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3777B - 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框架及设置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框架及设置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3777B
CN103713777B CN201310738217.8A CN201310738217A CN103713777B CN 103713777 B CN103713777 B CN 103713777B CN 201310738217 A CN201310738217 A CN 201310738217A CN 103713777 B CN103713777 B CN 103713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tube
emission
unit
tube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382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3777A (zh
Inventor
薛琛
谢旺
徐文杰
刘辉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382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3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3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3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框架及设置方法和系统。该红外管排布单元,包括:第一红外线接收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对侧的由预设数个红外线发射管组成的发射轴、第二红外线接收管;所述发射轴由屏幕对侧的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最近的起始位置,延伸至距离所述起始位置长度为X的边缘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边缘位置之间至少包含一个红外线发射管;在所述发射轴上,与所述起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X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管。采用本发明,可以根据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合理地布置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保证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内的感应精度,控制节省红外线接收管的限度。

Description

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框架及设置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线触摸屏技术,特别是涉及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框架及设置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红外线触摸屏具有矩形的屏幕,矩形屏幕的边缘上均匀地布置有红外线管,其中,矩形屏幕的一条边上布置的是红外发射管,其对边上布置的是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一一对应,共同构成发射和接收的栅格。传统的红外线触摸屏需要大量的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
为了降低成本,现有的一种技术通过减少红外接收管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红外线触摸屏边上的红外管的排布的密集度。该方式虽然减少了触摸屏边上的红外管数量,降低了产品成本,但是,它却牺牲了触摸屏的感应精度,得不偿失。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框架及设置方法和系统,能够提高触摸屏的感应精度。
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包括:
第一红外线接收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对侧的由预设数个红外线发射管组成的发射轴、第二红外线接收管;
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的覆盖半角A为对侧的红外线发射管的能量辐射广角的一半;
所述发射轴由屏幕对侧的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最近的起始位置,延伸至距离所述起始位置长度为X的边缘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边缘位置之间至少包含一个红外线发射管,所述长度X=L*tgA,其中,L为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与对侧的垂直距离;
在所述发射轴上,与所述起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X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管。
上述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根据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合理地布置了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边缘位置之间至少包含一个红外线发射管,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以增强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区域的感应精度。与所述起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X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管,限定了对侧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内所需的红外线接收管数量,及其位置关系。保证了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内的感应精度,以及控制节省红外线接收管的限度。将其应用于红外线辐射感应比较弱的屏幕区域时,可以增强该局部区域的感应精度。
相应地,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包括:
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其中,相邻的两个红外管排布单元之间,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二红外线接收管。
上述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能够在触摸屏的板面上,合理地节省红外线接收管,同时不影响红外线辐射的感应精度。
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包括:
第一红外线发射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对侧的由预设数个红外线接收管组成的接收轴、第二红外线发射管;
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的覆盖半角A为其能量辐射广角的一半;
所述接收轴由屏幕对侧的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最近的起始位置,延伸至距离所述起始位置长度为X的边缘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边缘位置之间至少包含一个红外线接收管,所述长度X=L*tgA,其中,L为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与对侧的垂直距离;
在所述接收轴上,与所述起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X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射管。
上述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根据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合理地布置了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边缘位置之间包含预设个数的红外线发射管,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以增强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区域的感应精度。与所述起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X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射管,限定了对侧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内所需的红外线发射管数量,及其位置关系。保证了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内的感应精度,以及控制节省红外线接收管的限度。将其应用于红外线辐射感应比较弱的屏幕区域时,可以增强该局部区域的感应精度。
相应地,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包括:
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其中,相邻的两个红外管排布单元之间,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或者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二红外线发射管。
上述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能够在触摸屏的板面上,合理地增强红外线辐射的感应精度,控制节省红外线接收管的限度。
相应地,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方法,包括:
根据对侧的红外线发射管的能量辐射广角,模拟触摸屏上的光栅分布;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稀疏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稀疏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增加该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
