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5503A - 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5503A
CN103715503A CN201210370192.6A CN201210370192A CN103715503A CN 103715503 A CN103715503 A CN 103715503A CN 201210370192 A CN201210370192 A CN 201210370192A CN 103715503 A CN103715503 A CN 103715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od
time
reflecting plate
deflection
avert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01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5503B (zh
Inventor
徐萌
马晓慧
魏兴
王琳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701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550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8586 priority patent/WO20140481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5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5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1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shape of the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H01Q15/18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omprising plurality of mutually inclined plane surfaces, e.g. corner refl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1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and secondary devices of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 H01Q3/1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and secondary devices of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for vary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primary active element and a reflect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所述多扇区化天线包括背板、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一夹角的第一反射板、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另一夹角的第二反射板、设于所述第一反射板的第一偏转阵子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反射板的第二偏转阵子,所述第一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反射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反射板所在平面。本发明使一类反射板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一夹角,另一类反射板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另一夹角,这样使得设于这两类反射板的阵子本身具有一定的偏转能力,通过相应馈电网络形成指向明确的偏转波束,由此减小多扇区化天线多个波束之间的干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蜂窝无线通讯网络中,被提供服务的地区被划分成蜂窝小区。除了全向蜂窝小区(在其中,整个蜂窝小区包含单个扇区)的情形之外,每个蜂窝小区都被进一步划分成多个扇区,至少是有一个通常位于蜂窝小区中心的蜂窝站点的基站来对每个蜂窝小区进行服务的。
为了提升网络容量,可适当增加划分的扇区个数。对于AAS(Active AntennaSystem,有源天线系统)天线可采用虚拟化技术和劈裂扇区技术,它通过基带算法将原本一个扇区变为多个逻辑扇区或物理扇区;所述多个扇区联合覆盖劈裂前单一扇区的覆盖区域,理论上能够从扇区覆盖增强和频谱资源扩大两方面带来系统性能的大幅提升。
以劈裂6扇区为例,其本质是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技术,由两组不同指向的权值向量确定两个窄波束扇区。通过将普通三扇区基站的天线更换为AAS天线后,通过基带单元将三扇区变成六扇区,从而实现频谱资源最大增加一倍,数据传输速率可提升一倍。
实际中,平面天线阵列尺寸受限,导致在有限列天线条件下,无法通过赋形得到较好的劈裂波束方向图。主要体现在分裂后的两个波束之间干扰较大,且对原始小区法线方向上的覆盖能力不佳,导致现有劈裂技术很难达到预期水平。
一种现有的可行方式是使用“六边形”结构天线,如传统6扇区。虽可以得到较好的多波束样式,但其天线体积庞大,且无法在单波束和多波束之间自适应切换。
基站天线通常使用在一个平面内按列放置的多个阵子组成,多个阵列组成天线的面,构成一幅天线。使用原有服务于一个小区的扇区化阵面天线,通过对阵面天线各列进行不同的加权,形成指向偏转的波束。例如,目前6扇区使用4列双极化天线,利用巴特勒矩阵使得天线产生左右两个波束,从而实现劈裂。其天线结构和合成波束如图1和图2所示。
现有平面天线阵列个数有限导致赋形效果不理想,对于6扇区劈裂波束主要体现在:原扇区中心方向覆盖能力变差,且旁瓣能量很大,干扰严重,实际性能提升有限。通过增加天线列数提高赋形能力的做法会导致天线尺寸和成本的增加,并且会导致波束3dB宽度降低,影响覆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以解决现有天线定向波束偏转能力弱,多个波束之间干扰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其包括背板、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一夹角的第一反射板、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另一夹角的第二反射板、设于所述第一反射板的第一偏转阵子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反射板的第二偏转阵子,所述第一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反射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反射板所在平面。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中,所述多扇区化天线为水平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所述第一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一夹角α的右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二夹角β的左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一偏转阵子为右偏转阵子,所述第二偏转阵子为左偏转阵子;
