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1921A - 太阳能电池的带状线及使用该带状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的带状线及使用该带状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1921A
CN103681921A CN201310395012.4A CN201310395012A CN103681921A CN 103681921 A CN103681921 A CN 103681921A CN 201310395012 A CN201310395012 A CN 201310395012A CN 103681921 A CN103681921 A CN 103681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line
resin film
conductor layer
battery cel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50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1921B (zh
Inventor
猿渡昌隆
旭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Aluminum KK
Original Assignee
Toyo Aluminum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Aluminum KK filed Critical Toyo Aluminum KK
Publication of CN103681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1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1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19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3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output lead wires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状线,该带状线用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其能够抑制导电体层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焊盘的连接位置偏离。具体地,本发明的带状线,其特征在于,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连接,在由金属组成的导电体层的至少一侧面上层叠绝缘性树脂薄膜,且形成贯穿所述导电体层与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通孔。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的带状线及使用该带状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带状线及使用该带状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洁净性和无公害性优异的发电方法受到较高的关注,这些性质优异的太阳能发电备受期待。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为负极,其背面为正极。为了增大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在连接多个单元时,需要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上设置连接构件。因此,会产生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上的连接构件妨碍太阳光入射至单元的受光面,所谓暗影损失的问题。
作为消除暗影损失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使用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中,使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侧的负电荷通过贯穿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导通孔,导通至设置在太阳能电池单元背面的电极(焊盘)。
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的相反侧背面上,正电极与负电极混合存在。在同一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如果正电极与负电极接触就会发生短路,因此,在同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中,需要分开连接正电极与负电极。作为这种连接方法,提出在太阳电池单元的背面利用具有由导体形成的电路的柔性印刷线路板来进行连接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3)。
但是,在通过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连接方法对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连接情况下,在太阳能电池单元背面侧的电极上,连接柔性印刷线路板上的电路,接着从其上面层叠以防湿和反射太阳光为目的的背面保护片。这时,为了进行电路的连接和通过背面保护片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密封,加热柔性印刷线路板和背面保护片。通过该加热,使构成柔性印刷线路板的树脂制绝缘材料和背面保护片收缩,随此柔性印刷线路板的电路也收缩。因此,存在电路位置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位置发生偏离的问题。
尤其,使用太阳能电池单元形成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大部分都是大小例如为1000mm×1600mm这样的大型组件,即使背面保护片仅收缩1.0%,也收缩了16mm。对此,太阳能电池单元基本上不发生热收缩,因此容易产生上述问题。
因此,人们期待开发用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并在连接导电体层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时能够抑制连接位置的偏离的连接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開2011-159746号公報
专利文献2:特開2011-159747号公報
专利文献3:特開2011-159748号公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状线,该带状线用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并在连接导电体层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时能够抑制连接位置的偏离。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连接的带状线构成为在由金属组成的导电体层的至少一侧面上层叠具有绝缘性的树脂薄膜,且形成贯穿所述导电体层与所述树脂薄膜的通孔,从而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并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下述的带状线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1.一种带状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线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电极连接,
在由金属组成的导电体层的至少一侧面上层叠绝缘性树脂薄膜,
形成贯穿所述导电体层与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通孔。
