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0842A -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0842A
CN103530842A CN201310449634.0A CN201310449634A CN103530842A CN 103530842 A CN103530842 A CN 103530842A CN 201310449634 A CN201310449634 A CN 201310449634A CN 103530842 A CN103530842 A CN 103530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data
computer
intelligent
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96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京广
陈培基
杨晓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XINGZHI FAM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XINGZHI FAM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XINGZHI FAM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XINGZHI FAM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496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30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30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0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明创造、发明技术方案设计、发明技术方案评估、发明技术方案挑选和确定的智能化领域,具体为智能化灭禁发明系统。本发明创造了灭禁发明原理、灭禁发明方法,并通过电脑程序可以模仿人脑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思维的功能,将灭禁发明原理、灭禁发明方法这些发明工具编著成电脑程序,让电脑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与发明工作者共同进行发明的智能化系统。本发明可以大幅度提高发明效益和发明质量,减轻发明人的劳动量,增加发明人群的数量。

Description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明创造、发明技术方案设计、发明技术方案评估、发明技术方案挑选的智能化领域,具体为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
背景技术
一、发明创造是人类的本性。
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人有灵活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而这个人手、这个人脑最大的特性之一,就是能发明创造。发明创造是人类的本性,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人类、没有当今的人类社会、没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切非自然物,几乎全是人类发明创造的。
二、人类的发明围绕着工具进行发明。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人类的发展是在发明工具、利用工具中发展的,人类的发明围绕着工具进行发明。
工具有哪些?从横向来分:工具可分为生活工具、生产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思维工具等。从纵向来分:1、通过对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发明创造了手工工具,如锄头、镰刀、筷子等,这类发明创造出的东西,是手工化的、个性化的、重体力劳动化的,所发明创造的工具,仅仅是人手的延伸,还谈不上代替人手;2、经典物理学出现后,在经典物理学的指导下发明创造出的工具,是机械化的、大众化的、节省体力化的,不仅是人手的延伸,还可以代替人手的部分功能,手被解放出来一部分,机器制造业迅猛发展,使人手和人脑更加成熟起来,协调地工作,创造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也使精神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纺织机、蒸气机、电动机、发电机、火车等等;3、电子理论出现后,在电子理论的指导下,发明了电子类工具,如收音机、电视机、复印机等,这时发明的工具,不仅仅能代替人手,还能代替人的眼、耳、鼻、舌、身;4、数字技术出现后,在数字技术基础上发明了电脑、数字技术、中央处理器、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这时发明的工具,不仅仅能代替人身体的各种功能,还能代替人的大脑的一些功能,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
1890年美国统计工程师霍勒里斯,为了人口统计分析的需要,发明了第一台以电磁元件为基本元件,以电动机为动力的机电式计算机。霍勒里斯的这一发明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进入发展阶段的历史起点。
谁是计算机的真正发明者?莫利奇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但是1973年10月19日,美国法庭判决:计算机的发明者是阿坦那索夫。莫利奇的计算机发明专利宣告无效,此时阿坦那索夫已经去逝,没有了专利的束缚,新的电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电脑行业蓬勃发展起来。
三、电脑可以非常好地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
1、人的大脑的主要功能。
1)、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2)、自我意识,自我意志;
3)、欲望追求;
4)、情感;
5)、灵感;
6)、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7)、运动控制功能;
8)、语言;
9)、学习;
10)、记忆;
11)、思维:推理、预测、计算、总结、发明、方案的设计、评判等等。
2、电脑可以代替人脑的一些功能。
以上所述人脑的前五项功能,1)、对外部世界的感知;2)、自我意识,自我意志;3)、欲望追求;4)、情感;5)、灵感;在目前的技术背景下,电脑还无法代替,但以上所述人脑的功能中,从第6项到第11项功能,在目前的技术背景下,电脑可以代替。