其中,所述右偏转反射板和左偏转反射板均为多个,右偏转反射板与左偏转反射板相邻,相邻偏转反射板交叉放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中,所述多扇区化天线为水平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所述第一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一夹角α的右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二夹角β的左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一偏转阵子为右偏转阵子,所述第二偏转阵子为左偏转阵子;
其中,所述右偏转反射板和左偏转反射板均为多个,多个右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多个左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中,所有右偏转阵子接入右波束馈电网络,由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控制右波束指向,使所述右波束指向与右偏转阵子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所有左偏转阵子接入左波束馈电网络,由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控制左波束指向,使所述左波束指向与左偏转阵子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中,全部或部分左偏转阵子接入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全部或部分右偏转阵子接入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中,所述多扇区化天线为水平偏转阵子三波束天线,其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平行的零偏转反射板以及设于所述零偏转反射板的零偏转阵子,所述零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零偏转反射板;
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一夹角α的右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二夹角β的左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一偏转阵子为右偏转阵子,所述第二偏转阵子为左偏转阵子;
所述右偏转反射板、零偏转反射板和左偏转反射板均为多个,右偏转反射板与零偏转反射板相邻,零偏转反射板与左偏转反射板相邻,左偏转反射板与右偏转反射板相邻,相邻偏转反射板交叉放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中,所述多扇区化天线为水平偏转阵子三波束天线,其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平行的零偏转反射板以及设于所述零偏转反射板的零偏转阵子,所述零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零偏转反射板;
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一夹角α的右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二夹角β的左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一偏转阵子为右偏转阵子,所述第二偏转阵子为左偏转阵子;
所述右偏转反射板、零偏转反射板和左偏转反射板均为多个,多个右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多个零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多个左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中,所有右偏转阵子接入右波束馈电网络,由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控制右波束指向,使所述右波束指向与右偏转阵子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所有零偏转阵子接入中波束馈电网络,由所述中波束馈电网络控制中波束指向,使所述中波束指向与零偏转阵子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所有左偏转阵子接入左波束馈电网络,由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控制左波束指向,使所述左波束指向与左偏转阵子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中,全部或部分零偏转阵子接入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部分右偏转阵子和/或部分左偏转阵子接入所述中波束馈电网络,全部或部分零偏转阵子接入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中,所述多扇区化天线为垂直偏转阵子天线,所述第一偏转阵子的法线向上偏转,通过上波束馈电网络形成上波束;所述第二偏转阵子的法线向下偏转,通过下波束馈电网络形成下波束。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中,所述垂直偏转阵子天线还包括至少一个与背板所在平面平行的第三反射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反射板的第三偏转阵子,所述第三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三反射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三偏转阵子的法线零偏转,通过中波束馈电网络形成中波束。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
