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3422A - 用于对等网络中的自适应资源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等网络中的自适应资源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93422A CN103493422A CN201280019745.1A CN201280019745A CN103493422A CN 103493422 A CN103493422 A CN 103493422A CN 201280019745 A CN201280019745 A CN 201280019745A CN 103493422 A CN103493422 A CN 1034934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er
- resource
- subset
- find
- modulation sche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并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公开内容涉及通信系统,具体地说,本公开内容涉及对等网络中的适应性资源复用。
背景技术
在无线广域网(WWAN)中,无线设备与服务基站之间的所有通信均通过该无线设备与该服务基站之间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信道。如果两个通信的无线设备彼此邻近,则这两个无线设备可以直接通信而无需通过基站。这种直接对等通信能够使新类型服务和/或降低基站的业务负载成为可能。
为实现对等通信,彼此邻近的无线设备可以通过发送对等体发现信号来周期性地参与对等体发现。需要在WWAN系统中进行对等体发现的方法。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并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用于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的模块。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并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模块。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的代码。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并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代码。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配置为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并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所述处理系统还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针对采用处理系统的装置的硬件实现的例子的图。
图2是无线对等通信系统的图。
图3是示出了用于无线设备之间的对等通信的示例性时间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了一个大帧(grandframe)中的超帧中的每一个帧中的信道的图。
图5是示出了混杂信道的操作时间线和对等体发现信道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了示例性上行链路WWAN资源的图。
图7是示出了对等体发现信道的示例性结构的图。
图8是使出了对等体发现信道的示例性结构的另一图。
图9是用于示出示例性方法的图。
图10是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示例性装置的功能的概念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不是为了表示能够实现本文所述概念的唯一配置。为了提供对各种概念的彻底理解,详细描述包括了具体细节。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不使用这些具体细节来实现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的形式示出公知的结构和部件,以避免模糊这些概念。
现在将围绕各种装置和方法来给出通信系统的多个方面。将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描述并在附图中通过各种方框、模块、组件、电路、步骤、过程、算法等(统称为“元素”)示出这些装置和方法。可以使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这些元素。这些元素是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施加在整个系统上的设计约束。
举例说明,元素、或元素的任意部分、或元素的任意组合可以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处理系统”来实现。处理器的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设备(PLD)、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电路、以及被配置为执行贯穿本发明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其它适当的硬件。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软件。不论是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它名称,软件都应被广义地解释为指代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程序、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程序、执行的线程、进程、功能等。软件可以位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例说明,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例如,压缩光盘(CD)、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卡、棒、钥匙驱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写PROM(EPROM)、电可擦写PROM(EEPROM)、寄存器、可移动磁盘、以及用于存储可以由计算机访问并读取的软件和/或指令的任何其它适当的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位于处理系统内部、位于处理系统外部、或分布于包括处理系统的多个实体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举例说明,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位于封装材料中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因此,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中。如果实现在软件中,则可以将这些功能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或编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意可用介质。通过举例而非限制的方式,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进行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用激光光学地复制数据。上述内容的组合也应该被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何根据具体应用和施加到整个系统上的整体设计约束来最佳地实现贯穿本发明所给出的所述功能。
图1是示出了使用处理系统114的装置100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概念图。可以利用由总线102总体表示的总线架构来实现处理系统114。根据处理系统114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总线102可以包括任意数目的互连总线和桥接。总线102将包括(由处理器104总体地表示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硬件模块(由计算机可读介质106总体地表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02还可以链接各种其它电路,例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稳压器、以及电源管理电路,由于这些电路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将不做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108提供总线102和收发机110之间的接口。收发机110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它装置进行通信的模块。
