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6144B - 移动节点登记 - Google Patents

移动节点登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6144B
CN103636144B CN201180071635.5A CN201180071635A CN103636144B CN 103636144 B CN103636144 B CN 103636144B CN 201180071635 A CN201180071635 A CN 201180071635A CN 103636144 B CN103636144 B CN 103636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field network
relief area
mobile node
home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16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36144A (zh
Inventor
王兴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Original Assignee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filed Critical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1/07284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2139300A1/en
Publication of CN103636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6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36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61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当移动节点位于两个或更多个外地域之间的边界附近时移动节点向家乡网络上的家乡代理进行登记的方法。定义了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包括外地域之间的边界以及外地域的交叠部分。当移动节点位于缓冲区之内时,将移动节点向任一外地代理的重新登记限制为针对每个登记有效期进行一次,而非每次移动节点从一个外地域横穿到另一外地域时就进行。

Description

移动节点登记
技术领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2011年4月15提交的标题为“移动节点登记”的国际申请PCT/CN2011/072843的371申请。将包括任何附录或附件的国际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于此。
本公开总体涉及移动技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移动节点登记。
背景技术
除非本文另有指示,否则在此部分中描述的方法不是针对本申请中的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并且不能根据被包括在此部分中而被认定是现有技术。
使用诸如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蜂窝电话这样的移动计算装置来访问互联网变得越来越普及。这些移动计算装置使用户能够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或“漫游”,同时继续维持与互联网的连接性。为了方便用这样的装置进行快速且安全的移动计算,大量的基础设施被放置到位,其包括部署在广阔且通常交叠的地理区域上的多种无线通信网络,并且这些无线通信网络通常符合一种或更多种整个工业界的移动IP标准,以用于将信息路由至用户。
移动IP(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允许在互联网上将IP数据报与位置独立地路由至漫游的移动计算装置或“移动节点”。各移动节点通过其家乡地址来标识,而独立于其当前的物理位置。当远离其家乡网络时,移动节点与标识其当前位置的转交地址相关联,而家乡地址与去往移动节点的家乡代理的IP隧道的本地端点相关联。移动节点可以利用移动IP改变针对互联网的附接点(即,去往家乡代理的IP隧道的本地端点),而无需改变家乡IP地址,从而允许移动节点在漫游的同时维持传输以及更高层连接。因此,移动IP提供用于在互联网内漫游的有效的、可扩展的机制,以使得移动节点的用户能够访问互联网而不管用户在哪儿以及用户是静止的还是移动的。
发明内容
依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种移动节点向家乡网络上的家乡代理进行登记的方法包括: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登记,以在所述家乡代理与第一外地网络上的第一外地代理之间建立第一网际协议(IP)隧道;在登记之后,检测进入到缓冲区中,所述缓冲区包括所述第一外地网络的延伸到第二外地网络中的部分以及第二外地网络的延伸到所述第一外地网络中的部分;响应于所检测到的进入,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登记,以在所述家乡代理与所述第二外地网络的所述第二外地代理之间建立第二IP隧道;并且在处于所述缓冲区内时,丢弃来自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中的一个的数据报,并经由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中的另一个接受来自所述家乡代理的数据报。
