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4366A -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4366A
CN103514366A CN201310418833.5A CN201310418833A CN103514366A CN 103514366 A CN103514366 A CN 103514366A CN 201310418833 A CN201310418833 A CN 201310418833A CN 103514366 A CN103514366 A CN 103514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quality
variable
quality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88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4366B (zh
Inventor
邹滨
郑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4188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43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14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4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4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4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首先在城市范围内,获取影响各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的共性环境因子,基于共性环境因子历史数据和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预测各监测站点(含正常类与故障类站点)未来时刻空气质量浓度;然后将正常工作监测站点的未来时刻监测数据和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浓度进行比较,获取未来时刻监测浓度与预测浓度的偏差,并依据空间相关性理论对故障监测站点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与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浓度的偏差进行估算;最后利用上述步骤的故障监测站点偏差对故障站点基于历史数据预测的未来时刻空气质量浓度结果进行修正,生成故障监测站点未来时刻修复后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领域,特别涉及利用邻近正常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对由于日常维护、突发情况等原因所导致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进行修复的一种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监测站点位置的监测仪器进行校零、校标等日常维护,同时也会遇到通信故障和停电等突发情况,由此导致这些故障监测站点在某时间段内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缺失,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的缺失会影响公众对相关区域内空气质量浓度的及时获取,并降低向公众发布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需要一种有效对故障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以通过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对故障监测站点所缺失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修复,以满足公众对于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的需求。
区域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于空气质量浓度的高低具有较强影响,同时对于局部区域而言,环境因子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对稳定,因此,一个城市范围内空气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分析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的规律,对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因此,当某监测站点出现了日常维护或突发情况时,会导致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缺失,故障监测站点的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能够对该监测站点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进行预测。
然而,未来时刻的区域环境因子与历史时刻区域环境因子仍然存在差异,仅利用故障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对未来时刻缺失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预测,会导致预测结果与真实监测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历史与未来时刻的环境因子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使得故障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预测值与真实空气质量监测浓度存在的偏差,可以通过邻近正常工作监测站点上同样的偏差对其进行估算。因此,利用城市范围内邻近正常工作监测站点空气质量监测浓度预测值和真实监测浓度的偏差,以空间相关性理论为基础,对仅以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预测的故障监测站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可以获得故障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较准确的修复结果。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准确、及时地对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进行修复,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关联性环境因子筛选
本发明采用的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关联性环境因子的筛选步骤包括:
收集某城市各监测站点位置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其中环境因子数据包括:人口密度、地形、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类型、气温、风速、风向、气压、湿度、光照;
依据所收集到的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以这些数据作为变量节点生成的贝叶斯网络节点,同时在所有贝叶斯网络节点之间用线进行连接,以此构成贝叶斯网络的完全连接图;
由于收集到的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是非离散型变量,需要对其进行离散化,在非离散型变量中寻找最优离散点,将非离散型变量转化为离散型变量,离散时最优离散点选择的依据是熵最小原则,熵的计算公式如下:
G ( X ) = - Σ i = 1 n p i log 2 p i ; p i = k i K
其中,K表示非离散型变量中变量的总数;ki表示通过离散点分割后,第i个离散段中非离散型变量的个数;pi表示通过离散点分割后,第i个离散段中非离散型变量个数占非离散型变量总数的比例,G(X)表示通过离散后离散型变量的熵;
经上述步骤离散后,计算各离散变量xn的边缘概率P(xn)和各离散变量之间的联合概率P(y,x1,x2,…xn),并依据贝叶斯公式计算离散变量xn与多个变量y、x1、x2…xn-1之间的条件概率P(xn|y,x1,x2,…xn-1);离散变量xn与变量x1、x2…xn-1之间的条件概率P(xn|x1,x2,…,xn-1),计算的公式如下:
P ( x n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y , x 1 , x 2 , . . . x n ) P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P ( x n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x 1 , x 2 , . . . x n ) P ( x 1 , x 2 , . . . x n - 1 )
通过下面公式确定在贝叶斯网络中变量xn和y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存在:
V ( x n , y ) = 1 ; P ( x n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x n | x 1 , x 2 , . . . x n - 1 ) 0 ; P ( x n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x n | x 1 , x 2 , . . . x n - 1 )
其中,V(xn,x0)=1表示变量xn和y之间存在关联性,V(xn,y)=0表示变量xn和y之间不存在关联性;
依次分别对以上各监测站点位置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等n个变量之间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并根据关联性分析结果,将在所构建的贝叶斯网络完全连接图中不存在关联性的变量之间的对应连接线删除,最终确定贝叶斯网络图;
根据上述贝叶斯网络关联性分析结果,确定各监测站点用于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预测的环境因子;同时为了保证不同监测站点在利用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对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浓度数据进行预测时,所选择的环境因子数据保持一致性,排除不同监测站点由于环境因子数据的差异对于后续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偏差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获取的各监测站点对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存在影响的环境因子数据进行筛选,在贝叶斯网络图中,依据关联性分析结果,筛选出不同监测站点共同包含的环境因子作为后续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
2、空气质量浓度正常工作监测站点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预测
本发明采用的监测站点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步骤包括:
构建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按照上述步骤1所筛选出的各监测站点共性环境因子、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时间因子来构建人工神经网络;其中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的节点个数为环境因子个数n与时间因子的个数1之和,也即是n+1;根据神经网络优化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隐含层的节点个数2(n+1)+1;人工神经网络输出变量为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人工神经网络输出层的节点个数1;
利用上述步骤筛选出的各监测站点具有关联性的共性环境因子作为后续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将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作为期望输出变量,输入到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中进行迭代训练,具体模型训练的过程如下:
将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中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Wij t、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Wj t、隐含层节点阈值
Figure BDA0000382125430000043
和输出层节点阈值θt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值取在区间(-1,1)上随机生成且绝对值趋近于0的数;
将筛选出的环境因子变量、时间变量和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并将归一化后的环境因子变量和时间作为层节点Xi输入变量,将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作为期望输出变量;
计算隐含层节点Lj的输出,j=1,2,…,2n+3:
Lj=f(netij)
net ij = Σ i = 1 n + 1 W ij t X i + θ j t
其中,θj表示隐含层节点Lj的阈值,激活函数f(x)采用sigmoid函数,也即是: f ( x ) = 1 1 + e - x ;
计算输出层节点Y的输出:
Y=f(netj)
net j = Σ j = 1 2 n + 3 W j t L j + θ t
其中,θ表示输出层节点Y的阈值,激活函数f(x)采用sigmoid函数,也即是: f ( x ) = 1 1 + e - x ;
将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数据作为期望输出变量y,计算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值Y与期望输出变量y之间的误差:
e=|Y-y|
利用误差e对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节点阈值和输出层节点阈值的初始值
Figure BDA00003821254300000411
θ0进行修正;采用的修正公式如下:
W j t + 1 = W j t + η L j e ; θ t + 1 = θ t + μe
W ij t + 1 = W ij t + η ′ X i e W j t ; θ j t + 1 = θ j t + μ ′ e W j t
其中,η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的训练参数,η′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的训练参数,μ输出层节点阈值的训练参数,μ′隐含层节点阈值的训练参数,以上参数需要根据各站点的实际情况,按照训练的速度和精度要求进行试验,当误差e减小且收敛时,表明以上参数取值合理;当误差e的大小出现振荡且不收敛的情况时,表明以上参数取值不合理,需分别降低或增加以上不同参数各自的取值,经过多次不断的调整和试验,直至误差e减小并收敛;
将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站点不同时刻的环境因子、历史空气质量浓度数据和时间因子作为输入层网络节点的输入变量,并按照步骤不断的对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节点阈值和输出层节点阈值进行修正,当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值Y与期望输出变量y之间的误差e<ε,则停止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训练;其中,ε为神经网络模型所需满足的精度要求;
当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训练完成后,通过未来时刻(T+1)的各监测站点共同相关的环境因子和时间因子构成输入变量,将其输入到构建完成的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中,进行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站点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值的预测。
3、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缺失数据的修复,采用的步骤包括:
将上述步骤2中正常工作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站点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浓度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进行比较,获得两者的偏差Δ;
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之间的偏差Δ,在空间上具有空间相关性,可以利用该偏差Δ来对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空气质量监测浓度进行修复;所以,可以通过对该偏差Δ进行空间插值,获得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的偏差Δ;