处理器104负责管理总线102和一般处理,其包括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106上的软件。当由处理器104执行时,软件使得处理系统114执行下面针对任何特定的装置所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106还可以用于存储当执行软件时由处理器104所操作的数据。
图2是示例性对等通信系统200的图。对等通信系统200包括多个无线设备206、208、210和212。对等通信系统200可以与蜂窝通信系统(例如WWAN)重叠。无线设备206、208、210和212中的一些无线设备可以在对等通信中一起进行通信,而一些无线设备可以与基站204进行通信,并且一些无线设备可以同时进行上述两者。例如,如图2所示,无线设备206、208进行对等通信,并且无线设备210、212进行对等通信。无线设备212还与基站204进行通信。
无线设备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替换性地称作为用户设备、移动站、用户站、移动单元、用户单元、无线单元、无线节点、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用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式设备、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一些其它合适的术语。基站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替换性地称作为接入点、基站收发机、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础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节点B、演进节点B、或一些其它合适的术语。
上文论及的示例性方法和装置可应用于各种无线对等通信系统中的任意系统,例如,基于如下的无线对等通信系统:FlashLinQ、WiMedia、蓝牙、ZigBee或基于IEEE802.11标准的Wi-Fi。为了简化讨论,在FlashLinQ的上下文中讨论了示例性的方法和装置。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示例性的方法和装置可更普遍性地适用于各种其它无线对等通信系统。
图3是示出了针对无线设备100之间的对等通信的示例性时间结构的图300。超大帧(ultraframe)是512秒且包括64个巨帧(megaframe)。每个巨帧是8秒且包括8个大帧(grandframe)。每个大帧是1秒且包括15个超帧。每个超帧大约是66.67ms且包括32个帧。每个帧是2.0833ms。
图4是示出了一个大帧中的超帧中的每个帧中的信道的图310。在第一超帧(具有索引0)中,帧0是预留信道(RCH),帧1-10均是混杂信道(MCCH),并且帧11-31均是业务信道(TCCH)。在第2至第7个超帧(具有索引1:6)中,帧0是RCH,并且帧1-31均是TCCH。在第8个超帧(具有索引7)中,帧0是RCH,帧1-10均是MCCH,并且帧11-31均是TCCH。在第9至第15个超帧(具有索引8:14)中,帧0是RCH,并且帧1-31均是TCCH。超帧索引0的MCCH包括辅时序同步信道、对等体发现信道、对等体寻呼信道、以及预留时隙。超帧索引7的MCCH包括对等体寻呼信道和预留时隙。TCCH包括连接调度、导频、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数据段、以及确认(ACK)。
图5是示出了MCCH的操作时间线和对等体发现信道的结构的图320。如围绕图4所讨论的,超帧索引0的MCCH包括辅时序同步信道、对等体发现信道、对等体寻呼信道以及预留时隙。对等体发现信道可以被划分成子信道。例如,对等体发现信道可以被划分成远距离对等体发现信道、中距离对等体发现信道、短距离对等体发现信道、以及其它信道。这些子信道中的每个子信道可以包括用于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多个块/资源。每个块可以包括在相同载波处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例如,72个资源元素)。图5提供了在一个巨帧中包括多个块的子信道(例如,短距离对等体发现信道)的例子,该巨帧包括大帧0-7的MCCH超帧索引0。一个巨帧可以被视为一个对等体发现突发。不同的块集合对应于不同的对等体发现资源标识符(PDRID)。例如,一个PDRID可以对应于巨帧中的一个大帧的MCCH超帧索引0中的块中的一个。
在加电后,无线设备侦听对等体发现信道一段时间(例如,两个巨帧),并基于确定出的每一PDRID上的能量来选择PDRID。例如,无线设备可以选择对应于超大帧的第一巨帧中的块322(i=2且j=15)的PDRID。由于跳变,特定PDRID可能映射到超大帧的其它巨帧中的其它块。在与所选择的PDRID相关联的块中,无线设备发送其对等体发现信号。在与所选择的PDRID不相关联的块中,无线设备侦听由其它无线设备发送的对等体发现信号。对等体发现信号可以包括允许用户确定向哪个无线设备形成对等通信链路的唯一表述。
图6是示出了示例性上行链路WWAN资源的图400。图6示出了用于仅演进数据优化(EV-DO)系统的上行链路WWAN资源,特别是CDMA2000系统内的EV-DO静默间隔,但该示例性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系统,诸如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上具有预定义的静默时段的系统以及基于时分多址(TDMA)的系统,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长期演进(LTE)时分双工(TDD)、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个人数字蜂窝(PDC)、数字增强无绳电信(DECT)、以及IS-54/IS-136(称为数字AMPS(D-AMPS))。例如,该示例性方法可以在GMS或LTE TDD系统中的特定时隙中使用。EV-DO(之前称为1xEV-DO)是针对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的电信标准。EV-DO是CDMA2000标准家族中的一部分。EV-DO使用诸如CDMA、时分多址(TDMA)之类的复用技术,以最大化个体用户的吞吐量以及整体系统的吞吐量。EV-DO信道具有1.25MHz的带宽。在EV-DO系统中,每54秒就有80ms的静默间隔,在该静默间隔中,要求EV-DO设备停止在上行链路进行发送,以允许基站测量背景干扰和噪声的功率。周期性(重复性)的80ms静默间隔402包括3个连续帧,其中每个帧约为26.66ms(即,80/3ms)。在示例性的方法中,基站分配静默间隔402用于对等体发现,由此允许无线设备使用静默间隔402进行对等体发现。为避免对WWAN内的WWAN通信造成干扰,无线设备可以使用静默间隔402进行对等体发现,而非如图5讨论的每个大帧中每秒分配的资源的集合。
在一种配置中,基站使用多个静默间隔的静默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帧来测量背景干扰及噪声。例如,基站可以使用每4个静默间隔中的一个静默间隔的一个帧404。由此,EV-DO静默间隔402可以包括:资源404第一子集、资源406A1、406A2、406A4(本文称为406A)及406B第二子集。资源404第一子集由服务基站用于测量噪声,而资源406A、406B第二子集由基站用于测量噪声并分配给无线设备进行对等体发现。因此,使用所分配的EV-DO静默间隔资源进行对等体发现的无线设备使用具有80ms时间间隔的资源406A以及具有约53.33ms时间间隔的资源406B。
重新参照图5,一个对等体发现突发可以被认为包括一个宏块,该宏块包括巨帧中的所有对等体发现资源,并且每个无线设备分配一个对等体发现传输。与之相比,在用于使用具有不同时间间隔的两个资源集合的示例性自适应方法中,基于时间间隔,在两个资源集合的每一集合中使用具有不同特性的不同数量的宏块。该自适应方法包括:用于使用具有80ms时间间隔的资源406A的第一方法,以及用于使用具有53.33ms时间间隔的资源408A的第二方法。这两种方法以时分复用(TDM)的方式工作,允许许多硬件模块的重用,并允许使用不同的星座(即,数字调制方案)以及代码打孔来将相同数量的总资源映射到不同数量的EV-DO突发。
图7是示出了对等体发现信道的示例性结构的图500。如图7中所示,针对80ms的时间间隔,一个对等体发现突发可以被分成5个宏块,宏块0到宏块4,这些宏块中的每一宏块包括28个音调/子载波以及32个分段。无线设备均与一个PDRID相关联,并且均被分配该每一宏块中的一个块(即,特定子载波处的特定分段)以用来发送对等体发现信号,因此,这些资源支持896(28*32)个PDRID。因此,在5个宏块的情况下,无线设备被分配每一对等体发现突发中的5个块。每一块包括特定子载波处的16个OFDM符号。在这样的配置中,可以使用1/2速率卷积码对70个信息比特进行编码以获得140个经编码的比特。可以对该140个经编码的比特进行打孔,以缩减到136个打孔的经编码的比特。可以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星图将该136个打孔的经编码的比特映射到80个资源元素(特定子载波处的16个OFDM符号*5个宏块)。
