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6132B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6132B
CN103716132B CN201210370527.4A CN201210370527A CN103716132B CN 103716132 B CN103716132 B CN 103716132B CN 201210370527 A CN201210370527 A CN 201210370527A CN 103716132 B CN103716132 B CN 1037161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ction
port
scrambler sequence
value
pilot t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05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6132A (zh
Inventor
李永
陈艺戬
徐俊
李儒岳
肖华华
朱登魁
李子荣
鲁照华
孙云锋
张峻峰
杨勋
赵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3705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6132B/zh
Priority to EP13842765.3A priority patent/EP2890034B1/en
Priority to US14/431,492 priority patent/US2015024538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3/083287 priority patent/WO201404824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6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6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应用于基站中,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模块,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生成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域携带指示信息,用于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及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发送给终端。本发明通过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及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解决了多用户数据传输所用解调导频之间干扰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技术中,基站侧(例如演进的节点B即eNB,或eNodeB)使用多根天线发送数据时,可以采取空间复用的方式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即在发送端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在不同的天线位置发射不同的数据,接收端(例如用户设备UE)也使用多根天线接收数据。在单用户的情况下将所有天线的资源都分配给同一用户,此用户在一个传输间隔内独自占有基站侧分配的物理资源,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单用户多入多出(Single User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SU-MIMO);在多用户的情况下将不同天线的空间资源分配给不同用户,一个用户和至少一个其它用户在一个传输间隔内共享基站侧分配的物理资源,共享方式可以是空分多址方式或者空分复用方式,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多用户多入多出(Multiple 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MU-MIMO),其中,基站侧分配的物理资源是指时频资源。传输系统如果要同时支持SU-MIMO和MU-MIMO,eNB则需要向UE提供这两种模式下的数据。UE在SU-MIMO模式或MU-MIMO模式时,均需获知eNB对于该UE传输MIMO数据所用的秩(Rank)。在SU-MIMO模式下,所有天线的资源都分配给同一用户,传输MIMO数据所用的层数就等于eNB在传输MIMO数据所用的秩;在MU-MIMO模式下,对应一个用户传输所用的层数少于eNB传输MIMO数据的总层数,如果要进行SU-MIMO模式与MU-MIMO的切换,eNB需要在不同传输模式下通知UE不同的控制数据。
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的版本8(Release 8)标准中定义了如下三种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物理下行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简称为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简称为PHICH)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DCCH)。其中PDCCH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为DCI),包括:上、下行调度信息,以及上行功率控制信息。DCI的格式(DCI format)分为以下几种:DCI format0、DCI format 1、DCIformat 1A、DCI format 1B、DCI format 1C、DCI format1D、DCI format 2、DCI format2A、DCI format 3和DCI format 3A等;其中支持MU-MIMO的传输模式5利用了DCI format1D的下行控制信息,而DCI format 1D中的下行功率域(Downlink power offset field)δpower-offset用于指示在MU-MIMO模式中对于一个用户的功率减半(即-10log10(2))的信息,因为MU-MIMO传输模式5只支持两个用户的MU-MIMO传输,通过此下行功率域,MU-MIMO传输模式5可以支持SU-MIMO模式和MU-MIMO模式的动态切换,但是无论在SU-MIMO模式或MU-MIMO模式,此DCI format对一个UE只支持一个流的传输,虽然LTE Release 8在传输模式4中支持最多两个流的单用户传输,但是因为传输模式之间的切换只能是半静态的,所以在LTE版本8中不能做到单用户多流传输和多用户传输的动态切换。
在LTE的版本9(Release 9)中,为了增强下行多天线传输,引入了双流波束形成(Beamforming)的传输模式,而下行控制信息增加了DCI format2B以支持这种传输模式,在DCI format 2B中有一个扰码序列身份(scrambling identity,简称SCID)的标识比特以支持两个不同的扰码序列,eNB可以将这两个扰码序列分配给不同用户,在同一资源复用多个用户。另外,当只有一个传输块使能的时候,非使能(Disabled)的传输块对应的新数据指示(NDI)比特亦用来指示单层传输时的天线端口。
另外,在LTE的版本10(Release 10)中,MIMO的传输模式为用解调导频(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DMRS)作解调用的导频,UE需获取导频的位置及扰码序列,才可以在导频上做信道和干扰的估计。对于每个端口号上的导频,协议中定义了导频图案,UE知道了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号,也就知道了导频图案。基站在控制信令中通知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层数,同时也是导频所使用的端口数目,按照协议UE理解为从端口号7开始的连续所通知数目的端口号。这样总是从端口号7开始使用解调导频,而不能从端口号9或11或13开始使用导频。在R10中在端口9-14中,导频使用固定的扰码序列,不需要在信令中指示,端口7与8可以有两种序列的选择,可以在信令中进行指示。
解调导频序列的扰码序列选择体现在导频序列的初始化参数cinit的定义上,在R10中的定义是:其中ns表示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号,表示小区号,nSCID表示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1。
在8天线以内或/和8天线以上,为了进一步地开发多用户复用的增益,需要支持复用更多的用户,或复用的每个用户可以达到更多的层数,例如复用8个用户,每个用户用1层;或复用2个用户,每个用户4层传输等。那么在这样的场景下,再把各个用户的导频集中放在端口7或8上传输,相互间会存在很大的干扰。同时使用的扰码序列数目过少,形成多个用户使用相同的扰码,从而在相同扰码的用户间产生很大的干扰。因以有必要解决多用户复用时导频之间干扰的问题。
