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9683B - 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与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与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9683B
CN103679683B CN201210331058.5A CN201210331058A CN103679683B CN 103679683 B CN103679683 B CN 103679683B CN 201210331058 A CN201210331058 A CN 201210331058A CN 103679683 B CN103679683 B CN 103679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depth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depth value
candidate blo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10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9683A (zh
Inventor
陈岳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 Corp filed Critical Ali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3310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9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9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9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9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9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Gene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包含有提供一影像,该影像包含复数个区块行,每一区块行具有复数个区块,该每一区块行中的该些区块对应到相同的行深度,该影像包含第一区块,第二区块与第三区块,第二区块位于第一区块的垂直下方,第三区块与第一区块位于同一区块行;撷取该第一、第二与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一候选块深度值,藉由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行深度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块深度值而得;以及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一块深度值,利用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与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与下列其中之一而得: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块深度值。

Description

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与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指一种深度图产生方法与相关装置,尤指一种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与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消费者所追求的不再只是高画质影像,而是具立体感及真实感的立体影像。在现行的平面显示器中,一般二维(two-dimension,2D)的显示模式已无法满足使用者对于真实视觉感受的需求。由于最为逼真自然的视觉效果即人眼因双眼视差所获得的立体视觉,因此如何在二维的显示环境下藉由立体影像显示提供两眼不同的影像,使观赏者产生具有空间深度的视觉感受,而获得一身历其境的立体影像,已成为现阶段显示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
一般来说,深度图的产生是二维影像转换成三维影像(2D-to-3D)时的重要技术之一。常见的方式有透过检测物体或消失线或边缘方向等方式来取得深度信息。然而,在实际的二维影像中,往往存在着如物体之间的互相遮挡、环境光照或是物体本身的纹理变化等等复杂的因素。若要从中检测出物体、消失线或边缘方向必然需要很大的运算量,同时也极易取得错误的深度信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即在于提供一种深度图产生方法与相关装置。
本发明揭露一种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包含有提供一影像,该影像包含复数个区块行,每一区块行中具有复数个区块,其中该每一区块行中的该些区块对应到相同的行深度且每一区块包含至少一个像素,其中该影像包含一第一区块,一第二区块与一第三区块,该第二区块位于该第一区块的垂直下方,该第三区块与该第一区块位于同一区块行;撷取该第一、第二与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一候选块深度值,藉由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行深度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块深度值而得;以及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一块深度值,利用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与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与下列其中之一而得: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块深度值。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的深度图产生装置,包含有:一分割单元,用来将一影像分成复数个区块行,每一区块行中具有复数个区块,其中每一区块包含至少一个像素,该影像包含一第一区块、一第二区块与一第三区块,该第二区块位于该第一区块的垂直下方,该第三区块与该第一区块位于同一区块行;一特征信息产生单元,用来将撷取对应于该复数个区块的复数个特征信息;一设定单元,用来针对每一区块行上的区块设定一行深度;一垂直深度传递运算单元,用来根据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行深度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块深度值,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一候选块深度值;以及一水平深度传递运算单元,用来根据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与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与候选块深度值或块深度值,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一块深度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影像深度产生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影像区块配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影像深度产生装置
