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3231A - 三极子天线元件与天线阵列 - Google Patents

三极子天线元件与天线阵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3231A
CN103503231A CN201280021424.5A CN201280021424A CN103503231A CN 103503231 A CN103503231 A CN 103503231A CN 201280021424 A CN201280021424 A CN 201280021424A CN 103503231 A CN103503231 A CN 103503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tmost point
point sub
antenna
base station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14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3231B (zh
Inventor
M·L·齐默曼
I·E·蒂默弗
吴利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Andrew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w LLC filed Critical Andrew LLC
Publication of CN103503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3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3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3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22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a singl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
    • H01Q19/24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a singl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 the primary active element being centre-fed and substantially straight, e.g. H-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01Q21/062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using dipole a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极化基站天线,包括具有纵向轴的反射体以及布置于反射体上的三极子元件阵列。每个三极子元件都具有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三极子元件还包括近似垂直于第一及第二侧臂的中心臂。三极子元件被定向使得侧臂或中心臂平行于反射体的纵向轴。该天线还包括具有与三极子元件的第一臂耦接的第一信号通路以及与三极子元件的第二臂耦接的第二信号通路的馈送网络。在该实例中,三极子元件阵列产生与纵向轴成+45°和-45°的交叉极化的波束。三极子阵列可以用于多频段天线中。

Description

三极子天线元件与天线阵列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11年5月2日提交的且题目为“三极子天线元件与天线阵列”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481,387的优先权,并且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用于无线语音和/或数据通信的天线典型地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馈送网络连接的辐射元件阵列。为了射频(RF)信号的高效发送和接收,辐射元件的尺寸典型地与预定的工作频段的波长匹配。因为GSM900频段(例如,880-960MHz)的波长比GSM 1800频段(例如,1710-1880MHz)的波长更长,所以用于一个频段的辐射元件典型地不会用于另一个频段。辐射元件同样可以被设计尺寸以在更宽的频段下工作,例如,698-960MHz的低频段以及1710-2700MHz的高频段。在这方面,已经开发出了包括用于两个频段中的每个频段的不同辐射元件的双频段天线。例如,参见美国专利No.6,295,028、美国专利No.6,333,720、美国专利No.7,238,101和美国专利No.7,405,710,这些专利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另外,具有+/-45°的斜极化的基站天线(BSA)被广泛地用于无线通信。两个极化被用来通过极化分集接收来克服多径衰落。绝大部分BSA都具有+/-45°的斜极化。现有技术的实例可以是交叉偶极子天线元件(US 7,053,852)或者具有4至8个偶极子臂的偶极子方形(“盒式偶极子”)(US 6,339,407或US 6,313,809)。这些专利每个都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45°的斜极化通常是在多频段天线上所期望的。
在已知的多频段天线中,不同频段的元件的辐射元件被结合于单个面板上。例如,参见美国专利7,283,101(图12)和美国专利No.7,405,710(图1、图7)。在这些已知的双频段天线中,辐射元件典型地沿着单个轴来排列。这是为了在从单频段变为双频段天线时使天线宽度的任何增加最小化而进行的。低频段元件是最大的元件,并且典型地需要在面板天线上的最大物理空间。
虽然+/-45°的斜极化通常是所期望的,但是在使用已知的验证元件来制作紧凑的±45°极化天线方面存在困难。例如,已经知道,已知的交叉偶极子型元件具有所不期望的与位于同一天线面板上的另一频段的交叉偶极子元件的耦合。这是由于,至少部分由于偶极子的取向与面板天线的垂直轴成±45°。
辐射元件可以被进一步间隔开以降低耦合,但是这会增大多频段天线的尺寸并且产生栅瓣。面板天线尺寸的增大会具有几个所不期望的缺陷。例如,较宽的天线可能不符合现有的位置,或者如果它被物理安装于现有塔上,则该塔可能还没有被设计为用于容纳较宽天线的附加风载荷。此外,分区规定能够阻止在某些区域使用较大的天线。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创造更紧凑的+/-45°极化天线。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降低基站天线的成本。基站天线(BSA)的尺寸及成本减小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极化基站天线。根据一个方面,该基站天线包括具有纵向轴的反射体以及布置于反射体上的三极子元件阵列。每个三极子元件具有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三极子元件还包括近似垂直于第一及第二侧臂的中心臂。三极子元件被定向使得侧臂或中心臂平行于反射体的纵向轴。天线还包括具有与三极子元件的第一侧臂耦接的第一信号通路以及与三极子元件的第二侧臂耦接的第二信号通路的馈送网络。在该实例中,三极子元件阵列产生与纵向轴成+45°和-45°的交叉极化的波束。
