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7233A -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7233A
CN103607233A CN201310657234.9A CN201310657234A CN103607233A CN 103607233 A CN103607233 A CN 103607233A CN 201310657234 A CN201310657234 A CN 201310657234A CN 103607233 A CN103607233 A CN 103607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beam
user
time
real
sub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72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7233B (zh
Inventor
崔琪楣
陶小峰
郭灵芝
李左琳
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ineng Environmental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3106572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072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07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7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07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7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包括步骤:S1、确认当前时刻每个波束中的用户数量,并判断用户的业务类型属于实时用户或是非实时用户;S2、根据波束中用户数量的相对关系,将波束分为hot波束以及非hot波束;S3、对所有的hot波束作如下处理:将当前某个hot波束中的用户归为一簇,切换时优先保证簇内用户只切换波束而不切换子载波;S4、定期重复上述步骤。本发明的波束切换方法,定期对划分出的hot波束进行波束内切换,以达到波束间切换时最小化需要切换子载波的数目的目的同时兼顾了系统的整体性能以及实时业务,有效地提升了波束切换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卫星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波束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陆地蜂窝3G技术商用的逐渐成熟,4G技术也有望在近期投入使用。而为了弥补陆地蜂窝系统覆盖范围的问题而引入的卫星通信系统中的3G技术也日渐成熟,跟陆地蜂窝系统相对应的下一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也成为了研究热点。下一代移动卫星通信旨在提高更广泛类型的服务、更高的传输速率,其主要特点为集合了4G中的关键技术: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但是新的4G技术跟卫星通信系统相结合产生了不同于陆地蜂窝系统的特点。
由于点波束覆盖范围小,并且卫星在高速移动,波束切换时LEO卫星系统中最常见的切换。在切换过程中,如果在下一个波束中没有新链路或信道,那么当前的呼叫就应该丢弃或者阻塞。再次,选择合适的资源管理(信道分配)策略,可以保证切换期间信道的可用性。因此,信道分配策略和切换保证技术是管理切换请求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决点波束切换问题,已经提出了几种切换方法。可以根据下面两个准则对点波束切换方式进行分类:信道分配策略和切换保证。其中,基于信道分配策略的分类:各种信道分配技术可用于分配信道给某个呼叫。切换请求对于下一个小区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转移的呼叫,需要分配一个信道。基于信道分配策略,切换技术可以分成如下三种:基于固定信道分配(FCA)的切换、基于动态信道分配(DCA)的切换、基于自适应动态信道分配(IDCA)的切换;基于切换保证技术,切换可以分为:Guaranteed Handover schemes,GH、Guaranteed PrioritizedHandover schemes。
然而新一代卫星通信技术采用了OFDM技术,这使得每个波束中可用资源集合完全相同,本专利即利用这一点对传统波束切换技术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切换效率,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新的波束切换方法,以克服下一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波束切换失败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包括步骤:S1、确认当前时刻每个波束中的用户数量,并将用户按照业务类型分为实时用户和非实时用户;
S2、根据波束中用户数量的相对关系,将波束分为热点波束和非热点波束;
S3、对热点波束作如下处理:将当前某个热点波束中的用户归为一簇,切换时优先保证簇内用户只切换波束而不切换子载波;
S4、根据预定周期重复上述步骤。
优选地,步骤S2具体包括:
确定波束与终端的相对运动方向,对波束沿波束运动方向按从1到n进行编号,n=1,2,...N,并统计当前时刻每个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其中,n表示卫星中总波束的数量,
其中,热点波束判别准则为:将编号为n的波束中的用户数N1与编号为(n-1)的波束中的用户数N2进行比较,若N1>N2,则波束n为热点波束,否则为非热点波束。
优选地,步骤S3具体包括:
按波束移动的反方向对各个波束进行扫描,若波束n为热点波束,则对波束(i-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优选地,
若波束i为热点波束,且n(i-1).1+n(i-1).2+ni.1+ni.2≤M;波束i为n个波束中的任一波束;M表示每个波束中可用子载波数;
ni.1和ni.2分别表示编号为i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n(i-1).1和n(i-1).2分别表示编号为i-1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M表示每个波束中可用子载波数;
将波束(i-1)中的用户切换到与波束i中用户不同的子载波上。
优选地,若波束i为热点波束,且n(i-1).1+n(i-1).2+ni.1+ni.2>M,则根据n(i-1).1、n(i-1).2、ni.1、ni.2和M的具体数量关系确定阻塞的用户,然后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ni.1和ni.2分别表示编号为i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n(i-1).1和n(i-1).2分别表示编号为i-1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M表示每个波束中可用子载波数。
优选地,若n(i-1).1+ni.1+ni.2≤M,则阻塞掉波束(i-1)中n(i-1).2个非实时业务中的(n(i-1).1+n(i-1).2+ni.1+ni.2-M)个,然后对波束(i-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优选地,若n(i-1).1+ni.1+ni.2>M且n(i-1).1+ni.1≤M,则阻塞掉波束(i-1)中所有的非实时业务和波束i中非实时业务中的(n(i-1).1+ni.1+ni.2-M)个,然后对波束(i-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优选地,若n(i-1).1+ni.1>M,则阻塞掉波束(i-1)和波束i中所有的非实时业务,并阻塞掉波束i中实时业务中的(n(i-1).1+ni.1-M)个,然后对波束(i-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优选地,优先阻塞掉靠近波束边缘的用户。
