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8330B - 一种网络电话建立呼叫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电话建立呼叫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8330B
CN103548330B CN201180002987.5A CN201180002987A CN103548330B CN 103548330 B CN103548330 B CN 103548330B CN 201180002987 A CN201180002987 A CN 201180002987A CN 103548330 B CN103548330 B CN 103548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a
call
caller device
conversation controller
called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29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8330A (zh
Inventor
汪红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48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8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64NAT traversal for a higher-layer protocol, e.g. for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6Screening of IP real time communications, e.g. spam over Internet telephony [SPIT]

Abstract

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包括: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时,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的第二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以便接收侧SBC确定主叫设备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该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被叫设备;接收接收侧SBC发送的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的第二呼叫响应,以建立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发送第三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此外,还提供另三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以及相应的装置和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电话建立呼叫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电话(VoIP,Voice overInternet Protocol)呼叫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电话(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简而言之就是将模拟声音讯号(Voice)数字化,并以数据包(Data Packet)的形式在网际协议网络(IP Network,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上做实时传递。VoIP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广泛地采用因特网(Internet)和全球网际协议(IP,InternetProtocol)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电话业务更多、更好的服务。
会话边界控制器(SBC,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是一种用于VoIP网络中的设备,通常用于管理VoIP呼叫中的会话建立、传输和拆除等信令,以及管理VoIP呼叫中的媒体数据流。呼叫用户设备之间可以位于同一个会话边界控制器下,也可以位于不同的会话边界控制器下。在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用户,特别是企业用户在接入网络时,一般都会通过网络地址交换(NAT,NetworkAddress Translation)设备来接入接入承载网,此时对于位于不同的SBC下的用户设备(包括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来说,当前技术方案都会要求其媒体数据流必须经过核心网承载,即媒体数据流必须经过SBC;例如,以用户设备1发送媒体数据流给用户设备2为例,其中,用户设备1的NAT设备为“NAT设备1”,用户设备1的SBC为“SBC1”,用户设备2的NAT设备为“NAT设备2”,用户设备2的SBC为“SBC2”,则媒体数据流的方向为:“用户设备1——>NAT设备1——>接入承载网——>SBC1——>核心承载网——>SBC2——>接入承载网——>NAT设备2——>用户设备2”。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对于这种呼叫一方至少有一个需要经过NAT设备,且位于不同SBC下的用户设备来说,由于其进行的VoIP呼叫需要占用核心网带宽,所以较为浪费网络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不占用核心网带宽,节省网络资源。
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包括:
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根据第一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时,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以便接收侧SBC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被叫设备;
接收接收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响应,所述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发送第三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包括:
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所述第二呼叫请求中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三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
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
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二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所述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以及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包括:
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根据第一呼叫请求发送第四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所述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便接收侧SBC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接收接收侧SBC返回的第四呼叫响应,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确定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接收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包括:
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四呼叫请求,所述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根据第四呼叫请求发送第五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
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以建立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四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以便发起侧SBC确定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接收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一种VoIP呼叫建立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时,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以便接收侧SBC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被叫设备;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收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响应,所述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一种VoIP呼叫建立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所述第二呼叫请求中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三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二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所述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以及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一种VoIP呼叫建立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呼叫请求发送第四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所述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便接收侧SBC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收侧SBC返回的第四呼叫响应,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确定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接收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一种VoIP呼叫建立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四呼叫请求,所述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分配单元,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四呼叫请求发送第五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以建立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四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以便发起侧SBC确定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接收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VoIP呼叫建立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确定主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时,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并传递给被叫设备,并在后续接收返回的携带有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起主叫设备、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可以旁路掉接收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同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方案采用在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并在后续接收到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时,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主叫设备,以建立起主叫设备、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发起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oIP呼叫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oIP呼叫建立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3a是旁路掉接收侧SBC的场景示意图;
