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7398B - 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7398B
CN103517398B CN201210205421.9A CN201210205421A CN103517398B CN 103517398 B CN103517398 B CN 103517398B CN 201210205421 A CN201210205421 A CN 201210205421A CN 103517398 B CN103517398 B CN 103517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ofdm symbol
data
timing
cyclic pref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54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7398A (zh
Inventor
周晗
冯淑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054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739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3810 priority patent/WO2013189200A1/zh
Priority to EP13806823.4A priority patent/EP2852231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517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398A/zh
Priority to US14/579,037 priority patent/US949102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7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3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3Arrangements to increase tolerance to errors in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ti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6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using measurement of signal travel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在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所述数据为第二终端在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第一OFDM符号为第一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第二OFDM符号为第二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二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若第一OFDM符号与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在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不进行处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D2D通信的两个终端可分别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发送和接收数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接收端终端需复杂的同步过程来维护接收定时的问题,简化了D2D通信的定时维护。

Description

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终端与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Device to Device,简称D2D)能够使终端设备之间直接通信而不需要任何中间的基础设施。因此,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能够更高效率的利用频谱资源,提高蜂窝网容量,减少基站控制信令的开销。
现有的例如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BT(Blue Tooth,蓝牙)以及Ad-Hoc(中文为即兴网)等系统虽然都可以实现D2D通信,但是存在定时维护比较复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接收D2D信号的终端的接收定时要对齐到对端的发送D2D信号的终端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终端在进行D2D通信时既要维护自己的发送定时还有维护自己的接收定时,定时维护复杂,且终端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以解决D2D通信定时维护复杂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在第一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接收数据,所述数据为第二终端在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所述第一OFDM符号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所述第二OFDM符号为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
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不进行处理。
如上所述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距离对应的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相应地,
所述第一OFDM符号为具有确定的所述循环前缀类型的OFDM符号。
如上所述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包括:
若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所述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为普通循环前缀类型或扩展循环前缀类型;
若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所述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为扩展循环前缀类型。
如上所述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数据不进行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但不对所述剩余数据进行处理。
如上所述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数据不进行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不接收也不处理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
另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所述数据为与所述终端进行终端到终端通信的对端终端在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所述第一OFDM符号为所述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所述第二OFDM符号为所述对端终端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对所述对端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不进行处理。
如上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距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终端与所述对端终端之间的距离;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
循环前缀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距离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距离对应的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
相应地,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具有确定的所述循环前缀类型的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
如上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距离确定模块包括:
位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对端终端的位置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终端与所述对端终端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接收所述对端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但不对所述剩余数据进行处理。
如上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不接收也不处理所述对端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
