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8201A - 槽隙耦合型发射体及包含该发射体的天线 - Google Patents

槽隙耦合型发射体及包含该发射体的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8201A
CN103548201A CN201180070940.2A CN201180070940A CN103548201A CN 103548201 A CN103548201 A CN 103548201A CN 201180070940 A CN201180070940 A CN 201180070940A CN 103548201 A CN103548201 A CN 103548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plate
current feed
substrate
feed department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09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8201B (zh
Inventor
迪安·基奇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e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48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8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2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08Combination of a dipole with a plane reflecting surface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反射板的槽隙接受馈电并简单制造而成的发射体及包含其的天线。所述天线包括反射板及发射体。所述发射体包括排列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面上的多个馈电部、从多个所述馈电部延长成与所述反射板平行或朝向所述反射板倾斜的第一发射元件及第二发射元件、以及支撑多个所述馈电部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其中,多个所述基板与所述反射板电容耦合。

Description

槽隙耦合型发射体及包含该发射体的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槽隙耦合型发射体及包含其的天线,尤其涉及通过反射板的槽隙接受馈电并简单制造而成的发射体及包含该发射体的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尤其基站用天线包括多个发射体,利用从多个所述发射体输出的波束收发信号。其中,多个所述发射体的结构一般为直接连接于所述天线中起到接地作用的反射板上,因此具有金属之间的接触引起相互调变失真(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D)的问题。
并且,向所述发射体供电的馈电线路,通过锡焊连接于所述发射体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balun)部,因此为了进行所述锡焊过程,必须用特定物质,例如用锡镀所述发射体,使得所述发射体的制造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在发射体和反射板之间无需物理连接,因此能够避免相互调变失真(PIMD)的问题。并且由于发射体通过切割一个金属板并弯曲形成,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天线包括反射板、偶极发射体及微带馈电道。所述馈电道包括垂直于所述反射板并位于所述反射板的槽隙的背面的两个平行的金属带。多个所述带连接于平行的多个基板,与所述反射板邻接并相隔。各平行的带直接连接于与所述带排列于同一平面或以90度排列的发射体。
微带馈电道位于所述反射板的背面并延长至槽隙,在中心以小尺寸与所述槽隙交叉。所述馈电道在非闭合电路中截成λ/4,从而延长成大于所述槽隙。延长λ/4表示为了最大化从馈电道通过槽隙至馈电部的耦合而能够适用的匹配短截线。
空气层存在于多个馈电部之间,空气层存在于多个基板和所述反射板之间。并且,空气层也能够存在于馈电道和所述反射板之间。
多个发射元件、多个馈电带及多个基板均可形成为四角形形状。
所述基板、馈电部及发射元件由一个金属片制成,为了所述基板需要弯曲一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天线包括反射板、偶极发射体及微带馈电道。所述馈电部由垂直于所述反射板并位于反射板的多个槽隙的背面的两个平行的金属带。多个所述馈电部连接于平行的多个基板,但是与反射板密集地相隔。各平行的带直接连接于与所述馈电带处于同一平面的多个偶极发射体,但具有90度的差异。馈电带和偶极发射体的连接中角部为了与发射元件阻抗匹配而形成棱角。
微带馈电道位于所述反射板的背面,并延长至槽隙,在中心以窄尺寸与所述槽隙交叉。所述馈电道截成λ/4,从而延长成大于所述槽隙。延长λ/4表示为了最大化从馈电道通过槽隙至馈电部的耦合而能够适用的匹配短截线。
第一介电层可以位于用于偶极的多个平行馈电带之间,第二介电层位于多个所述基板和所述反射板之间,第三介电层位于所述反射板的槽隙内。
多个所述偶极发射元件、多个偶极馈电带及多个所述基板均形成四角形形状。
所述基板、偶极馈电带及偶极发射元件由一个金属片制成,为了所述基板需要弯曲一次。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天线包括反射板、偶极发射体及微带馈电道。多个馈电部包括垂直于反射板并位于反射板的槽隙的多个背面的两个平行的金属带。多个所述带连接于平行的多个基板,但是与反射板密集地相隔。各平行的带直接连接于弯曲的多个发射元件,所述发射元件的宽表面平行于所述反射板。由于多个所述发射元件能够在与所述反射板平行的平面上弯曲,因此朝向所述反射板倾斜。这支持发射元件的阻抗匹配。
微带馈电道位于所述反射板的背面,并延长至槽隙,在中心以窄尺寸与所述槽隙交叉。所述馈电道截成λ/4,从而延长成大于所述槽隙。延长λ/4表示为了最大化从馈电道通过槽隙至馈电部的耦合而能够适用的匹配短截线。
第一介电层可以位于用于偶极的多个平行馈电带之间,第二介电层位于多个所述基板和所述反射板之间,第三介电层位于所述反射板的槽隙内。
