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4079B - 在无线异构通信网中优化无线链路监视窗口参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异构通信网中优化无线链路监视窗口参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4079B
CN103634079B CN201210297045.0A CN201210297045A CN103634079B CN 103634079 B CN103634079 B CN 103634079B CN 201210297045 A CN201210297045 A CN 201210297045A CN 103634079 B CN103634079 B CN 103634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 value
user equipm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70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34079A (zh
Inventor
孙欢
赵岩
孙芳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970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34079B/zh
Priority to TW102129733A priority patent/TWI516046B/zh
Priority to EP13826584.8A priority patent/EP2885881B1/en
Priority to US14/422,549 priority patent/US20150236760A1/en
Priority to PCT/IB2013/002236 priority patent/WO2014030065A2/en
Publication of CN103634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4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34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4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2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e.g. of the amplitude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的第一基站中用于校准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无线通信网中的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的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校准精度的要求,将完整的参数偏置范围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为每个部分指定一个特征值;在第一循环中,根据预定的顺序,根据指定给所述多个部分中一个部分的特征值对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补偿;根据补偿结果设计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随后与第二基站协作地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判断是否已经遍历参数偏置范围的所有部分,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结束第一循环。

Description

在无线异构通信网中优化无线链路监视窗口参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异构通信网,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优化无线链路监视窗口参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空分复用系统中,多个小区以协作的方式执行下行传输,这能够将多用户干扰(Multi-User Interference:MUI)限制在协作的小区集内,此外还能够将多点协作传输集内原始的小区间干扰信道转化成用户的有效信道,因此多点协作传输方案能够明显地改善蜂窝系统的性能。时分复用系统中,利用系统的信道互易性,下行的多点协作传输带来的性能增益能够有利于提高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
尽管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侧之间存在一些射频参数失配,一般可表示为αexp(-jβ)。其中α表示幅度偏置,β表示相位偏置,现有技术中单小区的天线自校准技术已经能够确保这些偏置能够满足α≤0.7dB;β≤5℃,并确保单小区多用户MIMO的性能增益比单小区单用户MIMO大。
在空分复用系统中下行多点协作传输的场景中,多基站协作以进行下行传输,应当尽可能好地实现从多个小区至一个用户的联合信道。假设在每个小区自校准之后,每个小区能够非常好地获取在一个给定的用户设备和该小区本身之间的信道,该信道是整个多点协作传输信道的一部分。在获得一个给定用户设备的所有信道部分之后,将所有的部分整合成多点协作传输高维度联合信道。然而,由于在多个不同的基站的天线阵列之间存在一些参数偏差,所实现的多点协作传输下行信道不是原始的下行传输信道。如果基站直接将这些信道状态信息用于设计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多点协作传输性能增益将会下降得非常明显。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考虑,如果能够完全或部分地补偿基站间天线阵列之间的偏置,则能够减少系统性能的损耗。因此,在多个天线阵列之间校准参数偏移值是空分复用下行多点协作传输的关键步骤。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实现校准基站间天线阵列偏置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的第一基站中用于校准所述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所述无线通信网中的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多点协作传输,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校准精度的要求,将完整的参数偏置范围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为每个部分指定一个特征值;在第一循环中,根据预定的顺序,根据指定给所述多个部分中一个部分的特征值对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补偿;根据补偿结果设计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随后与所述第二基站协作地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是由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多点协作传输所服务的,且所述用户设备当前空闲;判断是否已经遍历所述参数偏置范围的所有部分,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结束所述第一循环。
附加地,预定的顺序是使所述多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被轮到至少一次。
在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在第二循环中,判断前一次第一循环开始之后是否已经达到第一时间,如果是,则重新开始所述第一循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大于或等于完成所述第一循环所需要的时间;判断第一次第一循环开始之后是否已经达到第二时间,如果是,则结束所述第一循环和/或所述第二循环。
在由第二基站确定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的实施例中,依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预定顺序。还可能包括: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基站中将所述完整的参数偏置范围划分得到的所述多个部分,以及为划分得到的每个部分所指定的所述特征值。
在由第一基站确定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的实施例中,依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相关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范围。
在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确定所述偏置范围的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计算针对各个特征值的信道质量指示的在当前时间的统计值;确定与所述统计值中的最高值相对应的特征值;为每个特征值计算该特征值是某一时刻下所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最大的特征值的概率;确定与使得所述概率最高的特征值对应的参数偏置范围。