三极子元件阵列可以包括相对纵向轴向左偏移的第一组三极子元件以及相对纵向轴向右偏移的第二组三极子元件。三极子元件阵列还可以包括面朝上的元件与面朝侧面的元件的组合。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频段天线。由于三极子元件阵列的紧凑性质,可以包括附加的一个或多个辐射元件阵列以提供单独控制的子频段和/或多频段操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基于同轴线的三极子辐射元件。
图2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辐射元件产生的电磁场。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基于平面图形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另一实例的透视图。
图4是图3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3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构件。
图6示出了图3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附加构件。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另一实例的透视图。
图8a示出了图7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构件。
图8b示出了图7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附加构件。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另一实例的透视图。
图9b示出了图9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构件。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另一实例的透视图。
图10b是图10a的实例的中央构件。
图10c示出了图10a的实例的侧面构件。
图11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另一实例的透视图。
图11b示出了图11a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构件。
图12示出了用于形成根据图11a的实例的三极子元件的替换冲压图形。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组装有导向器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另一实例的透视图。
图14是图13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分解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的天线阵列的辐射图形。
图16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基站天线的一个实例。
图17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18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19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20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2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22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23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24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25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26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27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多频段基站天线的一个实例。
图28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多频段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29a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多频段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29b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多频段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30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多频段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3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多频段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32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多频段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图33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三极子元件的多频段基站天线的另一个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如图1所示,三极子辐射元件10具有三个臂:两个侧臂11、12和中心臂13。每个臂的长度为工作频段的大约1/4波长。侧臂11、12分别与同轴馈线16、17的中心导体连接。中心臂13与同轴线16和17的外导体连接。
同轴线16和17的外导体与反射体20连接。反射体与侧臂11、12及中心臂13间隔开大约1/4波长的距离,以防止在同轴线16和17的外表面上的电流(balun),所以同轴线16和17对于辐射场是不可见的。在一种实施例中,这三个臂11、12和13定义了与反射体的平面平行的平面。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侧臂11、12和中心臂13可以相对反射体的平面向上或向下倾斜以便进行波束宽度和/或交叉极化调整。
