、碳酸钙、磷酸钙等的无机矿物性粉末、硫酸铵、磷酸铵、尿素、氯化铵等的化学肥料、土肥,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混用。
可以作为液体填充剂使用的可以在下列材料中选择,例如水,酒精类(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等)、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二异丁基甲酮、环己酮等)、醚类(例如乙醚、二恶烷、甲基纤维素、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煤油、矿物油等)、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油、烷基萘、氯代芳烃、氯代脂肪烃、氯苯,等)、卤化碳氢化合物类、酰胺类、砜类、二甲基亚砜、矿物和植物油、动物油等。
为使有效成分化合物乳化、分散、可溶化、以及/或者润湿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列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醇或酚的磷酸酯、多元醇的脂肪酸酯、萘磺酸聚合物、木质素磺酸盐、高分子梳形的支状共聚物、丁基萘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钠、油脂、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烷基牛磺酸盐的聚丙烯酸盐、蛋白质水解物。合适的低聚糖物或聚合物,例如基于单独的乙烯单体、丙烯酸、聚氧乙烯和/或聚氧丙烯或者其与例如(多元)醇或(多元)胺的结合。
为使有效成分化合物分散、稳定化、附着,可使用例如黄原胶、硅酸镁铝、明胶、淀粉、纤维素甲醚、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和天然磷脂(如脑磷脂和卵磷脂)以及合成磷脂、皂土、木质素磺酸钠等辅助剂。
其中防冻剂可选用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作为悬浮性产品的抗絮凝剂可以使用例如萘磺酸聚合物、聚合磷酸盐等的辅助剂。作为消泡剂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为改良固体产品的流动性,可使用例如石蜡、硬脂酸盐、磷酸烷基酯等辅助剂。
可以使用的着色剂,例如无机颜料,如氧化铁、氧化钛和普鲁士蓝;以及有机颜料/染料: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和金属酞菁染料;以及微量元素,例如铁盐、锰盐、硼盐、铜盐、钴盐、钼盐和锌盐。
任选地,还可包含其它附加组分,例如保护胶体、粘合剂、增稠剂、触变剂、渗透剂、稳定剂、掩蔽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的剂型为:气雾剂、悬浮剂、微囊粒剂、细粒剂、可流动浓缩物、即用溶液剂、粉剂、水乳剂、油乳剂、微粒剂、油分散粉剂、油混溶流动性浓缩物、油混溶液体、泡沫剂、糊剂、悬浮浓缩物、悬乳剂、可溶性浓缩物、可溶性粉剂、颗粒剂、水溶性颗粒和/或片剂、水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经活性化合物浸渍的天然或合成材料、聚合物材料中的微囊剂以及水分散性颗粒。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杀虫组合物为乳油、悬浮剂、种衣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烟雾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
本发明的所述制剂可通过已知方式将所述活性化合物与常规添加剂混合而制备。所述常规添加剂如常规增充剂以及溶剂或稀释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或粘合剂或固定剂、润湿剂、防水剂,如果需要,还可以包含催干剂和着色剂、稳定剂、颜料、消泡剂、防腐剂、增稠剂、水以及其它加工助剂。
这些组合物不仅包括可借助合适的设备如喷雾或撒粉设备立即适用于待处理的对象,而且还包括在施用于对象之前需进行稀释的浓缩商业组合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其活性成分化合物之组合物的形式制成适于施用的制剂,也可以以其适当剂量的商品制剂之组合的形式施用。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施用,所述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引诱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肥料或化学信息素等。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就有良好的植物相容性和有利的恒温动物毒性,适于防治在农业、林业、保护储藏产品和材料以及卫生领域中遇到的有害生物,尤其是昆虫和螨虫。它们对于通常敏感和抗性的物种具有活性,并且对于所有或单个发育阶段均具有活性。
本文中使用术语“有害生物”意指可对植物的正常状态造成损失的任何有机体。包括:
鳞翅目害虫包括例如: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菜心螟(hellullaundalis)、桃蛀螟(conogethespunctiferlis)、柑桔凤蝶(papilioxuthus)、白粉蝶(pierisrapaecrucivora)、直纹稻弄蝶(parnaraguttata)、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舞毒蛾(lymantriadispar)、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东方毒蛾(euproctissubflava)、黑纹刺蛾(scopelodescontracus)、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红铃麦蛾(Pink bollworm)、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oranafasciata)、卷叶蛾(adoxophyeshonmai)、杏黄卷蛾(archipsfuscocureanus)、茶长卷蛾(homonamagnanima)、小菜蛾(plutellaxylotella)、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
