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5959A - 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5959A
CN103675959A CN201310680209.2A CN201310680209A CN103675959A CN 103675959 A CN103675959 A CN 103675959A CN 201310680209 A CN201310680209 A CN 201310680209A CN 103675959 A CN103675959 A CN 103675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array
rod type
rod
type lens
arr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802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务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802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59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5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59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透镜阵列装置包括: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的各棒状透镜的中心线均位于第一平面上;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的各棒状透镜的中心线均位于第二平面上,第二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相对设置;支撑架,第一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根据本发明的透镜阵列装置,能够识别不同的凸凹版面,从而实现对具有凸凹版面的原稿进行成像,将具有凸凹版面的原稿成像为具有凸凹版面的图像。

Description

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成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如扫描仪、双聚焦一体机等图像读取设备,这些设备中均包含一种图像读取系统,图像读取系统将原稿上的图案信息转变成电信息,然后将装换完成的电信息保存到设备的内存中或保存到电脑中。这种图像读取系统主要包括光源、透镜阵列装置及光电转换传感器。其中,透镜阵列装置起聚焦成像的作用,透镜阵列装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像读取系统的性能高低。
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在图像读取系统里使用的透镜阵列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透镜阵列装置包括:棒状透镜阵列1′,具有支撑作用的第一侧板2′,具有支撑作用的第二侧板3′,单体棒状透镜11′,单体棒状透镜11′排列成直线而形成的透镜单阵列10′,透镜单阵列10′夹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之间,并由粘接材料4′进行粘接固定。
透镜的共役长度为TC′,高度为Z′,焦点位置的高度为H′。透镜阵列装置的上下两侧是对称的,焦点的平面分别对应于物平面和像平面。在使用透镜阵列装置时,原稿放置于物平面5′上,光电转换传感器放置于像平面6′上。
还有一些技术是在此基础上改进的,改进点是将透镜阵列装置内部的透镜单阵列10′改进为平行排列成双排的透镜双阵列,其目的是提高整个透镜阵列装置的透光率,但其成像的方向及物平面与像平面图是完全相同的。
如图2所示,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图像读取系统的示意简图。图像读取系统包括能发出光并均匀照射原稿的线照明光源21′,将原稿反射光汇聚并进行成像的透镜阵列装置,排列成直线、用于接收透镜阵列装置所汇聚的光、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光电转换传感器22′,搭载排列成直线的光电转换传感器22′的基板23′,容纳光源21′、透镜阵列装置和基板23′的框架24′,设置在框架24′上的用于放置原稿的透光板25′以及原稿26′。
在图像读取系统中,原稿26′置于透镜阵列装置的物平面内(通常是透光板25′的表面附近),光电转换传感器22′设置于透镜阵列装置的像平面内,光电转换传感器22′是由许多感光像素以及能将照射到各感光像素上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将信号输出的驱动电路组成。其成像过程为:光源21′发出的光,透过透光板25′,照射到外面的原稿26′上,原稿26′上的文字黑色区域的光被吸收,而在原稿26′的白色底色区域,光几乎100%被反射,这些反射光再穿过透光板25′后,被透镜阵列装置收集,然后成像于基板23′上的光电转换传感器22′上,光电转换感应器22′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后,经过驱动电路输出,作为图像(文字)信息向外输出。原稿26′不断移动,其上所记载的图像(文字)信息就会被连续读取下来。
现有技术中的透镜阵列装置及图像读取系统存在以下问题:原稿的反射光,只要是在透镜所能接收的范围之内,都能进入透镜阵列,并汇聚到像平面,然后由光电转换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也就是说,透镜阵列装置对原稿反射光的方向无法进行区分。因此,设备最后得到的电信号,就是接收到的所有方向的光形成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具有凸凹版面的对反光方向有差异的原稿来说,就只能进行简单的、依靠颜色进行区分的平面图像的读取,而无法进行凸凹版面的读取和识别。例如,纸币或一些有价证券的部分图案或号码是有凸凹版面的,现有的图像读取系统只能依靠颜色读取其平面图像特征,而无法读取其凸凹图像特征。如果遇到平面图案基本相同而无凸凹版面的伪造品,现有图像读取系统就无法进行凸凹区分,也就无法辨别原稿的真伪。另外,现行流通的硬币都具有凸凹版面的单一金属色的图案,现有的图像读取系统,不仅无法读取其凸凹图案特征,而且因硬币上的图案和底色的颜色相同,所以其平面特征也无法区分。因此,当原稿的凸凹版面图像的颜色与底色为同一单一颜色时,现有图像读取系统连基本图像特征也无法进行有效区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透镜阵列装置无法根据原稿凸凹版面的反射光的强度成像为具有凸凹版面图像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阵列装置,包括: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的各棒状透镜的中心线均位于第一平面上;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的各棒状透镜的中心线均位于第二平面上,第二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相对设置;支撑架,第一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
进一步地,夹角θ小于等于透镜阵列的棒状透镜接收到的放射光的入射角。
进一步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的相应棒状透镜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抵接,第一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的各棒状透镜的第二端相叉开。