三极子辐射元件10的输入阻抗对于两个极化都接近于50Ohm,所以可以使用共同的50Ohm电缆。
三极子辐射元件可以看作是2个偶极子的组合,臂弯曲90°。参照图2,等效图示出了臂上的电流以及辐射场的极化矢量(+45和-45斜极化)。重要的是要注意,+45°倾斜和-45°倾斜是相对于侧臂11和12的。因而,侧臂11和12可以相对于反射体的纵向轴而水平或垂直取向以获得±45°极化。这与常规的偶极子形成对比,在常规的偶极子中,辐射场相对偶极子倾斜0°,并且偶极子必须被定向为与垂直向成±45°以获得±45°的倾斜极化。三极子的这个特征对于多频段阵列应用是重要的,在该多频段阵列应用中,不同频段的辐射体被限定于同一孔径内。
三极子的优点包括图形的对称性、紧凑性、易馈送和低成本。因为只使用3个臂,所以可获得较低的成本。相比之下,现有技术的双极化偶极子可以具有4至8个臂。三极子辐射元件提供具有两个正交极化的辐射,所以能够获得高的端口到端口隔离度(25-30dB)。三极子辐射元件对于E和H场分量具有同一波束宽度。
另外,三极子辐射元件在形体上小于常规的交叉偶极子或贴片辐射体。例如,三极子的宽度为大约0.25波长,或者比现有的双极化辐射体(对于交叉偶极子为0.35波长,对于贴片辐射体为0.5波长)小30-50%。紧凑性对于许多天线应用都是重要的。
在图1的实例中,同轴电缆被用来对三极子辐射元件馈送。但是,其他类型的馈送线(微带线、带线、共面线)也可以用于对三极子馈送。例如,在图3和4中,具有空气电介质的两个微带线30、32和共同接地导体34被用作+45°和-45°的馈送线。侧臂11a和12a以及中心臂13a与馈送结构一起整体形成。例如,侧臂11a可以从同一金属板中冲压出,作为微带线30;侧臂12a可以从同一金属板中冲压出,作为微带线32;以及中心臂13可以从同一金属板中冲压出,作为接地导体34。作为选择,电介质基板可以被用来形成微带线。平衡线(当带状导体具有与接地导体近似相同的宽度时)同样可以使用。用于微带线的接地导体34可以是公共的(如图所示)或者是单独的。取决于三极子高度(通常为大约1/4波长)、臂形状、反射体尺寸和脊部高度,3dB的波束宽度可以在60-95°的范围内变化。脊部22可以被添加。脊部高度可以在0-1/4波长的范围内变化。
参照图5和6,图中示出了在最终成形和组装之前的图3和4的三极子辐射元件10a的元件。图5包括侧臂11a和11b以及微带线30和32(平面图形)。图6示出了中心臂13a以及用于微带线的接地导体34。
参照图7、8a和8b,要增大三极子的机械强度,可以添加与反射体20a机械连接且电连接的两个附加支撑体40、42(同样作为1/4波长的balun来工作)。全部三个支撑体的长度为大约1/4波长,这使得它们对于辐射场是不可见的;在全部三个支撑体上都没有辐射电流。
在图9a和9b所示的一种可替换的实施例中,三极子元件被制作用于容纳与臂连接的两个同轴电缆17a。对于每个侧臂11a、12a,微带线30b、32b的短节段可以用于阻抗匹配。
图10a、10b和10c示出了三极子元件10d的另一个实例。三极子元件10d包括宽的环路侧臂11d、12d以及宽的环路中心臂13d。该元件的主要优点是,当它被用于多频段阵列时与来自相邻的高频段阵列的高频段信号(1710-2700MHz)间的干扰小。另一优点是尺寸较小。
在图11a和11b所示的另一个实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反射体和三极子元件可以由同一片的板金属制成。在该实例中,三极子辐射元件10c被从反射体原料中切割出,并且然后弯曲到表面之外。在图11a中示出了同轴馈送线。孔眼44被设置以允许同轴电缆4b穿过反射体20c。微带线馈送同样是可能的。例如,一个带线在中心支撑体的一个侧面上,另一带线在另一个侧面上。参照图12,图中示出了用于形成具有共面带线馈送的一片三极子辐射元件的板金属原料46的切割片。
参照图13和14,可以包括T形导向器50以帮助图形成形并且减小波束宽度。这些可以被认为类似于Yagi-Uda天线导向器。T形导向器50可以帮助增加工作频率带宽。
在一个实例中,如图所示,图中示出了T形导向器50,但是也可以添加几个导向器。可以提供塑料支撑体52来使T形导向器50与三极子辐射元件10b间隔开。此外,导向器臂的边缘部分的弯曲(向上或向下)能够用于端口到端口隔离度调谐,以获得所期望的等级25-30dB。
图15,关注具有一个位于具有大约1个波长的边以及0.15波长的脊的反射体上的T形导向器50的三极子辐射元件的辐射图形(共极子98和交叉极子99)的实例。在该实例中,对于790-960MHz频段的测得参数如下:
波束宽度为65°+/-3°
方位角偏斜小于2°
前后比对于180°+/-30°的锥体为大于25dB
交叉极化比在+/-60°的区段内为大于12dB
两个端口(具有+45和-45°的极化)具有相同的对称图形(在E平面和H平面内具有相同的波束宽度)
回波损耗大于20dB
端口到端口隔离度大于30dB
以几个T形导向器,在两个平面内的波束宽度能够被调整为30-50°,对于两个极化是相同的,并且在方位角平面和立视平面内是近似相同的。
三极子辐射元件10可以用作独立天线或者天线阵列的元件。例如,多个辐射元件阵列可以被安装于反射体上。反射体可以包括脊部以提高F/B比或者控制波束宽度调整。
在图16-33中,示出了用作用于具有双+/-45°倾斜极化的蜂窝系统的基站天线(BSA)的元件的三极子元件10的几个实例。在这些实例中,可获得各种方位角的波束宽度(45°-90°)。以上所描述的三极子元件10、10a、10b、10c的任意前述实例都可以使用。另外,以上实例中的任一个或全部都可以包括T形导向器50。如同以下将示出的,通过使用三极子辐射元件,BSA的宽度能够减小大约20%-30%,这是在低风载荷、较小视觉影响、较低成本和较低BSA重量的情况下的结果。
在图16和17中,示出了在全部三极子都沿同一方向取向(面朝下或面朝上)且位于反射体的中心内时的天线阵列100、102的实例。例如,天线阵列100具有面朝下的三极子元件10,而天线阵列102具有面朝上的三极子元件10。在这些实例中,侧臂11、12垂直于天线的垂直轴来取向,而中心臂13平行于中心轴(在本文中,术语“平行”和“垂直”指的是关于天线的二维平面图的取向,并且并非意指排除使三极子辐射元件相对于反射体的表面倾斜)。该取向会导致在双频段天线中的元件之间的耦合比常规的交叉偶极子元件小。
三极子辐射元件的较小物理尺寸,结合三极子元件的降低耦合一起,允许了很紧凑的BSA,如图16-33所示的实例所示。馈送网络(未示出)为每个元件提供相位和振幅分布以在立视面内形成所期望的辐射图形。对于在立视面内的可调整的波束倾斜,移相器能够是馈送网络的部件。用于+45°和-45°极化的连接器被示意性地示出于天线的底部上。
取决于反射体侧臂的高度,能够获得各种方位角的波束宽度:65°(1/4波长的脊部)至90°(无脊部)。三极子的中心臂可以平行于反射体的表面或者在需要优化天线参数(例如,交叉极化或波束宽度)时向上或向下弯转。此外,为了性能增强,一个或多个三极子元件自身也可以向上或向下倾斜。
例如,在图18中示出了天线阵列104,该天线阵列104包括在元件之间的壁105a并且侧脊105b被设置于反射体上以形成在三极子周围的腔。壁的高度可以是0.1-0.25波长。在一个实例中,壁可以与反射体的边缘连接。在另一个实例中,壁不与反射体连接。壁和/或腔提高了方位角波束宽度稳定性和方位角波束倾斜。小于+/-2°的方位角偏斜已经在20%的频率带宽中且在0-16°的垂直波束倾斜下测得。此外,在三极子之间的壁105a可以提高端口到端口隔离度并且减少在立视面内的栅瓣。
在图19所示的配置中,使三极子的10个元件交替的天线阵列106可以相对彼此倒转,以提高波束稳定性和交叉极化。在该配置中,还可以将水平壁(未示出)放置于三极子之间以提高天线性能。