上述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方法,属于模拟触摸屏边框的工业设计方法,通过本方法能够设置出适合各种大小不同的触摸屏的红外管布置框架。合理地减少触摸屏边框上红外线管的数量,同时不影响感应的精度。
相应地,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系统,包括:
光路模拟单元,用于根据对侧的红外线发射管的能量辐射广角,模拟触摸屏上的光栅分布;
与所述光路模拟单元相连的弱光栅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稀疏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稀疏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与所述弱光栅检测单元相连的光路增强单元,用于增加该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
上述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系统,属于模拟触摸屏边框的工业设计软件,通过本软件能够设置出适合各种大小不同的触摸屏的红外管布置框架。合理地减少触摸屏边框上红外线管的数量,同时不影响感应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方法的第一光栅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方法的第二光栅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包括:
第一红外线接收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对侧的由预设数个红外线发射管组成的发射轴、第二红外线接收管;
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的覆盖半角A为对侧的红外线发射管的能量辐射广角的一半;
所述发射轴由屏幕对侧的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最近的起始位置,延伸至距离所述起始位置长度为X的边缘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边缘位置之间至少包含一个红外线发射管,所述长度X=L*tgA,其中,L为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与对侧的垂直距离;
在所述发射轴上,与所述起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X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管。
上述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根据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合理地布置了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的位置,将其应用于红外线辐射感应比较弱的屏幕区域时,可以增强该局部区域的感应精度。其中,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边缘位置之间至少包含一个红外线发射管,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以增强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区域的感应精度。与所述起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X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管,限定了对侧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内所需的红外线接收管数量,及其位置关系。保证了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内的感应精度,以及控制节省红外线接收管的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管位于所述边缘位置。在前一实施例当中,限定了对侧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内仅需一个红外线接收管,节省了红外线接收管的数量及成本;而本实施例当中,进一步地限定了该红外线接收管位于所述边缘位置,鉴于所述发射轴是由预设数个红外线发射管所组成的,在所述发射轴的边缘位置上设置一红外线接收管,可以进一步减少红外线接收管的数量。
如图1所示,设覆盖半角为A,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与对侧的垂直距离为L,则所述发射轴的长度X=L*tgA,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最远的边缘位置范围内设有第二红外线接收管,在所述发射轴包含至少一个红外线发射管。进一步地,所述发射轴包含红外线发射管的最大数量M等于X/X1的值取整,其中,X1为每个灯管占用的宽度。
以图1所示的覆盖半角为一个单元,在该单元范围内,最少应包括两个红外线接收管,分别为第一红外线接收管和第二红外线接收管,两者之间的位置如前限定。在通过节省红外线接收管而降低成本时,参照本单元对红外管进行排布,可获得的效果更佳,同时又不失感应精度。
为了减少扫描盲点,进一步提高感应精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在所述发射轴上,包括: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最近的起始位置设有第三红外线接收管。在本实施例当中,起始位置的第三红外线接收管和边缘位置的第二红外线接收管之间包括了至少一个红外线发射管。在通过节省红外线发射管而降低成本时,参照本单元对红外管进行排布,可获得的效果更佳,同时又不失感应精度。
在所述发射轴上,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管与所述第三红外线接收管之间,包括2~10个红外线发射管。在上述有限个红外线接收管的数量、位置的限定下,可以按需要增加或减少相邻两个红外线接收管之间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以提高屏幕的感应精度。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的非均匀排布的红外线管设置方式,区别于传统红外管布置方式,可以在屏幕上局部或全局应用本实施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以增强局部或全局辐射感应区的感应精度,减少屏幕框架上的红外管数量。
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由于光路可逆的原理,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红外线发射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对侧的由预设数个红外线接收管组成的接收轴、第二红外线发射管;
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的覆盖半角A为其能量辐射广角的一半;
所述接收轴由屏幕对侧的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最近的起始位置,延伸至距离所述起始位置长度为X的边缘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边缘位置之间至少包含一个红外线接收管,所述长度X=L*tgA,其中,L为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与对侧的垂直距离;
在所述接收轴上,与所述起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X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射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射管位于所述边缘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在所述接收轴上,包括:在所述起始位置设有第三红外线发射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在所述接收轴上,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射管与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射管之间,仅包括一个红外线接收管。
上述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根据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合理地布置了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边缘位置之间包含预设个数的红外线发射管,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以增强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区域的感应精度。与所述起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X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射管,限定了对侧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内所需的红外线发射管数量,及其位置关系。保证了所述红外线辐射感应的区域范围内的感应精度,以及控制节省红外线接收管的限度。将其应用于红外线辐射感应比较弱的屏幕区域时,可以增强该局部区域的感应精度。
图3为本发明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示意图,包括:
至少一个如前所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其中,相邻的两个红外管排布单元之间,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二红外线接收管。
上述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能够在触摸屏的板面上,合理地节省红外线接收管,同时不影响红外线辐射的感应精度。