依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当移动节点位于缓冲区中时移动节点向家乡网络上的家乡代理进行登记的方法,所述缓冲区包括由第一外地代理服务的第一外地网络的部分以及由第二外地代理服务的第二外地网络的部分,所述方法包括:在处于所述缓冲区内时,通过针对所述家乡代理与所述第一外地代理之间的第一IP隧道以及所述家乡代理与所述第二外地代理之间的第二IP隧道各自的登记有效期仅重新登记一次来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维持向所述家乡代理的登记。
前面的概述仅是示意性的,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了上述示意性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其它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通过参照附图和下面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移动节点的家乡网络、第一外地网络和第二外地网络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示出了进入第一外地网络与第二外地网络之间的缓冲区的移动节点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3示出了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当移动节点位于两个或更多个外地域之间的边界附近时向家乡网络上的家乡代理登记移动节点的方法进行概述的流程图;并且
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被配置为当移动节点位于外地域中时向家乡代理登记移动节点的移动计算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具体描述中,参照构成了具体描述的一部分的附图。在附图中,除非上下文另外指出,否则相同的符号通常标识类似的部件。在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中描述的例示性实施方式并非意在进行限制。在不脱离本文所呈现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它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做出其它改变。将容易理解的是,如本文总体描述和附图中示出的本公开的多个方面可在各种不同的配置中被布置、替换、组合和设计,所有这些被明确地预期并且成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移动IP(网际协议)是这样的协议,即,该协议意在即使当位于家乡网络之外(即,在外地域(foreign domain)中)的移动节点从一个外地域移动到另一外地域时,也能为该移动节点提供对互联网的无缝接入。根据移动IP标准,在进入外地域后,移动节点获得外地网络上的转交地址,并与移动节点家乡代理交换登记请求和登记应答,以登记新的转交地址。发送给移动节点家乡地址的数据报被移动节点家乡代理拦截,被移动节点家乡代理以隧道传送至移动节点转交地址,在隧道端点(即,外地代理或移动节点本身)处被接收,并最终传递给移动节点。
尽管移动IP被设计为适应移动节点在外地域之间的移动,但仍存在会发生信令负荷、数据包丢失和无法接受的长延迟的情况。具体地,每当移动节点处于两个外地域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并非常快速地移动并且/或者非常靠近这两个外地域之间的边界时,移动节点将在相对短的时间间隔内重复地对进入两个外地域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外地域中进行检测。每当新进入不同的外地域时,移动节点将利用家乡代理以及新进入的外地域的外地代理执行所需的登记处理,尽管这样的切换并不是维持互联网连接性所必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移动节点未发送或接收用户请求的信息,但移动节点也会占据大量的网络和服务器资源,从而增加了网络负担和切换延时。
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设想了一种当移动节点位于两个或更多个外地域之间的边界附近时,移动节点利用家乡网络上的家乡代理进行登记的方法。定义了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包括外地域之间的边界以及各外地域与所述边界相邻的部分。当移动节点位于缓冲区之内时,将移动节点向任一外地代理进行重新登记限制为针对每个登记有效期(registration lifetime)进行一次,而不是每次移动节点穿过一个外地域到达另一外地域时就进行登记。
图1示出了移动节点100的家乡网络110、第一外地网络120和第二外地网络130 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框图。为了方便移动节点100的自由漫游和互联网接入,家乡网络110、第一外地网络120和第二外地网络130是被配置为符合一个或更多个工业界移动IP标准的无线通信网络。这样的漫游标准包括2002年8月的移动IPv4、aka 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RFC3344、2004年6月的移动IPv6、aka IETF RFC3775等。符合这样的标准使移动节点100能够在继续维持对同一网络的连接性的同时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移动节点100可以是配置有一个或更多个无线接口和移动IP软件的任何移动计算装置,例如膝上型计算机或笔记本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智能电话。
家乡网络110包括家乡域111和家乡代理112。家乡域111包括由家乡网络110服务的地理区域。家乡代理112是家乡网络110上的路由器,家乡代理112在移动节点100在家乡域111之外操作时对要传递给移动节点100的数据报进行隧道传送,并维持移动节点100的当前位置信息。IP隧道用于相对于家乡网络110与移动节点100的当前位置之间的居间路由器将移动节点100的家乡地址隐藏。IP隧道(例如,家乡代理112与外地代理122之间的IP隧道170)是数据报在被封装时数据报所遵循的并终止于转交地址移动节点100路径。在封装之后,去往移动节点100的数据报被路由至可知的解封装代理(例如,外地代理122),该代理将数据报解封装,然后将数据报正确地传递至其最终的目的地(即,移动节点100)。