多个所述发射元件一端逐渐变细(具有蝴蝶形状),即各发射元件的宽度在馈电末端最窄,在其末端最宽。所述各平行馈电带同样也可以一端逐渐变细,越接近所述反射板越宽,在各发射元件处最窄。所述各基板同样也可以一端逐渐变细,在各馈电带处最窄,在离开所述各馈电带的基板的末端处最宽。
所述基板、偶极馈电带、发射元件由一个金属片制成,在所述基板和所述馈电带的连接中需要弯曲,在所述馈电带和所述发射元件的连接处弯曲。
技术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发射体不与反射板或馈电道物理连接,因此其优点是不会发生相互调变失真(PIMD),并且能够降低所述发射体的制造成本。其结果,能够提高所述天线的传输率,并且能够降低所述天线的制造成本。
并且,制造发射体时由于不需要锡焊过程,因此无需镀所述发射体。因此能够降低所述发射体的制造成本。
并且,由于所述馈电部、基板、馈电部及发射构件通过弯曲一个金属片的简单方法制成,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所述发射体的时间及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2及图3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的天线的电特性的示意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频频带下的发射体的示意图;
图5及图6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4的天线的电特性的示意图;
图7为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8及图9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7的天线的电特性的示意图;
图10为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11及图12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0的天线的电特性的示意图;
图13为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14及图15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3的天线的电特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反射板         102:发射体
104:馈电道         110,112:馈电部
114,116:发射元件   118,120:基板
130:槽隙           142:匹配短截线
700:反射板         702:发射体
704:馈电道         710,712:馈电部
714,716:发射元件   718,720:基板
730:槽隙           734:支撑部
1000:反射板        1002:发射体
1010,1012:馈电部   1014,1016:发射元件
1018,1020:基板     1030:槽隙
1034:支撑部        1032,1040:介电层
1300:反射板        1302:发射体
1310,1312:馈电部   1314,1316:发射元件
1318,1320:基板     1330:槽隙
1334:支撑部        1332,1340:介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天线举例是基站用天线,包括反射板100、发射体102及馈电道104。图1中只图示了一个发射体102,但是也能够使多个发射体排列于反射板100上。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假设只有一个发射体102排列于反射板100上。
反射板100起到反射体及接地的作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反射板100的一部分,如图1(A)及图1(B)所示,作为缝隙(aperture)的一个例子形成有槽隙130。其中,槽隙130可以形成为四角形形状等多种形状。槽隙130的长度及宽度可变,以使馈电道104和馈电部之间的耦合最大化,阻抗匹配。
发射体102排列于反射板100的上面,并输出预定的发射图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发射体102是具有简单结构的廉价型发射体,包括第一馈电部110、第二馈电部112、第一发射元件114、第二发射元件116、第一基板118及第二基板120。
第一馈电部110的作用是把从馈电道104以耦合方式提供的电传送给第一发射元件114,例如如图1(A)所示,可由金属片(piece of metal)构成。
第二馈电部112的作用是把从馈电道104以耦合方式提供的电传送给第二发射元件116,例如如图1(A)所示,可由金属片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馈电部110与第二馈电部112之间可存在空气层132,即第一馈电部110与第二馈电部112相隔预定距离排列。尤其,馈电部110及112之间的空间对应于槽隙130的空间。馈电部110及112之间的距离可做多种变更,无需对应于槽隙130的宽度。
第一发射元件114与第一馈电部110电连接,例如,能够沿垂直于第一馈电部110的方向连接于第一馈电部110。并且,第一发射元件114能够与所述反射板平行地从垂直方向向所述反射板100倾斜。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基板118、第一馈电部110和第一发射元件114,例如,可将铝制金属板切割成金属片后通过弯曲所述金属片来形成。然后,能够弯曲使得基板118垂直于馈电部110。
第二发射元件116与第二馈电部112电连接,例如,能够沿垂直于第二馈电部112的方向连接于第二馈电部1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基板120、第二馈电部112和第二发射元件116,可将金属板切割成金属片后通过弯曲所述金属片来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发射元件114及116,例如可与反射板100的上面相隔约λ/4排列。
第一基板118起到支撑第一馈电部110的作用,并且是导体。
第二基板120起到支撑第二馈电部112的作用,并且是导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板118及120如图1(C)所示,与反射板100相隔排列。即,基板118及120和反射板100之间存在空气层。其结果,基板118及120与反射板100电容耦合。此外,因为基板118及120与反射板100相隔,因此图中虽未显示,但是会另外存在用于支撑发射体102的支撑体。