102 分割单元
104 特征信息产生单元
106 设定单元
108 垂直深度传递运算单元
110 水平深度传递运算单元
112 垂直传递参数产生单元
114 候选块深度产生单元
116 水平传递参数产生单元
118 块深度产生单元
20 流程
200~210 步骤
B1~B25 区块
F 影像
RD1~RD5 行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的一影像深度产生装置10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影像深度产生装置10包含有一分割单元102、一特征信息产生单元104、一设定单元106、一垂直深度传递运算单元108以及一水平深度传递运算单元110。垂直深度传递运算单元108包含(但并不局限于)一垂直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2以及一候选块深度产生单元114。水平深度传递运算单元110包含(但并不局限于)一水平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6以及一块深度产生单元118。
关于影像深度产生装置10的详细运作方式,请继续参考图2,要注意的是,若是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发明影像深度产生装置10的运作方式并不以图2所示流程图的顺序为限。流程2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00:开始。
步骤202:提供一影像,该影像包含复数个区块行,每一区块行中具有复数个区块,其中每一区块行中的该些区块对应到相同的行深度。
步骤204:撷取对应于复数个区块的复数个特征信息。
步骤206:计算出该复数个区块的一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藉由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行深度以及第一区块的垂直下方(相邻)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块深度而得。
步骤208:计算出第一区块的一块深度值,利用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与候选块深度值以及第一区块的水平(相邻)区块的特征信息与下列其中之一而得:第一区块的水平(相邻)区块对应的候选块深度值与块深度值。
步骤210:结束。
在步骤202中,当影像深度产生装置10取得一影像F之后,分割单元102会将影像F分成复数个区块行,而且每一区块行中具有复数个区块。每一区块包含有至少一个像素。举例来说,请参考图3,影像F被分成5×5个区块(区块B1~区块B25),每一区块包含16×16个行列排列的像素。
同时,在步骤202中,设定单元106针对每一区块行上的区块设定一预设的行深度。也就是说,设定单元106针对每一区块行上设定一预设的行深度。在此情况下,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行的区块皆对应到一个相同的行深度。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影像F中每一区块行都被设定一个行深度,由上至下分别为行深度RD1~RD5。也就是说,位于第1行的区块(区块B1~区块B5)中,每一个区块的相对应行深度皆为RD1。位于第2行的区块(区块B6~区块B10)中,每一个区块的行深度皆为RD2,依此类推。行深度的设定可依据用户的需求或是场景检测的结果来进行相对应的设定。例如,行深度可以沿垂直方向由下往上依序增加,其依序增加的规律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例如:指数曲线,或者分段采用不同曲线。也可以是大部分行深度沿垂直方向由下往上依序增加,小部分行,例如:位于影像最上方或者最下方的若干行深度沿垂直方向由下往上依序减少,或是依循其他规则来做设定。其中深度增加表示物体看起来更远。
接着,在步骤204中,特征信息产生单元104会撷取出对应于该复数个区块的复数个特征信息。也就是说,特征信息产生单元104会依据每一个区块中的像素信息来估算出该每一区块的相对应特征信息。其中,特征信息可为相关于相对应区块的一纹理信息、一颜色信息、一亮度信息及/或一颜色与亮度综合信息,但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每一区块的相对应特征信息可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相对应的特征值。并且,凡是基于该区块内的像素信息所产生的特征值皆可视为该区块的特征信息。举例来说,特征值可以是该区块的纹理信息,特征信息产生单元104可计算该区块中相邻像素值的绝对差值的总和以作为该区块的一特征值。特征值也可以是该区块的颜色信息,例如特征值可为该区块的平均颜色或主要颜色。特征值也可以是该区块的亮度信息,例如特征值可为该区块的平均亮度或者主要亮度。或是,特征值也可以是该区块的亮度信息和颜色信息的综合信息,例如特征值可为该区块的亮度乘以颜色中红色分量的结果。
随后,在步骤206中,垂直深度传递运算单元108依据步骤204中所产生的特征信息来由下往上对每一行的每一区块计算出一候选块深度值。更具体地说,针对每一区块来说,垂直深度传递运算单元108根据一当前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行深度以及当前区块的垂直下方相邻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块深度来计算出当前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如此一来,垂直深度传递运算单元108将能计算出每一区块所对应候选块深度值。于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一区块来说,垂直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2将一当前区块的特征值以及当前区块的垂直下方相邻区块的特征值进行运算,以产生一垂直深度传递参数。接着,候选块深度产生单元114根据该垂直深度传递参数,对当前区块的相对应行深度与当前区块的垂直下方相邻区块的块深度进行插值运算,以产生当前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举例来说,请参考图3,当欲估算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时,垂直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2可将区块B12的特征值以及区块B17的特征值进行运算,以产生相对应垂直深度传递参数。接着,候选块深度产生单元114再根据所产生的垂直深度传递参数,对区块B12的相对应行深度与区块B17的块深度值进行插值运算,以产生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在此情况下,在步骤206中针对每一区块所产生的候选块深度值除了是依据当前区块的相对应行深度之外,也将垂直下方相邻区块的块深度一并考虑进来,由此产生深度在垂直方向的传递。