参照图20和21,三极子辐射元件可以结合反射体侧脊(高达0.25波长)一起偏移距离d(高达0.3波长)以获得较窄方位角的波束(窄至55°)。例如,图20示出了具有面朝上的且偏移距离d的三极子元件10的天线阵列108。图21示出了具有面朝下的且偏移距离d的三极子元件10的天线阵列110。
参照图22和23,以此概念能够获得宽度很窄(大约1/2波长)的BSA(与规则的1个波长相比),具有相同的增益。在该配置中,侧臂11、12平行于反射体的中心轴来取向,并且中心臂13垂直于中心。在某些BSA应用中,天线的紧凑性和/或视觉影响可能比前后比(F/B)更重要。反射体的侧脊有助于提高F/B比。
参照图22,天线阵列112包括多个三极子辐射元件10。三极子辐射元件10被布置以面朝相反的方向。左向三极子元件10的侧臂11、12可以与右向三极子元件10偏离,以减小天线阵列112的宽度。参照图23,天线阵列114的三极子元件10全都面朝同一方向。
参照图24,天线阵列116具有面向彼此的三极子元件10的两个列119。侧臂11和12垂直取向,而中心臂13水平定向,朝向反射体的中心。在列之间的水平距离d可以在1/4波长(对于大约65°方位角的波束宽度)至3/4波长(对于大约35°方位角的波束宽度)的范围内变化。垂直偏移H大约为在列中的辐射体之间的垂直间距(该垂直间距通常为0.6-0.9波长)的一半。
与常规的双极子BSA相比,图24的实例可在较小宽度W下提供相同的增益,所以天线效率增加了20-30%。例如,对于790-960MHz的频段,天线宽度W能够为7-8英寸,相比之下对于具有65°方位角的波束宽度(市场上的流行配置)的常规BSA为10-12英寸。反射体的高脊部/侧面(大约0.2波长)可以用来保持适当的前后比(接近于25dB)。
参照图25,天线阵列118包括面向彼此的三极子辐射元件10的两个列119,水平间隔为大约0.7-0.8波长。该实例可以被用来形成具有40-50°的波束宽度的方位角图形。具有45°的BSA被广泛地用于4和6个区段的单元配置。与具有相同波束和增益的现有BSA相比,图25的天线阵列118是更紧凑的解决方案(具有小大约20%的宽度)。
参照图26,天线阵列120类似于图25的实例,另外在顶部和/或在底部添加了一个或两个三极子辐射元件10,如图所示,用于在形成具有35-45°的方位角的波束宽度的图形时提高方位角旁瓣。该实例在4-6个区段的无线应用中是有利的。
在BSA技术中,有时相同的两个天线被并排地放置,以便进行容量翻倍或者进行子频段的个体波束倾斜控制。三极子允许减小这种4端口天线的宽度,如图27和28所示。例如,与两个常规天线的560mm相比,对于790-960MHz的4端口成对天线能够获得350mm的宽度。这降低了风载荷和重量,从而使成本更低、吸引力更大的支撑结构成为可能。
参照图27,例如,天线阵列122包括第一三极子元件阵列124和第二三极子元件阵列126。三极子元件阵列124、126每个都与单独的馈送网络(未示出)连接。两组+/-45°输入被提供给天线阵列122。在该实例中,个体三极子辐射元件面朝内。第一阵列124能够用于例如790-862MHz(Digital Dividend),而第二阵列126可以用于880-960MHz(GSM 900)。
参照图28,天线阵列128类似于天线阵列122的实例,但是,每个辐射元件阵列130、132的个体三极子元件10面朝外而不是面朝内。
参照图29a,图中示出了多频段天线140。在该实例中,三极子辐射元件10被定向为侧臂11、12垂直于天线的纵向轴,而中心臂13向下取向,平行于纵向轴。三极子元件10偏离反射体托盘的中心,两侧交替。三极子元件10的偏移使方位角的波束宽度减小到60-65°。在该实例中,三极子元件被设定尺寸以在低频段(698-960MHz)内工作。
图29b是多频段天线141的一个可替换实例。图29b的多频段天线141与图29a的类似,除了三极子元件10在天线141的中心线上。在该实例中,多频段天线141以适当的反射体宽度(例如,10英寸)来提供大约为80-90°的较宽方位角的波束宽度。
高频段元件142(1.7-2.7GHz)在该实例中被示为常规的交叉偶极子元件;但是也能够使用其他元件(+zi极子、Yagi-Uda、贴片、开口波导等)。交叉偶极子元件被布置成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阵列144、146。低频段三极子元件的臂可以位于高频段的交叉偶极子元件之间,并且对高频段频率没有显著影响。这允许更紧凑的双频段天线(例如,300mm的宽度)。此外,因为没有耦合和堵塞,所以可以实现宽频段操作(大于45%)。
两个高频段元件阵列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它们可以用于进行容量翻倍(例如,两者均在UMTS频段内工作),或者在不同的频段(例如,GSM1800和UMTS,或者UMTS和LTE2.6)内。高频段阵列同样可以用于LTE的4x2或4x4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操作。
参照图30-33,图中示出了几个不同的多频段天线配置。这些实例具有几对面向彼此的三极子(参见图中的152),以在紧凑的外壳(例如,12英寸或更小的宽度)内形成65°或更窄方位角的波束宽度。这些实例还具有几个在天线的纵向轴上彼此相对的三极子(一些面朝上,一些面朝下,参见图中的154、164)。面朝上的和面朝下的三极子的混合能够显著地提高了交叉极化、方位角倾斜和前后比。
参照图30,图中示出了多频段天线150的另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三极子元件10是低频段元件,而高频段元件142是交叉偶极子元件。三极子元件10被布置成相对的元件152的元件对,并且定向为彼此相对的中心线三极子154的三极子对。附加的中心线三极子156可以被添加于多频段天线150的底部。辐射元件对的数量取决于天线长度和波束宽度要求,并且可以含有附加的或较少的元件对。如果忽略较低的三极子元件156,则低频段阵列是对称的。
在图31中示出了多频段天线160的另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中心线的三极子元件164对被定向使得它们与相对的三极子元件152的三极子元件对一起形成“盒子”。该实例提供良好的低频段方位角图形,并且保持天线对称。在不影响对称性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最低的三极子元件166。
图32和33示出了多频段天线的附加实施例。这些实例在低频段的三极子元件152、164被布置用于形成盒子方面类似于图31的实例。但是,三个高频段元件142交织于三极子元件之间。

Claims (24)

1.一种双极化基站天线,包括:
a.具有纵向轴的反射体;
b.布置于所述反射体上的三极子元件阵列,每个三极子元件具有:
i.第一侧臂;
ii.第二侧臂;以及
iii.中心臂,近似垂直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侧臂;
其中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中心臂之一平行于所述纵向轴;以及