馈电道104如图1(D)所示,排列于反射板100的背面,例如能够由微带线形成。即馈电道104可由依次排列于反射板100上的介电层及导电层构成。
馈电道104如图1(D)所示,能够延长至槽隙130排列。基站阵列天线中,馈电道104(微带线)能够连接于排列分配网络。为了单个发射体,所述微带线的末端能够止于同轴连接器,以使源连接于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匹配短截线142能够连接于馈电道104而形成。匹配短截线142,例如可具有λ/4的长度,其起到把通过阻抗匹配及馈电道104提供的电通过槽隙130最大限度地传送给馈电部110及112的作用。即,匹配短截线142使从槽隙130传送至馈电部110及112的电最大化。
下面说明馈电过程。
通过馈电道104馈电时,激发槽隙130,从而槽隙130中形成场。然后,槽隙130内的场通过基板118及120直接激发馈电部110及112。即,馈电道104的电通过槽隙130和基板118及120传送到馈电部110及112。
然后,馈电部110及112的电馈电给发射元件114及116,其结果,从发射体102输出预定的发射图案。
另外,馈电部110及112、基板118及120及槽隙130考虑到阻抗匹配,可以形成为多种尺寸。
综合来讲,本发明的天线利用馈电道104及槽隙130向馈电部110及112馈电,反射板100和发射体102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物理连接。因此,不会出现金属与金属接触导致的相互调变失真(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D)。其结果,由于不发生PIMD,因此能够提高所述天线的传输率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由于基板118或120、馈电部110或112及发射元件114或116通过弯曲金属片形成,因此便于制造发射体102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就现有的天线而言,由于馈电线路以锡焊方式连接于所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部,因此为了所述锡焊,必须用特定物质,例如用锡镀所述发射体。但是,本发明的发射体102由于不需要锡焊过程,因此无需镀发射体102,从而能够降低发射体102的制造成本。
即,本发明的天线不仅能够廉价制成,还能够保持高传输率,能够具有卓越的电特性。并且,发射体102也能够廉价制成,无需镀金属处理。
并且,发射元件114及116的形状及尺寸可根据谐振频率及设计目的做多种变更。
图2及图3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的天线的电特性的示意图。
参照图2,能够确认本实施例的天线形成790MHz至960MHz的频带,实现宽的阻抗匹配。尤其,在790MHz至960MHz的频带,S11为-16.7dB以下,即所述天线具有卓越的阻抗匹配特性。
如图3所示,包括图1中的发射体102的天线的3dB波束宽度为85.5度,方向性为8dBi。
图4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频频带下的发射体的示意图,图5及图6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4的天线的电特性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天线具有与图1所示的天线相同的结构,但是与图1中的天线相比形成高频频带。其中,发射元件的长度(例如,长度约为λ/4)比图1中的发射元件114及116小,但是馈电部的宽度无大变化。只不过,为了保持平行带馈电线的阻抗特性,所述馈电部的宽度几乎不变化。
参照图5,能够确认本实施例的天线形成1710MHz至2170MHz的高频频带,并且实现宽的阻抗匹配。尤其,在1710MHz至2170MHz的频带,S11为-11.8dB以下,具有卓越的阻抗匹配特性。
如图6所示,所述天线的3dB波束宽度为105.1度,方向性为7.9dBi。
另外,从图6能够确认交叉极化(cross-polarization)比形成低频频带的图1的天线略高。这主要因为是所述平行传送馈电线路激发的场的发射,其中该馈电线路垂直于从发射元件发射的场。为了图6所示的发射图案,所述发射元件垂直地形成,以使主极化垂直。因此,所述平行传送馈电线路中场是水平的,这是图6中水平极化的交叉极化发射的主要原因。
图7为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如图7(A)至图7(B)所示,本实施例的天线包括反射板700、发射体702及馈电道704。
除发射体702之外的其余构成要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下面省略对相同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
发射体702包括馈电部710及712、发射元件714及716、基板718及720和支撑部734。
支撑部734如图7(C)所示,起到支撑基板718及720的作用,优选地,分离的两个子支撑部分别支撑基板718及7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支撑部734由介电物质构成,例如,可由聚四氟乙烯隔片(Poly Tetra Fluoro Ethylene Spacer:PTFE)构成。其中,在基板718及720和反射板700之间排列支撑部734时基板718及720的尺寸,比第一实施例中在基板118及120和反射板100之间排列空气层时的基板118及120的尺寸小。这是因为支撑部734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层的介电常数,使得基板718及720和反射板700之间的电容增加。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天线中,为了把发射体702稳定地固定于反射板700,用支撑部734支撑基板718及720。当然,通过槽隙730耦合馈电的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8及图9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7的天线的电特性的示意图。
参照图8,能够确认本实施例的天线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形成790MHz至960MHz的频带,实现宽的阻抗匹配。此时,在790MHz至960MHz的频带,S11为-15dB以下,具有卓越的阻抗匹配特性。
如图9所示,所述天线的3dB波束宽度为85.5度,方向性为8dBi。
