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58285A - 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58285A
CN103558285A CN201310491665.2A CN201310491665A CN103558285A CN 103558285 A CN103558285 A CN 103558285A CN 201310491665 A CN201310491665 A CN 201310491665A CN 103558285 A CN103558285 A CN 103558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tube
sample conveying
sample
nucleic acid
capill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916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58285B (zh
Inventor
欧阳津
那娜
石蕊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4916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58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58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8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58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8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的实时在线的表征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进样及离子化装置,结合使用V-EASI为电离源,对溶液中的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进行质谱表征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直接给出自组装分子结构信息,以及实时在线监测溶液中分子的自组装行为。

Description

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质谱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自组装过程是若干个体之间同时自发的发生关联并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有序的整体,是一种整体的复杂的协同作用。小分子依靠各种分子间弱相互作用,通过“由下而上”的方式逐级组装构筑成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承载者,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人体DNA末端存在着含有大量鸟嘌呤的碱基序列,它们会以Hoogsteen氢键的形式自组装形成G-四链体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在端粒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碱基自组装体系的表征过程中,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重要的表征方法。通过NMR方法可证明,2个具有手性性质的G-quartet堆积而形成的G8-M+的非对映异构体有6种;而对5’-GMP与Na+形成的碱基簇的研究则发现,该结构只存在两种稳定的非对映异构体,这说明碱基在自组装的过程中有着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圆二色谱法(Circular Dichroism,CD)能灵敏的反映G四链体结构中链的排列方向,从而区分平行与反平行的不同构象,而其特定吸收峰为确定四链体结构的拓扑结构提供了有用的信息。IR和UV-vis技术可以反映碱基在形成团簇离子前后是否发生了结构变化。理论计算为碱基团簇离子的结构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上述方法在研究碱基簇的结构和稳定性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上述方法在直接给出自主装分子结构信息,以及实时在线监测自组装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缺陷,因而需要寻找新方法改善该自主装体系的表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是使用V-EASI为电离源,对核酸碱基自组装体系进行质谱表征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样及离子化装置,所述装置由下述部分组成:
喷雾毛细管(2);
N2入口(3);
样品传输管1(4);
反应器(5);
与所述反应器(5)配套使用的盖子(7),所述盖子顶端设有孔1(8);
T形三通阀(11);
所述N2入口(3)与所述T形三通阀(11)的纵口相连接;所述样品传输管1(4)穿过所述T形三通阀(11)的横向的两个接口;所述样品传输管1(4)的一端管口与所述喷雾毛细管(2)连接,另一端管口通过与所述反应器(5)配套使用的盖子(7)顶端上的孔1(8)插入所述反应器(5)。
所述装置还包括样品传输管2(9)和注射器(6);所述注射器(6)的针头插入样品传输管2(9)的一端管口;所述盖子顶端还设有孔2(10);所述样品传输管1(9)的另一端管口通过与所述反应器(5)配套使用的盖子(7)顶端上的孔2(10)插入所述反应器(5)。