本发明实施例使一类反射板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一夹角,另一类反射板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另一夹角,这样使得设于这两类反射板的阵子本身具有一定的偏转能力,通过相应馈电网络形成指向明确的偏转波束,由此减小多扇区化天线多个波束之间的干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四列平面阵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四列平面阵天线两波束方向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水平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的两个基本单元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水平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的结构示意图(不同类反射板交叉放置);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水平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同类反射板连续放置);
图6是图5所示天线的多波束方向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水平偏转阵子三波束天线的三个基本单元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水平偏转阵子三波束天线的结构示意图(不同类反射板交叉放置);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水平偏转阵子三波束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同类反射板连续放置,同类偏转阵子相互组合);
图10是图9所示天线的多波束方向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水平偏转阵子三波束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同类反射板连续放置,不同类偏转阵子相互组合);
图12是图11所示天线的多波束方向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垂直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侧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天线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使一类反射板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一夹角,另一类反射板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另一夹角,这样使得设于这两类反射板的阵子本身具有一定的偏转能力,通过相应馈电网络形成指向明确的偏转波束,由此减小多扇区化天线多个波束之间的干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下面以水平偏转阵子天线为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为水平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图3示出了本水平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的两个基本单元,其中虚线表示左右两部分是独立的,而非一个整体。在这两个基本单元的俯视图中,右偏转反射板1偏离背板2的角度记为α(00≤α≤900),左偏转反射板3偏离背板2的角度记为β(00≤β≤900)。
具体地,本水平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包括一背板2、多个与所述背板2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一夹角α的右偏转反射板1、多个与所述背板2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二夹角β的左偏转反射板3、分别设于各右偏转反射板1的右偏转阵子11以及分别设于各左偏转反射板3的左偏转阵子31,所述右偏转阵子11所在平面平行于右偏转反射板1,所述左偏转阵子31所在平面平行于左偏转反射板3。另外,各阵子的法线垂直于相应反射板。
其中,多个右偏转反射板1与多个左偏转反射板3具有两种摆放方式。如图4所示,右偏转反射板1与左偏转反射板3相邻,相邻偏转反射板交叉放置。如图5所示,多个右偏转反射板1连续放置,多个左偏转反射板3连续放置。在这两种摆放方式中,两个右偏转反射板1与背板2的夹角为记为α1和α2(α1与α2不一定不相等),两个左偏转反射板3与背板2的夹角为记为β1和β2(β1与β2不一定不相等),垂直维阵间距和水平维阵间距可与一般平面阵列天线保持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右偏转阵子11接入右波束馈电网络21,由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21控制右波束指向,使所述右波束指向与右偏转阵子11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所有左偏转阵子31接入左波束馈电网络41,由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41控制左波束指向,使所述左波束指向与左偏转阵子31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与上述不同类偏转反射板交叉放置方式相对应地,两列右偏转阵子11分别通过物理端口a和物理端口c接入右波束馈电网络21,形成右波束;两列左偏转阵子31分别通过物理端口b和物理端口d接入左波束馈电网络41,形成左波束,如图4所示。与上述同类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方式相对应地,两列右偏转阵子11分别通过物理端口a和物理端口b接入右波束馈电网络21,形成右波束;两列左偏转阵子31分别通过物理端口c和物理端口d接入左波束馈电网络41,形成左波束,如图5所示。其中,馈电网络用于控制波束指向,保证波束指向与物理阵子指向一致,并可根据需求按照阵子倾角和阵间距,改变馈电网络移相器实现波束角度微调。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使右偏转反射板1与背板2所在平面相交成一夹角,左偏转反射板3与所述背板2所在平面相交成另一夹角,这样使得设于所述左偏转反射板3、右偏转反射板2的阵子本身具有一定的偏转能力,相同类型的一列或多列天线通过相应馈电网络形成指向明确的偏转波束,由此减小多扇区化天线多个波束之间的干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图6示出了图5所示结构天线多波束方向图,相比现有平面多列天线,具有如下优点:
·原扇区法线方向衰减小;
·HPBW比传统劈裂波束宽;
·±60度以外衰减大,邻区干扰低;
·通过阵子调整方位角,天线体积小,可兼容现有平面阵天线背板及天线罩。
此外,还可使全部或部分左偏转阵子31接入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21,以增强所述右波束赋形能力;全部或部分右偏转阵子11接入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41,以增强所述左波束赋形能力。这样充分利用了多列天线赋形能力。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为水平偏转阵子三波束天线,图7示出了本水平偏转阵子三波束天线的三个基本单元,图中右偏转阵子11、零偏转阵子51和左偏转阵子31可各自独立存在(虚线表示),并非一定要组成完整的“梯形”结构。在这三个基本单元的俯视图中,右偏转反射板1偏离背板2的角度记为α(00≤α≤900),零偏转反射板5平行于所述背板2,左偏转反射板3偏离所述背板2的角度记为β(00≤β≤900)。