优选地,每隔Ts时间间隔重复一次上述步骤,其中,Ts为用户平均通信时间。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波束切换方法,定期对划分出的hot波束进行波束内切换,以达到波束间切换时最小化需要切换子载波的数目的目的。同时兼顾了系统的整体性能以及实时业务,有效地提升了波束切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波束切换方法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hot波束以及待处理的非hot波束不需要切断用户时的波束切换模型示意图;
图3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2的hot波束以及待处理的非hot波束需要切断用户时的波束切换模型示意图;
图4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3的hot波束以及待处理的非hot波束需要切断用户时的波束切换模型示意图;
图5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4的hot波束以及待处理的非hot波束需要切断用户时的波束切换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基本信息确定:确认当前时刻每个波束中的用户数量,并判断用户的业务类型,根据当前用户业务情况分为实时以及非实时用户。
步骤S2:区分热点波束(hot波束):根据波束中用户数量的相对关系,将波束分为hot波束以及非热点波束(非hot波束)。
确定波束与终端的相对运动方向,对波束沿波束运动方向进行编号(从1到n,n表示此卫星中总波束的数量),并统计当前时刻每个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n=1,2,...N
hot波束判别准则为:将编号为n的波束中的用户数N1与编号为(n-1)的波束中的用户数N2进行比较,若N1>N2,则波束n为hot波束,否则即为非hot波束。假设编号为i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分别为ni.1和ni.2,同时假设每个波束中可用子载波数为M。
步骤S3:对所有的hot波束以及非hot波束作如下处理:将当前某个hot波束中的用户归为一簇,切换时优先保证簇内用户只切换波束而不切换子载波。
按波束移动的反方向对各个波束进行扫描,若波束n是hot波束,则对波束(n-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若波束i为热点波束,且n(i-1).1+n(i-1).2+ni.1+ni.2≤M;波束i为n个波束中的任一波束;M表示每个波束中可用子载波数;
ni.1和ni.2分别表示编号为i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n(i-1).1和n(i-1).2分别表示编号为i-1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M表示每个波束中可用子载波数;
将波束(i-1)中的用户切换到与波束i中用户不同的子载波上。
优选地,
若波束i为热点波束,且n(i-1).1+n(i-1).2+ni.1+ni.2>M,则根据n(i-1).1、n(i-1).2、ni.1、ni.2和M的具体数量关系确定阻塞的用户,然后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ni.1和ni.2分别表示编号为i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n(i-1).1和n(i-1).2分别表示编号为i-1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M表示每个波束中可用子载波数。
优选地,若n(i-1).1+ni.1+ni.2≤M,则阻塞掉波束(i-1)中n(i-1).2个非实时业务中的(n(i-1).1+n(i-1).2+ni.1+ni.2-M)个,然后对波束(i-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优选地,若n(i-1).1+ni.1+ni.2>M且n(i-1).1+ni.1≤M,则阻塞掉波束(i-1)中所有的非实时业务和波束i中非实时业务中的(n(i-1).1+ni.1+ni.2-M)个,然后对波束(i-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优选地,若n(i-1).1+ni.1>M,则阻塞掉波束(i-1)和波束i中所有的非实时业务,并阻塞掉波束i中实时业务中的(n(i-1).1+ni.1-M)个,然后对波束(i-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优选地,优先阻塞掉靠近波束边缘的用户。
步骤S4:定期重复上述步骤:每隔Ts(用户平均通信时间)时间间隔重复一次上述步骤。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此时考虑5个波束的情况,波束从左向右运动。从左向右将波束分别标号为1-5,从波束1到波束5中依次有2、0、5、2、3个用户。
此时波束编号3、5为hot波束,按波束移动的反方向对各个波束进行扫描,波束5是hot波束,则对波束4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设每个波束都使用相同的资源f1-f5,此时首先对波束4中的用户进行子载波切换,切换到与波束5不同的子载波上。
波束3是hot波束,由于波束3中的五个用户已经占用了全部5个子载波,而波束2中没有用户,因此不需要对波束二进行处理。
按上述过程做完波束内切换后,在用户运动到波束边缘时,对hot波束中的用户只需要切换波束,而不需要切换子载波;对非hot波束中的用户而言,正常进行波束切换即可。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此时从波束1到波束5中依次有2、2、4、2、2个用户。
此时波束3为hot波束,按波束移动的反方向对各个波束进行扫描,波束3是hot波束,需要对波束2进行处理。仍设每个波束都使用相同的资源f1-f5,而波束中已有2个用户,4+2>6,需要根据波束2和波束3中用户业务类型进行不同处理。
如图3所示(黑色填充表示实时用户),波束2中一个为实时业务,一个为非实时业务,而波束3中五个用户均为实时业务。此时切断波束2中非实时业务。
按上述过程做完波束内切换后,在用户运动到波束边缘时,对hot波束中的用户只需要切换波束,而不需要切换子载波;对非hot波束中的用户而言,正常进行波束切换即可。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黑色填充表示实时用户),此时于实施例2不同之处为:波束2中的两个用户均为实时业务,而波束3中有一个非实时业务,此时只需要切断波束3中的非实时业务即可,其余步骤不变。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此时于实施例2不同之处为:波束2和波束3中的所有用户均为实时业务,此时只需要切断波束2和波束3中离各自波束中心最远的用户即可,其余步骤不变。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及特征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认当前时刻每个波束中的用户数量,并将用户按照业务类型分为实时用户和非实时用户;
S2、根据波束中用户数量的相对关系,将波束分为热点波束和非热点波束;
S3、对热点波束作如下处理:将当前某个热点波束中的用户归为一簇,切换时优先保证簇内用户只切换波束而不切换子载波;
S4、根据预定周期重复上述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
确定波束与终端的相对运动方向,对波束沿波束运动方向按从1到n进行编号,n=1,2,...N,并统计当前时刻每个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其中,n表示卫星中总波束的数量,
其中,热点波束判别准则为:将编号为n的波束中的用户数N1与编号为(n-1)的波束中的用户数N2进行比较,若N1>N2,则波束n为热点波束,否则为非热点波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
按波束移动的反方向对各个波束进行扫描,若波束n为热点波束,则对波束(i-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波束i为热点波束,且n(i-1).1+n(i-2).2+ni.1+ni.2≤M;波束i为n个波束中的任一波束;M表示每个波束中可用子载波数;ni,1和ni,2分别表示编号为i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n(i-1).1和n(i-1).2分别表示编号为i-1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M表示每个波束中可用子载波数;