通过上述方案,D2D通信的两个终端可分别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发送和接收数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接收端终端需复杂的同步过程来维护接收定时的问题,简化了D2D通信的定时维护。另外,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即便是通信对端终端发生改变,终端也不用改变自己的接收定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终端上行定时和下行定时的一具体定时结构实例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中执行步骤102的一具体实例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普通CP类型时隙与扩展CP类型时隙的对比示意图;
图6为终端到终端通信的两个终端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7为终端到终端通信的两个终端共享蜂窝通信上行频率的定时关系的示意图;
图8为终端到终端通信的两个终端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9为终端到终端通信的两个终端共享蜂窝通信下行频率的定时关系的示意图;
图10为终端到终端通信的两个终端共享蜂窝通信上行频率时延时扩展与各定时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11为基站定时结构的一具体实例的原理图;
图12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到终端通信方法实现多发一收和多发多收的一具体实例的各终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到终端通信方法实现多发一收和多发多收的一具体实例的各终端的定时结构及收发原理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如图中所述,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终端在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所述数据为第二终端在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所述第一OFDM符号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所述第二OFDM符号为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
其中,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定时信息,若所述第一定时信息为同步信号,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同步信号进行同步获得下行定时;若所述第一定时信息为定时提前信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定时提前信息及下行定时进行同步获得上行定时。同理,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定时信息,若所述第二定时信息为同步信号,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同步信号进行同步获得下行定时;若所述第二定时信息为定时提前信息,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定时提前信息及下行定时进行同步获得上行定时。具体地,所述上行定时和下行定时的定时结构,如图2所示,均由子帧3构成。每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5,每个时隙5又由6个OFDM符号组成。图2中仅示出了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为普通循环前缀类型的情况。若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为扩展循环前缀类型,则每个时隙由7个OFDM符号组成。基于上述可知,本步骤中,所述第二终端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发送数据,所述第一终端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
步骤102、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不进行处理。
具体地,如图3所示,D2D终端UE1在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中的某一个OFDM符号8内发送所述数据,D2D终端UE2在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中的某一个OFDM符号9内接收该数据。若OFDM符号8和OFDM符号9不同步,则D2D终端UE2对D2D终端UE1在OFDM符号8内发送的,且超出OFDM符号9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10,即图中网格区的数据不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一通过采用两个D2D通信对终端均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接收端D2D终端需复杂的同步过程来维护接收定时的问题,简化了D2D通信的定时维护。另外,本实施例一还通过不处理剩余数据的方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D2D通信终端在接收和发送信号之间需要收发转换时间的开销问题。本实施例一通过不处理剩余数据,使得终端可以在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的下一个符号内立即开始发送信号,而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收发转换时间(RX/TX Switch),进而减少了时间的浪费。此外,由于采用本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接收端D2D终端在接收信号时无需对齐发射端D2D终端的发送定时,因此,本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可适用于多发一收或多发多收的场景。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一中步骤102中所述的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不进行处理。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但不对所述剩余数据进行处理。
第二种,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不接收也不处理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本实施例二所述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可通过接收自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发现子帧来获得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发现子帧携带有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或者,所述的第一终端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202、所述第一终端根据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距离对应的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
其中,为了消除由于多径传播所造成的信道间干扰(英文缩写ICI),在实际系统中,OFDM符号在送入信道之前,首先要加入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简称CP),然后送入信道进行传送。CP根据类型分有普通CP类型和扩展CP类型。具体地,如下表1所示,所述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包括:若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所述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为普通循环前缀类型或扩展循环前缀类型;若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所述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为扩展循环前缀类型。
表1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
步骤203、所述第一终端在具有确定的所述循环前缀类型的所述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所述数据为第二终端在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所述第一OFDM符号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所述第二OFDM符号为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