鞘翅目害虫包括例如:米象(sitophilusoryzaelinne)、柑橘潜叶甲(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 Che)、玉米象(S.zeamails)、谷象(S.granarius)、大猿叶虫(Cabbageleafbeetle)、小猿叶虫(Daikon leaf beele),跳甲(fleabeetle)、葡萄跳甲(Alticachalybea)、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黄瓜跳甲(Epitrixcucumeris)、烟草跳甲(Ehirtipennis)、茄跳甲(E.fuscula)、黄守瓜(Aulacophoraindica(Gemlin)、芥菜叶甲(Phaedon cochleariae)等。
双翅目害虫包括例如:稻潜蝇(agromyzaoryzae)、大麦水蝇(hydrelliagriseola)、非洲菊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i)、豌豆叶潜蝇(chromatomyiahorticola)、番茄斑潜蝇(liriomyzabryoniae)、灰地种蝇(deliaplatura)、葱地种蝇(deliaantiqua)地中海实蝇(ceratitiscapiatawiedgman)、苹果实蝇(Rhagoletispomonella)、樱桃实蝇(R.cingulata)。
半翅目害虫包括例如:臭蝽(megacoptapunctatissimum)、菜蝽(eurydemarugosum)、大刺白星蝽(eysarcorislewisi)、白星蝽(eysarcorisparvus)、稻绿蝽(nezaraviridula)、斯氏珀蝽(plautiastali)、臭梧桐蝽(halymorphamista)、稻棘缘蝽(cletuspunctiger)、中华稻缘蝽(leptocorisachinensis)、杜鹃网蝽(stephantispyrioides)、赤须盲蝽(trigonotyluscoelestialium)。
同翅目害虫包括例如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梨木虱(psyllapyrisuga)、柑橘木虱(diaphorinatabaci)、烟粉虱(bemisiatabaci)、蚜虫(homoptera)、苹果棉蚜(eriosomalanigerum)。
膜翅目(hymenoptera)中有,黄翅菜叶蜂(athaliarosaeruficornis)、蔷薇叶蜂(argepagana)、黑山蚁(formica japonica)、栗瘿蜂(dryocsmuskuriphilus)等。
缨翅目害虫,例如蓟马(HaplothripsChinensisPriesner)。
蛛形纲(Arachnida)的害虫。例如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二点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紫红短须螨(brevipalpus phoenicis)、苜蓿苔螨(bryobiapraetiosa)、小麦卷叶螨(aceria tulipae)、葡萄瘿螨(colomerus vitis)、茶叶瘿螨(calacarus carinatus)、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长毛根螨(rhizoglyphus rostochiensis)等。
虱目( Anoplura , Phthiraptera) ,例如畜虱属( Damalinia spp. ) 、血虱属( Haematopinus spp. )、毛虱属( Linognathus spp.) 、虱属(Pediculus spp.)、嚼虱属(Trichodectes spp. )。
等足目(Isopoda),例如,栀水虱(Oniscus asellus)、鼠妇(Armadilliudium vulgare)、球鼠妇(Porcellio scaber)。
倍足目(Diplopoda ),例如, Blaniulus guttulatus 。
唇足目( Chi lopoda ),例如,地蜈蚣属( Geophilus carpophagusScutigera spp.) 。
综合目( Symphyla ),例如,白松虫( Scutigerella immaculata)。
缨尾目( Thysanura ),例如,衣鱼( Lepisma saccharina )。
弹尾目(Collembola ),例如,武装棘跳虫( Onychiurus armatus)。
直翅目( Orthoptera) ,例如,家蟋(Acheta domesticus )、喽蛄
属属种(Gryllotalpa spp. )、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migrator ioides) 、黑蝗属种( Melanopluss pp. )、沙漠蝗(Schistocercagregaria )。
蜚蠊目(Blattaria) ,例如,东方蜚蠊(Blattaorientalis)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马德拉蜚蠊( Leucophaea maderae)、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
革翅目( Dermaptera ),例如,欧洲球螋(Forficula auricularia) 。
等翅目( lsoptera ),例如,散白蚁属种(Reticulitermes spp. )。
线虫纲((Nematoda))的代表性生物有选自根结线虫、胞囊形成线虫、秆线虫和叶线虫的线虫。优选下列线虫的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马铃薯金线虫(golbodera rostochiensis)、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等、矛线目(dorylaimida)中有,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等。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于防治柑橘潜叶甲、柑桔凤蝶、红蜘蛛有突出的效果。
