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4364B - 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4364B
CN103714364B CN201310734348.9A CN201310734348A CN103714364B CN 103714364 B CN103714364 B CN 103714364B CN 201310734348 A CN201310734348 A CN 201310734348A CN 103714364 B CN103714364 B CN 103714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taying
time
current time
setting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343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4364A (zh
Inventor
段璞
黄新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g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veng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g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veng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343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4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4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4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4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4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当前所处信道的编号取得当前的该信道停留时间;与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通信,同时记录发起连接的次数和成功建立连接的次数并统计建立连接的比例;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实施本发明的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辨别信道当前情况、花费较少甚至不花费时间在干扰严重的信道上。

Description

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UHF频段射频识别系统包括读写器与无源标签两部分,读写器通常使用跳频技术,使工作频率在不同信道间跳变,以提高读写器的抗干扰能力。然而跳频过程中由于信道之间的差异,易导致读写器读取标签速率不稳定,读写器读取标签性能变差。造成信道差异主要原因为标签响应频率范围,所述标签响应频率是指在输入能量相同的情况下,以同种读写器读标签的正常响应频率范围。该性能指标主要受到RFID标签天线设计和芯片功耗的影响。如图1所示,实线为标签的频率响应曲线,点虚线为读写器正常读取标签的反相散射强度范围,说明标签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反相散射强度较高,此范围外则逐渐减弱,且在该范围内具有最高峰值。对于标签来说,响应频率范围越宽,说明标签天线在较宽的工作频带内都能表现出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同时标签芯片具有比较小的功耗,那么标签被读取到的机会就越大。然而出厂后的标签其频率响应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各种原因,频率响应范围会发生改变,且标签个体间差异较大,在图1中,长虚线为改变后的频率响应曲线,该曲线的正常可读范围变窄,导致可用信道减少;其次当RFID标签粘贴在商品包装,如金属物体或者瓦楞纸箱上的时候会出现工作频带漂移的现象,如图1所示,短虚线为漂移后的频率响应曲线,该曲线的正常可读范围也发生飘移,由于读写器的发射频率通常被严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也会导致可用信道减少。现有的跳频工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法分辨信道是否可用,无可避免在标签正常响应频率范围外读卡,从而导致读写器读取标签性能变差。此外,在多个读写器或标签共存的环境中,读写器之间或标签之间也可能会给正常的读写带来干扰。所以,读写器使用跳频是必要的。当前跳频技术中,最常用伪随机跳频方法避开干扰,所述伪随机跳频是指根据伪随机算法计算产生的伪随机数作为信道编号,决定下一次工作频率跳变到的信道。这种方法以随机方式规避被占用信道,在解决其他读写器干扰的情况下有一定效果。但针对其他设备的干扰,因为伪随机跳频方法仍不具备信道当前情况辨别能力,导致读写器仍会重复进入干扰严重的信道,并花费与正常信道大致相同的停留时间在这些干扰严重的信道上,从而使读写器读标签性能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具备信道情况的辨别能力、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干扰严重的信道上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辨别信道当前情况、花费较少甚至不花费时间在干扰严重的信道上的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所述读写器在多个信道之间按设定的顺序的跳频方式与其作用范围内存在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所述跳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当前所处信道的编号取得当前的该信道停留时间;
B)在所述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内与工作于该信道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通信,同时记录发起连接的次数和成功建立连接的次数并统计所述信道在所述停留时间内建立连接的比例;
D)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E)进入下一个信道,并返回步骤A)。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个信道分别具有与其对应的当前停留时间;所述当前停留时间在所述读写器开始工作时是相同的,为初始当前停留时间;所述初始当前停留时间是事先存储在所述读写器中的。
更进一步地,所述初始当前停留时间是RFID跳频标准中最大停留时间的一半。
更进一步地,所述当前停留时间是以其对应的信道编号为索引,以表格的方式存储在所述读写器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定值为适用于所有信道的一个数值或所述第一设定值是分别对应于各个信道的、不相同的多个数值;所述第一设定值是事先设定并存储在所述读写器中的。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D1)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执行步骤D2);否则执行步骤D3);