图10为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如图10(A)及图10(B)所示,本实施例的天线包括反射板1000、发射体1002及馈电道。包括馈电道的反射板1000的背面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未在图10中显示。
发射体1002包括第一馈电部1010、第二馈电部1012、第一发射元件1014、第二发射元件1016、第一基板1018及第二基板10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板1018及1020和反射板1000之间也如同图10(C)所示存在支撑部1034,即支撑部1034支撑基板1018及1020。其中,支撑部1034可由聚四氟乙烯(PTFE)介电物质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馈电部1010及1012之间可以存在具有预定介电常数的介电层1032,而不是空气层。优选地,介电层1032充满馈电部1010及1020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反射板1000的槽隙1030中能够形成具有预定介电常数的介电层1040,即槽隙1030中充满介电物质。
综上所述,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馈电部110及112之间、槽隙130的空间、基板118及120和反射板100之间分别充满空气层,在本实施例中馈电部1110及1112之间、槽隙1130的空间、支撑部1118及1120和反射板10000之间分别由介电层构成。其中,存在于馈电部1110及1112之间、槽隙1130的空间、基板1118及1120和反射板1000之间的各介电层,例如可以全部由聚四氟乙烯(PTFE)介电物质构成,也可以由互不相同的介电物质构成。
通过馈电部1110及1112形成的平行带传送线中利用介电物质,表示相比于为了实现相同的阻抗特性而使用空气空间的情况,宽度可能会减小。所述传送馈电线路的宽度的减小,表示相应的元件能够在更大的频率范围内使用。
图11及图12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0的天线的电特性的示意图。
参照图11,能够确认本实施例的天线形成1710MHz至2170MHz的高频频带,实现宽的阻抗匹配。在1710MHz至2170MHz的频带,S11为-10dB以下。尤其,本实施例的阻抗匹配卓越。
如图12所示,所述天线的3dB波束宽度为103.6度,方向性为7.9dBi。并且,能够确认交叉极化特性远高于由空气层构成的图1的天线。这是因为从所述传送馈电线路的末端交叉极化发射。
图13为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天线的立体图。
如图13(A)所示,本实施例的天线包括反射板1300、发射体1302及馈电道。只不过,所述馈电道及反射板1300的背面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下面省略对反射板1300的背面结构的说明。
发射体1302具有能够降低交叉极化的发射的结构,包括馈电部1310及1312、发射元件1314及1316、基板1318及1320和支撑部1334及1336。
馈电部1310及1312之间排列由预定的介电物质构成的介电层。
第一发射元件1314如图13(B)所示,相对于馈电部1310弯曲90度以上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发射元件1314能够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改变宽度,其能够线形变化或使得形成预定的其他轮廓。并且,第一发射元件1314如图13(B)所示,能够从水平面朝向反射板1300倾斜α角度而形成。
第二发射元件1316以类似于第一发射元件1314的方式弯曲。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发射元件1316能够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改变宽度,其能够线形变化或使得形成预定的其他轮廓。并且,第二发射元件1316如图13(B)所示,能够从水平面朝向反射板1300倾斜α角度而形成。只不过,第二发射元件1316的倾斜度可与第一发射元件1314相同,也可以不同。
整体查看发射元件1314及1316可知,发射元件1314及1316具有蝴蝶形状,如图13所示,从水平面朝向反射板1300倾斜预定角度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发射元件1314及1316可分别形成三角形以外的形状。
基板1318或1320连接于相应的馈电部1310或1312的末端,以电容耦合方式连接于反射板13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板1318及1320能够类似于发射元件1314及1316,形成蝴蝶形状。在基板1318或1320上一端逐渐变细。其目的在于提高阻抗匹配特性。即为了提高阻抗匹配特性,发射元件1314及1316形成蝴蝶形状,基板1318或1320一端逐渐变细。
另外,基板1318或1320的尺寸可小于发射元件1314或1316。
根据制造这种结构的发射体1302的过程可知,馈电部1310或1312、相应发射元件1314或1316及基板1318或1320可通过弯曲两次一个金属片而形成。即,发射体1302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发射体102,具有简单的结构,能够以低价制成。当然,由于发射体1302与反射板1300或馈电道无物理连接,因此也不会发生相互调变失真(PIMD)。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板1318或1320和反射板1300之间排列由介电物质构成的支撑部1334或133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反射板1300的槽隙1330的空间填充介电物质,即槽隙1330内填充介电层1340。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发射体1302包括具有蝴蝶形状的发射元件1314及1316和基板1318及132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馈电部1310及1312之间、基板1318及1320和反射板1300之间以及槽隙1330的空间可由空气层构成,而不是介电层。
图14及图15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3的天线的电特性的示意图。
