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56883B -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及其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及其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56883B
CN103656883B CN201310633565.9A CN201310633565A CN103656883B CN 103656883 B CN103656883 B CN 103656883B CN 201310633565 A CN201310633565 A CN 201310633565A CN 103656883 B CN103656883 B CN 103656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astragal
cover astragal
group
lifes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335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56883A (zh
Inventor
付中华
樊虎
邓宁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Aerospace Life Support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IC Aerospace Life Support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Aerospace Life Support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AVIC Aerospace Life Support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335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56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56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6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56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6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包括绳索包、封包拉链、救生绳索主绳、绳索固定套圈带组、胸绳保护布、胸绳,绳索固定套圈带组固定于绳索包上部的内侧;救生绳索主绳穿设在绳索固定套圈带组内,其头端固定在绳索包内部、尾端穿过操纵扣后与主绳保险弹扣相连;胸绳保护布固定于绳索包上部靠近下部边缘的内侧;胸绳穿设在胸绳保护布内,且胸绳的一端缝合在操纵扣上、另一端与胸绳保险弹扣相连;绳索包的上部、下部中心对应位置均开设有长方形孔,长方形孔通过活口搭接式扣合。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救生绳索主绳与胸绳均呈带状,有序排列;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横向有3个固定点,保证其不易滑动,不易发生紊乱。

Description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及其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降空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及其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
背景技术
救生绳索分为座式和背式两种,其中,座式救生绳索是配套于弹射救生伞装备中,战机正常飞行时,本救生绳索作为飞行员座垫使用;当飞机发生故障,飞行员被迫弹射跳伞,降落于地面附近挂在树上、建筑物或其它高处后,可以使用该救生绳索安全降落到地面的装备。座式救生绳索主要配装于救生-10系列和救生-7甲型弹射救生伞装备上,先前原有救生绳索的主绳材料为4.7-300防灼锦丝绳,采用横向两点固定方式。在后期外访和技术服务中了解到,飞行员在操纵飞机过程中前后移动,导致主绳易紊乱,使飞行员感到不舒适,尤其在长时间飞行后,增加了其疲劳感;原有救生绳索中心方孔处为非活口搭接结构,平时不易进行包装维护;绳类材料与手的接触面积小,不易实际操控;另外,分析发现,使用绳类材料和采用两点固定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甚至存在主绳紊乱后,主绳可能相互缠绕,影响到后期实际使用时,不能顺利拉出,导致功能失效的潜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救生绳索存在飞行员乘座时易发生紊乱,乘坐不舒适,不易进行地面包装维护,使用时不易操控,主绳紊乱,存在功能失效的潜在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及其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救生绳索装备,包括绳索包、封包拉链,所述绳索包包括上部、下部两部分,封包拉链缝合在绳索包的外边缘(绳索包的上部、下部通过封包拉链拉开和闭合);还包括救生绳索主绳、绳索固定套圈带组、胸绳保护布、胸绳,所述绳索固定套圈带组固定于绳索包上部的内侧、用于穿设救生绳索主绳;所述救生绳索主绳穿设在绳索固定套圈带组内,救生绳索主绳的头端固定在绳索包内部、救生绳索主绳的尾端穿过操纵扣后与主绳保险弹扣相连;所述胸绳保护布固定于绳索包上部靠近下部边缘的内侧、用于穿设胸绳;胸绳穿设在胸绳保护布内,且胸绳的一端缝合在操纵扣上、胸绳的另一端与胸绳保险弹扣相连;所述绳索包的上部、下部中心对应位置均开设有长方形孔,绳索包上部长方形孔的外侧四周缝有尼龙搭扣勾带,绳索包下部长方形孔的四周设有封口布,封口布的横向边缘和竖向边缘均缝有搭扣绒带,封包装配时搭扣绒带与长方形孔边缘四周的尼龙搭扣勾带搭接扣合。