终端用户不仅在平面呈现出散布的情况,如在水平面上距离基站的远近不同,而且在空间也呈现出散布的情况。例如在空间的高度上不同,这些特点使得基站与终端的连线视角在竖直方面呈现出不同。如果在竖直方向上,基站采用波束赋形(beamforming)的方式向终端进行发射,就能使传输在竖直方向上获得波束赋形增益;同时因为使用了竖直方向上的波束赋形发射方式,就增加了传输在竖直方向上的区分度,为复用更多的用户进行传输提供了基础,从而复用更多的用户就增加了多用户增益,这就是3D MIMO技术。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多,波束赋形产生的波束就会越窄,波束赋形的增益就会越高,同时传输在空间的区分度就越大,就可以复用更多的用户。从现在的天线技术来讲,可以使用多于8根天线进行发射,例如可以使用16根天线,或32根天线,或64根天线,或128根天线,或256根天线等进行发射,多于8根天线的发射传输就是Massive MIMO技术。如果将多根天线排在竖直的平面上形成一个面阵进行发射传输,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基站天线的空间,在一个小的空间时放置多根天线,从而获得Massive MIMO的增益,又能获得3D MIMO的增益,这就是3DMassive MIMO技术。虚拟MIMO技术中,大量用户复用也是其重要的获得增益的应用情况。
开发利用3D MIMO、Massive MIMO、3D Massive MIMO技术,以及虚拟MIMO技术,获得其技术带来的增益,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大量多用户的复用传输。传输数据的解调,是依赖于伴随传输的数据解调导频,通过数据解调导频估计对应传输数据层上的信道系数,再由估计得到的信道系数对数据进行解调。大量用户复用传输,其数据解调导频之间的干扰会随用户数目与层数的增多而进行积累增加,从而影响对信道系数的估计精度,从而影响解调接收数据的性能。
所以,8天线以内更多用户复用的情况下,3D MIMO、Massive MIMO、3D MassiveMIMO场景下多用户复用传输情况下,用户之间的数据解调导频的干扰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解决大量用户复用传输时数据解调导频之间的干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应用于基站中,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生成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域携带指示信息,用于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及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发送给终端。
进一步地,在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中包含4个或8个对应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的端口,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对应的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的其中一个扰码序列身份号。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所述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为终端识别号的函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对应N套可选值;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还用于为终端从所述N套可选值中配置一套可选值,将配置通知终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在配置的一套可选值中选取一个值作为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的集合,其中,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均包含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的集合为所有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的集合。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中的端口的端口号相连续。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端口的集合,其中,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均包含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构成的集合为[7,8,9,10]。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4。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和8;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1和1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3和14。
进一步地,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基站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生成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域携带指示信息,用于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及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
所述基站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发送给终端。
进一步地,在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中包含4个或8个对应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的端口,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对应的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的其中一个扰码序列身份号。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所述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为终端识别号的函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对应N套可选值;
所述基站为终端从所述N套可选值中配置一套可选值,将配置通知终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在配置的一套可选值中选取一个值作为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的集合,其中,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均包含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的集合为所有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的集合。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中的端口的端口号相连续。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端口的集合,其中,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均包含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构成的集合为[7,8,9,10]。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及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解决了多用户数据传输所用解调导频之间干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的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应用于基站eNodeB中,包括:
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生成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域携带指示信息,用于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及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发送给终端。
LTE R10版本中的控制信令解决不了复用用户数目大于2,或每用户层数大于2场景下多用户数据传输中不同用户之间解调导频干扰的问题,它不适用于8天线以内更多用户复用的情况,更不适用于3D MIMO、Massive MIMO、3D Massive MIMO、虚拟MIMO等场景下的多用户复用传输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能够解决在复用用户数目大于2,或每用户层数大于2的场景下,多用户数据传输所用数据解调导频之间干扰的问题。既可用于8天线以内大量用户复用的情况,也可用于3D MIMO、Massive MIMO、3D Massive MIMO、虚拟MIMO场景下的多用户复用传输的情况。