在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确定所述偏置范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校准精度的要求,将所确定的偏置范围进一步划分为多个部分,并为每个部分指定一个特征值;在第三循环中,根据预定的顺序,根据指定给所述多个部分中一个部分的特征值对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补偿;根据补偿结果设计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随后与所述第二基站协作地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是由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多点协作传输所服务的,且所述用户设备当前空闲;判断是否已经遍历所述参数偏置范围的所有部分,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结束所述第三循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的第二基站中用于校准无线通信网中的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多点协作传输,在所述第一基站中,根据校准精度的要求,将完整的参数偏置范围划分成多个部分;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第四循环中,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设计用于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随后与所述第一基站协作地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是由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多点协作传输所服务的,且所述用户设备当前空闲;判断前述步骤的重复次数是否已经达到与所述多个部分的个数相关的预定次数,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执行步骤前述步骤,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结束所述第四循环。
依据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利用处于空闲状态的用户设备的反馈,在不增加系统负载的情况下获得基站间的天线阵列的偏置参数,帮助多点协作传输的基站获得更准确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因此,多点协作传输的基站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下行信道状态信息来设计匹配性能好的预编码,从而提高时分复用系统下行多点协作传输的性能。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将通过下文中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而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的网络拓补图;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方法流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第二循环和第五循环的方法流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第一循环和第四循环的方法流图;
图5示出了图1中根据信道质量指示确定天线阵列的偏置范围的具体步骤;
图6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图。
在图中,贯穿不同的示图,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装置(模块)或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优选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所附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的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的网络拓补图。
图1所示无线通信网100中,包括第一基站110、第二基站120以及用户设备130。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图1中仅示出了对于理解本发明必要的网络单元,无线通信网100中还可能包括其他网络单元。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协作进行多点协作传输,为用户设备130提供服务。用户设备130的下行信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第一基站110到用户设备130,另一部分是从第二基站120到用户设备130。
第一基站110的天线阵列内部的天线偏置能够根据现有技术来确定,同样第二基站120的天线阵列内部的天线偏置也能够根据现有技术来确定,然而现有技术中却没有能够得到现行标准支持的对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进行校准的方法。
下面将依据附图2-6描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校准基站间天线阵列的偏置的方法。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在进行基站间天线阵列偏置校准之前,每个基站均已进行自校准。并且假设,每个小区的自校准的结果是准确的,这意味着一个天线阵列内的校准已经完成,剩下的任务就是校准不同天线阵列之间的偏置。
在多个小区进行协作传输的实施例中,能够通过在多个小区中的每两个小区之间进行天线阵列的校准,来实现多个小区之间的天线阵列校准,因此下文以两个小区进行协作传输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两个小区进行多点协作传输的例子中,假设 是分别表示第i个小区的M个发送天线与接收多点协作传输的用户设备的单天线之间的上行和下行信道的1×M向量。两个小区的天线阵列的组成的无线信道的参数偏置能够表示为:
σ · e jφ = mean ( ( H 1 UL · * H 2 DL ) · / ( H 1 DL · * H 2 UL ) )
其中σ是功率偏置或幅度偏置,是相位偏置。多点协作传输的小区基于假设的参数对“σ,”设计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矢量或矩阵。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图。
在方法步骤S211中,第一基站110根据校准精度的要求,将完整的参数偏置范围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为每个部分指定一个特征值。并在随后的方法步骤S212中执行第二循环,第二循环的具体步骤将在图3和图4中进一步说明。在方法步骤S213中,第一基站110将经过预编码处理的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130。并且在方法步骤S214中接收来自用户设备130的相关信道质量指示反馈。随后在方法步骤S215中,根据所接收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确定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范围。
具体地,在方法步骤S11中,如果可能的相位偏置变化范围是则搜索子空间能够被分隔为:其中是由校准精度要求确定的搜索步长,例如是10度。幅度的搜索子空间定义为:□σ是由由校准精度要求确定的搜索步长,例如是0.1dB。
指定给各个部分的特征值在后续的测试循环中被用作测试点。在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测试点如表1所示:
表1:待选测试点
图3和图4示出了图1中的第二循环的方法步骤。
如图3所示,第二循环开始于方法步骤S301中,在方法步骤S302中进入第一循环。
如图4所示,第一循环开始于方法步骤S411。在随后的方法步骤S412中,第一基站110根据预定的顺序,根据指定给所述多个部分中一个部分的特征值对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补偿。预定的顺序使所述多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被轮到至少一次。如表1中所示的索引号为1-12的12个测试点,可以按照测试点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各被测试一次,也可以按照测试点序号从大到小的顺序,甚至任意的顺序使各个测试点都被轮到一次。在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个子帧的下行传输时间间隔中测试索引序号为1的测试点,在第二个子帧的下行传输时间间隔中测试索引序号为10的测试点......在12个子帧中测试全部12个测试点。这意味着第一循环的周期是12个子帧(6ms)。在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相干时间内完成第一循环,相干时间与用户设备130的速度有关,与载频信号的频率等因素有关。
在方法步骤S413中,第一基站110根据补偿结果设计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随后在方法步骤S414中与第二基站120协作地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130。其中用户设备130当前空闲。
在方法步骤S415中,第一基站110判断测试是否已经遍历所述参数偏置范围的所有部分,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执行步骤S412-S415,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在方法步骤S416中结束第一循环。
在第一循环结束之后,回到图3中的方法步骤S303,第一基站110判断第一次第一循环开始之后是否已经达到第二时间,如果是,则在方法步骤S304中结束第二循环,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进一步在方法步骤S305中判断前一次第一循环开始之后是否已经达到第一时间,如果是,则重新回到方法步骤S302中开始第一循环,其中第一时间大于或等于完成所述第一循环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回到方法步骤S303。