利用上述步骤2获得的故障监测站点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的神经网络预测值,加上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的偏差Δ,就可以获得故障监测站点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
本发明通过首先收集城市范围内各个监测站点的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包括:人口密度、地形、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类型、气温、风速、风向、气压、湿度、光照),并对环境因子数据进行筛选,获取各个监测站点上对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存在影响的共性环境因子数据;其次利用各个监测站点的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的监测数据和筛选后的环境因子数据对各个监测站点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预测;然后将正常工作监测站点的未来时刻监测数据和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浓度进行比较,获取未来时刻监测浓度与预测浓度的偏差,并依据空间相关性理论对故障监测站点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与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浓度的偏差进行估算;最后利用上述步骤的故障监测站点“偏差”对故障站点仅以历史监测数据预测未来时刻空气质量浓度结果进行修正,获得故障监测站点未来时刻修复后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
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方法是在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缺失情况下,发明的一种耦合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理论和技术的新型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修复方法;(2)同时本方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修复方法,本方法以空间相关性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各监测站点历史和未来时刻空气质量浓度的情景偏差,对仅以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预测的故障监测站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修复结果较为精确;(3)本方法还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故障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修复方法,所需要的技术和数据可以实时获取,算法高效,能够快速修复故障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其中(a)表示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关联性环境因子的筛选流程,(b)表示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站点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预测,(c)表示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值的修复;
图2为本发明的原理,其中:Y为T+1时刻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值,y′为T+1时刻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y为T+1时刻正常监测站点空气质量监测浓度;
图3为本发明贝叶斯网络原理图,其中V(0,n)表示因变量0与自变量n之间的依赖或因果关系,变量之间不存在连接边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依赖或因果关系;变量之间依赖或因果大小的衡量用条件概率值表示P(n|0);
图4为本发明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对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说明。
1、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关联性环境因子筛选;本发明采用的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关联性环境因子筛选步骤包括:
首先,收集城市范围内各监测站点位置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其中环境因子数据包括:人口密度、地形、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类型、气温、风速、风向、气压、湿度、光照;
然后,在各监测站点位置,利用以上收集到的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采用贝叶斯网络的算法,对空气质量浓度的历史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确定与空气质量浓度具有关联性的环境因子;贝叶斯网络的原理如图3所示:
(1)依据所收集到的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以这些数据作为变量节点生成的贝叶斯网络节点,同时在所有贝叶斯网络节点之间用线进行连接,以此构成贝叶斯网络的完全连接图;
(2)由于收集到的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是非离散型变量,需要对其进行离散化,在非离散型变量中寻找最优离散点,将非离散型变量转化为离散型变量,离散时最优离散点选择的依据是熵最小原则,熵的计算公式如下:
G ( X ) = - Σ i = 1 n p i log 2 p i ; p i = k i K
其中,K表示非离散型变量中变量的总数;ki表示通过离散点分割后,第i个离散段中非离散型变量的个数;pi表示通过离散点分割后,第i个离散段中非离散型变量个数占非离散型变量总数的比例,G(X)表示通过离散后离散型变量的熵;
(3)经上述步骤离散后,计算各离散变量xn的边缘概率P(xn)和各离散变量之间的联合概率P(y,x1,x2,…xn),并依据贝叶斯公式计算离散变量xn与多个变量y、x1、x2…xn-1之间的条件概率P(xn|y,x1,x2,…xn-1);离散变量xn与变量x1、x2…xn-1之间的条件概率P(xn|x1,x2,…xn-1),计算的公式如下:
P ( x n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y , x 1 , x 2 , . . . x n ) P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P ( x n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x 1 , x 2 , . . . x n ) P ( x 1 , x 2 , . . . x n - 1 )
(4)通过下面公式确定在贝叶斯网络中变量xn和x0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存在:
V ( x n , y ) = 1 ; P ( x n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x n | x 1 , x 2 , . . . x n - 1 ) 0 ; P ( x n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x n | x 1 , x 2 , . . . x n - 1 )
其中,V(xn,y)=1表示变量xn和y之间存在关联性,V(xn,y)=0表示变量xn和y之间不存在关联性;
(5)依次对以上的n个变量之间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并根据关联性分析结果,将在步骤(1)中所构建的贝叶斯网络完全连接图中不存在关联性的变量之间的对应连接线删除,最终确定贝叶斯网络图;