D2)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D3)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小于第三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是一个单位时间与大于2小于10的正整数的乘积;所述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是事先设定、且与信道对应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所述读写器在多个信道之间按设定的顺序的跳频方式与其作用范围内存在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当前信道停留时间取得单元:用于按照当前所处信道的编号取得当前的该信道停留时间;
连接及统计单元:用于在所述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内与工作于该信道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通信,同时记录发起连接的次数和成功建立连接的次数并统计所述信道在所述停留时间内建立连接的比例;
当前信道停留时间更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信道控制单元:用于设置进入下一个信道并进行通信。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信道编号、与所述信道编号对应的初始信道停留时间以及经过修改的当前信道停留时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当前信道停留时间更新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设定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调用第二设定值判断模块;否则调用第三设定值判断模块;
第二设定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第三设定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小于第三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实施本发明的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置了初始的、对应于每个信道的信道停留时间,且在随后的每次跳频通讯信中均对本次停留时间中成功连接的次数进行统计,并依据统计结果更新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从而使得读写器在正常工作的信道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在干扰严重的信道的停留时间较短,甚至不在干扰严重的信道停留,从而使得读写器的工作更有效率。因此,其可以辨别信道当前情况、花费较少甚至不花费时间在干扰严重的信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RFID系统中标签的频率响应曲线及其漂移的情况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实施例中跳频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停留时间更新的具体流程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中跳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实施例中,该读写器在多个信道之间按设定的顺序的跳频方式与其作用范围内存在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其跳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按照当前所处信道的编号,取得与其对应的当前信道停留时间:在本实施例中,RFID读写器是采用跳频的方式与标签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读写器按照设定的方式,逐一地在每一个信道与标签进行连接并进行通信;当然,在实际情况中,一个信道上,可能有多个标签,也可能有一个标签在工作,甚至可能没有标签工作于该信道。不管情况是哪一种,其情况均会在该读写器处于该信道的连接情况表现出来。而在跳频方式的通信中,上述读写器在每次在处于每个信道时,其在该信道上工作的时间是有限定的,通常是设定且不变的;跳频的方式就是按照设定的某种规律,循环地轮流在每个信道上工作设定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地,也是按照上述的方式进行的,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信道的停留时间是根据每个信道的实际情况(例如,干扰存在的情况)对其停留时间进行自动的调节,使得读写器在下一次进入该信道工作时,其停留时间是调节后的时间。这样,可以使得在正常工作的信道停留的时间延长,而使得干扰严重、不能成功连接或成功连接的次数较少的信道的停留时间较短,甚至不在这样干扰严重的信道上停留。从而使得读写器的工作更有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读写器开始工作时,每个信道的停留时间是事先设定的,通常情况下,初始的、事先设定的每个信道的停留时间是相同的,也就是平均分配工作时间给每个信道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事先已知某些信道的干扰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事先设定每个信道的停留时间不等,即减少一些信道的停留时间,而将这些时间分配到另外一些信道上。在本步骤中,不管是在读写器刚开始工作,还是已经工作一段时间,在进入工作信道后,首先取得该信道的编号,依据这一编号,得到其对应的信道停留时间(在本步骤中,该停留时间可能是初始的、也可能是已经调节过的,但是,一定是当前的该信道停留时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当前停留时间是以其对应的信道编号为索引,以表格的方式存储在读写器中。同时,在读写器事先存入的初始当前停留时间,是RFID跳频标准中最大停留时间的一半;每个信道分别具有与其对应的当前停留时间;一种情况下,上述当前停留时间在读写器开始工作时是相同的,为初始当前停留时间。当然,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上述初始当前停留时间对于每个信道而言也可以是不相同的。
步骤S12:在该停留时间内,不断地建立与标签的连接并通信:在本步骤中,在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内与工作于该信道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通信;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步骤中,如果该信道存在多个工作的标签,则读写器在该规定的时间段内不断地发起连接,当其与一个标签建立连接后,与该标签进行通信,完成通信后该标签进入休眠;该读写器再次发起连接,与另外一个标签进行连接。在该信道停留时间内重复上述步骤。在本步骤中,还记录了在该信道停留时间内发起连接的次数和成功建立连接的次数。
步骤S13:得到成功建立连接的比例,判断其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在本步骤中,按照上述记录的在该信道停留时间内发起连接的次数和成功建立连接的次数统计该信道在所述停留时间内成功建立连接的比例,例如,如果在该时间内总共发起了10次连接,成功建立了8次,则其成功建立连接的比例为0.8;同时,判断该值是否大于事先设定的第一设定值,如是,执行步骤S14;否则,执行步骤S15。
