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2317A -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2317A
CN103702317A CN201310684848.6A CN201310684848A CN103702317A CN 103702317 A CN103702317 A CN 103702317A CN 201310684848 A CN201310684848 A CN 201310684848A CN 103702317 A CN103702317 A CN 103702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theft
mobile terminal
instruction
server
acc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848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2317B (zh
Inventor
张炅轩
范国峰
张之弢
邱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848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02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02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23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93636 priority patent/WO201508594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2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2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其中,该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包括: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其中,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服务器;解析防盗指令,得到该指令对应的防盗命令;执行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以实现移动终端防盗。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达到未开启防盗功能的移动终端被盗之后有效对该移动终端进行防盗操作,并且降低偷盗犯罪率、保护用户财产安全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等多种设备)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全方位“助手”。为方便使用,人们在使用移动终端的应用时通常会将各种账号信息、私人聊天记录以及图片照片等信息直接存储在移动终端。因此,若移动终端丢失,不仅会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更为重要的是用户存储于移动终端内的私人信息,例如账号密码等财务信息。这些私人信息若被泄露,对用户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因此,移动终端的防盗十分重要。
现有技术中,当移动终端被盗之后,移动终端在偷盗者一侧可以被继续使用。偷盗者通过对移动终端进行刷机或者拔出移动终端电池等操作阻止失主找回被盗移动终端,而失主在终端被盗之后无法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当偷盗者对被盗终端进行交易,失主无法找回被盗终端,导致财产损失,并且,存储于移动终端中的数据等用户资料随着移动终端的丢失而丢失甚至造成更多难以估计的损失。
综上,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被盗之后,无法继续对移动终端进行防盗的缺陷间接鼓励偷盗者的偷盗行为,无法有效遏制偷盗犯罪,并且给用户造成财产损失等恶劣后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包括: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其中,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解析所述防盗指令,得到该指令对应的防盗命令;执行所述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以实现移动终端防盗。
可选地,所述防盗指令以短信和/或网络指令为发送载体。
可选地,所述防盗指令以短信作为发送载体时,解析所述防盗指令之前,还包括:判断该短信中是否携带有所述防盗指令;若是,拦截该短信,触发所述防盗指令的解析操作;若否,放行该短信。
可选地,所述已激活账户在能够触发移动终端防盗的客户端中登录。
可选地,所述客户端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浏览器、手机侧带有手机防盗功能的客户端、PC侧带有手机防盗功能的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包括:在所述已激活账户的设备列表中选择进行防盗操作的本移动终端,其中,设备列表中存储有与所述已激活账户绑定的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标识;由所述已激活账户将针对本移动终端的防盗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地,若进行防盗操作的本移动终端的标识未存储在所述设备列表中,由所述已激活账户输入本移动终端的标识;以及,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防盗指令发送至本移动终端的标识对应的移动终端中。
可选地,将所述已激活账户输入的本移动终端的标识添加到所述设备列表中。
可选地,所述防盗指令格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防盗策略标识、所述已激活账户标识、防盗命令、防盗对象标识。
可选地,所述防盗策略标识为账户Account;所述已激活账户标识为当前登录时为该账户生成的唯一的账号识别码UID;所述防盗命令包括命令编号和/或任务编号;所述防盗对象标识包括本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识别码IMEI。
可选地,解析所述防盗指令,包括:确定所述防盗指令是否被加密;若是,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所述防盗指令进行解密。
可选地,所述防盗指令中除防盗策略标识外的其他内容被加密;相应的,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所述防盗指令中除防盗策略标识外的其他内容进行解密。
可选地,加密手段为数据加密标准DES加密,解密手段为DES解密。
可选地,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之前,还包括采用如下方式激活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短信为载体的Bind指令,其中,所述短信的发送号码为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已激活账户的绑定成功消息,将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设置为可信任号码,启动防盗功能。
可选地,若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失败消息,则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网络指令为载体的绑定Bind指令;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成功消息,启动防盗功能。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防盗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解除绑定指令;解除绑定成功时,删除所述已激活账户的账户信息以及防盗记录;注销防盗功能。
可选地,当任一防盗命令被执行的过程中,轮询查询其是否执行成功;若是,则结束该防盗命令的执行;若否,则再次尝试执行该防盗命令。
可选地,执行所述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之后,还包括:将执行结果作为回执返回所述服务器,其中,若所述服务器在指定时间内未收到所述回执,则发起轮询查询,查询是否回执成功;若是,则结束回执查询;若否,则再次请求回执。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包括: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其中,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解析模块,配置为解析所述防盗指令,得到该指令对应的防盗命令;执行模块,配置为执行所述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以实现移动终端防盗。
可选地,所述防盗指令以短信和/或网络指令为发送载体。
