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59331B - 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 Google Patents

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59331B
CN103559331B CN201310472335.9A CN201310472335A CN103559331B CN 103559331 B CN103559331 B CN 103559331B CN 201310472335 A CN201310472335 A CN 201310472335A CN 103559331 B CN103559331 B CN 1035593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source
source type
phase full
simulation subsystem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723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59331A (zh
Inventor
毛承雄
王丹
陆继明
张硕廷
张立冬
宋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4723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593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59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9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59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9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包括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测量单元、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和控制系统;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包括:三个输入变压器,三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三个电流源型跟随器,多个储能电感,以及三相输出滤波器;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包括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每个电流源型跟随器包括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M、N为正整数。该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可以将物理仿真子系统和数字仿真子系统综合起来,构成整个电力系统的实时仿真模型,从而充分发挥物理仿真和数字仿真的优势,适用于数字侧是内抗大的小电网且物理侧是内抗小的大系统的情况。

Description

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模信号仿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背景技术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考虑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等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以微网的形式接入到大电网并网运行,与大电网互为支撑,从而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的效能。由于微网系统的引入,需要对微网与大电网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微网系统独网运行和并网运行的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电力系统实时仿真技术是进行电力系统运行特性研究及装置测试的重要手段,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设具有可再生能源发电微网系统及其所接入大电网的实时仿真系统,成为研究微网及其与大电网相互作用机理的必然要求。目前使用物理仿真系统或者数字仿真系统进行研究微网与大电网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微网系统独网运行和并网运行的运行特性。
物理仿真考虑了非线性等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电力系统的动态过程,对于机理尚不清楚的现象以及新型电力设备的研究十分方便,但是其建模过程复杂,时间及资金消耗大,参数调整困难,移植性和兼容性受到限制;数字仿真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结合了大型软件和复杂硬件,其建模速度快,参数调整方便,能对大系统进行仿真,但是对于新型的设备和控制策略的仿真不尽人意。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纯数字仿真系统或者纯物理仿真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对电力系统研究的要求,于是提出了数字物理综合仿真系统技术,可以结合数字仿真和物理仿真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两者的仿真功能。
数字物理综合仿真系统的核心在于实现两个仿真子系统互联的接口技术。常用的数模综合仿真接口利用的是电压源变流器,该系统只适用于数字侧是内抗小的大电网且物理侧是内抗大的小系统这种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该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可以将物理仿真子系统和数字仿真子系统综合起来,构成整个电力系统的实时仿真模型,从而充分发挥物理仿真和数字仿真的优势,适用于数字侧是内抗大的小电网且物理侧是内抗小的大系统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测量单元、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和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包括:三个输入变压器,三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三个电流源型跟随器,多个储能电感,以及三相输出滤波器;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包括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每个电流源型跟随器包括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其中,M、N为正整数;
三个输入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端并接至三相电源,三个输入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分别为三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输入,每个输入变压器的二次绕组连接一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中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交流端;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中,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并接以及第二输出端并接;每个电流源型跟随器中,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直流端并接以及第二直流端并接,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交流端并接;所有电流源型跟随器中,所有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交流端并接;
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的并接端与与其对应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直流端的并接端之间,以及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二输出端的并接端与与其对应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直流端的并接端之间,至少其中之一通过一个储能电感连接;
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交流端的并接端以及所有电流源型跟随器的所有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交流端的并接端连接所述三相输出滤波器的输入端,所述三相输出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物理仿真子系统。
优选地,所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物理仿真子系统的端口电压和电流,与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连接;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与数字仿真子系统连接,根据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控制自身输出状态;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的输出端给所述控制系统提供电压和电流信息,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接收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控制所述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接收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控制所述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的工作状态时,利用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输出的电流采用电流跟踪算法来控制所述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的输出电流。
优选地,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根据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控制自身输出状态具体为: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包括受控电流源;当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接收到电流信号时,则选通受控电流源并根据接收的电流信号控制受控电流源的输出。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输入变压器,三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三个电流源型跟随器,多个储能电感,以及三相输出滤波器;其中,
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包括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每个电流源型跟随器包括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其中,M、N为正整数;
三个输入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端并接至三相电源,三个输入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分别为三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输入,每个输入变压器的二次绕组连接一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中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交流端;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中,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并接以及第二输出端并接;每个电流源型跟随器中,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直流端并接以及第二直流端并接,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交流端并接;所有电流源型跟随器中,所有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交流端并接;
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的并接端与与其对应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直流端的并接端之间,以及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二输出端的并接端与与其对应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直流端的并接端之间,至少其中之一通过一个储能电感连接;
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交流端的并接端以及所有电流源型跟随器的所有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交流端的并接端连接所述三相输出滤波器的输入端,所述三相输出滤波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物理仿真子系统。
优选地,所述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包括三个电容和六个逆阻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中,三个电容构成三相电容结构的滤波器,六个逆阻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构成三相全桥;所述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通过在所述三相全桥前加上所述滤波器构成。
优选地,所述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为由六个晶闸管构成的三相全桥。
优选地,所述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为由四个逆阻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构成的单相全桥。
优选地,所述三相输出滤波器为由三个电容构成的三相滤波器。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基于电流源型整流器和跟随器,通过控制系统接收数字仿真子系统的电压电流信号,控制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实现物理仿真子系统边界条件的效果;通过测量单元得到物理仿真子系统端口的电压电流,然后根据测量单元测得的电压电流来进行数字仿真,从而达到实现数字仿真子系统边界条件的效果;从而可以将物理仿真子系统和数字仿真子系统综合起来,构成整个电力系统的实时仿真模型,从而充分发挥物理仿真和数字仿真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输出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包括: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T1、测量单元T2、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T4和控制系统T6。
其中,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T1包括:三个输入变压器1、三个电流源型整流器2、三个电流源型跟随器4、六个储能电感6和三相输出滤波器7。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2包括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3,每个电流源型跟随器4包括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5,其中,M、N为正整数。