图3b是旁路掉接收侧SBC的另一场景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oIP呼叫建立方法的应用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oIP呼叫建立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oIP呼叫建立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6a是旁路掉发起侧SBC的场景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oIP呼叫建立方法的另一应用例的流程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将从主叫设备侧的SBC的角度进行描述,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主叫设备侧的SBC称为发起侧SBC,将被叫设备侧的SBC称为接收侧SBC。
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包括: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根据第一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时,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该第二呼叫请求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以便接收侧SBC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该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被叫设备;接收接收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响应,该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发送第三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如图1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101、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关于建立VoIP连接的呼叫请求,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该关于建立VoIP连接的呼叫请求称为第一呼叫请求。
其中,该第一呼叫请求中包含有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指示该第一呼叫请求来自主叫设备,便于接收端后续可以返回相应的响应到该主叫设备。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媒体地址,可以包括网际协议(IP,InternetProtocol)地址和端口等信息。
102、根据第一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时,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其中,具体可以通过主叫设备的会话注册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过程来获知主叫设备是否位于NAT设备下,例如,发起侧SBC在接收到第一呼叫请求后,如果确定该第一呼叫请求是来自终端A的,则可以通过终端A此前的SIP注册过程来确定主叫设备是否位于NAT设备下。
103、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
其中,该第二呼叫请求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这样,接收侧SBC在接收到该第二呼叫请求后,如果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且第二呼叫请求中携带有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则确定可以旁路掉接收侧SBC,于是将该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被叫设备,以便被叫设备直接与发起侧SBC建立VoIP呼叫连接,而无需通过接收侧SBC。
例如,第二呼叫请求具体可以通过会话描述协议(SDP,Session DescriptionProtocol)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此外,该第二呼叫请求中还可以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即IP域信息),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以便接收侧SBC可以获知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根据第二呼叫请求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另外,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也可以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104、接收接收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响应,其中,该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当发起侧SBC接收到第二呼叫响应后,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即以建成。
其中,该第二呼叫响应具体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此外,该第二呼叫响应中还可以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以便发起侧SBC可以获知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在接收到第二呼叫响应后,根据第二呼叫响应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
105、发送第三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当主叫设备接收到来自发起侧SBC的第三呼叫响应后,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即以建成。
例如,在将第三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之前,具体可以分配一个用于去往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然后在确定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在内部建立该去往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与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之间的媒体会话连接,这样,就可以将“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和“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主叫设备、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旁路掉接收侧SBC)。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采用在确定主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时,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并传递给被叫设备,并在后续接收返回的携带有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起主叫设备、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接收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承载),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与实施例一相对应的VoIP呼叫建立方法。
本实施例将从被叫设备侧的SBC,即接收侧SBC的角度进行描述。
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包括: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其中,该第二呼叫请求中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该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三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二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其中,该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以及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如图2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201、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其中,该第二呼叫请求中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指示该第二呼叫请求来自主叫设备,便于接收端后续可以返回相应的响应到该主叫设备。
其中,该第二呼叫请求具体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此外,第二呼叫请求中还可以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即IP域信息),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以便接收侧SBC可以获知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在接收到第二呼叫请求后,根据第二呼叫请求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媒体地址,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等信息。
202、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该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三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接收侧SBC在接收到该第二呼叫请求后,如果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且第二呼叫请求中携带有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则表明可以旁路掉接收侧SBC,于是将该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被叫设备,即将该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替换掉分配的去往被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三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以便被叫设备直接与发起侧SBC建立VoIP呼叫连接,而无需通过接收侧SBC。
203、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
其中,该第一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204、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二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
其中,该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以及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比如,该第二呼叫响应具体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需说明的是,当接收侧SBC接收到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后,将会分配一个去往发起侧SBC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于是此时,接收侧SBC将该分配的去往发起侧SBC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替换掉原第一呼叫响应中的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便指示该第二呼叫响应来自接收侧SBC,并将该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通过SDP(此处即指第二呼叫响应)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携带给发起侧SBC。