电脑可以代替所述的人脑第6项功能: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如复印机中的各种光、电、磁、温度等传感器,将刺激信号传送给复印机的微处理器和主控板,使复印机产生反射活动。
电脑可以代替所述的人脑的第7项功能:运动控制功能。如电脑对打印机、雕刻机的操控。
电脑可以代替所述的人脑的第8项功能:语言。电脑通过语音程序模块,可以与人类进行语言交流。河南省佰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创了通过语音确定语义的技术路线,代替传统的通过语音分析语义的技术路线,发明专利号为:201210276523.X、201210412819.X,克服了大部分人因发音不标准或语种不同而造成的无法使用语音方面的软硬件,使这类软硬件能够得以普及,消除因语种不同、方言不同、发音不准,而造成语音输入转换成文本时的误差,解决了电脑及一些智能化装置与人类交流时,因人类语音的个性化问题,而无法交流,使电脑可以准确地记忆和表达人类的语音的语义。
电脑可以代替所述的人脑的第9项功能:学习。电脑具有比人类更快速的学习功能。
电脑可以代替所述的人脑的第10项功能:记忆。电脑具有比人类快速、超量、准确的记忆功能,人要十来年记住的知识和数据,电脑在一两天就可以完成,而且不会忘记,准确无误。
电脑可以代替所述的人脑的第11项功能:思维。电脑可以代替人脑进行推理、预测、计算、总结、发明、方案的设计、评判等。
3、电脑在替代人脑的一些功能时的优势。
1)、电脑不知疲倦;
2)、电脑计算精确;
3)、电脑记忆量大;
4)、电脑记忆准确;
5)、在空间上,人脑有限,电脑无限;
6)、在时间上,人脑有限,电脑无限;
7)、电脑可以准确无误地传承数据,毫无遗忘地积累经验;
8)、电脑的运算速度比人脑高;
9)、电脑运算时的错误率比人脑低;
10)、电脑的记忆范围广、领域多,且分类清晰;
11)、电脑损坏后的修复率比人脑高;
12)、电脑的学习速度超过人脑;
13)、电脑的学习能力超过人脑;
14)、电脑可以轻松自然地交换情境,人脑却常常会粘滞在一个情境中出不来进不去;
15)、电脑的信息交换能力大于人脑;
16)、电脑不受个体性的制约,人脑的个体性制约非常明显;
17)、电脑不受文化、观念、情绪、理论、习俗的束缚,对知识和数据的接受畅通无阻。
四.人类是如何发明的。
1、用尝试法进行发明。
人类最初的发明,大都不能称其为发明,只能叫做发现。人们还没有学会提出课题,所谓的发明仅仅是发现自然形成的东西,发现一种物品或自然现象的用途而加以利用。譬如:人们发现尖石可以切割开打死的野兽;火,可以取暖、照明。
后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采用猜测和尝试的方法,去发现一种物品或自然现象有什么用途,譬如:怎样把尖石更方便牢固地握在手中?怎样保存火种,不被风和雨熄灭?这时课题出现了。人们解决课题,只是胡乱地猜测,然后,用一个一个方法去尝试。当人类能用猜测和尝试的方法去解决课题时,真正的发明创造出现了。
十九世纪末,爱迪生使尝试发明法进一步完善化,他组织成千人,在工业研究实验室里,将一个个技术问题中的每一个技术问题,分割成几个或几十个小课题,同时对每一个小课题进行多种方案的试验。
猜测和尝试的方法,效益很低,必须要做大量的无用试验。
2、用灵感和启示进行发明。
大脑自动系统启动,从而启动自动思维,产生解决问题的措施。
用灵感和启示进行发明,会在两种情况下发生:
1)、一个人,并没有思考发明问题,当看见一些事物、现象、过程时,或在梦中,得到启示,发明出一种新的装置或方法;
2)、当发明人遇到难题时,很长时间找不到解决的方案,但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非常强烈,问题牢住在心中,会在某一时间启动大脑的自动思维系统,或突然想起了解决的方法,或因某种事物、现象、过程的启示,想起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们对灵感和启示产生的发明,感到很神奇,也很难说出原由,所以常常被说成神的授予,灵感和启示虽然很好,但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是被动的,我们不能将我们的发明创造工作寄托在灵感上。
3、用发明思维工具进行发明。
根据人们的发明经验、发明案例、发明时的思维过程,总结提炼出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课题时,所要遵循的科学的发明方法、发明途径、发明原理、发明规则、发明、解题模型、标准解法,就叫发明思维工具。发明思维工具可以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设计出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案。
利用所述发明思维工具进行发明,完全改变了过去研发工作中靠千百次的反复试验,或靠专家的灵感突发而解决问题的方式。
利用发明思维工具进行发明,将复杂、繁重的发明工作,变成了简单、轻松的工作,为技术人员、发明家、专业人士,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提高了发明创造的效率,也使一般人同样可以进行发明,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发明创造的人群。
 4.利用电脑和人脑相结合的智能化系统,进行发明。
随着电脑对人脑的逐步代替,人脑开始被解放出来,将人脑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去完成更为有意义的任务。
人们从发现自然的功能、强化自然的功能、将自然物做作为工具使用,经过了繁重的劳力劳动,腰弯了,胳膊疼了,双手被磨出了老茧,又经过了繁重的脑力劳动,头重脚轻,疲乏无力,脑袋失去了毛发,到今天,用智能化系统,开始解放人手的部分功能,开始解放大脑的部分功能。
发明工作,是繁重而复杂的高智能工作,在这个解放人手和人脑的时代,同样可以设计出一个智能化系统,将发明工作者从发明、发明方案的设计、发明方案的判断中解放出来,发明工作者在所述的智能化发明系统中,可以轻轻松松地工作,并发明出更多的、改变世界的发明成果。
智能化发明系统,让发明工作者在发明工作中,不再劳碌奔波于记忆、运算、设计、推理、发明等繁重复杂的工作,可以使发明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去完成更加有意义的、美好的、悠然自得的任务。譬如:发明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研究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具体是研究发明的方向,象核能、塑料袋、克隆技术等反人类的发明不让出现,从物质文明的源头上解决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确保人类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
人类的发明原理、发明、发明方法其实就是人类的思维程序,电脑程序恰恰是对人脑思维过程、思维方式的模仿。将人类的发明原理、发明、发明方法编著成电脑程序,让电脑代替人脑在发明工作中的部分工作。
19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是发明了发明原理和电脑技术,发明原理和电脑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具备了用电脑进行发明创造的技术背景。