参照图14,能够确认本实施例的天线形成1710MHz至2170MHz的频带。尤其可知在1710MHz至2170MHz的频带,S11为-13dB以下,阻抗匹配特性卓越。
如图15所示,能够确认交叉极化水平在槽隙1330内的场与发射体1302的场对齐时明显降低。
工业应用性
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仅用于例示的目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种修正、变更、追加,而这种修正、变更及追加属于所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板;以及
发射体,
其中,所述发射体包括:排列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面上的多个馈电部;从多个所述馈电部延长成与所述反射板平行或朝向所述反射板倾斜的第一发射元件及第二发射元件;及支撑多个所述馈电部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其中,多个所述基板与所述反射板电容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馈电道形成至所述槽隙;
所述天线还包括从所述馈电道沿长度方向延长的匹配短截线,
其中,当向所述馈电道供电时,在所述槽隙的空间内形成场,所述槽隙内的场通过多个所述基板及多个所述馈电部馈电给多个所述发射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馈电部之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一介电物质,多个所述基板与所述反射板之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二介电物质,所述反射板的槽隙的空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三介电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射元件具有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变化的宽度,多个所述基板具有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变化的宽度,其中多个所述发射元件从所述馈电部的水平面朝向所述反射板的方向倾斜预定角度排列,所述第一基板、多个所述馈电部中第一馈电部及所述第一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一个金属片制成,所述第二基板、多个所述馈电部中第二馈电部及所述第二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一个金属片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射元件与所述反射板间隔λ/4,其中λ是从所述天线输出的波束的中心频率的波长。
6.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板;
发射体,其排列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面上;以及
馈电道,其排列于所述反射板的多个面中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
其中,所述发射体包括:排列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面上的多个馈电部;支撑多个所述馈电部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及从多个所述馈电部延长成与所述反射板平行或朝向所述反射板倾斜的第一发射元件及第二发射元件,其中,所述反射板的一面上形成槽隙,通过所述馈电道提供的电,通过所述反射板的槽隙馈电给多个所述发射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馈电道形成至所述槽隙,
所述天线还包括从所述馈电道沿长度方向延长的匹配短截线,
其中,当向所述馈电道供电时,在所述槽隙的空间内形成场,所述槽隙内的场通过多个所述基板及多个所述馈电部向多个所述发射元件馈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馈电部之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一介电物质,多个所述基板与所述反射板之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二介电物质,所述反射板的槽隙的空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三介电物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射元件具有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变化的宽度,多个所述基板具有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变化的宽度,其中多个所述发射元件从所述馈电部的水平面朝向所述反射板的方向倾斜预定角度排列,所述第一基板、多个所述馈电部中第一馈电部及所述第一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一个金属片制成,所述第二基板、多个所述馈电部中第二馈电部及所述第二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一个金属片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射元件与所述反射板间隔λ/4,其中λ是从所述天线输出的波束的中心频率的波长。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多个所述馈电部中第一馈电部及所述第一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一个金属片制成,所述第二基板、多个所述馈电部中第二馈电部及所述第二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一个金属片制成。
12.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板;以及
发射体,其排列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面上,