前述当前区块的垂直下方相邻区块亦可以因设计上的需求,而将垂直下方相邻区块变更为垂直下方区块,即可以是属于当前区块所在的区块列上的区块,例如,如图3所示,若当前区块为区块B12,区块B12的垂直下方区块可以是区块B17或区块B22。或者是,也可依实际需求选择当前区块所在区块行以下的其他区块作为前述当前区块的垂直下方区块。
进一步地,垂直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2可透过对当前区块的特征值和垂直下方相邻区块的特征值进行各种运算来获得当前区块的垂直深度传递参数。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若步骤204中所计算出区块B12的特征信息包含关于纹理信息的特征值CV1_B12以及关于颜色信息的特征值CV2_B12,区块B17的特征信息包含关于纹理信息的特征值CV1_B17以及关于颜色信息的特征值CV2_B17。垂直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2可对区块B12的特征值和下面相邻的区块(即区块B17)的特征值进行权重加总运算来获得区块12的垂直深度传递参数。例如,将两者对应的特征值相乘,即特征值CV1_B12与特征值CV1_B17相乘,特征值CV2_B12与特征值CV2_B17相乘。然后再把各乘积按预设的权重比例相加后的结果当作是区块B12的垂直深度传递参数。此外,垂直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2也可对区块B12的特征值和下面相邻的区块(即区块B17)的特征值的相似度进行运算来获得区块B12的垂直深度传递参数。例如,区块B12区块与B17的特征值的相似度S1为两者对应的特征值的总和减去两者对应的特征值的绝对差值,即相似度S1可表示为:
S1=(CV1_B12+CV1_B17)-abs(CV1_B12-CV1_B17)(1)
或者是,区块B12与区块B17的特征值的相似度S2可为一常数减去两者的绝对差值,即相似度S2可表示为:
S2=常数-abs(CV1_B12-CV1_B17) (2)
当相似度S1或相似度S2被计算出后,再把各特征值的相似度值依照预设的权重比例相加后的结果当作是区块12的垂直深度传递参数。简言之,垂直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2可依据区块以及其垂直下方相邻区块的特征信息来产生每一区块的相对应垂直深度传递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当取得区块的垂直深度传递参数之后,候选块深度产生单元114会根据所产生的垂直深度传递参数,对当前区块的相对应行深度与当前区块的垂直下方相邻区块的块深度进行插值运算,以产生当前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若区块B12的垂直深度传递参数为VP_B12。则于计算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时,候选块深度产生单元114可利用垂直深度传递参数为VP_B12来对区块B12的相对应行深度与区块B17的块深度值进行一线性插值运算以产生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例如,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CDP_B12可表示为:
CDP_B12=RD3+(DP_B17-RD3)×VP_B12 (3)
其中,区块B12的行深度为RD3,区块B17的块深度值为DP_B17。
值得注意的是,于候选块深度产生单元114针对位于最下方的一行的区块来产生候选块深度值时,也就是说,当候选块深度产生单元114在运算影像下边缘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时,若是垂直下方相邻区块的块深度无法被决定出者,可以将垂直下方相邻区块的块深度设定为一预设块深度值来进行相关的运算。
进一步地,透过步骤206中取得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之后,在步骤208中,水平深度传递运算单元110依据前述步骤所产生的特征信息与候选块深度值来决定出每一区块的块深度值。于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一区块来说,水平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6将一当前区块的特征值以及当前区块的水平相邻区块的特征值进行运算,以产生一水平深度传递参数。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当前区块的该水平相邻区块可以是该当前区块的水平左边相邻区块,也可以是该当前区块的水平右边相邻区块,或者可以是其设计上需求设定为当前区块的水平区块,即为其他任何属于当前区块所在区块行上的区块。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若当前区块为区块B12,区块B12的水平区块可以是区块B12左边的区块(即区块B11)、右边的区块(即区块B13)、区块B14或区块B15。换言之,可依实际需求选择当前区块所在区块行上的其他区块作为前述当前区块的水平区块。随后,块深度产生单元118根据该水平深度传递参数,对当前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与当前区块的水平相邻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或块深度值进行插值运算,以产生一插值运算结果。
接着,块深度产生单元118将当前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与当前区块的水平相邻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进行比较,并据以产生当前区块的块深度值。若当前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小于水平相邻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则选择当前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作为当前区块的块深度值。若当前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大于水平相邻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则选择前述的插值运算结果作为当前区块的块深度值。如此一来,透过前述步骤,将可决定出影像F的各区块的块深度值以实现影像F的深度图信息。