能够理解的是,第二循环是对第一循环整体的重复或循环,可以认为第一循环是内循环,而第二循环是外循环。方法步骤S303和S305对于本发明的实施并不是必要的,它们的顺序可以改变甚至可以省略这些步骤。增加第二循环的优点在于增加第一循环的执行次数,获得更多的测试结果,以使得测试结果的统计值更接近实际的信道质量。
下面回到图2对第二基站120侧执行的方法步骤进行描述。在方法步骤S221中,第二基站执行第五循环,第五循环的步骤在图3和图4中进一步说明。在方法步骤S222中,第二基站120将经过预编码处理的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130。并且在方法步骤S223中接收来自用户设备130的相关信道质量指示反馈。
图3和图4示出了图1中的第五循环的方法步骤。
如图3所示,第五循环与第二循环的方法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由于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进行多点协作传输,因此第五循环的周期与第二循环的周期是相同的。
如图4所示,第四循环开始于方法步骤S421。在随后的方法步骤S422中,第二基站120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设计用于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在方法步骤S423中将经过预编码处理的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130。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方法步骤S414和S423是由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在相同的时隙上协作地进行的。
在方法步骤S424中,第二基站120判断步骤S422的重复次数是否已经达到与测试点的个数相关的预定次数,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执行步骤S422-S424,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结束第四循环。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四循环的周期与第一循环的周期相同。区别仅在于,第四循环中,第二基站120对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不做补偿,可以认为第二基站120发送的信号是参考信号。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 h 1 ul ) H | h 1 ul | 2 + | h 2 ul | 2 · s
而第一循环中,第一基站110对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补偿,其发送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其中(σt)的值是表1中给出的测试点。用户设备会针对每个测试点反馈相关的信道质量指示。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基站110在方法步骤S214中接收由用户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之后,在方法步骤S215中,由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确定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范围。
具体地,图5示出了图1中根据信道质量指示确定天线阵列的偏置范围的具体步骤。
首先,在方法步骤S501中,第一基站110计算针对各个特征值的信道质量指示的在当前时间的统计值。统计值可以是统计均值或统计和值,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其他值。下面以统计值为统计均值为例进行说明。
信道质量指示的统计均值可以表示为:
f ( τ , i ) = 1 τ Σ l = 1 τ C l i
其中,τ表示外循环的循环索引,也就是第一循环的重复次数,i表示测试点的索引,表示在第l个外循环周期中用户反馈的关于第i个测试点的信道质量指示的值。
随后在方法步骤S502中,确定与所计算的统计值中的最高值相对应的特征值。也就是说,判断哪个测试点能够帮助用户设备达到更好的性能,并记录在第τ次循环下的判断结果。
κ=max{fii)}
∏(τ,κ)=1
在方法步骤S503中为每个特征值计算该特征值是某一时刻下所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最大的特征值的概率。在外循环索引为τ时,第i个测试点的信道质量指示为最佳的概率表示为:
η i = Σ l = 1 τ Π ( l , i ) τ
根据所得到的结果,统计得到哪个测试点呈现较好性能的概率最高。并在方法步骤S504中,确定与使得所述概率最高的特征值对应的参数偏置范围,所确定的范围即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确定的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的范围。
在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对所确定的范围进行进一步划分,并重复执行外循环和/或内循环,来增加准的精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性能。
图6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图。
图6所示的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区别在于,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二基站120而不是第一基站110根据所接收到的由用户设备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确定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范围。
为此,第一基站110能够在方法步骤S615中第二基站120发送第一信息,以指示第一基站110中第一循环中对各个测试点进行测试的预定顺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该预定顺序也能够是预先配置在第二基站中,因此,方法步骤S615是可以省略的。
此外,第一基站110能够在方法步骤S616中向第二基站120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一基站中将完整的参数偏置范围划分得到的所述多个部分,以及为划分得到的每个部分所指定的所述特征值。类似地,该信息也能够预先配置在第二基站120中,因此,方法步骤S616也是可以省略的。
方法步骤S624与前文结合图2描述的方法步骤S215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其同样可包括如结合图5描述的方法步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如何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此外,明显的,“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元素和步骤,并且措辞“一个”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元件也可以由一个元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2)

1.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的第一基站中用于校准所述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所述无线通信网中的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多点协作传输,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校准精度的要求,将完整的参数偏置范围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为每个部分指定一个特征值;
b.在第一循环中,根据预定的顺序,根据指定给所述多个部分中一个部分的特征值对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补偿;
c.根据补偿结果设计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随后与所述第二基站协作地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是由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多点协作传输所服务的,所述用户设备当前空闲,并且所述第二基站对上行信道状态信息未进行补偿;
d.判断是否已经遍历所述参数偏置范围的所有部分,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执行步骤b-d,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结束所述第一循环,
其中,所述步骤d之后进一步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相关信道质量指示反馈;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范围,
其中,在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确定所述偏置范围的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计算针对各个特征值的信道质量指示的在当前时间的统计值;
-确定与所述统计值中的最高值相对应的特征值;
-为每个特征值计算该特征值是某一时刻下所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最大的特征值的概率;
