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4136A - 一种防刮增亮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刮增亮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4136A
CN103744136A CN201410042065.2A CN201410042065A CN103744136A CN 103744136 A CN103744136 A CN 103744136A CN 201410042065 A CN201410042065 A CN 201410042065A CN 103744136 A CN103744136 A CN 103744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nhancement film
scratch
colum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20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4136B (zh
Inventor
陈祥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420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44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4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4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4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4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刮增亮膜,包括透明基层与设置于透明基层上的结构层,该结构层包括单峰棱镜柱状结构与多峰柱状结构两部分;单峰棱镜柱状结构包括第一棱镜;多峰柱状结构包括彼此重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棱镜与至少一个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棱镜的最高峰高,第二棱镜的高度大于第一棱镜的最高峰高。通过在第二棱镜的左右侧设置高于该棱镜的支撑部件,可以有效地抵抗棱镜上下左右的刮伤,通过设置第二棱镜,且第二棱镜的底边总宽度值小于或等于多峰柱状结构底边总宽度的75%,有效地增加了光学膜中棱镜的占比,实现在有效解决棱镜刮伤等问题的同时,避免增亮膜的光学增益值的变化,保证增亮膜的光学性能,提高光学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防刮增亮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膜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刮增亮膜。
背景技术
增亮膜指的是应用于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背光模块中以改善整个背光系统发光效率为宗旨的薄膜或薄片,主要有四种类型,一般棱镜片(normal prism sheet)、多功能棱镜片、micro-lens film与反射型偏光片(reflective polarizer)等,每种光学膜也有着不同的市场特性。
常见增亮膜是由一平板状基板和多个用以汇聚光线的棱镜所构成,这些棱镜条按照一个方向组成一个棱镜阵列,如图1所示。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棱镜结构增光膜由于会与其他光学膜配合使用,容易对棱镜结构的尖锐棱角造成刮伤,从而影响光学品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业者将棱柱由三角形设计变成半圆柱形,如图2所示,希望利用半圆柱的宽大顶端部产生较强的抗形变能力,同时利用其圆弧顶面结构设计来减缓保护膜的拉扯所产生的变形现象,但此种结构所能提供的辉度却有所下降,通常会明显较三角形棱柱的光学膜低,出光效果比棱镜结构相对较差。
美国专利US7142767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刮功能的增亮膜”,其结构为在传统增亮膜棱镜阵列中增加若干顶部为圆角或平台的棱镜柱,这些棱镜柱的高度高于其周边的普通结构棱镜柱,从而可以起到抗刮的效果,如图3与图4。然而此种结构由于整个棱镜柱顶部取消尖角,换成圆角或平台结构,会导致光学增益值的下降,出光效果较差,影响光学品质。
又如“整合型光学膜(专利号:200810004131.1),该专利中光学膜包括微结构层,该微结构层包括第一区域的至少一种多峰柱状结构,与第二区域的单峰棱镜柱状结构,该多峰柱状结构为由至少两个柱状结构彼此重叠所形成的联集结构,且该多峰柱状结构中最大高度处为弧形柱状结构所构成,第一区域的高度大于第二区域的高度,由于第一区域最大高度处为弧形柱状结构,在与其他光学膜或面板接触时可有效避免造成刮伤问题。但由于弧形柱状结构所占比例较大,在使用时,其光学增益值较棱镜柱状结构明显的下降,出光效果较差,影响光学品质。
还有一专利“光学膜片结构(200810137751.2),该专利中通过将高峰的顶端设置为圆弧状,该圆弧状的高峰可避免该光学膜片的高峰受到磨损,以达到保护光学膜片及其他部品出光效能的功效。与上述范例类似,该结构中将棱镜结构的顶峰改为圆弧状结构,虽然可避免膜片间的接触划伤,但其光学增益值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在直角棱镜柱上设置小突部以进行抗刮,但该方式仍无法解决小突部的尖锐棱角被刮伤的问题,改善效果不佳。
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棱镜结构,可以在有效解决棱镜刮伤等问题的同时,有效稳定增亮膜的光学增益值,保证增亮膜的光学性能,提高光学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刮增亮膜,通过在第二部分多峰柱状结构中设置至少一个棱镜,并在该棱镜的左右侧设置高于该棱镜的支撑部件,在有效解决棱镜刮伤等问题的同时,可有效稳定增亮膜的光学增益值,保证增亮膜的光学性能,提高光学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的一种防刮增亮膜,包括透明基层与设置于所述透明基层上的结构层,所述结构层包括两部分结构,第一部分为单峰棱镜柱状结构,第二部分为多峰柱状结构;
所述单峰棱镜柱状结构包括第一棱镜;