所有植物和植物部位都可根据本发明处理。本文中的植物的含义应理解为所有植物和植物群体,如需要和不需要的野生植物或作物植物(包括天然存在的作物植物)。作物植物为可通过常规育种和优选方法或可通过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方法或可通过这些方法的组合获得的植物,所述植物包括转基因植物,也包括可受植物育种者权(plant breeders' rights)保护或不受其保护的植物品种。植物部位的含义应理解为所述植物全部地上和地下的部分和器官,如枝条、叶、花和根,可提及的实例为叶、针、叶、茎、干、花、子实体、果实和种子,以及根、块茎和根茎。所述植物部位也包括采收物以及无性与有性繁殖物,如插枝、块茎、根茎、幼枝和种子。
需强调的是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用于例如以下植物时特别有利的效果: 谷类植物如小麦、燕麦、大麦、斯佩耳特小麦( spelt )、黑小麦和黑麦,以及玉米、高梁和栗、稻、甘蔗、大豆、向日葵、马铃薯、棉花、油菜( oil seed rape)、加拿大油菜(canola) 、烟草、甜菜、饲用甜菜、芦笋、啤酒花和果实植物(包括梨果如苹果和梨,核果如桃、蜜桃、樱桃、李子、杏,柑桔类水果如橙子、葡萄柏、酸橙、拧禄、金桔、柑橘和萨摩蜜橘,坚果如阿月浑子、扁桃、核桃和美洲山核桃,热带水果如芒果、番木瓜、菠萝、海枣和香蕉,和葡萄)和蔬菜(包括叶菜类如苦苣、野苣、茴香、叶用莴苣、直立莴苣、瑞士甜菜、菠菜及沙拉用菊苣,甘蓝如花椰菜、青花椰菜、生菜叶、Brassica oleracea (L. )convar. acephalavar. sabellicaL. (皱叶甘蓝、羽衣甘蓝)、球茎甘蓝、抱子甘蓝、红球甘蓝、白球甘蓝和皱叶甘蓝,果菜类如茄子、黄瓜、辣椒、食用南瓜、番茄、密生西葫芦和甜玉米,根菜类如块根芹、油菜、胡萝卜包括黄色品种、野生萝卜类包括Raphanus sativus var. niger 和Raphanus sativus var.radicula 、甜菜、芹菜,豆科植物如豌豆和大豆,以及葱属蔬菜如韭菜和洋葱)。
根据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植物和植物部位的处理,通过常规处理方法直接进行或者处理其环境、生境或储存空间来进行,所述常规处理方法例如浸液、喷雾、蒸发、弥雾、撒播、涂抹。
用液体组合物浸湿植物所在地点、或将固体形式的有效成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目标有用生物,或者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处理目标有害生物,可以通过通常处理方法直接进行,或者通过作用于其环境,生境或贮存区域而进行,所述通常处理方法如通过浇灌(浸渍)、滴灌、喷雾、蒸发、雾化、撒播、撒粉、发泡、涂布等方式向植物的叶片施用(叶面施用),可以调节施用的频率和用量,使其适应被所述有害生物侵害的程度。
将本发明的使用方法进行实施时所说的植物的土壤或栽培媒介是指能够使农作物生根、生长的支撑体,例如:土壤,水等,具体的原材料可以使用例如砂子、浮石、蛭石、硅藻土、琼胶、凝胶状物、高分子物质、石棉、木屑、树皮等。
向土壤中施用药剂的方法,例如将液体药剂稀释于水中或不稀释直接施用于植物体的根部或育秧用的秧田中等方法,将颗粒剂散播到植物体的根部或者育秧的秧田中的方法有在播种前将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喷洒于土壤中并与土壤整体混合的方法,播种前或栽种植物体前将粉剂、水分散粒剂稀释后喷洒于种植孔、播种沟中,在进行播种的方法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适合于保护植物的繁殖材料例如种子、果实、块茎或核仁或者植物插条不受有害生物特别是昆虫和螨虫的侵害。可在施用前用组合物处理该繁殖材料,例如在播种前拌种。也可通过在液体组合物中浸泡核仁或用固体组合物包被核仁,将活性成分施加到种仁上(包被)。当在播种过程中将繁殖材料施加到例如种子播沟内时,也可将该组合物施加到应用地点。这些对植物繁殖材料的处理方法和如此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都是本发明进一步的主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处理还可产生如下的超加和效应:改善植物生长、提高对高温或低温的耐受性、提高对干旱或者对水或土壤含盐量的耐受性、提高开花品质、使采收更简便、加快成熟、提高采收产率、改善采收产品的质量和/或提高其营养价值、改善采收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和/或其加工性能。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通常以以下剂量施用是常见的和有利的:
-对于叶部处理:0.1-10000 g/ha,优选10-1000 g/ha,更优选20-300 g/ha;对于浸渍或滴注施用而言,所述剂量甚至还可以降低,特别是当施用惰性基质如石棉或珍珠岩石时;
-对于种子处理:2-200g/100kg种子,优选3-150g/100kg种子;
-对于土壤处理:0.1-10000 g/ha,优选1-5000 g/ha。
上述剂量仅是一般性的示例性剂量,实际施用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尤其是根据待处理的植物或作物的性质以及虫害情况来调整施用率。
应当指出,本发明的意义上,术语“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杀虫组合物”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螺螨双酯和三唑磷。优选地,所述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杀虫组合物为包含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组合物的形式。
应当指出,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或实施方案的任何技术特征都可以独立地与本发明的任何其它实施方案彼此组合。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都可与任何其它技术特征重新组合。由此技术特征重新组合而形成的技术特征公开在本文中,如其特别记载在本文中一样。
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  2%螺螨双酯+3%三唑磷乳油
Figure 201310726026X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将上述组分混合搅拌至均一透明的液体,即得到2%螺螨双酯+3% 三唑磷 乳油。
 