所述注射器(6)为液相进样针,规格:500μL。
所述装置还包括搅拌器和磁子;将所述反应器(5)置于搅拌器上;将磁子置于所述反应器(5)内。
所述N2入口(3)为不锈钢毛细管,所述不锈钢毛细管内径为400-700μm,外径为1200-1600μm,长度4-10cm;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毛细管内径为550μm,外径为1588μm,长度5.5cm;
所述喷雾毛细管(2)为不锈钢毛细管,所述不锈钢毛细管内径为500-550μm,外径为1300-1588μm,长度5.5cm;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毛细管内径为550μm,外径为1588μm;
所述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为内径50-75μm、外径300-365μm的石英毛细管;优选的,所述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为内径75μm、外径365μm的石英毛细管;
所述样品传输管1(4)的一端管口与所述喷雾毛细管(2)连接,具体指样品传输管1(4)的一端管口缩进所述喷雾毛细管(2)的0.2-0.5mm;优选的,样品传输管1(4)的一端管口缩进所述喷雾毛细管(2)的0.2mm;
使用医用穿刺针作为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的保护套管,具体指将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插入医用穿刺针的针筒内;
或,使用聚四氟乙烯管作为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的保护套管,具体指将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从聚四氟乙烯管的一端管口插入,并使得样品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完全置于聚四氟乙烯管内。
所述聚四氟乙烯管规格Φ3mm;所述医用穿刺针型号14-20号;优选的,所述医用穿刺针型号为16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任一所述装置在质谱进样和/或质谱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任一所述装置在质谱进样和/或质谱检测溶液中可发生自组装行为的分子样品中的应用。
所述应用中,所述溶液中可发生自组装行为的分子具体为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
所述应用中,所述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具体为6-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和/或尿嘧啶。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是使用V-EASI为电离源,对核酸碱基自组装体系进行质谱表征的。
所述方法中,所述质谱表征时,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装置进行进样及离子化。
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装置进行进样及离子化:具体为将待测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溶液置于制样装置的反应器(5)中,将氮气开启,在文丘里作用下,反应器(5)中的溶液样品被抽提出溶液体系,到达喷雾毛细管(2)出口处即喷雾口,实现喷雾,形成气溶胶;
所述氮气压力为0.5-1.0MPa,样品流速为10-20μL/min;优选的,所述氮气压力为0.5MPa,样品流速为10μL/min;
所述待测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溶液的配制方法为:配置前,先分别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成待测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浓度为5×10-3M的储备液以备使用,实验中用甲醇和水(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做溶剂,将储备液稀释至3×10-4M;所述待测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具体为6-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和/或尿嘧啶;
2)采用可使用V-EASI为电离源的质谱仪进行检测,具体检测过程为:步骤1)产生的气溶胶进入质谱采样口,进行质谱检测;所述质谱检测的条件为:质谱毛细管温度150-250℃,离子入射时间20-50ms,微扫描次数1-2次;优选的,所述毛细管温度250℃,离子入射时间50ms,微扫描次数2次;
所述喷雾口与质谱采样口持平,喷雾口与质谱进样口之间的距离为5-15mm;优选的,喷雾口与质谱进样口之间的距离为10mm。
3)根据所得的质谱图判断待测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情况。
当检测其它离子对待测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自组装行为的影响时,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下述步骤:
将含其它离子的溶液置于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装置的注射器(6)中,将注射器(6)中溶液注入反应器(5)中的待测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溶液中,同时对反应器(5)中的溶液进行搅拌,以保证所述离子能迅速均匀地在溶液中扩散,使体系各部分的组分均一。