c.具有与所述三极子元件的所述第一臂耦接的第一信号通路以及与所述三极子元件的所述第二臂的耦接的第二信号通路的馈送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基站天线,其中所述三极子元件阵列具有取向为与所述纵向轴成+45°和-45°的两个极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基站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侧臂平行于所述纵向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化基站天线,其中所述三极子元件阵列被布置为使得交替的三极子元件相对彼此倒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基站天线,其中所述中心臂平行于所述纵向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极化基站天线,其中所述三极子元件阵列被布置为使得交替的三极子元件相对彼此倒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基站天线,其中所述三极子元件阵列包括相对于所述纵向轴向左偏移的第一组三极子元件以及相对于所述纵向轴向右偏移的第二组三极子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基站天线,其中水平壁被布置于所述三极子元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还包括第二三极子辐射元件阵列,其中三极子元件的每个阵列被布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及第二侧臂平行于所述纵向轴,并且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子元件阵列面向彼此相反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射体的端部且被取向为使得所述中心臂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的至少一个三极子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信号通路包括第一及第二微带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微带线具有与所述中心臂耦接的公共接地导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中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及所述中心臂具有环路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中所述三极子元件包括导向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中所述导向器是取向与所述第一及第二侧臂和所述中心臂近似相同的T形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中金属壁位于所述三极子元件之间。
17.一种双极化多频段基站天线,包括:
a.具有纵向轴的反射体;
b.布置于所述反射体上的低频段三极子元件阵列,每个三极子元件具有:
i.第一侧臂;
ii.第二侧臂;以及
iii.中心臂,近似垂直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侧臂;
其中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中心臂之一平行于所述纵向轴,使得所述三极子元件阵列具有取向为与所述纵向轴成+45°和-45°的两个极化;
c.低频段馈送网络,具有与所述三极子元件的所述第一臂耦接的第一信号通路以及与所述三极子元件的所述第二臂的耦接的第二信号通路;
d.双极化的高频段辐射元件的第一阵列;以及
e.与所述高频段辐射元件耦接的第一高频段馈送网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极化基站天线,其中所述三极子元件阵列包括相对于所述纵向轴向左偏移的第一组三极子元件以及相对于所述纵向轴向右偏移的第二组三极子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极化基站天线,其中所述三极子元件阵列包括其中所述第一侧臂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的第一组三极子元件以及其中所述中心臂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的第二组三极子元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极化多频段天线,其中所述第一组三极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组三极子元件被布置为使得它们形成盒子。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极化多频段基站天线,其中所述高频段辐射元件被以所述三极子元件阵列散布其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极化多频段基站天线,还包括:
a.双极化的高频段辐射元件的第二阵列;以及
b.与所述第二阵列的所述高频段辐射元件耦接的第二高频段馈送网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极化多频段基站天线,其中双极化高频段辐射元件的所述第一阵列在与双极化高频段辐射元件的所述第二阵列不同的频段上操作。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极化多频段基站天线,其中双极化高频段辐射元件的所述第一及第二阵列以相同的频段操作。
CN201280021424.5A 2011-05-02 2012-05-01 三极子天线元件与天线阵列 Active CN103503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81387P 2011-05-02 2011-05-02
US61/481,387 2011-05-02
PCT/US2012/036000 WO2012151210A1 (en) 2011-05-02 2012-05-01 Tri-pole antenna element and antenna arra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3231A true CN103503231A (zh) 2014-01-08
CN103503231B CN103503231B (zh) 2015-06-10

Family

ID=47089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1424.5A Active CN103503231B (zh) 2011-05-02 2012-05-01 三极子天线元件与天线阵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77070B2 (zh)
EP (1) EP2710668B1 (zh)
CN (1) CN103503231B (zh)
WO (1) WO2012151210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3084A (zh) * 2014-11-25 2016-06-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室分天线