智能化发明系统,可以实现人们梦寐以求的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代替发明创造,发明创造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工作,一个人操作着电脑,电脑输出前所未有的创意,并设计出一个或多个实现这个创意的技术实施方案,将每一个创意和每一个技术实施方案的参数及优缺点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按着电脑的发明和技术实施方案去进行“物化”,创造出新的产品。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与电脑结合,就可以产生大量的优秀的明发,如果一个优秀的发明家、优秀的工程师、优秀的专家与电脑结合,会产生更多伟大的发明。
发明家的素质、尝试法、科研、灵感、启示、发明原理、是人类发明还是电脑发明等等,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发明创造出对人类新的、更多的、有益的物品,才是发明创造的目的。
将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法进行比较,就好比三个人进行赛跑。用尝试法进行发明,如同人们用自己的双腿前进,需要这个人的身体综合素质好、情绪好、年龄适合;用发明原理进行发明,如同人们坐上自己的私家汽车前进,对这个人的身体综合素质、情绪、年龄要求不高,但要求开车技术要好;用智能化发明系统进行发明,如同这个人乘坐航班公司的飞机前进,对这个人的身体综合素质、情绪、年龄、开飞机的技术都没有要求。可他们前进的速度和效率却是无可比拟的,渴望发明的中国,将帅先乘坐上这个飞机一样的智能化一系列发明系统,实现中国成为世界发明强国之梦。
总之:从纵向来说,人类的发明围绕着工具进行发明,人类经过了手工工具的发明、机械化工具的发明、电子化工具的发明、智能化工具的发明;从横向来说,有生活工具、生产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思维工具(逻辑学),在思维工具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发明工具:发明原理、发明、发明规则。时代发展到今天,数字技术理论和电脑技术已经成熟,人类已经具备了对发明工具本身的发明所需要的技术背景,星智发明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发明出一系列智能化发明工具。智能化发明工具的出现,将会把发明推向顶峰,也将会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生深远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让电脑代替人脑在发明过程中的一些工作,协助人们进行发明,从而大大提高发明效益和发明质量,而提供的一种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本发明通过电脑程序可以模仿人脑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思维的功能,将人类的数字技术发明原理、数字技术发明方法编著成电脑程序,让电脑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与发明工作者共同进行发明的智能化系统。
本发明,在数字技术逻辑思维工具的基础上,发明了数字技术发明工具,在数字技术发明工具的基础上,发明了数字技术发明软件,在数字技术发明软件的基础上,发明了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原理:思维工具,可以编著成电脑程序,让电脑代替人脑的一些功能,进行工作。同样发明思维工具,也可以编著成电脑程序,发明创造出智能化发明工具,并与人脑结合,组成发明系统,进行发明创造工作。
所述数字技术发明原理为:
一件东西,将其安装上元器件组成的电路,如芯片、CPU、微处理器、主控板,并安装上所需要的微动开关、光、电磁、声、味、温度等传感器,将这些传感器所获得的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数据,并以二进制为基础的编程工具,编著出能实现这种东西功能的程序,在元器件组成的电路中进行运算、处理、解释电信号数据,并输出电信号数据,电信号数据反过来又控制这些传感器,这个东西的各个部件又由这些传感器所控制,从而使这个东西由程序来操作和监控,使其有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功能。
元器件组成的电路,如芯片、CPU、微处理器、主控板,相当于人体中的大脑,以二进制为基础的编程工具,编著出能实现各种功能的程序,是由人的大脑的运算功能和逻辑功能编著而成,相当于大脑的逻辑思维,传感器相当于人体的各种感官,这个东西的各部件相当于人的躯体。于是,这个东西就想当于一个具备了人类一些智能和功能的东西。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其中,包括:电脑(1)、发明工作者(2)、资料文献存贮库(3)、统计分析软件(4)、数字技术发明软件(5)。 
所述电脑(1):发明系统的硬件。
所述发明工作者(2):发明系统中,课题的设计、输入者,发明方案的最终选择者。
所述资料文献存贮库(3):存贮发明所需的资料、文献、数据,其包括:专利数据库、论文数据库、前沿信息情报库、其它文献数据库。存贮库中的数据来源分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在互联网上采集的软件,采集与发明课题相关的东西,另一种是人工输入,将与发明课题相关的东西输入进去。建立某某课题库。
所述统计分析软件(4):对资料文献中的东西进行统计分析,产生出新的数据和参数。其包括:时间模块、区域模块、技术分类模块、课题相关度模块、法律状态模块、文献类型模块。
所述数字技术发明软件(5):针对目标课题,运用数字技术原理和数字技术进行发明、发明技术方案设计、发明方案评价。其包括:数字技术发明模块,模仿人脑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思维的功能,将人类的数字技术发明原理、数字技术发明方法编著而成的电脑程序;课题资料库,与资料文献存贮库的课题资料库共享;发明技术方案设计模块,对已完成的发明,利用资料文献库中提供的东西,设计科学的、可行的技术方案;发明方案评判模块,对发明模块的发明和发明技术方案设计模块设计的技术方案,进行创新程度、可行性、试验生本、生产成本、市场、技术难度、材料、人才、法律状态、“物化”时间、“物化”难度等等方面的评价。这些评价是在与课题库中的东西与统计分析软件产生的参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譬如:创新程度,就是一个发明和它的技术方案,与课题数据库中的以国际分类号为条件所收集的专利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再与以关键词为条件搜索出的论文进行比较分析而得到的数据。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A,发明工作者设计、确定发明课题。
步骤B,资料文献存贮库,通过在互联网上采集的软件,从互联网上采集与步骤A所述课题相关的东西,自动存入到资料文献存贮库中;发明工作者,将与步骤A所述课题相关的东西输入进资料文献存贮库中,譬如:找到与步骤A所述课题相似的专利的国际分类号,将此国际分类号中的所有专利文献输入到资料文献存贮库中。
