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1512A -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1512A
CN103701512A CN201310690024.XA CN201310690024A CN103701512A CN 103701512 A CN103701512 A CN 103701512A CN 201310690024 A CN201310690024 A CN 201310690024A CN 103701512 A CN103701512 A CN 103701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vector
beam shaping
less
time
down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900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1512B (zh
Inventor
张元雨
姜韬
朱宇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900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01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01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1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1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1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并据此估计终端的频偏;判断频偏是否小于预设频偏,如果是,则按方式一确定权向量: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并判断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如果是,则直接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否则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如果否,则按方式二确定权向量:获取第二时间间隔,并判断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否则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综合考虑速度因素和时间因素实时选择适合当前场景的权向量计算方式,可以提高权向量计算准确性以及波束赋形效果,提升用户的下行性能和小区容量。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波束赋形主要用于补偿无线传播过程中由空间损耗、多径效应等因素引入的信号衰落与失真,同时降低同信道用户间的干扰。
波束赋形技术的核心是确定加权矢量的权值(即权向量),将权向量直接作用到下行发送信号上,使智能天线方向图的主瓣对准期望信号,零点对准干扰信号,从而保证接收端可以从接收到的信号中准确分离出期望信号。
现有技术中存在两种确定权向量的方式,下面进行解释说明。
方式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ymbol,探测参考符号),并根据SRS估计出上行信道的信息,再利用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获得下行信道的波束赋形权向量。该方式中,由于SRS按固定周期发送,且占用一定的上行资源,有可能导致基站接收SRS的时间与基站利用权向量进行波束赋形的时间相距较长,无线信道在这个时间间隔内可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若此时利用距离基站进行波束赋形的时间较远的SRS估计上行信道,就可能造成该方式确定的权向量的准确性,影响波束赋形的效果。
方式二,基站向终端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终端据此进行信道估计并进行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选择,然后将选择出的PMI信息上报给基站,由基站据此PMI信息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该方式中,由于终端在选择进行PMI选择时,是在一定的集合元素中选取与目前下行信道信息相近的元素,如此就可能导致PMI信息与真实的下行信道信息相比,存在一定的量化误差。另外,如果基站接收PMI信息的时间与基站利用权向量进行波束赋形的时间相距较长,同样会导致据该PMI信息确定的权向量的准确性较低,影响波束赋形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用以根据具体场景实时选择合适的权向量计算方式,提高权向量计算准确性。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并根据所述导频信号估计所述终端的频偏;
判断所述频偏是否小于预设频偏,
如果小于所述预设频偏,则按方式一确定权向量: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如果是,则直接利用探测参考符号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否则利用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SRS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如果不小于所述预设频偏,则按方式二确定权向量:获取第二时间间隔,并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否则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PMI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优选的,所述方式一中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如果小于,则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如果不小于,则综合利用PMI和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优选的,所述方式二中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如果小于,则直接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如果不小于,则综合利用SRS和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优选的,用于确定权向量的SRS为距离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时间最短的SRS;
用于确定权向量的PMI为距离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时间最短的PMI。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频偏估计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并根据所述导频信号估计所述终端的频偏;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频偏是否小于预设频偏;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频偏小于所述预设频偏时,获取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SRS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直接利用探测参考符号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利用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频偏不小于所述预设频偏时,获取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PMI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二阈值;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优选的,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综合利用PMI和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优选的,所述第四确定单元包括:
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直接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综合利用SRS和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优选的,用于确定权向量的SRS为距离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时间最短的SRS;
用于确定权向量的PMI为距离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时间最短的PMI。
本发明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综合考虑速度因素和时间因素实时选择适合当前场景的权向量计算方式,以提高权向量的计算准确性,以及基于该权向量的波束赋形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下行性能和小区的容量。其中,速度因素主要由频偏体现,时间因素主要由基站接收SRS或PMI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体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SRS、PMI、下行波束赋形之间的一种时间示意图;
图3是SRS、PMI、下行波束赋形之间的另一种时间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步骤106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步骤110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下面先对本发明方案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在计算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时,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利用探测参考符号SRS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一种是利用预编码矩阵指示PMI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其中,利用PMI计算权向量的方式既适用于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系统,又适用于FDD(Frequency DivisionDuplex,频分双工)系统。利用SRS计算权向量的方式只适用于TDD系统,这主要是因为TDD系统是依靠时间来区分上、下行信道,而上、下行使用的频率是一样的。