-确定与使得所述概率最高的特征值对应的参数偏置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顺序是使所述多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被轮到至少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
-在第二循环中,判断前一次第一循环开始之后是否已经达到第一时间,如果是,则重新开始所述第一循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大于或等于完成所述第一循环所需要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
-判断第一次第一循环开始之后是否已经达到第二时间,如果是,则结束所述第二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步骤b中的预定顺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基站中将所述完整的参数偏置范围划分得到的所述多个部分,以及为划分得到的每个部分所指定的所述特征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确定所述偏置范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m.根据校准精度的要求,将所确定的偏置范围进一步划分为多个部分,并为每个部分指定一个特征值;
n.在第三循环中,根据预定的顺序,根据指定给所述多个部分中一个部分的特征值对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补偿;
o.根据补偿结果设计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随后与所述第二基站协作地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是由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多点协作传输所服务的,且所述用户设备当前空闲;
p.判断是否已经遍历所述参数偏置范围的所有部分,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执行步骤n-p,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结束所述第三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干时间内完成所述第一循环,所述相干时间与所述用户设备的速度有关,与载频信号的频率有关。
9.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的第二基站中用于校准无线通信网中的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进行多点协作传输,在所述第一基站中,根据校准精度的要求,将完整的参数偏置范围划分成多个部分;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循环中,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设计用于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矢量或矩阵,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随后与所述第一基站协作地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是由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多点协作传输所服务的,所述用户设备当前空闲,并且所述第二基站对上行信道状态信息未进行补偿;
B.判断所述步骤A的重复次数是否已经达到与所述多个部分的个数相关的预定次数,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执行步骤A-B,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结束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循环,
其中,在所述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相关信道质量指示反馈;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天线阵列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站的天线阵列的偏置范围,
其中,在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确定所述偏置范围的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计算针对各个特征值的信道质量指示的在当前时间的统计值;
-确定与所述统计值中的最高值相对应的特征值;
-为每个特征值计算该特征值是某一时刻下所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最大的特征值的概率;
-确定与使得所述概率最高的特征值对应的参数偏置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循环中,判断前一次第二基站的第一循环开始之后是否已经达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时间,如果是,则重新开始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循环,其中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时间大于或等于完成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循环所需要的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
-判断第一次第二基站的第一循环开始之后是否已经达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时间,如果是,则结束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循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与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循环协作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循环中对所述多个部分循环的预定顺序或将所述第一信息预先配置在所述第二基站中;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基站中将所述完整的参数偏置范围划分得到的所述多个部分,以及为划分得到的每个部分所指定的所述特征值;或者将所述第二信息预先配置在所述第二基站中。
CN201210297045.0A 2012-08-20 2012-08-20 在无线异构通信网中优化无线链路监视窗口参数的方法 Active CN103634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7045.0A CN103634079B (zh) 2012-08-20 2012-08-20 在无线异构通信网中优化无线链路监视窗口参数的方法
TW102129733A TWI516046B (zh) 2012-08-20 2013-08-19 在無線異質通信網路中優化無線電鏈路監視視窗參數的方法
EP13826584.8A EP2885881B1 (en) 2012-08-20 2013-08-19 Method of optimizing radio link monitor window parameter in wireless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4/422,549 US20150236760A1 (en) 2012-08-20 2013-08-19 Method of optimizing radio link monitor window parameter in wireless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PCT/IB2013/002236 WO2014030065A2 (en) 2012-08-20 2013-08-19 Method of optimizing radio link monitor window parameter in wireless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7045.0A CN103634079B (zh) 2012-08-20 2012-08-20 在无线异构通信网中优化无线链路监视窗口参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4079A CN103634079A (zh) 2014-03-12
CN103634079B true CN103634079B (zh) 2017-02-08

Family

ID=50030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7045.0A Active CN103634079B (zh) 2012-08-20 2012-08-20 在无线异构通信网中优化无线链路监视窗口参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36760A1 (zh)
EP (1) EP2885881B1 (zh)
CN (1) CN103634079B (zh)
TW (1) TWI516046B (zh)
WO (1) WO201403006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5164B2 (en) 2011-07-07 2021-03-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in a base st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making a handover decision, base station,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EP3165022B1 (en) 2014-07-02 2020-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of taking a mobility decision by considering the beamforming capabilities of the neighbouring nodes