按上述方案,所述绳索固定套圈带组由松紧锦丝带缝制而成、包括对称固定于绳索包主部上部内侧两边的左套圈带组、右套圈带组,以及固定于绳索包主部上部内侧相对所述长方形孔对称的上下两侧的上套圈带组、下套圈带组;左套圈带组由多个左套圈带并列组成,右套圈带组由多个右套圈带并列组成,上套圈带组由多个上套圈带并列组成,下套圈带组由多个下套圈带并列组成;
所述救生绳索主绳的头端通过手针固定在左套圈带组最上端的一个左套圈带环边,然后救生绳索主绳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上套圈带、右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右套圈带、上套圈带、左套圈带,重复至上套圈带组最下端的上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穿过该上套圈带、并从该上套圈带与右套圈带组之间的位置绕回至下一排左套圈带内;救生绳索主绳往返重复在左侧的左套圈带内穿绕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的左套圈带穿绕完成后,救生绳索主绳从长方形孔的上侧边缘回转到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救生绳索主绳在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内穿绕结构与长方形孔左侧的左套圈带穿绕结构对称、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后,救生绳索主绳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右套圈带、下套圈带、左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下套圈带、右套圈带,重复至下套圈带组最下端的下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穿过操纵扣并与主绳保险弹扣相连,主绳保险弹扣固定在左套圈带组最下端倒数第二个或第一个左套圈带内;所述操纵扣固定在右套圈带组最下端的一个右套圈带环内;胸绳穿设在胸绳保护布内,且胸绳的一端缝合在操纵扣上、胸绳的另一端与胸绳保险弹扣相连,胸绳保险弹扣固定在左套圈带组最下端倒数第一个或第二个左套圈带内(主绳保险弹扣固定在倒数第二个左套圈带内,则胸绳保险弹扣固定在第一个左套圈带内;主绳保险弹扣固定在倒数第一个左套圈带内,则胸绳保险弹扣固定在第二个左套圈带内)。
按上述方案,所述左套圈带组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组的右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每环可以穿过8道救生绳索主绳,所述上套圈带组除了最上面一排上套圈带的宽度设计为与左右两侧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一致,其他上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即其他上套圈带每环可以穿过16道救生绳索主绳);所述下套圈带组的每排下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
按上述方案,所述封包拉链的拉开处设置在所述操纵扣处(方便使用时拉出救生绳索主绳)。
按上述方案,所述救生绳索主绳穿过操纵扣之前的一段救生绳索主绳上穿设有护手套,护手套放在靠近操纵扣处的胸绳保护布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救生绳索主绳与胸绳均呈带状,保证绳索在包内能有序排列,使用时增大与手的接触面积,提高使用时手控操作性能,同时可以装配使用新型控速装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绳索包闭合时呈扁平状(类似座垫外形,可作为座垫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救生绳索装备中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绳索包主部上部内侧固定绳索固定套圈带组,固定套圈带组由松紧锦丝带缝制而成、包括对称固定于绳索包主部上部内侧两边的左套圈带组、右套圈带组,以及固定于绳索包主部上部内侧相对所述长方形孔对称的上下两侧的上套圈带组、下套圈带组;左套圈带组由多个左套圈带并列组成,右套圈带组由多个右套圈带并列组成,上套圈带组由多个上套圈带并列组成,下套圈带组由多个下套圈带并列组成;
2)将救生绳索主绳的头端通过手针固定在左套圈带组最上端的一个左套圈带环边,然后救生绳索主绳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上套圈带、右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右套圈带、上套圈带、左套圈带,重复至上套圈带组最下端的上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穿过该上套圈带、并从该上套圈带与右套圈带组之间的位置绕回至下一排左套圈带内;
3)救生绳索主绳往返重复在左侧的左套圈带内穿绕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的左套圈带穿绕完成;
4)救生绳索主绳从长方形孔的上侧边缘回转到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救生绳索主绳在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内穿绕结构与长方形孔左侧的左套圈带穿绕结构对称、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
5)最后救生绳索主绳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右套圈带、下套圈带、左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下套圈带、右套圈带;
6)重复上述步骤5)至下套圈带组最下端的下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穿过操纵扣并与主绳保险弹扣相连,主绳保险弹扣固定在左套圈带组最下端倒数第二个或第一个左套圈带内,所述操纵扣固定在右套圈带组最下端的一个右套圈带环内;
7)在绳索包上部靠近下部边缘的内侧固定胸绳保护布,将胸绳穿设在胸绳保护布内,且胸绳的一端缝合在操纵扣上、胸绳的另一端与胸绳保险弹扣相连,胸绳保险弹扣固定在左套圈带组最下端倒数第一个或第二个左套圈带内;所述救生绳索主绳穿过操纵扣之前的一段救生绳索主绳上穿设有护手套,护手套放在靠近操纵扣处的胸绳保护布上;