考虑到这两种计算权向量的方式各自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本发明从时间因素、速度因素出发,针对终端与基站的实际交互情况,实时动态的选择出适合当前场景的计算权向量的方式,从而提高权向量的计算准确性,获得较好的波束赋形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下行性能和小区的容量。
下面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方法的流程图,可包括:
步骤101,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并根据所述导频信号估计所述终端的频偏。
本发明中的速度因素主要指的是终端的移动速度,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的移动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基站可根据不同的移动速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信道估计,以保证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发明人在仿真过程中发现,当终端移动速度较低(如120Km/h)时,利用SRS计算的权向量的波束赋形效果要好一些,因此,本发明结合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来选择计算权向量的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波束赋形效果。
具体地,基站可直接实时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或者,考虑到终端移动速度与频偏之间的关系fd=v*fcc(fd为频偏、c为真空光速、v为终端的移动速度、fc为终端发送信号的载频),还可利用频偏来反映移动速度,本发明优选通过估计频偏的方式来刻画速度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基站估计频偏的具体方式,例如可采用中国专利申请CN201210532577.8、CN201210506734.8中记载的方案,此处不做过多介绍。
步骤102,判断所述频偏是否小于预设频偏,如果小于,则按照步骤103~106所示的方式一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如果不小于,则按照步骤107~110所示的方式二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在选择计算权向量的方式之前,先预定义一个判断标准,即本发明中的预设频偏(作为一个示例,预设频偏可体现为500Hz),然后比较预设频偏与基站当前估计的频偏之间的大小,如果当前频偏小于预设频偏,则说明终端移动速度较低,对应的可优先考虑利用SRS方式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反之如果当前频偏不小于预设频偏,则说明终端移动速度较快,可优先考虑利用PMI方式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步骤103,获取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SRS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步骤104,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105;否则直接执行步骤106。
上文之所以说优选利用SRS方式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是因为本发明在确定计算权向量的方式时,除了考虑速度因素之外,还会考虑时间因素。这主要是因为权向量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如果将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记为T1,若基站接收SRS的时间T2与T1相距很近(即间隔时间很短),则可认为在T1时刻、T2时刻信道状况基本未发生变化,则利用SRS计算出的权向量较为符合T1时刻的信道状况,基于该权向量进行的波束赋形效果较好。反之,如果T2与T1相距较远,则|T1-T2|时间段内信道状况可能已发生变化,此时利用SRS计算权向量则可能不太适合T1时刻的信道状况,为了保证波束赋形效果,此时可利用PMI来计算权向量。
具体地,在考虑时间因素时,要预先定义一个判断标准,即本发明中的第一阈值(作为一个示例,第一阈值可体现为15ms);然后,获取基站接收SRS的时间点t_srs、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点t_bf,利用这两个时间点计算第一时间间隔T_SRS=|t_bf-t_srs|,具体可参见图2、3所示示意图;最后,比较第一时间间隔与第一阈值之间的大小,如果T_SRS小于第一阈值,则说明根据SRS计算的权向量的时效性很强,此时应利用SRS计算权向量,反之,则说明根据SRS计算的权向量的时效性不强,此时可选择利用PMI计算权向量。如此,就可保证计算出的权向量的准确性,进而保证波束赋形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终端会周期性的向基站发送SRS,为了保证权向量的时效性,本发明优选利用基站在距离T1时刻最近的一次接收到的SRS计算权向量,所谓最近可以理解为基站接收SRS的时间到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最短。
步骤105,直接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若当前频偏小于预设频偏,且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阈值,基站可直接利用终端发送的SRS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过程可体现为:基站利用终端发送的SRS对上行信道进行估计,获得上行信道信息后,利用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获得下行信道的波束赋形权向量。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芯片大多是固定单个天线发送上行SRS,对应地基站计算出的权向量也可能是针对单个天线;或者,基站在获得单个天线对应的权向量之后,还可将其映射成多个天线所对应的权向量,本发明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另外,将针对单个天线的权向量映射成针对多个天线的权向量的过程,可参考现有实现方式,此处亦不做过多介绍。
步骤106,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若当前频偏小于预设频偏,且第一时间间隔不小于第一阈值,基站可利用终端发送的PMI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过程可体现为:基站向终端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终端接收到CSI-RS后即可估计出信道状态,并进行预编码矩阵选择,然后将选择好的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值(即PMI)反馈给基站,由基站根据PMI信息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需要说明的是,由此计算出的权向量针对的是多个天线。
因为利用PMI计算的权向量同样对时效性的要求较高,为了使波束赋形效果达到最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PMI计算权向量的优选方案,此处暂不详述。
步骤107,获取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PMI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步骤108,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109;否则直接执行步骤110。
在当前频偏不小于预设频偏时,本发明优选利用PMI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此处“优选利用”的含义可参照步骤103、104处所作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同样出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预先定义一个判断标准,即本发明中的第二阈值(作为一个示例,第二阈值可体现为8ms);然后,获取基站接收PMI的时间点t_pmi、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点t_bf,利用这两个时间点计算第二时间间隔T_PMI=|t_bf-t_pmi|,具体可参见图2、3所示示意图;最后,比较第二时间间隔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大小,如果T_PMI小于第二阈值,则说明t_pmi与t_bf间隔时间较短,信道状况基本不变,若根据该PMI计算权向量,则权向量对当前信道状况的针对性较强,反之如果T_PMI不小于第二阈值,则说明当前不适合利用PMI计算权向量,可选择利用SRS来计算权向量。如此,就可保证计算出的权向量的准确性,进而保证波束赋形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优选利用基站在距离t_bf时刻最近的一次接收到的PMI计算权向量,所谓最近可以理解为基站接收PMI的时间到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最短。
步骤109,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若当前频偏不小于预设频偏,且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二阈值,基站可直接利用终端发送的PMI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具体过程可参见步骤106处所作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10,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若当前频偏不小于预设频偏,且第二时间间隔不小于第二阈值,基站可利用终端发送的SRS计算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具体过程可参见步骤105处所作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使波束赋形效果达到最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SRS计算权向量的优选方案,此处暂不详述。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是通过计算并比较第一时间间隔T_SRS和第二时间间隔T_PMI的方式,选择适合当前场景的计算权向量的方式,参见图2、3所示示意图可知,还可计算第三时间间隔T_SRS_PMI=|t_srs-t_pmi|,并预设第三阈值,对应地,进行权向量计算方式选择时,只要从T_SRS、T_PMI、T_SRS_PMI这三个时间间隔中任选两个,然后按照本发明设计思路进行选择即可,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实现过程。
结合图4所示示意图,下面对步骤106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的优选方案进行解释说明,可包括:
步骤201,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2;否则直接执行步骤203。
步骤202,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步骤203,综合利用PMI和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为了保证计算权向量的准确性,在当前频偏小于预设频偏,且第一时间间隔不小于第一阈值时,可排除基站单独利用SRS计算权向量的可能。此时,可获取基站接收PMI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即第二时间间隔,并比较该间隔与第二阈值之间的大小:
如果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二阈值,则说明单独利用PMI计算权向量的时效性较强,准确性较高,可直接利用步骤106处介绍的方式计算权向量。
如果第二时间间隔不小于第二阈值,则说明单独利用PMI计算权向量的时效性较弱,准确性较低,此时可综合利用PMI和SRS计算权向量,具体过程此处暂不详述。
结合图5所示示意图,下面对步骤110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的优选方案进行解释说明,可包括:
步骤301,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2;否则直接执行步骤303。
步骤302,直接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步骤303,综合利用SRS和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为了保证计算权向量的准确性,在当前频偏不小于预设频偏,且第二时间间隔不小于第二阈值时,可排除基站单独利用PMI计算权向量的可能。此时,可获取基站接收SRS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即第一时间间隔,并比较该间隔与第一阈值之间的大小:
如果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阈值,则说明单独利用SRS计算权向量的时效性较强,准确性较高,可直接利用步骤105处介绍的方式计算权向量。
如果第一时间间隔不小于第一阈值,则说明单独利用SRS计算权向量的时效性较弱,准确性较低,此时可综合利用PMI和SRS计算权向量。
下面对综合利用PMI和SRS计算权向量的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基站分别利用SRS、PMI计算初始权向量,其中,将利用SRS计算的权向量称为第一权向量,将利用PMI计算的权向量称为第二权向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权向量一般是一个列向量,其行数与基站侧的天线数相同,第二权向量一般是一个矩阵,行数与第一权向量的行数相同。
其次,利用第一权向量和第二权向量计算获得扩展权向量,具体过程可体现为:将第二权向量中的每一列看做一个向量,依次计算第一权向量与第二权向量的每一列组成向量之间的向量欧几里得距离(或者向量夹角),找到欧几里得距离(或者向量夹角)最小值对应的第二权向量中的列向量,并用第一权向量替换掉该列向量,形成的新的权向量即为扩展权向量。
如此,综合利用PMI和SRS就能尽量保证计算权向量的准确性,从而使下行波束赋形尽量达到最好效果。
对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装置,参见图6,所述装置可包括:
频偏估计单元4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并根据所述导频信号估计所述终端的频偏;
第一判断单元402,用于判断所述频偏是否小于预设频偏;
第一获取单元403,用于在所述频偏小于所述预设频偏时,获取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SRS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第二判断单元404,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第一确定单元405,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直接利用探测参考符号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二确定单元406,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利用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二获取单元407,用于在所述频偏不小于所述预设频偏时,获取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PMI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第三判断单元408,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二阈值;
第三确定单元409,用于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四确定单元410,用于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其中,用于确定权向量的SRS为距离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时间最短的SRS;用于确定权向量的PMI为距离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时间最短的PMI。
另外,与图4所示方法相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确定单元的实现方式,可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综合利用PMI和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另外,与图5所示方法相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第四确定单元的实现方式,可包括:
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直接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综合利用SRS和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并根据所述导频信号估计所述终端的频偏;
判断所述频偏是否小于预设频偏,
如果小于所述预设频偏,则按方式一确定权向量: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如果是,则直接利用探测参考符号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否则利用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SRS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如果不小于所述预设频偏,则按方式二确定权向量:获取第二时间间隔,并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否则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PMI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式一中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如果小于,则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如果不小于,则综合利用PMI和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式二中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如果小于,则直接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如果不小于,则综合利用SRS和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确定权向量的SRS为距离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时间最短的SRS;
用于确定权向量的PMI为距离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时间最短的PMI。
5.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频偏估计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并根据所述导频信号估计所述终端的频偏;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频偏是否小于预设频偏;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频偏小于所述预设频偏时,获取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SRS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直接利用探测参考符号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利用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频偏不小于所述预设频偏时,获取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基站接收PMI的时间与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的时间之间的间隔;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二阈值;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直接利用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综合利用PMI和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单元包括:
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直接利用SRS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综合利用SRS和PMI确定下行波束赋形的权向量。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确定权向量的SRS为距离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时间最短的SRS;
用于确定权向量的PMI为距离基站进行下行波束赋形时间最短的PMI。
CN201310690024.XA 2013-12-16 2013-12-16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701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0024.XA CN103701512B (zh) 2013-12-16 2013-12-16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0024.XA CN103701512B (zh) 2013-12-16 2013-12-16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1512A true CN103701512A (zh) 2014-04-02