具体地,本水平偏转阵子三波束天线包括一背板2、多个与所述背板2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一夹角α的右偏转反射板1、多个与所述背板2所在平面平行的零偏转反射板5、多个与所述背板2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二夹角β的左偏转反射板3、分别设于各右偏转反射板1的右偏转阵子11、分别设于各零偏转反射板5的零偏转阵子51以及分别设于各左偏转反射板3的左偏转阵子31。其中,所述右偏转阵子11所在平面平行于右偏转反射板1,所述零偏转阵子51所在平面平行于零偏转反射板5,所述左偏转阵子31所在平面平行于左偏转反射板3。另外,各阵子的法线垂直于相应反射板。
其中,多个右偏转反射板1、多个零偏转反射板5与多个左偏转反射板3具有两种摆放方式。如图8所示,右偏转反射板1与零偏转反射板5相邻,零偏转反射板5与左偏转反射板3相邻,左偏转反射板3与右偏转反射板1相邻,相邻偏转反射板交叉放置。如图9所示,多个右偏转反射板1连续放置,多个零偏转反射板5连续放置,多个左偏转反射板3连续放置。在这两种摆放方式中,两个右偏转反射板1与背板2的夹角为记为α1和α2(α1与α2不一定不相等),两个左偏转反射板3与背板2的夹角为记为β1和β2(β1与β2不一定不相等),垂直维阵间距和水平维阵间距可与一般平面阵列天线保持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右偏转阵子11接入右波束馈电网络21,由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21控制右波束指向,使所述右波束指向与右偏转阵子11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所有零偏转阵子51接入中波束馈电网络61,由所述中波束馈电网络61控制中波束指向,使所述中波束指向与零偏转阵子51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所有左偏转阵子31接入左波束馈电网络41,由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41控制左波束指向,使所述左波束指向与左偏转阵子31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与上述不同类偏转反射板交叉放置方式相对应地,两列右偏转阵子11分别通过物理端口a和物理端口d接入右波束馈电网络21,形成右波束;两列零偏转阵子51分别通过物理端口b和物理端口e接入中波束馈电网络61,形成中波束;两列左偏转阵子31分别通过物理端口c和物理端口f接入左波束馈电网络41,形成左波束,如图8所示。与上述同类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方式相对应地,两列右偏转阵子11分别通过物理端口a和物理端口b接入右波束馈电网络21,形成右波束;两列零偏转阵子51分别通过物理端口c和物理端口d接入中波束馈电网络61,形成中波束;两列左偏转阵子31分别通过物理端口e和物理端口f接入左波束馈电网络41,形成左波束,如图9所示。其中,馈电网络用于控制波束指向,保证波束指向与物理阵子指向一致,并可根据需求按照阵子倾角和阵间距,改变馈电网络移相器实现波束角度微调。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使右偏转反射板1与背板2所在平面相交成一夹角,零偏转反射板5平行于所述背板2所在平面,左偏转反射板3与所述背板2所在平面相交成另一夹角,这样使得设于所述左偏转反射板3、右偏转反射板1的阵子本身具有一定的偏转能力,相同类型的一列或多列天线通过相应馈电网络形成指向明确的偏转波束,由此减小多扇区化天线多个波束之间的干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图10示出了图9所示结构天线多波束方向图,相比现有平面多列天线,具有如下优点:
·原扇区法线方向衰减小;
·HPBW比传统劈裂波束宽;
·±60度以外衰减大,邻区干扰低;
·通过阵子调整方位角,天线体积小,可兼容现有平面阵天线背板及天线罩。
此外,还可使全部或部分零偏转阵子51接入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21,以增强所述右波束赋形能力;部分右偏转阵子11和/或部分左偏转阵子31接入所述中波束馈电网络61,以增强所述中波束赋形能力;全部或部分零偏转阵子51接入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41,以增强所述左波束赋形能力。这样充分利用了多列天线赋形能力。如图11所示,馈电网络通过逻辑端口到物理端口的映射实现波束控制,通过对非平面阵波程差补偿和干扰控制,得到具有特定偏转能力的波束。具体地,所有右偏转阵子11通过物理端口a、b,全部零偏转阵子51通过物理端口c、d同时接入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21形成右波束,如此增强了所述右波束赋形能力。所有零偏转阵子51通过物理端口c、d,部分右偏转阵子11通过物理端口b,部分左偏转阵子31通过物理端口e同时接入所述中波束馈电网络61形成中波束,如此增强了所述中波束赋形能力。所有左偏转阵子31通过物理端口e、f,全部零偏转阵子51通过物理端口c、d同时接入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41形成左波束,如此增强了所述左波束赋形能力。应当注意的是,所有零偏转阵子51通过物理端口c、d,部分右偏转阵子11通过物理端口b同时接入所述中波束馈电网络61,亦能增强所述中波束赋形能力。或者,所有零偏转阵子51通过物理端口c、d,部分左偏转阵子31通过物理端口e同时接入所述中波束馈电网络61,亦能增强所述中波束赋形能力。
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每个波束由多种类型的偏转阵子共同形成,各列之间加权目的并不是完全补偿非平面结构引起的波程差,而是在控制波束指向的基础上,增加多波束之间干扰控制能力。前述波束赋形能力表现为各波束“变瘦”了,如图12所示。图12示出了不同类偏转阵子组合形成的多波束方向图,其通过不同类的多列天线形成偏转波束,相比现有平面多列天线,具有如下优点:
·波束之间干扰小;
·HPBW比传统劈裂波束宽;
·±60度以外衰减大,邻区干扰低;
·通过振子调整方位角,天线体积小,可兼容现有平面阵天线背板及天线罩。
下面以垂直偏转阵子天线为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扇区化天线为垂直偏转阵子天线,其应用于高层建筑的覆盖及容量提升。所述垂直偏转阵子天线包括背板、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一夹角的第一反射板、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另一夹角的第二反射板、设于所述第一反射板的第一偏转阵子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反射板的第二偏转阵子,所述第一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反射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反射板所在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偏转阵子的法线向上偏转,通过上波束馈电网络形成上波束;所述第二偏转阵子的法线向下偏转,通过下波束馈电网络形成下波束。