8)在绳索包的外边缘缝合一封包拉链,将绳索包的上部、下部通过封包拉链拉开和闭合。
按上述方案,所述绳索包上部长方形孔的外侧四周缝有尼龙搭扣勾带,绳索包下部长方形孔的四周设有封口布,封口布的横向边缘和竖向边缘均缝有搭扣绒带,封包装配时搭扣绒带与长方形孔边缘四周的尼龙搭扣勾带搭接扣合。
按上述方案,所述救生绳索主绳和胸绳均呈带状;所述左套圈带组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组的右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每环可以穿过8道救生绳索主绳,所述上套圈带组除了最上面一排上套圈带的宽度设计为与左右两侧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一致,其他上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即其他上套圈带每环可以穿过16道救生绳索主绳);所述下套圈带组的每排下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绳索包在封包拉链拉合后具有座垫外形,战机正常飞行时,作为飞行员座垫使用;绳索包中心处长方形孔设计为活口搭接形式,绳索包上部、下部的长方形孔之间通过搭扣绒带与搭扣勾带形成搭接扣合,保证背带上裆带能顺利从中心长方形孔中穿出,同时也保证了平时包装维护时能方便打开;
2、救生绳索主绳与胸绳均呈带状,在座式救生绳索上首次使用带类材料主绳,主绳长度不小于46m,保证了飞行员正常飞行乘坐时,救生绳索主绳在包内能有序排列,不易发生紊乱,乘座舒适,使用时保证绳索能有序拉出,增大主绳与手的接触面积,提高使用手控操作性能,进而保证其使用功能,最终达到救生目的,同时可以装配使用新型控速装置;
3、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穿绕时每组主绳横向有3个固定点,即左套圈带、上套圈带、右套圈带或左套圈带、下套圈带、右套圈带,各个套圈带由松紧锦丝带构成,利用套圈带的弹性固定救生绳索主绳;保证救生绳索在飞行员乘坐时主绳不易滑动,不易发生紊乱,同时增加乘坐舒适度,防止救生绳索因发生紊乱导致的功能失效;主绳使用时拉出位置应保证在右侧固定套圈带和中间固定套圈带之间;
4、目前,该新式救生绳索己推广取代原有救生绳索,保证飞行应急弹射、飞行员乘降落伞下降,被勾挂在树上、建筑物或其它地面高处后,使用该救生绳索安全下降至地面,具有先进、广泛、实用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绳索包构造内视图;
图2是本发明绳索包构造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救生绳索主绳构造图;
图4是图3沿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救生绳索主部封包并拉合四周封包拉链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绳索包,2.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1.左套圈带组,22.右套圈带组,23.上套圈带组,24.下套圈带组,3.胸绳保护布,4.封包拉链,5.尼龙搭扣勾带,6.封口布,7.救生绳索主绳,8.主绳保险弹扣,9.操纵扣,10.胸绳,11.护手套,12.胸绳保险弹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救生绳索装备,包括绳索包1、封包拉链4,所述绳索包1包括上部、下部两部分,封包拉链4缝合在绳索包1的外边缘(绳索包1的上部、下部通过封包拉链4拉开和闭合);还包括救生绳索主绳7、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胸绳保护布3、胸绳10,所述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固定于绳索包1上部的内侧、用于穿设救生绳索主绳7;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穿设在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内,救生绳索主绳7的头端固定在绳索包1内部、救生绳索主绳7的尾端穿过操纵扣9后与主绳保险弹扣8相连;所述胸绳保护布3固定于绳索包1上部靠近下部边缘的内侧、用于穿设胸绳10;胸绳10穿设在胸绳保护布3内,且胸绳10的一端缝合在操纵扣9上、胸绳10的另一端与胸绳保险弹扣12相连;所述绳索包1的上部、下部中心对应位置均开设有长方形孔,绳索包1上部长方形孔的外侧四周缝有尼龙搭扣勾带5,绳索包1下部长方形孔的四周设有封口布6,封口布6的横向边缘和竖向边缘均缝有锦丝搭扣绒带,封包装配时搭扣绒带与长方形孔边缘四周的尼龙搭扣勾带5搭接扣合(绳索包1上部、下部孔口之间采用活口搭接式扣合,保证背带上裆带能顺利从中心长方形孔中穿出,同时也保证了平时包装维护时能方便顺利打开)。
所述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由松紧锦丝带缝制而成(弹性的套圈环)、包括对称固定于绳索包主部1上部内侧两边的左套圈带组21、右套圈带组22,以及固定于绳索包主部1上部内侧相对所述长方形孔对称的上下两侧的上套圈带组23、下套圈带组24;左套圈带组21由多个左套圈带并列组成,右套圈带组22由多个右套圈带并列组成,上套圈带组23由多个上套圈带并列组成,下套圈带组24由多个下套圈带并列组成;
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的头端通过手针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上端的一个左套圈带环边,然后救生绳索主绳7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上套圈带、右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右套圈带、上套圈带、左套圈带,重复至上套圈带组23最下端的上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该上套圈带、并从该上套圈带与右套圈带组22之间的位置绕回至下一排左套圈带内;救生绳索主绳7往返重复在左侧的左套圈带内穿绕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的左套圈带穿绕完成后,救生绳索主绳7从长方形孔的上侧边缘回转到