实施例2     10%螺螨双酯+10%三唑磷可湿性粉剂
Figure 159568DEST_PATH_IMAGE004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成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10%螺螨双酯+10%三唑磷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      10%螺螨双酯+2%三唑磷 水乳剂
Figure 201310726026X100002DEST_PATH_IMAGE005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10%螺螨双酯+2%三唑磷水乳剂。
 
实施例4  50%螺螨双酯+10%三唑磷 水分散粒剂
Figure 63939DEST_PATH_IMAGE006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过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到50%螺螨双酯+10%三唑磷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      10%螺螨双酯+50%三唑磷 微乳剂
Figure 201310726026X100002DEST_PATH_IMAGE007
将上述组分混合搅拌至均一透明的液体,即得到10%螺螨双酯+50%三唑磷 微乳剂。
 
实施例6   50%螺螨双酯+1%三唑磷 可湿性粉剂
Figure 583782DEST_PATH_IMAGE008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成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50%螺螨双酯+1%三唑磷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7  2%螺螨双酯+50%三唑磷 悬乳剂
Figure 201310726026X100002DEST_PATH_IMAGE009
将三唑磷溶解在Solvesso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三唑磷乳油;将螺螨双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改性木质素磺酸钙,黄原胶,膨润土,丙三醇,水等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将三唑磷的油相加入到含螺螨双酯的悬浮剂中,得到悬乳剂。
 
实施例8   1%螺螨双酯+10%三唑磷 水乳剂
油相:
Figure 582176DEST_PATH_IMAGE010
水相:
Figure 201310726026X100002DEST_PATH_IMAGE011
将螺螨双酯和三唑磷溶解在油酸甲酯中,加入聚苯乙烯得到油相;按照配方中的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水相;在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相得到水乳剂。
 
实施例9  70%螺螨双酯+20%三唑磷可湿性粉剂
Figure 529272DEST_PATH_IMAGE012
将上述组合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0   30%螺螨双酯+50%三唑磷包衣颗粒剂
Figure 201310726026X100002DEST_PATH_IMAGE013
在混合器中,将磨细的活性成分均匀涂布到被聚乙二醇润湿的载体上。以此方式可获得无尘包衣颗粒剂。
 