举例来说,请参考图3,当欲取得区块B12的块深度值时,水平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6可将区块B12的特征值以及区块B13的特征值进行运算,以产生相对应水平深度传递参数。接着,深度产生单元118再根据水平深度传递参数,对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与区块B13的候选块深度值进行插值运算,以产生区块B12的一插值运算结果。最后,再依据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与区块B13的候选块深度值的比较结果来决定区块B12的块深度值。因此,在决定相对应块深度值之时,除了是依据当前区块的相对应候选块深度值之外,也将水平相邻区块的相对应候选块深度一并考虑进来,由此产生深度在水平方向上的传递。
另一方面,水平深度传递参数的运算也类似于前述垂直深度传递参数的运算。水平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6可透过对当前区块的特征值和水平相邻区块的特征值进行各种运算来获得当前区块的水平深度传递参数。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若步骤206中所计算出区块B12的特征信息包含关于纹理信息的特征值CV1_B12以及关于颜色信息的特征值CV2_B12,区块B13的特征信息包含关于纹理信息的特征值CV1_B13以及关于颜色信息的特征值CV2_B13。水平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6可对区块B12的特征值和右侧相邻的区块(即区块B13)的特征值进行权重加总运算来获得区块B12的水平深度传递参数。例如,将两者对应的特征值相乘,即特征值CV1_B12与特征值CV1_B13相乘,特征值CV2_B12与特征值CV2_B13相乘。然后再把各乘积按预设的权重比例相加后的结果当作是区块B12的水平深度传递参数。或是,水平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6也可对区块B12的特征值和右侧相邻的区块B13的特征值的相似度进行运算来获得区块B12的水平深度传递参数。例如,区块B12区块与B13的特征值的相似度S3为两者对应的特征值的总和减去两者对应的特征值的绝对差值,即相似度S3可表示为:
S3=(CV1_B12+CV1_B13)-abs(CV1_B12-CV1_B13)(4)
或者是,区块B12区块与B13的特征值的相似度S4可为一常数减去两者的绝对差值得到,即相似度S4可表示为:
S4=常数-abs(CV1_B12-CV1_B13) (5)
同理,当相似度S3或相似度S4被计算出后,再把各特征值的相似度值依照预设的权重比例相加后的结果当作是区块B12的水平深度传递参数。简言之,水平传递参数产生单元116可依据区块以及其水平相邻区块的特征信息来产生每一区块的相对应水平深度传递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当取得区块的水平深度传递参数之后,块深度产生单元118会根据所产生的水平深度传递参数,对当前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与当前区块的水平相邻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进行插值运算,以产生一插值运算结果。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若区块12的水平深度传递参数为HP_B12。块深度产生单元118可利用水平深度传递参数为HP_B12,来对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与区块B13的候选块深度值进行一线性插值运算以产生一插值运算结果IDP_B12。例如,插值运算结果IDP_B12可表示为:
IDP_B12=CDP_B12+(CDP_B13-CDP_B12)×HP_B12 (6)
其中,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为CDP_B12,区块B13的候选块深度值为CDP_B13。
接下来,若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CDP_B12小于区块B13的候选块深度值CDP_B13时,则块深度产生单元118选择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CDP_B12作为区块B12的块深度值。若区块B12的候选块深度值CDP_B12大于区块B13的候选块深度值CDP_B13时,则块深度产生单元118选择前述的插值运算结果IDP_B12作为区块B12的块深度值。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以物体为基础的方式来估算出各像素所对应的深度的方式往往须耗费过多的运算量与高昂的硬体成本。相较之下,本发明以区块为单位并利用相邻区块的信息传递来取得相关的深度信息,从而能有效降低实现难度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包含有:
提供一影像,该影像包含复数个区块行,每一区块行中具有复数个区块,其中该每一区块行中的该些区块对应到相同的行深度且每一区块包含至少一个像素,其中该影像包含一第一区块,一第二区块与一第三区块,该第二区块位于该第一区块的垂直下方,该第三区块与该第一区块位于同一区块行;
撷取该第一、第二与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
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一候选块深度值,藉由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行深度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块深度值而得;以及
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一块深度值,利用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与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与下列其中之一而得: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块深度值;
其中,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该候选块深度值的步骤包含有:
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运算,以产生一垂直深度传递参数;以及
根据该垂直深度传递参数,对该第一区块对应的行深度与该第二区块对应的块深度值进行插值运算,以产生该第一区块的该候选块深度值;
其中,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该块深度值的步骤包含有:
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运算,以产生一水平深度传递参数;
根据该水平深度传递参数,对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与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候选块深度值进行插值运算,以产生一插值运算结果;
比较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与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候选块深度值或块深度值,以产生一比较结果;以及