可选地,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还包括:判断模块,配置为判断该短信中是否携带有所述防盗指令;拦截模块,配置为若是,拦截该短信,触发所述防盗指令的解析操作;放行模块,配置为若否,放行该短信。
可选地,所述已激活账户在能够触发移动终端防盗的客户端中登录。
可选地,所述客户端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浏览器、手机卫士、安全卫士。
可选地,所述解析模块还配置为:确定所述防盗指令是否被加密;若是,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所述防盗指令进行解密。
可选地,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之前,还包括激活模块,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激活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短信为载体的绑定Bind指令,其中,所述短信的发送号码为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已激活账户的绑定成功消息,将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设置为可信任号码,启动防盗功能。
可选地,所述激活模块还配置为若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失败消息,则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网络指令为载体的Bind指令;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成功消息,启动防盗功能。
可选地,还包括注销模块,配置为: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解除绑定指令;解除绑定成功时,删除所述已激活账户的账户信息以及防盗记录;注销防盗功能。
可选地,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还包括:命令轮询模块,配置为当任一防盗命令被执行的过程中,轮询查询其是否执行成功;若是,则结束该防盗命令的执行;若否,则再次尝试执行该防盗命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来自已激活账户的、经服务器转发的防盗指令,通过解析防盗指令获取防盗命令,并且根据防盗命令,能够执行对应的防盗操作。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盗指令来自能够登录已激活账户的设备或终端,使用已激活账户发送防盗指令对设备或终端的要求较小,并且,使用已激活账户以短信或者网络指令均能够发送防盗指令,目前能够发送短信或者网络指令的发送平台很多,而能够登录账户的设备或终端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手机、电脑、平板等),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移动终端的防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被盗之后,无法继续对移动终端进行防盗的问题。并且,使用能够登录已激活账户的其他设备或终端能够开启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避免如现有技术所说,因本移动终端自身未开启防盗功能导致给偷盗者可乘之机。本发明实施例在移动终端被盗之后,仍旧能够接收到发送方的防盗指令,并根据解析防盗指令获得的防盗命令执行防盗操作。例如,用户移动终端丢失之后,通过发送防盗指令至被盗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被盗移动终端进行锁屏操作,阻止偷盗者使用移动终端。偷盗者无法使用移动终端导致偷盗者无法通过刷机等操作翻新移动终端,进而偷盗者无法将被盗移动终端转卖获得利润。进一步,能够有效降低偷窃犯罪发生的概率。另外,根据接收到的防盗指令,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获取偷盗者的身份标识信息(如偷盗者的照片、指纹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到偷盗者的身份标识信息之后,能够根据上述身份标识信息对偷盗者进行抓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达到终端被盗之后有效对终端进行防盗,并且降低偷盗犯罪率、保护用户财产安全的有益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启防盗功能的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解除绑定的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查询回执的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已激活账户一侧发送防盗指令的处理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一侧防盗的方法处理流程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放到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相关技术中提及,移动终端被盗之后,无法继续对移动终端进行防盗的缺陷间接鼓励偷盗者的偷盗行为,无法有效遏制偷盗犯罪,并且给用户造成财产损失等恶劣后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至少包括步骤S102至步骤S106。
步骤S102、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其中,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服务器。
步骤S104、解析防盗指令,得到该指令对应的防盗命令。
步骤S106、执行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以实现移动终端防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来自已激活账户的、经服务器转发的防盗指令,通过解析防盗指令获取防盗命令,并且根据防盗命令,能够执行对应的防盗操作。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盗指令来自能够登录已激活账户的设备或终端,使用已激活账户发送防盗指令对设备或终端的要求较小,并且,使用已激活账户以短信或者网络指令均能够发送防盗指令,目前能够发送短信或者网络指令的发送平台很多,而能够登录账户的设备或终端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手机、电脑、平板等),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移动终端的防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被盗之后,无法继续对移动终端进行防盗的问题。并且,使用能够登录已激活账户的其他设备或终端能够开启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避免如现有技术所说,因本移动终端自身未开启防盗功能导致给偷盗者可乘之机。本发明实施例在移动终端被盗之后,仍旧能够接收到发送方的防盗指令,并根据解析防盗指令获得的防盗命令执行防盗操作。例如,用户移动终端丢失之后,通过发送防盗指令至被盗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被盗移动终端进行锁屏操作,阻止偷盗者使用移动终端。偷盗者无法使用移动终端导致偷盗者无法通过刷机等操作翻新移动终端,进而偷盗者无法将被盗移动终端转卖获得利润。进一步,能够有效降低偷窃犯罪发生的概率。另外,根据接收到的防盗指令,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获取偷盗者的身份标识信息(如偷盗者的照片、指纹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到偷盗者的身份标识信息之后,能够根据上述身份标识信息对偷盗者进行抓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达到终端被盗之后有效对终端进行防盗,并且降低偷盗犯罪率、保护用户财产安全的有益效果。
如图1中的步骤S10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其中,防盗指令格式可以只包括防盗命令,还可以既包括防盗命令,还包括除防盗命令之外的其他标识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指令可以包括防盗策略标识、已激活账户标识、防盗命令、防盗对象标识中的至少一项。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策略标识为账户(Account),用来确定防盗策略的标识,该标识确定之后,不会发生改变。已激活账户标识为当前登录时为该账户生成的唯一的账号识别码(UID)。防盗命令包括命令编号(ACTIONID)和/或任务编号(TASKID),其中,通过ACTIONID能够在包含ACTIONID与防盗命令的对应表中查找到对应的命令。TASKID为防盗指令发送时,在服务器中生成的对应的任务编号,通过该TASKID能够在服务器中对该TASKID对应的防盗命令的执行情况进行查询。另外,当该防盗指令为首次发起时,TASKID为0。防盗对象标识可以包括本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以下简称IMEI),还可以包括能够唯一标识本移动终端的其他身份标识。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指令的格式可以设置为:
[Accout]<UID>,<IMEI>,<ACTIONID>,<TASKID>,<OTHERS>
其中,OTHERS为与防盗指令相关的附加信息。例如,Erase的附加信息为指定删除移动终端系统中哪部分的数据(如删除系统内的短信数据或者记事本数据或者应用的聊天记录数据等)。再例如,TakePhoto的附加信息可以是对拍摄照片的清晰度的要求。
例如,终端锁定指令的格式为:[Accout]200868996,323450296939291,LOCK,200000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代表UID、IMEI以及TASKID的数字仅用作示例,不能代表真实运用中代表UID、IMEI以及TASKID的数字的位数及组合。
当本发明实施例执行步骤S102完毕,接收到防盗指令之后,执行步骤S104,解析该防盗指令。在对防盗指令进行解析操作时,本发明实施例确定防盗指令是否被加密。若防盗指令为加密防盗指令,则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防盗指令进行解密。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指令可以是通过任意加密算法被加密,本发明实施例在对防盗指令进行解析时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防盗指令进行解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以下简称DES)对防盗指令进行加密以及解密。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接收到的防盗指令中除防盗策略标识之外的其他信息或者内容也进行加密处理。本发明实施例对防盗指令中的所有信息或者内容进行加密处理,能够增强对防盗指令中重要信息或者内容(如防盗指令中的防盗策略标识)的保护,提高接收到的防盗指令的安全性。
上文对本发明实施例接收到的防盗指令进行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在接收防盗指令之前,需要在本移动终端启动防盗功能。如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启防盗功能的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参见图2,该流程至少包括步骤S202至步骤S214。
步骤S202、登陆已激活的账号。
通过网络向登陆服务器发送登陆请求。
步骤S204、返回登录信息。
登录服务器接收到登陆请求之后,返回登陆信息,如“账户名称”、“账户识别码”。
步骤S206、通过短信发送绑定(Bind)指令。
通过短信发送Bind指令至防盗服务器。该Bind指令中,ACTIONID为Bind,TASKID为0,OTHERS为空。并且,该指令中携带的号码为本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当绑定成功之后,将本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设置为可信任号码,并启动防盗功能。
步骤S208、检查Bind状态。
若发送Bind指令之后,预定时间(如20秒)内,没有收到防盗服务器返回的查询结果,则通过网络检查Bind状态。
步骤S210、防盗服务器返回Bind结果。
防盗服务器返回的查询结果中包含OTHERS格式的信息。若OTHERS为1,则表示本移动终端绑定成功,若OTHERS为0,则表示本移动终端绑定失败。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08以及步骤S210能够多次重复执行,其中,每隔预定时间(如20秒)若未收到防盗服务器返回的查询结果或者绑定结果为失败,检查Bind状态。
步骤S212、若重复检查Bind状态三次之后,仍然无法成功绑定,通过网络发送未携带有本移动终端电话号码的Bind指令。若绑定成功,则启动防盗功能,并标识本移动终端为不可信任号码。
步骤S214、防盗服务器返回网络发送的Bind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当本移动终端未被盗时,图2中的登录方可以是被盗之后登陆已激活账户一侧,还可以是本移动终端一侧。此时,登录服务器与防盗服务器为同一服务器。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解除绑定的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参见图3,该流程至少包括步骤S302至步骤S306。
步骤S302、发送解除绑定(Unbind)指令。
具体地,本步骤通过网络向防盗服务器发送Unbind指令。该Unbind指令为一种防盗指令,采用上文提及的防盗指令格式。在本Unbind指令中,ACTIONID为Unbind,TASKID为0,OTHERS为空。
步骤S304、防盗服务器返回Unbind结果。若解除绑定成功,则执行步骤S306,若解除绑定失败,则提示用户进行其他操作。
步骤S306、解除绑定成功,删除已激活账户的账户信息以及防盗记录。如将账户信息中的“账户名称”、“账户识别码”设置为空并删除该账户对应的防盗记录的数据库等。
另外,解除绑定成功并删除已激活账户的账户信息以及防盗记录之后,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注销防盗功能。
上文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开启防盗功能以及注销防盗功能的处理流程。当移动终端丢失之后,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对已激活账户在能够触发移动终端防盗的客户端中进行登录。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触发移动终端防盗的客户端可以是浏览器,可以是手机侧带有手机防盗功能的客户端(例如手机卫士),还可以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以下简称PC)侧带有手机防盗功能的客户端(例如安全卫士)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已激活账户登录之后,能够以短信和/或网络指令为载体发送防盗指令,保证移动终端丢失之后,能够通过常用发送方及时发送防盗指令对丢失的移动终端进行防盗。其中,若已激活账户以短信为载体发送防盗指令,则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接收到短信之后,首先判断短信中是否携带有防盗指令,若是,拦截该短信,并触发如图1中步骤S104所示的解析防盗指令操作。若否,则放行该短信。
本发明实施例判断短信中携带有防盗指令之后,拦截该短信(通常也称吃掉短信)。本发明实施例中,吃掉短信可以避免该短信在移动终端的系统中出现,引起偷盗者的疑心,导致偷盗者提高警惕。若移动终端的系统中显示携带有防盗指令的短信,偷盗者据此判断移动终端开启防盗功能,则偷盗者可能对移动终端执行刷机或者拔出电池等操作,降低被盗移动终端被找回的机率,并增大相关部门找回被盗终端、抓获偷盗者的难度。拦截短信之后,本发明实施例获取短信中的防盗指令信息,并触发对发送方的身份信息进行确定的操作。若根据判断,接收到的短信中未携带有防盗指令,则本发明实施例放行短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判断接收到的短信中未携带有防盗指令时,放行短信,能够降低偷盗者的警惕性,有利于找回被盗终端,抓获偷盗者。例如,当用户的移动终端丢失之后,若偷盗者在被盗移动终端中看到移动终端能够接收到短信,认为移动终端并未被锁定,并未开启防盗功能。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将携带有防盗指令的短信拦截,使其无法显示在移动终端的系统中,而是在后台根据短信中携带的防盗指令进行防盗操作。偷盗者无法发现移动终端已开启防盗功能,并执行相应防盗操作,如上报移动终端的实时位置甚至上报偷盗者的指纹等操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降低偷盗者的警惕性,增大被盗移动终端找回的可能性,进而有效遏制偷盗犯罪的发生,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
如上文所述,移动终端丢失之后,对已激活账户进行登陆,并接收已激活账户以短信和/或网络为载体发送的防盗指令。具体地,在已激活账户中存在存储有与激活账户绑定的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标识的设备列表。本发明实施例在已激活账户的设备列表中选择进行防盗操作的本移动终端,并由已激活账户将针对本移动终端的防盗指令发送至服务器。例如,发送“获取设备列表”指令至服务器,该“获取设备列表”指令中,ACTIONID为GET_LIST,TASKID为0,OTHERS为空。服务器返回该账户对应的设备列表。其中,设备列表中包含能够唯一标识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如IMEI或者UID等)以及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已激活账户在设备列表中选取指定的移动终端,并将针对该移动终端的防盗指令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转发至该移动终端。
另外,若进行防盗操作的本移动终端的标识未存储于设备列表中,由已激活账户输入本移动终端的标识,将该输入的本移动终端的标识添加至已激活账户的设备列表中。并且,选择本移动终端对应的防盗操作通过服务器发送至本移动终端。