三个输入变压器1的一次绕组端并接至三相电源,三个输入变压器1的二次绕组分别为三个电流源型整流器2的输入,每个输入变压器1的二次绕组连接一个电流源型整流器2中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3的交流端。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2中,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3的第一输出端并接以及第二输出端并接。每个电流源型跟随器4中,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5的第一直流端并接以及第二直流端并接,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5的第一交流端并接。所有电流源型跟随器4中,所有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5的第二交流端并接。
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2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3的第一输出端的并接端经一个储能电感6连接一个电流源型跟随器4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5的第一直流端的并接端,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2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3的第二输出端的并接端经一个储能电感6连接与其对应的电流源型跟随器4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5的第二直流端的并接端。
各电流源型跟随器4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5的第一交流端的并接端以及所有电流源型跟随器4的所有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5的第二交流端的并接端连接三相输出滤波器7的输入端,三相输出滤波器7的输出端连接物理仿真子系统。
测量单元T2用于测量物理仿真子系统的端口电压和电流,与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T4连接。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T4与数字仿真子系统连接,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T4根据测量单元T2测量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控制自身输出状态。数字仿真子系统的输出端给控制系统T6提供电压和电流信息,控制系统T6根据接收的数字仿真子系统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控制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T1的工作状态。控制系统T6利用数字仿真子系统输出的电流采用电流跟踪算法来控制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T1的输出电流。
其中,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数目M与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数目N的取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从而使得电流源型整流器和电流源型跟随器的设计更灵活。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的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在实时数字仿真平台(RTDS)下实现,RTDS平台使用受控电流源模块。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的信号输入端接收测量得到的物理仿真子系统的端口电压和电流量,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与数字仿真子系统相连。对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电路,控制系统接收数字仿真子系统输出的端口电压和电流信息,并采用电流跟踪算法来控制电流源型变流器的全控开关器件的工作状态,以达到以下目的:控制变流器输出交流侧的电流波形与数字仿真子系统给出的电流波形相同,从而达到实现物理仿真子系统边界条件的效果。
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由RTDS平台中简单的受控电流源组成,受控电流源在RTDS内都有现成的模块,其受控电流源的控制量为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的信号输入端接收的物理仿真子系统的端口电流,具体地,当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接收到电流信号时,则选通受控电流源并根据接收的电流信号控制该受控电流源的输出,以达到以下目的:控制数字仿真子系统输出交流侧的电流波形与物理仿真子系统端口测量得到的电流波形相同,从而达到实现数字仿真子系统边界条件的效果。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包括:三个电容和六个逆阻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IGBT)。三个电容构成三相电容结构的滤波器,六个逆阻型IGBT构成三相全桥,该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通过在三相全桥前加上滤波器构成。
如图3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为由六个晶闸管构成的三相全桥。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为由四个逆阻型IGBT构成的单相全桥。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输出滤波器为由三个电容构成的三相滤波器。
本发明的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更一般地,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2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3的第一输出端的并接端与与其对应的电流源型跟随器4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5的第一直流端的并接端之间,以及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2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3的第二输出端的并接端与与其对应的电流源型跟随器4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5的第二直流端的并接端之间,至少其中之一通过一个储能电感6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测量单元、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和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包括:三个输入变压器,三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三个电流源型跟随器,多个储能电感,以及三相输出滤波器;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包括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每个电流源型跟随器包括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其中,M、N为正整数;
三个输入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端并接至三相电源,三个输入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分别为三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输入,每个输入变压器的二次绕组连接一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中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交流端;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中,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并接以及第二输出端并接;每个电流源型跟随器中,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直流端并接以及第二直流端并接,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交流端并接;所有电流源型跟随器中,所有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交流端并接;
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的并接端与与其对应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直流端的并接端之间,以及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二输出端的并接端与与其对应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直流端的并接端之间,至少其中之一通过一个储能电感连接;
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交流端的并接端以及所有电流源型跟随器的所有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交流端的并接端连接所述三相输出滤波器的输入端,所述三相输出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物理仿真子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物理仿真子系统的端口电压和电流,与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连接;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与数字仿真子系统连接,根据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控制自身输出状态;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的输出端给所述控制系统提供电压和电流信息,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接收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控制所述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的工作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接收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控制所述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的工作状态时,利用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输出的电流采用电流跟踪算法来控制所述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的输出电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根据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来控制自身输出状态具体为:
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包括受控电流源;
当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接口接收到电流信号时,则选通受控电流源并根据接收的电流信号控制受控电流源的输出。
5.一种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输入变压器,三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三个电流源型跟随器,多个储能电感,以及三相输出滤波器;其中,
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包括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每个电流源型跟随器包括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其中,M、N为正整数;
三个输入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端并接至三相电源,三个输入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分别为三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输入,每个输入变压器的二次绕组连接一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中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交流端;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中,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并接以及第二输出端并接;每个电流源型跟随器中,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直流端并接以及第二直流端并接,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交流端并接;所有电流源型跟随器中,所有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交流端并接;
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的并接端与与其对应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直流端的并接端之间,以及每个电流源型整流器的M个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的第二输出端的并接端与与其对应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直流端的并接端之间,至少其中之一通过一个储能电感连接;
各电流源型跟随器的N个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一交流端的并接端以及所有电流源型跟随器的所有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第二交流端的并接端连接所述三相输出滤波器的输入端,所述三相输出滤波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物理仿真子系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包括三个电容和六个逆阻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中,三个电容构成三相电容结构的滤波器,六个逆阻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构成三相全桥;所述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通过在所述三相全桥前加上所述滤波器构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源型三相全桥整流器为由六个晶闸管构成的三相全桥。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源型单相全桥逆变器为由四个逆阻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构成的单相全桥。
9.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输出滤波器为由三个电容构成的三相滤波器。
CN201310472335.9A 2013-10-11 2013-10-11 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Active CN103559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2335.9A CN103559331B (zh) 2013-10-11 2013-10-11 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2335.9A CN103559331B (zh) 2013-10-11 2013-10-11 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9331A CN103559331A (zh) 2014-02-05
CN103559331B true CN103559331B (zh) 2016-06-01