实际上,为了避免不同D2D终端信号,以及其他蜂窝终端上行信号或基站的下行信号对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D2D通信信号的干扰,需要保证两个条件。条件一,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时间一定要在第一终端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的开始接收信号的时刻之后。条件二,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到达第一终端的时延在所述第一终端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的接收信号对应的OFDM符号的CP范围内。因此,对于远距离的D2D通信,为满足上述条件,所述第一终端应选择在扩展CP类型的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所述扩展CP类型的OFDM符号的CP段时间较CP类型的OFDM符号的CP段时间要长。具体地,如图5所示的两种CP类型的时隙实例的对比原理图。普通CP类型的时隙,起始OFDM符号的CP长度为160Ts,OFDM符号尾部长度为2048Ts,其余OFDM符号的CP长度均为144Ts,OFDM符号尾部长度均为2048Ts,则普通CP类型的时隙的时长为7×2048Ts+6×144Ts+1×160Ts=15360Ts=0.5ms。扩展CP类型的时隙,各OFDM符号的CP长度均为512Ts,OFDM符号尾部长度均为2048Ts,则扩展CP类型的时隙的时长为6×2048Ts+6×512Ts=15360Ts=0.5ms。
步骤204、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不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二中,D2D终端根据实际的与对端D2D终端之间的距离,来确定D2D终端在普通CP类型的OFDM符号内还是在扩展CP类型的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以提高D2D通信终端分别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时的抗干扰性能,有效的避免不同D2D终端通信信号间的干扰以及其蜂窝终端的上行信号或基站的下行型号的干扰。本实施例二适用于基站所述小区的定时结构中既包括普通CP类型的OFDM符号也包含有扩展CP类型的OFDM符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条件可基于以下的论证过程得出。
条件一,接收终端接收到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时间一定要在接收终端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的开始接收信号的时刻之后。采用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满足条件一的论证过程如下:
一、D2D通信共享蜂窝通信上行频率的场景。
如图6所示,第一终端D2D_UE1和第二终端D2D_UE2在基站eNB所属小区内进行D2D通信。假设D2D_UE1在自己的上行定时T1时刻发送数据,D2D_UE2在自己的上行定时T2时刻接收D2D_UE1发送的数据,D2D_UE1发送的数据在T1’时刻到达D2D_UE2,如图7所示。D2D_UE1与D2D_UE2的上行定时时差为:
△T=T2-T1=(TB-T1)-(TB-T2) (1)
其中,上述(1)式中TB为基站的定时,TB-T1为D2D_UE1与基站之间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TB-T2为D2D_UE2与基站之间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那么,T1’-T1为D2D_UE1与D2D_UE2之间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结合图6,根据几何定理可以得出:D2D_UE1与基站的距离减去D2D_UE2与基站的距离小于D2D_UE1与D2D_UE2的距离,即:
(TB-T1)×V-(TB-T2)×V≤(T1’-T1)×V (2)
T2≤T1’ (3)
上述(2)式中,V为数据传输的速度。由(2)式推导可以得出上述(3)式。由上述可知,D2D_UE1发送的数据到达D2D_UE2的时间T1’一定在D2D_UE2的上行定时T2之后(如图7所示),这样D2D_UE2就可以完全接收D2D_UE1发送的数据。
二、D2D通信共享蜂窝通信下行频率的场景。
本场景二与上述场景一共享蜂窝通信上行频率的场景的方法类似。如图8所示,第三终端D2D_UE3和第四终端D2D_UE4在基站所属小区内进行D2D通信。假设D2D_UE3在自己的下行定时T3时刻发送数据,D2D_UE4在自己的下行定时T4时刻接收D2D_UE3发送的数据,D2D_UE3发送的数据在T3’时刻到达D2D_UE4,如图9所示。D2D_UE3与D2D_UE4的下行定时时差为:
△T=T4-T3=(T4-TB)-(T3-TB) (4)
其中,上述(4)式中TB为基站的定时,T4-TB为D2D_UE4与基站之间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T3-TB为D2D_UE3与基站之间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那么,T3’-T3为D2D_UE3与D2D_UE4之间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结合图8,根据几何定理可以得出:D2D_UE4与基站的距离减去D2D_UE3与基站的距离小于D2D_UE3与D2D_UE4的距离,即:
(T4-TB)×V-(T3-TB)×V≤(T3’-T3)×V (5)
T4≤T3’ (6)
上述(5)式中,V为数据传输的速度。由(5)式推导可以得出上述(6)式。由上述可知,D2D_UE3发送的数据到达D2D_UE4的时间T3’一定在D2D_UE4下行定时T4之后(如图9所示),这样D2D_UE4就可以完全接收D2D_UE3发送的数据。
条件二,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到达接收终端的时延在所述接收端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的接收信号对应的OFDM符号的CP范围内。采用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满足条件二的论证过程如下:
由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两D2D通信终端均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技术方案,完全是依靠CP来抵抗接收时延和多径时延,进而避免载波间的干扰和符号间的干扰。因此CP的长度限制了D2D通信的距离。结合图6所示D2D通信实例,假设D2D_UE2在自己的上行定时T2时刻发送数据,D2D_UE1在自己的上行定时T1时刻接收D2D_UE2发送的数据,D2D_UE1在T2’时刻接收到D2D_UE2发送的数据。D2D_UE2的信号延时假设扩展到T2”,则延迟扩展为Td=T2”-T2’(如图10所示),那么D2D_UE2发送的数据到达D2D_UE1的延迟时间差为:
△T=│T2’-T1+Td│=|T2+T12-T1+Td|≤|T2-T1|+T12+Td≤2T12+Td (7)
上述式(7)中,当且仅当T2-T1=Td时不等式的等号才成立。其中,T12为数据从D2D_UE2到D2D_UE1的传输时间。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Td=T12,此时最大延迟时间为△Tmax=3T12。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了使不同发射信号的D2D_UE的信号到达同一接收信号的最大时延在一个CP范围内,即△Tmax=3T12=Tcp,则最大通信距离为:
Lmax=(Tcp×3×108m/s)/3 (8)
上述式(8)中Tcp为CP的时长。由式(2)计算得出,普通CP类型,如普通CP段时间长度为4.69us,最大通信距离为469m。扩展CP类型,如扩展CP段时间长度为1.667us,最大通信距离为1667m扩展CP。由此可知,上述实施例二所述表1中所述的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469m;第二预设距离可以设为1667m。进一步地,若为保证D2D通信终端间通信的质量,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也可以选择小于469m;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也可以小于1667m,具体选取的数值可依据实践经验来确定。
通过上述的论证过程可以得出:采用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实现D2D通信,还简化了D2D通信的定时维护。另外,进行D2D通信的终端可根据两终端之间的距离,选择CP的类型上进行D2D通信,进而提高了D2D通信终端分别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时的抗干扰性能,有效的避免不同D2D终端通信信号间的干扰以及其蜂窝终端的上行信号或基站的下行型号的干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若基站所属小区定时结构中各子帧只是由普通CP类型的OFDM符号构成,则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D2D通信的两个终端之间的距离只有小于或等于469m,才能避免其他D2D通信终端信号的干扰以及其它蜂窝终端上行信号或基站下行信号的干扰。若基站所属小区定时结构中各子帧只是由扩展CP类型的OFDM符号构成,则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D2D通信的两个终端之间的距离只有小于或等于1667m,才能够避免其他D2D通信终端信号的干扰以及其它蜂窝终端上行信号或基站下行信号的干扰。当然,若进行D2D通信的两个终端处于既有普通CP类型的OFDM符号,又有扩展CP类型的OFDM符号的通信小区内,两D2D通信的终端可根据实际的距离选择在特定的类型的OFDM符号内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现D2D通信。
具体实现时,基站可控制所述小区的每个子帧,使所述小区的定时结构中既有普通CP类型的子帧,也有扩展CP类型的子帧。基站将若干个连续的普通CP类型的子帧作为一个普通CP组;将若干个扩展CP类型的子帧作为一个扩展CP组,普通CP组和扩展CP组在时间上间隔分布,如图11所示。D2D通信的终端在普通CP组只可以进行短距离D2D通信;D2D通信的终端在扩展CP组既可以进行长距离也可以进行短距离D2D通信。实际上,D2D通信的各终端的上行定时和下行定时均是根据基站发送的定时信息进行同步获得的,所以D2D通信的各终端的上行定时和下行定时具有与基站相同的定时结构。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小区内进行D2D通信的终端可依据实际的距离确定在普通CP组内或扩展CP组内进行通信,但为了避免在扩展CP组进行的长距离通信的信号对后面的在普通CP组进行的短距离通信的信号的干扰,进行D2D通信的终端在扩展CP组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内不能发送数据,该OFDM符号应作为保护间隔。