实施例11   5%螺螨双酯+25%三唑磷可湿性粉剂
Figure 920939DEST_PATH_IMAGE014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2  1%螺螨双酯+50%三唑磷 挤出颗粒剂
将活性组分与助剂混合并研磨,混合物用水湿润。将该混合物挤出,然后在空气流中干燥。
 
实施例13  20%螺螨双酯+2%三唑磷 悬乳剂
Figure 306790DEST_PATH_IMAGE016
将三唑磷溶解在Solvesso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三唑磷乳油;将螺螨双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改性木质素磺酸钙,黄原胶,膨润土,丙三醇,水等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将三唑磷的油相加入到含螺螨双酯的悬浮剂中,得到悬乳剂。
 
实施例14  25%螺螨双酯+25%三唑磷 悬乳剂
Figure 201310726026X100002DEST_PATH_IMAGE017
将三唑磷溶解在Solvesso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三唑磷乳油;将螺螨双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改性木质素磺酸钙,黄原胶,膨润土,丙三醇,水等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将三唑磷的油相加入到含螺螨双酯的悬浮剂中,得到悬乳剂。
 
实施例15  50%螺螨双酯+2%三唑磷 悬乳剂
将三唑磷溶解在Solvesso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三唑磷乳油;将螺螨双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改性木质素磺酸钙,黄原胶,膨润土,丙三醇,水等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
将三唑磷的油相加入到含螺螨双酯的悬浮剂中,得到悬浮乳剂。
 
实施例16  5%螺螨双酯+15% 三唑磷 乳油
将上述组分混合搅拌至均一透明的液体,即得到5%螺螨双酯+15% 三唑磷 乳油。
 
实施例17   25%螺螨双酯+5%三唑磷 微囊悬浮悬浮剂
Figure 221230DEST_PATH_IMAGE020
将PAPI ,三唑磷和Solvesso 200 形成的油相加入含Atlox4913的水溶液中,形成乳状液。然后加热并保温在50oC 下加入催化剂反应2小时。冷却后得到三唑磷的微囊剂。
Atlox 4913, 分散剂LFH, 消泡剂,尿素,螺螨双酯和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
将得到的三唑磷的微囊剂加入螺螨双酯的水悬浮剂中,搅拌均匀得到25%螺螨双酯+5%三唑磷 ZC。 
 
实施例 18  5%螺螨双酯+50%三唑磷 悬浮种衣剂
Figure 201310726026X100002DEST_PATH_IMAGE021
将三唑磷溶解在Solvesso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三唑磷乳油;将螺螨双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改性木质素磺酸钙,黄原胶,丙三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水等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
将三唑磷的油相加入到含螺螨双酯的悬浮种衣剂中,得到5%螺螨双酯+50%三唑磷 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9 5% 螺螨双酯+5% 三唑磷 烟雾剂
Figure 100193DEST_PATH_IMAGE022
首先将防冻剂丙二醇,稀释剂SOLVESSO 100 混合,搅拌下加入螺螨双酯和三唑磷;将表面活性剂加入其中,在搅拌下通过一个粉碎设备胶体磨进行粉碎,将通过胶体磨后的悬浮液,再经过一个超微粉碎机。 循环往复至固体粒子的粒径≤2um为止。
 
实施例20   50%螺螨双酯+5%三唑磷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成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50%螺螨双酯+5%三唑磷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1  15% 螺螨双酯+85%三唑磷
Figure 961838DEST_PATH_IMAGE024
  以上实施例中配比为重量百分配比。
生物测试例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害虫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实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延缓了螨虫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对螺螨双酯和三唑磷的不同配比进行了大量试验以及效果性分析,发现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所得到的杀虫组合物具有增益效果,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杀虫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抗拮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杀虫试验。
计算公式如下:
死亡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00-对照组死亡率)*100
将供试昆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 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LC50, 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螺螨双酯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 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ATI×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ATI/混剂TTI)×100
试验一  螺螨双酯与三唑磷对柑桔红蜘蛛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参照杀虫剂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和创制农药生物活性评价SOP (杀虫剂卷), 采用浸渍法。将柑桔嫩叶片带柄剪下,插于加水的安剖瓶中。接一定数量的成螨。待成螨产卵24h 后,去除成螨,将带有足够多卵的叶片浸于药液中10s,迅速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药液,将叶片重新置于安剖瓶中,自然晾干。置于观察室内培养。试验重复4次,并设空白对照,待对照全部孵化后进行调查。调查时以不能孵化和不能正常爬行的幼螨视为死虫。
表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从表一可知,防治红蜘蛛,螺螨双酯与三唑磷的配比在50:1~1:50的范围里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这个范围内的混配均表现为增益效果,尤其是当两者的比例在1:10时,增益效果尤为突出。
 