根据该比较结果、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插值运算结果,决定出该第一区块的该块深度值,包括:于该比较结果表示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小于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候选块深度值或块深度值时,选取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作为该第一区块的该块深度值;以及于该比较结果表示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大于该第三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或块深度值时,选取该插值运算结果作为该第一区块的该块深度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图产生方法,其中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运算,以产生该垂直深度传递参数的步骤包含有:
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权重加总运算,以产生该垂直深度传递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图产生方法,其中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运算,以产生该垂直深度传递参数的步骤包含有:
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的相似度进行权重加总运算,以产生该垂直深度传递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图产生方法,其另包含:
当该第一区块为最下方的第一行区块且该第二区块的块深度值无法被决定出时,该第二区块的块深度值设定为一预设块深度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图产生方法,其中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运算,以产生该水平深度传递参数的步骤包含有:
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权重加总运算,以产生该水平深度传递参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图产生方法,其中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运算,以产生该水平深度传递参数的步骤包含有:
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的相似度进行权重加总运算,以产生该水平深度传递参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图产生方法,其中每一该特征信息系可以相关于相对应区块的一纹理信息、一颜色信息、一亮度信息中任一种信息或其组合信息。
8.一种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装置,包含有:
一分割单元,用来将一影像分成复数个区块行,每一区块行中具有复数个区块,其中每一区块包含至少一个像素,该影像包含一第一区块、一第二区块与一第三区块,该第二区块位于该第一区块的垂直下方,该第三区块与该第一区块位于同一区块行;
一特征信息产生单元,用来撷取对应于该复数个区块的复数个特征信息;
一设定单元,用来针对每一区块行上的区块设定一行深度;
一垂直深度传递运算单元,用来根据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行深度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块深度值,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一候选块深度值;以及
一水平深度传递运算单元,用来根据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与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与下列其中之一而得: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块深度值,计算出该第一区块的一块深度值;
其中,该垂直深度传递运算单元包含有:
一垂直传递参数产生单元,用来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运算,以产生一垂直深度传递参数;以及
一候选块深度产生单元,用来根据该垂直深度传递参数,对该第一区块的相对应行深度与该第二区块对应的块深度值进行插值运算,以产生该第一区块的该候选块深度值;
其中,该水平深度传递运算单元包含有:
一水平传递参数产生单元,用来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运算,以产生一水平深度传递参数;以及
一块深度产生单元,根据该水平深度传递参数,对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与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与下列其中之一而得: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块深度值进行插值运算,以产生一插值运算结果;
其中,该块深度产生单元比较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与该第三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或块深度值以产生一比较结果,并根据该比较结果、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以及该插值运算结果决定出该第一区块的该块深度值;
其中,该块深度产生单元于当该比较结果表示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小于该第三区块对应的候选块深度值或块深度值时,选取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作为该第一区块的该块深度值;以及当该块深度产生单元于该比较结果表示该第一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大于该第三区块的候选块深度值或块深度值时,选取该插值运算结果作为该第一区块的该块深度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深度图产生装置,其中该垂直传递参数产生单元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权重加总运算以产生该垂直深度传递参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深度图产生装置,其中该垂直传递参数产生单元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二区块的特征信息的相似度进行权重加总运算以产生该垂直深度传递参数。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深度图产生装置,其中该水平传递参数产生单元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进行权重加总运算,以产生该水平深度传递参数。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深度图产生装置,其中该水平传递参数产生单元将该第一区块的特征信息以及该第三区块的特征信息的相似度进行权重加总运算,以产生该水平深度传递参数。