下面结合一具体应用实例,对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可实现多收一发和多收多发的情况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应用实例,如图12所示,包括在基站所属小区内进行D2D通信的终端D1、终端D2、终端D3和终端D4。在此应用实例中,D2D通信共享蜂窝通信的上行链路。图中,各三角形代表不同的D2D通信终端,箭头表示D2D通信数据的流向。如图13所示,图中的五条时间轴分别为D1、D2、D3和D4的上行定时,以及基站BS的定时。因为,D1、D2、D3和D4与基站BS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基站BS需在同一时刻接收到D1、D2、D3和D4发送的信号,因此所述基站BS需给D1、D2、D3和D4分别发送不同的定时提前信息,由此,D1、D2、D3和D4根据接收的基站发送的定时提前信息得出如图13所示的上行定时。
D1在D1的上行定时的第一个OFDM符号时间间隔内向D3、D4发送数据,同时D2也在D2的上行定时的第一个OFDM符号时间间隔内向D3、D4发送数据。D3和D4各自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接收D1和D2发送的数据。从图13中可以看出,D3在D3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时间间隔内接收D1发送的数据,所述D1发送的数据到达D3的时刻刚好等于所述D3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的起始时间。同时,所述D3在D3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时间间隔内还接收D2发送的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所述D2发送的数据到达D3的时刻在所述D3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的起始时间之后,且所述D2发送的数据到达D3的时刻未超出D3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的CP范围,因此所述D3接收到的D2发送的数据不会与D3接收到的所述D1发送的数据产生干扰。D3只在D3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D1和D2发送的数据。D1和D2发送的数据因为传输时延及多径扩展,导致D1或D2发送的数据超出D3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的,如图13所示的黑色网格部分,所述D3对该部分的数据不进行处理。
同理,如图所示,D4在D4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时间间隔内接收D1发送的数据,所述D1发送的数据到达D4的时刻刚好等于所述D4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的起始时间。同时,所述D4在D4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时间间隔内还接收D2发送的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所述D2发送的数据到达D4的时刻在所述D4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的起始时间之后,且所述D2发送的数据到达D3的时刻刚好等于D3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的CP所指示的时间,因此所述D4接收到的D2发送的数据不会与D4接收到的所述D1发送的数据产生干扰。同样地,D4只在D4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D1和D2发送的数据。D1和D2发送的数据因为传输时延及多径扩展,导致D1或D2发送的数据超出D4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的,如图13所示的黑色网格部分,所述D4对该部分的数据不进行处理。
如图13所示,当D3和D4在各自的上行定时的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数据时,由于D3和D4均对于超出各自的上行定时的第一OFDM符号的数据不进行处理,因此D3和D4不需要在接收和发送数据之间经过一个收发转换时间间隔,D3和D4均可在各自的上行定时的第二OFDM符号内直接发送数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收发转换时间的开销。如图中所示,D3在自己的上行定时的第二OFDM符号内向D1和D2发送数据,D4在自己的上行定时的第二OFDM符号内向D1和D2发送数据。同上述D1向D3和D4发送数据,D2向D3和D4发送数据的过程,如图13中所示,D1和D2分别以各自的上行定时接收D3和D4发送的数据,而不发送互相干扰。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可适用于多发一收和多发多收的情况。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一所述终端包括:接收模块11和处理模块12。其中,所述接收模块11用于在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所述数据为与所述终端进行终端到终端通信的对端终端在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所述第一OFDM符号为所述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所述第二OFDM符号为所述对端终端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所述处理模块12用于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对所述对端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不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终端在与其他终端进行D2D通信时均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发送和接收数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接收端D2D终端需复杂的同步过程来维护接收定时的问题,简化了D2D通信的定时维护。另外,本实施例一所述终端还通过不处理剩余数据的方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D2D通信终端在接收和发送信号之间需要收发转换时间的开销问题。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终端可以在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的下一个符号内立即开始发送信号,而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收发转换时间(RX/TX Switch),进而减少了时间的浪费。此外,本实施例所述终端由于在接收信号时无需对齐发射端D2D终端的发送定时,因此,本实施例所述终端可同时接收多个不同对端终端发送的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接收所述对端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但不对所述剩余数据进行处理。或者,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不接收也不处理所述对端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能够实现分别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进行D2D通信,完全是依靠CP来抵抗接收时延和多径时延,来避免载波间的干扰和符号间的干扰的。由此可知,CP的长度限制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分别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进行D2D通信的技术方案的两终端的距离。因此,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二所述终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距离确定模块13、存储模块14和循环前缀类型确定模块15。本实施例二所述终端通过确定所述终端与对端终端之间的距离,根据距离确定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以使所述终端在与对端终端在确定的循环前缀类型的OFDM符号内分别以自己的上行定时或下行定时进行D2D通信,还能有效的避免其他D2D终端信号以及其他蜂窝终端上行信号或基站的下行信号的干扰。