步骤S14: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在当前值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单位步进值:在本步骤中,由于已经判断在该信道的停留时间内的成功建立连接的比例大于第一设定值,所以,可以认为该信道的干扰情况并不存在或受到干扰的程度较低,也就是说该信道工作正常。为此,可以增加该信道的停留时间,以便于提高读写器的工作效率或提高其有效建立连接的工作时间,为此,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换言之,在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上增加一定的时间(改时间是实现设定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一设定时间),使其变长;然后将该已经变长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使得读写器在下一次进入该信道时,使用上述已经变长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一个信道的停留时间增加多次,其值也在RFID标准的限定范围内,不会超出标准的限定值。执行本步骤后,执行步骤S16。
步骤S15: 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在当前值的基础上减少一个单位步进值:在本步骤中,由于已经判断在该信道的停留时间内的成功建立连接的比例小于第一设定值,所以,可以认为该信道的干扰情况严重或受到干扰的程度较高,也就是说该信道工作并不正常,在该信道内难以得到有效的连接。为此,可以减少该信道的停留时间,以便于提高读写器的工作效率或提高其有效建立连接的工作时间,为此,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换言之,在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上减少一定的时间(改时间是实现设定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一设定时间),使其变短;然后将该已经变短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使得读写器在下一次进入该信道时,使用上述已经变短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使得读写器进入难以得到有效连接的信道的时间变短,在极端的情况下,当该时间经过多次调节变为0时,读写器甚至可以不进入该信道。执行本步骤后,执行步骤S16。
步骤S16:将修改后的停留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存储并跳转到下一个信道:在本步骤中,将上述改变后的信道停留时间存储,替代之前的该信道停留时间,使得读写器在下次进入该信道时,能够使用上述已经调节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停留时间。此外,由于读写器在工作时其跳频是不断地进行的,因此在本步骤中,按照读写器跳频的规律,进入下一个信道与标签进行通信,当进入一个新的信道时,跳转到步骤S11,并再次重复上述步骤。
上述步骤S11-S16记载了读写器进入一个信道后进行连接、通信以及对该信道的停留时间进行自动调节的过程。由于在读写器工作时其跳频通讯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多个信道上重复进行的,所以,上述步骤也会被多次执行,每次进入一个信道(不管该信道是否执行过上述各步骤)都会执行上述各步骤一次。这样,多次在同一个信道进行上述步骤后,该信道的停留时间会依据该信道的干扰情况得到调整,干扰严重的信道甚至可能会被调节到停留时间为0,即跳过该信道;这样,使得读写器可以根据现场不同的干扰情况,自动地得到一个较高效率的跳频方案,提高读写器的通信效率。在本实施例,用于比较的第一设定值为适用于所有信道的一个数值或所述第一设定值是分别对应于各个信道的、不相同的多个数值;第一设定值是事先设定并存储在所述读写器中的。也就是说,可以根据现场的环境,分别对信道加以限制。例如可以将已知干扰较重的信道的第一设定值调低;也可以对所有信道在开始时都假设其没有干扰,等到现场再对其进行自动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已经可以有效地对读写器的跳频进行控制。在要求更高的情况下,例如,要求更快地调节,使得读写器在更短的时间内提高其有效连接的比例时,请参见图3,还可以对上述步骤S13、S14和S15调节如下:
步骤S21成功连接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在本步骤中,判断得到的在该信道停留时间内的成功连接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执行步骤S22;否则,执行步骤S23。
步骤S22成功连接比例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在本步骤中,判断上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如否,执行步骤S24;如是,执行步骤S25。
步骤S23成功连接比例是否小于第三设定值:在本步骤中,判断上述比例是否小于第三设定值,如是,执行步骤S26;否则,执行步骤S27。
步骤S24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在当前值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单位步进值:在本步骤中,由于上述成功连接比例大于第一设定值而小于第二设定值,因此只将该信道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单位步进值即可。
步骤S25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在当前值的基础上增加n个单位步进值:在本步骤中,由于该比例大于第一设定值且大于第二设定值,因此将该信道当前停留时间增加n个单位步进值。在本实施例中,n个设定的单位时间是一个单位时间与大于2小于10的正整数的乘积;n个设定的单位时间是事先设定、且与信道对应的。本步骤意味作调节的跨度较大,调节时间较短。
步骤S26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在当前值的基础上减少n个单位步进值:在本步骤中,由于上述比例小于第一设定值并小于第三设定值,因此将该信道当前停留时间减少n个单位步进值。在本实施例中,n个设定的单位时间是一个单位时间与大于2小于10的正整数的乘积;n个设定的单位时间是事先设定、且与信道对应的。本步骤意味作调节的跨度较大,调节时间较短。
步骤S27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在当前值的基础上减少一个单位步进值:在本步骤中,由于上述比例小于第一设定值而大于第三设定值,也就是还没有到需要加速调节的范围,所以,只将该信道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单位步进值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在一个信道的一次调节过程中,只会执行上述步骤S24-S27中的一个。当执行完上述步骤S14-S27中的任意步骤后,将执行步骤S16,存储得到的当前信道停留时间。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设定值、第二设定值和第三设定值均是事先设定并存储在读写器中的。其中第二设定值大于第一设定值,第一设定值大于第三设定值;例如,第一设定值是0.5,第二设定值是0.75,第三设定值是0.25。
在本实施例中,还涉及一种RFID读写器的跳频装置,请参见图4,该读写器在多个信道之间按设定的顺序的跳频方式与其作用范围内存在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该装置包括当前信道停留时间取得单元41、连接及统计单元42、当前信道停留时间更新单元43、信道控制单元44以及存储单元45。其中,当前信道停留时间取得单元41用于按照当前所处信道的编号取得当前的该信道停留时间;连接及统计单元42用于在所述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内与工作于该信道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通信,同时记录发起连接的次数和成功建立连接的次数并统计所述信道在所述停留时间内建立连接的比例;当前信道停留时间更新单元43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信道控制单元44用于设置进入下一个信道并进行通信。存储单元45用于存储所述信道编号、与所述信道编号对应的初始信道停留时间以及经过修改的当前信道停留时间。