其中,所述发射体包括:排列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面上的多个馈电部;及从多个所述馈电部延长成与所述反射板平行或朝向所述反射板倾斜的第一发射元件及第二发射元件,其中,多个所述发射元件与所述反射板间隔λ/4,λ是从所述天线输出的波束的中心频率的波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馈电道,其具有微带结构并且排列于所述反射板的多个面中与所述第一面对向的第二面上,
其中,所述反射板的一面上形成槽隙,通过所述馈电道提供的电,通过所述槽隙馈电给多个所述发射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体还包括支撑多个所述馈电部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
其中,多个所述基板与所述反射板电容耦合,所述第一基板、多个所述馈电部中第一馈电部及所述第一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一个金属片制成,所述第二基板、多个所述馈电部中第二馈电部及所述第二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一个金属片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馈电部之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一介电物质,多个所述基板与所述反射板之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二介电物质,所述反射板的槽隙的空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三介电物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射元件具有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变化的宽度,多个所述基板具有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变化的宽度,其中多个所述发射元件从所述馈电部的水平面朝向所述反射板的方向倾斜预定角度排列。
17.一种用于天线的发射体,其排列于天线的反射板上,包括:
多个馈电部,其排列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面上;
第一发射元件及第二发射元件,其从多个所述馈电部延长成与所述反射板平行或朝向所述反射板倾斜;以及
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其支撑多个所述馈电部,
其中,多个所述基板与所述反射板电容耦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天线的发射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馈电部之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一介电物质,多个所述基板和所述反射板之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二介电物质,所述反射板的槽隙的空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三介电物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天线的发射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射元件具有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变化的宽度,多个所述基板具有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变化的宽度,其中多个所述发射元件从所述馈电部的水平面朝向所述反射板的方向倾斜预定角度排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天线的发射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射元件与所述反射板间隔λ/4,其中λ是从所述天线输出的波束的中心频率的波长。
21.一种用于天线的发射体,其排列于天线的反射板上,包括:
第一馈电部,其排列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面上;
第一发射元件及第二发射元件,其从多个所述馈电部延长成与所述反射板平行或朝向所述反射板倾斜;以及
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其支撑多个所述馈电部,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多个所述馈电部中第一馈电部及所述第一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一个金属片制成,所述第二基板、多个所述馈电部中第二馈电部及所述第二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一个金属片制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天线的发射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基板与所述反射板电容耦合,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馈电部及所述第一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两次一个金属片制成,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馈电部及所述第二发射元件通过弯曲两次一个金属片制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天线的发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板上形成槽隙,通过所述馈电道提供的电,通过所述槽隙、多个所述基板及多个所述馈电部馈电给所述发射元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天线的发射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馈电部之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一介电物质,多个所述基板和所述反射板之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二介电物质,所述反射板的槽隙的空间存在空气层或填充第三介电物质。