将波束(i-1)中的用户切换到与波束i中用户不同的子载波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波束i为热点波束,且n(i-1).1+n(i-1).2+ni.1+ni.2>M,则根据n(i-1).1、n(i-1).2、ni.1、ni.2和M的具体数量关系确定阻塞的用户,然后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ni.1和ni.2分别表示编号为i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n(i-1).1和n(i-1).2分别表示编号为i-1的波束中实时用户与非实时用户的数量;
M表示每个波束中可用子载波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n(i-1).1+ni.1+ni.2≤M,则阻塞掉波束(i-1)中n(i-1).2个非实时业务中的(n(i-1).1+n(i-1).2+ni.1+ni.2-M)个,然后对波束(i-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n(i-1)+ni.1+ni.2>M且n(i-1).1+ni.1≤M,则阻塞掉波束(i-1)中所有的非实时业务和波束i中非实时业务中的(n(i-1).1+ni.1+ni.2-M)个,然后对波束(i-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n(i-1).1+ni.1>M,则阻塞掉波束(i-1)和波束i中所有的非实时业务,并阻塞掉波束i中实时业务中的(n(i-1).1+ni.1-M)个,然后对波束(i-1)进行波束内子载波切换。
9.如权利要求6、7、8任一项所述的波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优先阻塞掉靠近波束边缘的用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隔Ts时间间隔重复一次上述步骤,其中,Ts为用户平均通信时间。
CN201310657234.9A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 Active CN1036072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7234.9A CN103607233B (zh)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7234.9A CN103607233B (zh)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7233A true CN103607233A (zh) 2014-02-26
CN103607233B CN103607233B (zh) 2017-05-17

Family

ID=5012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7234.9A Active CN103607233B (zh)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07233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6120A (zh) * 2014-06-13 2014-09-24 北京邮电大学 Lte卫星通信系统移动负载均衡方法
CN106793059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送、获取同步信息块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137451A1 (zh) * 2017-01-26 2018-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474326A (zh) * 2018-11-16 2019-03-15 清华大学 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313136A (zh) * 2017-01-24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0826592B2 (en) 2017-08-18 2020-1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ndom access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WO2021115015A1 (zh) * 2019-12-11 2021-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选择方法、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3709880A (zh) * 2021-08-23 2021-1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业务自适应的卫星跳波束系统资源分配方法
US11218951B2 (en) 2017-01-09 2022-01-04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and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CN114390648A (zh) * 2020-10-20 2022-04-22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节能方法、网络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925A (zh) * 2007-04-28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智能天线应用的媒体接入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1388702A (zh) * 2007-09-11 2009-03-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码本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自适应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99908A (zh) * 2013-04-15 2013-07-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宽带集群系统的自适应切换波束赋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925A (zh) * 2007-04-28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智能天线应用的媒体接入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1388702A (zh) * 2007-09-11 2009-03-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码本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自适应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99908A (zh) * 2013-04-15 2013-07-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宽带集群系统的自适应切换波束赋形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6120A (zh) * 2014-06-13 2014-09-24 北京邮电大学 Lte卫星通信系统移动负载均衡方法