第一外地网络120是位于家乡域110之外的网络,并包括外地域121和外地代理122。外地域121包括由外地网络120服务的地理区域,并且外地代理122包括路由器,当利用外地代理122对移动节点100进行了登记时,该路由器向移动节点100提供路由服务。外地代理122将由家乡代理112以隧道传送来的数据报去隧道化并传递给移动节点100。对于由移动节点100所发送的数据报,当利用外地代理122对移动节点100进行了登记时,外地代理122可充当移动节点100的默认路由器。
第二外地网络130是位于家乡域110之外的另一网络,并包括外地域131和外地代理132。外地域131包括由外地网络130服务的地理区域,并且外地代理132包括按照与外地代理122类似的方式向移动节点100提供路由服务的路由器。
代理(家乡代理和外地代理)通常定期发出代理通告,其速率被设置为确保适当快地与移动节点相联系而不会消耗过多的网络带宽。移动节点使用代理通告来检测移动节点移入和移出域(家乡域和外地域)。例如,当移动节点100离开外地域121并 进入外地域131时,移动节点100从外地域121和131接收代理通告并对代理通告进行解析,以获知外地代理122和132的能力。当移动节点100检测到来自外地代理132的信号强度高于外地代理122时,确定该移动节点已从外地域121移动到外地域131中。
在边界150所描绘的地方,外地域121和外地域131在地理上交叠,并且外地域121和外地域131之间的信号强度基本相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外地域121与外地域131之间的交叠区域建立缓冲区160。缓冲区160包括边界150、外地域121在边界150的一侧的与外地域131交叠的部分161以及外地域131在边界150的另一侧的与外地域121交叠的部分162。尽管外地域121、131、缓冲区160和部分161、162被表示为矩形区域,但是它们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外地域121、131可以是两个圆形区域,缓冲区160可以是这两个圆形区域的相交处,边界150可以是由所述相交处确定的根轴(radical line),并且部分161、162可以是被边界150所分割的缓冲区160的两半。
部分161可被定义为外地域121在距离边界150为距离151以内的部分,并且部分162被定义为外地域131在距离边界150为距离152以内的部分。根据该实施方式,距离151、152可基本上相等或不同。根据该实施方式,距离151、152可以是恒定的或者沿着边界150变化(例如,在边界150的中心处最大,在边界150的两端处较小或为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缓冲区160是来自外地域121和外地域131的信号强度均大于预定的阈值的地理区域,并且由边界150和缓冲区160的定义来确定距离151、15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部分161和/或部分162可以是由距边界150的距离151、152之外的其他手段所定义的预定的地理区域。
在图1中,示出了移动节点100进入外地域121。涉及有效期登记值和/或网络前缀的针对移动节点移动到外地域中的检测算法是本领域所熟知的,并在IETF RFC3344中进行了描述。当移动节点100离开家乡域111并进入外地域(例如,外地域121)时,移动节点100根据移动IP标准向家乡代理112登记外地代理转交地址。因此,移动节点100接收来自外地代理122的代理通告,并利用通告的外地代理转交地址向外地代理122进行登记。接着,移动节点100利用包括外地代理转交地址的登记请求消息向家乡代理112进行登记。登记请求或者由外地代理122中继给家乡代理112,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由移动节点100直接发送给家乡代理112。家乡代理112经由外地代理122或直接地将登记响应消息发送回移动节点100。登记响应包括登记有效期,该登记有效期是在移动节点100向外地代理122的当前的登记被视为期满之前的剩余的秒数。如果移动节点100留在外地域121中,则移动节点100必须在每个登记有效期结束时进行重新登记。另外,根据传统的移动IP标准,每当移动节点100离开外地域121并进入另一外地域(例如,外地域131)时,移动节点100也必须进行重新登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当移动节点100进入缓冲区160时,只要移动节点100留在缓冲区160中,就暂停上述登记处理。这样,避免了当移动节点100多次穿过边界150时移动节点100在短的时段内重复地重新登记的情形。相反地,当移动节点100检测到进入缓冲区160时,移动节点100将向外地代理122和外地代理132二者进行登记,使得家乡代理112维持去往各代理的IP隧道。另外,移动节点100将不会一检测到进入外地域121或131时就进行登记,而将仅在每个登记有效期期满时进行登记。
图2示出了从第一外地网络120进入缓冲区160的移动节点1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框图。如上面结合图1所述地,缓冲区160包括部分161、16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移动节点100可通过检测来自外地域121和131的信号强度高于预定的阈值,来检测进入缓冲区16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移动节点100可通过检测来自所进入的外地域的信号强度大于预定的阈值并且来自另一外地域的信号强度小于预定的阈值,来检测离开缓冲区160并进入外地域。