步骤C,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文献库中的与步骤A所述课题相关的东西进行统计分析,产生出新的数据和参数,对与步骤A所述课题相关的东西进行分类、整理,结合新产生的数据和参数,建立步骤A所述课题的课题资料库,课题资料库与发明软件中的课题资料库共享。
步骤D,发明工作者向发明系统输入发明课题的目的、形式、参数、要求、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E,数字技术发明软件中的数字技术发明模块,根据步骤D的要求和步骤A所述课题的课题资料库中的资料进行发明,输出0至多项发明结果。
步骤F,发明工作者挑选、确定步骤E中的某个发明点子。
步骤G,数字技术发明软件中的技术方案设计模块和方案评判模块,输出N个与步骤F相对应的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发明的评判报告。
步骤H,发明工作者对各个方案进行挑选,确定M个发明的技术方案。
步骤I,发明工作者在M个发明及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筛选、确定出K个发明及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法律保护,生产出K个智慧产品。
所述步骤E中,数字技术发明软件中的数字技术发明模块中的发明程序,根据数字技术发明思维、数字技术发明方法、数字技术发明规则编写而成。
所述步骤D中,发明工作者改变步骤D中的目的、形式、参数、要求、要解决的问题,数字技术发明软件重新输出不同的发明数目和发明内容。
以上步骤流程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创造了数字技术发明原理、数字技术发明方法,为众多的发明思维工具中,又增加了一件工具。
2、本发明将物质层面的硬件计算机、发明层面的数字技术发明工具(数字技术发明思维和数字技术发明方法)、意识层面的逻辑思维工具、软件层面的电脑程序、发明课题所需的相关资料、记忆或存贮层面的各种数据库、人类层面的发明、技术、管理、哲学、数学、宗教等工作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发明体系,使发明工作趋向于完美。
3、本发明使电脑弥补了人脑在发明创造中的不足,弥补了电脑在发明创造中的不足。
4、本发明使复杂、艰难的发明创造工作,变得简单、容易,如同一般的技术工作,大大减轻了技术人员和发明人员的劳动,一般大众也可以操作本发明系统进行发明,从而增加了发明工作者在人群中的比率。
5、对一个发明课题的解决,需要全部的物理知识、全部的化学知识、全部的数学知识、全面的数据、参数、经验、案例、熟练透彻地运用发明原理、甚至是哲学理论,而一个人很难做到,电脑虽然也不能完全做到,但相对于人来就,要好上千百倍。
6、对一个发明课题的解决,需要准确无误的物理知识、准确无误的化学知识、准确无误的数学知识、准确无误的数据、参数,而人脑对知识和数据的记忆大都是似是而非的,有时忘记了有时又想起来了,电脑不存在这些毛病,电脑可以做到精准的记忆,所以电脑可以产生更为科学、严谨的发明技术方案。
7、人类的差别不大,构思相似,每个人都受自己观念的束缚,受自己所处的文化、习俗、知识领域、历史时代、经验的束缚,这些东西能使人们更好地、正常地适应于这个社会,同时,也使人们的想法,超越不了这些,如果做一般性的技术工作、科研工作,不会有影响,但做发明创造工作却严重地受到这些条条框框的影响。他们解决发明课题时,有意无意地选择普通的、传统的、离他们专业相近、不冲击大众观念的方案,走不出束缚自己的各种条条框框。本发明将电脑引入到发明体系中,电脑却不受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所以它会输出非凡的、大胆的、出乎意料、疯狂的、当人刚接触时认为荒谬的发明方案。所有的改变人类进程的大发明,都超出了已知的事物范畴,本发明体系更容易发明出改变人类进程的伟大发明。
8、本发明在发明前的资料收集、发明中、发明后的评判中,始终伴随着统计分析工作,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在工作人员的掌控之中,改变了过去发明工作者两眼一抹黑的状态。
9、每个人只能掌握人类全部知识中很少的一部分,只有极少数人去搞发明创造工作,这极少数人在搞发明创造时,只用了自己全部掌握的知识的很小部分,所以,在发明创造中,人类的知识大部分被闲置未用,只用了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在发明过程中,人类知识使用的程度,譬如,各种物质的物理效应,很多人不知道,很多人知道的不全面、不准确,知道一种物质的物理效应的人,在发明中,有时也可能想不起来,本发明系统没有这样的不足,本发明系统会将所有的物质的物理效应输入进资料文献存贮库中,课题库会将与发明课题相关的物质的物理效应收集进课题库,发明中,发明软件绝不会犯发明家该用的物理效应而忘记用的情况。
10、电脑不知疲倦,可以一天24小时工作,电脑运算速度快,比人脑高很多,所以本发明可以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发明创造的效率。
11、很多人有一种习惯,就是钻进去后,不太容易出来,当发明课题调整或变换、课题资料库中的资料增加或减少,发明人员会有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发明人员对此有难度,且需要转换时间,本发明可以随时调整或变换课题,随时增加或减少课题要求,随时增加或减少课题资料,输出大量的发明结果。
12、发明课题、发明点子的产生、实现这个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设计,不是固定的,在实际发明过程中,人们往往要进行调整,来回往返,才能消除三者之间的矛盾,本发明将这三者统一在了一个系统中,使调整变得简单、有效,大大提高了消除三者之间矛盾的能力。
13、本发明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发明方案,选择性大,挑选质量高。
14、本发明开创了一种发明及发明技术方案设计室,发明及发明技术方案设计室在电脑与人脑组合的系统中。
15、本发明用电脑发明程序代替了人脑的发明思维程序,人脑从发明创造中的大部分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人脑不再劳碌奔波于收集、记忆、运算、设计、推理、发明等繁重的工作,在本发明中,人脑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了下来,去设计高水平的、有益人类社会发展的发明课题,去确定各个发明是否需要“物化”,从而引领人类发明的方向。
16、本发明将人类的志向和情感,与电脑超强的智能和记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创建了比双方更为强大的智能化发明系统。
17、新思想产生新的事物,本发明系统中的发明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产生新的思想,确保发明对人类发展的正确效果,电脑去发明设计新的“事物”。
18、本发明如同机器可以生产大批量的物质状态的产品一样,可以快速地生产大批量的智慧产品。
19、本发明通过在电脑上,对发明点子、技术方案、技术方案的“物化”、市场销售等进行情景演示,可以清晰地让发明工作者对此发明有个整体的认识,容易找到不足处而加以改进,调整各部分之间的矛盾,不用浪费人力物力而找到最佳方案,加快了整个发明过程的速度。而以往的整个发明过程,靠得是经验和实验,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很多次错误的操作,而明白很多路不通或不好,最后找到最佳的路径,靠得是人与人的交流,找到消除各阶段矛盾的办法,这需要花费大量地人力、物力、时间。