所述多峰柱状结构包括彼此重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棱镜与至少一个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中至少一个的顶端为平台结构,所述支撑部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棱镜的最高峰高,所述第二棱镜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棱镜的最高峰高;所述第二棱镜的底边总宽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多峰柱状结构底边总宽度的75%。
优选的,所述多峰柱状结构包括彼此重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棱镜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棱镜两侧的至少两个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棱镜相邻侧面相接形成一谷线,所述谷线的高度为所述第二棱镜峰高的30%-95%。
优选的,所述单峰棱镜柱状结构与所述多峰柱状结构高度为5um-100um。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的顶端到所述第一棱镜的顶端的距离为H1,0<H1<20um。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的顶端到所述第二棱镜顶端的距离为H2,0≤H2<2um。
优选的,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第二棱镜的顶角为60°-120°。
优选的,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第二棱镜的顶角为80°-100°。
优选的,所述单峰棱镜柱状结构与所述多峰柱状结构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所述第二棱镜的顶部为不连续的上下、左右起伏形态,或为连续的上下、左右起伏形态;或为随机上下、左右起伏形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公开的防刮增亮膜的优点是:该增亮膜包括透明基层与设置于透明基层上的结构层,该结构层包括单峰棱镜柱状结构与多峰柱状结构两部分;单峰棱镜柱状结构包括第一棱镜;多峰柱状结构包括彼此重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棱镜与至少一个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棱镜的最高峰高,第二棱镜的高度大于第一棱镜的最高峰高。通过在第二棱镜的左右侧设置高于该棱镜的支撑部件,可以有效地抵抗棱镜上下左右的刮伤,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棱镜,且第二棱镜的底边总宽度值小于或等于多峰柱状结构底边总宽度的75%,有效地增加了光学膜中棱镜的占比,可以有效稳定光学增益值,实现在有效解决棱镜刮伤等问题的同时,避免增亮膜的光学增益值的变化,保证增亮膜的光学性能,提高光学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的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传统的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2。
图3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增亮膜结构示意图1。
图4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增亮膜结构示意图2。
图5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增亮膜结构示意图3。
图6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刮增亮膜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刮增亮膜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辉度增益值对比效果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第一棱镜 2、第二棱镜 3、支撑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棱镜结构增亮膜由于会与其他光学膜配合使用,容易对棱镜结构的尖锐棱角造成刮伤,从而影响光学品质。目前有业者将棱柱由三角形设计变成半圆柱形以产生较强的抗形变能力,但此种结构所能提供的辉度却有所下降。或是在传统增亮膜棱镜阵列中增加若干顶部为圆角或平台的棱镜柱以起到抗刮的效果,然而此种结构会导致光学增益值的下降,出光效果较差,影响光学品质。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在直角棱镜柱上设置小突部以进行抗刮,但该方式仍无法解决小突部的尖锐棱角被刮伤的问题,改善效果不佳。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刮增亮膜,通过在第二部分多峰柱状结构中设置至少一个棱镜,并在该棱镜的左右侧设置高于该棱镜的支撑部件,在有效解决棱镜刮伤等问题的同时,可有效稳定增亮膜的光学增益值,保证增亮膜的光学性能,提高光学品质。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6至图8,如图所示,一种防刮增亮膜,包括透明基层(未示出)与设置于透明基层上的结构层,该结构层包括两部分结构,第一部分为单峰棱镜柱状结构,第二部分为多峰柱状结构;其中单峰棱镜柱状结构包括第一棱镜1;多峰柱状结构包括彼此重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棱镜2与至少一个支撑部件3,支撑部件3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棱镜2的最高峰高,第二棱镜2的高度大于第一棱镜1的最高峰高;通过设置高于棱镜高度的支撑部件,可有效避免出现棱镜刮伤的问题,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棱镜,且第二棱镜的底边总宽度值小于或等于多峰柱状结构底边总宽度的75%。尽可能的增大第二棱镜在第二部分中的占比,可以有效稳定光学增益值,实现在有效解决棱镜刮伤等问题的同时,避免增亮膜的光学增益值的降低,保证增亮膜的光学性能,提高光学品质。其中该占比还可为70%、65%、60%等,具体不做限制。
如图8所示,采用本发明中的结构,第二部分设置成棱镜结构并在棱镜两侧设置支撑部件,其辉度增益值为1.48,若将第二部分中的第二棱镜设置成平台结构,实验得出其辉度增益值为1.40,本发明结构的辉度增益值明显较高。
其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可为依次相间设置。或是在第一部分之间设置n个第二部分的结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