最后,根据贝叶斯网络关联性分析结果,确定各监测站点用于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预测的环境因子;同时为了保证不同监测站点在利用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对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浓度数据进行预测时,所选择的环境因子数据保持一致性,排除不同监测站点由于环境因子数据的差异对于后续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偏差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获取的各监测站点对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存在影响的环境因子数据进行筛选,在贝叶斯网络图中,依据关联性分析结果,筛选出不同监测站点共同包含的环境因子作为后续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共性环境因子。
2、空气质量浓度正常工作监测站点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预测,采用的步骤包括:
本发明采用的监测站点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步骤包括:
首先,构建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按照步骤1所筛选出的各监测站点共性环境因子、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时间因子来构建人工神经网络;其中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的节点个数为环境因子个数n与时间因子的个数1之和,也即是n+1;根据神经网络优化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隐含层的节点个数2(n+1)+1;人工神经网络输出变量为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人工神经网络输出层的节点个数1;构建好的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结构如图4所示;
然后,利用上述步骤筛选出的各监测站点具有关联性的共性环境因子作为后续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将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作为期望输出变量,输入到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中进行迭代训练,具体模型训练的过程如下:
(1)将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中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Wij t、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Wj t、隐含层节点阈值
Figure BDA0000382125430000083
和输出层节点阈值θt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值取区间在(-1,1)上随机生成且值较小的数;
(2)将筛选出的环境因子变量、时间变量和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并将归一化后的环境因子变量和时间作为层节点Xi输入变量,将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作为期望输出变量y,其中i=1,2,…,n+1,归一化的公式如下:
X i = ( x i - x i min ) ( x i max - x i min ) ; y = ( y i - y i min ) ( y i max - y i min )
其中,
Figure BDA0000382125430000092
为变量xi中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0382125430000093
为变量xi中的最小值,;ymax为变量yi中的最大值,ymin为变量yi中的最小值
(3)计算隐含层节点Lj的输出,j=1,2,…,2n+3:
Lj=f(netij)
net ij = Σ i = 1 n + 1 W ij t X i + θ j t
其中,θj表示隐含层节点Lj的阈值,激活函数f(x)采用sigmoid函数,也即是: f ( x ) = 1 1 + e - x ;
(4)计算输出层节点Y的输出:
Y=f(netj)
net j = Σ j = 1 2 n + 3 W j t L j + θ t
其中,θ表示输出层节点Y的阈值,激活函数f(x)采用sigmoid函数,也即是: f ( x ) = 1 1 + e - x ;
(5)将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数据作为期望输出变量y,计算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值Y与期望输出变量y之间的误差:
e=|Y-y|
(6)利用误差e对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节点阈值和输出层节点阈值的初始值
Figure BDA0000382125430000098
θ0进行修正;采用的修正公式如下:
W j t + 1 = W j t + η L j e ; θ t + 1 = θ t + μe
W ij t + 1 = W ij t + η ' X i e W j t ; θ j t + 1 = θ j t + μ ' e W j t
其中,η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的训练参数,η′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的训练参数,μ输出层节点阈值的训练参数,μ′隐含层节点阈值的训练参数,以上参数需要根据各站点的实际情况,按照训练的速度和精度要求进行试验,当误差e减小且收敛时,表明以上参数取值合理;当误差e的大小出现振荡且不收敛的情况时,表明以上参数取值不合理,需分别降低或增加以上不同参数各自的取值,经过多次不断的调整和试验,直至误差e减小并收敛;
(7)将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站点不同时刻的环境因子、历史空气质量浓度数据和时间因子作为输入层网络节点的输入变量,并按照步骤(1)~(6)不断的对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节点阈值和输出层节点阈值进行修正,当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值Y与期望输出变量y之间的误差e<ε,则停止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训练;其中,ε为神经网络模型所需满足的精度要求;
最后,通过未来时刻(T+1)的各监测站点共同相关的环境因子和时间因子构成输入变量,将其输入到构建完成的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中,进行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站点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值的预测。
3、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浓度缺失数据的修复,采用的步骤包括:
首先,将上述步骤2中正常工作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站点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浓度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进行比较,获得两者的偏差Δ;
其次,未来时刻(T+1)的区域环境因子与历史的区域环境因子仍然存在差异,仅利用故障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对未来时刻缺失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预测,会导致预测结果与真实的监测结果存在一定偏差Δ;但是这种偏差是由于历史与未来时刻的环境因子差异所导致的,同时环境因子在空间上具有的相关性,使得故障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预测值与真实空气质量监测浓度存在的偏差,可以通过邻近正常工作监测站点上同样的偏差对其进行估算。因此,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之间的偏差Δ,在空间上也具有空间相关性,可以利用该偏差Δ来对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空气质量监测浓度进行修复;所以,可以通过对该偏差Δ进行空间插值,获得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的偏差Δ;空间插值原理如下:
(1)选择并计算变异函数,如下式所示:
γ ( d ) = 1 2 n ( d ) Σ z = 1 n ( d ) [ y ( P z ) - y ( P z + d ) ] 2
其中,γ(d)表示区域化变量在空间距离为d时相关性大小,n(d)表示区域内空间距离为d时插值点的个数,y(Pz)表示区域内插值点Pz的属性值,y(Pz+d)区域内插值点Pz+d的属性值;
(2)求解Kriging方程组,如下式所示:
Σ j = 1 n λ j γ ( Δ i , Δ j ) + μ = γ ( Δ i , Δ ‾ ) Σ i = 1 n λ i = 1
其中,Δi、Δj分别表示正常监测站点i、j未来时刻(T+1)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的差值,λi表示正常监测站点Δi
Figure BDA0000382125430000112
的贡献大小,也称为权重系数;
(3)根据以上步骤(2)所求得权重系数,计算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的偏差
Figure BDA0000382125430000114
,公式如下:
Δ ‾ = Σ i = 1 n λ i Δ i
最后,利用上述步骤2获得的故障监测站点未来时刻(T+1)空气质量浓度的神经网络预测值,加上未来时刻(T+1)故障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的偏差,就可以获得故障监测站点时刻(T+1)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
在以上对本发明的详细介绍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需进行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修复的城市中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站点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以这些数据作为变量节点生成的贝叶斯网络节点,同时在所有贝叶斯网络节点之间用线进行连接,以此构成贝叶斯网络的完全连接图,然后对各变量节点之间进行关联性分析,并根据关联性分析结果,将完全连接图中不存在关联性的变量之间的对应连接线删除,并基于关联性分析结果筛选出不同监测站点共同包含的环境因子(即共性环境因子)作为后续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
步骤2:以人工神经网络来构建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然后将步骤1筛选出的各监测站点具有关联性的共性环境因子作为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将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作为期望输出变量来对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进行训练,训练时通过分别输入不同时刻的各监测站点具有关联性的共性环境因子分别所对应的输出变量与期望输出变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来对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节点阈值和输出层节点阈值进行修正,当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期望输出变量之间的误差满足精度要求时,则停止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训练;然后将未来时刻的各正常工作的监测站点共同相关的环境因子和时间因子构成输入变量,并输入到构建完成的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中,进行监测站点未来时刻空气质量浓度值的预测;
步骤3:将步骤2所得到的正常工作的监测站点未来时刻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浓度值与该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进行比较,并计算求得两者的偏差;然后通过对该偏差进行空间差值,求得未来时刻故障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的偏差,再通过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求得故障监测站点未来时刻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加上未来时刻故障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时刻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的偏差,即可获得故障监测站点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环境因子数据包括人口密度、地形、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类型、气温、风速、风向、气压、湿度、光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对各变量节点之间进行关联性分析的步骤包括:
1)首先在非离散型变量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中寻找最优离散点以进行离散化,离散时最优离散点选择的依据是熵最小原则,熵的计算公式如下:
G ( X ) = - Σ i = 1 n p i log 2 p i ; p i = k i K
其中,K表示非离散型变量中变量的总数;ki表示通过离散点分割后,第i个离散段中非离散型变量的个数;pi表示通过离散点分割后,第i个离散段中非离散型变量个数占非离散型变量总数的比例,G(X)表示通过离散后离散型变量的熵;
2)离散后,计算各离散变量xn的边缘概率P(xn)和各离散变量之间的联合概率P(y,x1,x2,…xn),并依据贝叶斯公式计算离散变量xn与多个变量y、x1、x2…xn-1之间的条件概率P(xn|y,x1,x2,…xn-1);离散变量xn与变量x1、x2…xn-1之间的条件概率P(xn|x1,x2,…xn-1),计算的公式如下:
P ( x n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y , x 1 , x 2 , . . . x n ) P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P ( x n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x 1 , x 2 , . . . x n ) P ( x 1 , x 2 , . . . x n - 1 )
3)通过下面公式确定在贝叶斯网络中变量xn和x0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存在:
V ( x n , y ) = 1 ; P ( x n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x n | x 1 , x 2 , . . . x n - 1 ) 0 ; P ( x n | y , x 1 , x 2 , . . . x n - 1 ) = P ( x n | x 1 , x 2 , . . . x n - 1 )
其中,V(xn,y)=1表示变量xn和y之间存在关联性,V(xn,y)=0表示变量xn和y之间不存在关联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人工神经网络的节点个数为环境因子个数n与时间因子的个数1之和,也即是n+1;根据神经网络优化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隐含层的节点个数为2(n+1)+1;人工神经网络输出变量为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人工神经网络输出层的节点个数为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将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作为期望输出变量来对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进行训练的步骤包括:
1)将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中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Wij t、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Wj t、隐含层节点阈值
Figure FDA0000382125420000033
和输出层节点阈值θt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值取在区间(-1,1)上随机生成且绝对值趋近于0的数;