此外,该第二呼叫响应中还可以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以便发起侧SBC可以获知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在接收到第二呼叫响应后,根据第二呼叫响应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
发起侧SBC在接收到第二呼叫响应后的操作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采用在确定主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时,由发起侧SBC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然后在接收侧SBC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由接收侧SBC将该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被叫设备,并在后续将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传递给发起侧SBC,以建立起主叫设备、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接收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承载),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一和二主要描述的是旁路掉接收侧SBC的场景,以下将举例对该场景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3a和图3b,这两个图分别为旁路掉接收侧SBC的两个场景的示意图。其中,图3a为主叫设备和被叫设备均位于NAT下时VoIP呼叫建立的场景,图3b为主叫设备位于NAT下,而被叫设备不位于NAT下时VoIP呼叫建立的场景,其中,虚线表示信令的路径,实现表示媒体数据流的路径。以下将以这两中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VoIP呼叫建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将以主叫设备为终端A,被叫设备为终端B,终端A的NAT为NAT1,终端B的NAT为NAT2,发起侧SBC为SBC1,接收侧SBC为SBC2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c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301、终端A通过SIP信令经过NAT1发送第一呼叫请求。
其中,该第一呼叫请求中携带会话描述协议给予(SDP offer,SessionDescription Protocol offer)消息体,在SDP offer消息体中,包含了终端A的媒体地址:IP0和端口0。
例如,若IP0为IP4 192.0.2.1,端口0为49170,则该SDP offer消息体的格式具体可以如下:
SDP offer(UE1 to SBC1)
INVITE SIP:user_Boperator_Y.net;SIP/2.0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92.0.2.1
m=audio 49170 RTP/AVP 96 97
a=rtpmap:97 AMR
a=fmtp:97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6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302、SBC1分配去往核心侧的SBC1的媒体地址:IP2和端口2,由于通过终端A的SIP注册过程已知终端A位于NAT设备下,所以此时,SBC1会多分配一份SBC1的媒体地址:IP1和端口1,用于连接终端B。
303、SBC1根据第一呼叫请求发送第二呼叫请求到核心网。
其中,该第二呼叫请求携带SDP offer消息体,该SDP offer消息体中包含SBC1的媒体地址:IP2和端口2(即替换掉原第一呼叫请求中的IP0和端口0),同时通过对SDP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多分配的用于连接终端B的SBC1的媒体地址:IP1和端口1,此外,还可以携带终端A所属的接入媒体域信息:R1信息。
例如,若IP2为13.24.1.1,端口2为62111;IP1为192.0.2.2,端口1为49180,则该SDP offer消息体的格式具体可以如下:
SDP offer(SBC1 to Core to SBC2)
INVITE SIP:user_Boperator_Y.net;SIP/2.0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3.24.1.1
m=audio 62111 RTP/AVP 96 97
a=rtpmap:97 AMR
a=fmtp:97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6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a=nat-visited-realm:1 R1 IN IP4 192.0.2.2 49180
其中,下划线部分为扩展的a行信息。
304、核心网在接收到第二呼叫请求后,将该第二呼叫请求路由到SBC2,SBC2确定该第二呼叫请求携带的SDP offer中包含了扩展的媒体级a行,于是获取其R1信息,以及获取终端B所属接入媒体域信息,确定R1信息和终端B所属接入媒体域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认为可以旁路核心网承载,于是确定可以旁路掉SBC2;若否,则认为不可以旁路核心网承载,于是按照现有的流程进行操作。
305、SBC2将该扩展的媒体级a行中的IP1和端口1作为去往终端B的SBC2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三呼叫请求给终端B。
其中,该第三呼叫请求携带SDP offer消息体,SDP offer消息体中包含IP1和端口1。
需说明的是,SBC2原本需要分配去往终端B的SBC2的媒体地址,然后携带在第三呼叫请求中发送给终端B,以指示该第三呼叫请求来自于SBC2,而在本实施例中,将会把扩展的媒体级a行中的IP1地址和端口1替换掉该原本分配的去往终端B的SBC2的媒体地址,也就是说,将该扩展的媒体级a行中的IP1地址和端口1作为去往终端B的SBC2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三呼叫请求给终端B,这样,终端B就可以得知SBC1的媒体地址,从而实现旁路掉SBC2的目的。该第三呼叫请求中不需要对媒体级a行进行扩展。
例如,将扩展的媒体级a行中的IP1地址和端口1作为去往终端B的SBC2的媒体地址后的SDP offer消息体的格式具体可以如下:
SDP offer(SBC2 to Called)
INVITE SIP:sip:UE-BoperatorX.net;SIP/2.0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92.0.2.2
m=audio 49180 RTP/AVP 96 97
a=rtpmap:97 AMR
a=fmtp:97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6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306、终端B返回第一呼叫响应给SBC2;
其中,该第一呼叫响应携带会话描述协议应答(SDP answer,SessionDescription Protocol answer),SDP answer中包含终端B的媒体地址:IP3和端口3;还可以包含终端B所述媒体域信息:R1信息。
例如,若IP3为192.0.2.4,端口3为16511,则该SDP answer消息体的格式具体可以如下:
SDP answer(Called to SBC2)
SIP/2.0 183 Session Progress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92.0.2.4
m=audio 16511 RTP/AVP 97 98
a=rtpmap:98 AMR
a=fmtp:98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7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307、SBC2接收到第一呼叫响应后,分配去往核心网的SBC2的媒体地址:IP4和端口4,发送第二呼叫响应给核心网。
其中,第二呼叫响应中携带SDP answer消息体,SDP answer消息体中携带分配的去往核心网的SBC2的媒体地址:IP4和端口4(即将IP4和端口4替换掉原第一呼叫响应中的终端B的媒体地址:IP3和端口3),同时通过对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终端B的媒体地址:IP3和端口3,此外,还可以携带终端B的所属接入媒体域信息:R1信息。
例如,若IP4为IP4 13.24.1.2,端口4为16000,则SDP answer消息体的格式具体可以如下:
SDP answer(SBC2 to Core to SBC1)
SIP/2.0 183 Session Progress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3.24.1.2
m=audio 16000 RTP/AVP 97 98
a=rtpmap:98 AMR
a=fmtp:98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7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a=nat-visited-realm:1 R1 IN IP4 192.0.2.4 16511
其中,划线部分即为扩展的媒体级a行。
308、核心网接收到第二呼叫响应后,将第二呼叫响应路由到SBC1。SBC1接收到核心网路由过来的第二呼叫响应后,分配去往终端A的媒体地址:IP5和端口5;由于发现SDP answer中包含有扩展的媒体级a行,且终端A和终端B所属的接入媒体域相同,于是SBC1确定可以旁路核心网承载,即可以旁路掉SBC2,SBC1在内部建立媒体会话连接:IP5+端口<——>IP1+端口。
309、SBC1发送第三呼叫响应给终端A。
其中,该第三呼叫响应携带SDP answer消息体,SDP answer消息体中包含了去往终端A的媒体地址:IP5和端口5,即将IP5和端口5替换掉原第二呼叫响应中的IP4和端口4。
例如,如果IP5为192.0.2.5,端口5为16611,则SDP answer消息体的格式具体可以如下:
SDP answer(SBC1 to Caller)
SIP/2.0 183 Session Progress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92.0.2.5
m=audio 16611 RTP/AVP 97 98
a=rtpmap:98 AMR
a=fmtp:98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7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至此,VoIP呼叫建立完毕,此后,终端A和终端B就可以进行媒体会话,其间不需要经过核心网的承载。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采用在确定终端A位于NAT设备下时,分配用于连接终端B的SBC1的媒体地址,并通过扩展的媒体级a行来携带给SBC2,以便SBC2将该用于连接终端B的SBC1的媒体地址作为SBC2的媒体地址传递给终端B,然后在后续由SBC2通过扩展的媒体级a行携带终端B的媒体地址给SBC1,以建立起终端A、SBC1和终端B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SBC2,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承载),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以下将在实施例四、五和六中对该VoIP呼叫建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将从主叫设备侧的SBC,即发起侧SBC的角度进行描述。
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包括: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根据第一呼叫请求发送第四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所述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便接收侧SBC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一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接收接收侧SBC返回的第四呼叫响应,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确定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接收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参见图4,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401、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其中,该第一呼叫请求中包含有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指示该第一呼叫请求来自主叫设备,便于接收端后续可以返回相应的响应到该主叫设备。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媒体地址,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等信息。
