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6196B - 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6196B
CN103596196B CN201210288628.7A CN201210288628A CN103596196B CN 103596196 B CN103596196 B CN 103596196B CN 201210288628 A CN201210288628 A CN 201210288628A CN 103596196 B CN103596196 B CN 103596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ce
phase difference
amplitude
phas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86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6196A (zh
Inventor
赵亚军
莫林梅
徐汉青
黄�俊
李玉洁
孙宝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28862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96196B/zh
Priority to US14/414,296 priority patent/US951579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3/078322 priority patent/WO2013178122A1/zh
Priority to EP13796301.3A priority patent/EP2861006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596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6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站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参数偏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参数偏差的取值;所述参数偏差包括:相位差和幅度差;然后,所述基站根据该取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和/或幅度校准。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由小区计算不同接入点之间的参数差,然后根据该参数差,对多接入点进行校准,解决了多接入点之间联合发送的数据彼此会有相位差及幅度差的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接入点之间进行很好的相干发送,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未来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区边缘频谱效率更加受到重视,如何提高小区边缘的传输质量与吞吐量成为竞相研究的课题。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协作多点)技术利用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天线协作传输和接收,一个基站(小区)下设置一个或多个接入点,CoMP协作的多个点可以是来自一个小区的多个接入点,也可以是来自多个小区的多个接入点,其中,小区包含终端的主小区和协作小区。CoMP能有效解决小区边缘的干扰问题,从而提高无线链路的容量和可靠性,因此,CoMP技术作为一项关键技术被引入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长期演进技术的后续演进)系统中。
CoMP系统在TDD(Time Division Dulpexing,时分双工)模式下,考虑接入点AP之间的天线校准问题,AP点各自独立天线校准的结果为:HDL=C*HUL,其中C为下行偏差的一个复数标量,包括相位和幅度,HDL为下行链路的信道频域响应,HUL为上行链路的信道频域响应,天线校准对于单AP是没有影响的,但不同AP的上下行信道偏差C不同。因此,当CoMP系统存在多个接入点AP时,不同的AP之间会有由于复数C的不同带来的彼此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参数差,包括:相位差和幅度差。例如,AP1的上下行信道频域响应差为C1,AP2的上下行信道差为C2,则AP1与AP2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参数差为ΔC=C1/C2。这使得不同AP联合发送(Joint Transmission,简称JT)的数据彼此会有相位差和幅度差,导致无法很好地在AP之间相干发送数据,以致系统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解决多AP之间联合发送的数据彼此会有相位差及幅度差,导致无法很好地在AP之间相干发送数据的问题,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包括:
基站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参数偏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参数偏差的取值;
然后,所述基站根据该取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校准。
进一步地,所述参数偏差包括:相位差和幅度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和/或,所述基站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然后,所述基站根据估计出的所述相位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和/或,所述基站根据估计出的所述幅度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幅度校准。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包括:
基站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将相位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估计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估计策略包括:
若所述基站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或者,所述基站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高或MCS级别最低的相位差加上或减去pi,然后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包括:
基站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并将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基站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策略包括:
若所述基站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或者,所述基站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同时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同时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并将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基站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策略包括:
若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或者,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在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和/或在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之前,还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接入点校准装置,包括:
参数偏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参数偏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参数偏差的取值;
参数校准模块,用于根据该取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校准。
进一步地,所述参数偏差包括:相位差和幅度差;所述参数偏差估计模块包括:
相位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
幅度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同时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所述参数校准模块,用于根据该取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特征参数校准,包括:
根据估计出的所述相位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和/或,根据估计出的所述幅度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幅度校准。
进一步地,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包括:
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将相位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根据所述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估计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还用于在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之前,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估计策略包括:
若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或者,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所述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或者,比较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高或MCS级别最低的相位差加上或减去pi,然后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进一步地,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包括:
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并将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还用于在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之前,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策略包括:
若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或者,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所述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同时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包括:
所述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同时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并将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还用于在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之前,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策略包括:
若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或者,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由小区计算不同接入点之间的参数差,然后根据该参数差,对多接入点进行校准,解决了多接入点之间联合发送的数据彼此会有相位差及幅度差的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接入点之间进行很好的相干发送,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多接入点校准装置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中多接入点校准方法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中估计相位差值的流程图;
图4是实施例中估计幅度差值的流程图;
图5是实施例中同时估计相位差和幅度差值的流程图;
图6是一个应用示例中AP1和AP2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校准方法流程图;
图7是一个应用示例中AP1和AP2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校准方法流程图;
图8是一个应用示例中AP1和AP2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同时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
RRU/接入点之间的信道互易性带来的偏差,属于两个接入点之间的系统偏差,只要由这两个接入点提供联合发送JT服务,任何一个UE都面临相同的相位差,也就是说,参数偏差是由接入点决定的,与UE无关。因此,如果可以得到这两个接入点之间最接近真实参数偏差的取值,用该取值对所述AP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校准,就可以避免多接入点之间联合发送的数据彼此会有相位差及幅度差的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接入点之间进行很好的相干发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接入点校准装置,包括:
参数偏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AP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参数偏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参数偏差的取值;
参数校准模块,用于根据该取值对所述接入点AP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校准。
其中,所述参数偏差包括:相位差Δθ和幅度差ΔA;所述参数偏差估计模块包括:相位差估计模块、幅度差估计模块和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因此,本装置可以单独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也可以同时进行相位和幅度校准,其中:
相位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
幅度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同时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所述参数校准模块,用于根据该取值对所述AP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特征参数校准,包括:
根据估计出的所述相位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和/或,根据估计出的所述幅度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幅度校准。
其中,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包括:
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将相位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根据所述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MCS级别(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类型),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估计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
其中,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还用于在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之前,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其中,所述预设的估计策略包括:
若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或者,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所述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基站与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或者,比较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高或MCS级别最低的相位差加上或减去pi,然后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其中,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包括:
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并将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其中,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还用于在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之前,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其中,所述预设的策略包括:
若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或者,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所述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基站与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所述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同时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包括:
所述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同时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并将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
其中,所述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还用于在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之前,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其中,所述预设的策略包括:
若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或者,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基站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参数偏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参数偏差的取值;