本移动终端接收到防盗指令之后,解析防盗指令得到防盗命令,进而根据防盗命令执行防盗操作。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任一防盗命令被执行的过程中,轮询查询该防盗命令是否执行成功,若是,则结束该防盗命令的执行,若否,则再次尝试执行该防盗命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防盗命令的执行情况进行轮询查询保证移动终端获取到的防盗命令能够被及时执行,避免因防盗命令执行不及时导致偷盗者对移动终端进行刷机或者其他操作使得移动终端无法被找回。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即将执行锁定屏幕命令,对该锁定屏幕命令是否执行成功进行查询。若锁定屏幕命令未执行,则本发明实施例执行锁定屏幕命令,对移动终端的屏幕进行锁定。若锁定屏幕命令执行成功,则本发明实施例放弃再次执行该屏幕锁定命令。
当接收到的防盗命令执行完毕之后,本发明实施例将执行结果作为回执返回服务器,提醒服务器已执行。服务器收到该回执之后,能够继续下一步防盗操作。另外,若服务器在指定时间内未收到回执,则本发明实施例发起轮询查询,查询回执是否成功。如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查询回执的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当服务器在执行时间内未收到回执,本发明实施例执行如图4所示的步骤S402。请求查询回执。继而,本发明实施例执行步骤S404,查询是否回执成功。若成功,则流程结束。若未成功,则本发明实施例返回执行步骤S402,直至查询回执成功。通过发送回执查询,本发明实施例保证服务器能够及时获知防盗指令的执行情况,并能够及时获知防盗指令执行结束,并更加高效执行防盗操作。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被盗移动终端找回的机率。
现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5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的处理流程图,用于支持上述任意一个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将上述移动终端防盗方法阐述得更加清晰易懂。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参见图5,该流程至少包括步骤S502至步骤S518。
步骤S502、登录已激活账户,并通过该已激活账户发送防盗指令至服务器。
步骤S504、服务器返回对防盗指令的处理结果,提示已激活账户服务器接收到防盗指令。其中,服务器返回的处理结果中携带有服务器生成的TASKID。
步骤S504执行完毕之后,根据已激活账户发送的防盗指令,若被盗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为可信任号码,则直接执行步骤S508,若被盗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为不可信号码,执行步骤S506。
步骤S506、在已激活账户中输入被盗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并发送至服务器,以便在服务器中存储的已激活账户对应的设备列表中添加该手机号码。将该手机号码添加至设备列表之后,被盗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由不可信任号码转变为可信任号码。
步骤S508、确定被盗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为可信任号码之后,服务器以短信形式发送防盗指令至被盗移动终端。其中,该防盗指令中的ACTIONID和OTHERS与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服务器的防盗指令中的ACTIONID和OTHERS相同,而该防盗指令中的TASKID为步骤S504中生成的TASKID。
步骤S510、已激活账户发送防盗指令完毕,每隔预定时间(如30秒),通过网络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查询防盗指令的执行结果。其中,查询请求中携带有被盗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如被盗移动终端的IMEI或者UID等)以及步骤S504中生成的TASKID。
步骤S512、服务器接收到查询请求之后,查询防盗指令的执行情况,并返回至已激活账户。如服务器返回“被盗移动终端未收到防盗指令”、“被盗终端正在执行防盗指令”、“被盗终端执行防盗指令成功”或者“被盗终端执行防盗指令失败”等等至已激活账户。用户能够及时通过已激活账户查看被盗终端执行防盗指令的情况,并根据防盗指令的执行情况选择执行下一防盗指令等操作。
步骤S514、被盗终端对防盗命令执行完毕之后,返回执行结果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返回结果之后,将TASKID对应的防盗命令的状态更新为“已完成”。
步骤S516、已激活账户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查询防盗指令的执行结果。
步骤S518、接收到已激活账户的查询请求之后,返回“被盗终端执行防盗指令成功”至已激活账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流程中,步骤S510以及步骤S512能够轮询执行一次或者多次。如已激活账户能够每隔30秒发送查询请求至服务器,查询被盗终端对防盗指令的执行情况直到服务器返回被盗终端执行防盗指令成功。即,在上述流程中,步骤S516以及步骤S518为步骤S510以及步骤S512的重复。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已激活账户一侧发送防盗指令的处理流程图。参见图6,该流程至少包括步骤S602至步骤S608。
步骤S602、生成防盗指令内容。
生成防盗指令中,ACTIONID为要执行的命令的命令编号,如定位(Locate)、删除(Erase)、拍照取证(TakePhoto)等等。TASKID为0,OTHERS为与防盗指令相关的附加信息。例如,Erase指令的附加信息为指定删除移动终端系统中哪部分的数据(如删除系统内的短信数据或者记事本数据或者应用的聊天记录数据等)。再例如,TakePhoto的附加信息可以是对拍摄照片的清晰度的要求。
步骤S604、对防盗指令进行加密处理。
在防盗指令中,除Accout外,其他数据或内容或信息均需要经过加密处理,本优选实施例中,采用DES对防盗指令进行加密处理,保证防盗指令能够被更加安全地发送至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转发至被盗终端。另外,若已激活账户与服务器的通讯采用了具有安全性的加密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以下简称Https)等加密协议,则本优选实施例可以跳过该加密步骤。
步骤S606、发送防盗指令至服务器。
步骤S608、发送轮询查询请求至服务器,查询被盗终端对防盗指令的执行情况。若执行完毕,流程结束。若未执行完毕,重复步骤S608。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一侧防盗的方法处理流程图。参见图7,该流程至少包括步骤S702至步骤S714。
步骤S702、接收携带有防盗指令的短信。
步骤S704、对防盗指令进行解密处理。若能够解密,执行步骤S708,若不能够解密,执行步骤S706。
步骤S706、解密失败,执行防盗指令失败,流程结束。
步骤S708、解密成功,确定防盗指令中携带的移动终端标识(如IMEI或者UID)是否正确。若是,则执行步骤S710。若否,则防盗指令的发送方错误发送,该防盗指令不由本移动终端执行,返回执行步骤S706。
步骤S710、解析接收到的防盗指令,获取与该防盗指令对应的防盗命令。
步骤S712、执行防盗命令。
步骤S714、执行完毕之后,返回执行结果至服务器,流程结束。
基于上文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用于实现上述移动终端防盗方法。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的客户端至少包括:接收模块840、解析模块850以及执行模块860。
现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的各器件或组成的功能以及各部分间的连接关系:
接收模块840,配置为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其中,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服务器。
解析模块850,与接收模块840相耦合,配置为解析防盗指令,得到该指令对应的防盗命令。