CN107565208A (zh) * 2016-06-30 2018-01-0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辐射振子及一种多频多端口天线装置
CN108987921A (zh) * 2018-06-25 2018-12-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提高三极子天线交叉极化鉴别度的天线阵列
CN109643839A (zh) * 2016-09-07 2019-04-16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适合用于蜂窝和其它通信系统的多频带多波束透镜式天线
CN109951222A (zh) * 2019-01-23 2019-06-28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编队卫星的星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0326163A (zh) * 2017-02-27 2019-10-11 加普韦夫斯公司 蝴蝶结天线装置
CN111180861A (zh) * 2014-06-05 2020-05-19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对于共享孔径阵列天线的独立方位图案
CN111937241A (zh) * 2019-02-01 2020-11-13 Pc-Tel公司 具有陷波交叉极化抑制的双频带天线
CN113016107A (zh) * 2018-06-27 2021-06-22 安费诺天线解决方案公司 四端口辐射元件
CN113258276A (zh) * 2021-03-31 2021-08-13 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4tr天线振子
US20220416430A1 (en) * 2021-06-17 2022-12-29 Neptune Technology Group Inc. Multi-band stamped sheet metal antenna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82898A1 (en) * 2011-04-11 2013-04-04 Kenichi Asanuma Antenna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wo antenna elements and sleeve element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10038337B1 (en) * 2013-09-16 2018-07-31 Energous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supply for rescue devices
CN203813033U (zh) 2013-12-23 2014-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频阵列天线
WO2015142743A1 (en) * 2014-03-17 2015-09-24 Quintel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ct antenna array using virtual rotation of radiating vectors
EP3304645B1 (en) * 2015-05-26 2020-12-09 Communication Components Antenna Inc. A simplified multi-band multi-beam base-station antenna architecture and its implementation
US10135156B2 (en) 2015-09-04 2018-11-20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Multi-mode composite antenna
US10270185B2 (en) 2016-12-19 2019-04-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witchable dual band antenna array with three orthogonal polarizations
US11205847B2 (en) 2017-02-01 2021-12-21 Taoglas Group Holdings Limited 5-6 GHz wideband dual-polarized massive MIMO antenna arrays
CN110402499B (zh) 2017-02-03 2023-11-03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适于mimo操作的小小区天线
EP3584880B1 (en) * 2017-02-14 2023-03-29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Electronic device
US10530440B2 (en) 2017-07-18 2020-01-0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mall cell antennas suitable for MIMO operation
CN108183322B (zh) * 2017-12-28 2024-02-06 东莞市仁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波段三合一天线
WO2020185318A1 (en) * 2019-03-14 2020-09-1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arrays with both mechanical uptilt and electronic downtilt
US20220285857A1 (en) * 2019-08-30 2022-09-0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low cost wideband cross-dipole radiating elements
US11239544B2 (en) 2019-10-31 2022-02-0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 station antenna and multib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US20210305721A1 (en) 2020-03-26 2021-09-3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loaked radiating elements having asymmetric dipole radiators and multiband base station antennas including such radiating elements