图8是示出了对等体发现信道的示例性结构的图600。如图8中所示,对53.33ms的时间间隔来说,一个对等体发现突发可以被分成4个宏块,宏块0到宏块3,每一宏块包括28个音调/子载波以及32个分段。无线设备均与一个PDRID相关联,并且均被分配每一宏块中的一个块以用来发送对等体发现信号,因此,这些资源支持896个PDRID。因此,在4个宏块的情况下,无线设备被分配每一对等体发现突发中的4个块。每一块包括特定子载波处的14个OFDM符号。在这样的配置中,可以使用1/2速率卷积码对70个信息比特进行编码以获得140个经编码的比特。对该140个经编码的比特进行打孔以缩减到126个打孔的经编码的比特。可以使用8进制相移键控(8-PSK)星座将该136个打孔的经编码的比特映射到56个资源元素(特定子载波处的14个OFDM符号*4个宏块)。
图9是用于示出示例性方法的图700。参照图7和图8讨论的对等体发现信道结构仅是示例性的,而其它设计架构也是可能的。通常,资源设计架构的特征可以在于每一块中的音调/子载波的数量NT、分段的数量NS、块的数量NB以及资源元素的数量K。对于80ms间隔来说(设计D1),NS可以是32,NT可以是28,NB可以是5,K可以是16。对于53.33ms的间隔来说(设计D2),NS可以是32,NT可以是28,NB可以是4,K可以是14。NS、NT、NB和K的其它配置也是可能的。此外,NS、NT、NB和K的值可以基于特定的可用时间间隔的长度和/或可用资源的大小而变化。假定针对设计D1的NS、NT、NB和K的参数的上述选择,可以将70个信息比特编码成140个经编码的比特,可以对这些比特中的4个比特进行打孔,并且可以使用QPSK星座将该136个打孔的经编码的比特映射到80个资源元素。假定针对设计D2的NS、NT、NB和K的参数的上述选择,可以将70个信息比特编码成140个经编码的比特,可以对该经编码的比特中的14个比特进行打孔,并且可以使用8-PSK星座将该126个打孔的经编码的比特映射到56个资源元素。设计D2的56个资源元素约为设计D1的资源(即,80个资源元素)的2/3。使用设计D1和设计D2的参数,所使用的卷积码保持不变,因此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另外,PDRID的数量也保持相同。此外,由于对于设计D1和设计D2来说,NT相同,所以可以重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逆FFT(IFFT)模块。然而,如上所述,该示例性的方法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参数选择。
图10是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800。该方法由无线设备执行。如图10所示,无线设备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802)。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其中,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间间隔(802)。例如,所述资源可以包括具有80ms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406A以及具有约53.33ms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406B。在一种配置中,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与多个PDRID相关联的资源,并且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与相同数量的PDRID相关联的资源。例如,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可以包括NB1个宏块、NT1个音调/子载波以及NS1个分段。假定每一PDRID与NB1个宏块的每一宏块中的一个块相关联,则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可以包括与NT1*NS1个PDRID相关联的资源。另外,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可以包括NB2个宏块、NT2个音调/子载波以及NS2个分段。假定每一PDRID与NB2个宏块的每一宏块中的一个块相关联,则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可以包括与NT2*NS2个PDRID相关联的资源。在该配置中,NT1*NS1=NT2*NS2。
无线设备将对等体发现数据编码成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804),对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在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806),并且对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二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在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808)。所述第一数量的比特小于第二数量的比特(808)。例如,无线设备可以将70个数据比特编码成140个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比特。如果无线设备使用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则该无线设备可以对4个数据比特进行打孔,而如果该无线设备使用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则该无线设备可以对14个数据比特进行打孔。
无线设备使用第一调制方案来调制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以在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传输,并使用第二调制方案来调制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以在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传输(810)。所述第一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二调制方案较低的数据率(810)。例如,无线设备可以使用QPSK调制方案来调制136个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的比特,以在资源406A1的资源的第一子集上传输。所述资源的第一子集包括与资源406A1中的NB个宏块的每一宏块中的无线设备的PDRID相关联的块(参见图7)。另外,无线设备可以使用8-PSK调制方案来调制126个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以,在资源406B的资源的第二子集上传输,8-PSK调制方案具有比QPSK调制方案较高的数据率。所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与资源406B的NB个宏块的每一宏块中的无线设备的PDRID相关联的块(参见图8)。无线设备使用第一调制方案将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一数量的资源元素,以在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传输(812)。无线设备使用第二调制方案将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二数量的资源元素,以在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传输,其中所述第二数量的资源元素少于所述第一数量的资源元素(814)。所述第二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一调制方案较高的数据率。例如,无线设备可以使用QPSK来映射136个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以在资源406A1内的80个资源元素上传输,并且可以使用8-PSK来映射126个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以在资源406B内的56个资源元素上传输。