进一步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中相对应的两个棒状透镜的第一端的焦点会聚在同一点上,第一棒状透镜阵列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相对于一个竖直平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竖直设置,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第一棒状透镜阵列平行于第一支撑件,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相对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倾斜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系统,包括:框架;上述透镜阵列装置,透镜阵列装置固定设置在框架内;光电转换传感器,设置于透镜阵列装置第二端的透镜焦点的位置处,用于转换图像电信号。
进一步地,光电转换传感器包括: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的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二光电传感器,多个第二光电传感器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的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图像读取系统还包括基板,基板设置在框架的底部,光电转换传感器安装在基板上。
进一步地,图像读取系统还包括:光源,设置在透镜阵列装置的一侧,并靠近透镜阵列装置的第一端;用于放置原稿的透光板,固定设置在框架的上部,透光板覆盖在透镜阵列装置和光源的上方。
进一步地,光电转换传感器包括感光像素块,感光像素块能将换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多个感光像素块分别设置在光电转换传感器内,并设置在透镜阵列装置的各棒状透镜的下焦点位置处。
进一步地,图像读取系统还包括信号处理电路,待读取图像的原稿的图像光电信息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向外输出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透镜阵列装置包括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第二棒状透镜阵列、支撑架。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的各棒状透镜的中心线均位于第一平面上;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的各棒状透镜的中心线均位于第二平面上,第二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相对设置;第一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通常的原稿的材质对光的反射是无特性、无定向性的,也就是说原稿的反射光基本上属于漫反射光线,如果原稿为平面原稿,漫反射光进入两列棒状透镜阵列的光的强度会基本相同,如果原稿上具有凸凹版面,因为凸凹版面的不同位置对应的法线方向是不同的,因此反射光的强度也会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应用该透镜阵列装置,第一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各自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第一棒状透镜阵列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之间设置了夹角之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能够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不同强弱的反射光;在原稿的凸凹版面的漫反射光的法线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的轴线相近时,进入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的反射光就要强于进入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的反射光,通过识别反射光的方向与强弱不同,就能够识别不同的凸凹版面,从而实现对具有凸凹版面的原稿进行成像,将具有凸凹版面的原稿成像为具有凸凹版面的图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棒状透镜阵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图像读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透镜阵列装置的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透镜阵列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透镜阵列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简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透镜阵列装置的实施例的图像读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图像读取系统的实施例的读取具有凸凹版面的原稿的接收信号的原理示意简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图像读取系统的信号处理电路的第一实施例在读取原稿方向上的结构原理图;以及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图像读取系统的信号处理电路的第二实施例在读取原稿方向上的结构原理图。
附图标记:
10a、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b、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1、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3、原稿;131、凸凹版面;21、光电转换传感器;21a、第一光电传感器;21b、第二光电传感器;211、感光像素块;22、基板;23、框架;24、光源;25、透光板;26、信号处理电路;26a、第一信号输出线路;26b、第二信号输出线路;30、透镜阵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透镜阵列装置包括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支撑架。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的各透镜的中心线均位于第一平面上;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透镜的中心线均位于第二平面上,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相对设置;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用于汇聚待读取图像的原稿13的反射光并进行成像;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
应用该透镜阵列装置,结合参见图6所示,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各自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θ,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之间设置了夹角θ之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能够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不同强弱的反射光;在原稿13的凸凹版面131的漫反射光的法线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的轴线相近时,进入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的反射光就要强于进入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反射光,通过识别反射光的方向与强弱不同,就能够识别不同的凸凹版面131,从而实现对具有凸凹版面131的原稿13进行成像,将具有凸凹版面的原稿13成像为具有凸凹版面131的图像。