为了避免加入的其它离子溶液的体积对体系内的碱基浓度造成影响,对离子溶液可采取“小体积,大浓度”的进样方式。
所述注入速度具体为10μL/min。
所述含其它离子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具体为:以水为溶剂,配制成所述其它离子浓度为0.5M的溶液。
所述含其它离子的溶液具体可为NaCl、KCl和/或NH4Cl溶液。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进样及离子化装置,结合使用V-EASI电离源,对溶液中的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进行质谱表征的,该方法操作简单,装置成本低,不需要样品处理和提取,直接实时取样分析,从而实时给出反应体系的分子构成变化信息,为自组装反应的实时在线监测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V-EASI实时在线分析装置的制样装置的结构简图(a)和检测实景图(b)。
图2为普通ESI-MS检测结果。
图3为V-EASI实时在线分析结果图;其中图(a)-(c)分别依次为正离子模式下6MU、T、U的质谱图,其中(c)的内插图为m/z 100-600的放大图;图(d)-(f)分别依次为负离子模式下6MU、T、U的质谱图。
图4为碱基四聚体结构示意图(a)和碱基五聚体结构示意图(b)。
图5为将K+加入6MU碱基溶液过程中,14种团簇离子的选择离子流图。
图6为将K+加入6MU碱基溶液过程中,不同时间段6MU团簇离子的质谱图;图(a)-(d)依次分别为0.7min、2.5min、4.3min、7.8min时的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6-甲基尿嘧啶(6-methyluracil,6MU,97%),胸腺嘧啶(thymine,T,97%,Mw=126.11)和尿嘧啶(uracil,U,99+%,Mw=112.09)均购于阿尔法埃莎化学有限公司(天津)。
NaCl(分析纯),KCl(分析纯)和NH4Cl(分析纯)购于北京化工厂(北京)。
甲醇(HPLC级)购于光谱化学有限公司(不伦瑞克,德国)。
实验过程所用水均为超纯水,经Milli-Q超纯水净化系统处理而成。所用高纯氮气购于北京千禧京城气体销售中心。
所有样品在使用前均未进行纯化。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仪器有LTQ线性离子阱质谱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美国),三维移动平台(北京智控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北京),79-1型磁力搅拌器(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金坛)。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V-EASI-MS具体指文丘里常压超声喷雾电离源质谱(VenturiEasy Ambient Sonic-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实施例1、用V-EASI-M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表征结构相似的三种碱基形成的自组装体系
(一)待测样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配制6-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3种核酸碱基溶液:3种核酸碱基溶液配置前,先分别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成碱基浓度均为5×10-3M的储备液以备使用,实验中用甲醇和水(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做溶剂,将储备液分别稀释至3×10-4M。
(二)V-EASI-MS检测过程
V-EASI实时在线分析装置的制样装置原理图和检测实景图分别见图1(a)-(b),其中进样及离子化装置包括:喷雾毛细管(2);N2入口(2);样品传输管1(4);反应器(5);注射器(6);与所述反应器(5)配套使用的盖子(7),所述盖子顶端设有孔1(8)和孔2(10);样品传输管2(9);T形三通阀(11)。
所述喷雾毛细管(2)为不锈钢管,所述不锈钢管的内径550μm,外径1588μm,长度5.5cm;所述N2入口3为不锈钢毛细管,不锈钢毛细管内径为550μm,外径为1588μm,长度5.5cm;所述样品传输管4和9为内径75μm、外径365μm的石英毛细管。注射器6为液相进样针(规格:500μL)。
所述N2入口(3)与所述T形三通阀(11)的纵口相连接;所述样品传输管1(4)穿过所述T形三通阀(11)的横向的两个接口;所述样品传输管1(4)的一端管口与所述喷雾毛细管(2)连接,另一端管口通过与所述反应器(5)配套使用的盖子顶端上的孔1(8)插入所述反应器(5)。所述注射器(6)的针头插入样品传输管2(9)的一端管口;所述样品传输管2(9)的另一端管口通过与所述反应器(5)配套使用的盖子(7)顶端上的孔2(10)插入所述反应器(5)。所述反应器(5)置于搅拌器上;将磁子置于所述反应器(5)内。
所述样品传输管1(4)的一端管口与所述喷雾毛细管2连接,具体指样品传输管1(4)的一端管口缩进所述喷雾毛细管2的0.2mm;
使用医用穿刺针作为样品传输管1(4)的保护套管,具体指将样品传输管1(4)插入医用穿刺针的针筒内;所述医用穿刺针型号16号。
使用聚四氟乙烯管作为样品传输管2(9)的保护套管,具体指将样品传输管2(9)从聚四氟乙烯管的一端管口插入,并使得样品传输管2(9)完全置于聚四氟乙烯管内。所述聚四氟乙烯管规格Φ3mm。