无线设备通过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816)。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816)。例如,无线设备可以通过资源406A1的第一子集和资源406B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如图7所示,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可以包括5个宏块的每一宏块中的16个资源元素。如图8所示,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可以包括4个宏块的每一宏块中的14个资源元素。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可以与所述PDRID中的一个PDRID相关联。如上所述,与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中的数据相比,可以以较高的数据率来传送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中的数据。另外,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例如,406A)和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例如,406B)均包括多个宏块,这些宏块中的每一宏块包括相同数量的子载波和相同数量的块。在这样的配置中,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406A可以包括比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406B更多的宏块。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宏块中的每一块可以包括比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宏块中的每一块更多的资源元素。
图11是使出了示例性装置的功能的概念框图900。该装置是无线设备。该无线设备包括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的模块902。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另外,该无线设备包括模块904,模块904通过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以及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前述框图中的每一步骤的额外的模块。因此,前述框图中的每一步骤可以由模块执行且装置100可以包括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参照图1,在一种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100是无线设备,并且包括用于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的模块。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装置100还包括用于通过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以及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模块。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装置100还包括用于使用第一调制方案来调制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以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以及使用第二调制方案来调制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以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的模块。所述第一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二调制方案较低的数据率。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将对等体发现数据编码成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的模块;用于对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的模块;用于对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二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的模块。所述第一数量的比特小于所述第二数量的比特。装置100还包括:用于使用第一调制方案将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一数量的资源元素,以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的模块;用于使用第二调制方案将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二数量的资源元素,以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的模块。所述第二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一调制方案较高的数据率。前述模块是配置为执行由前述模块所述的功能的处理系统114。
应当理解的是,所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具体顺序或层次是示例性方法的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根据设计偏好,可以重新布置所述过程中的步骤的具体顺序或层次。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性顺序给出了各个步骤的元素,但是并不意味着受限于所给出的具体顺序或层次。
本文提供了前述描述以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文所述的各个方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所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方面。因此,权利要求并不是要限于本申请示出的这些方面,而是与权利要求语言的最广范围相一致,其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单数形式的元素并不表示“一个且只有一个”,而是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术语“一些”表示一个或多个。本发明公开内容中所描述各个方面的元素所有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或以后知晓的等同物都通过引用明确地并入本申请,并且是要包括在权利要求中。进一步,本申请公开的所有内容均不是要贡献给公众,不论该公开是否在权利要求中进行了明确叙述。权利要求的任何元素都不应当根据35U.S.C.§112第六款的规定进行解释,除非该元素明确地使用短语“用于……的模块”来进行叙述,或者,在方法权利要求的情形下,该元素使用短语“用于……的步骤”来进行叙述。
Claims (36)
1.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与多个对等体发现资源标识符(PDRID)相关联的资源,并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与相同数量的PDRID相关联的资源,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与所述PDRID中的一个PDRID相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中的数据相比,以较高的数据率来传送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中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第一调制方案对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进行调制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以及使用第二调制方案对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进行调制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所述第一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二调制方案较低的数据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对等体发现数据编码成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
对所述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以及