当检测到从第一外地网络120进入缓冲区160时,移动节点100将直接地或经由外地代理122间接地向家乡代理112发送与进入缓冲区相关的消息,并且移动节点将向外地代理132进行登记。因此,家乡代理112将维持与外地代理122的IP隧道170,并且建立并维持与外地代理132的IP隧道180。在缓冲区160中时,移动节点100在与任何外地代理关联的每个登记有效期期间将仅向该特定的外地代理重新登记一次(例如,在每个登记有效期结束时重新登记)。因此,在移动节点100多次穿过边界150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频繁的和重复的重新登记。
只要移动节点100留在缓冲区160内,则无论移动节点100是在缓冲区160的部分161中还是部分162中,家乡代理112都如图2所示地维持IP隧道170、180。然而,在任何时候,IP隧道170、180中仅有一个隧道被移动节点100视为有效,因此移动节点将丢弃经由无效的IP隧道接收的数据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移动节点100将IP隧道170视为有效,因为它是移动节点100进入缓冲区160从而去往外地域的IP隧道。另外,在缓冲区160内时,移动节点100针对IP隧道170、180中的每一个维持向家乡代理112的登记,尽管所述IP隧道中仅有一个被视为有效。在与外地代理122关联的每个登记有效期内,向家乡代理112重新登记IP隧道170仅发生一次。类似地,在与外地代理132关联的每个登记有效期内,向家乡代理112重新登记IP隧道180仅发生一次。
在离开缓冲区160并进入缓冲区之外的外地域131时,移动节点100将直接地或经由外地代理132间接地向家乡代理112发送关于离开缓冲区并进入外地域的消息。移动节点100接着将IP隧道180视为有效。移动节点100接着将等待直至与外地代理132相关联的当前的登记有效期将要期满,并接着确定移动节点是重新进入缓冲区160还是留在缓冲区之外的外地域131中。当移动节点100重新进入缓冲区160时,移动节点重复上面所描述的针对进入缓冲区的动作。当移动节点100留在缓冲区160之外的外地域131中时,移动节点100向家乡代理112重新登记IP隧道180。通过在检测到离开缓冲区之后等待当前的登记有效期期满,移动节点100避免了当移动节点频繁地进入和离开缓冲区160时重复地进行重新登记。当离开缓冲区160并进入缓冲区之外的外地域131时,移动节点100也不向家乡代理112重新登记IP隧道170。一旦被告知移动节点100已离开缓冲区160并进入缓冲区之外的外地域131,家乡代理112就停止维持IP隧道170。
在离开缓冲区160并重新进入缓冲区之外的外地域121时,移动节点100将直接地或经由外地代理122间接地向家乡代理112发送有关离开缓冲区并重新进入外地域的消息。移动节点100接着将IP隧道170视为有效。接着,移动节点100将等待直至与外地代理122关联的当前的登记有效期将要期满,并接着确定移动节点是重新进入缓冲区160还是留在缓冲区之外的外地域121中。当移动节点100重新进入缓冲区160时,移动节点重复上面所描述的针对进入缓冲区的动作。当移动节点100留在缓冲区160之外的外地域121中时,移动节点100向家乡代理112重新登记IP隧道170。再一次地,通过在检测到离开缓冲区之后等待当前的登记有效期期满,移动节点100避免了当移动节点频繁地进入和离开缓冲区160时重复地进行重新登记。当离开缓冲区160并重新进入缓冲区之外的外地域121时,移动节点100也不向家乡代理112重新登记IP隧道180。一旦被告知移动节点100已离开了缓冲区160并重新进入缓冲区之外的外地域121,家乡代理112就停止维持IP隧道180。
图3示出了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当移动节点位于两个或更多个外地域之间的边界附近时向家乡网络上的家乡代理登记移动节点的方法300进行概述的流程图。为了易于描述,根据基本上类似于移动节点100的移动节点、基本上类似于家乡网络110的家乡网络以及基本上类似于第一外地网络120和第二外地网络130的第一外地网络和第二外地网络来描述方法300。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也可在其它配置的家乡网络和外地网络中执行方法300。
在框302中,移动节点100确定它是否进入外地网络的外地域(例如,第一外地网络120的外地域121)。如果是,则框302之后可以是框304。否则,框302会返回至其本身。
在框304中,移动节点100向家乡代理112进行登记,以在家乡代理112与外地域的外地代理(例如,外地域121的外地代理122)之间建立IP隧道(例如,IP隧道170)。框304之后可以是框306。
在框306中,移动节点100通过在登记有效期期满之前向家乡代理112进行重新登记来维持去往外地域的IP隧道。框306之后可以是框308。
在框308中,移动节点100确定它是否进入两个外地域之间的缓冲区(例如,外地域121和131之间的缓冲区160)。如果是,则框308之后可以是框310。否则,框308可循环回到框306。
在框310中,移动节点100告知家乡代理122它从外地域进入缓冲区,并向家乡代理进行登记以在家乡代理与另一外地域的外地代理(例如,域131的外地代理132)之间建立另一IP隧道。框310之后可以是框312。
在框312中,移动节点100维持两个IP隧道(例如,IP隧道170和180)。在处于缓冲区中时,通过在与外地代理关联的每一个登记有效期内仅重新登记一次(例如,仅在与外地代理122关联的每个登记有效期结束时针对IP隧道170重新登记一次,并且仅在与外地代理132关联的每个登记有效期结束时针对IP隧道180重新登记一次),移动节点100针对两个IP隧道维持与家乡代理112的登记。框312之后可以是框314。
在框314中,在位于缓冲区中时,移动节点100将两个隧道中的一个确定为用于接收数据报的无效路径,并丢弃来自该无效路径的数据报。框314之后可以是框316。
在框316,移动节点100确定它是否离开缓冲区并进入缓冲区之外的外地域(例如,离开缓冲区160并进入外地域121或131)。如果是,则框316之后可以是框318。否则,框316可循环回到框312。
在框318中,移动节点100告知家乡代理122它离开缓冲区并进入缓冲区之外的外地域。结果,家乡代理122不维持另一外地域的IP隧道(例如,在进入外地域121的情况下是IP隧道180,或者在进入外地域131的情况下是IP隧道170)。移动节点100接着等待它所进入的外地域的外地代理的当前的登记有效期几乎期满(例如,在进入外地域121的情况下是外地代理122的登记有效期,或者在进入外地域131的情况下是外地代理132的登记有效期)。框318之后可以是框320。