试验二: 螺螨双酯与三唑磷对柑桔凤蝶的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2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
 
表2
Figure 442865DEST_PATH_IMAGE026
从表一可知,在防治柑桔凤蝶,螺螨双酯与三唑磷的配比在50:1~1:50的范围里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这个范围内的混配均表现为增益效果,尤其是当两者的比例在1:5时,增益效果尤为突出。
 
试验三: 螺螨双酯与三唑磷对柑橘潜叶甲的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2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
表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从表3可知,防治柑橘潜叶甲,螺螨双酯与三唑磷的配比在50:1~1:50的范围里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这个范围内的混配均表现为增益效果,尤其是当两者的比例在1:1时,增益效果尤为突出。
 
试验四:
当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的作用超过当各活性化合物单独施用时的作用的总和时,存在协同的杀虫和杀螨作用。两种活性化合物的特定组合的预期作用可使用所谓的"Colby 公式" (参见S.R. Colby, "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 “,Weeds 1967,15, 20-22) 如下计算:如果
X 是当使用用量为m g/ha 或浓度为m ppm的活性化合物A时的杀死率,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Y 是当使用用量为n g/ha或浓度为nppm 的活性化合物B时的杀死率,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E 是当使用用量为m 和n g/ha 或浓度为m 和n ppm 的活性化合物A和B时的杀死率,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那么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如果实际的杀虫致死率超过计算值,则组合物的致死作用是超加和的,即存在协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观察到的杀死率必须超过使用上述公式计算的预期杀死率值(E) 的值。
防治柑橘红蜘蛛(全爪螨)的药效试验
试验如下进行: 试验圃1m2,各试验重复三次,喷雾体积是1500-1600L/ha. 试验地点为浙江嘉兴,时间为5月初。以下表所示用量施用单独和组合产品。在病虫害阈值下作为叶面喷雾进行农药配制剂(单独或组合)的施用。以喷湿叶片正反面为准,每个处理3株柑橘苗,于药后6h、7天、15天和30天采100张叶片于实验室内用双目镜调查叶片上的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100/施药前活虫数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表4
从表4试验结果来看:1、螺螨双酯的持效期较长,可达药后30天,但速效性较慢,药后7天还末达到死亡高峰;2、三唑磷药后6小时防效就非常理想,但药后15天防治效果明显下降,持效期不超过30天;3、螺螨双酯与三唑磷复配后观察到的防效明显高于计算防效,显示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防治柑桔凤蝶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如下进行: 试验圃1m2,各试验重复三次,喷雾体积是1500-1600L/ha. 试验地点为浙江嘉兴,时间为5月初。以下表所示用量施用单独和组合产品。在病虫害阈值下作为叶面喷雾进行农药配制剂(单独或组合)的施用。以喷湿叶片正反面为准,每个处理3株柑橘苗,于药后6h、7天、15天和30天采100张叶片于实验室内用双目镜调查叶片上的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100/施药前活虫数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表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从表5试验结果来看:1、螺螨双酯针对柑桔凤蝶的速效性较差,且药后30天还末达到死亡高峰;2、三唑磷药后1天防效就非常理想,且持效性较好,可达药后30天;3、螺螨双酯与三唑磷复配后观察到的防效明显高于计算防效,显示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防治柑桔潜叶甲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如下进行: 试验圃1m2,各试验重复三次,喷雾体积是1500-1600L/ha. 试验地点为浙江嘉兴,时间为4月初。以下表所示用量施用单独和组合产品。在病虫害阈值下作为叶面喷雾进行农药配制剂(单独或组合)的施用。以喷湿叶片正反面为准,每个处理3株柑橘苗,于药后6h、7天、15天和30天采100张叶片于实验室内用双目镜调查叶片上的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100/施药前活虫数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表5
从表5试验结果来看:1、螺螨双酯针对柑桔潜叶甲的速效性较差,且药后30天还末达到死亡高峰;2、三唑磷药后1天防效就非常理想,且持效性较好,可达药后30天;3、螺螨双酯与三唑磷复配后观察到的防效明显高于计算防效,显示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综上所述,螺螨双酯和三唑磷两者复配使得所述杀虫组合物在防治柑桔红蜘蛛、柑桔凤蝶、柑桔潜叶甲上取得了协同增益的效果,降低了两个成份的用药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农用成本,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Claims (17)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式(I)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
      (式I)
和式(II)活性化合物三唑磷
Figure 201310726026X100001DEST_PATH_IMAGE004
      (式II)
所述式(I)活性化合物螺螨双酯和式(II)活性化合物三唑磷的重量比为 50:1到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活性化合物和式(II) 活性化合物的重量比为 25:1到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活性化合物和式(II) 活性化合物的重量比为10:1到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活性化合物和式(II)活性化合物的重量比为5:1到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活性化合物和式(II)活性化合物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5%-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活性化合物和式(II)活性化合物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1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活性化合物和式(II)活性化合物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20%-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种制剂技术常用助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乳油、悬浮剂、种衣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挤出颗粒剂、包衣颗粒剂、烟雾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微囊悬浮-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用途。
11.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的杀虫组合物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有害生物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的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害生物选自昆虫、螨虫。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生物选自红蜘蛛、柑桔潜叶甲、柑桔凤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式(I)活性化合物、式(II)活性化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式(I)活性化合物和式(II)活性化合物各自是经配制组合物的形式。
17.一种保护作物以防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作物与含式(I)活性化合物和式(II) 活性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CN201310726026.XA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杀虫组合物 Active CN103749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6026.XA CN103749525B (zh)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杀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6026.XA CN103749525B (zh)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杀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9525A true CN103749525A (zh) 2014-04-30
CN103749525B CN103749525B (zh) 2015-10-28