S102:所述基站根据该取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校准。
在上述步骤S101中,所述参数偏差包括:相位差Δθ和幅度差ΔA;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在AP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和/或,所述基站在AP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然后,所述基站根据估计出的所述相位差值对所述AP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和/或,所述基站根据估计出的所述幅度差值对所述AP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幅度校准。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可以单独进行相位或幅度校准,也可以同时进行幅度和相位校准。
其中,如图3所示,基站在AP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基站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AP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并将相位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UE;
其中,在基站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AP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之前,还会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编码调制,因为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唯一的,这样做就可以保证在后面步骤S203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基于同一标准,与统一的无参数偏差错误率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进行比较。
S202:UE向基站返回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
其中,UE收到上述业务数据后,对该业务数据解调译码,如果译码正确则说明正确接收,业务数据的相位是对齐的;如果译码错误则说明错误接收,收到的业务数据相位没有对齐。
S203:所述基站根据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如BLER(Block Error Ratio,块误码率)或BER(Bit Error Rate,误比特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估计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
其中,所述预设的估计策略包括:
若所述基站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或者,所述基站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
其中,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获取的,基站向UE请求获取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UE将其估计的无参数偏差MCS级别反馈给基站。其中,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基站与预先UE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其中,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UE基于AP联合相干发送假设以及测量得到的下行信道和干扰情况估算出的MCS级别,就相当于AP之间无参数偏差时的MCS级别;而UE在估算MSC时会假定一个错误率,该错误率即为无参数偏差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高或MCS级别最低的相位差加上或减去pi,然后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其中,如图4所示,基站在AP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基站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并将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UE;
其中,与步骤S201同理,在基站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AP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之前,还会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编码调制,以保证在后面步骤S303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基于同一标准比较。
S302:UE向基站返回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
S303:所述基站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其中,所述预设的估计策略包括:
若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或者,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所述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基站与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其中,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UE基于AP联合相干发送假设以及测量得到的下行信道和干扰情况估算出的MCS级别,就相当于AP之间无参数偏差时的MCS级别;而UE在估算MSC时会假定一个错误率,该错误率即为无参数偏差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其中,如图5所示,基站在AP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同时在AP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基站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同时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并将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其中,与步骤S201同理,在基站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对所述AP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之前,还会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编码调制,以保证在后面步骤S403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基于同一标准比较。
S402:UE向基站返回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
S403:所述基站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
其中,所述预设的估计策略包括:
若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或者,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其中,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UE基于AP联合相干发送假设以及测量得到的下行信道和干扰情况估算出的MCS级别,就相当于AP之间无参数偏差时的MCS级别;而UE在估算MSC时会假定一个错误率,该错误率即为无参数偏差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
在一个应用示例中描述了各RRU/接入点进行了相位校准的情况,基于UE的反馈统计BLER,通过BLER估计相位差,以两个接入点AP为例,设为AP1和AP2,每个AP有一组天线。实施例中,RRU与接入点AP两个名词是一个概念,对于大于两个AP的场景同样适用。如图6所示,AP1和AP2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两个接入点AP1与AP2之间上下行信道相位差可能的取值区间为A,从A中取相位β1,基站在AP1和AP2向UE联合发送业务数据时,用相位β1对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正;
S502:UE正常接收处理数据,并反馈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给基站;
S503:基站基于UE反馈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例如BLER,或者BER等;
S504:根据步骤S503中统计的错误率判决估计最接近真实相位差Δθ的相位β。采用如下一种方式或者多种方式的组合实现相位估算判决:
(1)如果基于经过相位β1校正后的数据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接近预设的无参数偏差错误率,即,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误差许可范围),则判决该相位β1即为两个AP的相位差;否则,从区间A中再继续取另一个相位β2,重复上述步骤S501~S504,遍历区间A中的相位差值,直到找到满足预设的估计策略(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的两个AP的相位差β;
(2)或者,假设,由经过相位β1校正后的数据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为a,由经过相位β2校正后的数据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为b,若a>b,则判决相位β2更接近真实的两个AP的相位差Δθ;这样一直在区间A中遍历取值,直到找到最佳估计值,即错误率最低的相位,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取值β。