由于应用的目标场景的不同,控制信令中最大可以支持的解调导频端口的数目也可以不同,这些不同数目解调导频端口均在本文的范围内。
解调导频的端口数目、数据传输的层数和数据传输的秩等价。
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及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nSCID。扰码序列身份号可以通过扰码序列身份识别SCID指示。扰码序列身份识别与扰码序列身份号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当指示信息指示出扰码序列身份识别时等价于指示出扰码序列身份号。
下面对本文中的一些概念进行说明。
通常协议会用端口号来标识数据解调导频所在的端口,并在对应端口号下定义对应的数据解调导频,数据解调导频所在的端口也称为解调导频端口,或称为解调端口;数据的解调如果依赖一个端口上的数据解调导频,就称为数据在对应端口上进行传输。解调导频端口的定义是基于解调导频的定义。有时为了协调这些端口上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将预先定义好的部分端口配置成可以使用或不可使用的状态。能够使用的端口指能够使用的解调端口,指协议中预先定义的解调端口;当上层具有配置解调端口为可用状态或不可用状态的功能时,指配置成可以使用状态的解调端口。
“解调导频所使用端口”、“解调导频所在端口”与“解调导频的端口”为同一含义,等价。
“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端口的端口号”与“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端口号”等价。
说明:“端口号相连续”,指按照端口号的顺序进行排列,所使用的端口在这个排列中位置相邻不出现间隔。例如,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为[7,8,9,10,11,12,13,14],其中所使用的端口为[9,10,11,12],所使用的端口在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的排列中位置相邻,也就是在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中连续;如果所使用的端口为[9,10,12,13],则在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的排列中位置不相邻,因为跨过了端口11。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使用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中一个域的指示信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具体使用的端口,并指示所用扰码序列身份识别或扰码序列身份号。根据所支持端口号的数目这个域所使用的bit数目不同。下表表示以6个bit的组合状态来支持8个端口号的情况。其中采用数字0-63来表示了bit组合的64个状态,各个状态与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没有先后区别,只要是一一对应即可。
对导频可以使用8个解调端口号的情况下,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具体所使用的端口号及所用扰码序列身份识别如表1所示。
表1
上表中给出的是扰码序列身份识别SCID的取值,再由扰码序列身份识别SCID的取值与扰码序列身份号nSCID取值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得到扰码序列身份号nSCID的取值,例如:nSCID=0,当SCID=0时;nSCID=0,当SCID=1时。
或者,也可以在上表中直接给出扰码序列身份号nSCID的取值,例如,在上表中以nSCID取代SCID,或者令nSCID=SCID。
实施例二:
在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中给定的4或8个端口对应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指示信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对应的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的其中一个扰码序列身份号。以给定8个端口为例,如上表1所示。
有益效果:多个用户在同一端口上传输,用户数目与传输的层数越多,不同用户之间导频的干扰越大,可以将用户分散在不同的端口上传输,以降低干扰。同时对于在同一端口上传输的多个用户采用不同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可以进一步降低用户之间的解调导频干扰。如果有部分端口只有一个扰码序列身份号,那么在其上传输多个用户时,不同用户间的干扰不能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实施例三:
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为终端识别号的函数值。
例如,LTE R10版本,数据解调导频的加扰采用不同的导频生成序列实现,不同的数据解调导频的生成采用对初始化参数cinit定义不同的值来实现。在R10中,对cinit的定义如下:
其中,ns表示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号,表示小区号,nSCID表示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1。
在本实施例中nSCID的取值如下:
nSCID=预定义值,当SCID=0时;nSCID=f(终端识别号),当SCID=1时。
或者,nSCID=f(终端识别号),当SCID=0时;nSCID=预定义值,当SCID=1时。
预定义值为0或1;f()表示一个函数,例如,可以是f(终端识别号)=终端识别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指示信息动态指示扰码序列身份识别SCID,根据扰码序列身份识别SCID的值选择nSCID扰码序列身份号的取值,从而控制导频生成序列。当多个用户复用时,如果使用nSCID=终端识别号,就可以使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扰码,从而达到减小多用户之间干扰的目的。
有益效果:多个端口的数据解调导频均是通过码分的方式使用共同的时频资源组,当在这些资源上进行多用户的传输时,如果这些端口上用户的数据解调导频都采用相同的扰码序列身份号,不同端口上的用户其导频间就正交没有干扰。当需要复用的用户较多时,同一个端口上就需要传输多个用户,那么同一端口上用户采用相同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就会导致这一端口上的不同用户之间导频的干扰。对同一端口上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可以降低它们之间的干扰,当同一端口上的用户较多时,就需要为它们配置多个不同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如果采用控制信令一一指出它们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就需要增加信令中bit位的开销。如果控制信令只需要指示扰码序列身份号使用终端识别号或终端识别号的函数值,就可以使得同一端口上的多个用户使用不同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并且节省信令bit开销。也就是当同一端口上只有一个用户时,可以让同一组资源上不同端口上的用户使用相同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即预定义值,这样可以使得不同端口上的用户导频正交;当同一端口上有多个用户时,让同一端口上的多个用户选用其终端识别号的函数值作为扰码序列身份号,可以降低同一端口上不同用户导频之间的干扰。
实施例四:
协议预定义N套扰码序列身份号的可选值,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从N套可选值中配置一套nSCID的可选值,通过RRC信令将配置通知终端,指示信息可以指示数据解调导频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在RRC信令配置的那一套可选值中进行选择。
例如,由协议预先配置3套扰码序列身份号的可选值,如[0,1]、[0,f(终端识别号)]和[1,f(终端识别号)],当然可以少于3套,也可以大于3套,可以根据协议预期的功能而定。由RRC信令从预定义的各套值中选择一套值作为传输配置,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中的指示信息通知扰码序列身份识别的值,由扰码序列身份识别的值确定在配置中的选取。
例如:nSCID=第1个元素,当SCID=0时;nSCID=第2个元素,当SCID=1时。
有益效果:定义N套可选值,每套值适合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下。例如,定义2套值,其一为[预定义值1,预定义值2],其二为[预定义值1,终端识别号];当多用户传输,同一端口上复用的用户最多不超过2个时,取相同预定义值的不同端口上的用户间的导频不会产生干扰,所以使用第一套值比使用第二套值导致的多用户导频之间的干扰低;当同一端口上复用的用户较多时,第一套值会导致同一端口上的用户导频间较强的干扰,所以使用第2套值较好。