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救生绳索主绳7在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内穿绕结构与长方形孔左侧的左套圈带穿绕结构对称、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后,救生绳索主绳7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右套圈带、下套圈带、左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下套圈带、右套圈带,重复至下套圈带组24最下端的下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操纵扣9并与主绳保险弹扣8相连,主绳保险弹扣8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下端倒数第二个或第一个左套圈带内;所述操纵扣9固定在右套圈带组22最下端的一个右套圈带环内;胸绳10穿设在胸绳保护布3内,且胸绳10的一端缝合在操纵扣9上、胸绳10的另一端与胸绳保险弹扣12相连,胸绳保险弹扣12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下端倒数第一个或第二个左套圈带内。
所述左套圈带组21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组22的右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每环可以穿过8道救生绳索主绳7,所述上套圈带组23除了最上面一排上套圈带的宽度设计为与左右两侧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一致,其他上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即其他上套圈带每环可以穿过16道救生绳索主绳7);所述下套圈带组24的每排下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
所述封包拉链4的拉开处设置在所述操纵扣9处,方便使用时拉出救生绳索主绳7。
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操纵扣9之前的一段救生绳索主绳7上穿设有护手套11,护手套11放在靠近操纵扣9处的胸绳保护布3上。
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与胸绳10均呈带状,保证绳索在包内能有序排列,使用时增大与手的接触面积,提高使用时手控操作性能,同时可以装配使用新型控速装置。
所述绳索包1闭合时呈扁平状(类似座垫外形,可作为座垫使用)。
在图1~图2中,绳索包1外边缘缝有封包拉链4,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用于固定救生绳索主绳7,胸绳保护布3用于固定胸绳10,尼龙搭扣勾带5缝在绳索包1上部外侧孔口包,绳索包1下部封口布6上缝有横向和竖向锦丝搭扣绒带,封包装配时锦丝搭扣绒带与尼龙搭扣勾带扣合,方便平时打开,进行地面包装维护。封包拉链4拉开处设置在操纵扣9处,方便使用时拉出。
在图3~图4中,救生绳索主绳7和胸绳10均呈带状,救生绳索主绳7的尾端穿过操纵扣9后缝有主绳保险弹扣8,救生绳索主绳7靠近操纵扣9的主绳上穿上护手套11;胸绳10一端缝合在操纵扣9上,胸绳10另一端缝有胸绳保险弹扣12。
在图5中,救生绳索主绳7自由端头手针固定图示左套圈带组21最上面一个左套圈带环边,按要求排列穿绕救生绳索主绳7,最后将主绳保险弹扣8、胸绳保险弹扣12穿过胸绳保护布3后,并列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下面两个左套圈带内,操纵扣9固定在右套圈带组22底下一个右套圈带环内,护手套11放在操纵扣9处的胸绳保护布3上。
参照图6所示的救生绳索主绳7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结构示意图,按图示上箭头走向,穿绕步骤如下:
1)在绳索包主部1上部内侧固定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固定套圈带组2由松紧锦丝带缝制的套圈环组成、包括对称固定于绳索包主部1上部内侧两边的左套圈带组21、右套圈带组22,以及固定于绳索包主部1上部内侧相对所述长方形孔对称的上下两侧的上套圈带组23、下套圈带组24;左套圈带组21由多个左套圈带并列组成,右套圈带组22由多个右套圈带并列组成,上套圈带组23由多个上套圈带并列组成,下套圈带组24由多个下套圈带并列组成;
2)将救生绳索主绳7的头端通过手针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上端的一个左套圈带环边,然后救生绳索主绳7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上套圈带、右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右套圈带、上套圈带、左套圈带,重复至上套圈带组23最下端的上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该上套圈带、并从该上套圈带与右套圈带组22之间的位置绕回至下一排左套圈带内;
3)救生绳索主绳7往返重复在左侧的左套圈带内穿绕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的左套圈带穿绕完成;
4)救生绳索主绳7从长方形孔的上侧边缘回转到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救生绳索主绳7在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内穿绕结构与长方形孔左侧的左套圈带穿绕结构对称、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
5)最后救生绳索主绳7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右套圈带、下套圈带、左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下套圈带、右套圈带;
6)重复上述步骤5至下套圈带组24最下端的下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操纵扣9并与主绳保险弹扣8相连,主绳保险弹扣8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下端倒数第二个左套圈带内,所述操纵扣9固定在右套圈带组22最下端的一个右套圈带环内;