US11218951B2 (en) 2017-01-09 2022-01-04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and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CN106793059B (zh) * 2017-01-10 2020-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送同步信息块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93059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送、获取同步信息块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13136B (zh) * 2017-01-24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313136A (zh) * 2017-01-24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0873382B2 (en) 2017-01-26 2020-12-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eam switch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8137451A1 (zh) * 2017-01-26 2018-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336359B2 (en) 2017-01-26 2022-05-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eam switch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10826592B2 (en) 2017-08-18 2020-1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ndom access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US11424810B2 (en) 2017-08-18 2022-08-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ndom access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US11664875B2 (en) 2017-08-18 2023-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ndom access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US11923947B2 (en) 2017-08-18 2024-03-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ndom access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CN109474326B (zh) * 2018-11-16 2019-08-30 清华大学 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474326A (zh) * 2018-11-16 2019-03-15 清华大学 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1115015A1 (zh) * 2019-12-11 2021-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选择方法、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4390648A (zh) * 2020-10-20 2022-04-22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节能方法、网络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09880A (zh) * 2021-08-23 2021-1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业务自适应的卫星跳波束系统资源分配方法
CN113709880B (zh) * 2021-08-23 2023-06-1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业务自适应的卫星跳波束系统资源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7233B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7233A (zh)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
US20090124261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CN1997217B (zh)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管理方法及切换方法
CN102144425B (zh) Ofdma中的部分频率重用
EP2421295B1 (en) Down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3002501A (zh) 一种移动中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168624A (zh)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355708B (zh) Mbms业务优先级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1925185B (zh) 中继蜂窝网络的干扰抑制方法、基站和网络系统
CN102388650A (zh) 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2264123B (zh) 一种pdsch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0499861C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切换方法
US10425823B2 (en) Cell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cell management apparatus
CN103415020A (zh) 一种中继系统中基于频率划分的干扰解决方法
CN103199973A (zh) 多点协作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7787045B (zh) 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系统
CN106921975B (zh) 一种基于230m无线通信专网的中继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256366B (zh) 载波聚合场景下多用户mimo资源调度方法
CN105101042A (zh) 设备到设备通信与小区通信调度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03079210A (zh) 小区间下行干扰协调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1686512A (zh) 一种选择目的邻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00479595C (zh) 软切换资源指配方法及系统
CN102196521A (zh) 一种ofdm蜂窝中继网络的切换方法
CN102655645B (zh) 一种lte系统中基于rntp的干扰抑制方法
CN102196541A (zh) 实现多载波增强上行接入功率共享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31

Address after: 410205 Room 304, Unit 2, Building A2, Lugu Enterprise Square, Wenxuan Road, Changsha High-tech Zone,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Sain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876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Xitucheng Road No. 1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Address after: 410205 No. 101, building 7, Zone C, jindaoyuan, No. 179, Huizhi Middle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atentee after: Hunan saineng Environmental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205 Room 304, Unit 2, Building A2, Lugu Enterprise Square, Wenxuan Road, Changsha High-tech Zone,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SAIN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