(3)或者,假设,由经过相位β1校正后的数据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为a,由经过相位β2校正后的数据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为b,若a>b,判决相位β1更偏离真实的两个AP点的相位差Δθ,这样一直在区间A中遍历取值,直到找到最差估计值,即错误率最高的相位β。由于偏离是反向的,所以,找到最差估计值±π就可以得到最佳估计的相位差值。
优选的,为了减少遍历相位的次数,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取值遍历:
(a)假设AP1不校准,校准AP2,这样来遍历取值:以取值范围的中心为基准,以中心到边缘范围的一半作为左右步长来遍历取值,例如,取值区间A的取值范围为[-π,+π],以取值范围的中心,即0度为基准,从A中取相位β1,2=±pi/2,分别统计AP2在相位差为β1,2=±pi/2下的BLER,取BLER较小的相位差作为下一步调整的基准;
(b)假设β1=pi/2时统计得到的BLER较小,那么,相位β1可能更接近两个AP间真实的相位差,则以β1=pi/2为基准,以pi/2的一半作为左右步长遍历取值,分别统计AP2在相位差为β3,4=pi/2±pi/4下的BLER,取BLER较小的相位差作为下一步调整的基准;
(c)假设β3=pi/4时统计得到的BLER较小,则以β3=pi/4为基准,以pi/4的一半作为左右步长遍历取值,分别统计AP2在相位差为β5,6=pi/4±pi/8下的BLER,取BLER较小的相位差作为下一步调整的基准;
(d)依据上述步骤,直到统计得到的BLER接近预设的无参数偏差错误率,这样就可以将该BLER对应的相位差。
另外,为使得上述方案更有效,优选地,可以关闭OLLA(Open Loop LinkAdaption,外环链路自适应)功能。
在另一个应用示例中描述了各RRU/接入点进行了相位校准的情况,基于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MCS级别,通过MCS级别估计相位差值β,以两个接入点AP为例,设为AP1和AP2,每个AP有一组天线。实施例中,RRU与接入点AP两个名词是一个概念,对于大于两个AP的场景同样适用。如图7所示,AP1和AP2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1:两个接入点AP1与AP2之间上下行信道相位差可能的取值区间为A,从A中取相位β1,基站在AP1和AP2向UE联合发送业务数据时,用相位β1对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正;
S602:UE正常接收处理数据,并反馈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给基站;
S603:基站基于UE反馈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MCS级别;
S604:根据步骤S603中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判决估计最接近真实相位差Δθ的相位β。采用如下一种方式或者多种方式的组合实现相位差估算判决:
(1)如果基于经过相位β1校正后的数据调整得到的MCS级别接近预设的无参数偏差MCS级别,即,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决该相位β1即为两个AP的相位差;否则,从区间A中再继续取另一个相位β2,重复上述步骤S601~S604,遍历区间A中的相位差值,直到找到满足预设的判决准则(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的两个AP点的相位差β;
(2)或者,假设,由经过相位β1校正后的数据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为c,由经过相位β2校正后的数据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为d,若c>d,则判决相位β1更接近真实的两个AP点的相位差;这样一直在区间A中遍历取值,直到找到最佳估计值,即MCS级别最高的相位,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Δθ的取值β;
(3)或者,假设,由经过相位β1校正后的数据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为c,由经过相位β2校正后的数据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为d,若c>d,判决相位β2更偏离真实的两个AP点的相位差Δθ,这样一直在区间A中遍历取值,直到找到最差估计值,即MCS级别最低的相位β。由于偏离是反向的,所以,找到最差估计值±π就可以得到最佳估计的相位差值。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单独估计相位差进行相位校准:基站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估计值β,单独对相位进行校准;也可以单独估计幅度差进行幅度校准: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估计值α,单独对幅度校准;以及同时估计相位差和幅度差:基站估计出相位估计值β和幅度估计值α,同时进行相位和幅度校准。
下面,在另一个应用示例中描述一下可以同时进行相位差Δθ和幅度差ΔA估计的情况,其中,估计相位差和估计幅度差的逻辑步骤基本一致,即同时遍历取相位差和幅度差,然后基于BLER/MCS判决,即,基于UE的反馈统计BLER,通过BLER估计相位差Δθ和幅度差ΔA,或者基于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MCS级别,通过MCS级别估计相位差Δθ和幅度差ΔA;
估计β和α,使得β在误差许可范围内近似等于Δθ,同时使得α在误差许可范围内近似等于ΔA。基站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估计值β和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估计值α,同时进行相位和幅度校正。
其中,估算相位差的方法见图5和图6所示的应用示例中提到的方法;而估计幅度差的逻辑思路与估计相位差大致相同,例如,以通过MCS级别估计相位差Δθ和幅度差ΔA为例,如图8所示,P1和AP2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包括以下步骤:
S701:两个接入点AP1与AP2之间上下行信道相位差可能的取值区间为A,幅度差可能的取值区间为B,从A中取相位β1,从B中取幅度α1,基站在AP1和AP2向UE联合发送业务数据时,同时用相位β1和幅度α1对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
S702:UE正常接收处理数据,并反馈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给基站;
S703:基站基于UE反馈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MCS级别;
S704:根据步骤S703中调整的MCS级别判决估计最接近真实相位差Δθ的相位β以及最接近真实幅度差ΔA的幅度差值α。
采用如下一种方式或者多种方式的组合实现相位差和幅度差估算判决:
(1)如果基于经过相位β1和幅度α1校正后的数据调整得到的MCS级别接近预设的无参数偏差MCS级别,即,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决该相位β1和该幅度α1即为两个AP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否则,从区间A中再继续取另一个相位β2,从区间B中再继续取另一个幅度值α2,重复上述步骤S701~S704,遍历区间A中的相位差值并遍历区间B中的幅度值,直到找到满足预设的判决准则(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的两个AP点的相位差β和幅度差α;
(2)或者,假设,由经过相位β1和幅度α1校正后的数据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为e,基于经过相位β2和幅度α2校正后的数据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为f,若e>f,则判决相位β1和幅度α1更接近真实的两个AP点的相位差和幅度差。这样一直在区间A和区间B中遍历取值,直到找到最佳估计值,即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和幅度,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Δθ和幅度差ΔA的取值β和α。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由小区计算不同接入点之间的参数差,然后根据该参数差,对多接入点进行校准,可以单独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也可以同时进行相位和幅度校准,解决了多接入点之间联合发送的数据彼此会有相位差及幅度差的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接入点之间进行很好的相干发送,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根据本发明的发明内容,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包括:
基站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包括:
基站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将相位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估计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所述预设的估计策略包括:
若所述基站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或者,所述基站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高或MCS级别最低的相位差加上或减去pi,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所述基站根据估计出的所述相位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在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之前,还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3.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包括:
基站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包括:
基站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并将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基站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的策略包括:
若所述基站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或者,所述基站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所述基站根据估计出的所述幅度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幅度校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在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之前,还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5.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包括:
基站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同时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同时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并将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基站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的策略包括:
若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或者,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
所述基站根据估计出的所述相位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同时,所述基站根据估计出的所述幅度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幅度校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在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和在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之前,还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7.一种多接入点校准装置,包括:
相位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包括:
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将相位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根据所述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估计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所述预设的估计策略包括:
若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或者,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或者,比较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用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高或MCS级别最低的相位差加上或减去pi,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
参数校准模块,用于根据估计出的所述相位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相位校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估计模块,还用于在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之前,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9.一种多接入点校准装置,包括:
幅度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包括:
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在所述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并将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的策略包括:
若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或者,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用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
参数校准模块,用于根据估计出的所述幅度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幅度校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幅度差估计模块,还用于在根据遍历取值的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幅度校准之前,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11.一种多接入点校准装置,包括:
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用于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的相位差值,同时在接入点之间的上下行信道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估计出最接近真实幅度差的幅度差值,包括:
所述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遍历取值,并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同时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并将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后的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所述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根据用户设备UE返回的正确或错误接收判决信息,统计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类型MCS级别,并根据所述错误率或所述MCS级别按照预设的策略估计出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的策略包括:
若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与无参数偏差错误率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或者,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与无参数偏差MCS级别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判断该相位差和该幅度差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其中,所述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是基站向UE请求获取得到的,所述无参数偏差错误率是所述基站与所述UE预先约定好的UE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测量时假定的错误率;
或者,比较所述基站用所述相位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相位差和所述幅度差的取值区间内某一幅度差对业务数据校准后,根据所述UE的反馈统计得到的错误率或进行外环链路自适应调整得到的MCS级别,将所述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中对应得到的错误率最低或MCS级别最高的相位差和幅度差作为最接近真实相位差和幅度差的相位差值和幅度差值;
参数校准模块,用于根据估计出的所述相位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同时,根据估计出的所述幅度差值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数据进行幅度校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幅度差估计模块,还用于在根据遍历取值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对所述接入点联合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之前,对所述业务数据先进行无参数偏差MCS级别的编码调制。
CN201210288628.7A 2012-08-14 2012-08-14 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5961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8628.7A CN103596196B (zh) 2012-08-14 2012-08-14 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
US14/414,296 US9515791B2 (en) 2012-08-14 2013-06-28 Multi-access point calib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13/078322 WO2013178122A1 (zh) 2012-08-14 2013-06-28 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