在框320中,移动节点100确定它是否重新进入缓冲区。如果是,则框320之后可以是框310。否则,框320之后可以是框322。
在框322中,移动节点100维持剩余的IP隧道(例如,在移动节点100进入外地域121的情况下是IP隧道170,或者在移动节点100处于外地域131中的情况下是IP隧道180)。框322可循环回到框308。
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被配置为当移动节点位于外地域中时向家乡代理登记移动节点的移动计算装置400的框图。移动计算装置400可以是可作为移动节点进行操作的任何装置,例如膝上型计算机或笔记本计算机、PDA、智能电话、个人媒体播放装置、无线网络监视装置或者配置有一个或更多个无线接口和移动IP软件的其他装置。移动计算装置400包括处理器401、无线接口402、网络控制器403、输出装置404和存储块405。
处理器401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例如,存储在存储块405中的指令)以用于移动计算装置400的操作。处理器400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μP)、微控制器(μ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其任何组合的任何类型。处理器401可包括一级或多级缓存、处理器内核、寄存器、存储控制器等。
无线接口402向移动计算装置400提供用于无线连接到互联网的手段。无线接口402可包括例如声音、射频(RF)、微波、红外线(IR)和/或其他无线介质这样的无线介质。
网络控制器403被配置为帮助经由一个或更多个通信端口(包括无线接口402)经网络通信链路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计算装置进行通信。
输出装置404可包括图形处理单元和/或音频处理单元,其可被配置为与诸如显示器或扬声器这样的各种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存储块405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闪存等)或其任何组合。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块405可包括可移除数据存储装置,例如软盘驱动器和硬盘驱动器(HDD)、光盘驱动器(例如,压缩盘(CD)驱动器或数字通用盘(DVD)驱动器)、固态驱动器(SSD)、磁带驱动器等。存储块405可包括操作系统406、登记算法407和程序数据408。登记算法407包括用于处理器401的指令,所述指令使移动计算装置400能够执行本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登记算法407可被配置为利用程序数据408在操作系统406上进行操作,使得移动计算装置400执行本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
以上详述通过使用框图、流程图和/或示例已阐述了装置和/或处理的各种实施方式。在这样的框图、流程图和/或示例包含一个或更多个功能和/或操作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由大范围的硬件、软件、固件或实际上其任何组合单独地和/或共同地实现这样的框图、流程图或示例内的各个功能和/或操作。
本文所描述的主题有时示出了包含在不同的其它部件中的或与不同的其它部件相连接的不同的部件。应理解的是,所描述的这种架构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实际上,可以实现许多完成了相同的功能的其它架构。在概念上,用于完成相同功能的部件的任何配置都是有效地“关联”的,使得获得了期望的功能。因此,可以将本文中被组合以获得特定的功能的任何两个部件视为是彼此“相关联”的,使得期望的功能被实现,而不考虑架构或中间部件。同样,如此关联的任何两个部件也可以被视为彼此“可操作地连接”或“可操作地耦接”,以实现期望的功能,并且能够如此关联的任何两个部件也可以被视为彼此“可操作地可耦接”,以实现期望的功能。可操作地可耦接的具体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物理上可连接的和/或物理上交互的部件。
针对在本文中基本上任何复数和/或单数术语的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复数转化为单数和/或从单数转化为复数,以适合于上下文和/或应用。为了清楚起见,可以在此明确地阐述各种单数/复数的置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一般来说,本文所使用的措词,特别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例如,所附权利要求的主体)中使用的措词,通常旨在是“开放式”措词(例 如,措词“包括”应被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措词“具有”应被理解为“至少具有”,措词“包含”应被理解为“包含但不限于”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如果所引入的权利要求记载中的特定的数目是有意图的,则这样的意图将在权利要求中明确地记载,并且在没有这样的记载时不存在这样的意图。例如,作为对理解的辅助,下面所附的权利要求可以包含对“至少一个”和“一个或更多个”的引入性用语的使用,以引入权利要求记载。然而,即使当相同的权利要求包括引入性用语“一个或更多个”或者“至少一个”以及诸如“一”或“一个”的不定冠词(例如,“一”和/或“一个”通常应被解释为表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更多个”)时,使用这样的用语也不应被解释为暗示由不定冠词“一”或“一个”所引入的权利要求记载将包含这种所引入的权利要求记载的任何特定的权利要求限制为仅包含一个这样的记载的发明;对于使用用于引入权利要求记载的定冠词来说也是如此。另外,即使明确地记载了所引入的权利要求记载的特定的数目,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这样的记载通常也应该被理解为至少表示所记载的数目(例如,在没有其它修饰的情况下,“两个记载”的无修饰的记载通常表示至少两个记载或者两个或更多个记载)。