7)在绳索包1上部靠近下部边缘的内侧固定胸绳保护布3,将胸绳10穿设在胸绳保护布3内,且胸绳10的一端缝合在操纵扣9上、胸绳10的另一端与胸绳保险弹扣12相连,胸绳保险弹扣12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下端倒数第一个或第二个左套圈带内;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操纵扣9之前的一段救生绳索主绳7上穿设有护手套11,护手套11放在靠近操纵扣9处的胸绳保护布3上。
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和胸绳10均呈带状;所述左套圈带组21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组22的右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可以穿过4环8道救生绳索主绳7,所述上套圈带组23除了最上面一排上套圈带的宽度设计为与左右两侧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一致(穿过4环8道救生绳索主绳7),其他上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穿过8环16道救生绳索主绳7,其他上套圈带分别对应两侧边的两个左套圈带、右套圈带,为一组);所述下套圈带组24的每排下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每组救生绳索主绳7穿绕转换套圈环时(救生绳索主绳7拉出位置)始终在图示中间上套圈带与右套圈带之间或下套圈带与右套圈带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包括绳索包(1)、封包拉链(4),所述绳索包(1)包括上部、下部两部分,封包拉链(4)缝合在绳索包(1)的外边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救生绳索主绳(7)、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胸绳保护布(3)、胸绳(10),所述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固定于绳索包(1)上部的内侧、用于穿设救生绳索主绳(7);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穿设在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内,救生绳索主绳(7)的头端固定在绳索包(1)内部、救生绳索主绳(7)的尾端穿过操纵扣(9)后与主绳保险弹扣(8)相连;所述胸绳保护布(3)固定于绳索包(1)上部靠近下部边缘的内侧、用于穿设胸绳(10);胸绳(10)穿设在胸绳保护布(3)内,且胸绳(10)的一端缝合在操纵扣(9)上、胸绳(10)的另一端与胸绳保险弹扣(12)相连;所述绳索包(1)的上部、下部中心对应位置均开设有长方形孔,绳索包(1)上部长方形孔的外侧四周缝有尼龙搭扣勾带(5),绳索包(1)下部长方形孔的四周设有封口布(6),封口布(6)的横向边缘和竖向边缘均缝有搭扣绒带,封包装配时搭扣绒带与长方形孔边缘四周的尼龙搭扣勾带(5)搭接扣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绳索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由松紧锦丝带缝制而成、包括对称固定于绳索包(1)上部内侧两边的左套圈带组(21)、右套圈带组(22),以及固定于绳索包(1)上部内侧相对所述长方形孔对称的上下两侧的上套圈带组(23)、下套圈带组(24);左套圈带组(21)由多个左套圈带并列组成,右套圈带组(22)由多个右套圈带并列组成,上套圈带组(23)由多个上套圈带并列组成,下套圈带组(24)由多个下套圈带并列组成;
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的头端通过手针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上端的一个左套圈带环边,然后救生绳索主绳(7)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上套圈带、右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右套圈带、上套圈带、左套圈带,重复至上套圈带组(23)的最下端一个上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该上套圈带、并从该上套圈带与右套圈带组(22)之间的位置绕回至下一排左套圈带内;救生绳索主绳(7)往返重复在左侧的左套圈带内穿绕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的左套圈带穿绕完成后,救生绳索主绳(7)从长方形孔的上侧边缘回转到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救生绳索主绳(7)在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内穿绕结构与长方形孔左侧的左套圈带穿绕结构对称、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后,救生绳索主绳(7)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右套圈带、下套圈带、左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下套圈带、右套圈带,重复至下套圈带组(24)最下端的下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操纵扣(9)并与主绳保险弹扣(8)相连,主绳保险弹扣(8)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下端倒数第二个或第一个左套圈带内;所述操纵扣(9)固定在右套圈带组(22)最下端的一个右套圈带环内;胸绳(10)穿设在胸绳保护布(3)内,且胸绳(10)的一端缝合在操纵扣(9)上、胸绳(10)的另一端与胸绳保险弹扣(12)相连,胸绳保险弹扣(12)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下