402、根据第一呼叫请求发送第四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其中,该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便接收侧SBC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其中,该第四呼叫请求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此外,该第四呼叫请求中还可以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即IP域信息),用于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另外,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也可以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403、接收接收侧SBC返回的第四呼叫响应,其中,该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例如,第四呼叫响应具体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此外,该第四呼叫响应中还可以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也可以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404、确定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则确定可以旁路掉接收侧SBC,于是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即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替换掉分配的去往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当主叫设备接收到第五呼叫响应时,接收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即以建成,从而形成主叫设备、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旁路掉发起侧SBC)。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采用在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并在后续接收到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时,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主叫设备,以建立起主叫设备、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发起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承载),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为与实施例四相对应的VoIP呼叫建立方法。
本实施例将从被叫设备侧的SBC,即接收侧SBC的角度进行描述。
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包括: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四呼叫请求,该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一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根据第四呼叫请求发送第五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以建立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四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该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以便发起侧SBC确定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接收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如图5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501、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四呼叫请求,该第四呼叫请求由发起侧SBC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呼叫请求(即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发出。
其中,该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例如,具体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此外,该第四呼叫请求中还可以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即IP域信息),用于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另外,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也可以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媒体地址,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等信息。
502、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接收侧SBC在接收到该第四呼叫请求后,如果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则表明可以旁路掉发起侧SBC,于是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以便后续可以传递给主叫设备,以建立主叫设备和接收侧SBC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503、根据第四呼叫请求发送第五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
504、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以建立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
505、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四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其中,该第四呼叫响应携带步骤502中分配的“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其中,第四呼叫响应具体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发起侧SBC在接收到第四呼叫响应后,若确定第四呼叫响应中携带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则认为可以旁路掉发起侧SBC,于是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即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替换掉分配的去往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请求给主叫设备,以便主叫设备直接和接收侧SBC建立VoIP呼叫连接,而无需通过发起侧SBC。
此外,该第四呼叫响应中还可以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也可以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采用在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并在后续接收到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时,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主叫设备,以建立起主叫设备、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发起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承载),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六、
根据实施例四和五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举例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6a,该图为媒体数据流传输时旁路掉发起侧SBC的场景示意图,在图6a中,主叫设备不位于NAT下,而被叫设备位于NAT下,其中,虚线表示信令的路径,实现表示媒体数据流的路径。以下将以该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VoIP呼叫建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将以主叫设备为终端A,被叫设备为终端B,终端B的NAT为NAT2,发起侧SBC为SBC1,接收侧SBC为SBC2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b所示,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601、终端A通过SIP信令发送第一呼叫请求。
其中,该第一呼叫请求携带SDP offer消息体,在SDP offer消息体中,包含了终端A的媒体地址:IP0和端口0。
例如,若IP0为IP4 192.0.2.1,端口0为49170,则该SDP offer消息体的格式具体可以如下:
SDP offer(UE1 to SBC1)
INVITE SIP:user_Boperator_Y.net;SIP/2.0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92.0.2.1
m=audio 49170 RTP/AVP 96 97
a=rtpmap:97 AMR
a=fmtp:97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6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602、SBC1分配去往核心侧的SBC1的媒体地址:IP2和端口2。
603、SBC1根据第一呼叫请求发送第四呼叫请求到核心网。
其中,第四呼叫请求携带SDP offer消息体,该SDP offer消息体中包含SBC1的媒体地址:IP2和端口(即替换掉原第一呼叫请求中的IP0和端口0),同时过对SDP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终端A的媒体地址:IP0和端口0,此外,还可以携带终端A的所属接入媒体域信息:R1信息。
例如,若IP2为13.24.1.1,端口2为62111;则该SDP offer消息体的格式具体可以如下:
SDP offer(SBC1 to Core to SBC2)
INVITE SIP:user_Boperator_Y.net;SIP/2.0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3.24.1.1
m=audio 62111 RTP/AVP 96 97
a=rtpmap:97 AMR
a=fmtp:97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6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a=visited-realm:1 R1 IN IP4 192.0.2.1 49170
其中,划线部分为扩展的媒体级a行。
604、核心网接收到该第四呼叫请求后,将该第四呼叫请求路由到SBC2,一方面,SBC2分配去往NAT2下的终端B的SBC2的媒体地址:IP6和端口6,另一方面,SBC2确定终端B位于NAT2下,且该第四呼叫请求携带的SDP offer中包含了扩展的媒体级a行,于是获取其R1信息,以及获取终端B所属接入媒体域信息,确定R1信息和终端B所属接入媒体域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认为可以旁路核心网承载,于是分配用于连接终端A的SBC2的媒体地址:IP1和端口1,以便旁路掉SBC1;若否,则认为不可以旁路核心网承载,于是按照现有的流程进行操作。
605、SBC2发送第五呼叫请求给终端B。
其中,第五呼叫请求中携带SDP offer消息体,该SDP offer消息体中包含分配的去往NAT2下的终端B的SBC2的媒体地址:IP6和端口6。
例如,如果IP6为192.0.2.5,端口6为16611,则SDP offer消息体的格式具体可以如下:
SDP offer(SBC2 to Called)
INVITE SIP:sip:UE-BoperatorX.net;SIP/2.0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92.0.2.5
m=audio 16611 RTP/AVP 96 97
a=rtpmap:97 AMR
a=fmtp:97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6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606、终端B返回第一呼叫响应给SBC2。
其中,该第一呼叫响应携带SDP answer,SDP answer中包含终端B的媒体地址:IP3和端口3;还可以包含终端B所述媒体域信息:R1信息。
例如,若IP3为192.0.2.4,端口3为16511,则该SDP answer消息体的格式具体可以如下:
SDP answer(Called to SBC2)
SIP/2.0 183 Session Progress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92.0.2.4
m=audio 16511 RTP/AVP 97 98
a=rtpmap:98 AMR
a=fmtp:98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7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607、SBC2接收到第一呼叫响应后,分配去往核心网的SBC2的媒体地址:IP4和端口4,发送第四呼叫响应给核心网。
其中,第四呼叫响应中携带SDP answer消息体,SDP answer消息体中携带分配的去往核心网的SBC2的媒体地址:IP4和端口4(即将IP4和端口4替换掉原第一呼叫响应中的终端B的媒体地址:IP3和端口3),同时通过对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终端A的SBC2的媒体地址:IP1和端口1,此外,还可以携带终端B的所属接入媒体域信息:R1信息。
例如,若IP4为IP4 13.24.1.2,端口4为16000,IP1为192.0.2.2,端口1为49180,则SDP answer消息体的格式具体可以如下:
SDP answer(SBC2 to Core to SBC1)
SIP/2.0 183 Session Progress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3.24.1.2
m=audio 16000 RTP/AVP 97 98
a=rtpmap:98 AMR
a=fmtp:98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7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a=visited-realm:1 R1 IN IP4 192.0.2.2 49180
其中,划线部分即为扩展的媒体级a行。
608、核心网接收到第四呼叫响应后,将第四呼叫响应路由到SBC1。SBC1接收到核心网路由过来的第四呼叫响应后,确定SDP answer中包含了扩展的媒体级a行,于是获取其R1信息,以及获取终端A所属接入媒体域信息,确定终端A所属接入媒体域信息和定R1信息相同,于是确定可以旁路核心网承载,即可以旁路掉SBC1。
609、SBC1将第四呼叫响应中携带的用于连接终端A的SBC2的媒体地址“IP1和端口1”作为用于连接终端A的SBC1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终端A。
其中,第五呼叫响应携带SDP answer消息体,该SDP answer消息体中包含用于连接终端A的SBC2的媒体地址:IP1和端口1。
需说明的是,SBC1原本需要分配去往终端A的SBC1的媒体地址,然后携带在第五呼叫响应中发送给终端A,以指示该第五呼叫响应来自于SBC1,而在本实施例中,将会把扩展的媒体级a行中的IP1地址和端口1替换掉该原本分配的去往终端A的SBC1的媒体地址,也就是说,将该扩展的媒体级a行中的IP1地址和端口1作为去往终端A的SBC1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终端A,这样,终端A就可以得知SBC2的媒体地址,从而实现旁路掉SBC1的目的。该第五呼叫响应中不需要对媒体级a行进行扩展。
例如,如果IP1为192.0.2.2,端口1为49180,则该SDP answer消息体的具体格式可以如下:
SDP answer(SBC1 to Caller)
SIP/2.0 183 Session Progress
SIP headers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c=IN IP4 192.0.2.2
m=audio 49180 RTP/AVP 97 98
a=rtpmap:98 AMR
a=fmtp:98 mode-set=0,2,5,7;mode-change-period=2
a=rtpmap:97 telephone-event
a=maxptime:20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采用在确定终端B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终端A的媒体地址,且终端A所属接入媒体域与终端B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由SBC2多分配一份用于连接终端A的SBC2的媒体地址,并在后续接收到终端B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时,通过扩展的媒体级a行携带给SBC1,由SBC1将该用于连接终端A的SBC2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终端A的SBC1的媒体地址传递给终端A,以建立起终端A、SBC2和终端B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发起侧SBC1,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承载),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七、
为了更好地实施实施例一至三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供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即VoIP呼叫建立设备,可作为发起侧SBC,如图7a所示,该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包括第一接收单元701、分配单元702、第一发送单元703、第二接收单元704和第二发送单元705;
第一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其中,该第一呼叫请求中包含有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指示该第一呼叫请求来自主叫设备,便于接收端后续可以返回相应的响应到该主叫设备。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媒体地址,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等信息。
分配单元702,用于根据第一接收单元701接收到的第一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位于NAT下时,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其中,具体可以通过主叫设备的SIP过程来获知主叫设备是否位于NAT设备下,例如,发起侧SBC在接收到第一呼叫请求后,如果确定该第一呼叫请求是来自终端A的,则可以通过终端A此前的SIP注册过程来确定主叫设备是否位于NAT设备下。
第一发送单元703,用于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其中,第二呼叫请求携带分配单元702分配的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以便接收侧SBC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该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被叫设备;
第二接收单元704,用于接收接收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响应,其中,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第二发送单元705,用于发送第三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其中,第二呼叫请求具体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即:
第一发送单元701,具体用于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其中,该第二呼叫请求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可选的,该第二呼叫请求中还可以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即IP域信息),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以便接收侧SBC可以获知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根据第二呼叫请求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另外,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也可以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同理,第二呼叫响应具体也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即:
第二接收单元704,具体用于接收接收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响应,其中,第二呼叫响应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可选的,该第二呼叫响应中还可以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以便发起侧SBC可以获知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在接收到第二呼叫响应后,根据第二呼叫响应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
此外,参见图7b,该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706;
处理单元706,用于分配去往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在确定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在内部建立所述去往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与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之间的媒体会话连接。
则此时,第二发送单元705,具体用于发送第三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其中,第三呼叫响应携带处理单元706分配的去往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采用在确定主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时,由分配单元702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并由第一发送单元703经接收侧SBC传递给被叫设备,并在后续由第二接收单元704接收返回的携带有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起主叫设备、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接收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承载),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八、
与实施例七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即VoIP呼叫建立设备,可作为接收侧SBC,如图8所示,该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包括第一接收单元801、第一发送单元802、第二接收单元803和第二发送单元804;
第一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其中,该第二呼叫请求中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媒体地址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等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802,用于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三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
第二接收单元803,用于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其中,该第一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第二发送单元804,用于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二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其中,该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以及建立发起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其中,第二呼叫请求具体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即:
第一接收单元801,具体用于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其中,第二呼叫请求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
此外,第二呼叫请求中还可以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即IP域信息),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以便接收侧SBC可以获知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在接收到第二呼叫请求后,根据第二呼叫请求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