此外,在使用与“A、B和C等中的至少一个”类似的常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这种结构旨在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该常规表述的含义(例如,“具有A、B和C中的至少一个的系统”将包括但不限于仅具有A的系统、仅具有B的系统、仅具有C的系统、具有A和B的系统、具有A和C的系统、具有B和C的系统和/或具有A、B和C的系统等)。在使用与“A、B或C等中的至少一个”类似的常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这种结构旨在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该常规表述的含义(例如,“具有A、B或C中的至少一个的系统”将包括但不限于仅具有A的系统、仅具有B的系统、仅具有C的系统、具有A和B的系统、具有A和C的系统、具有B和C的系统和/或具有A、B和C的系统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实际上,无论是在说明书、权利要求或附图中,示出两个或更多个替代性措词的几乎任何转折词和/或短语都应被理解为考虑可能包括措词中的一个、措词中任一个或全部措词。例如,短语“A或B”将被理解为可能包括“A”或“B”或“A和B”。
尽管已在本文中已经公开了多个方面和实施方式,但是其它方面和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本文中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都是出于示意性目的,而非意在进行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来指示本发明真正的范围和精神。

Claims (21)

1.一种用于移动节点向家乡网络上的家乡代理进行登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登记,以在所述家乡代理与第一外地网络上的第一外地代理之间建立第一IP隧道;
在登记之后,检测进入到缓冲区中,所述缓冲区包括(1)所述第一外地网络的延伸到第二外地网络中的部分以及(2)第二外地网络的延伸到所述第一外地网络中的部分,所述第二外地网络由第二外地代理服务;
响应于所检测到的进入,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登记,以在所述家乡代理与所述第二外地代理之间建立第二IP隧道;
在处于所述缓冲区内时,丢弃来自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中的一个的数据报,并经由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中的另一个接受来自所述家乡代理的数据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处于所述缓冲区内时,通过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各自的登记有效期仅重新登记一次来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维持向所述家乡代理的登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从所述缓冲区离开并进入所述第二外地网络;
响应于所检测到的离开:
监视与所述第二外地代理关联的登记有效期;
在所述登记有效期期满之前,当所述移动节点留在所述第二外地网络中时,针对所述第二IP隧道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重新登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检测到的离开,向所述家乡代理告知从所述缓冲区离开并进入所述第二外地网络,其中,所述家乡代理停止维持所述第一IP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登记有效期期满之前,当所述移动节点返回所述缓冲区时,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重新登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从所述缓冲区离开并进入所述第一外地网络;
响应于所检测到的离开:
向所述家乡代理告知从所述缓冲区离开并进入所述第一外地网络,其中,所述家乡代理停止维持所述第二IP隧道;
监视与所述第一外地代理关联的登记有效期;
在所述登记有效期期满之前:
当所述移动节点留在所述第一外地网络中时,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重新登记;
当所述移动节点返回所述缓冲区时,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重新登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的登记请求来接收所述登记有效期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检测到进入所述缓冲区中的步骤包括:检测所述第一外地网络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外地网络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大于阈值信号强度;并且
检测到离开所述缓冲区并进入所述第二外地网络的步骤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阈值信号强度,并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阈值信号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距所述第一外地网络与所述第二外地网络之间的边界的第一距离来限定所述第一外地网络的包括在所述缓冲区中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外地网络的包括在所述缓冲区中的部分包括预定的地理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丢弃步骤包括丢弃来自所述第二IP隧道的数据报。