2)将筛选出的环境因子变量、时间变量和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并将归一化后的环境因子变量和时间作为层节点Xi输入变量,将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作为期望输出变量y,其中i=1,2,…,n+1,归一化的公式如下:
X i = ( x i - x i min ) ( x i max - x i min ) ; y = ( y i - y i min ) ( y i max - y i min )
其中,为变量xi中的最大值,
Figure FDA0000382125420000036
为变量xi中的最小值,;ymax为变量yi中的最大值,ymin为变量yi中的最小值
3)计算隐含层节点Lj的输出,j=1,2,…,2n+3:
Lj=f(netij)
net ij = Σ i = 1 n + 1 W ij t X i + θ j t
其中,θj表示隐含层节点Lj的阈值,激活函数f(x)采用sigmoid函数,也即是: f ( x ) = 1 1 + e - x ;
4)计算输出层节点Y的输出:
Y=f(netj)
net j = Σ j = 1 2 n + 3 W j t L j + θ t
其中,θ表示输出层节点Y的阈值,激活函数f(x)采用sigmoid函数,也即是: f ( x ) = 1 1 + e - x ;
5)将监测站点历史空气质量浓度数据作为期望输出变量y,计算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值Y与期望输出变量y之间的误差:
e=|Y-y|
6)利用误差e对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节点阈值和输出层节点阈值的初始值
Figure FDA00003821254200000311
θ0进行修正;采用的修正公式如下:
W j t + 1 = W j t + ηL j e ; θ t + 1 = θ t + μe
W ij t + 1 = W ij t + η ′ X i e W j t ; θ j t + 1 = θ j t + μ ′ e W j t
其中,η为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的训练参数,η′为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的训练参数,μ为输出层节点阈值的训练参数,μ′为隐含层节点阈值的训练参数,当误差e减小且收敛时,表明以上参数取值合理;当误差e的大小出现振荡且不收敛的情况时,表明以上参数取值不合理,需分别降低或增加以上不同参数各自的取值,直至误差e减小且收敛;
7)将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站点不同时刻的环境因子、历史空气质量浓度数据和时间因子作为输入层网络节点的输入变量,并按照训练步骤1)~6)不断的对输入层网络节点与隐含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网络节点与输出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值、隐含层节点阈值和输出层节点阈值进行修正,当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值Y与期望输出变量y之间的误差e<ε,则停止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训练;其中,ε为神经网络模型所需满足的精度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对正常工作的监测站点未来时刻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浓度值与该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进行比较所得的偏差进行空间差值的步骤包括:
1)首先将正常工作的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站点未来时刻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浓度值与该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进行比较,获得两者的偏差Δ;
2)选择并计算变异函数,如下式所示:
γ ( d ) = 1 2 n ( d ) Σ z = 1 n ( d ) [ y ( P z ) - y ( P z + d ) ] 2
其中,γ(d)表示区域化变量在空间距离为d时相关性大小,n(d)表示区域内空间距离为d时插值点的个数,y(Pz)表示区域内插值点Pz的属性值,y(Pz+d)区域内插值点Pz+d的属性值;
3)求解Kriging方程组,如下式所示:
Σ j = 1 n λ j γ ( Δ i , Δ j ) + μ = γ ( Δ i , Δ ‾ ) Σ i = 1 n λ i = 1
其中,Δi、Δj分别表示正常监测站点i、j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的差值,λi表示正常监测站点Δi
Figure FDA0000382125420000044
的贡献大小,也称为权重系数;
4)根据所求得权重系数,计算未来时刻故障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该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监测浓度修复值之间的偏差,公式如下:
Δ ‾ = Σ i = 1 n λ i Δ i
CN201310418833.5A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 Active CN103514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8833.5A CN103514366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8833.5A CN103514366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4366A true CN103514366A (zh) 2014-01-15
CN103514366B CN103514366B (zh) 2017-02-08

Family

ID=49897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8833.5A Active CN103514366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14366B (zh)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0104A (zh) * 2014-09-04 2014-12-10 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特征的细粒度空气污染物浓度区域估计方法
CN104200103A (zh) * 2014-09-04 2014-12-10 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领域特征的城市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方法
CN104217126A (zh) * 2014-09-17 2014-12-17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低空气污染暴露风险道路路径选择方法
CN104751242A (zh) * 2015-03-27 2015-07-0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预测空气质量指数的方法与装置
CN104850734A (zh) * 2015-04-21 2015-08-19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空分布特征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方法
CN105488316A (zh) * 2014-09-17 2016-04-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预测空气质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5488317A (zh) * 2014-09-17 2016-04-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预测空气质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6599520A (zh) * 2016-12-31 2017-04-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lstm‑rnn模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方法
WO2017080296A1 (en) * 2015-11-12 2017-05-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ery short-term air pollution forecasting