实施例五:
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的集合,其中,每个状态的对应的集合都包含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的集合为所有可用端口的集合,例如:{7,8,9,10,11,12,13,14},如上表1所示。其中预留状态例外。
有益效果:可以将用户调度到可以使用的任意端口上,从而避免在相同的端口上复用过多的用户,使得用户间导频干扰积累过大。
实施例六:
上述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中的端口的端口号相连续。如上表1示。其中预留状态例外。
有益效果: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在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中连续这个特性,可以使所使用的端口组合数目减少,从而减少信令bit数目开销。
实施例七:
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如下表2所示:
表2
上表中各个bit组合状态与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没有先后区别,只要是一一对应即可。
有益效果:增加端口7和8上可以使用的扰码序列身份号,从而增加端口7和8在多用户传输时复用的用户数目,或者端口7和8进行多用户传输时,复用的多个用户时,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扰码身份号,可以降低不同用户导频之间的干扰。
实施例八:
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如下表3所示:
表3
上表中各个bit组合状态与指示信令的对应关系没有先后区别,只要是一一对应即可。
有益效果:端口9、10与端口7、8所使用的时频资源不同,增加端口9、10上的扰码身份序列身份号选择,可以在复用更多的用户时,将部分用户的数据放在端口9、10上传输,降低端口7、8上用户间导频的干扰,并且因为9、10端口上对于同一端口不同用户可以有不同的扰码序列射份号的选择,从而会降低9、10端口上用户导频间的干扰。
实施例九:
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如下表4所示。
表4
上表中各个bit组合状态与指示信令的对应关系没有先后区别,只要是一一对应即可。在上表中预定义值取为0。
有益效果:在端口7上传输一个用户的数据,在端口8上传输另一个用户的数据,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可以使两个用户取相同的扰码序列身份号,从而这两个用户的导频之间相正交。如果要在同一端口上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使各用户选取各自的终端识别号作为扰码序列身份号,从而使得同一端口下的不同用户之间的干扰降低。这样就可以只使用端口7、8来进行多用户数据的传输,节省信令指示的开销。
实施例十:
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的集合,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都有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的集合为[7,8,9,10]。如上表3所示。
有益效果:增加用户使用端口的位置,同时降低信令bit数目的开销。
实施例十一:
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4。如下表5中一个码字使能的情况和如下表6中一个码字使能的情况。
表5与表6中各个bit组合状态与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没有先后区别,只要是一一对应即可。
有益效果:8个用户复用在不同的端口上,每个用户1层,使用相同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其导频之间正交。
表5
表6
实施例十二:
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和8;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1和1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3和14。如下表7和表8所示。
表7与表8中各个bit组合状态与指示信令的对应关系没有先后区别,只要是一一对应即可。
有益效果:4个用户复用在不同的端口上,每个用户2层,使用相同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其导频之间正交。
表7
表8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201:基站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生成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域携带指示信息,用于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及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
步骤202:基站将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发送给终端。
在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中包含4个或8个对应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的端口,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对应的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的其中一个扰码序列身份号。
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为终端识别号的函数值。
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对应N套可选值;
基站为终端从N套可选值中配置一套可选值,将配置通知终端,指示信息指示在配置的一套可选值中选取一个值作为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
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的集合,其中,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均包含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的集合为所有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的集合。
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中的端口的端口号相连续。
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端口的集合,其中,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均包含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构成的集合为[7,8,9,10]。
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
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
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
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4。
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和8;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1和1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3和14。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看到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大量用户复用情况下解导频干扰的问题。包括应用于3D MIMO、Massive MIMO、3D Massive MIMO、虚拟MIMO场景下的多用户复用传输的情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该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应用于基站中,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生成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域携带指示信息,用于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及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发送给终端;