端倒数第一个或第二个左套圈带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绳索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套圈带组(21)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组(22)的右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每环可以穿过8道救生绳索主绳(7),所述上套圈带组(23)除了最上面一排上套圈带的宽度设计为与左右两侧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一致,其他上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所述下套圈带组(24)的每排下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绳索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包拉链(4)的拉开处设置在所述操纵扣(9)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绳索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操纵扣(9)之前的一段救生绳索主绳(7)上穿设有护手套(11),护手套(11)放在靠近操纵扣(9)处的胸绳保护布(3)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绳索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与胸绳(10)均呈带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绳索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包(1)闭合时呈扁平状。
8.一种上述权利要求1~7任意之一所述的救生绳索装备中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绳索包(1)上部内侧固定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绳索固定套圈带组(2)由松紧锦丝带缝制而成、包括对称固定于绳索包(1)上部内侧两边的左套圈带组(21)、右套圈带组(22),以及固定于绳索包(1)上部内侧相对所述长方形孔对称的上下两侧的上套圈带组(23)、下套圈带组(24);左套圈带组(21)由多个左套圈带并列组成,右套圈带组(22)由多个右套圈带并列组成,上套圈带组(23)由多个上套圈带并列组成,下套圈带组(24)由多个下套圈带并列组成;
2)将救生绳索主绳(7)的头端通过手针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上端的一个左套圈带环边,然后救生绳索主绳(7)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上套圈带、右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右套圈带、上套圈带、左套圈带,重复至上套圈带组(23)最下端的上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该上套圈带、并从该上套圈带与右套圈带组(22)之间的位置绕回至下一排左套圈带内;
3)救生绳索主绳(7)往返重复在左侧的左套圈带内穿绕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的左套圈带穿绕完成;
4)救生绳索主绳(7)从长方形孔的上侧边缘回转到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救生绳索主绳(7)在长方形孔右侧的右套圈带内穿绕结构与长方形孔左侧的左套圈带穿绕结构对称、直至到达与长方形孔下端平齐处;
5)最后救生绳索主绳(7)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右套圈带、下套圈带、左套圈带,再返回依次穿过一排平行的左套圈带、下套圈带、右套圈带;
6)重复上述步骤5)至下套圈带组(24)最下端的下套圈带时,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操纵扣(9)并与主绳保险弹扣(8)相连,主绳保险弹扣(8)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下端倒数第二个或第一个左套圈带内,所述操纵扣(9)固定在右套圈带组(22)最下端的一个右套圈带环内;
7)在绳索包(1)上部靠近下部边缘的内侧固定胸绳保护布(3),将胸绳(10)穿设在胸绳保护布(3)内,且胸绳(10)的一端缝合在操纵扣(9)上、胸绳(10)的另一端与胸绳保险弹扣(12)相连,胸绳保险弹扣(12)固定在左套圈带组(21)最下端倒数第一个或第二个左套圈带内;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穿过操纵扣(9)之前的一段救生绳索主绳(7)上穿设有护手套(11),护手套(11)放在靠近操纵扣(9)处的胸绳保护布(3)上;
8)在绳索包(1)的外边缘缝合一封包拉链(4),将绳索包(1)的上部、下部通过封包拉链(4)拉开和闭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包(1)上部长方形孔的外侧四周缝有尼龙搭扣勾带(5),绳索包(1)下部长方形孔的四周设有封口布(6),封口布(6)的横向边缘和竖向边缘均缝有搭扣绒带,封包装配时搭扣绒带与长方形孔边缘四周的尼龙搭扣勾带(5)搭接扣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绳索主绳(7)和胸绳(10)均呈带状;所述左套圈带组(21)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组(22)的右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每环可以穿过8道救生绳索主绳(7),所述上套圈带组(23)除了最上面一排上套圈带的宽度设计为与左右两侧的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一致,其他上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所述下套圈带组(24)的每排下套圈带的宽度均设计为左套圈带、右套圈带宽度的2倍。