执行模块860,与执行模块850相耦合,配置为执行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以实现移动终端防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来自已激活账户的、经服务器转发的防盗指令,通过解析防盗指令获取防盗命令,并且根据防盗命令,能够执行对应的防盗操作。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盗指令来自能够登录已激活账户的设备或终端,使用已激活账户发送防盗指令对设备或终端的要求较小,并且,使用已激活账户以短信或者网络指令均能够发送防盗指令,目前能够发送短信或者网络指令的发送平台很多,而能够登录账户的设备或终端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手机、电脑、平板等),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移动终端的防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被盗之后,无法继续对移动终端进行防盗的问题。并且,使用能够登录已激活账户的其他设备或终端能够开启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避免如现有技术所说,因本移动终端自身未开启防盗功能导致给偷盗者可乘之机。本发明实施例在移动终端被盗之后,仍旧能够接收到发送方的防盗指令,并根据解析防盗指令获得的防盗命令执行防盗操作。例如,用户移动终端丢失之后,通过发送防盗指令至被盗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被盗移动终端进行锁屏操作,阻止偷盗者使用移动终端。偷盗者无法使用移动终端导致偷盗者无法通过刷机等操作翻新移动终端,进而偷盗者无法将被盗移动终端转卖获得利润。进一步,能够有效降低偷窃犯罪发生的概率。另外,根据接收到的防盗指令,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获取偷盗者的身份标识信息(如偷盗者的照片、指纹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到偷盗者的身份标识信息之后,能够根据上述身份标识信息对偷盗者进行抓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达到终端被盗之后有效对终端进行防盗,并且降低偷盗犯罪率、保护用户财产安全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中的判断模块810在移动终端接收到短信之后,判断接收到的短信中是否携带有防盗指令。若是,则触发拦截模块820,拦截携带有防盗指令的短信,若否,则触发放行模块830,放行该短信。
判断模块810判断短信中携带有防盗指令之后,触发拦截模块820拦截该短信(通常也称吃掉短信)。本发明实施例中,吃掉短信可以避免该短信在移动终端的系统中出现,引起偷盗者的疑心,导致偷盗者提高警惕。若移动终端的系统中显示携带有防盗指令的短信,偷盗者据此判断移动终端开启防盗功能,则偷盗者可能对移动终端执行刷机或者拔出电池等操作,降低被盗移动终端被找回的机率,并增大相关部门找回被盗终端、抓获偷盗者的难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判断模块810判断接收到的短信中未携带有防盗指令时,触发放行模块830放行短信,能够降低偷盗者的警惕性,有利于找回被盗终端,抓获偷盗者。例如,当用户的移动终端丢失之后,若偷盗者在被盗移动终端中看到移动终端能够接收到短信,认为移动终端并未被锁定,并未开启防盗功能。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将携带有防盗指令的短信拦截,使其无法显示在移动终端的系统中,而是在后台根据短信中携带的防盗指令进行防盗操作。偷盗者无法发现移动终端已开启防盗功能,并执行相应防盗操作,如上报移动终端的实时位置甚至上报偷盗者的指纹等操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降低偷盗者的警惕性,增大被盗移动终端找回的可能性,进而有效遏制偷盗犯罪的发生,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
上文提及,判断模块810判断移动终端中携带有防盗指令之后,触发拦截模块820拦截该短信。拦截模块820拦截该短信之后,与拦截模块820相耦合的接收模块840接收短信中的防盗指令,并触发解析模块850对该防盗命令进行解析。
若防盗指令为加密防盗指令,则解析模块850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防盗指令进行解密。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指令可以是通过任意加密算法被加密,解析模块850在对防盗指令进行解析时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防盗指令进行解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DES对防盗指令进行加密以及解密。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接收到的防盗指令中除防盗命令之外的其他信息或者内容也进行加密处理。本发明实施例对防盗指令中的所有信息或者内容进行加密处理,能够增强对防盗指令中重要信息或者内容(如防盗指令中的验证码或者防盗命令)的保护,提高接收到的防盗指令的安全性。
解析模块850对防盗指令进行解析之后,获取到相应的防盗命令。与解析模块850相耦合的执行模块860根据防盗命令执行防盗操作。在任一防盗命令被执行的过程中,与执行模块860相耦合的命令轮询模块870轮询查询该防盗命令是否执行成功。若是,则命令轮询模块870触发执行模块860结束执行防盗命令。若否,则命令轮询模块870触发执行模块860再次尝试执行该防盗命令。
命令轮询模块870对防盗命令的执行情况进行轮询查询保证移动终端获取到的防盗命令能够被及时执行,避免因防盗命令执行不及时导致偷盗者对移动终端进行刷机或者其他操作使得移动终端无法被找回。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即将执行锁定屏幕命令,对该锁定屏幕命令是否执行成功进行查询。若锁定屏幕命令未执行成功,则命令轮询模块870触发执行模块860尝试再次执行锁定屏幕命令,对移动终端的屏幕进行锁定。若锁定屏幕命令执行成功,则命令轮询模块870触发执行模块860放弃再次执行该屏幕锁定命令。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激活模块880以及注销模块890。接收模块840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之前,由激活模块880利用已激活账户发送以短信为载体的Bind命令至服务器,激活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当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与已激活账户绑定成功的消息,则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为可信任号码,并且本移动终端成功启动防盗客户端。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与激活模块880相耦合的注销模块890能够利用已激活账户向服务器发送解除绑定指令。解除绑定成功时,注销模块890删除已激活账户的账户信息以及防盗记录,并注销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已激活账户能够以短信和/或网络指令为载体发送防盗指令,保证移动终端丢失之后,能够使用常用发送平台发送防盗指令,更加有效地保护移动终端的安全性。另外,已激活账户在能够触发移动终端防盗的任意客户端中进行登录,如已激活账户可以在浏览器中登录,还可以在手机卫士或者安全卫士中进行登录。
根据上述任意一个优选实施例或多个优选实施例的组合,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来自已激活账户的、经服务器转发的防盗指令,通过解析防盗指令获取防盗命令,并且根据防盗命令,能够执行对应的防盗操作。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盗指令来自能够登录已激活账户的设备或终端,使用已激活账户发送防盗指令对设备或终端的要求较小,并且,使用已激活账户以短信或者网络指令均能够发送防盗指令,目前能够发送短信或者网络指令的发送平台很多,而能够登录账户的设备或终端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手机、电脑、平板等),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移动终端的防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被盗之后,无法继续对移动终端进行防盗的问题。并且,使用能够登录已激活账户的其他设备或终端能够开启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避免如现有技术所说,因本移动终端自身未开启防盗功能导致给偷盗者可乘之机。本发明实施例在移动终端被盗之后,仍旧能够接收到发送方的防盗指令,并根据解析防盗指令获得的防盗命令执行防盗操作。例如,用户移动终端丢失之后,通过发送防盗指令至被盗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被盗移动终端进行锁屏操作,阻止偷盗者使用移动终端。偷盗者无法使用移动终端导致偷盗者无法通过刷机等操作翻新移动终端,进而偷盗者无法将被盗移动终端转卖获得利润。进一步,能够有效降低偷窃犯罪发生的概率。另外,根据接收到的防盗指令,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获取偷盗者的身份标识信息(如偷盗者的照片、指纹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到偷盗者的身份标识信息之后,能够根据上述身份标识信息对偷盗者进行抓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达到终端被盗之后有效对终端进行防盗,并且降低偷盗犯罪率、保护用户财产安全的有益效果。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防盗设备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A1、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其中,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解析所述防盗指令,得到该指令对应的防盗命令;
执行所述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以实现移动终端防盗。
A2、根据A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以短信和/或网络指令为发送载体。