其中,所述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对应N套可选值,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还用于为终端从所述N套可选值中配置一套可选值,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将配置通知终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在配置的一套可选值中选取一个值作为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中包含4个或8个对应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的端口,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对应的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的其中一个扰码序列身份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所述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为终端识别号的函数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的集合,其中,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均包含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的集合为所有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的集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中的端口的端口号相连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端口的集合,其中,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均包含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构成的集合为[7,8,9,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1。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预定义值;或者指示使用端口7和8,扰码序列身份号取值为终端识别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或者指示使用端口8;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1;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3;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4。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使用端口7和8;或者指示使用端口9和10;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1和12;或者指示使用端口13和14。
12.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基站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生成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域携带指示信息,用于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及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
所述基站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发送给终端;
其中,所述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对应N套可选值,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基站为终端从所述N套可选值中配置一套可选值,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将配置通知终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在配置的一套可选值中选取一个值作为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中包含4个或8个对应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的端口,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对应的两个扰码序列身份号的其中一个扰码序列身份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所述导频生成序列对应的扰码序列身份号为终端识别号的函数值。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的端口的集合,其中,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均包含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的集合为所有用于传输数据解调导频的端口的集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中的端口的端口号相连续。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一个状态,指示的状态对应传输数据解调导频所使用端口的集合,其中,每个状态对应的集合均包含一个最小端口号,所有状态的最小端口号构成的集合为[7,8,9,10]。
CN201210370527.4A 2012-09-28 2012-09-28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37161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0527.4A CN103716132B (zh) 2012-09-28 2012-09-28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EP13842765.3A EP2890034B1 (en) 2012-09-28 2013-09-11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4/431,492 US20150245380A1 (en) 2012-09-28 2013-09-11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PCT/CN2013/083287 WO2014048249A1 (zh) 2012-09-28 2013-09-11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0527.4A CN103716132B (zh) 2012-09-28 2012-09-28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6132A CN103716132A (zh) 2014-04-09
CN103716132B true CN103716132B (zh) 2018-08-17

Family

ID=50386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0527.4A Active CN103716132B (zh) 2012-09-28 2012-09-28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45380A1 (zh)
EP (1) EP2890034B1 (zh)
CN (1) CN103716132B (zh)
WO (1) WO20140482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0814B (zh) * 2014-12-18 2018-12-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Mimo下行解调参考信号和信令传输方法与装置