对来自所述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二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比特少于所述第二数量的比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第一调制方案将所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一数量的资源元素,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以及
使用第二调制方案将所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二数量的资源元素,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所述第二数量的资源元素少于所述第一数量的资源元素,所述第二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一调制方案较高的数据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与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多个宏块,所述宏块中的每个宏块包括相同数量的子载波以及相同数量的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更多的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所述宏块中的所述块中的每个块包括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所述宏块中的所述块中的每个块更多的资源元素。
1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的模块,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以及
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模块,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与多个对等体发现资源标识符(PDRID)相关联的资源,并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与相同数量的PDRID相关联的资源,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与所述PDRID中的一个PDRID相关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与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中的数据相比,以较高的数据率来传送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中的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使用第一调制方案对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进行调制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以及使用第二调制方案对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进行调制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的模块,所述第一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二调制方案较低的数据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将对等体发现数据编码成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的模块;
用于对所述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的模块;以及
用于对来自所述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二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的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比特少于所述第二数量的比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使用第一调制方案将所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一数量的资源元素,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的模块;以及
用于使用第二调制方案将所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二数量的资源元素,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的模块,所述第二数量的资源元素少于所述第一数量的资源元素,所述第二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一调制方案较高的数据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与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多个宏块,所述宏块中的每个宏块包括相同数量的子载波以及相同数量的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更多的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所述宏块中的所述块中的每个块包括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所述宏块中的所述块中的每个块更多的资源元素。
1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与多个对等体发现资源标识符(PDRID)相关联的资源,并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与相同数量的PDRID相关联的资源,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与所述PDRID中的一个PDRID相关联。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与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中的数据相比,以较高的数据率来传送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中的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使用第一调制方案对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进行调制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以及使用第二调制方案对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进行调制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的代码,所述第一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二调制方案较低的数据率。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将对等体发现数据编码成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
对所述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以及
对来自所述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二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比特少于所述第二数量的比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使用第一调制方案将所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一数量的资源元素,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以及