可选的,第二呼叫响应具体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即:
第二接收单元803,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二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其中,第二呼叫响应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此外,该第二呼叫响应中还可以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以便发起侧SBC可以获知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在接收到第二呼叫响应后,根据第二呼叫响应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
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的第一接收单元801可以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携带有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的第二呼叫请求,然后在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由第一发送单元802将该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被叫设备,并在后续由第二发送单元804将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传递给发起侧SBC,以建立起主叫设备、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接收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承载),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九、
为了更好地实施实施例四至六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供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即VoIP呼叫建立设备,可作为发起侧SBC,如图9所示,该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包括第一接收单元901、第一发送单元902、第二接收单元903和第二发送单元904;
第一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其中,该第一呼叫请求中包含有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指示该第一呼叫请求来自主叫设备,便于接收端后续可以返回相应的响应到该主叫设备。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媒体地址,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等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902,用于根据第一呼叫请求发送第四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其中,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便接收侧SBC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第二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接收侧SBC返回的第四呼叫响应,其中,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第二发送单元904,用于确定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接收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其中,该第四呼叫请求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即:
第一发送单元9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呼叫请求发送第四呼叫请求给接收侧SBC,所述第四呼叫请求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可选的,该第四呼叫请求中还可以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即IP域信息),用于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另外,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也可以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同理,第四呼叫响应具体也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即:
第二接收单元903,具体用于接收接收侧SBC返回的第四呼叫响应,其中,第四呼叫响应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可选的,该第四呼叫响应中还可以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也可以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的第一接收单元901在接收到主叫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主叫设备媒体地址的第一呼叫请求后,由第一发送单元902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传递给接收侧SBC,由接收侧SBC在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以便接收侧SBC在后续接收到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时,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主叫设备,以建立起主叫设备、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发起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十、
与实施例九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即VoIP呼叫建立设备,可作为接收侧SBC,如图10所示,该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001、分配单元1002、第一发送单元1003、第二接收单元1004和第二发送单元1005;
第一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四呼叫请求,其中,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媒体地址,可以包括IP地址和端口等信息。
分配单元1002,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1003,用于根据第四呼叫请求发送第五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
第二接收单元1004,用于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以建立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第二发送单元1005,用于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四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以便发起侧SBC确定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接收侧SBC和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其中,该第四呼叫请求具体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即:
第一接收单元1001,具体用于接收发起侧SBC发送的第四呼叫请求,其中,第四呼叫请求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此外,该第四呼叫请求中还可以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即IP域信息),用于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比如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等等。另外,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也可以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同理,第四呼叫响应具体也可以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第二发送单元1005,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四呼叫响应给发起侧SBC,其中,第四呼叫响应通过SDP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
此外,该第四呼叫响应中还可以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该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当然,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也可以通过SIP注册过程来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的分配单元1002在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并在后续接收到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时,由第二发送单元1005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通过发起侧SBC传递给主叫设备,以建立起主叫设备、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发起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即旁路掉核心网承载),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十一、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
例如,该通信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发起侧SBC和接收侧SBC,其中,发起侧SBC可以是实施例七所提供的任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而接收侧SBC则可以是实施例八所提供的任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或者,
又例如,该通信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发起侧SBC和接收侧SBC,其中,发起侧SBC可以是实施例九所提供的任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而接收侧SBC则可以是实施例十所提供的任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
其中,各个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的具体说明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采用在确定主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时,由发起侧SBC提前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SBC的媒体地址,并传递给被叫设备,以建立起主叫设备、发起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接收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同理,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在确定被叫设备位于NAT设备下,由接收侧SBC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并在后续接收到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时,将该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接收侧SBC的媒体地址传递给主叫设备,以建立起主叫设备、接收侧SBC和被叫设备三者之间的VoIP呼叫连接,从而在传输媒体数据流时旁路掉发起侧SBC,使得媒体数据流不经过核心网,实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9)