US11329385B2 (en) 2020-08-07 2022-05-10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Tripod radiating element
WO2023137770A1 (en) * 2022-01-24 2023-07-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antenna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WO2023155973A1 (en) 2022-02-15 2023-08-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tenna system with radiating element fed via side reg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67672A1 (en) * 2002-05-31 2003-12-03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Inc. A single or dual polarized molded dipole antenna having integrated feed structure
CN2676433Y (zh) * 2004-01-08 2005-02-02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基站天线上的双极化振子
CN101548433A (zh) * 2007-04-27 2009-09-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扇形天线
CN101916902A (zh) * 2010-07-15 2010-12-15 江苏捷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双极化定向基站天线的微带耦合辐射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5264A (en) * 1978-03-10 1982-02-09 Duhamel Raymond H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with circular arrays of slanted dipoles mounted around a conductive mast
US5270872A (en) * 1989-07-20 1993-12-1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Superconducting submicron filter
US5280297A (en) * 1992-04-06 1994-01-18 General Electric Co. Active reflectarray antenna for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frequency re-use
DE19823750A1 (de) 1998-05-27 1999-12-09 Kathrein Werke Kg Antennenarray mit mehreren vertikal übereinander angeordneten Primärstrahler-Modulen
DE19823749C2 (de) 1998-05-27 2002-07-11 Kathrein Werke Kg Dualpolarisierte Mehrbereichsantenne
SE512439C2 (sv) 1998-06-26 2000-03-20 Allgon Ab Dubbelbandsantenn
DE19860121A1 (de) 1998-12-23 2000-07-13 Kathrein Werke Kg Dualpolarisierter Dipolstrahler
EP1509969A4 (en) 2002-03-26 2005-08-31 Andrew Corp MULTI-BAND ADJUSTABLE BASE STATION ANTENNA WITH INCLINE BEAM AND DUAL POLARIZATION
US7283101B2 (en) 2003-06-26 2007-10-16 Andrew Corporation Antenna element, feed probe; dielectric spacer, antenna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evices
US7535430B2 (en) * 2003-06-26 2009-05-19 Andrew Llc Directed dipole antenna having improved sector power ratio (SPR)
US7053852B2 (en) 2004-05-12 2006-05-30 Andrew Corporation Crossed dipole antenna element
US7238101B2 (en) 2004-05-20 2007-07-0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ly conditioned vehicle seat
GB2424765B (en) * 2005-03-29 2007-07-25 Csa Ltd A dipole antenna
US7639198B2 (en) * 2005-06-02 2009-12-29 Andrew Llc Dipole antenna array having dipole arms tilted at an acute angle
EP1935057B1 (en) * 2005-10-14 2012-02-01 Fractus S.A. Slim triple band antenna array for cellular base stations
DE102006039279B4 (de) * 2006-08-22 2013-10-10 Kathrein-Werke Kg Dipolförmige Strahleranordnung
KR100883408B1 (ko) * 2006-09-11 2009-03-03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이동통신 기지국용 이중대역 이중편파 안테나
US20100321251A1 (en) * 2006-09-28 2010-12-23 Jan Hesselbarth Antenna elements, arrays and base stations including mast-mounted antenna arrays
KR100854471B1 (ko) * 2007-08-28 2008-09-09 주식회사 엠티아이 무선 중계기 안테나용 복합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다이폴어레이 원편파 안테나
AP2010005477A0 (en) * 2008-04-25 2010-12-31 Spx Corp Phased-array antenna panel for a super economical broadcast system.