使用第二调制方案将所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二数量的资源元素,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所述第二数量的资源元素少于所述第一数量的资源元素,所述第二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一调制方案较高的数据率。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与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多个宏块,所述宏块中的每个宏块包括相同数量的子载波以及相同数量的块。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更多的块。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所述宏块中的所述块中的每个块包括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所述宏块中的所述块中的每个块更多的资源元素。
28.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处理系统,其配置为:
确定可用于对等体发现的资源,所述资源包括具有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以及具有第二时间间隔的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来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包括比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较少的资源元素。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与多个对等体发现资源标识符(PDRID)相关联的资源,并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与相同数量的PDRID相关联的资源,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和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与所述PDRID中的一个PDRID相关联。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中,与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中的数据相比,以较高的数据率来传送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中的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配置为:
使用第一调制方案对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进行调制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以及使用第二调制方案对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进行调制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所述第一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二调制方案较低的数据率。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配置为:
将对等体发现数据编码成经编码的对等体发现数据;
对所述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一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以及
对来自所述经编码的数据的第二数量的比特进行打孔,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的比特少于所述第二数量的比特。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配置为:
使用第一调制方案将所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一数量的资源元素,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一子集上进行传输;以及
使用第二调制方案将所打孔的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第二数量的资源元素,以便在所述对等体发现资源的第二子集上进行传输,所述第二数量的资源元素少于所述第一数量的资源元素,所述第二调制方案具有比所述第一调制方案较高的数据率。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与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多个宏块,所述宏块中的每个宏块包括相同数量的子载波以及相同数量的块。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包括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更多的块。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对等体发现资源的所述宏块中的所述块中的每个块包括比所述第二对等体发现资源的所述宏块中的所述块中的每个块更多的资源元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092,791 | 2011-04-22 | ||
US13/092,791 US8526342B2 (en) | 2011-04-22 | 2011-04-22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source multiplexing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
PCT/US2012/034583 WO2012145721A1 (en) | 2011-04-22 | 2012-04-20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source multiplexing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93422A true CN103493422A (zh) | 2014-01-01 |
CN103493422B CN103493422B (zh) | 2016-11-16 |
Family
ID=46022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1974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93422B (zh) | 2011-04-22 | 2012-04-20 | 用于对等网络中的自适应资源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26342B2 (zh) |
EP (1) | EP2700186A1 (zh) |
JP (1) | JP5763264B2 (zh) |
KR (1) | KR101496917B1 (zh) |
CN (1) | CN103493422B (zh) |
WO (1) | WO2012145721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19512A1 (zh) * | 2014-08-05 | 2016-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D2d终端、系统及d2d发现方法 |
CN106063335A (zh) * | 2014-03-06 | 2016-10-2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补充跨技术发现 |
CN109076445A (zh) * | 2016-04-20 | 2018-12-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碰撞死锁解决 |
WO2022011764A1 (zh) * | 2020-07-13 | 2022-01-20 |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多链路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43751B2 (en) * | 2011-04-22 | 2014-06-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er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system |
US8812680B2 (en) * | 2011-09-14 | 2014-08-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 discovery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
