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灸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灸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磁灸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磁灸针参见申请号为200620092177.X、名称为《玉磁灸针》的中国专利文献,磁灸针仅由永磁体构成,利用永磁体自然产生的磁场进行磁疗,磁灸针自然状态下的磁力线分布围绕磁灸针周围呈扩散状,并且磁感应强度较弱,参见图1,磁灸针端部的磁力线比较分散,不集中,并且磁力线穿透的距离较小,不适合对人体的穴位进行磁疗,针对性磁疗效果不强,不能满足对人体进行磁灸治疗的磁场强度的要求,磁灸治疗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灸针,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增强磁灸针端部的磁感应强度,并增加磁灸针端部磁力线的穿透距离,适应对人体穴位进行磁灸治疗,治疗效果较佳。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灸针,包括磁性芯体和套设在所述磁性芯体上的磁性套;所述磁性芯体的磁感应强度大于所述磁性套的磁感应强度;所述磁性芯体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磁性芯体呈棒状,所述磁性芯体的N极和S极沿所述磁性芯体的轴向设置,所述磁性套的N极和S极沿所述磁性套的内孔轴向设置;所述磁性芯体的N极靠近所述磁性套的N极,所述磁性芯体的S极靠近所述磁性套的S极。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磁性芯体的N极端面与所述磁性套的N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磁性芯体的S极端面与所述磁性套的S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磁性套呈球形,所述磁性套的内孔沿其直径方向设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磁性套呈椭球形,所述磁性套的内孔沿其长半轴方向或短半轴方向设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磁性套呈柱形,所述磁性套的内孔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磁性芯体与所述磁性套之间通过胶层粘结固定。
作为上述实施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磁性芯体和/或所述磁性套为永磁体。
优选地,所述磁性芯体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隔离套,所述隔离套由非导磁性材料制成,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芯体之间以及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芯体之间以及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均通过胶层粘结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磁灸针,通过套设在磁性芯体上的磁性套,改善了磁性芯体周围磁力线的形状,使得磁性芯体中间部分的磁力线向其两端聚集,最终在磁性芯体两端聚集呈束状,增强了磁性芯体端部的磁感应强度,并增加了磁性芯体两端磁力线的穿透距离,适宜于对人体穴位进行磁灸治疗,并且治疗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现有技术磁灸针的磁力线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磁灸针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磁灸针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磁灸针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磁灸针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磁灸针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磁灸针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磁灸针中隔离套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磁灸针中隔离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磁灸针,包括磁性芯体1和套设在磁性芯体1上的磁性套2;磁性芯体1的磁感应强度大于磁性套2的磁感应强度;磁性芯体1与磁性套2之间固定连接;磁性芯体1呈棒状,磁性芯体1的N极和S极沿磁性芯体的轴向设置,磁性套2的N极和S极均磁性套的内孔轴向设置;磁性芯体1的N极靠近磁性套2的N极,磁性芯体1的S极靠近磁性套2的S极。
本发明提供的磁灸针,通过套设在磁性芯体1上的磁性套2,由于磁性芯体1与磁性套2同极相近设置,磁性芯体两极端受到位于其周围同极设置的磁性套的排斥性作用,磁力线只能向远离磁性套的方向延伸,从而改善了磁性芯体1周围磁力线的分布形状,使得磁性芯体1中间部分的磁力线向其两端聚集,最终在磁性芯体1两端聚集呈束状,增强了磁性芯体1两极端的磁感应强度,使得磁性芯体1两极端的磁力线向外延伸,增加了磁性芯体两端磁力线的穿透距离,适宜于对人体穴位进行磁灸治疗,并且治疗效果较佳。
本实施例中,磁性芯体1与磁性套2之间可以通过胶层10粘结固定,也可以通过机械结构固定连接,比如采用两个剖分式卡套固定,每个剖分式卡套均具有一个芯体卡持面和一个磁套卡持面,芯体卡持面用于与磁性芯体1外壁面配合,此套卡持面用于与磁性套外壁面配合,两剖分式卡套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即可将磁性芯体与磁性套固定连接起来,当然卡套最好采用非导磁性材料制成,卡套最好不要遮挡磁性芯体两极端,避免影响磁灸针端部磁感。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地改进,如图2所示,磁性芯体的N极端面与磁性套的N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磁性芯体的S极端面与磁性套的S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当磁性芯体1的极端与磁性套2的极端位于同一平面时,同性两极之间的排斥作用最强,磁性套2对磁性芯体1的影响最大,磁性芯体1两极端的磁力线更加集中,穿透距离更大,磁灸针的磁疗效果更好。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磁性套2呈球形,磁性套2的内孔沿球直径方向设置。磁性套2的内孔用于穿设磁性芯体1。球形磁性套2的磁力线分布状态对磁性芯体1两极端的磁力线作用更大,更有利于磁性芯体两极端磁力线的聚集。
实施例二、实施例三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磁性套2呈椭球形,磁性套2的内孔沿椭球长半轴方向或短半轴方向设置。磁性套2的内孔用于穿设磁性芯体1。椭球形磁性套2的磁力线分布状态对磁性芯体1两极端的磁力线作用更大,更有利于磁性芯体两极端磁力线的聚集。图3中磁性套2的内孔沿椭球长半轴方向设置;图4中磁性套2的内孔沿其短半轴方向设置;实施例二见图3、实施例三见图4。
实施例四-六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7所示,磁性套2呈柱形,磁性套2的内孔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作为上述实施的优选实施方式,磁性芯体1和/或磁性套2为永磁体。相对于采用电磁铁,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7所示,磁性芯体1与磁性套2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隔离套3,隔离套3由非导磁性材料制成,隔离套3与磁性芯体1之间以及隔离套3与磁性套3之间均固定连接。
图3、图5中隔离套3完全隔离磁性芯体1与磁性套2;图4、图6中隔离套3部分隔离磁性芯体1与磁性套2,隔离套3可以设在磁性芯体1的中间部位,如图6所示,隔离套也可以设在磁性芯体1两端位置,如图4、图7所示;实施例四见图5、实施例五见图图6、实施例六见图7。
由于磁性芯体1与磁性套2同极相近设置,之间具有很大的排斥力,隔离套3的设置为了方便安装磁性芯体1与磁性套2,也可以在隔离套3上设置与磁性芯体1配合以及与磁性套2配合的结构,以便于连接磁性芯体1与磁性套2。
实施例七、实施例八
隔离套3与磁性芯体1之间以及隔离套3与磁性套2之间均通过胶层10粘结固定。实施例七见图8,隔离套为圆筒3a,圆筒3a内壁用于固定在磁性芯体外壁上,圆筒3a外壁用于固定在磁性套内壁上,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实施例八见图9,隔离套在圆筒3a的外周壁上设有三个以上的卡爪3b,卡爪3b外端用于固定在磁性套的内壁上,方便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