图13、14示出了垂直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具体包括背板2、多个与所述背板2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一夹角α的上偏转反射板7、多个与所述背板2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二夹角β的下偏转反射板8、分别设于各上偏转反射板7的上偏转阵子71以及分别设于各下偏转反射板8的下偏转阵子81,所述上偏转阵子71所在平面平行于上偏转反射板7,所述下偏转阵子81所在平面平行于下偏转反射板8。其中,所述上偏转阵子71的法线向上偏转,通过物理端口a、b接入上波束馈电网络72形成上波束;所述下偏转阵子81的法线向下偏转,通过物理端口c、d接入下波束馈电网络82形成下波束。另外,各阵子的法线垂直于相应反射板。
此外,本垂直偏转阵子天线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与背板所在平面平行的第三反射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反射板的第三偏转阵子,所述第三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三反射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三偏转阵子的法线零偏转,通过中波束馈电网络形成中波束。实际上,将实施例一、二中各种水平偏转阵子天线旋转90°或270°安装,即形成本实施例所述的垂直偏转阵子天线。该垂直偏转阵子天线主要用于高楼大厦间,图15示出了该天线的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本发明从天线结构和加权波束两方面解决当前多波束天线方案的弊端,降低有限阵列下波束赋形能力不佳导致的波束间强干扰,最大增益低的问题,并保证覆盖的提升。既提高了多波束的旁瓣抑制度,减小各波束间干扰,又保证了多波束能够有效覆盖服务区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扇区化天线包括背板、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一夹角的第一反射板、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另一夹角的第二反射板、设于所述第一反射板的第一偏转阵子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反射板的第二偏转阵子,所述第一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一反射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反射板所在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扇区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扇区化天线为水平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所述第一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一夹角α的右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二夹角β的左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一偏转阵子为右偏转阵子,所述第二偏转阵子为左偏转阵子;
其中,所述右偏转反射板和左偏转反射板均为多个,右偏转反射板与左偏转反射板相邻,相邻偏转反射板交叉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扇区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扇区化天线为水平偏转阵子两波束天线,所述第一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一夹角α的右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二夹角β的左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一偏转阵子为右偏转阵子,所述第二偏转阵子为左偏转阵子;
其中,所述右偏转反射板和左偏转反射板均为多个,多个右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多个左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扇区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有右偏转阵子接入右波束馈电网络,由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控制右波束指向,使所述右波束指向与右偏转阵子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所有左偏转阵子接入左波束馈电网络,由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控制左波束指向,使所述左波束指向与左偏转阵子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扇区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全部或部分左偏转阵子接入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全部或部分右偏转阵子接入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扇区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扇区化天线为水平偏转阵子三波束天线,其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平行的零偏转反射板以及设于所述零偏转反射板的零偏转阵子,所述零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零偏转反射板;
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一夹角α的右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二夹角β的左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一偏转阵子为右偏转阵子,所述第二偏转阵子为左偏转阵子;
所述右偏转反射板、零偏转反射板和左偏转反射板均为多个,右偏转反射板与零偏转反射板相邻,零偏转反射板与左偏转反射板相邻,左偏转反射板与右偏转反射板相邻,相邻偏转反射板交叉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扇区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扇区化天线为水平偏转阵子三波束天线,其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平行的零偏转反射板以及设于所述零偏转反射板的零偏转阵子,所述零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零偏转反射板;