CN108120661A (zh) * 2017-12-19 2018-06-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城市空气中颗粒物含量时空分布测定方法
CN108537336A (zh) * 2018-03-26 2018-09-14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
CN108876210A (zh) * 2018-08-08 2018-11-23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一种土地系统变化因果结构的识别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18214060A1 (zh) * 2017-05-24 2018-11-29 北京质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小尺度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方法与系统
CN110147997A (zh) * 2019-04-16 2019-08-2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66527A (zh) * 2019-06-11 2019-09-20 同济大学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传感器节点故障分类报警方法及装置
CN110261272A (zh) * 2019-07-05 2019-09-20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地理探测和pca对pm2.5浓度分布的关键影响因子筛选方法
CN110346517A (zh) * 2019-07-25 2019-10-18 中南大学 一种智慧城市工业大气污染可视化预警方法及其系统
CN110346518A (zh) * 2019-07-25 2019-10-18 中南大学 一种交通排放污染可视化预警方法及其系统
CN110708112A (zh) * 2019-10-13 2020-01-1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一种应急通信车卫星天线保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68576A (zh) * 2019-11-28 2020-04-0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内容相关的数值型数据一致性清洗方法
CN111273635A (zh) * 2020-01-19 2020-06-12 浙江大学 一种工控设备未知异常检测方法
CN111781117A (zh) * 2020-07-31 2020-10-16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12783385A (zh) * 2021-01-04 2021-05-11 河北志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监测地图点位标识的动态生成方法
CN114211940A (zh) * 2021-11-30 2022-03-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sp服务的汽车空气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14676121A (zh) * 2022-03-30 2022-06-28 重庆大学 基于多尺度时空记忆共享网络的缺失监测数据填补方法
CN115018872A (zh) * 2022-07-15 2022-09-06 江苏顺联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市政施工的吸尘设备智能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IN ZOU 等: "Air pollution exposure assessment methods utilized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宋国君 等: "城市空气质量连续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 *
雷蕾: "人工神经网络在大气污染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0103A (zh) * 2014-09-04 2014-12-10 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领域特征的城市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方法
CN104200104A (zh) * 2014-09-04 2014-12-10 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特征的细粒度空气污染物浓度区域估计方法
CN105488317B (zh) * 2014-09-17 2018-11-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预测空气质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4217126A (zh) * 2014-09-17 2014-12-17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低空气污染暴露风险道路路径选择方法
CN105488316A (zh) * 2014-09-17 2016-04-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预测空气质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5488317A (zh) * 2014-09-17 2016-04-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预测空气质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5488316B (zh) * 2014-09-17 2018-11-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预测空气质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4217126B (zh) * 2014-09-17 2017-05-31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低空气污染暴露风险道路路径选择方法
CN104751242A (zh) * 2015-03-27 2015-07-0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预测空气质量指数的方法与装置
WO2016155372A1 (zh) * 2015-03-27 2016-10-0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预测空气质量指数的方法与装置
CN104850734A (zh) * 2015-04-21 2015-08-19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空分布特征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方法
CN104850734B (zh) * 2015-04-21 2017-09-15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空分布特征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方法
US10438125B2 (en) * 2015-11-12 2019-10-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ery short-term air pollution forecasting
WO2017080296A1 (en) * 2015-11-12 2017-05-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ery short-term air pollution forecasting
GB2561102A (en) * 2015-11-12 2018-10-03 Ibm Very short-term air pollution forecasting
CN106599520A (zh) * 2016-12-31 2017-04-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lstm‑rnn模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方法
WO2018214060A1 (zh) * 2017-05-24 2018-11-29 北京质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小尺度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方法与系统