US20110175782A1 (en) * 2008-09-22 2011-07-21 Kmw Inc. Dual-band dual-polarized antenna of base st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US8558747B2 (en) * 2010-10-22 2013-10-15 Dielectric, Llc Broadband clover leaf dipole panel antenn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67672A1 (en) * 2002-05-31 2003-12-03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Inc. A single or dual polarized molded dipole antenna having integrated feed structure
CN2676433Y (zh) * 2004-01-08 2005-02-02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基站天线上的双极化振子
CN101548433A (zh) * 2007-04-27 2009-09-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扇形天线
CN101916902A (zh) * 2010-07-15 2010-12-15 江苏捷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双极化定向基站天线的微带耦合辐射单元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0861A (zh) * 2014-06-05 2020-05-19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对于共享孔径阵列天线的独立方位图案
CN111180861B (zh) * 2014-06-05 2022-04-01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对于共享孔径阵列天线的独立方位图案
CN105703084B (zh) * 2014-11-25 2018-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室分天线
CN105703084A (zh) * 2014-11-25 2016-06-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室分天线
CN107565208A (zh) * 2016-06-30 2018-01-0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辐射振子及一种多频多端口天线装置
CN109643839A (zh) * 2016-09-07 2019-04-16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适合用于蜂窝和其它通信系统的多频带多波束透镜式天线
CN109643839B (zh) * 2016-09-07 2021-02-19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适合用于蜂窝和其它通信系统的多频带多波束透镜式天线
CN110326163A (zh) * 2017-02-27 2019-10-11 加普韦夫斯公司 蝴蝶结天线装置
US10978813B2 (en) 2017-02-27 2021-04-13 Gapwaves Ab Bowtie antenna arrangement
CN108987921B (zh) * 2018-06-25 2019-08-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提高三极子天线交叉极化鉴别度的天线阵列
CN108987921A (zh) * 2018-06-25 2018-12-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提高三极子天线交叉极化鉴别度的天线阵列
CN113016107A (zh) * 2018-06-27 2021-06-22 安费诺天线解决方案公司 四端口辐射元件
CN109951222A (zh) * 2019-01-23 2019-06-28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编队卫星的星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9951222B (zh) * 2019-01-23 2022-02-01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编队卫星的星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1937241A (zh) * 2019-02-01 2020-11-13 Pc-Tel公司 具有陷波交叉极化抑制的双频带天线
CN113258276A (zh) * 2021-03-31 2021-08-13 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4tr天线振子
US20220416430A1 (en) * 2021-06-17 2022-12-29 Neptune Technology Group Inc. Multi-band stamped sheet metal antenna
US11962102B2 (en) * 2021-06-17 2024-04-16 Neptune Technology Group Inc. Multi-band stamped sheet metal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10668A1 (en) 2014-03-26
CN103503231B (zh) 2015-06-10
WO2012151210A1 (en) 2012-11-08
US9077070B2 (en) 2015-07-07
EP2710668B1 (en) 2019-07-31
US20120280879A1 (en)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3231B (zh) 三极子天线元件与天线阵列
US11283165B2 (en) Antenna arrays having shared radiating elements that exhibit reduced azimuth beamwidth and increased isolation
US11799209B2 (en) Lensed base station antennas
CN106486785A (zh) 用于无线网络的双频段多列天线阵列
US5594455A (en) Bidirectional printed antenna
CN1886864B (zh) 多频带双极化阵列天线
US10186778B2 (en) Wideband dual-polarized patch antenna array and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US8878737B2 (en) Single feed planar dual-polarization multi-loop element antenna
US11108137B2 (en) Compact omnidirectional antennas having stacked reflector structures
US20150364832A1 (e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a base station
CN113454922B (zh) 不使用双工器的带有4个端口具有辐射元件阵列的基站天线
CN109962335A (zh) 一种双波段宽带圆极化共口径天线
US11239544B2 (en) Base station antenna and multib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KR101085887B1 (ko) 이동통신 기지국용 이중대역 이중편파 안테나
US20210305721A1 (en) Cloaked radiating elements having asymmetric dipole radiators and multiband base station antennas including such radiating elements
JP3273402B2 (ja) プリントアンテナ
CN114976665B (zh) 一种加载频率选择表面辐射稳定的宽带双极化偶极子天线
CN113036400A (zh) 辐射元件、天线组件和基站天线
US20230006367A1 (en) BASE STATION ANTENNAS INCLUDING SLANT +/- 45º AND H/V CROSS-DIPOLE RADIATING ELEMENTS THAT OPERATE I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CN211045708U (zh) 辐射元件、天线组件和基站天线
CN220672851U (zh) 一种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
WO2023155055A1 (en)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radiating elements with active and/or cloaked directors for increased directivity
CN115275589B (zh) 全耦合谐振环天线单元及二维切比雪夫网络馈电阵列天线
US20240162599A1 (en)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f-style arrays that generate antenna beams having narrowed azimuth beamwidths
CN117096589A (zh) 一种高增益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rth Carolina

Applicant after: Kang Pu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rth Carolina

Applicant before: Andrew LLC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ANDREW LLC TO: KEMP TECHNOLOGIES LL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