EP13796301.3A EP2861006B1 (en) 2012-08-14 2013-06-28 Multi-access point calib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8628.7A CN103596196B (zh) 2012-08-14 2012-08-14 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196A CN103596196A (zh) 2014-02-19
CN103596196B true CN103596196B (zh) 2018-05-25

Family

ID=49672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8628.7A Active CN103596196B (zh) 2012-08-14 2012-08-14 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15791B2 (zh)
EP (1) EP2861006B1 (zh)
CN (1) CN103596196B (zh)
WO (1) WO2013178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0534A (zh) * 2020-12-23 2022-06-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到达角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463296B2 (en) * 2021-02-19 2022-10-04 Ultralogic 6G, Llc Error correction by merging copies of PAM-modulated 5G/6G messages
US20240048191A1 (en) * 2022-08-03 2024-0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on in distributed mimo network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185A (zh) * 2008-12-15 2010-06-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小区多天线校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1054144A1 (zh) * 2009-11-04 2011-05-1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oMP的TDD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9355B2 (ja) 2004-03-30 2009-01-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位相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位相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
US10277290B2 (en) * 2004-04-02 2019-04-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xploit areas of coher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US8542763B2 (en) * 2004-04-02 2013-09-24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CN101742518B (zh) 2008-11-06 2013-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时调整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111352B (zh) * 2009-12-23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协作联合发送网络中的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95915B (zh) * 2010-03-18 2014-01-2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同多点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US8797966B2 (en) * 2011-09-23 2014-08-05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185A (zh) * 2008-12-15 2010-06-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小区多天线校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1054144A1 (zh) * 2009-11-04 2011-05-1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oMP的TDD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tenna calibration for TDD CoMP Scenarios 3 and 4;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6 R1-112418》;20110822;正文第1-4页 *
CQI definition for non-PMI feedback in CoMP;CATT;《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0 R1-123214》;2012081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15791B2 (en) 2016-12-06
CN103596196A (zh) 2014-02-19
EP2861006A4 (en) 2015-09-16
US20150207597A1 (en) 2015-07-23
EP2861006A1 (en) 2015-04-15
WO2013178122A1 (zh) 2013-12-05
EP2861006B1 (en) 2019-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842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 information
US99236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ommunication quality
US2016009976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calibration among multiple rrus
US9924473B2 (en) Compens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CoMP system
CN102811478B (zh) 一种路损补偿方法和基站及用户设备
EP3998737A1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317663B (zh) 利用增强型pdcch的pucch资源分配
EP4191912A1 (en) Methods and nodes for determining a transmission data block size
US20160226630A1 (en) Harq-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251260B1 (en) Harq-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40086371A1 (e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pparatus and receiver
US10880888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 transport block siz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2957045B1 (en) Transmitting node and method for rank determination
CN115884379B (zh) 用于传输重复模式指示符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96196B (zh) 一种多接入点校准方法及装置
US10707988B2 (en) Transport block size determin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03580824A (zh) 载波汇聚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里进行自动重传反馈的方法
EP343265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US2016028553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a correction parameter for correc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10003433B2 (en) Statistical model based control signal outer-loop adjustment
US20090052563A1 (en) Decoding apparatus and decoding method
CN107613557B (zh) 一种发射功率确定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和系统
US8547898B2 (en) Estimating absolute power level in a MUROS system
EP2744136A1 (en) Mapping relationship establishment method,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CN110831142A (zh) 功率控制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7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