20、本发明方便于发明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21、本发明不仅仅可以作为发明的工具使用,也是专家、学者、工程师学习、科研、开拓视野的必备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原理:数字技术逻辑思维,可以编著成电脑程序,让电脑代替人脑的一些功能,进行工作。同样数字技术发明工具,也可以编著成电脑程序,发明创造出智能化发明工具,并与人脑结合,组成发明系统,进行发明创造工作。
人类大脑,有两大类功能。第一类为: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符号能力、抽象能力、时间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数字能力、逻辑能力、线性思维能力等等功能。第二类为:非语言、非理性、综合、空间性、直觉、灵感、情感、志向等等功能。电脑程序可以替代人脑的第一大类功能。
知识、语言、观念、情感、思维传统、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等这些思维方式的要素在头脑中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思维程序,这种思维程序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有其固有的逻辑性。
电脑程序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为实现预期目的而进行操作的一系列语句和指令。电脑程序就是为使电子计算机执行一个或多个操作,或执行某一任务,按电脑程序设计的计算机指令的集合。
程序员可以将人类的思维程序,通过电脑程序的编著工具转换成电脑程序,从而使电脑代替人脑的所述第一大类功能。
数字技术发明原理、数字技术发明规则、数字技术发明方法,属于人类大脑中的第一大类功能,是思维程序,所以程序员可以将它们编写成电脑程序,起到人脑发明思维程序的效果。
人、电脑、人脑思维程序、电脑程序、人类的各种成果在发明创造中的作用,如图2所示。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其包括:
第一部分,电脑,发明系统的硬件。
第二部分,发明工作者,发明系统中,课题的设计、输入者,发明方案的最终选择者。
第三部分,资料文献存贮库。
资料文献存贮库,包括:专利数据库、论文数据库、前沿信息情报库、其它文献数据库。存贮库中的数据来源分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在互联网上采集的软件,采集与发明课题相关的东西,另一种是人工输入,将与发明课题相关的东西输入进去。建立某某课题资料库。
第四部分,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文献中的东西进行统计分析,产生出新的数据和参数。包括:时间模块、区域模块、技术分类模块、课题相关度模块、法律状态模块、文献类型模块。
第五部分,数字技术发明软件,针对目标课题,进行发明、技术方案设计、发明方案评价。
数字技术发明软件,包括以下模块:
数字技术发明模块,模仿人脑的数字技术思维过程和数字技术逻辑思维的功能,将人类的数字技术发明原理、数字技术发明方法编著而成的程序;
课题资料库,与资料文献存贮库的课题资料库共享,课题库中收集了目标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统计分析后的参数;
发明技术方案设计模块,对已完成的发明,利用资料文献库中提供的东西,设计科学的、可行的技术方案;
发明方案评判模块,对发明模块的发明和发明技术方案设计模块设计的技术方案,创新程度、可行性、试验生本、生产成本、市场、技术难度、材料、人才、法律状态、“物化”时间、“物化”难度等等进行评价;这些评价是在与课题库中的东西与统计分析软件产生的参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譬如:创新程度,就是一个发明和它的技术方案,与课题数据库中的以国际分类号为条件所收集的专利文献的比较分析,再与以关键词为条件搜索出的论文比较分析而得到的数据。
第六部分,帮助本发明系统工作的其他部分,如:翻译软件、图片转文本软件、思维收集软件等。
第七部分,帮助本发明系统工作的各种人类的成果:数学、哲学、宗教、物理学、化学、科技、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等等。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些人类成果既是本发明系统的立足点和存在的环境,同时也是本发明系统的囚室,判断是发明的厄星,人类的判断将本发明系统的发明,牢牢地囚禁在人类的成果之内,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正确的发展下去的重要保证之一,如图2所示意。
什么是数字技术发明原理、数字技术发明方法,以下详细论述。
数字技术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技术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技术的基本过程。
数字技术,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解码等,因此也称为数码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等。数字技术也称数字控制技术。
起初对数字进行处理,是由一个一个真空管等元器件组成的电路进行的,这些电路中的元器件数量多、体重大、运算速度慢,后来,研究出了半导体元器件,从而减小了元器件的体积、重量,接着又研究出了集成电路,减少了元器件数量,现在已经开发出了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从而大大降低零散元器件的数量,减小了元器件组成的电路的体积,提高了元器件组成的电路的运算速度。
集成电路,泛指所有的电子元器件,是在硅板上集合多种电子元器件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模块,承担着对二进制数字的运算和存储的功能。
芯片是集成电路的载体,由晶圆分割而成,硅片是一块很小的硅,内含集成电路。
中央处理器(CPU) 是芯片中的一种,它是电脑中的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件。此外,还包括若干个寄存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负责对数据的加工和处理。
程序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为实现预期目的而进行操作的一系列语句和指令。当要求计算机执行某项任务时,就设法把这项任务的解决方法分解成一个一个的步骤,用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指令编写出程序送入计算机,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一旦程序被“启动”,计算机就会严格地一条条分析执行程序中的指令,便可以逐步地自动完成这项任务。