12.一种当移动节点位于缓冲区中时所述移动节点向家乡网络上的家乡代理进行登记的方法,所述缓冲区包括(1)第一外地网络的延伸到第二外地网络中的部分以及(2)所述第二外地网络的延伸到所述第一外地网络中的部分,所述第一外地网络由第一外地代理服务,并且所述第二外地网络由第二外地代理服务,所述方法包括:
在处于所述缓冲区内时,通过针对所述家乡代理与所述第一外地代理之间的第一IP隧道以及所述家乡代理与所述第二外地代理之间的第二IP隧道各自的登记有效期仅重新登记一次来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维持向所述家乡代理的登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的登记请求来接收所述登记有效期的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处于所述缓冲区内时,丢弃来自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中的一个的数据报,并经由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中的另一个接受来自所述家乡代理的数据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丢弃步骤包括丢弃来自所述第二IP隧道的数据报。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从所述缓冲区离开并进入所述第二外地网络;
响应于所检测到的离开:
监视与所述第二外地代理关联的登记有效期;
在所述登记有效期期满之前,当所述移动节点留在所述第二外地网络中时,针对所述第二IP隧道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重新登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检测到的离开,向所述家乡代理告知从所述缓冲区离开并进入所述第二外地网络,其中,所述家乡代理停止维持所述第一IP隧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到从所述缓冲区离开并进入所述第二外地网络的步骤包括:检测所述第一外地网络的第一信号强度小于阈值信号强度,并且所述第二外地网络的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阈值信号强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登记有效期期满之前,当所述移动节点返回所述缓冲区时,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重新登记。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从所述缓冲区离开并进入所述第一外地网络;
响应于所检测到的离开:
向所述家乡代理告知从所述缓冲区离开并进入所述第一外地网络,其中,所述家乡代理停止维持所述第二IP隧道;
监视与所述第一外地代理关联的登记有效期;
在所述登记有效期期满之前:
当所述移动节点留在所述第一外地网络中时,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重新登记;
当所述移动节点返回所述缓冲区时,针对所述第一IP隧道和所述第二IP隧道向所述家乡代理进行重新登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到从所述缓冲区离开并进入所述第一外地网络的步骤包括:检测所述第一外地网络的第一信号强度大于阈值信号强度,并且所述第二外地网络的第二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阈值信号强度。
CN201180071635.5A 2011-04-15 移动节点登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36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72843 WO2012139300A1 (en) 2011-04-15 2011-04-15 Mobile node registr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6144A CN103636144A (zh) 2014-03-12
CN103636144B true CN103636144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4397A (zh) * 2000-10-26 2003-01-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具有移动因特网协议地址的移动站的切换方法
CN1395769A (zh) * 2000-11-21 2003-02-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移动网际协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区域隧道管理方法
CN1812422A (zh) * 2005-01-25 2006-08-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登记移动节点的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移动网际协议网络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4397A (zh) * 2000-10-26 2003-01-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具有移动因特网协议地址的移动站的切换方法