根据LTQ线性离子阱质谱仪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下述操作。
1、正离子模式下的检测:
1)6-甲基尿嘧啶的自组装行为
采用上述的制样装置,将上述配制好的浓度为3×10-4M的6-甲基尿嘧啶碱基溶液100ml置于反应器(5)中,将氮气开启,氮气压力为0.5MPa,则在文丘里作用下,反应器(5)中的核酸碱基溶液样品被抽提出溶液体系,到达喷雾毛细管(2)出口处即喷雾口,实现喷雾,形成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进入质谱采样口(1)进行检测。其中,喷雾口与质谱采样口(1)持平,喷雾口与质谱进样口(1)之间的距离为10mm。
V-EASI质谱检测条件如下:毛细管温度250℃,离子入射时间50ms,微扫描次数2次。
2)采用与上述1)同样的方法分别检测胸腺嘧啶、尿嘧啶的自组装行为。
3)对比试验:为了和V-EASI结果对比,还利用商品化的ESI源(LTQ线性离子阱质谱仪自带)对三种碱基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了检测,采用常规的制样方法进行常规的ESI质谱检测,主要的实验参数如下:检测模式:正离子模式;毛细管温度250℃,喷雾电压4.0kV,载气气压0.5MPa,样品流速5μL/min,离子入射时间50ms,微扫描次数2次;结果见图2。
如图2所示,在ESI电离条件下,三种碱基均能在气相中形成团簇离子。与V-EASI结果类似,三种样品中6MU最容易形成碱基团簇离子,而U形成团簇离子的趋势最小。ESI-MS谱图中,三种碱基的单体和二聚体的准分子离子峰的信号比较强,如[6MU+H]+(m/z127),[6MU2+H]+(m/z253),[T+H]+(m/z127),[T2+H]+(m/z253),[U+H]+(m/z113),[U2+H]+(m/z225),而团簇离子的信号相对较弱,尤其在6MU和T的质谱图中,聚集数目高于五的碱基簇离子没有被检测到,而对溶解度较差的U的检测结果中,[U4+Na]+和[U5+NH4]+的信号强度较弱。
整个实验中,所有质谱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用Xcalibur 2.0软件。
2、负离子模式下的检测:
采用与上述正离子模式下的检测同样的方法,在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6-甲基尿嘧啶在、胸腺嘧啶、尿嘧啶的自组装行为。
整个实验中,所有质谱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用Xcalibur 2.0软件。
(三)V-EASI-MS的表征结果
图3是V-EASI-MS检测所得的质谱图,其中图3a-3c分别是正离子模式下6-甲基尿嘧啶(6MU),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溶液的检测结果;图3d-3f分别是负离子模式下6-甲基尿嘧啶(6MU),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溶液的检测结果。
表1列出了图3a-3f所对应的离子信号峰。表1中,6MU、T、U的下角标数字表示其聚合度。
表1正负离子模式下碱基离子簇形成情况
图3和表1结果表明,三种碱基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均有质谱响应信号,且三种样品中都检测到了碱基与钾,钠,铵离子形成的复合物的离子峰,这可能是由于样品的纯度和环境中的离子影响,同时也说明钾,钠,铵很容易与这三种碱基结合形成团簇离子。负离子模式下三种碱基都只检测到单体,单体加铵或者二聚体,表明三种碱基都不倾向于形成高聚碱基簇。
图3和表1结果显示了结构相似的碱基分子之间自组装行为的差异性。三种碱基的结构细微差别导致了它们在形成碱基团簇离子时结构的不同。相对U,6MU和T更容易形成高聚碱基簇,说明C5和C6上连接供电子的烷基有助于稳定碱基间的氢键,而且这种稳定作用C6>C5。上述质谱图中,丰度较高的离子簇有[6MU4+Na]+(m/z527),[6MU5+NH4]+(m/z648),[6MU15+2NH4]2+(m/z963),[T4+Na]+(m/z527),[T5+NH4]+(m/z648),[U4+Na]+(m/z471),[U5+NH4]+(m/z578),因而这些离子簇多数是碱基分子与阳离子形成的四聚体或五聚体,其结构如图4所示。阳离子在此结构中起到抗衡离子的作用,而其尺寸则直接影响了团簇离子的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离子半径较小的Na+(rNa+≈0.95A°)对碱基四聚体离子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而半径较大的K+和NH4 +的尺寸相当(rK+≈1.33A°,rNH4+≈1.43A°),二者对碱基五聚体稳定性效果明显,这可能与团簇离子内的空间大小有关。[6MU15+2NH4]2+结构为三个6MU形成的五聚体平面与其之间的两个铵根离子共同形成的夹心三明治结构。
实施例2、用V-EASI-MS实时在线表征K+浓度对6MU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一)待测样品溶液的配制
配制6-甲基尿嘧啶溶液:先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成6-甲基尿嘧啶浓度为5×10-3M的储备液以备使用,实验中用甲醇和水(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做溶剂,将储备液稀释至3×10-4M。
配制KCl溶液:以水为溶剂,将KCl配制成浓度为0.5M的溶液。
(二)V-EASI-MS检测过程
V-EASI-MS具体检测过程如下所述:
根据LTQ线性离子阱质谱仪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