CN108120661A (zh) * 2017-12-19 2018-06-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城市空气中颗粒物含量时空分布测定方法
CN108537336A (zh) * 2018-03-26 2018-09-14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
CN108537336B (zh) * 2018-03-26 2021-07-20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
CN108876210A (zh) * 2018-08-08 2018-11-23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一种土地系统变化因果结构的识别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0147997A (zh) * 2019-04-16 2019-08-2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66527A (zh) * 2019-06-11 2019-09-20 同济大学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传感器节点故障分类报警方法及装置
CN110266527B (zh) * 2019-06-11 2020-10-02 同济大学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传感器节点故障分类报警方法及装置
CN110261272A (zh) * 2019-07-05 2019-09-20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地理探测和pca对pm2.5浓度分布的关键影响因子筛选方法
CN110261272B (zh) * 2019-07-05 2020-08-18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地理探测和pca对pm2.5浓度分布的关键影响因子筛选方法
CN110346517A (zh) * 2019-07-25 2019-10-18 中南大学 一种智慧城市工业大气污染可视化预警方法及其系统
CN110346518A (zh) * 2019-07-25 2019-10-18 中南大学 一种交通排放污染可视化预警方法及其系统
CN110708112A (zh) * 2019-10-13 2020-01-1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一种应急通信车卫星天线保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708112B (zh) * 2019-10-13 2021-11-2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一种应急通信车卫星天线保护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68576A (zh) * 2019-11-28 2020-04-0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内容相关的数值型数据一致性清洗方法
CN111273635A (zh) * 2020-01-19 2020-06-12 浙江大学 一种工控设备未知异常检测方法
CN111273635B (zh) * 2020-01-19 2021-02-12 浙江大学 一种工控设备未知异常检测方法
CN111781117A (zh) * 2020-07-31 2020-10-16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12783385A (zh) * 2021-01-04 2021-05-11 河北志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监测地图点位标识的动态生成方法
CN114211940A (zh) * 2021-11-30 2022-03-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sp服务的汽车空气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14676121A (zh) * 2022-03-30 2022-06-28 重庆大学 基于多尺度时空记忆共享网络的缺失监测数据填补方法
CN115018872A (zh) * 2022-07-15 2022-09-06 江苏顺联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市政施工的吸尘设备智能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4366B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4366A (zh) 一种城市空气质量浓度监测缺失数据的修复方法
CN107941537B (zh) 一种机械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Hung et al.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rainfall forecasting in Bangkok, Thailand
CN102222313B (zh)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城市演化模拟元胞模型处理方法
CN102945507A (zh)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分散式风电场优化选址方法及装置
CN109492756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要素导线舞动预警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3793887B (zh) 基于自适应增强算法的短期电力负荷在线预测方法
CN105956216A (zh) 大跨钢桥基于均匀温度响应监测值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CN112966871A (zh) 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交通拥堵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4694767B (zh) 基于时空图常微分方程网络的pm2.5浓度预测方法
CN106570582A (zh) 一种用于建立输电线路舞动跳闸风险预测的网络模型的方法及系统
CN116777079A (zh) 一种基于贝叶斯层间结构模型的沙漠化侵扰灾害预测方法
CN111199298A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洪水预报方法与系统
Rohaimi et al. 3 Hours ahead of time flood water level prediction using NNARX structure: Case study pahang
Majumder et al.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impact on hydropower plant by neural network-based decision-making methods: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ameter
CN116307287B (zh) 一种光伏发电有效时段的预测方法、系统及预测终端
TWI587222B (zh) 基於類神經網路之水庫水位預測系統及方法
CN116451608A (zh) 一种复杂地形的混合风功率预测方法及装置
Jin et al. Integration of an improved transformer with physical models for the spatiotemporal simulation of urban flooding depths
CN103337000B (zh) 一种油气集输系统安全监测预警方法
Hu et al. Hybrid process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similarities for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Xiao et 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aging control system via stability margins
Liu et al. Prediction of da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based on CNN-LSTM and attention mechanism
TWI618016B (zh) 水庫水位之預測顯示系統及方法
CN117875190B (zh) 极端暴雨事件中交通网络功能状态的时空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