WO2016172881A1 (zh) * 2015-04-29 2016-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息接收、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6856426B (zh) * 2015-12-09 2019-07-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mrs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6102168A (zh) * 2016-05-20 2016-11-0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049565A1 (zh) * 2016-09-13 2018-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417543B (zh) * 2016-09-30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8195970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公共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332597B (zh) * 2017-06-05 2021-05-2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 mimo的无线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86981B (zh) * 2017-07-19 2023-06-2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处理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19095334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620643B (zh) * 2018-06-20 2022-05-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mrs导频扰码配置信息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1110A2 (en) * 2006-10-04 2008-04-1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ymbol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
CN101834629A (zh) * 2010-04-06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传输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3556B2 (en) * 2001-07-31 2007-10-16 Nisha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timeslots in a network switch
CN102111893B (zh) * 2009-12-23 2013-05-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传输下行调度信令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64642B (zh) * 2009-12-30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KR101971962B1 (ko) * 2010-01-22 2019-08-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출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15271B1 (ko) * 2010-03-26 2018-11-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을 위한 하향링크 제어 지시 방법 및 장치
US9276722B2 (en) * 2010-05-05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panded search space for R-PDCCH in LTE-A
EP2661819B1 (en) * 2011-01-07 2018-07-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ception in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US10638464B2 (en) * 2011-04-01 2020-04-2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3048220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KR20130091280A (ko) * 2012-02-07 2013-08-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협력 전송을 지원하는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1110A2 (en) * 2006-10-04 2008-04-1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ymbol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
CN101834629A (zh) * 2010-04-06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传输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90034B1 (en) 2017-10-25
WO2014048249A1 (zh) 2014-04-03
US20150245380A1 (en) 2015-08-27
EP2890034A1 (en) 2015-07-01
EP2890034A4 (en) 2015-09-23
CN103716132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6132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2656914B (zh) 多层波束赋形的方法和系统
CN103650404B (zh) 对多个传输层进行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CN102404854B (zh) 一种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5359438B (zh) 协调干扰缓解和消除
CN107040354B (zh) 上行dmrs的配置方法、网元、上行dmrs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315870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RU2556078C2 (ru) Способ для указания антенного dm-rs-порт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4272642B (zh) 用于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130719B2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DM-RS antenna 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73004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and transmitt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CN10427261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方法
US8811321B2 (en)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a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same
CA2796374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undling resource bloc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417462A (zh) 用于降低密度csi-rs的机制
EP234620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MIMO transmission
CN104205970B (zh)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4170497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US20160212746A1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mu-mimo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57471A (zh)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增强方法和系统
CN105723623A (zh) 具有网络协助的干扰消除/抑制方法
KR20140057602A (ko) Lte-a 시스템에서 물리적인 하향링크 제어 및 하이브리드-arq 지시자 채널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3687042A (zh)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A3045196A1 (en) A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for communicat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EP2882205B1 (en) Contro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