如图3所示,N1位置的红外线管“N1位置的红外线接收管”作为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同时也作为下侧的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另外,所述“N1位置的红外线接收管”还可以作为上侧的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二红外线接收管,同理,N2位置的红外线接收管“N2位置的红外线接收管”作为上侧的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可以继续往上延展。通过在在触摸屏的板面上延展所述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优选地,触摸屏的板面可由若干个排布单元所组成,最大程度上节省了红外线管的数量,同时不失感应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在屏幕框架的任一侧,靠近屏幕对角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包含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比靠近所述屏幕中心位置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所包含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更多。其中,屏幕中心位置是指屏幕对角线的交点位置,由于靠近该位置理论上接收的红外线比较多,感应也比较强,而对于屏幕对角位置接收到的红外线比较少,感应也相对较弱。故此,在靠近屏幕对角的位置上设置更多的红外线发射管,有利于增强对角位置局部的感应精度。
由于光路可逆,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包括:
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其中,相邻的两个红外管排布单元之间,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或者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二红外线发射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在屏幕框架的任一侧,靠近屏幕对角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包含的红外线接收管的数量,比靠近所述屏幕中心位置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所包含的红外线接收管的数量更少。
依然可以以如图3进行解释,N1位置的红外线管“N1位置的红外线发射管”作为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同时也作为下侧的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另外,所述“N1位置的红外线发射管”还可以作为上侧的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二红外线发射管,同理,N2位置的红外线发射管“N2位置的红外线发射管”作为上侧的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可以继续往上延展。通过在在触摸屏的板面上延展所述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优选地,触摸屏的板面可由若干个排布单元所组成,能够在触摸屏的板面上,合理地增强红外线辐射的感应精度,控制节省红外线接收管的限度。
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方法,包括:
S101:根据对侧的红外线发射管的能量辐射广角,模拟触摸屏上的光栅分布;
S102: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稀疏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稀疏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S103:增加该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
基于前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或基于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本发明原理,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模拟触摸屏边框的工业设计方法,通过本方法能够设置出适合各种大小不同的触摸屏的红外管布置框架。合理地减少触摸屏边框上红外线管的数量,同时不影响感应的精度。
需要强调的是,传统的触摸屏边框上的红外线管插孔是均匀布置的,这样能够便于开模和工业生产,特别地,触摸屏的型号、大小、形状各有不同,基于各种不同型号而设计出不同的模具进行生产,显得费时费力。然而,本设置方法能够在某种型号的触摸屏研制之前,通过模拟测试的方法找到红外线管的较佳布置方式,即能够确定在触摸屏边框上的哪个红外线插孔上安装红外线接收管或红外线发射管。
同时,基于前述的原理,通过本设置方法获得的触摸屏,在不影响感应精度的前提下,其红外线管的数量是比较少的。进一步地,可以简化触摸屏背板电路的负载程度。
特别地,虽然红外线发射管的辐射广角是确定的,但由于触摸屏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容易形成稀疏的光栅区域。当某区域的红外线不够密集,会影响触摸物体识别,通过本发明的设置方法,能够使触摸屏各个区域都能通过均衡的红外线,从而触摸物体被识别的概率就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稀疏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稀疏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密集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密集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减少该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
与前一实施例通过增加红外线接收管的方式增强感应精度不同,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减少红外线发射管的方式降低成本。
图4为本发明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方法的第一光栅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方法的第二光栅分布示意图。
图4为实施本设置方法前的光栅分布示意图,如图4所示,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尤其地,通过灰度检测的方法,可以获得图中白色区域为光栅稀疏区域。在光栅稀疏区域,由于通过的红外线比较少,对于触摸物的感应能力也比较弱。通过分析所述光栅稀疏区域在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相对于屏幕边框的范围,可以查找包含所述光栅稀疏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图5为实施本设置方法后的光栅分布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增加包含所述光栅稀疏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之后,整个触摸屏的红外线分布比较均匀,获得在减少红外线管的前提下,不失感应精度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稀疏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稀疏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密集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密集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减少该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
通过本实施例,进一步地说明了,为了获得如图5所示,红外线均衡分布的触摸屏。可以在最简的红外线接收管和最简的红外线发射管的前提下,增加红外线发射管;也可以在最简的红外线接收管和最多的红外线发射管的前提下,减少红外线发射管。或通过两者的交替,进行调节,以获得最优效果。
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系统,包括:
光路模拟单元,用于根据对侧的红外线发射管的能量辐射广角,模拟触摸屏上的光栅分布;
与所述光路模拟单元相连的弱光栅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稀疏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稀疏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与所述弱光栅检测单元相连的光路增强单元,用于增加该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还包括:
与所述光路模拟单元相连的强光栅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密集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密集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与所述强光栅检测单元相连的光路减弱单元,用于减少该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
上述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系统,属于模拟触摸屏边框的工业设置软件,通过本软件能够设置出适合各种大小不同的触摸屏的红外管布置框架。合理地减少触摸屏边框上红外线管的数量,同时不影响感应的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红外线接收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对侧的由预设数个红外线发射管组成的发射轴、第二红外线接收管;
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的覆盖半角A为对侧的红外线发射管的能量辐射广角的一半;
所述发射轴由屏幕对侧的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最近的起始位置,延伸至距离所述起始位置长度为X的边缘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边缘位置之间至少包含一个红外线发射管,所述长度X=L*tgA,其中,L为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管与对侧的垂直距离;
在所述发射轴上,与所述起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X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管位于所述边缘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射轴上,包括:在所述起始位置设有第三红外线接收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射轴上,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管与所述第三红外线接收管之间,包括2~10个红外线发射管。