A3、根据A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以短信作为发送载体时,解析所述防盗指令之前,还包括:
判断该短信中是否携带有所述防盗指令;
若是,拦截该短信,触发所述防盗指令的解析操作;
若否,放行该短信。
A4、根据A1至A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已激活账户在能够触发移动终端防盗的客户端中登录。
A5、根据A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客户端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浏览器、手机侧带有手机防盗功能的客户端、PC侧带有手机防盗功能的客户端。
A6、根据A1至A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包括:
在所述已激活账户的设备列表中选择进行防盗操作的本移动终端,其中,设备列表中存储有与所述已激活账户绑定的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标识;
由所述已激活账户将针对本移动终端的防盗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A7、根据A6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进行防盗操作的本移动终端的标识未存储在所述设备列表中,由所述已激活账户输入本移动终端的标识;以及,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防盗指令发送至本移动终端的标识对应的移动终端中。
A8、根据A7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已激活账户输入的本移动终端的标识添加到所述设备列表中。
A9、根据A1至A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格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防盗策略标识、所述已激活账户标识、防盗命令、防盗对象标识。
A10、根据A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防盗策略标识为账户Account;
所述已激活账户标识为当前登录时为该账户生成的唯一的账号识别码UID;
所述防盗命令包括命令编号和/或任务编号;
所述防盗对象标识包括本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识别码IMEI。
A11、根据A1至A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解析所述防盗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防盗指令是否被加密;
若是,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所述防盗指令进行解密。
A12、根据A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中除防盗策略标识外的其他内容被加密;
相应的,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所述防盗指令中除防盗策略标识外的其他内容进行解密。
A13、根据A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加密手段为数据加密标准DES加密,解密手段为DES解密。
A14、根据A1至A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之前,还包括采用如下方式激活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
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短信为载体的绑定Bind指令,其中,所述短信的发送号码为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已激活账户的绑定成功消息,将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设置为可信任号码,启动防盗功能。
A15、根据A14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失败消息,则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网络指令为载体的Bind指令;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成功消息,启动防盗功能。
A16、根据A1至A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解除绑定指令;
解除绑定成功时,删除所述已激活账户的账户信息以及防盗记录;
注销防盗功能。
A17、根据A1至A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任一防盗命令被执行的过程中,
轮询查询其是否执行成功;
若是,则结束该防盗命令的执行;
若否,则再次尝试执行该防盗命令。
A18、根据A1至A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所述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之后,还包括:
将执行结果作为回执返回所述服务器,其中,若所述服务器在指定时间内未收到所述回执,则发起轮询查询,查询是否回执成功;若是,则结束回执查询;若否,则再次请求回执。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B19、一种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包括:
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其中,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解析模块,配置为解析所述防盗指令,得到该指令对应的防盗命令;
执行模块,配置为执行所述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以实现移动终端防盗。
B20、根据B19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其中,所述防盗指令以短信和/或网络指令为发送载体。
B21、根据B20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其中,还包括:
判断模块,配置为判断该短信中是否携带有所述防盗指令;
拦截模块,配置为若是,拦截该短信,触发所述防盗指令的解析操作;
放行模块,配置为若否,放行该短信。
B22、根据B19至B21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其中,所述已激活账户在能够触发移动终端防盗的客户端中登录。
B23、根据B22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其中,所述客户端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浏览器、手机卫士、安全卫士。
B24、根据B19至B22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其中,所述解析模块还配置为:
确定所述防盗指令是否被加密;
若是,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所述防盗指令进行解密。
B25、根据B19至B2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其中,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之前,还包括激活模块,配置为采用如下方式激活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
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短信为载体的绑定Bind指令,其中,所述短信的发送号码为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已激活账户的绑定成功消息,将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设置为可信任号码,启动防盗功能。
B26、根据B25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其中,所述激活模块还配置为若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失败消息,则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网络指令为载体的Bind指令;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成功消息,启动防盗功能。
B27、根据B19至B2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其中,还包括注销模块,配置为:
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解除绑定指令;
解除绑定成功时,删除所述已激活账户的账户信息以及防盗记录;
注销防盗功能。
B28、根据B19至B2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其中,还包括:
命令轮询模块,配置为当任一防盗命令被执行的过程中,轮询查询其是否执行成功;