2.如上述项1项所述的带状线,其中,所述通孔与连接电极的位置对应形成。
3.如上述项1或2项所述的带状线,其中,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通过加热显现粘接性。
4.如上述项1~3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中,所述导电体层为铜箔。
5.如上述项1~4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中,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含有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硅、丙烯及聚碳酸酯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
6.如上述项1~5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中,在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层叠所述导电体层的面的相反侧面上,层叠通过加热显现粘接性的粘接性树脂薄膜。
7.如上述项6项所述的带状线,其中,所述粘接性树脂薄膜含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8.如上述项1~7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中,在所述导电体层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覆盖焊锡。
9.如上述项1~8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中,其宽度为1~20mm。
10.如上述项1~9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中,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宽度比所述导电体层的宽度更宽,并且以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比所述导电体层的两端更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层叠所述导电体层与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
1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具备上述项1~10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
下面,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带状线及使用该带状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1.带状线
本发明的带状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线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电极连接,在由金属组成的导电体层的至少一侧面上层叠绝缘性树脂薄膜,形成贯穿所述导电体层与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通孔。图1是表示从上面观察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状线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是从侧面观察的剖视图。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状线1例如为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通过带状线进行与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上具有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而在导电体层2上层叠的绝缘性树脂薄膜3的宽度窄,因此比以往的柔性印刷线路板更难收缩,因此能够抑制导电体层的位置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电极的位置之间的偏离。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带状线中形成了贯穿导电体层2和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3的通孔4。如图3所示,在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状线1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焊盘)11连接的情况下,首先,在通孔4要尽可能对应于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10a上的用银油墨等形成的电极11的位置,使绝缘性树脂薄膜3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10a接触,层叠太阳能电池单元10与本发明的带状线1。
接着,在与进行连接的电极11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4的内部填充焊锡5,由此能够使电极11与带状线1的导电体层2进行电导通,能够连接本发明的带状线1与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焊盘)11。
在将本发明的带状线1与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连接时,如前所述,由于将焊锡5填充至通孔4中而与电极11连接,因此通过将填充在通孔4的焊锡5与电极11固定,可以抑制填充有焊锡5的通孔4与电极11之间的偏离。
本发明的带状线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20mm,更优选为5~12mm。若带状线的宽度过窄,则通孔的大小必然减小,存在接点的电阻增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若带状线的宽度过宽,则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接点间距变宽,存在发电损失变大的可能性。此外,在图1中,所述带状线的宽度是带状线的短边方向的长度1L。另外,带状线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并没有特别地限制,可以根据所期望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组件大小及形状,设定为适当地长度。
(导电体层)
用于本发明的带状线的导电体层由金属组成。作为上述金属,只要其具有导电性则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列举选自铝箔、铜箔、不锈钢箔、钛箔、锡箔等的至少一种金属箔。在这些金属箔中,从经济性、稳定性的观点考虑最优选使用铝箔或铜箔。铝箔并不限于纯铝箔,也包括铝合金箔。作为金属箔材料,例如,能够采用JIS(AA)标号为1030、1N30、1050、1100、8021、8079等纯铝箔或铝合金箔。
另外,所述导电体层可以使用通过抗蚀剂法(曝光/显影法)将所述的金属箔成形为电路形状的金属电路。金属电路的线宽及厚度并没有限定,但线宽优选为0.2~1.5mm,更优选为0.4~0.8mm。厚度优选为7~60μm,更加优选为9~50μm。
优选所述导电体层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覆盖焊锡。通过这种结构,将带状线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连接时,仅通过加热导电体层,使焊锡流入通孔,可以容易地将导电体层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进行连接。
(绝缘性树脂薄膜)
本发明的带状线中,在所述导电体层的至少一侧面上层叠绝缘性树脂薄膜。即,可以仅在导电体层的单面上层叠绝缘性树脂薄膜,也可以在其两面上层叠绝缘性树脂薄膜。