采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制样装置,将上述配制好的浓度为3×10-4M的6-甲基尿嘧啶碱基溶液100ml置于反应器(5)中,将氮气开启,氮气压力为0.5MPa,在文丘里作用下,反应器(5)中的溶液样品被抽提出溶液体系,到达喷雾毛细管(2)出口处即喷雾口,实现喷雾,形成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进入质谱采样口(1)进行检测。其中,喷雾口与质谱采样口(1)持平,喷雾口与质谱进样口(1)之间的距离为10mm。
待初始信号稳定后,将上述配置好的浓度为0.5M的KCl溶液500μL置于注射器(6)中,将注射器(6)中的KCl盐溶液以恒定的速度10μL/min持续注入反应器(5)中的6-甲基尿嘧啶溶液中,同时对反应器(5)中的溶液进行高速(速度均衡,不溅起水花即可)搅拌,以保证阳离子能迅速均匀地在溶液中扩散,使体系各部分的组分均一。为了避免加入的阳离子溶液的体积对体系内的碱基浓度造成影响,对阳离子溶液采取了“小体积,大浓度”的进样方式。
V-EASI质谱检测条件如下:毛细管温度250℃,离子入射时间50ms,微扫描次数2次。
(三)V-EASI-MS的表征结果
V-EASI-MS的实时在线表征结果见图5和图6。
图5为当把K+加入6MU的溶液中,可检测到的14种团簇离子的在7.8min内的提取离子流图。所选取的团簇离子可分为三类Na+复合物,K+复合物,NH4 +复合物。图5结果显示,整个分析过程的时间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K+进样0-0.7min内,各碱基簇的信号强度保持相对的平稳。0.7min时,体系中的K+浓度仅大约为3.50×10-5M,说明低浓度的K+不足将原来结合的阳离子置换出来;
2.K+进样0.7-2.5min,对应的K+的浓度为3.50×10-5-1.25×10-4M。此段时间溶液中碱基簇的结构迅速发生变化,检测到的主要团簇离子由Na+和NH4 +的复合物变为K+复合物。2.5min和0.7min相比,主要离子簇的相对强度的变化为:[6MU5+K]+由10.5%增加为100%,而[6MU4+Na]+由76.6%降低为13.9%,[6MU5+NH4]+由100%降低为29.8%,[6MU15+2NH4]2+由83.1%降低为8.97%;
3.K+进样2.5-4.3min,对应的K+的浓度为1.25×10-4-2.15×10-4M。[6MU5+K]+的相对强度保持平稳,但Na+和NH4 +的复合物的相对强度则持续下降。4.3min时,[6MU4+Na]+,[6MU5+NH4]+和[6MU15+2NH4]2+的相对强度分别下降为8.4%,13.5%和1.8%。需要指出的是,0-4.3min特征离子的提取离子流图变化明显,但总离子流图保持平稳,因此可以认为K+的加入对样品离子化效率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主要是引起了碱基团簇离子结构的变化;
4.4.3min之后,随着K+的继续加入,K+的复合物的绝对强度逐渐下降。总离子流图的强度也在此段时间内有明显的降低,说明过多的阳离子会产生较明显的盐效应,抑制了样品的电离。
图5结果显示,体系中的碱基原本以Na+和NH4 +的团簇离子为主,说明6MU分子更容易在Na+和NH4 +的诱导下发生自组装。但随着分析时间的延长,体系内的K+浓度逐渐增高,此时碱基离子簇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Na+和NH4 +的碱基簇复合物信号强度逐渐下降,而K+复合物的强度逐渐增高。这有可能是由于体系中大量K+的存在迫使原来与碱基结合的Na+和NH4 +被“强制”置换出来,从而改变了团簇碱基离子的结构。
图6a-d分别依次为在加入K+后0.7,2.5,4.3以及7.8min时所对应的质谱图。通过改变6MU中的阳离子的浓度,利用V-EASI-MS可以方便快速的得到K+对6MU碱基分子形成自组装团簇离子的实时在线信息。此结果对生物体内碱基分子自组装的形成也会提供有用的信息。
本实施例以K+加入6MU中的实验为例,选择了加入前后体系中能检测到的14种团簇离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提取离子流图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变化情况。V-EASI-MS实时在线检测结果表明,阳离子的加入会导致碱基自组装体系中原来的团簇离子的结构发生变化。
实施例3、用V-EASI-MS实时在线表征阳离子对碱基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溶液和气相中的研究都表明,阳离子的存在会导致碱基分子更容易自组装为团簇离子,它们在碱基自组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抗衡离子,阳离子可以与碱基分子上的O配位,对团簇离子结构起到稳定的作用,同时与人体端粒中四链体结构的多重稳定性相关。如前所述,在未加入外源阳离子时,碱基样品中检测到的团簇离子主要以Na+,K+,NH4 +的复合物为主,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也选用了这三种离子作为外加的离子,以正交实验的方式分别研究其对三种碱基自组装体系的影响。
(一)待测样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配制6-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3种核酸碱基溶液:3种核酸碱基溶液配置前,先分别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成碱基浓度均为5×10-3M的储备液以备使用,实验中用甲醇和水(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做溶剂,将储备液分别稀释至3×10-4M。
分别配制NaCl、KCl、NH4Cl共3种溶液:以水为溶剂,分别将NaCl、KCl、NH4Cl配制成浓度均为0.5M的溶液。
(二)V-EASI-MS检测过程