WO2016003335A1 (en) * 2014-07-02 2016-0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calibrating uplink measurements to offset beamforming of neighbouring nodes
CN112039643B (zh) * 2016-09-26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62570A (zh) * 2017-02-20 2018-08-28 北京金泰众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信道特征数据量化方法及装置
RU2700688C1 (ru) 2018-09-24 2019-09-19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ы калибровки каналов фазированной антенной решетки
US11817927B1 (en) * 2022-05-31 2023-11-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llocating antenna resources to prepare for idle equipment to transition to active mod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7978A (zh) * 2010-03-12 2010-08-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收发机天线校准误差的多点协作鲁棒预编码方法
CN102025457A (zh) * 2009-09-09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CN102291212A (zh) * 2011-08-12 2011-12-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CN102378275A (zh) * 2010-08-13 2012-03-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增强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01238B2 (en) * 2007-03-30 2010-09-21 Alcatel-Lucent Usa Inc.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user scheduling based on reduc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KR101530559B1 (ko) * 2009-06-04 2015-06-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 셀간 협력 전송을 위한 피드백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675718B2 (en) * 2009-10-01 2014-03-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terative precoder matrix comput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457A (zh) * 2009-09-09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CN101807978A (zh) * 2010-03-12 2010-08-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收发机天线校准误差的多点协作鲁棒预编码方法
CN102378275A (zh) * 2010-08-13 2012-03-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增强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91212A (zh) * 2011-08-12 2011-12-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30065A3 (en) 2014-05-15
TWI516046B (zh) 2016-01-01
US20150236760A1 (en) 2015-08-20
CN103634079A (zh) 2014-03-12
WO2014030065A2 (en) 2014-02-27
TW201414228A (zh) 2014-04-01
EP2885881A2 (en) 2015-06-24
EP2885881B1 (en) 202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4079B (zh) 在无线异构通信网中优化无线链路监视窗口参数的方法
US10608711B2 (en) 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
US842242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on for cooperat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9404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user terminal so as to enhance reciprocity error calibration between uplink and downlink
US861190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for downlink signal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294179B2 (en) Gain normalization correction of PMI and COI feedback for base station with antenna array
CN103209012B (zh) 用于辅助多维天线阵列的信道测量的方法
US2018012365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0209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211894B2 (en) Downlink precod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4025526A (zh) 用于天线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US92369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ulti-cell precoding
CN115486035A (zh) 用于信道估计的nn参数的类别
EP4008060B1 (en) Channel construction for unsounded mimo channel
EP3868033B1 (en) Multi-user pairing and sinr calculation based on relative beam power for codebook-based dl mu-mimo
CN101686071B (zh) 信道质量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KR20160066665A (ko) 대규모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및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US11057782B2 (en) Multi-cell coordination system and channel calibr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887526B1 (ko) 시스템 파라미터 설정 장치, 무선 전력 통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03312448B (zh)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CN101321008A (zh) 下行波束赋形发射方法及装置
US11923925B2 (en) User selection for MU-MIMO communications
CN106161290B (zh) 一种流间干扰计算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20240023104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recoded pucch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80012154A (ko) 시스템 파라미터 설정 장치, 무선 전력 통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Shanghai, Pudong Jinqiao Ning Bridge Road, No. 388, No.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Shanghai, Pudong Jinqiao Ning Bridge Road, No. 388, No.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