CN201310633565.9A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及其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 Active CN103656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33565.9A CN103656883B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及其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33565.9A CN103656883B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及其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6883A CN103656883A (zh) 2014-03-26
CN103656883B true CN103656883B (zh) 2016-06-01

Family

ID=50296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33565.9A Active CN103656883B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及其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5688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8219A (en) * 1997-12-15 1999-02-0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Rappel rope storage and deployment system
CN202476670U (zh) * 2012-01-31 2012-10-10 陈立新 一种多功能救生书包
CN202489880U (zh) * 2012-03-19 2012-10-17 何少敦 一种下降器
CN203591531U (zh) * 2013-11-29 2014-05-14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8219A (en) * 1997-12-15 1999-02-0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Rappel rope storage and deployment system
CN202476670U (zh) * 2012-01-31 2012-10-10 陈立新 一种多功能救生书包
CN202489880U (zh) * 2012-03-19 2012-10-17 何少敦 一种下降器
CN203591531U (zh) * 2013-11-29 2014-05-14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6883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32868A1 (en) Modular armor supplement apparatus and system with silent fasteners and adjustability
US2581366A (en) Hood gathering means
US9554601B2 (en) Convertible garment and a bag
US7571494B2 (en) Drag harness and pocket
US20180160793A1 (en) Backpack with ballistic insert
US20160150847A1 (en) Garment having a vented hood and integrated hand coverings
US9907369B2 (en) Adjustable carrying pack
US20200263959A1 (en) Ballistic-resistant backpack and associated methods
EP3664653B1 (en) Combination surgical cap and deployable bouffant cap
EP2405880B1 (en) Rapidly deploying emergency evacuation stretcher
US20180255848A1 (en) Glove with retractable tether
KR102377579B1 (ko) 안전 및 확장 패널과 운반 스트랩을 구비한 도난 방지 운반 백
US20220047010A1 (en) Multifunctional Mask
WO2015112255A1 (en) Wearable container with costume features
US6287002B1 (en) Draw cord system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an open top of a fabric carrier
US20170120083A1 (en) Protective integrated hood for garment
CN103656883B (zh)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及其救生绳索主绳在绳索包内的固定排列穿绕方法
CN203591531U (zh) 一种救生绳索装备
US20220030970A1 (en) Face covering
US20060112476A1 (en) Rapid release mechanism for textile apparel pockets (receptacles) and packs (stowage receptacles)
CN111032160A (zh) 具有吊带接入处的改进的防护服装
US20130126567A1 (en) Rescue equipment bag
WO2017180825A1 (en) Headnet for first responders
CN106388093A (zh) 防坠落手套
WO2016149715A1 (en) Slidable magnetic clos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