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1418A -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1418A
CN103581418A CN201210273674.XA CN201210273674A CN103581418A CN 103581418 A CN103581418 A CN 103581418A CN 201210273674 A CN201210273674 A CN 201210273674A CN 103581418 A CN103581418 A CN 103581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mobile terminal
touch area
modul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36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海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nrise Simcom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unrise Simcom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unrise Simcom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unrise Simcom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736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814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81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14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该移动终端包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并在检测为是时发送一提示信号;一提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该提示信号后,在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中提示出一触控区域;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一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后,控制该提示模块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并结束通话;其中,在该提示模块提示有该触控区域的情况下,该控制模块对用户的任何点触式操作均不作响应。本发明避免了用户的各种点触式的误操作,在距离传感器被关闭或禁用以及移动终端中没有设置距离传感器时,同样能够对通话界面进行保护,从而大大降低了移动终端对距离传感器的依赖,降低了移动终端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通话过程中对移动终端的通话界面进行保护以避免用户误操作的移动终端以及利用该移动终端实现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智能手机基本都是触屏手机,而触屏手机在通话界面中各操作控件均为点触式按钮,用户通过点触式的操作就能够进行结束通话、开启扬声器等操作。为了防止用户在通话过程中误操作这些点触式按钮,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现在的智能手机中都设置有距离传感器,在通话时,手机靠近物体(主要是用户的耳朵)就会自动灭屏,起到保护用户通话界面的作用。但是,当智能手机的距离传感器在无意间被关闭或禁用时,手机在通话过程中靠近物体就无法自动灭屏,这就有可能导致用户的误操作。并且,在很多的中低端手机中,厂家为了控制生产成本,经常会去掉手机中的距离传感器,因此,导致这些中低端手机在通话过程中也不具有防止误操作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手机的距离传感器被关闭或禁用或手机中没有设置距离传感器时,会导致用户在通话过程中有误操作的缺陷,提供一种在通话过程中对移动终端的通话界面进行保护以避免用户误操作的移动终端以及利用该移动终端实现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一用于实现该移动终端的通话功能的通话模块,其特点在于,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并在检测为是时发送一提示信号;
一提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该提示信号后,在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中提示出一触控区域;
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一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后,控制该提示模块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并结束通话;其中,在该提示模块提示有该触控区域的情况下,该控制模块对用户在该显示屏中的任何点触式操作均不作响应。
在该检测模块检测到该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该提示模块就相当于在传统的移动终端的通话界面上再覆盖一层保护界面,也就是该触控区域,而该控制模块能够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对其它任何的点触式操作均不作响应。从而在通话过程中使得该触控区域不接收点触式操作,有效地避免了用户的各种点触式的误操作,而只在用户进行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后才会结束通话以及取消提示该显示区域。这样,就能够在通话过程中对该移动终端的通话界面进行很好的保护,不受用户的误操作的干扰。
其中,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是与结束通话这一功能相对应的,而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也是可以在移动终端中进行设置的,只要是能够实现结束通话的功能、并能够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的非点触式操作,即可设置为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
较佳地,该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后,首先控制该提示模块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再控制该通话模块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并在用户利用通话设置选项完成通话设置后控制该提示模块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
在该触控区域中,可以设置为除了点触式操作,用户可以进行各种非点触式操作,并且若用户进行的是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还可以进行各种与传统的移动终端相同或相近的通话设置。其中在该显示屏中显示的该通话设置选项,可以包括传统的移动终端在通话进行时的各种相关的通话设置,如静音、开启扬声器及添加通话等,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通话设置选项来进行不同的通话设置。
同样,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是与通话设置这一功能相对应的,而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也是可以在移动终端中进行设置的,只要是能够实现通话设置的功能的非点触式操作,即可设置为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
较佳地,该通话设置为静音、开启扬声器或添加通话。
较佳地,该移动终端还包括一判断模块,该判断模块用于在该通话模块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后,判断在一时间段内用户是否进行了通话设置,并在判断为否时控制该提示模块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也就是当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进行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后,该触控区域这一保护界面会被解除,而如果用户在该时间段内还没有进行任何通话设置,那么该提示模块会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这样,就能够重新对该移动终端的通话界面进行保护。
较佳地,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及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均为滑动操作。
较佳地,该滑动操作包括在该触控区域中向左滑动、向右滑动、向上滑动及向下滑动。
较佳地,该触控区域的大小及在该显示屏中的位置是可由用户自定义的。在具体设置时,可以将该触控区域的大小和位置设置为能够覆盖传统的移动终端的通话界面中的结束通话、开启扬声器等点触式按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点在于,其利用上述的移动终端实现,该通话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若是,执行步骤S2,若否,则结束流程;
S2、发送一提示信号;
S3、在该显示屏中提示出一触控区域;
S4、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一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后,控制该提示模块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并结束通话。
较佳地,步骤S3与步骤S4之间还包括一步骤S31: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后,首先控制该提示模块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再控制该通话模块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并在用户利用通话设置选项完成通话设置后控制该提示模块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
较佳地,该通话设置为静音、开启扬声器或添加通话。
较佳地,该移动终端还包括一判断模块,步骤S31中在接收到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后,该判断模块还执行一判断步骤:在该通话模块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后,判断在一时间段内用户是否进行了通话设置,若是,则根据用户选择的通话设置选项来完成通话设置后,控制该提示模块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若否,则执行步骤S32,步骤S32为控制该提示模块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
较佳地,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及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均为滑动操作。