Family

ID=5001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72335.9A Active CN103559331B (zh) 2013-10-11 2013-10-11 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593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2478B (zh) * 2014-02-24 2016-03-23 东南大学 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直流特性的仿真方法
CN105182796A (zh) * 2015-08-20 2015-12-23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逆变器入网仿真测试系统
CN107133404B (zh) * 2017-05-08 2019-07-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直流电网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
CN112803788B (zh) * 2020-12-31 2022-07-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电流源型变换器的磁集成混合式配电变压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269A (zh) * 2012-02-17 2012-07-04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串联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CN102540907A (zh) * 2012-02-17 2012-07-04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并联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6859B2 (en) * 2010-09-30 2013-07-02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DC power for SGCT devices using a high frequency current loop with multiple current transformers
US8653931B2 (en) * 2010-10-27 2014-02-18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ulti-phase power converters and integrated choke therf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269A (zh) * 2012-02-17 2012-07-04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串联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CN102540907A (zh) * 2012-02-17 2012-07-04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并联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数_模综合仿真接口算法分析;梅成林,张立冬等人;《广东电力》;20120725;第25卷(第7期);第22页至第26页 *
电流源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薛英林,徐政,潘武略,王峰;《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0510;第36卷(第9期);第98页至第10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9331A (zh) 201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ou et al. A prototype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Liu et al. Modelling and controller design of quasi‐Z‐source inverter with battery‐based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CN104393779B (zh) 一种基于载波层叠调制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控制方法
CN107133404B (zh) 一种适用于直流电网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
CN103825478B (zh) 基于工频固定开关频率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控制方法
CN104953582B (zh) 一种三相电网扰动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59331B (zh) 电流源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Wang et al. A novel compensation technology of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integrated with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CN102110988A (zh) 扩大rtds下mmc-hvdc模型仿真规模的方法
Adabi Firouzjaee et al. Solid state transformer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A bibliographical survey
Parchomiuk et al. Modular power converter with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 for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Analysis and simulation
Zeng et al. Research on novel hybrid multilevel inverter with cascaded H‐bridges at alternating current side for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CN204720981U (zh) 一种三相电网扰动发生装置
Jiang et al. Simplified solid state transformer modeling for 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 (rtds)
Liu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distributed control structure for 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
CN204424920U (zh) 基于lcc与mmc并联的混合直流系统拓扑结构及其实时仿真设备
Yuan et al. Dynamic phasor modeling of various multipulse rectifiers and a VSI fed by 18-pulse asymmetrical autotransformer rectifier unit for fast transient analysis
CN102545269B (zh) 串联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
CN102540907B (zh) 并联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CN202443262U (zh) 并联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Lyu et al. Circulating current control strategy for parallel full‐scale wind power converters
CN108918998B (zh) 一种mmc功率模块控制保护闭环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4031006U (zh) 一种三相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功率模块组
Kim et al. Validation for compatible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odels using PSCAD/EMTDC
CN202474881U (zh) 串联型数模综合仿真系统接口和物理仿真子系统接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