支撑部件中至少一个的顶端为平台结构。如第二棱镜的两侧均设置支撑部件,则一侧支撑部件的顶端为平台结构,另一侧支撑部件的顶端可为圆角结构,或两侧的支撑部件均为平台结构,通过设置平台或是圆角可有效的减少支撑部件自身顶端刮伤外,还可有效对棱镜部分进行很好的保护。
与现有技术中将整个棱镜柱顶部取消尖角,换成多个圆角或平台结构的方式相比,支撑部件所占比例较小,且在支撑部件间设置有棱镜,这样就可有效保证增亮膜的光学增益值,提高增亮膜的出光效果,有效提高增亮膜的光学品质。
其中,多峰柱状结构包括彼此重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棱镜2与设置于第二棱镜2两侧的至少两个支撑部件3。支撑部件3与第二棱镜2相邻侧面相接形成一谷线,谷线的高度为第二棱镜峰高的30%-95%。优选为40%、50%、60%、70%、80%、90%等,在保证出光效果的同时,适当的增大第二棱镜的顶角度数,谷线的位置高度会相应变大,有效提高第二部分连接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其中,单峰棱镜柱状结构与多峰柱状结构高度为5um-100um。优选为10um-90um、20um-80um、30um-70um、40um-60um、50um等,具体大小根据使用需要而定。
第二棱镜2的数量不限,可根据具体需要而定,支撑部件的数量可为设置于第二棱镜两侧的两个,或是多个,具体数量根据需要而定。
一般而言,第二棱镜的两侧均设置支撑部件的效果最好,如果第二棱镜为N多个,则支撑部件为N+1个,且第二棱镜与支撑部件依次间隔设置,保证第二部分结构的均衡。
支撑部件3的顶端到第一棱镜1的顶端的距离为H1,0<H1<20um。保证支撑部件3与第一棱镜间的有效距离,可有效避免第一棱镜被刮伤的风险,提高第一棱镜的质量。
支撑部件3的顶端到第二棱镜2顶端的距离为H2,0≤H2<2um。第二棱镜2的高度一般高于第一棱镜1,支撑部件距第二棱镜顶端的距离可相应的减小,由于第二棱镜与支撑部件间的间距较小,且支撑部件一般在第二棱镜的两侧都有设置,所以在支撑部件与第二棱镜顶端距离较小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的顶角为60°-120°,优选为80°-100°,或70°、90°、110°。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的角度大小可根据使用需要或出光效果进行确定,具体不做限制。
在保证出光效果的同时,适当的增大第二棱镜的顶角度数可以增加第二部分结构的重叠面积,有效提高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此外,单峰棱镜柱状结构与多峰柱状结构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第二棱镜的顶部为不连续的上下、左右起伏形态,或为连续的上下、左右起伏形态;或为随机上下、左右起伏形态。具体结构根据需要而定,在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刮增亮膜,包括透明基层与设置于透明基层上的结构层,该结构层包括单峰棱镜柱状结构与多峰柱状结构两部分;单峰棱镜柱状结构包括第一棱镜;多峰柱状结构包括彼此重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棱镜与至少一个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棱镜的最高峰高,第二棱镜的高度大于第一棱镜的最高峰高。通过在第二棱镜的左右侧设置高于该棱镜的支撑部件,可以有效地抵抗棱镜上下左右的刮伤,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棱镜,且第二棱镜的底边总宽度值小于或等于多峰柱状结构底边总宽度的75%,有效地增加了光学膜中棱镜的占比,可以有效稳定光学增益值,实现在有效解决棱镜刮伤等问题的同时,避免增亮膜的光学增益值的变化,保证增亮膜的光学性能,提高光学品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防刮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层与设置于所述透明基层上的结构层,所述结构层包括两部分结构,第一部分为单峰棱镜柱状结构,第二部分为多峰柱状结构;
所述单峰棱镜柱状结构包括第一棱镜;
所述多峰柱状结构包括彼此重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棱镜与至少一个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中至少一个的顶端为平台结构,所述支撑部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棱镜的最高峰高,所述第二棱镜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棱镜的最高峰高;所述第二棱镜的底边总宽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多峰柱状结构底边总宽度的7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刮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峰柱状结构包括彼此重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棱镜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棱镜两侧的至少两个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棱镜相邻侧面相接形成一谷线,所述谷线的高度为所述第二棱镜峰高的30%-9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刮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峰棱镜柱状结构与所述多峰柱状结构高度为5um-100u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刮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顶端到所述第一棱镜的顶端的距离为H1,0<H1<20u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刮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顶端到所述第二棱镜顶端的距离为H2,0≤H2<2u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刮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第二棱镜的顶角为60°-12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刮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第二棱镜的顶角为80°-1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刮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峰棱镜柱状结构与所述多峰柱状结构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所述第二棱镜的顶部为不连续的上下、左右起伏形态,或为连续的上下、左右起伏形态;或为随机上下、左右起伏形态。