较佳地,该滑动操作包括在该触控区域中向左滑动、向右滑动、向上滑动及向下滑动。
较佳地,该触控区域的大小及在该显示屏中的位置是可由用户自定义的。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在移动终端通话时提示出一触控区域来对移动终端的通话界面进行保护,并且通过将该触控区域设置为只接收非点触式操作,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用户的各种点触式的误操作。因此,本发明在移动终端的距离传感器被关闭或禁用以及移动终端中没有设置距离传感器时,同样能够对通话界面进行保护,从而大大降低了移动终端对距离传感器的依赖,降低了移动终端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一通话模块1、一检测模块2、一提示模块3以及一控制模块4。
该通话模块1能够实现该移动终端的基本的通话功能,如拨打电话、接听电话,以及能够在通话过程中在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中显示出各种通话设置选项如静音、开启扬声器、添加通话等,这些都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在此就不再赘述。
其中该检测模块2会首先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即检测用户有没有利用该移动终端来拨打电话或接听电话,如果没有处于通话状态,则不作任何操作,如果处于通话状态,则该检测模块2会发送一提示信号至该提示模块3。
而该提示模块3在接收到该提示信号后,就会在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中提示出一触控区域,该触控区域只能够接收到用户的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具体可以为一滑动操作,如可以为在该触控区域中向左滑动、向右滑动、向上滑动或向下滑动等滑动操作。
这样,当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进行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时,如可以为向左滑动,该控制模块4就能够接收到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并在接收后,控制该提示模块3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并且结束通话。其中,在该提示模块3提示有该触控区域的情况下,该控制模块4对用户在该显示屏中的任何点触式操作均不作响应。
因此,利用该控制模块4只接收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而对其它任何的点触式操作均不作响应,在通话过程中就能够使得该触控区域不接收点触式操作,有效地避免了用户的各种点触式的误操作,而只在用户进行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后才会结束通话以及取消提示该显示区域。这样,在通话时,该移动终端就相当于在传统的通话界面上覆盖了该触控区域这一保护界面,从而能够在通话过程中对该移动终端的通话界面进行很好的保护,不受用户的误操作的干扰。而该触控区域中的各种设置也可以通过垂直线性布局及水平线性布局来实现,具体可以分别通过Textview控件(标签控件)、Sliding Tab控件(滑动控件)来进行设置,而这都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在此就不在赘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触控区域的大小及在该显示屏中的位置是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的,具体可以将该触控区域的大小和位置设置为能够覆盖传统的移动终端的通话界面中的结束通话、开启扬声器等点触式按钮。
综上所述,利用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就完全不需要再设置距离传感器,从而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生产成本,通过本实施例的这种简单、稳定、可靠的方式同样能够对移动终端的通话界面进行保护。
如图2所示,本发明利用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实现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若是,执行步骤101,若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101、发送一提示信号。
步骤102、在该显示屏中提示出一触控区域。
步骤103、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一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后,控制该提示模块3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并结束通话,然后结束流程。
第二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同样包括一通话模块1、一检测模块2、一提示模块3以及一控制模块4。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用户的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来结束通话之前,该控制模块4还能够接收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进行的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并能够在接收之后,首先控制该提示模块3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再控制该通话模块1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并在用户利用通话设置选项完成通话设置后控制该提示模块3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
而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触控区域可以设置为除了点触式操作,用户可以进行各种非点触式操作,并且若用户进行的是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还可以进行各种与传统的移动终端相同或相近的通话设置。其中在该显示屏中显示的该通话设置选项,可以包括传统的移动终端在通话进行时的各种相关的通话设置,如静音、开启扬声器及添加通话等,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通话设置选项来进行不同的通话设置。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也可以同样设置为滑动操作,如同样可以为在该触控区域中向左滑动、向右滑动、向上滑动或向下滑动等滑动操作。
如图3所示,本发明利用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实现的移动终端的通话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0、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若是,执行步骤201,若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201、发送一提示信号。
步骤202、在该显示屏中提示出一触控区域。
步骤203、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后,首先控制该提示模块3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再控制该通话模块1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并在用户利用通话设置选项完成通话设置后控制该提示模块3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
步骤204、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一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后,控制该提示模块3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并结束通话,然后结束流程。
第三实施例: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除了包括一通话模块1、一检测模块2、一提示模块3以及一控制模块4之外,还包括一判断模块5。
其中,该判断模块5能够在该通话模块1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后,判断在一时间段内用户是否进行了通话设置,若是,则继续进行通话设置,并在通话设置完成后控制该提示模块3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若否,则控制该提示模块3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也就是当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进行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后,该触控区域这一保护界面会被解除,而如果该判断模块5判断出用户在该时间段内还没有进行任何通话设置,那么该判断模块5就会控制该提示模块3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这样,就能够重新对该移动终端的通话界面进行保护。
如图5所示,本发明利用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实现的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0、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若是,执行步骤301,若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301、发送一提示信号。
步骤302、在该显示屏中提示出一触控区域。
步骤303、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后,首先控制该提示模块3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再控制该通话模块1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
步骤304、判断在一时间段内用户是否进行了通话设置,若是,则执行步骤305,若否,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5、根据用户利用通话设置选项进行的操作来完成通话设置,然后控制该提示模块3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并进入步骤307。
步骤306、控制该提示模块3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并进入步骤307。
步骤307、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一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后,控制该提示模块3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并结束通话,然后结束流程。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一用于实现该移动终端的通话功能的通话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并在检测为是时发送一提示信号;
一提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该提示信号后,在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中提示出一触控区域;