CN103701512B CN103701512B (zh) 2017-01-25

Family

ID=5036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90024.XA Active CN103701512B (zh) 2013-12-16 2013-12-16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0151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7708A (zh) * 2015-09-06 2015-12-30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权向量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6559123A (zh) * 2015-09-28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权值获取方法及装置
WO2019154326A1 (zh) * 2018-02-11 2019-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217550A (zh) * 2019-07-12 202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6643A1 (en) * 2008-08-19 2010-02-25 Motorola, Inc. Feedforward of non-quantized precoding weigh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895486A (zh) * 2010-07-16 2010-11-24 北京创毅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下行波束赋形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终端
EP2267916A1 (en) * 2009-04-20 2010-12-29 ZTE Corporation Single-user beamforming method and device applying to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
CN102404028A (zh) * 2010-09-07 2012-04-0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6643A1 (en) * 2008-08-19 2010-02-25 Motorola, Inc. Feedforward of non-quantized precoding weigh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2267916A1 (en) * 2009-04-20 2010-12-29 ZTE Corporation Single-user beamforming method and device applying to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
CN101895486A (zh) * 2010-07-16 2010-11-24 北京创毅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下行波束赋形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终端
CN102404028A (zh) * 2010-09-07 2012-04-0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柏宇: ""LTE系统中波束赋形技术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7708A (zh) * 2015-09-06 2015-12-30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权向量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207708B (zh) * 2015-09-06 2018-12-18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权向量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6559123A (zh) * 2015-09-28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权值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559123B (zh) * 2015-09-28 202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权值获取方法及装置
WO2019154326A1 (zh) * 2018-02-11 2019-08-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217550A (zh) * 2019-07-12 202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1008477A1 (zh) * 2019-07-12 2021-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217550B (zh) * 2019-07-12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EP3993281A4 (en) * 2019-07-12 2022-11-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PROCESSING
US11804884B2 (en) 2019-07-12 2023-10-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ecod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1512B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1179B2 (en)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291212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EP2842236B1 (en) Configuring channel-state feedback resources
CN103547341B (zh) 传输导频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158272B (zh) 一种射频通道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7119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cheduling in closed-loop MU-MIMO antenna system
KR101727016B1 (ko) 상향 링크에서의 다중 사용자 간섭 정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905104A (zh) 一种根据探测参考信号的多天线发送方法及终端及基站
KR101855523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013026A1 (en)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by for initiating transmission based on an obtained set of correspondences
CN105471546A (zh) 一种反馈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58146A (zh) 终端发射上行信号的方法和终端
CN108023700A (zh) 一种导频参数的反馈、配置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基站
CN109479296A (zh) 信息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4205663A (zh) 用于干扰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24726B (zh) Lte系统中tm8内mimo方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01512A (zh)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22244A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US2012019663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nd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352925A (zh) 一种发送或者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1869123B (zh) 用于高效波束管理的通信设备
EP3516783B1 (en) Beam finding procedure
CN103270706A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KR101906918B1 (ko) Tdd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상향링크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03875292A (zh) 一种协作调度方法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0

Address after: 430073 Hubei province Wuhan Dongxin 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

Patentee after: Wuhan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uilding 1, tower 5,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fang Fenghuo Tech Co., Ltd., Beijin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205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Jiangxia Hidden Dragon Island Tan lake two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3 Hubei province Wuhan Dongxin 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

Patentee before: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