作为形成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树脂,只要显现出电绝缘性,则没有特别地限制,能够使用以往以来所使用的周知的树脂。作为形成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树脂,例如,优选使用含有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硅、丙烯及聚碳酸酯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树脂。其中,更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关于所述绝缘性树脂,优选通过加热显现粘接性的树脂。通过这种结构,仅通过使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与带状线的绝缘性树脂薄膜相接触,并施加热与轻微压力,能够将带状线固定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因此,带状线的位置难以偏离,使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上的电极位置与带状线的通孔的位置对准变得容易,能够使所要求的电极与带状线的导电层可靠地进行连接。
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厚度并没有限定,优选为5~100μm,更优选为20~60μm。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宽度比所述导电体层的宽度更宽,并且以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比所述导电体层的两端更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层叠所述导电体层与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通过这种结构,带状线的一部分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剥离而发生卷起,即使该卷起部分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背面的电极接触的情况下,绝缘性树脂薄膜部分也接触,能够更加可靠地保证带状线的导电体层与设置在后接点型太阳电池单元背面的电极中必需绝缘的电极之间的绝缘性。
(通孔)
在本发明的带状线上,形成贯穿所述导电体层与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通孔。优选地,所述通孔对应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即与所述带状线连接的电极的位置形成。通过与电极的位置一致地形成所述通孔,以此使棒状焊锡熔融并流入通孔,或使膏状焊锡流入通孔后,通过回流焊进行电连接,由此能够容易地连接带状线和电极。
所述通孔的直径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优选为0.1~18.0mm,更优选为0.5~15.0mm。
(粘接性树脂薄膜)
本发明的带状线,优选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面中,在层叠所述导电体层的面的相反侧面上,层叠通过加热显现粘接性的粘接性树脂薄膜。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对带状线与太阳电池单元接触的面赋予粘接性。
作为形成上述粘接性树脂薄膜的树脂,只要是显现粘接性的树脂,则没有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含有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硅、丙烯及聚碳酸酯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树脂。其中,优选使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粘接剂层)
根据需要可以在导电体层与绝缘性树脂薄膜的层间以及在绝缘性树脂薄膜与粘接性树脂薄膜的层间,设置粘接剂层。
作为所述粘接剂层,例如,可以列举二液硬化型氨酯类粘接剂、聚醚氨酯类粘接剂、聚酯类粘接剂、聚酯多元醇类粘接剂、聚酯聚氨酯多元醇类粘接剂等。其中,优选使用含有芳香族异氰酸酯及脂肪族异氰酸酯中至少一种的氨酯类粘接剂。
作为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3~15μm,更加优选为5~10μm。
图4表示本发明的带状线的另一个例子。本发明的带状线,例如如图4所示,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从上面依次层叠导电体层2、绝缘性树脂薄膜3及粘接性树脂薄膜6,根据需要在所述导电体层2与绝缘性树脂薄膜3的层间以及绝缘性树脂薄膜3与粘接性树脂薄膜6的层间设置粘接剂层7。
(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
下面,说明使用了本发明的带状线的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
如前所述,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表面)成为负极,使所得到的负电荷,通过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贯穿至背面的电导通孔,导通至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由银油墨等形成的负电极(焊盘)上。
与此相对,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除负电极位置以外,整体成为正极,通过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上由银油墨等形成的正电极(焊盘),例如,与本发明的带状线进行连接。
即,如图5所示,在一张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10a的分别不同的位置上形成正电极111及负电极112。因此,如果本发明的一根带状线1的导电体层与一张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10a上的正电极111及负电极112接触,则正电极111及负电极112发生短路。
由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带状线1连接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10时,例如,能够根据下面的步骤进行连接。
首先,如图3所示,以带状线1的绝缘性树脂薄膜3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10a接触的状态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10a上层叠本发明的带状线1。这时,以使通孔4与电极(焊盘)11的位置一致的状态配置带状线1。在该状态下,从带状线1的导电体层2侧,通过通孔4能够目视确认到电极11。即,由通孔4与电极11形成底部具有电极11的凹坑。
接着,使棒状焊锡熔融并流入所述通孔4,或使膏状焊锡流入通孔。这时,通过使熔融的焊锡或膏状焊锡溢出通孔4,如图3所示,焊锡5与带状线1的导电体层2接触。通过焊锡5与导电体层2接触,能够将电极11与带状线1进行电连接。
最后,通过利用回流焊进行电连接,能够使用本发明的带状线1连接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10。
图6是表示从上面观察使用本发明的带状线连接多个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使用本发明的带状线1,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中设置在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的背面10a上的正电极111与设置在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的背面10a上的负电极112进行连接,由此能够形成串联连接的电池,能够增大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
2.太阳能电池组件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带状线连接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结构并没有限定,一般是从表面依次层叠太阳能电池的强化玻璃、EVA、晶体Si单元及EVA(密封材料)的结构。