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一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后,控制该提示模块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并结束通话;其中,在该提示模块提示有该触控区域的情况下,该控制模块对用户在该显示屏中的任何点触式操作均不作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后,首先控制该提示模块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再控制该通话模块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并在用户利用通话设置选项完成通话设置后控制该提示模块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通话设置为静音、开启扬声器或添加通话。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终端还包括一判断模块,该判断模块用于在该通话模块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后,判断在一时间段内用户是否进行了通话设置,并在判断为否时控制该提示模块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及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均为滑动操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滑动操作为在该触控区域中向左滑动、向右滑动、向上滑动或向下滑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区域的大小及在该显示屏中的位置是可由用户自定义的。
8.一种移动终端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实现,该通话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若是,执行步骤S2,若否,则结束流程;
S2、发送一提示信号;
S3、在该显示屏中提示出该触控区域;
S4、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一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后,控制该提示模块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并结束通话。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与步骤S4之间还包括一步骤S31:在接收到用户在该触控区域中的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后,首先控制该提示模块取消提示该触控区域,再控制该通话模块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并在用户利用通话设置选项完成通话设置后控制该提示模块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通话设置为静音、开启扬声器或添加通话。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终端还包括一判断模块,步骤S31中在接收到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后,该判断模块还执行一判断步骤:在该通话模块在该显示屏中显示通话设置选项后,判断在一时间段内用户是否进行了通话设置,若是,则根据用户选择的通话设置选项来完成通话设置后,控制该提示模块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若否,则执行步骤S32,步骤S32为控制该提示模块重新提示出该触控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非点触式操作及该第二非点触式操作均为滑动操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滑动操作为在该触控区域中向左滑动、向右滑动、向上滑动或向下滑动。
14.如权利要求8-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区域的大小及在该显示屏中的位置是可由用户自定义的。
CN201210273674.XA 2012-08-02 2012-08-02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35814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3674.XA CN103581418A (zh) 2012-08-02 2012-08-02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3674.XA CN103581418A (zh) 2012-08-02 2012-08-02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1418A true CN103581418A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52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3674.XA Pending CN103581418A (zh) 2012-08-02 2012-08-02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8141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1645A (zh) * 2014-11-14 2015-03-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实现通话灭屏防误触的方法及系统
CN104679330A (zh) * 2015-01-29 2015-06-0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无边框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407476A (zh) * 2014-08-25 2016-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中控制拆线的方法及终端
CN110769114A (zh) * 2018-07-26 2020-0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7476A (zh) * 2014-08-25 2016-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中控制拆线的方法及终端
CN104391645A (zh) * 2014-11-14 2015-03-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实现通话灭屏防误触的方法及系统
US10334095B2 (en) 2014-11-14 2019-06-25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Method for switching off communication screen to avoid false triggering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 and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CN104679330A (zh) * 2015-01-29 2015-06-0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无边框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679330B (zh) * 2015-01-29 2018-09-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无边框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769114A (zh) * 2018-07-26 2020-0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769114B (zh) * 2018-07-26 2021-03-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5955B (zh) 一种发出提示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58597B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讯终端的电磁辐射提示系统及方法
CN105187594B (zh) 一种消除回声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95915B (zh) 一种基于触屏手机的防止误操作的方法及手机
WO2011117697A2 (en) Activation of applications based on vibration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260834A1 (en) Proximity detection system for operat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either a handset mode or speakerphone mode
CN101963885A (zh) 执行移动终端中的菜单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KR20140124305A (ko) 모드에 따른 통신 출력 제어 방법
CN101854430A (zh) 一种手机及其来电处理方法
CN106095401A (zh) 通知栏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39745B (zh) 语音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2340300A (zh) 一种移动终端触摸按键锁定方法及装置
CN103516861A (zh) 手持设备及其自动接听电话及锁定触摸屏的控制方法
CN104683557A (zh) 一种移动终端自动切换通话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67184A (zh) 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581418A (zh) 移动终端及其通话控制方法
CN103873660A (zh) 具有来电处理功能的电子装置及来电处理方法
CN104935729B (zh) 音频输出方法和装置
US20180091614A1 (en) Promp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5282867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US20130210402A1 (en) Control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6936993A (zh) 终端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938819A (zh) 移动终端音乐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635479A (zh) 一种体感切换智能手表通话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05204713B (zh) 来电响应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