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6766B -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6766B
CN103686766B CN201310747271.9A CN201310747271A CN103686766B CN 103686766 B CN103686766 B CN 103686766B CN 201310747271 A CN201310747271 A CN 201310747271A CN 103686766 B CN103686766 B CN 103686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gain
gain adjustment
adjustment value
desc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472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6766A (zh
Inventor
朱烨晨
刘大能
张占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472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6766B/zh
Priority to CN201610325630.5A priority patent/CN1058481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6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6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6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67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其中下行信号的调整方法为:根据导频信号功率值、输出功率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根据最大载波数获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根据EDGE信号获得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根据上述三个值计算出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上行信号的调整方法为:根据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根据导频信号功率值和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获得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根据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和底部噪声指标要求,获得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根据上述三个值计算出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通过对上下行信号增益的调节,实现了上下行信号覆盖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GSM基站的辅助放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基站为了扩大信号覆盖距离,普遍采用GSM基站+外围辅助设备(基放)的形式,因此,上下行信号的实际覆盖范围受到基放系统的影响,而基放系统的上下行信号覆盖是否平衡直接影响到基站的信号覆盖效果。
目前,基放系统的上下行信号覆盖调整是在基放系统开站时,由开站人员手动来进行设置,所以开站人员的工作经验对开站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开站人员需要对设备使用环境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上的监控软件,对设备的工作参数进行设置。其中,基放系统的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这两个参数直接影响到基站的信号覆盖效果。如果上下行信号不平衡,会造成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到下行信号(如手机上显示信号正常),却无法正常通信。
基放系统开站工作人员为了保证设备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必须携带各种检测仪器(频谱仪,信号源,衰减器等),对基站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测,获取用于开站的参考信息。在现场搭建测试平台,包括校准仪器自身参数,线路连接等操作,非常不方便,如果不慎连接错误,很可能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
随着嵌入式设备的智能化不断提高,为了降低人工操作成本,消除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基放系统开站人员迫切需要能提供自动化开站流程的基放设备。而实现自适应上下行信号覆盖平衡就是自动化开站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GSM基放系统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用以减少现有技术中开站人员的部分调测工作和需要携带的仪器设备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包括:
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下行信号,以及从所述下行信号中筛选出导频信号;
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预设的输出功率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检测最大载波数,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获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检测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DGE信号,根据所述EDGE信号获得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
根据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
根据所述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这样,便实现了自适应的下行信号的覆盖范围的调节,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降低了人工操作的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下行信号后,进一步包括:
根据指定的下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所述指定的下行增益调整值为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或者,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预设的输出功率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获得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预设的输出功率
-导频信号的功率值。
通过这种方式,便可通过计算得出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最大载波数,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获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判断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占所述下行信号的功率值的比例,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这样,根据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在下行信号的功率值中所占的比例与基站最大载波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可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EDGE信号,根据所述EDGE信号获得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确定有所述EDGE信号时,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为3db;否则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为0db。
通过检测有没有EDGE信号这种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可以使下行增益的调节更加准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
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
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前述计算得到的两个回调值对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进行调整从而得到最终的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相较现有技术中开站人员的人工操作,减少了人为因为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第二方面,一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包括:
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上行信号,并确定所述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以及从所述GSM信号中筛选出下行信号,并从所述下行信号中筛选出导频信号;
根据预设的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
检测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和所述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获得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
根据所述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和底部噪声指标要求,获得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
根据所述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
根据所述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通过这种方式,对应下行信号的覆盖范围,对上行信号的覆盖范围进行自适应调节,从而实现了上下行信号的覆盖平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上行信号后,进一步包括:
根据指定的上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所述指定的上行增益调整值为上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或者,上一次使用的上行增益调整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预设的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的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所述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和所述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获得所述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
通过这种方式,考虑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选择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有利于上下行信号的覆盖平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和所述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获得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获得所述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
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导频信号的功率值。
如此,通过检测到的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和基站的下行输出功率值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和底部噪声指标要求,获得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底噪值低于所述底部噪声指标要求时,所述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为0db;否则降低所述初始上行信号增益调整值,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不大于所述底部噪声指标要求,所述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就等于所述初始上行信号增益调整值降低的增益值。
这样,当上行信号底噪值满足基放系统的底部噪声指标要求时,就不进行第二次回调,否则需要降低上行信号底噪值以满足指标要求,这种回调方式可以使对上行增益的调节更加准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
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
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前述计算得到的两个回调值对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进行调整从而得到最终的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相较现有技术中开站人员的人工操作,减少了人为因为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第三方面,一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下行信号,以及从所述下行信号中筛选出导频信号;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预设的输出功率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第一回调模块,用于检测最大载波数,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获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第二回调模块,用于检测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DGE信号,根据所述EDGE信号获得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这样,通过上述各模块的协同工作,实现了自适应的下行信号的覆盖范围的调节,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降低了人工操作的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下行信号后,根据指定的下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所述指定的下行增益调整值为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或者,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预设的输出功率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采用以下公式获得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预设的输出功率
-导频信号的功率值。
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模块便可通过计算得出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回调模块检测最大载波数,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获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所述第一回调模块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判断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占所述下行信号的功率值的比例,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这样,根据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在下行信号的功率值中所占的比例与基站最大载波数之间的关系,第一回调模块通过计算可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回调模块检测EDGE信号,根据所述EDGE信号获得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所述第二回调模块确定有所述EDGE信号时,将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设置为3db;否则将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设置为0db。
通过检测有没有EDGE信号这种方式,第二回调模块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可以使下行增益的调节更加准确。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根据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所述计算模块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
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
通过这种方式,计算模块根据前述计算得到的两个回调值对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进行调整从而得到最终的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相较现有技术中开站人员的人工操作,减少了人为因为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第四方面,一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上行信号,并确定所述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以及从所述GSM信号中筛选出下行信号,并从所述下行信号中筛选出导频信号;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
第一回调模块,用于检测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和所述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获得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
第二回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和底部噪声指标要求,获得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通过这种方式,对应下行信号的覆盖范围,上述各个模块协同工作,对上行信号的覆盖范围进行自适应调节,从而实现了上下行信号的覆盖平衡。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上行信号后,根据指定的上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所述指定的上行增益调整值为上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或者,上一次使用的上行增益调整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根据预设的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根据所述预设的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所述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和所述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获得所述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
通过这种方式,考虑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取模块选择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有利于上下行信号的覆盖平衡。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回调模块检测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和所述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获得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所述第一回调模块采用以下公式获得所述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
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导频信号的功率值。
如此,第一回调模块通过检测到的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和基站的下行输出功率值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回调模块根据所述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和底部噪声指标要求,获得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所述第二回调模块确定所述上行信号底噪值低于所述底部噪声指标要求时,将所述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设置为0db;否则,降低所述初始上行信号增益调整值,使所述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不大于所述底部噪声指标要求,所述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就等于所述初始上行信号增益调整值降低的增益值。