发明效果
通过将本发明的带状线用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能够抑制导电体层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焊盘之间的连接位置的偏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上面观察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状线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状线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状线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状线的另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从上面观察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从上面观察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状线连接多个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从侧面观察实施例1~5的电极与通孔的位置偏移大小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比较例1的电极与薄膜的孔的位置偏移大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出实施例及比较例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厚度为35μm的卷状电解铜箔的单面上,通过凹版涂敷方式涂敷干式层压用粘接剂。干式叠层用粘接剂是利用选取100质量部的DIC株式会社制备的LX500及10质量部的DIC株式会社制备的KW75进行混合,并适当地用醋酸乙酯稀释而成的粘接剂。
将涂布有所述粘接剂的电解铜箔放入干燥烘箱中,使多余的溶剂成分挥发后,在涂敷有粘接剂一侧的面上,粘合厚度为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通过干式层压法进行层压,得到层压材料。将得到的层压材料在40℃下进行3天老化处理。
在如前所述得到的电解铜箔(导电体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绝缘性树脂薄膜)的层压材料上,在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焊盘(电极)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冲孔机设置直径为1mm的通孔。
最后,把层压材料切割成宽度为10mm,得到宽度为10mm的卷状的带状线。
实施例2
在厚度为35μm的卷状电解铜箔的单面上,粘合厚度为50μm的EVA薄膜,通过加热层压法进行粘接,得到层叠体。加热层压是使用加热至150℃的加热辊和与其平行配置的橡胶辊,通过加热辊和橡胶辊夹入所述的电解铜箔与EVA薄膜的层叠体而进行的。通过在加热辊与橡胶辊之间施加不产生褶皱和翘起的程度的压力,得到电解铜箔与EVA薄膜的层压材料。
在如前所述得到的电解铜箔(导电体层)与EVA薄膜(绝缘性树脂薄膜)的层压材料上,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焊盘(电极)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冲孔机设置直径为1mm的通孔。
最后,把层压材料切割成宽度为10mm,得到宽度为10mm的卷状的带状线。
实施例3
在厚度为35μm的卷状电解铜箔的单面上,通过凹版涂敷方式涂敷干式层压用粘接剂。干式层压用粘接剂是利用选取100质量部的DIC株式会社制备的LX500及10质量部的DIC株式会社制备的KW75进行混合,并适当地用醋酸乙酯稀释而成的粘接剂。
将涂布有所述粘接剂的电解铜箔放入干燥烘箱中,使多余的溶剂成分挥发后,在涂敷有粘接剂一侧的面上,粘合厚度为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通过干式层压法进行层压。
接着,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通过干式层压法粘接厚度为50μm的EVA薄膜,得到层压材料。将得到的层压材料在40℃下进行3天老化处理。
在如前所述得到的电解铜箔(导电体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绝缘性树脂薄膜)及EVA薄膜(粘接性树脂薄膜)的层压材料上,在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焊盘(电极)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冲孔机设置直径为1mm的通孔。
最后,把层压材料切割成宽度为10mm,得到宽度为10mm的卷状的带状线。
实施例4
通过与实施例3相同的步骤得到的层压材料的电解铜箔上,除了通过电解法施加60%的锡、40%的铅的焊锡电镀以外,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得到卷状的带状线。
实施例5
通过与实施例3相同的步骤得到的层压材料的电解铜箔上,在与层压材料的长边方向的平行方向上,进行宽度为9mm的蚀刻保护层印刷。该印刷在层压材料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上,隔1mm的间距实施。印刷通过凹版印刷法而进行。
接着,将实施了蚀刻保护层印刷的层压材料浸泡在40波美的氯化铁溶液中,使实施了蚀刻保护层印刷的部分以外的电解铜箔溶解后,使用0.1规定氢氧化钠仅除去防蚀印刷层。由此,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在与层压材料的长边方向的平行方向上向层叠材料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上隔1mm的间距形成宽度为9mm的金属铜箔。
接着,在层压材料的宽度为9mm的电解铜箔相对于宽度方向大约中央的位置上,使其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焊盘(电极)的位置相对应地使用冲孔机设置直径为1mm的通孔。
最后,沿着层压材料的没有设置电解铜箔的1mm宽度的位置进行切割,得到带状线,该带状线是在宽度为10mm的绝缘性树脂薄膜的大致中央部上具有宽度为9mm的导电体层。
比较例1
在厚度为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流动方向,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焊盘(电极)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冲孔机设置直径为1mm的通孔。
接着,在厚度为35μm的卷状电解铜箔的单面上,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焊盘(电极)的位置相对应地,通过凹版涂敷方式将干式叠层用粘接剂进行图案涂敷。干式层压用粘接剂利用选取100质量部的DIC株式会社制备的LX500及10质量部的DIC株式会社制备的KW75进行混合,并适当地用醋酸乙酯稀释而成的粘接剂。
将图案涂敷有所述粘接剂的电解铜箔放入干燥烘箱中,使多余的溶剂成分挥发后,在涂敷有粘接剂一侧的面上,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孔与电解铜箔的没有进行图案涂敷的部分相重叠的状态,通过干式层压法层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将得到的层压材料在40℃下进行3天老化处理。
在如前所述得到的电解铜箔(导电体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绝缘性树脂薄膜)的层压材料上,把层压材料切割成宽度为10mm,得到宽度为10mm的卷状的带状线。
连接位置偏离评价试验
将如前所述得到的实施例1~5及比较例1的带状线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进行连接。
在连接带状线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时,在实施例1~5中,以通孔与电极(焊盘)的位置一致的状态配置带状线,之后使熔融的焊锡流入通孔进行电连接。