根据LTQ线性离子阱质谱仪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采用与实施例2所述的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的方法一样的方法,分别检测当将上述配制好的NaCl、KCl、NH4Cl三种溶液分别依次单独注入6-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或尿嘧啶3种核酸碱基溶液时,6-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3种核酸碱基的自主装行为。
(三)V-EASI-MS的表征结果
V-EASI-MS的实时在线表征结果见表2。表2归纳了正离子模式下加入三种离子后V-EASI-MS检测到的质谱离子峰。
表2正离子模式下,加入Na+,K+,NH4 +后三种碱基团簇离子形成情况
Figure BDA0000397885760000111
表2结果表明,阳离子的加入改变了原体系中团簇离子的构成,会导致体系中的碱基倾向于与该种离子形成碱基簇离子。由于离子尺寸的原因,Na+更容易诱导碱基分子形成四聚体,而K+和NH4 +则更容易与碱基形成五聚体或者十五聚体的“夹心三明治”结构。此外,在加入与碱基浓度相当的Na+后,原本的一些与Na+复合形成的高聚团簇离子发生解离,如[6MU7+Na]+(m/z905),[6MU10+Na]+(m/z1283),[T7+Na]+(m/z905),其质谱信号不再被检测到。与Na+不同,K+的加入则诱导了6MU的五聚团簇离子与其形成了带双电荷的夹心结构([6MU15+2K]2+m/z984),而原本与其结合较弱的碱基U也在溶液中大量K+的诱导下形成了团簇离子。NH4 +的尺寸和K+相近,它对碱基自组装体系的影响也与K+类似,但加入NH4 +后,会导致单体峰的信号强度增强。

Claims (10)

1.一种进样及离子化装置,所述装置由下述部分组成:
喷雾毛细管(2);
N2入口(3);
样品传输管1(4);
反应器(5);
与所述反应器(5)配套使用的盖子(7),所述盖子顶端设有孔1(8);
T形三通阀(11);
所述N2入口(3)与所述T形三通阀(11)的纵口相连接;所述样品传输管1(4)穿过所述T形三通阀(11)的横向的两个接口;所述样品传输管1(4)的一端管口与所述喷雾毛细管(2)连接,另一端管口通过与所述反应器(5)配套使用的盖子(7)顶端上的孔1(8)插入所述反应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样品传输管2(9)和注射器(6);所述注射器(6)的针头插入样品传输管2(9)的一端管口;所述盖子顶端还设有孔2(10);所述样品传输管1(9)的另一端管口通过与所述反应器(5)配套使用的盖子(7)顶端上的孔2(10)插入所述反应器(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搅拌器和磁子;将所述反应器(5)置于搅拌器上;将磁子置于所述反应器(5)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N2入口(3)为不锈钢毛细管,所述不锈钢毛细管内径为400-700μm,外径为1200-1600μm,长度4-10cm;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毛细管内径为550μm,外径为1588μm,长度5.5cm;
所述喷雾毛细管(2)为不锈钢毛细管,所述不锈钢毛细管内径为500-550μm,外径为1300-1588μm,长度5.5cm;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毛细管内径为550μm,外径为1588μm;
所述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为内径50-75μm、外径300-365μm的石英毛细管;优选的,所述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为内径75μm、外径365μm的石英毛细管;
所述样品传输管1(4)的一端管口与所述喷雾毛细管(2)连接,具体指样品传输管1(4)的一端管口缩进所述喷雾毛细管(2)的0.2-0.5mm;优选的,样品传输管1(4)的一端管口缩进所述喷雾毛细管(2)的0.2mm;
使用医用穿刺针作为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的保护套管,具体指将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插入医用穿刺针的针筒内;
或,使用聚四氟乙烯管作为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的保护套管,具体指将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从聚四氟乙烯管的一端管口插入,并使得样品样品传输管1(4)或样品传输管2(9)完全置于聚四氟乙烯管内。
5.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装置在质谱进样和/或质谱检测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装置在质谱进样和/或质谱检测溶液中可发生自组装行为的分子样品中的应用。
7.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是使用V-EASI为电离源,对核酸碱基自组装体系进行质谱表征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谱表征时,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装置进行进样及离子化。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装置进行进样及离子化:具体为将待测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溶液置于制样装置的反应器(5)中,将氮气开启,在文丘里作用下,反应器(5)中的溶液样品被抽提出溶液体系,到达喷雾毛细管(2)出口处即喷雾口,实现喷雾,形成气溶胶;