US9036573B2 (en) * | 2012-03-09 | 2015-05-19 | Neocific, Inc. |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with hierarch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
US9084073B2 (en) * | 2012-05-08 | 2015-07-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ex based peer discovery |
EP2892303A4 (en) * | 2012-08-29 | 2016-04-13 | Kyocera Corp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JP6075585B2 (ja) * | 2012-12-31 | 2017-02-08 | ▲ホア▼▲ウェイ▼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デバイス対デバイス通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JP6180786B2 (ja) * | 2013-05-17 | 2017-08-1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発見信号間隔調整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制御方法 |
US9706482B2 (en) * | 2013-07-29 | 2017-07-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irect discovery in asynchronous network deployments |
CN105453455B (zh) * | 2013-08-05 | 2018-12-0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映射发现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US9603109B2 (en) * | 2013-09-11 | 2017-03-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ing short range discovery to predict the AGC setting for long range discovery |
CN104469951B (zh) | 2013-09-25 | 2018-08-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JP6243192B2 (ja) * | 2013-10-31 | 2017-12-0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端末間通信方法 |
CN104703200B (zh) * | 2013-12-06 | 2018-04-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d2d信号检测方法及设备 |
KR102235637B1 (ko) | 2014-01-29 | 2021-04-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 to Device) 통신의 자원 할당을 통한 송신/수신 단말의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268512B1 (ko) * | 2014-07-15 | 2021-06-23 |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단말장치 |
US10045291B2 (en) | 2014-07-16 | 2018-08-07 | Itron Global Sarl | Relay functionality of battery powered devices |
US9860730B2 (en) * | 2014-07-16 | 2018-01-02 | Itron, Inc. | Network discovery by battery powered devices |
JP6842379B2 (ja) * | 2017-07-19 | 2021-03-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間隔調整方法 |
JP2020065141A (ja) | 2018-10-16 | 2020-04-23 | 現代自動車株式会社Hyundai Motor Company | 車両の俯瞰映像生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
US11178657B2 (en) * | 2019-04-26 | 2021-11-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PDCCH monitoring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
JP7404185B2 (ja) * | 2020-07-20 | 2023-12-25 | 株式会社東芝 | 通信システム、ノード、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81999A (zh) * | 2008-03-28 | 2011-02-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中测量相邻小区负载 |
US20110066738A1 (en) * | 2007-07-10 | 2011-03-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witching between resources and/or communicating resource chang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20110087768A1 (en) * | 2009-10-14 | 2011-04-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 channel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69099B1 (en) | 1998-07-01 | 2001-07-31 | 3Com Corporation | Protocol and method for peer network device discovery |
US7463592B2 (en) | 2004-12-03 | 2008-12-0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rotocol for exchanging control data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problems in wireless networking |
CN101366319B (zh) | 2006-01-11 | 2013-03-0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认知通信 |
US8634869B2 (en) | 2006-09-15 | 2014-0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supporting both wide area network signaling and peer to peer signaling |
US8588054B2 (en) | 2006-10-26 | 2013-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lence interv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8601156B2 (en) * | 2007-07-06 | 2013-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eer discovery and/or paging in peer to 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8189508B2 (en) * | 2008-06-27 | 2012-05-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 discovery assist |
US9014104B2 (en) * | 2008-11-04 | 2015-04-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t power control based on receiver gain set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879479B2 (en) * | 2009-01-27 | 2014-11-04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Reactive schedu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links in a wireless OFDMA system |