CN201210331058.5A 2012-09-07 2012-09-07 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与相关装置 Active CN103679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1058.5A CN103679683B (zh) 2012-09-07 2012-09-07 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与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1058.5A CN103679683B (zh) 2012-09-07 2012-09-07 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与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9683A CN103679683A (zh) 2014-03-26
CN103679683B true CN103679683B (zh) 2016-12-21

Family

ID=50317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1058.5A Active CN103679683B (zh) 2012-09-07 2012-09-07 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与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968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7307A (zh) * 2011-05-19 2012-01-04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产生立体影片深度图的方法
CN102404594A (zh) * 2011-10-31 2012-04-04 庞志勇 基于图像边缘信息的2d转3d的方法
CN102480621A (zh) * 2010-11-29 2012-05-30 扬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将二维影片转换为三维影片的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7683B2 (ja) * 2010-06-30 2013-05-15 株式会社東芝 奥行き信号生成装置及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621A (zh) * 2010-11-29 2012-05-30 扬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将二维影片转换为三维影片的方法与装置
CN102307307A (zh) * 2011-05-19 2012-01-04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产生立体影片深度图的方法
CN102404594A (zh) * 2011-10-31 2012-04-04 庞志勇 基于图像边缘信息的2d转3d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9683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9087B (zh) 深度圖產生方法
US9277207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generating multi-view point image
US2014000946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overall qua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content by altering parallax budget or compensating for moving objects
KR101803474B1 (ko) 다시점 실감 콘텐츠 생성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2098528B (zh) 一种平面图像的立体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5404888A (zh) 结合颜色和深度信息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US9111350B1 (en) Conversion of monoscopic visual content to stereoscopic 3D
CN104093013B (zh) 一种立体视觉三维可视化系统中自动调节图像视差的方法
CN102480626A (zh) 图像处理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EP2590418A1 (en) Dynamic depth image adjust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609950A (zh) 一种二维视频深度图的生成方法
CN110853027A (zh) 一种基于局部变动和全局变化的三维合成图像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
Bleyer et al. Temporally consistent disparity maps from uncalibrated stereo videos
CN101662695B (zh) 一种获取虚拟视图的方法和装置
JP5356590B1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13073598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40218357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1292425A (zh) 一种基于单双目混合数据集的视图合成方法
CN102075777B (zh) 一种基于运动对象的视频图像平面转立体处理方法
KR20110112143A (ko) Ldi 기법 깊이맵을 참조한 2d 동영상의 3d 동영상 전환방법
CN103686118A (zh) 影像深度调整方法与装置
CN105430397B (zh) 一种3d图像体验质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3679683B (zh) 基于块深度传递的深度图产生方法与相关装置
CN115841539A (zh) 一种基于可视外壳的三维光场生成方法和装置
Govindaraj Application of Active Appearance Model to Automatic Face Replac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