在比较例1中,在熔融的焊锡流入设置在薄膜上的孔中后,翻转带状线的正反面,在以单元电极与流入所述薄膜的孔中的焊锡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重合的状态下,以245℃进行加热,使焊锡熔融,将单元的电极与带状线进行电连接。
连接后,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剥下带状线,用标尺测量带有焊锡部分的连接位置的偏移,进行如下评价,分别对10个连接部测定实施例1~5中的电极(焊盘)与通孔之间的位置偏移大小以及比较例1中的电极(焊盘)与薄膜的孔之间的位置偏移大小,计算10处连接部中位置偏移的大小不足0.5mm的连接部的个数,0.5mm以上且不足1mm的连接部的个数及1mm以上的连接部的个数。此外,位置偏移的大小为1mm以上时,评价为无法导通。
此外,在所述连接位置偏移评价试验中,位置偏移的大小,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5中是指电极11的端部11a与对应该端部11a的通孔的端部4a之间的距离La。
另外,所述位置偏移的大小,如图8所示,在比较例1中是指电极11的端部11b与对应该端部11b的薄膜的孔的端部4a之间的距离Lb。
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0376505410000141
在实施例1~5中,关于导电体层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焊盘)之间的连接没有观察到0.5mm以上的位置偏移。但是在比较例1中确认到2mm以上的位置偏移。
可知,由于实施例1~5中由于具有通孔,因此能够目视确认连接部分,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但在比较例1中由于无法确认到重合部分,因此可知容易发生单元电极与带状线的焊锡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实施例1~5中,由于将焊锡填充至通孔来与电极连接,因此填充至通孔的焊锡固定在电极上,由此可以抑制填充有焊锡的通孔与电极之间的位置偏移。
另一方面,可知,在比较例1中,由于在带状线上没有形成通孔,因此因用于熔融焊锡的加热导致绝缘性树脂薄膜易收缩,容易发生单元电极与带状线的焊锡的位置偏移。
由上述可知,使用没有设置通孔的带状线进行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时,连接不充分,导通变得不稳定,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导通不佳,或者会引起短路。
附图标记说明
1-带状线;2-导电体层;3-绝缘性树脂薄膜;4-通孔;4a-通孔的端部;4b-薄膜的孔的端部;5-焊锡;10-太阳能电池单元;10a-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11-电极(焊盘);11a、11b-电极的端部;111-正电极(焊盘);112-负电极(焊盘);La-电极端部与对应该端部的通孔的端部之间的距离;Lb-电极端部与对应该端部的薄膜的孔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Claims (11)

1.一种带状线,其特征在于,其与后接点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连接;
在由金属组成的导电体层的至少一侧面上层叠绝缘性树脂薄膜;
形成贯穿所述导电体层与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与连接电极的位置对应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状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通过加热显现粘接性。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层为铜箔。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含有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硅、丙烯及聚碳酸酯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层叠所述导电体层的面的相反侧面上,层叠通过加热显现粘接性的粘接性树脂薄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状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性树脂薄膜含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体层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覆盖焊锡。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特征在于,其宽度为1~20mm。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的宽度比所述导电体层的宽度更宽,并且以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比所述导电体层的两端更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层叠所述导电体层与所述绝缘性树脂薄膜。
1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带状线。
CN201310395012.4A 2012-09-04 2013-09-03 太阳能电池的带状线及使用该带状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1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3800 2012-09-04
JP2012-193800 2012-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1921A true CN103681921A (zh) 2014-03-26
CN103681921B CN103681921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318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50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1921B (zh) 2012-09-04 2013-09-03 太阳能电池的带状线及使用该带状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67999A (zh)
CN (1) CN10368192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8544A (zh) * 2020-12-31 2021-05-07 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ibc光伏电池组件及其焊接工艺
US20220216357A1 (en) * 2019-05-23 2022-07-07 Alpha Assembly Solutions Inc. Solder paste for module fabrication of solar cell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57879B1 (ko) * 2014-08-04 2017-07-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 모듈
CN110323300B (zh) * 2019-05-30 2022-03-08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背接触叠片太阳电池串及其制造方法、叠片太阳电池组件
CN114038929B (zh) * 2021-10-11 2023-12-05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6581201B (zh) * 2023-07-12 2023-09-29 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制备方法、焊带部件及光伏组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5711A (ja) * 1999-09-17 2001-03-30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81800A (ja) * 2003-03-17 2004-10-07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347380A (zh) * 2010-08-06 2012-02-08 太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其制程