5.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其中,相邻的两个红外管排布单元之间,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接收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二红外线接收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屏幕框架的任一侧,靠近屏幕对角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包含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比靠近所述屏幕中心位置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所包含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更多。
7.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红外线发射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对侧的由预设数个红外线接收管组成的接收轴、第二红外线发射管;
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的覆盖半角A为其能量辐射广角的一半;
所述接收轴由屏幕对侧的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最近的起始位置,延伸至距离所述起始位置长度为X的边缘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边缘位置之间至少包含一个红外线接收管,所述长度X=L*tgA,其中,L为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管与对侧的垂直距离;
在所述接收轴上,与所述起始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X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射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射管位于所述边缘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轴上,包括:在所述起始位置设有第三红外线发射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轴上,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射管与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射管之间,仅包括一个红外线接收管。
11.一种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其中,相邻的两个红外管排布单元之间,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或者第一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一红外线发射管作为第二红外管排布单元的第二红外线发射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屏幕框架的任一侧,靠近屏幕对角的红外管排布单元包含的红外线接收管的数量,比靠近所述屏幕中心位置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所包含的红外线接收管的数量更少。
1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5和11所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对侧的红外线发射管的能量辐射广角,模拟触摸屏上的光栅分布;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稀疏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稀疏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增加该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密集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密集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减少该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
1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5和11所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路模拟单元,用于根据对侧的红外线发射管的能量辐射广角,模拟触摸屏上的光栅分布;
弱光栅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稀疏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稀疏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光路增强单元,用于增加该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框架的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强光栅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光栅密集区域,查找包含所述光栅密集区域的红外管排布单元;
光路减弱单元,用于减少该红外管排布单元的发射轴上工作的红外线发射管的数量。
CN201310738217.8A 2013-12-26 2013-12-26 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框架及设置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3713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38217.8A CN103713777B (zh) 2013-12-26 2013-12-26 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框架及设置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38217.8A CN103713777B (zh) 2013-12-26 2013-12-26 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框架及设置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3777A CN103713777A (zh) 2014-04-09
CN103713777B true CN103713777B (zh) 2017-01-25

Family

ID=50406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38217.8A Active CN103713777B (zh) 2013-12-26 2013-12-26 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框架及设置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13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1022B (zh) * 2018-09-25 2022-04-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闸机的红外检测装置、方法和闸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7099Y (zh) * 2005-12-29 2007-01-10 广东威创日新电子有限公司 新型红外线触摸装置
CN201749448U (zh) * 2010-08-27 2011-02-16 湖州佳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线触摸屏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7099Y (zh) * 2005-12-29 2007-01-10 广东威创日新电子有限公司 新型红外线触摸装置
CN201749448U (zh) * 2010-08-27 2011-02-16 湖州佳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线触摸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3777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51005U (zh) 一种移动式轧钢用保温罩
CN103929631B (zh) 使用场景检测的白平衡调整方法及其装置
CN103542937B (zh) 一种数码印花色差的检验方法
CN103323894B (zh) 扩散板网点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装置
CN103345755A (zh) 一种基于Harris算子的棋盘格角点亚像素提取方法
CN108846474A (zh) 基于多维密集连接卷积神经网络的卫星云图云量计算方法
CN102053757A (zh) 一种红外触摸屏装置及其多点定位方法
CN103810648B (zh) 基于区域与季节水资源压力指数产品工业水足迹核算方法
CN103713777B (zh) 高感应精度的红外管排布单元、框架及设置方法和系统
CN105278101B (zh) 激光加工导光板的网点设计方法
CN103517049B (zh) 一种自动白平衡的方法及电路
CN103226706A (zh) 一种基于滚动匹配的水电气表读数自动识别方法
CN102156984A (zh) 一种利用自适应阈值分割确定最优标记图像的方法
CN105426022A (zh)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多点定位方法
CN103959306A (zh) 用于具有有限内部存储器的处理器的动态线检测系统
CN107894656A (zh)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光学接收天线
CN107328371A (zh) 基于高斯影响的亚像素轮廓提取及利用Softmax回归在钣金检测场景下的优化
CN102314688B (zh) 图像分割方法和图像集分割方法
CN104077788B (zh) 融合颜色和纹理信息进行块背景建模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CN102289330A (zh) 一种具有红外触摸屏的显示器及其触摸点判定方法
CN104501091B (zh) 一种照度呈高斯分布的led二次配光透镜设计方法
CN202102593U (zh) 车型自动分类系统
CN103927765A (zh) 用于定位图像中条码区域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23771A (zh) 一种两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CN101581579B (zh) 二维曲线色阶比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