CN1395769A (zh) * 2000-11-21 2003-02-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移动网际协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区域隧道管理方法
CN1812422A (zh) * 2005-01-25 2006-08-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登记移动节点的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移动网际协议网络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Network mobility protocol for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Han et al. Reactive handover optimization in IPv6-based mobile networks
WO2009116246A1 (ja)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モバイルノード及びアクセスルータ
Ryu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mproved fast PMIPv6-based network mobility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N103636144B (zh) 移动节点登记
Yan et al. Mobility capability negotiation for IPv6 based ubiquitous mobile Internet
Cho et 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cost-effective proxy-LMA mobility management scheme in IP-based mobile networks with global mobility support
Masud et al. Enhancement of handoff latency reduction mechanism of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mipv6)
Kim Low latency cross layer handover scheme in proxy mobile IPv6 domain
Phoomikiattisak et al. Control plane handoff analysis for IP mobility
Iapichino et al. Combining mobility and heterogeneous networking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A PMIPv6 and HIP-based approach
Gohar et al. Distributed Group‐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Scheme in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s
Balfaqih et al. Proxy Mobile IPv6 handover management in vehicular networks: state of the art, taxonom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Rasem O-PMIPv6: Optimized Proxy Mobile IPv6
Hussain et al. A novel intra-domain continues handover solution for inter-domain Pmipv6 based vehicular network
KR101489290B1 (ko) 모바일 노드 등록
Lee et al. Global mobility management scheme with interworking between PMIPv6 and MIPv6
Wang et al.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fficient PMIPv6 based mobile multicast sender support schemes
Mosa et al. Evaluation of NEMO-based approaches for route optimization
Kim et al. A survey of NETLMM in all-IP-based wireless networks
Chiang et al. GB-PMIPv6: a group-based handover control scheme for PMIPv6 using the ‘hitch on’concept
US8634377B2 (en) Method for improved handover in multiple interface application
Tripathi et al. One Time Authentication Scheme (OTAS) for Reducing Handover Latency in Proxy Mobile IPv6
Khan et al. A Study of Network 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Schemes, 6LoWPAN Mobility, Open Issues and Proposed Solutions
Wang et al.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delay-sensitive urban vehicula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