这样,当上行信号底噪值满足基放系统的底部噪声指标要求时,第二回调模块就不对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进行第二次回调,否则,则降低上行信号底噪值以满足指标要求,这种回调方式可以使对上行增益的调节更加准确。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根据所述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所述计算模块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
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
通过这种方式,计算模块根据前述计算得到的两个回调值对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进行调整从而得到最终的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相较现有技术中开站人员的人工操作,减少了人为因为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放系统的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行信号增益调整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信号增益调整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行增益调整装置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增益调整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减少开站人员的部分检测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对基放设备工作效果的影响,进而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本方法中,基放系统通过对上下行信号增益的调节,来实现对上下行信号覆盖范围的调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放系统包括:DT端(施主天线端口,donorterminal)双工器1、MT端(用户天线端口,mobile terminal)双工器13,下行增益控制芯片2、上行增益控制芯片8,下行射频下变频单元3、上行射频下变频单元9,下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4、上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下行射频上变频单元5、上行射频上变频单元11,功放单元6,微控制处理单元7,低噪放单元12。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放系统对下行信号的增益进行调整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200:基放系统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下行信号,以及从下行信号中筛选出导频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DT端双工器1从GSM信号中隔离选择出下行信号后,首先根据下行增益控制芯片2的当前下行增益调整值对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当前下行增益调整值可以是系统的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也可以是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就是基放系统重启或者新上电时系统初始化中设定的默认值,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就是基放系统根据上一次的下行信号计算并回调后使用的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接下来,下行射频下变频单元3将调整后的下行信号由射频信号转变为中频信号,并由下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4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发送给微控制处理单元7对数字化后的下行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同时下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4将数字化后的下行信号再转化为中频信号,交由下行射频上变频单元5将其从中频信号转变为射频信号,最后上述下行信号经过功放单元6进行放大。
下行信号经过整个基放系统时,会受到经过的系统内部各个部分各自增益的影响,如DT端双工器1,下行增益控制芯片2,下行射频下变频单元3,下行数字处理单元4、下行射频上变频单元5以及功放单元6。但除下行增益控制芯片2的增益是可控的,其他部分都是固定增益。其中,对下行信号的增益起最主要的放大作用的单元是功放单元6。
步骤210:基放系统根据导频信号的功率值、预设的输出功率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可采用以下公式获得:
步骤220:基放系统检测基站最大载波数,根据基站最大载波数获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最大载波数的倒数,就是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在下行信号的功率值中所占的比例值,根据检测到的基站最大载波数,可以判断出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占下行信号的功率值的比例,再采用以下公式即可计算出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步骤230:基放系统检测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nhanced Data Rate forGSM Evolution,EDGE)信号,根据EDGE信号获得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基放系统检测到EDGE信号时,便将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设置为3db,否则,则将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设置为0db。
步骤240:基放系统根据上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和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 公式(3)
步骤250:基放系统根据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对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会马上生效,由微控制处理单元7对下行增益控制芯片2实施控制,对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实时调整。
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放系统对上行信号的增益进行调整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300:基放系统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上行信号,并确定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以及从GSM信号中筛选出下行信号,并从下行信号中筛选出导频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MT端双工器13从GSM信号中隔离选择出上行信号后,首先根据上行增益控制芯片8的当前上行增益调整值对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当前上行增益调整值可以是系统的上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也可以是上一次使用的上行增益调整值,上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就是基放系统重启或者新上电时系统初始化中设定的默认值,上一次使用的上行增益调整值就是基放系统根据上一次的上行信号计算并回调后使用的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接下来,上行射频下变频单元9将调整后的上行信号由射频信号转变为中频信号,并由上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发送给微控制处理单元7对数字化后的上行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同时上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再将数字化后的上行信号转化为中频信号,交由上行射频上变频单元11将其从中频信号转变为射频信号,最后上述上行信号经过低噪放单元12进行放大。
上行信号经过整个基放系统时,会受到经过的系统内部各个部分各自增益的影响,如MT端双工器13,上行增益控制芯片8,上行射频下变频单元9,上行数字处理单元10,上行射频上变频单元11以及低噪放单元12。但除上行增益控制芯片8的增益是可控的,其他部分都是固定增益。其中,对上行信号的增益起最主要的放大作用的单元是低噪放单元12。
步骤310:基放系统根据预设的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考虑基放系统的使用环境进行具体设置,如在小区、商场、山区、铁路沿线等地,预设的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均有所差异。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就是基放系统根据上一次的下行信号计算并回调后使用的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查阅表1,根据预设的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和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获得该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
表1
使用场景(场景编号) 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dB)
商场覆盖(0) 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3
小区覆盖(1) 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3
工业区覆盖(2) 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2
山区覆盖(3) 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1
高速公路覆盖(4) 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1
铁路覆盖(5) 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1
步骤320:基放系统检测基站的下行输出功率值,根据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和上述基站的下行输出功率值,获得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
本实施例中,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可采用以下公式获得:
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公式(4)
其中,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即基站到直放站的线损。
步骤330:基放系统根据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和底部噪声指标要求,获得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基放系统确定上行信号底噪值低于底部噪声指标要求时,则将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设置为0db;否则,降低初始上行信号增益调整值,使得上述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低于或等于底部噪声指标要求,初始上行信号增益调整值降低的增益值,就是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
步骤340:基放系统根据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和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
本实施例中,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 公式(5)
步骤350:基放系统根据上述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对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会马上生效,对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实时调整。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行增益调整装置40包括:
接收模块400,用于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下行信号,以及从下行信号中筛选出导频信号,具体由上述DT端双工器1实现。
获取模块401,用于根据导频信号的功率值、预设的输出功率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具体由上述微控制处理单元7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模块401采用以下公式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第一回调模块402,用于检测基站最大载波数,根据基站最大载波数获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具体由上述微控制处理单元7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回调模块402根据基站最大载波数,判断出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占所述下行信号的功率值的比例,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第二回调模块403,用于检测EDGE信号,根据EDGE信号获得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具体由上述微控制处理单元7实现。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回调模块403确定有EDGE信号时,将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设置为3db,否则,将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设置为0db。
计算模块404,用于根据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和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具体由上述微控制处理单元7实现。
本实施例中,计算模块404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
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 公式(3)
调整模块405,用于根据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对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具体由上述下行增益控制芯片2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模块405进一步用于:在接收模块400接收GSM信号,并从中筛选出下行信号后,调整模块405根据当前下行增益调整值对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当前下行增益调整值是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或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
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增益调整装置50包括:
接收模块500,用于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上行信号,并确定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以及从GSM信号中筛选出下行信号,并从下行信号中筛选出导频信号,具体由上述MT端双工器13实现。
获取模块501,用于根据预设的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具体由上述微控制处理单元7实现。
本实施例中,获取模块501根据预设的信号覆盖平衡适配参数、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和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获得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
第一回调模块502,用于检测基站的下行输出功率值,根据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和基站的下行输出功率值,获得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具体由上述微控制处理单元7实现。
本实施例中,第一回调模块502采用以下公式获得所述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
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基站下行输出功率值-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公式(4)
第二回调模块503,用于根据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和底部噪声指标要求,获得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具体由上述微控制处理单元7实现。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回调模块503确定上行信号底噪值低于所述底部噪声指标要求时,将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设置为0db;否则,降低初始上行信号增益调整值,使上行信号的底部噪声值不大于底部噪声指标要求,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就等于上述初始上行信号增益调整值降低的增益值。
计算模块504,用于根据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和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具体由上述微控制处理单元7实现。
本实施例中,计算模块504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
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初始上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上行增益回调值-第二上行增益回调值 公式(5)
调整模块505,用于根据得到的目标上行增益调整值对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具体由上述上行增益控制芯片8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模块505进一步用于:在接收模块500接收GSM信号,并从中筛选出上行信号后,调整模块505根据当前上行增益调整值对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当前上行增益调整值是上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或上一次使用的上行增益调整值。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对现有的GSM基站的基放系统做了改进,不仅能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射频信号放大的功能,而且能实现自适应上下行信号的平衡覆盖,同时减少了开站人员的部分调测工作和需要携带的仪器设备数量,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降低了人工操作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下行信号,以及从所述下行信号中筛选出导频信号;
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预设的输出功率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检测最大载波数,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获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检测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DGE信号,根据所述EDGE信号获得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
根据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
根据所述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下行信号后,进一步包括:
根据指定的下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所述指定的下行增益调整值为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或者,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预设的输出功率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获得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载波数的倒数为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在下行信号的功率值中所占的比例值;
检测最大载波数,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获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判断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占所述下行信号的功率值的比例,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EDGE信号,根据所述EDGE信号获得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确定有所述EDGE信号时,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为3db;否则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为0db。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