具体地,透镜阵列装置的来原稿13的反射光的入射角小于等于12度,而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所成的夹角θ是根据光的入射角的大小来设定的,因此,夹角θ的大小小于等于入射角。
优选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直径为0.35mm,两个棒状透镜下端的轴心之间的间隔也为0.35mm,夹角θ的大小等于5度。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形成夹角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棒状透镜阵列的第二端是相互之间远离的,而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相应棒状透镜的第一端是一一对应相互抵接在一起的(即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的各棒状透镜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棒状透镜是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的)。
特别地,第一棒状透镜10a的各棒状透镜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各棒状透镜还可以一一错开地设置(如图4所示),但必须保证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棒状透镜的上端焦点汇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透镜阵列装置的所有上端焦点处于相同的高度,并依次排列成一条直线;而且要保证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的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结合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第一支撑件11为第一侧板,第二支撑件12为第二侧板,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通过树脂粘接固定在第一侧板上,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也是通过树脂粘接固定在第二侧板上。由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相应棒状透镜的第一端是一一对应抵接的,适当调整夹角θ的大小,容易使得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相应棒状透镜的上焦点重合在一点;各棒状透镜的下焦点由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之间存在夹角θ而相互分离,其距离为D。
具体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中相应的两个棒状透镜的焦点在同一点上;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相对于一个竖直平面对称设置。
再次结合参见图3所示,作为一个整体的透镜阵列装置,其共役长度为TC,高度为Z,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相互重合的上部焦点为整个透镜阵列结构的上部焦点正面(即物平面,焦点高度为H);第二棒状透镜阵列结构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下部焦点虽然在横向上分开一定距离D,但在纵向上两个焦点仍具有相同的高度,各棒状透镜的下焦点共同构成了整个透镜阵列装置的下焦点平面(即像平面,焦点的高度也为H)。
棒状透镜高度Z为4.3mm,焦点高度H为2.4mm,因此整个透镜阵列装置的两个下焦点的距离D为0.9mm。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相互之间的夹角θ增大,虽然会使进入两个透镜阵列中的光信号的差异的增大,但夹角增大也有也会使透镜本身的宽度增大、上面表对光的反射增大等等不利因素,透镜本身接收光时有一定的角度范围(即透镜的光入射角),因此,两列透镜阵列之间的夹角θ不能超过透镜本身的光的入射角(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单透镜阵列的光入射角度为12度)。
透镜阵列装置是一种自聚焦式透镜阵列,棒状透镜的结构为长条状结构,长度通常与图像读取系统的扫描幅度相当。
特别地,结合参见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另外一种透镜阵列装置。该透镜阵列装置的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竖直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之间,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相对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倾斜设置。经过对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相对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倾斜所形成的夹角θ大小的适当调整,使得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相应的棒状透镜阵列的上端焦点汇聚在同一点上,同样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另外,Ha和Hb分别是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所对应的焦点;且Ha和Hb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试验表明,Ha和Hb略有差异时,对原稿13中具有凸凹版面的图像的读取效果更加明显。
如图6所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镜阵列装置的图像读取系统,该图像读取系统包括框架23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透镜阵列装置30;图像读取系统还包括光电转换传感器21,光电转换传感器21用于转换图像电信号,光电转换传感器21设置在透镜阵列装置的第二端的透镜焦点的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光电转换传感器21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21a和第二光电传感器21b,第一光电传感器21a和第二光电传感器21b均为多个,各第一光电传感器21a与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的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一一对应;各第二光电传感器21b与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一一对应。各光电传感器与各棒状透镜的下焦点一一对应,这样能够更好地接收各透镜从不同方向透射汇聚的图像特征的光信号,更好地读取原稿13的图形特征。
具体地,图像读取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基板22,基板22设置在框架23的底部,光电转换传感器21安装在基板22上。