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一夹角α的右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为与背板所在平面相交成第二夹角β的左偏转反射板,所述第一偏转阵子为右偏转阵子,所述第二偏转阵子为左偏转阵子;
所述右偏转反射板、零偏转反射板和左偏转反射板均为多个,多个右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多个零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多个左偏转反射板连续放置。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扇区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有右偏转阵子接入右波束馈电网络,由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控制右波束指向,使所述右波束指向与右偏转阵子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所有零偏转阵子接入中波束馈电网络,由所述中波束馈电网络控制中波束指向,使所述中波束指向与零偏转阵子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所有左偏转阵子接入左波束馈电网络,由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控制左波束指向,使所述左波束指向与左偏转阵子指向一致或有角度偏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扇区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全部或部分零偏转阵子接入所述右波束馈电网络,部分右偏转阵子和/或部分左偏转阵子接入所述中波束馈电网络,全部或部分零偏转阵子接入所述左波束馈电网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扇区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扇区化天线为垂直偏转阵子天线,所述第一偏转阵子的法线向上偏转,通过上波束馈电网络形成上波束;所述第二偏转阵子的法线向下偏转,通过下波束馈电网络形成下波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扇区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偏转阵子天线还包括至少一个与背板所在平面平行的第三反射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反射板的第三偏转阵子,所述第三偏转阵子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三反射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三偏转阵子的法线零偏转,通过中波束馈电网络形成中波束。
12.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采用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扇区化天线。
CN201210370192.6A 2012-09-28 2012-09-28 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03715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0192.6A CN103715503B (zh) 2012-09-28 2012-09-28 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
PCT/CN2013/078586 WO2014048151A1 (zh) 2012-09-28 2013-07-01 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0192.6A CN103715503B (zh) 2012-09-28 2012-09-28 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5503A true CN103715503A (zh) 2014-04-09
CN103715503B CN103715503B (zh) 2016-11-23

Family

ID=50386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0192.6A Active CN103715503B (zh) 2012-09-28 2012-09-28 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15503B (zh)
WO (1) WO201404815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6351A (zh) * 2014-11-05 2016-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及天线
WO2016115618A1 (en) 2015-01-23 2016-07-28 Communication Components Antenna Inc. Ground to air antenna array
CN106507381A (zh) * 2015-09-07 2017-03-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垂直扇区分裂方法和基站
CN106572473A (zh) * 2015-10-10 2017-04-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8023626A (zh) * 2016-11-02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天线组合、波束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39292A (zh) * 2018-02-09 2019-08-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覆盖增强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7987Y (zh) * 2004-07-28 2005-09-21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极化阵列全向天线
KR100990862B1 (ko) * 2008-09-03 2010-10-29 국방과학연구소 광대역 안테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안테나 시스템
CN102084546A (zh) * 2008-06-16 2011-06-01 株式会社Kmw 可重构的基站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2984Y (zh) * 2004-09-23 2006-01-18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棱柱八端口phs基站天线
US8773322B2 (en) * 2010-09-30 2014-07-08 Gary Gwoon Wong High performance HDTV antenna design and fabrication