若是,则结束该防盗命令的执行;
若否,则再次尝试执行该防盗命令。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其中,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解析所述防盗指令,得到该指令对应的防盗命令;
执行所述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以实现移动终端防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以短信和/或网络指令为发送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以短信作为发送载体时,解析所述防盗指令之前,还包括:
判断该短信中是否携带有所述防盗指令;
若是,拦截该短信,触发所述防盗指令的解析操作;
若否,放行该短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包括:
在所述已激活账户的设备列表中选择进行防盗操作的本移动终端,其中,设备列表中存储有与所述已激活账户绑定的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标识;
由所述已激活账户将针对本移动终端的防盗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进行防盗操作的本移动终端的标识未存储在所述设备列表中,由所述已激活账户输入本移动终端的标识;以及,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防盗指令发送至本移动终端的标识对应的移动终端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已激活账户输入的本移动终端的标识添加到所述设备列表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格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防盗策略标识、所述已激活账户标识、防盗命令、防盗对象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之前,还包括采用如下方式激活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
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短信为载体的绑定Bind指令,其中,所述短信的发送号码为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已激活账户的绑定成功消息,将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设置为可信任号码,启动防盗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失败消息,则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网络指令为载体的Bind指令;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成功消息,启动防盗功能。
10.一种移动终端防盗客户端,包括:
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其中,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解析模块,配置为解析所述防盗指令,得到该指令对应的防盗命令;
执行模块,配置为执行所述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以实现移动终端防盗。
CN201310684848.6A 2013-12-13 2013-12-13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Active CN103702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4848.6A CN103702317B (zh) 2013-12-13 2013-12-13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PCT/CN2014/093636 WO2015085940A1 (zh) 2013-12-13 2014-12-11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4848.6A CN103702317B (zh) 2013-12-13 2013-12-13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2317A true CN103702317A (zh) 2014-04-02
CN103702317B CN103702317B (zh) 2017-11-10

Family

ID=50363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4848.6A Active CN103702317B (zh) 2013-12-13 2013-12-13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02317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306A (zh) * 2014-10-31 2015-02-1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邮件防丢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85940A1 (zh) * 2013-12-13 2015-06-1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CN104853032A (zh) * 2015-03-28 2015-08-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CN105245524A (zh) * 2015-10-13 2016-01-13 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账号保护的方法、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5991821A (zh) * 2015-02-02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防盗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92125A (zh) * 2015-02-16 2016-10-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安全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62607A (zh) * 2015-03-24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sim卡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211070A (zh) * 2016-06-30 2016-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保护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295358A (zh) * 2015-05-20 2017-01-04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303990A (zh) * 2016-08-09 2017-01-0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方法及终端
CN106791171A (zh) * 2017-01-16 2017-05-3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锁卡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874795A (zh) * 2017-01-16 2017-06-2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拆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703A (zh) * 2008-03-28 2008-08-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资料的保护方法、系统以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2509033A (zh) * 2011-09-26 2012-06-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被盗后的处理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2739868A (zh) * 2012-06-18 2012-10-17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丢失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833712A (zh) * 2012-08-31 2012-12-19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防止信息泄露的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和设备