西方人认识的二进制中的0与1与东方人认识的阴与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万事万物最实质性的认识。莱布尼兹发明了二进制,这个方法只用0和1两个数码表示数,东方人发明八卦,这个方法用阴与阳表示事物的正反两面,八卦中的十进制的六十四,就可以表示为二进制中的1000000。有个传教士在中国,给莱布尼兹写了封信,信里面画了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莱布尼兹看后,才知道,他所发明的二进制早已被古老的中国人所认识。
阳爻就是二进制中的1,阴爻就是二进制中的0,八卦就是东方人的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就是西方人的八卦。
乾卦,表示111;
兑卦,表示110;
离卦,表示101;
震卦,表示100;
巽卦,表示011;
坎卦,表示010;
艮卦,表示001;
坤卦,表示000。
六爻卦有六十四个,正好表示了二进制中全部的六位数。
以二进制为基础创造的各种编程语言,编写出的程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完成很多任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八卦、易经中的阴阳可以解释万事万物,可以演化万事万物;伏羲的创世说与欧洲基督教的创世说是同一个道理,亦即宇宙一切从阴与阳而来,也就是从二进制中的0与1而来,阴、阳和0、1从道中而来。莱布尼茨以0与1表示一切数,易经以阴和阳显示天地万有。
阴阳学说与人脑的结合,才是阴阳学说最巨大的效用,这也是东方人在古代领先于世界的原因之一;二进制算术与电脑的结合,才是二进制算术最巨大的效用,这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那么我在此要说:“掌握了阴阳原理的大脑与装进了二进制程序的电脑结合,其产生的效用更加巨大!这将是未来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及文明”。
数字技术法则、数字技术方法,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法则和方法,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数字表示,既用阴阳表示。
数字技术思维方式也是人类在处理问题时常用的逻辑思维工具,运用数字技术逻辑思维工具进行发明,就是数字技术发明原理。 
每一样东西、每一种系统、每一种过程,都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发明原理,给它们安装上芯片、传感器、装进二进制编写的程序,让它模仿人类,具备了人类的一些逻辑方面的智能。当一个人运用了数字技术发明原理和方法时,他就可以将随处可见的还没有智能化数字化的事物,设计成数字技术智能化事物,他如同一个最前沿的大发明家,甚止发明创造出未来发展趋势的重大发明,在社会发展的前方的必经之路上,等着社会的发展,从而抢占先机,这也是西方一些有先见之明的跨国大公司重点收购这类发明专利的原因之一。这就是数字技术发明原理的魅力所在。
数字技术发明原理,是众多的发明原理中,需要各种人才分工合作的一种发明原理,也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一种发明方法。因为很多人并不会编程,这样将会把很多人的让物品智能化数字技术的创意抹杀掉,甚止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识,而编程人员,一是人数少,二是专业性强,其它领域可能接触少,让物品智能化数字技术方面的创意可能就少或领域不广博。当全社会的人,都能来为让物品智能化数字技术程序进行方案设计时,将大大开阔编程人员的视野,从而使整个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发明出众多的智能化数字技术物品。
数字技术发明原理,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为各种事物安装上大脑,用人类的逻辑思维去工作,去替代原来没有大脑的事物。
所述数字技术发明原理为:
一件东西,将其安装上元器件组成的电路,如芯片、CPU、微处理器、主控板,并安装上所需要的微动开关、光、电磁、声、味、温度等传感器,将这些传感器所获得的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数据,并以二进制为基础的编程工具,编著出能实现这种东西功能的程序,在元器件组成的电路中进行运算、处理、解释电信号数据,并输出电信号数据,电信号数据反过来又控制这些传感器,这个东西的各个部件又由这些传感器所控制,从而使这个东西由程序来操作和监控,使其有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功能。
用以下例子说明数字技术发明原理:
例1:数字化城市。在一个城市中引入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技术,使传统城市转变为数字技术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技术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技术整合多方资源,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和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例2:智能手机。在一个手机中引入大存储芯片和存储扩展功能,安装上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使手机像电脑一样,具备了运算、处理、解释电信号数据的功能,实现各种智能化的要求。
例3:一种智能灯。让灯具有监控电路,监控电路由微电脑分别与超声波发射电路、超声波接收电路、语音电路、指示器电路相连,通过继电器电路连于灯具,整流滤波电路分别连于上述各电路。这种智能灯能实现对使用者坐姿的主动矫正,防止近视,能间断控制亮灯的时间,自动让使用者适度休息,避免用眼、用脑过度疲劳。
例4:一种智能锁。这种锁能够与电脑进行数据通讯的数据处理器,由数据处理器与智能钥匙进行电子通讯连接,智能钥匙与智能锁芯进行电子通讯连接,智能锁芯控制连接机械执行机构。这种锁的电子部件和驱动电磁铁完全密封于锁体内,不受空气湿度,水淋,电磁干扰,外力冲击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保证运行的可靠性;电脑通过数据处理器设定智能钥匙使用权限,智能钥匙可以开关此锁,所有开关记录保存在钥匙和锁中。
例5:一种智能安全插座。这种插座带有内核芯片,包括阻抗检测电路、负载检测电路、主芯片和输出电路。插座能够自动检测插座上用电设备的阻抗特征和负载工作电流,阻抗为零或无穷大时,输出电路不工作;这种插座可自动检测判断用电设备负载,当用电设备的工作电流超过插座额定电流时自动断电。当接入设备是短路、断路、超负荷非正常情况输出电路不工作。这种智能插座可接入上位机,实现定时、监测、远程控制智能安全管理。
例6:一种智能戒指。制卡工艺可将智能载体、芯片一卡或多卡溶入一枚戒指中,戴在手上,可以随时任意刷卡,用起来很方便快捷。同时巧妙合理地在戒指中间部位植入电子、电池、照明、验证防伪装置。智能卡、芯片植入戒指中,可用于公交、门禁、考勤一些需刷卡的地方。