在一些情况下,上述当前信道停留时间更新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一设定值判断模块(图中未示出),该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调用第二设定值判断模块;否则调用第三设定值判断模块。第二设定值判断模块(图中未示出),该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第三设定值判断模块(图中未示出),该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小于第三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总之,在本实施例中,顺序循环读卡从初始频点(信道)开始读卡,配置好频点(信道)后调用当前频点的驻留时间参数σ(即当前信道停留时间)。由于《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信部无[2007]205号)的第六条规定,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读写器工作方式为跳频扩频方式,且每个频点最大驻留时间2秒,因而参数σ控制的频点驻留时间最大不超过2秒,例如,设置本实施例中参数σ控制的所有频点驻留时间初始值为1秒。工作时,根据σ参数计算频点驻留时间,启动计时,并开始读卡,同时记录读卡次数及读卡成功次数。当计时结束时,计算读卡成功率。当读卡成功率大于门限值τ(即第一设定值),更新参数σ,即为该参数增加一个步进φ(即设定的单位步进时间),反之则为该参数减小步进φ,并存储更新后的该驻留时间参数σ。例如,可以将读卡成功率门限值τ采用50%,当然也可以将该读卡成功率门限值τ设置为其他值,例如25%或75%;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多个读卡成功率门限值τ,例如τ1=0.25,τ2=0.5,τ3=0.75,以对应不同的调节量或不同的频点(信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进参数φ可以设置为为50us,同样地,该步进参数φ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值,例如,可以对应多个读卡成功率门限使用多个步进参数φ,例如φ1=25us,φ2=50us,当读卡成功率大于τ2时,若不大于τ3,则加步进参数φ1,否则加步进参数φ2;反之当读卡成功率小于τ2时,若不小于τ1,则减步进参数φ1,否则减步进参数φ2;完成调节后,按照设定的跳频设置,进入下个频点,并重复上述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当读写器在国标规定的920MHz-925MHz频段内,并以每250kHz一个信道进行跳频的模式下,使用所述方法及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标签响应频率范围及受干扰因素,读卡速率不稳定的924MHz-925MHz频段内各个频点驻留时间被缩短甚至为0,跳频读卡成功率更加稳定且成功率更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所述读写器在多个信道之间按设定的顺序的跳频方式与其作用范围内存在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跳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当前所处信道的编号取得当前的该信道停留时间;
B)在所述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内与工作于该信道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通信,同时记录发起连接的次数和成功建立连接的次数并统计所述信道在所述停留时间内建立连接的比例;
D)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E)进入下一个信道,并返回步骤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道分别具有与其对应的当前停留时间;所述多个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在所述读写器开始工作时是相同的,为初始当前停留时间;所述初始当前停留时间是事先存储在所述读写器中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当前停留时间是RFID跳频标准中最大停留时间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停留时间是以其对应的信道编号为索引,以表格的方式存储在所述读写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值为适用于所有信道的一个数值或所述第一设定值是分别对应于各个信道的、不相同的多个数值;所述第一设定值是事先设定并存储在所述读写器中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D1)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执行步骤D2);否则执行步骤D3);
D2)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D3)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小于第三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是一个单位时间与大于2小于10的正整数的乘积;所述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是事先设定、且与信道对应的。
8.一种RFID读写器的跳频装置,所述读写器在多个信道之间按设定的顺序的跳频方式与其作用范围内存在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当前信道停留时间取得单元:用于按照当前所处信道的编号取得当前的该信道停留时间;
连接及统计单元:用于在所述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内与工作于该信道的电子标签建立连接并通信,同时记录发起连接的次数和成功建立连接的次数并统计所述信道在所述停留时间内建立连接的比例;
当前信道停留时间更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信道控制单元:用于设置进入下一个信道并进行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信道编号、与所述信道编号对应的初始信道停留时间以及经过修改的当前信道停留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信道停留时间更新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设定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如是,调用第二设定值判断模块;否则调用第三设定值判断模块;