CN201410042065.2A 2014-01-28 2014-01-28 一种防刮增亮膜 Active CN103744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2065.2A CN103744136B (zh) 2014-01-28 2014-01-28 一种防刮增亮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2065.2A CN103744136B (zh) 2014-01-28 2014-01-28 一种防刮增亮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4136A true CN103744136A (zh) 2014-04-23
CN103744136B CN103744136B (zh) 2016-09-28

Family

ID=50501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2065.2A Active CN103744136B (zh) 2014-01-28 2014-01-28 一种防刮增亮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4413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6583A1 (en) * 2005-04-04 2006-10-12 Marushin Patrick H Light directing film
CN101216639A (zh) * 2008-01-18 2008-07-09 长兴光学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整合型光学膜
CN201434914Y (zh) * 2009-05-26 2010-03-31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型聚光片
CN203241560U (zh) * 2013-05-16 2013-10-16 深圳市冠恒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光学膜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6583A1 (en) * 2005-04-04 2006-10-12 Marushin Patrick H Light directing film
CN101216639A (zh) * 2008-01-18 2008-07-09 长兴光学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整合型光学膜
CN201434914Y (zh) * 2009-05-26 2010-03-31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型聚光片
CN203241560U (zh) * 2013-05-16 2013-10-16 深圳市冠恒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光学膜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4136B (zh)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3926B (zh) 用於液晶背光單元之光導面板以及具有該面板之液晶背光單元
TWI493234B (zh) 棱鏡片和包括棱鏡片的背光單元
WO2007081632B1 (en) Optical apparatus with flipped compound prism structures
US20130194529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338108B (zh) 显示装置
CN103047609B (zh) 一种反射膜及具有该反射膜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203849450U (zh) 一种导光板
US2017005994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3728680A (zh) 一种多功能光学增亮膜
CN101685213B (zh) 显示装置和用于显示装置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
CN105116612B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0454043C (zh) 增亮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US8964318B2 (en) Prism shee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091741A (zh) 一种增光膜和使用该种增光膜的显示装置
CN103744136A (zh) 一种防刮增亮膜
CN20438780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CN203705768U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259939A1 (e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having composite lens and prism structure
JP2013068872A (ja) レンズシート、及びel発光装置
CN102434826B (zh)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TWI645218B (zh) 光重導向膜
CN103823261B (zh) 一种增亮膜
CN203164453U (zh) 一种增光膜和使用该种增光膜的显示装置
CN102155711A (zh) 光学片
TW200801698A (en) Direct underneath type backlight device, and optical lens she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