更具体地,图像读取系统还包括光源24和透光板25。光源24设置在透镜阵列装置的一侧,并靠近透镜阵列装置的第一端。光源24是处于导光体的端部的一个发光点,然后由导光体将光线导入到整个长度方向上的原稿13上。导光体的靠近透镜阵列装置的一侧的上部开设了倒角透光口,从光源24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体的处理,然后光线从倒角透光口射出,最后照射到原稿13上,优选地,原稿13上的照射光与透镜阵列装置的上焦点重合。透光板25固定设置在框架23的上部,透光板25遮盖在透镜阵列装置和光源24的上方,待读取图像的原稿13放置在透光板25的上方。
再次结合参见图6所示,光源24能够均匀照射原稿13的被读取区域;透镜阵列装置的下方是排列成直线的两列光电转换传感器21,分别设置于透镜阵列装置的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下焦点位置,光电转换传感器21用于接收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所汇聚的光信号;框架容纳光源24、透镜阵列装置、基板22等部件。
结合参见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具体地,光电转换传感器21包括感光像素块211,感光像素块211能够转换光信号为电信号,多个感光像素块211分别设置在光电转换传感器21内,并设置在透镜阵列装置的各透镜的下焦点位置。
更具体地,图像读取系统还包括信号处理电路26,待读取图像的原稿13的图像光电信息经过信号处理电路26处理后向外输出。
光源24发出的光穿过透光板25后,照射到原稿13上,原稿13的反射光再穿过透光板25被透镜阵列装置收集。由于透镜阵列装置中设有不同方向的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因此,原稿13的反射光分别按反射方向的不同被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和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收集,并分别汇聚于各自所对应的光电转换传感器21上,由光电转换传感器21分别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由信号处理电路26处理后向外输出图像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26为模拟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差分电路(未图示),光电转换传感器21的输出信号分别连接于差分电路的输入级;由于光电转换传感器21的输出信号的差异很小,因此,对于差分电路的输出信号,通常需要进行放大处理,也就是说差分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级相连接。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后的电信号作为图像读取系统的输出信号向外输出。
结合参见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图像读取系统的输出信号为光电转换传感器21输出的差额信号,这种差额信号是对原稿13的凸凹版面图像的具体体现。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除保留第一实施例的功能的输出信号外(即图9中所示第一输出线路26a)。第二实施例还增加了第二输出线路26b,这一信号是由光电转换传感器21的直接输出信号,是对原稿13的平面信号的体现,也就是说在本结构中,可以同时向外输出体现原稿13的凸凹版面131的图像信号和体现原稿13的平面特征的图像信号。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透镜阵列装置,能够识别不同的凸凹版面,从而实现对具有凸凹版面的原稿进行成像,将具有凸凹版面的原稿成像为具有凸凹版面的图像。
2、在图像读取系统中,各光电传感器与各棒状透镜的下焦点一一对应,这样能够更好地接收各透镜从不同方向透射汇聚的图像特征的光信号,更好地读取原稿的图形特征。
3、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系统可以同时向外输出体现原稿的凸凹版面的图像信号和体现原稿的平面特征的图像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透镜阵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所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的各棒状透镜的中心线均位于第一平面上;
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所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棒状透镜的中心线均位于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与所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相对设置;
支撑架,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所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阵列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夹角θ小于等于所述透镜阵列装置的光的入射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阵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所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相应棒状透镜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抵接,所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所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棒状透镜的第二端相叉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阵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所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中相对应的两个棒状透镜的第一端的焦点汇聚在同一点上,所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与所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阵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与所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相对于一个竖直平面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阵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所述第一支撑件(11)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1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设置,所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相对于所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倾斜设置。
7.一种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23);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阵列装置(30),所述透镜阵列装置(30)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23)内;