WO2011103818A2 (zh) * 2011-04-15 2011-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天线信息远程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2655275A (zh) * 2012-05-24 2012-09-05 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三扇区一体化天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7987Y (zh) * 2004-07-28 2005-09-21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极化阵列全向天线
CN102084546A (zh) * 2008-06-16 2011-06-01 株式会社Kmw 可重构的基站天线
KR100990862B1 (ko) * 2008-09-03 2010-10-29 국방과학연구소 광대역 안테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안테나 시스템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6351A (zh) * 2014-11-05 2016-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05576351B (zh) * 2014-11-05 2018-05-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及天线
WO2016115618A1 (en) 2015-01-23 2016-07-28 Communication Components Antenna Inc. Ground to air antenna array
EP3248241B1 (en) * 2015-01-23 2021-03-10 Communication Components Antenna Inc. Ground to air antenna array
CN106507381A (zh) * 2015-09-07 2017-03-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垂直扇区分裂方法和基站
CN106507381B (zh) * 2015-09-07 2019-09-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垂直扇区分裂方法和基站
CN106572473A (zh) * 2015-10-10 2017-04-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8023626A (zh) * 2016-11-02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天线组合、波束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39292A (zh) * 2018-02-09 2019-08-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覆盖增强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N110139292B (zh) * 2018-02-09 2022-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覆盖增强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5503B (zh) 2016-11-23
WO2014048151A1 (zh) 201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0843B (zh) 一种基于不规则子阵排列的相控阵天线
US10181657B2 (en) Antenna array, antenna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CN103715503B (zh) 一种多扇区化天线及通信系统
US9130611B2 (en) Method of using zoning map for beam searching, tracking and refinement
CN108432088B (zh) 具有子阵列的相控阵天线
CN106252901B (zh) 宽频三波束阵列天线
CN202474228U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双极化五波束天线
KR101918138B1 (ko) 조정 가능한 스포트라이트 빔을 가진 셀룰러 어레이
CN101848021B (zh) 一种智能天线阵广播波束权值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US10931032B2 (en) Split diamond antenna element for controlling azimuth pattern in different array configurations
CN106252903A (zh) 一种双频两波束天线阵列及双频两波束天线
CN109037885A (zh) 一种基于子阵错位的星载sar相控阵天线
EP2564469B1 (en) Planar array antenna with reduced beamwidth
CN107230845B (zh) 一种半功率角外波瓣快速跌落的矩形波束赋形天线
CN107968264B (zh) 多边形环路天线以及通信设备和天线制造方法
CN102308438B (zh) 一种阵列天线及控制阵列天线波束宽度的方法
KR20240022532A (ko) 감소된 사이드로브를 갖는 어드밴스드 안테나 시스템
CN112993596A (zh) 一种降维多波束天线系统
Sanad et al. A low wind-load lightweight foldable/deployable multi-beam base station antenna for the whole LTE spectrum
CN111262029B (zh) 一种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控制系统、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CN216120769U (zh)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小型化赋形天线
CN108767498B (zh) 一种可控制波束宽度的多系统基站天线
Gao et al. Design of a beam-scanning reflectarray antenna with an offset mechanically rotational horn
Manholm et al. Influence of electrical beamtilt and antenna beamwidths on downlink capacity in WCDMA: simulations and realization
Mu et al. Beam steering for base station antenna array using transmission metasurface ce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