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
7.一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下行信号,以及从所述下行信号中筛选出导频信号;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预设的输出功率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第一回调模块,用于检测最大载波数,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获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第二回调模块,用于检测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DGE信号,根据所述EDGE信号获得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GSM信号,从中筛选出下行信号后,根据指定的下行增益调整值对所述下行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所述指定的下行增益调整值为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设定值,或者,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根据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预设的输出功率和上一次使用的下行增益调整值,获得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采用以下公式获得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载波数的倒数为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在下行信号的功率值中所占的比例值;
所述第一回调模块检测最大载波数,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获得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所述第一回调模块根据所述最大载波数,判断所述导频信号的功率值占所述下行信号的功率值的比例,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调模块检测EDGE信号,根据所述EDGE信号获得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包括:
所述第二回调模块确定有所述EDGE信号时,将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设置为3db;否则将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设置为0db。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根据所述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所述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和所述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计算出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包括:
所述计算模块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
目标下行增益调整值=初始下行增益调整值-第一下行增益回调值-第二下行增益回调值。
CN201310747271.9A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6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7271.9A CN103686766B (zh)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CN201610325630.5A CN105848172B (zh)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7271.9A CN103686766B (zh)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5630.5A Division CN105848172B (zh)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6766A CN103686766A (zh) 2014-03-26
CN103686766B true CN103686766B (zh) 2017-03-22

Family

ID=503227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563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48172B (zh)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CN20131074727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6766B (zh)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563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48172B (zh)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8481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0211B (zh) * 2014-10-13 2017-01-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iot数据输出的方法和设备
CN108521657B (zh) * 2018-03-28 2021-05-2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业务数字分布系统上行底噪优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3006B1 (en) * 1999-09-22 2004-07-13 Sola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within 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356527A (en) * 1999-11-17 2001-05-23 Vodafone Ltd Power control in a CDMA network
CN101316125A (zh) * 2007-05-31 2008-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调整方法及系统
CN201307855Y (zh) * 2008-09-19 2009-09-09 成都福兰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信号塔顶优化系统
CN101754344B (zh) * 2008-12-19 2011-11-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的上行覆盖能力控制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873603B (zh) * 2009-04-22 2013-03-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调整基站覆盖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63595B (zh) * 2011-08-29 2016-04-20 罗森伯格(上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网融合光纤接入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8172A (zh) 2016-08-10
CN103686766A (zh) 2014-03-26
CN105848172B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8696B2 (en) Adaptive cellular power control
CN101778463B (zh) 一种家庭基站及其发射功率设置方法
CN105992330B (zh) 一种增益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7066691A1 (en) Channelization for signal boosters
KR101411217B1 (ko) 무선 주파수 전력 증폭기 회로용 최적 전원 전압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EP1875616A2 (en) Switchable power level detector for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862533B2 (en) Line loss detection in a signal booster system
CN100539755C (zh) 在通信装置中降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US9351263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US10925115B2 (en) Signal booster with coaxial cable connections
EP2088694A1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CN106488545A (zh) 用于das的自动增益校准方法与系统
CN107431465A (zh) 增益控制方法以及相关的无线接收机和设备
CN103686766B (zh) 一种gsm基放信号覆盖的适配方法及装置
CN104124997B (zh) 控制近场通信设备的调制指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47276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匹配天线阻抗的装置和方法
CN101212247B (zh) 集线器、信号合路方法以及rtwp的计算方法
CN101237630B (zh) 射频单元及其信号幅度调整方法
KR100940382B1 (ko) 기지국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
CN100395964C (zh) 功率放大方法
CN101237261A (zh) 射频单元及其信号幅度调整方法
EP2277273B1 (en) Automatic optimization of rf receiver interference performance
CN103312349A (zh) 减小自干扰的方法
CN104768215A (zh) 信道增益的自动调节方法、系统及所适用的移动设备
CN112910576A (zh) Ddc功率统计等效误码率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Science City, Luoga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Science City, Luoga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