2)采用可使用V-EASI为电离源的质谱仪进行检测,具体检测过程为:步骤1)产生的气溶胶进入质谱采样口,进行质谱检测;所述质谱检测的条件为:质谱毛细管温度150-250℃,离子入射时间20-50ms,微扫描次数1-2次;优选的,所述毛细管温度250℃,离子入射时间50ms,微扫描次数2次;
3)根据所得的质谱图判断待测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其它离子对待测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自组装行为的影响时,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下述步骤:
将含其它离子的溶液置于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装置的注射器(6)中,将注射器(6)中溶液注入反应器(5)中的待测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溶液中,同时对反应器(5)中的溶液进行搅拌,以保证所述离子能迅速均匀地在溶液中扩散,使体系各部分的组分均一。
CN201310491665.2A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 Active CN103558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1665.2A CN103558285B (zh)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1665.2A CN103558285B (zh)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8285A true CN103558285A (zh) 2014-02-05
CN103558285B CN103558285B (zh) 2016-04-27

Family

ID=50012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91665.2A Active CN103558285B (zh)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5828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8654A (zh) * 2017-05-26 2017-10-10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离子化装置
CN114231599A (zh) * 2020-09-09 2022-03-25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金属-dna配位的杂化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1137A (zh) * 2006-06-20 2007-01-24 周振 大气压离子源接口及其实现方法与应用
CN101113970A (zh) * 2007-08-28 2008-01-30 清华大学 一种无外部高压的质谱离子源及其离子化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1137A (zh) * 2006-06-20 2007-01-24 周振 大气压离子源接口及其实现方法与应用
CN101113970A (zh) * 2007-08-28 2008-01-30 清华大学 一种无外部高压的质谱离子源及其离子化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HELLIPE H. AMARAL等: "Direct monitoring of drug degradation by easy ambient sonic-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the case of enalapril", 《J. MASS. SPECTROM.》 *
ROSANA M. ALBERICI等: "Ambient mass spectrometry: bringing MS into the "real world"",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
VANESSA G. SANTOS等: "Venturi Easy Ambient Sonic-Spray Ionizatio", 《ANALYTICAL CHEMISTRY》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8654A (zh) * 2017-05-26 2017-10-10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离子化装置
CN114231599A (zh) * 2020-09-09 2022-03-25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金属-dna配位的杂化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231599B (zh) * 2020-09-09 2023-07-18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金属-dna配位的杂化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8285B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orfinkiel et al. Electron scattering from molecules and molecular aggregates of biological relevance