Family

ID=5051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6026.XA Active CN103749525B (zh)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杀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495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32419A (en) * 2014-11-17 2016-05-25 Rotam Agrochem Int Co Ltd A pesticidal composition
CN109832280A (zh) * 2017-11-29 2019-06-04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组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7995A (zh) * 2009-10-26 2011-05-04 吴建庆 含三唑磷和螺螨酯的复配杀虫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0818A (zh) * 2011-01-07 2011-05-1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螺螨酯类化合物及其制法与用途
CN102511494A (zh) * 2011-12-22 2012-06-27 南宁市德丰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机磷类的混配农药制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7995A (zh) * 2009-10-26 2011-05-04 吴建庆 含三唑磷和螺螨酯的复配杀虫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0818A (zh) * 2011-01-07 2011-05-1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螺螨酯类化合物及其制法与用途
CN102511494A (zh) * 2011-12-22 2012-06-27 南宁市德丰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机磷类的混配农药制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聪杰: "螺环季酮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现代农药》, vol. 11, no. 1, 29 February 2012 (2012-02-29), pages 15 - 2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32419A (en) * 2014-11-17 2016-05-25 Rotam Agrochem Int Co Ltd A pesticidal composition
TWI659694B (zh) * 2014-11-17 2019-05-21 香港商龍燈農業化工國際有限公司 殺蟲組合物
GB2532419B (en) * 2014-11-17 2019-05-29 Rotam Agrochem Int Co Ltd A pesticid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pirobudiclofen and diafenthiuron
CN109832280A (zh) * 2017-11-29 2019-06-04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9525B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8769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8782585A (zh) 一种含阿维菌素和啶虫脒的水分散组合物
CN105794813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
CN103749525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4904741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CN103749521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3478150B (zh) 一种含螺虫乙酯和哒嗪硫磷的农药杀虫组合物
CN103493842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318866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751202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4904719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CN103478161B (zh) 一种含氯噻啉和甲氧虫酰肼的农药杀虫组合物
CN103461372B (zh) 一种含氯噻啉和乙基多杀菌素的农药杀虫组合物
CN105794811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
CN11015030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31885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3503898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593728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318862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59372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31887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318863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4904743B (zh) 杀虫组合物
CN107517984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557721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