具体地,所述距离确定模块13用于确定所述终端与所述对端终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存储模块14用于存储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所述循环前缀类型确定模块15用于根据所述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距离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距离对应的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一中所述接收模块11,用于在具有确定的所述循环前缀类型的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其中,所述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上述表1包括:若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所述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为普通循环前缀类型或扩展循环前缀类型;若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所述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为扩展循环前缀类型。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上述实施例二中所述距离确定模块13包括:位置获取单元131和确定单元132。其中,所述位置获取单元131用于获取所述对端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确定单元132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终端与所述对端终端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所述位置获取单元可通过接收自所述对端终端发送的发现子帧来获得所述对端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发现子帧携带有所述对端终端的位置信息。或者,所述位置获取单元还可通过GPS获取所述对端终端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CDMA)系统、CDMA2000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或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系统等。
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基站,可以是GSM系统、GPRS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还可以是CDMA2000系统或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简称eNB),还可以是WiMAX网络中的接入服务网络的基站(Access Service Network Base Station,简称ASNBS)等网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在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所述数据为第二终端在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所述第一OFDM符号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所述第二OFDM符号为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
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不进行处理;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距离对应的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相应地,
所述第一OFDM符号为具有确定的所述循环前缀类型的OFDM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包括:
若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所述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为普通循环前缀类型或扩展循环前缀类型;
若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所述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为扩展循环前缀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数据不进行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但不对所述剩余数据进行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数据不进行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不接收也不处理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所述数据为与所述终端进行终端到终端通信的对端终端在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所述第一OFDM符号为所述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所述第二OFDM符号为所述对端终端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定时信息进行同步的;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对所述对端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不进行处理;
距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终端与所述对端终端之间的距离;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
循环前缀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距离与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距离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距离对应的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类型;
相应地,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具有确定的所述循环前缀类型的第一OFDM符号内接收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确定模块包括:
位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对端终端的位置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终端与所述对端终端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接收所述对端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但不对所述剩余数据进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OFDM符号与所述第二OFDM符号不同步,在所述第一OFDM符号的下一个OFDM符号内不接收也不处理所述对端终端在所述第二OFDM符号内发送的,且超出所述第一OFDM符号所指示的时间的剩余数据。
CN201210205421.9A 2012-06-20 2012-06-20 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173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5421.9A CN103517398B (zh) 2012-06-20 2012-06-20 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PCT/CN2013/073810 WO2013189200A1 (zh) 2012-06-20 2013-04-07 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EP13806823.4A EP2852231B1 (en) 2012-06-20 2013-04-07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US14/579,037 US9491021B2 (en) 2012-06-20 2014-12-22 Terminal-to-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5421.9A CN103517398B (zh) 2012-06-20 2012-06-20 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7398A CN103517398A (zh) 2014-01-15
CN103517398B true CN103517398B (zh) 2017-04-26

Family

ID=4976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542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17398B (zh) 2012-06-20 2012-06-20 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91021B2 (zh)
EP (1) EP2852231B1 (zh)
CN (1) CN103517398B (zh)
WO (1) WO20131892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28409C2 (ru) * 2013-05-16 2017-08-16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Беспро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етевые узлы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способы обработки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устройство" (d2d) во время передач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 сет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6411445B (zh) * 2015-07-31 2019-08-27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同步方法及装置