第二设定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增加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第三设定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比例是否小于第三设定值,如是,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多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否则,将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减少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并将修改后的时间作为该信道的当前停留时间保存。
CN201310734348.9A 2013-12-27 2013-12-27 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714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34348.9A CN103714364B (zh) 2013-12-27 2013-12-27 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34348.9A CN103714364B (zh) 2013-12-27 2013-12-27 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4364A CN103714364A (zh) 2014-04-09
CN103714364B true CN103714364B (zh) 2017-01-11

Family

ID=5040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34348.9A Active CN103714364B (zh) 2013-12-27 2013-12-27 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143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1927B (zh) * 2016-06-27 2019-09-1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Mesh连接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7908991B (zh) * 2017-10-27 2019-10-15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读取方法及装置
CN110300395B (zh) * 2018-03-23 2020-11-17 浙江汉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存储介质
CN109615752A (zh) * 2019-01-08 2019-04-12 深圳市鸿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远程感应智能门锁及控制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3757A1 (de) * 2006-10-10 2008-04-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Ofdm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schnellen frequenzsprüngen
CN101442341A (zh) * 2007-11-19 2009-05-2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的跳频信号捕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20171B2 (en) * 2000-12-14 2005-07-19 Motorola, Inc. Multiple access frequency hopping network with interference anticip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3757A1 (de) * 2006-10-10 2008-04-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Ofdm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schnellen frequenzsprüngen
CN101442341A (zh) * 2007-11-19 2009-05-2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的跳频信号捕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4364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4364B (zh) Rfid读写器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CN1312623C (zh) Rfid标签、rfid标签和询问器(读出器/写入器)的数据处理方法
US9754143B2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djusting a query command slot-counter parameter Q
CN106445664A (zh) 一种应用程序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4517087A (zh) 一种rfid多标签识别防碰撞方法
CN101923625A (zh) 一种标签防碰撞的方法及系统
CN108491908B (zh)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可视化智能仓储系统及方法
CN101944171A (zh) 一种rfid阅读器的多标签识别方法
CN102024134A (zh) 一种高效rfid多标签防碰撞识别方法
CN110058555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5898795A (zh) 一种wifi芯片上实现双模式共存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713736A (zh) 基于设备运动轨迹的信息识别方法
CN101178764B (zh) 基于帧时隙Aloha算法的帧尺寸的调整方法
CN101228538A (zh) 用于使用在rf应答器中的电路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多个这种应答器的方法
CN106160918A (zh) Twdm pon 网络中olt 端口的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186497A (zh) 一种并行通信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921238A (zh) 一种尾码长度可调的单阅读器识别rfid标签的方法
CN106022185B (zh) 一种基于连续检测机制适用于EPC Gen2协议的防冲突算法
CN203216393U (zh) 可识别炮孔位置的数码电子雷管起爆系统
CN102682314A (zh) 一种判断盘点结束的方法
WO2006047701A3 (en) Distributed rfid interro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2147871B (zh) 使安装在列车上的无线标签状态切换方法
CN101297303B (zh) 通过读取器从应答器读取数据的方法、应答器及读取器
CN112446448B (zh) 一种dfsa和二进制算法结合的单阅读器识别rfid标签方法
CN208636859U (zh) 一种铜排加工用铜排二维码识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