1.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根据所述第一呼叫请求确定所述主叫设备位于网络地址交换设备下时,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给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以便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传递给被叫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发送的第二呼叫响应,所述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和所述被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发送第三呼叫响应给所述主叫设备,以建立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和所述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为发起侧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为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
所述建立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和所述被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具体包括:
在将第三呼叫响应发送给主叫设备之前,具体可以分配一个用于去往主叫设备的发起侧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然后在确定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在内部建立该去往主叫设备的发起侧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与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发起侧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之间的媒体会话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呼叫请求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呼叫响应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呼叫请求中还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所述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
所述第二呼叫响应中还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所述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
5.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所述第二呼叫请求中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三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
接收所述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
根据所述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二呼叫响应给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和所述被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和所述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为发起侧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为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二呼叫响应给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具体包括:
当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接收到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后,将会分配一个去往发起侧边界会话控制器的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于是此时,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将该分配的去往发起侧边界会话控制器的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替换掉原第一呼叫响应中的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便指示该第二呼叫响应来自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呼叫请求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呼叫响应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呼叫请求中还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所述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
所述第二呼叫响应中还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所述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
9.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根据所述第一呼叫请求发送第四呼叫请求给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便所述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确定被叫设备位于网络地址交换设备下,且所述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接收所述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返回的第四呼叫响应,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确定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所述主叫设备,以建立所述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和所述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呼叫请求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呼叫响应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四呼叫请求中还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所述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
所述第四呼叫响应中还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所述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
13.一种VoIP呼叫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发送的第四呼叫请求,所述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确定被叫设备位于网络地址交换设备下,且所述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所述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所述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根据所述第四呼叫请求发送第五呼叫请求给所述被叫设备;
接收所述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以建立所述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和所述被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根据所述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四呼叫响应给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以便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确定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所述主叫设备,以建立所述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和所述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呼叫请求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呼叫响应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四呼叫请求中还携带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所述主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
所述第四呼叫响应中还携带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所述被叫设备的接入媒体域信息指示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
17.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呼叫请求确定主叫设备位于网络地址交换设备下时,分配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给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以便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传递给被叫设备;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发送的第二呼叫响应,所述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和被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和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处理单元,用于分配去往主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在确定所述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在内部建立所述去往主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与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之间的媒体会话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为发起侧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为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发送第二呼叫请求给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二呼叫请求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发送的第二呼叫响应,所述第二呼叫响应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20.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所述第二呼叫请求中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确定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三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二呼叫响应给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二呼叫响应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建立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和被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以及建立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和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为发起侧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为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当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接收到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后,将会分配一个去往发起侧边界会话控制器的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于是此时,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将该分配的去往发起侧边界会话控制器的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替换掉原第一呼叫响应中的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便指示该第二呼叫响应来自接收侧边界会话控制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发送的第二呼叫请求,所述第二呼叫请求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被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二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二呼叫响应给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二呼叫响应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被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23.