Chapovsky et al. Nuclear spin conversion in polyatomic molecules
Holden et al. Aqueous microdroplets enable abiotic synthesis and chain extension of unique peptide isomers from free amino acids
Lee et al. Freeze-dried biomolecules: FT-ICR studies of the specific solva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and clathrate formation observed by the slow evaporation of water from hydrated peptides and model compounds in the gas phase
Fárník et al. Mass spectrometry of aerosol particle analogues in molecular beam experiments
Tielens Molecular astrophysics
Lessen et al. Resonant photodissociation of CoAr+ and CoKr+: Analysis of vibrational structure
Garand Spectroscopy of reactive complexes and solvated clusters: A bottom-up approach using cryogenic ion traps
Fárník et al. Pickup and reactions of molecules on clusters relevant for atmospheric and interstellar processes
Aquilanti et al. Scattering of rotationally aligned oxygen molecule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anisotropies of van der Waals forces
Sawyer et al. The structure of gas-phase bradykinin fragment 1–5 (RPPGF) ions: an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and H/D exchange ion-molecule reaction chemistry study
Bieske Electronic spectroscopy of size-selected ionic complexes
Bush et al. Reactivity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gaseous hydrated trivalent metal ions
Jouvet et al. Revealing the role of excited state proton transfer (ESPT) in excited state hydrogen transfer (ESHT): systematic study in phenol–(NH 3) n clusters
CN103558285A (zh) 一种核酸碱基或其衍生物的自组装体系的表征方法
Bolton et al. Heteronuclear two-dimensional NMR as a conformational probe of cellular phosphates
Fárník Bridging gaps between clusters in molecular-beam experiments and aerosol nanoclusters
Wang et al. A selected ion flow tube, SIFT, study of the reactions of H3O+, NO+ and O2+ ions with several N-and O-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in support of SIFT-MS
Na et al. Real-time analysis of self-assembled nucleobases by Venturi easy ambient sonic-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Mistrík et al. Predissociation of H 3 Rydberg states
Krop New approach to simplify the equation for the excess Gibbs free energy of aqueous solutions of electrolytes applied to the modelling of the NH3–CO2–H2O vapour–liquid equilibria
CN110441427A (zh) 基于低温冷冻萃取技术检测尿液中未代谢多环芳烃的方法
Viggiano et al. Ion chemistry of ClONO2 involving NO3− core ions: A detection scheme for ClONO2 in the atmosphere
Neuhauser et al. Hydrogenlike Rydberg electrons orbiting molecular clusters
Rothermel et al. Surface reactions of ammonia on ruthenium nanoparticles revealed by 15 N and 13 C solid-state NM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