CN102932811A (zh) * 2012-09-27 2013-02-1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丢失终端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703A (zh) * 2008-03-28 2008-08-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资料的保护方法、系统以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2509033A (zh) * 2011-09-26 2012-06-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被盗后的处理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2739868A (zh) * 2012-06-18 2012-10-17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丢失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833712A (zh) * 2012-08-31 2012-12-19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防止信息泄露的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和设备
CN102932811A (zh) * 2012-09-27 2013-02-1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丢失终端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85940A1 (zh) * 2013-12-13 2015-06-1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CN104349306A (zh) * 2014-10-31 2015-02-1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邮件防丢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1821A (zh) * 2015-02-02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防盗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92125A (zh) * 2015-02-16 2016-10-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安全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62607A (zh) * 2015-03-24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sim卡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53032A (zh) * 2015-03-28 2015-08-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CN106295358A (zh) * 2015-05-20 2017-01-04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245524A (zh) * 2015-10-13 2016-01-13 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账号保护的方法、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5245524B (zh) * 2015-10-13 2019-01-18 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账号保护的方法、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6211070A (zh) * 2016-06-30 2016-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保护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211070B (zh) * 2016-06-30 2019-08-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保护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303990A (zh) * 2016-08-09 2017-01-0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方法及终端
CN106791171A (zh) * 2017-01-16 2017-05-3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锁卡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874795A (zh) * 2017-01-16 2017-06-2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拆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2317B (zh)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2317A (zh)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CN103648089B (zh) 移动设备防盗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702299A (zh)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US7574235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anti-theft and auto-notification functions
CN102625297B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身份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3702318A (zh)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CN103702331A (zh)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
CN105407074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010085B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01641A (zh) 应用链接分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99860A (zh) 终端防盗方法及设备
CN104243213A (zh) 获取路由器配置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929411A (zh) 信息显示方法、终端、安全服务器及系统
CN108337210A (zh) 设备配置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3686667A (zh) 终端状态的查询方法及设备
CN103856915A (zh) 数据资源转移方法和设备
CN112131564A (zh) 加密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04702644A (zh)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物流信息服务器
EP2820832B1 (en) Initiating a communication using a wireless security key device
CN107038540B (zh) 基于智能条形码的物流派件方法及装置
KR101379711B1 (ko) 전화번호를 이용한 파일 암호화 및 복호화 방법
CN103699821A (zh) 被盗终端的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03702314A (zh) 被盗终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387016A (zh) 一种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015683A (zh) 一种基于随机密钥的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3

Address after: Room 801, 8th floor, No. 104, floors 1-19,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room 112, block D, 28 new street, new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Desheng Park)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