光电转换传感器(21),设置于所述透镜阵列装置第二端的棒状透镜焦点的位置处,并用于转换图像电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传感器(21)包括:
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21a),所述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21a)与所述第一棒状透镜阵列(10a)的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一一对应设置;
多个第二光电传感器(21b),所述多个第二光电传感器(21b)与所述第二棒状透镜阵列(10b)的各棒状透镜的下端焦点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系统还包括基板(22),所述基板(22)设置在所述框架(23)的底部,所述光电转换传感器(21)安装在所述基板(2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系统还包括:
光源(24),设置在所述透镜阵列装置的一侧,并靠近所述透镜阵列装置的第一端;
用于放置原稿(13)的透光板(25),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23)的上部,所述透光板(25)覆盖在所述透镜阵列装置和所述光源(24)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传感器(21)包括感光像素块(211),所述感光像素块(211)能将换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多个所述感光像素块(211)分别设置在所述光电转换传感器(21)内,并设置在所述透镜阵列装置的各棒状透镜的下焦点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系统还包括信号处理电路(26),待读取图像的所述原稿(13)的图像光电信息经过所述信号处理电路(26)处理后向外输出。
CN201310680209.2A 2013-12-12 2013-12-12 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Pending CN1036759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0209.2A CN103675959A (zh) 2013-12-12 2013-12-12 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0209.2A CN103675959A (zh) 2013-12-12 2013-12-12 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5959A true CN103675959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14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0209.2A Pending CN103675959A (zh) 2013-12-12 2013-12-12 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59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9076A (zh) * 2022-09-27 2023-01-20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式图像检测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6363A (ja) * 1982-11-09 1984-05-18 Toshiba Corp 密着センサ用レンズ調整装置
JPH11261763A (ja) * 1998-03-13 1999-09-24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CN203688831U (zh) * 2013-12-12 2014-07-02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6363A (ja) * 1982-11-09 1984-05-18 Toshiba Corp 密着センサ用レンズ調整装置
JPH11261763A (ja) * 1998-03-13 1999-09-24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CN203688831U (zh) * 2013-12-12 2014-07-02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9076A (zh) * 2022-09-27 2023-01-20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式图像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5199B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1605196B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S6156914B2 (zh)
CN201812046U (zh) 棒状透镜阵列及其所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
CN203688831U (zh) 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CN102661800B (zh) 基于mems红外成像系统的反射式光学读出方法
CN103675959A (zh) 透镜阵列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JP3622367B2 (ja) 画像入力装置
CN102608680B (zh) 成像光学元件、成像光学阵列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1950039B (zh) 棒状透镜阵列及其所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
CN102917153B (zh) 线阵图像读取装置
CN201733368U (zh)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CN202931447U (zh) 线阵图像读取装置
US7224530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CN102680107B (zh) 基于mems红外成像系统的反射式光学读出系统
CN214101550U (zh) 图像传感组件、成像设备和终端
US9444965B2 (en) Scan device
CN210836126U (zh) 感光像元、图像采集器、指纹采集设备及显示设备
US20230418003A1 (en) Receiver, recep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95663B (zh)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CN102984424B (zh)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CN201260199Y (zh)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CN101783854B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H11261763A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12528708A (zh) 感光像元、图像采集器、指纹采集设备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