EP3445100B1 (en) 2016-05-03 2020-02-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0827447B2 (en) 2016-07-22 2020-1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N107770810A (zh) * 2016-08-22 2018-03-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配置循环前缀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86740B (zh) * 2017-11-08 2023-04-11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距离测量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用户设备
CN109151710A (zh) * 2018-08-16 2019-01-0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57459B (zh) * 2019-03-29 202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911539B (zh) * 2019-11-19 2022-07-2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261A (zh) * 2007-10-26 2009-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同步信息发送方法及小区搜索方法
CN101690352A (zh) * 2007-07-06 201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涉及关于对等定时结构进行同步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2165840A (zh) * 2008-09-25 2011-08-24 诺基亚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同步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4266B1 (en) 1999-06-25 2003-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ase-station-assisted terminal-to-terminal connection setup
AU2002240566A1 (en) * 2001-03-09 2002-09-24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symbol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023876B2 (en) * 2001-07-09 2006-04-04 Quantum Corporation Point-to-point protocol
US7433652B2 (en) * 2005-03-07 2008-10-07 Polaris Wireless, Inc. Electro-magnetic propagation modeling
US20080031220A1 (en) * 2006-08-03 2008-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fdm control signaling in the presence of timing asynchronization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US8036137B2 (en) * 2008-11-25 2011-10-11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half-duplex mode of operation for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19921B2 (en) * 2012-02-22 2015-04-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172773A1 (en) * 2012-05-14 2013-11-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nhanced receiver adaptation based on relation between signals from aggressor and victim cells
US9485794B2 (en) * 2012-05-23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to support IMS based services
CN103428817B (zh) * 2012-05-23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lte蜂窝通信系统的d2d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0352A (zh) * 2007-07-06 201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涉及关于对等定时结构进行同步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1420261A (zh) * 2007-10-26 2009-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同步信息发送方法及小区搜索方法
CN102165840A (zh) * 2008-09-25 2011-08-24 诺基亚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同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91021B2 (en) 2016-11-08
EP2852231B1 (en) 2017-03-15
EP2852231A1 (en) 2015-03-25
EP2852231A4 (en) 2015-05-06
WO2013189200A1 (zh) 2013-12-27
CN103517398A (zh) 2014-01-15
US20150110209A1 (en) 2015-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7398B (zh) 终端到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CN1909533B (zh) 时分双工模式下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帧的生成方法
CN11011508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618415A (zh) 一种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7836129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无线网络设备和通信系统
US20150131636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646234A (zh) 一种定时提前量的获取方法
CN102724766A (zh) 宽带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的物理层随机接入方法
CN110166393B (zh) 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686985A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2104875B (zh) 一种新型认知无线电多信道mac协议方法
CN102740463A (zh) 用于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的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917717B (zh) 用于上行链路ofdma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62986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下行特殊时隙上的信号发送方法
CN103916867A (zh) 一种确定控制信道容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12052A (zh) D2d通信同步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系统、发送端及接收端
CN102946295A (zh) 一种可匹配不同载波带宽的帧结构及其应用
CN104812053A (zh) D2d通信同步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系统、发送端及接收端
US20110235547A1 (en)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terminal
CN104519465A (zh) 一种d2d通信中广播消息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2994759B (zh) 一种基于ofdm的协作中继d2d通信方法
CN102547967B (zh) 时分双工长期演进系统实现同步的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
CN104243115A (zh) 物理多播信道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059978B (zh) 免许可频段下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7733608B (zh)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