例7:一种智能化电梯管理系统。系统中有中央处理器、识别信息采集口、识别装置、远程控制中心及预警装置;中央处理器、识别信息采集口和识别装置安装于电梯轿厢内,识别信息采集口和识别装置均与中央处理器连接;远程控制中心和预警装置均设置于楼宇门卫处,远程控制中心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与中央处理器通讯连接,预警装置连接远程控制中心。智能化电梯管理系统具有智能识别判断功能,发现可疑人员,会发出预警提醒,做到实时监控,提高监控效果,保障楼宇各用户的安全。
例8:智能模拟地球。这是很多国家积极开发研究的课题,属于绝密状态。制造一种模拟地球,在自然星和人造星的配合下,与地球形成对应和感应关系,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对模拟地球进行操作与控制、对人类社会进行操作和控制。
以下用“出租车智能化叫车系统”的例子,说明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的方法。
出租车智能化叫车系统,包括出租车信息终端、乘客移动终端、信息接收中转服务器、定位扫描服务器。通过客服中心的中央处理器及相关信息接收发射设备,对出租车信息和乘客移动器的接收、处理、发射,消除乘客找车、司机找乘客的过程中双方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效益,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和效率,使乘客打车和司机载客变得高效、快捷、简单。
譬如:某公司一名要办理紧急事务的办事员要从某城市的A路到B路,在相隔太远、事务紧急的情况下他必须打车才能赶上时间,他走出公司大门,拿出乘客移动终端,启动扫描功能,选择扫描范围为方圆50米,扫描请求信号被发送至定位扫描服务器,定位扫描服务器开始以这位办事员所处位置为中心进行方圆50米的空车出租车扫描工作,假设定位扫描服务器扫描到在此范围内没有空车,他将扫描范围扩大到方圆200米内,扫描请求信号再次发送至定位扫描服务器,定位扫描服务器以方圆200米范围进行扫描,假设定位扫描服务器扫描到在此范围内现有3辆空车,它将这个信息发送至乘客移动客户端的信息接收模块,此时乘客移动客户端的屏幕上显示出3辆空出租车的具体信息,办事员点击其中一辆汽车,信号发送至信息接收中转服务器,信息接收中转服务器将信号转至出租车信息终端,此时出租车信息终端接收到信号响起提示音,司机发现后按下通话按钮,办事员通过乘客移动终端的语音模块开始与司机说话,其语音数据通过信息接收中转服务器传送至出租车信息终端,司机听到办事员的声音,得知办事员所处的具体方位,他表示3分钟即可到达办事员身边,他的语音数据也通过信息接收中转服务器传送至乘客移动终端,办事员听到了司机的回答语音,在原地等候此出租车的到来,3分钟后,出租车赶到。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发明工作者设计、确定发明课题:方便乘客找出租车,方便出租车司机找乘客。
步骤B,资料文献存贮库,通过在互联网上采集的软件,从互联网上采集与课题相关的东西,存入到资料文献存贮库中;发明工作者,将与本课题相关的东西输入进资料文献存贮库中,譬如:找到与本课题相似的专利的国际分类号,将此国际分类号中的所有专利文献输入到资料文献存贮库中。在输入的所有资料中,包括乘客、出租车、司机、卫星定位、信息接收与发射、语音输出与输入、移动终端等相关资料。
发明工作者,在将与本课题相关的东西输入进资料文献存贮库中前,运用翻译软件、图片转文本软件、思维采集软件(思维采集系统及思维采集器已申报专利)等进行输入前的处理。
步骤C,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文献库中的与课题相关的东西进行统计分析,产生出新的数据和参数,对与课题相关的东西进行分类、整理,结合新产生的数据和参数建立课题资料库,课题资料库与发明软件中的课题资料库共享。其中乘客、出租车、司机、卫星定位、信息接收与发射、语音输出与输入、移动终端等等的数据、参数、物理效应也输入进了本课题资料库。
步骤D,发明工作者向发明系统输入:目的,方便乘客找出租车,方便出租车司机找乘客。
步骤E,数字技术发明软件根据步骤D的要求和课题资料库中的资料进行发明,输出0至多项发明结果。其中一项是:以上所述的出租车智能化叫车系统。
步骤F,发明工作者确定:这种出租车智能化叫车系统。
步骤G,数字技术发明软件中的数字技术发明技术方案设计模块,设计出多项发明技术方案,其中有一个技术方案是:出租车智能化叫车系统,包括出租车信息终端、乘客移动终端、信息接收中转服务器、定位扫描服务器。通过客服中心的中央处理器及相关信息接收发射设备,对出租车信息和乘客移动器信息的接收、处理、发射。
同时输出对这个技术方案的评判:消除乘客找车、司机找乘客的过程中双方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效益,利用了现在已成熟的卫星定位、移动通讯终端、数字技术等技术,创新度为90分(满分为100分)。
步骤H,发明工作者对这个发明和技术方案进行确定。
步骤I,发明工作者对这项发明及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专利申报,于是“出租车智能化叫车系统”智慧产品产生。
所述步骤E中,数字技术发明软件中的发明模块中的发明程序根据数字技术发明原理和数字技术发明方法编写而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原理,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3)

1.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其包括:电脑(1)、发明工作者(2)、资料文献存贮库(3)、统计分析软件(4)、数字技术发明软件(5);
所述电脑(1),发明系统的硬件;
所述发明工作者(2),发明系统中,课题的设计、输入者,发明方案的最终选择者;
所述资料文献存贮库(3),存贮发明所需的资料、文献、数据;
所述统计分析软件(4),对资料文献中的东西进行统计分析,产生出新的数据和参数;
所述数字技术发明软件(5),针对目标课题,运用数字技术思维、数字技术方法、数字技术规则进行发明、发明技术方案设计、发明方案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技术发明软件(5),其包括:数字技术发明模块、课题资料库、发明技术方案设计模块、发明方案评判模块;
所述数字技术发明模块,模仿人脑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思维的功能,将人类的数字技术发明工具:数字技术发明原理、数字技术发明方法,编著而成的电脑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技术发明工具为:一件东西,将其安装上元器件组成的电路,如芯片、CPU、微处理器、主控板,并安装上所需要的微动开关、光、电磁、声、味、温度传感器,将这些传感器所获得的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数据,并以二进制为基础的编程工具,编著出能实现这种东西功能的程序,在元器件组成的电路中进行运算、处理、解释电信号数据,并输出电信号数据,电信号数据反过来又控制这些传感器,这个东西的各个部件又由这些传感器所控制,从而使这个东西由程序来操作和监控,使其有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功能。