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天线的发射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射元件具有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变化的宽度,多个所述基板具有从相应的馈电部向其末端变化的宽度,其中多个所述发射元件从所述馈电部的水平面朝向所述反射板的方向倾斜预定角度排列。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天线的发射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射元件与所述反射板间隔λ/4,其中λ是从所述天线输出的波束的中心频率的波长。
CN201180070940.2A 2011-05-18 2011-05-18 槽隙耦合型发射体及包含该发射体的天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82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KR2011/003667 WO2012157796A1 (ko) 2011-05-18 2011-05-18 슬롯 커플 방식 방사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안테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8201A true CN103548201A (zh) 2014-01-29
CN103548201B CN103548201B (zh) 2016-08-17

Family

ID=4717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094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8201B (zh) 2011-05-18 2011-05-18 槽隙耦合型发射体及包含该发射体的天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73886B2 (zh)
KR (1) KR101606379B1 (zh)
CN (1) CN103548201B (zh)
WO (1) WO201215779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518A (zh) * 2015-02-25 2017-09-26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改进的偏斜性能的全波偶极子阵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2427B (zh) * 2014-01-28 2016-02-2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微带-缝隙激励的宽带电-磁振子组合天线
US9722321B2 (en) * 2015-02-25 2017-08-0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ull wave dipole array having improved squint performance
WO2017086855A1 (en) 2015-11-17 2017-05-26 Gapwaves Ab A self-grounded surface mountable bowtie antenna arrangement, an antenna petal and a fabrication method
KR20180083388A (ko) 2015-11-17 2018-07-20 갭웨이브스 에이비 자기 접지식 표면 실장 가능 보우타이 안테나 장치, 안테나 페탈 및 제조 방법
CN106229639A (zh) * 2016-08-30 2016-12-14 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平衡器及其设计方法
DE102017116920A1 (de) * 2017-06-09 2018-12-13 Kathrein Se Dual-polarisierter Kreuzdipol und Antennenanordnung mit zwei solchen dual-polarisierten Kreuzdipolen
CN111033888B (zh) * 2017-07-11 2021-12-28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功率组合的装置
CN111613885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天线的辐射器以及基站天线
KR102198112B1 (ko) * 2019-04-03 2021-01-04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중폴 안테나
KR102125803B1 (ko) * 2019-05-10 2020-06-23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불요 공진 억제 기능을 가지는 기지국 안테나 방사체
CN111883927B (zh) * 2020-08-05 2022-08-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一体化5g阵列天线单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1671A2 (en) * 2001-02-09 2002-08-14 Nokia Corporation Internal antenna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1034765A (zh) * 2006-03-10 2007-09-12 香港城市大学 互补宽带天线
US20080309568A1 (en) * 2007-06-13 2008-12-18 Gang Yi Deng Triple stagger offsetable azimuth beam width controlled antenna for wireless network