US8787240B2 (en) * | 2009-04-10 | 2014-07-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relay enhanced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2011
- 2011-04-22 US US13/092,791 patent/US852634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4-20 KR KR1020137030789A patent/KR10149691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04-20 WO PCT/US2012/034583 patent/WO201214572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4-20 JP JP2014506604A patent/JP576326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4-20 EP EP12718017.2A patent/EP2700186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4-20 CN CN201280019745.1A patent/CN10349342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66738A1 (en) * | 2007-07-10 | 2011-03-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witching between resources and/or communicating resource chang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1981999A (zh) * | 2008-03-28 | 2011-02-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中测量相邻小区负载 |
US20110087768A1 (en) * | 2009-10-14 | 2011-04-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 channels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63335A (zh) * | 2014-03-06 | 2016-10-2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补充跨技术发现 |
CN106063335B (zh) * | 2014-03-06 | 2018-05-0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补充跨技术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6019512A1 (zh) * | 2014-08-05 | 2016-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D2d终端、系统及d2d发现方法 |
US10425882B2 (en) | 2014-08-05 | 2019-09-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2D station, system and D2D discovery method |
CN109076445A (zh) * | 2016-04-20 | 2018-12-2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碰撞死锁解决 |
CN109076445B (zh) * | 2016-04-20 | 2021-03-1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WO2022011764A1 (zh) * | 2020-07-13 | 2022-01-20 |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多链路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496917B1 (ko) | 2015-02-27 |
KR20130133098A (ko) | 2013-12-05 |
WO2012145721A1 (en) | 2012-10-26 |
JP2014518602A (ja) | 2014-07-31 |
JP5763264B2 (ja) | 2015-08-12 |
CN103493422B (zh) | 2016-11-16 |
US20120269115A1 (en) | 2012-10-25 |
US8526342B2 (en) | 2013-09-03 |
EP2700186A1 (en) | 2014-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93422A (zh) | 用于对等网络中的自适应资源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290957B2 (en) | Sequence design of wake-up signals and resynchronization sequence | |
CN104904300B (zh) |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
CN111602364B (zh) | 用于利用双音调调制的子物理资源块分配的解调参考信号和相位旋转 | |
CN110249684B (zh) | 终端、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3891324B (zh) | 用于无线广域网中的对等体发现干扰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245451B (zh) | 用于控制信息传输的发射功率和跳频配置 | |
US8897148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peer-to-peer data in non peer-to-peer resources | |
US10587389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ngle-tone de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CN103650549A (zh) | 用于ofdm对等点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 |
RU2697267C1 (ru) | Передача сигнала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уменьшенной сквозной задержкой | |
CN109891940A (zh) | 在网络中实现多个参数集 | |
CN116530040A (zh) | 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长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格式 | |
CN109891965A (zh) | 上行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 |
JP2013543325A (ja) | セルラ・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ピア・ツー・ピア・リンクおよび無線広域ネットワーク・リンクのジョイン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1357317A (zh) | 用于载波管理的技术和装置 | |
CN113766648A (zh) | 一种ssb传输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 |
CN110958095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5942327A (zh) | 一种旁路资源确定方法 | |
CN111903091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下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WO2024130651A1 (zh) | 侧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7641566A (zh) | 一种基于旁路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17480739A (zh) | 用于波束成形通信的信道比度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