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叫设备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呼叫请求发送第四呼叫请求给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以便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确定被叫设备位于网络地址交换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返回的第四呼叫响应,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确定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和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呼叫请求发送第四呼叫请求给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四呼叫请求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返回的第四呼叫响应,所述第四呼叫响应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26.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发送的第四呼叫请求,所述第四呼叫请求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分配单元,确定被叫设备位于网络地址交换设备下,且第四呼叫请求中携带了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分配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四呼叫请求发送第五呼叫请求给被叫设备;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被叫设备返回的第一呼叫响应,以建立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和被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四呼叫响应给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以便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确定第四呼叫响应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且主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与被叫设备所属接入媒体域相同时,将所述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作为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发送第五呼叫响应给主叫设备,以建立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和主叫设备之间的网络电话呼叫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发送的第四呼叫请求,所述第四呼叫请求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主叫设备的媒体地址。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呼叫响应发送第四呼叫响应给第一边界会话控制器,所述第四呼叫响应通过会话描述协议中媒体级a行的扩展来携带用于连接主叫设备的第二边界会话控制器的媒体地址。
2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至28所述的任一种网络电话呼叫建立设备。
CN201180002987.5A 2011-12-31 2011-12-31 一种网络电话建立呼叫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35483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85205 WO2013097250A1 (zh) 2011-12-31 2011-12-31 一种网络电话建立呼叫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8330A CN103548330A (zh) 2014-01-29
CN103548330B true CN103548330B (zh) 2015-03-11

Family

ID=48696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2987.5A Active CN103548330B (zh) 2011-12-31 2011-12-31 一种网络电话建立呼叫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48330B (zh)
WO (1) WO201309725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32969A4 (en) * 2018-08-06 2021-09-08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RVICE REQUEST, NEGOTIATION AND RESPONSE, AND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8220B (zh) * 2021-06-22 2024-03-15 上海翰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软交换通信系统中转换ip地址的方法及软交换通信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678A (zh) * 2006-04-26 2007-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网络间的数据信息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01357A (zh) * 2006-03-07 2009-04-01 思科技术公司 使用会话边界控制器管理虚拟专用网络内以及之间的流量
CN101442480A (zh) * 2007-11-20 2009-05-27 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stun协议下的网络通信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91742B (en) * 2002-08-07 2004-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 adress translation router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1357A (zh) * 2006-03-07 2009-04-01 思科技术公司 使用会话边界控制器管理虚拟专用网络内以及之间的流量
CN101064678A (zh) * 2006-04-26 2007-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网络间的数据信息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42480A (zh) * 2007-11-20 2009-05-27 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stun协议下的网络通信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32969A4 (en) * 2018-08-06 2021-09-08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RVICE REQUEST, NEGOTIATION AND RESPONSE, AND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8330A (zh) 2014-01-29
WO2013097250A1 (zh) 201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60274B1 (ko) Nat 기반 로컬망에서 범용 ip 전화통신 시스템을지원하는 방법
US6018360A (en) Method of switching a call to a multipoint conference call in a H.323 communication compliant environment
EP130914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and a packet network
US830077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ergency call processing
US201002417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an audio conference connection
EP2410713B1 (en) Adaptive media handling
CN101656715B (zh) 一种媒体旁路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15129181A1 (ja) 音声通信端末、中間ノード、処理装置、接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089867B2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at least one user data link to at least one multiplex connection
CN101197772A (zh) 实现媒体面多路径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548330B (zh) 一种网络电话建立呼叫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313400B2 (en) Method of selecting a network resource
CN104735034A (zh) 媒体流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873374B2 (en) Accelerated recovery during negotiation between a media gateway and a media gateway controller
EP3038315A1 (e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based se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server
CN101873392B (zh) 一种基于VoIP的呼叫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232649B (zh) 实现同组代答业务的方法、应用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EP1185069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onymity in an IP telephony network
JP6479701B2 (ja) アーリーメディア認可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ーリーメディア認可制御方法
CN102404283A (zh) Ims系统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JP4621183B2 (ja) Ip通信網の相互接続システム及びip通信網の相互接続方法
JP6195282B2 (ja) コール切換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09044314A (ja) メディア転送方法、その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515936B (zh) 多域互通方法和系统及装置
US20130265878A1 (en) HD Voice Recov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