CN102365755A (zh) * 2009-04-08 2012-02-29 夏普株式会社 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2544167A (zh) * 2012-02-24 2012-07-04 上饶光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wt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46728A (zh) * 2012-05-02 2012-08-22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接触硅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91610A (ja) * 2006-10-02 2008-04-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プリント基板
JP5100629B2 (ja) * 2008-05-29 2012-12-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DE102010027747A1 (de) * 2010-04-14 2011-10-2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hotovoltaikmoduls mit rückseitenkontaktierten Halbleiterzellen und Photovoltaikmodul
EP2752888A4 (en) * 2011-08-31 2015-11-04 Sanyo Electric Co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OLAR CELL MODULE AND SOLAR CELL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5711A (ja) * 1999-09-17 2001-03-30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81800A (ja) * 2003-03-17 2004-10-07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365755A (zh) * 2009-04-08 2012-02-29 夏普株式会社 布线板、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带布线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2347380A (zh) * 2010-08-06 2012-02-08 太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其制程
CN102544167A (zh) * 2012-02-24 2012-07-04 上饶光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wt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46728A (zh) * 2012-05-02 2012-08-22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接触硅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16357A1 (en) * 2019-05-23 2022-07-07 Alpha Assembly Solutions Inc. Solder paste for module fabrication of solar cells
CN112768544A (zh) * 2020-12-31 2021-05-07 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ibc光伏电池组件及其焊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1921B (zh) 2017-04-12
JP2014067999A (ja)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1921A (zh) 太阳能电池的带状线及使用该带状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KR101954476B1 (ko) 후방-접촉 태양 전지를 위한 깍지끼움형 포일 상호 연결부
US11784264B2 (en) Single-step metal bond and contact formation for solar cells
US8975510B2 (en) Foil-based interconnect for rear-contact solar cells
JP2020191293A (ja) 薄型電気化学セル
CN102971816B (zh) 蓄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203288679U (zh) 端子引线及具有该端子引线的电化学设备
KR20200024323A (ko) 인터커넥트 회로 방법 및 장치
TW201121120A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electrode an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JP5459596B2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759634B2 (ja) 電気モジュール
US20130139874A1 (en) Conductive adhesive sheet,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ollector electrode,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101510570A (zh) 串并联结构的薄膜太阳电池模块组及其加工方法
CN203760554U (zh) 端子引线以及具有端子引线的电化学器件
US9293607B2 (en) Collector sheet for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employing same
CN102064023A (zh)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电极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CN104428904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71295A (zh) 套筒及制备方法、电连接组件、电子组件、电子产品和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206236738U (zh) 一种锂电池的电连接组件
CN102347713B (zh) 母线带与箔片条带接触改善的光伏(pv)模块
CN209843727U (zh) 导电背板及背接触太阳电池组件
JP2014192481A (ja) 太陽電池用金属箔積層体、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用金属箔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556913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06538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の集電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45575B (zh) 太陽能電池之單步驟金屬接合及接觸形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