CN201310449634.0A 2013-09-28 2013-09-28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 Pending CN103530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9634.0A CN103530842A (zh) 2013-09-28 2013-09-28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9634.0A CN103530842A (zh) 2013-09-28 2013-09-28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0842A true CN103530842A (zh) 2014-01-22

Family

ID=49932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9634.0A Pending CN103530842A (zh) 2013-09-28 2013-09-28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3084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5882A (ja) * 2003-10-03 2005-04-28 Akira Sagaraki 知識発見方法および知識発見システム
CN101093559A (zh) * 2007-06-12 2007-12-2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知识发现的专家系统构造方法
CN101118640A (zh) * 2006-12-22 2008-02-06 张湘安 人工智能知识逻辑专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5882A (ja) * 2003-10-03 2005-04-28 Akira Sagaraki 知識発見方法および知識発見システム
CN101118640A (zh) * 2006-12-22 2008-02-06 张湘安 人工智能知识逻辑专家系统
CN101093559A (zh) * 2007-06-12 2007-12-2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知识发现的专家系统构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419074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neural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Townsend Chaos theory: A brief tutorial and discussion
CN110110095A (zh) 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的电力指令文本匹配方法
CN110378489A (zh) 基于实体超平面投影的知识表示学习模型
CN108255059B (zh) 一种基于模拟器训练的机器人控制方法
CN116311374A (zh) 一种化工厂工人异常行为识别与预警方法及系统
Bryndin Collaboration Robot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s digital doubles of person for communication in public life and space
CN117236676A (zh) 一种基于多模态事件抽取的rpa流程挖掘方法和装置
CN103530842A (zh) 智能化数字技术发明系统
Hassan et al. Deepening the demographic mechanisms in a data-driven social simulation of moral values evolution
CN114611990A (zh) 一种网络信息体系要素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和装置
Khayut et al.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 in fuzzy environment
Miao A hybrid model for student grade prediction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neural network
Zhao et al. An overview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Bryndin Formation and creative manifestation of functional ensembles of intellectual agents based on live information in various spheres of life activity
Shao et al. Online Learning Behavior Feature Mining Method Based on Decision Tree
Kimm Classes of AI tools, techniques, and methods
Pa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based on multiagent simulation system
CN103412943A (zh) 智能化发明的方法
CN114297816A (zh) 基于数据驱动的复杂系统组件化建模方法及相关产品
Matheson 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Law: The Use of Expert Systems and Decision Trees in Legal Practice and the Potential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Peneva et al. Generalized nets as an instrument for description of the process of expert system construction
Hua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Search Algorithm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bout Chess Game
Liu Function Design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ology
Eipper et al. Fairness of Med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Literature Review: Emerging Trends in Internet Technologies, Summer Term 2021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