CN101483278A (zh) * 2008-01-09 2009-07-15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组合式阵列天线
CN101635392A (zh) * 2008-07-21 2010-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单元、共轴辐射组件及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28312A1 (en) * 2002-03-26 2003-10-13 Andrew Corp. Multiband dual polarized adjustable beamtilt base station antenna
US7864130B2 (en) * 2006-03-03 2011-01-04 Powerwave Technologies, Inc. Broadband single vertical polarized base station antenna
US7990329B2 (en) * 2007-03-08 2011-08-02 Powerwave Technologies Inc. Dual staggered vertically polarized variable azimuth beamwidth antenna for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1671A2 (en) * 2001-02-09 2002-08-14 Nokia Corporation Internal antenna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1034765A (zh) * 2006-03-10 2007-09-12 香港城市大学 互补宽带天线
US20080309568A1 (en) * 2007-06-13 2008-12-18 Gang Yi Deng Triple stagger offsetable azimuth beam width controlled antenna for wireless network
CN101483278A (zh) * 2008-01-09 2009-07-15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组合式阵列天线
CN101635392A (zh) * 2008-07-21 2010-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单元、共轴辐射组件及天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518A (zh) * 2015-02-25 2017-09-26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改进的偏斜性能的全波偶极子阵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73886B2 (en) 2016-06-21
CN103548201B (zh) 2016-08-17
WO2012157796A1 (ko) 2012-11-22
KR101606379B1 (ko) 2016-03-25
KR20140007934A (ko) 2014-01-20
US20140218254A1 (en) 201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8201A (zh) 槽隙耦合型发射体及包含该发射体的天线
US7839351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to transmit cross-polarized signals from a common radiator with low mutual coupling
US20180034165A1 (en) Miniaturized dual-polarized base station antenna
JP6795614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H10150319A (ja) 反射板付ダイポ−ルアンテナ
KR20120086838A (ko) Pcb 기판형 광대역 이중 편파 다이폴 안테나
US9263807B2 (en) Waveguide or slot radiator for wide E-plane radiation pattern beamwidth with additional structures for dual polarized operation and beamwidth control
CN113300089A (zh) 低频振子、天线阵列与天线装置
WO2021120663A1 (zh) 5g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JP2001244731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アレーアンテナ
CN110635219A (zh) 一种5g超宽频双极化耦合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00431219C (zh) 多点馈电的宽带悬挂式平板天线
US6879296B2 (en) Horizontally polarized slot antenna with omni-directional and sectorial radiation patterns
JP2012005146A (ja) 偏波共用アンテナ
KR20070071816A (ko) 패치안테나
JP3804878B2 (ja) 偏波共用アンテナ
CN116454619A (zh) 一种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引向器的天线
CN216648568U (zh) 一种功分网络及天线结构
JP2000031732A (ja) 偏波共用アンテナ
US9153862B2 (en) Antenna apparatus
KR100991818B1 (ko) 고효율 광대역 원편파 패치 안테나
CN114597621A (zh) 一种功分网络及天线结构
TW201208197A (en) High gain loop array antenna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309238B1 (ko) 다중대역 스피드론 프랙탈 안테나
CN109075452B (zh) 宽带背腔式开槽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