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6128A - 在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6128A
CN103476128A CN2013103671111A CN201310367111A CN103476128A CN 103476128 A CN103476128 A CN 103476128A CN 2013103671111 A CN2013103671111 A CN 2013103671111A CN 201310367111 A CN201310367111 A CN 201310367111A CN 103476128 A CN103476128 A CN 103476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cr
cbtc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partment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71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6128B (zh
Inventor
谭海峰
王坦
黄标
李景春
杨文翰
陈京
方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RADIO MONITOR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RADIO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RADIO MONITOR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RADIO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3103671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61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6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6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6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6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在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在轨道交通的车厢内规则部署移动通信路由WCR。对各AP或MR,计算给定范围内WCR对AP或MR的集总干扰,确定当WCR与AP或MR工作在同一个信道时,不干扰AP或MR正常工作时WCR的最大发射功率P1;确定一节车厢内WCR正常服务移动通信用户所要求的最小发射功率P2;当P1≥P2,WCR持续广播AP或MR的工作信道被长期占用,否则,调整WCR与AP或MR在异频工作。本方法既能保证WCR在车厢内部正常使用,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同时还避免了WCR对CBTC的AP与MR干扰等安全隐患,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在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采用CBTC(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站台和隧道等部分,不少运营线路已经局部或全程实现了2G/3G网络覆盖。但是,车站和车厢作为人口稠密的热点区域,其带宽需求较强,数据流量较大。引入WLAN覆盖可以有效分担网络负荷和网络的容量压力,为用户提供更高速率的宽带接入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大都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其中的数据通信子系统(DCS)实现车-地双向通信功能,为列车运行控制提供基本的数据和指令,是CBTC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802.11标准的WLAN作为一个开放的标准,由于其在安装、维护、扩展、兼容性等方面的优势,已经被卡斯柯、西门子和阿尔卡特等国内外CBTC系统研发商作为车-地通信技术。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线路上实现WLAN网络覆盖,既需要保证WLAN不对CBTC的DCS子系统造成干扰,还需要兼顾WLAN本身的可实现性和可用性。
针对我国国情,需要在对现有CBTC系统与WCR(移动通信路由)产品不做实质性调整的前提下,既能够保证WCR在车厢内部的正常使用,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同时还要避免WCR对CBTC的轨旁无线接入点(AP)和车载移动接收点(MR)干扰等安全隐患,相关技术解决方案亟待出台。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
本发明在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轨道交通的车厢内规则部署移动通信路由,获取WCR、CBTC轨旁无线接入点(AP)与列车接收点(MR)的系统参数;所部署的WCR的位置均在列车车厢内侧顶部中线上,沿列车运行方向线性排列,每节车厢至少部属一个WCR设备;
步骤S2,对各AP或MR,计算设定范围内的WCR到该AP或MR的距离,计算WCR对该AP或MR的集总干扰;
步骤S3,确定当WCR与AP或MR工作在同一个信道时,为不干扰AP或MR正常工作,WCR的最大发射功率P1;
步骤S4,在一节车厢内,计算WCR正常服务移动通信用户所要求的最小发射功率P2;
步骤S5,判断P1≥P2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S6;反之,执行步骤S7;
步骤S6,在AP或MR的工作信道,对WCR做以下设置:持续广播该信道被长期占用,且广播信号的功率为介于P1与P2之间的一个固定值,将其它信道作为WCR的工作信道;
步骤S7,调整WCR的工作信道,使WCR不使用AP与MR的正常工作信道。
其中,所述的CBTC系统与WCR系统工作在WLAN频段范围,其中,CBTC系统用IEEE802.11系列通信标准,所架设的WCR系统使用IEEE802.11g/n或更高制式的IEEE802.11系列通信标准。
其中,所述步骤S1中,设定两车厢间物理距离为零,所部署的WCR,或是以每节车厢为单位均匀分布,此时每节车厢内WCR等间距(如WCR数量大于2个),相邻两车厢距离最近的两个WCR的间距与车厢内WCR间距无关,整辆列车的WCR部署方式统一;或是以整辆列车为单位均匀分布,此时全车所有WCR等间距分布。
其中,所述步骤S1中,获取的系统参数包括CBTC轨旁AP与列车MR的工作频点、发射功率、天线增益与方向图、检测门限和保护要求,以及WCR设备的工作频点、发射功率、天线增益与方向图、检测门限和WCR用户接收要求λuser
其中,所述步骤S2中,对于列车各MR,计算主瓣朝向内的WCR设备的集总干扰,具体是:设有N个WCR,先确定各WCR到MR的距离,并依据自由空间传播路径损耗模型计算信号的传播路径损耗,然后确定各WCR到MR的干扰强度并求和,得到主瓣朝向内的WCR设备对MR的集总干扰。对于轨旁各AP,要估算AP受到WCR设备集总干扰的最坏情况,具体是:设有2N个WCR,求解传播路径损耗的最小值,然后确定各WCR到AP的干扰强度,对干扰强度求和得到各WCR设备对AP的集中干扰的最大值。
其中,所述步骤S4中,首先对车厢内移动通信用户特征进行建模,如高度等,并获取WCR用户接收要求λuser等参数,然后计算WCR到车厢内最远用户的距离,根据计算的距离确定最远用户到WCR的传播路径损耗,并依据λuser,通过链路预算得到WCR的最小发射功率P2。
其中,所述步骤S6中,在CBTC系统与WCR系统使用IEEE802.11g及更高制式的802.11系列通信标准的前提下,对WCR系统启用该标准中的“CTS-to-self”保护机制,具体是:在CBTC系统AP与MR的工作信道上,WCR持续发出CTS控制讯框,在CTS讯框中夹带对该信道占用时长的信息,通过周期性设置足够长的占用时间,使得车厢内全体WCR用户长期回避该信道。CTS讯框既以802.11g/n或更高制式的OFDM等调制方式进行广播,也通过CCK调制后进行广播,以告知可能存在的802.11b类用户设备。
本发明方法立足我国国情,在现有CBTC系统大量投入使用、WCR设备密集使用的情况下,在对现有CBTC系统与WCR产品不做实质性调整的前提下,既能够保证WCR在车厢内部的正常使用,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同时还避免了WCR对CBTC的AP与MR干扰等安全隐患,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CBTC系统模型示意图;
图3为CBTC系统轨旁AP的示意图;
图4为WCR设备集总干扰CBTC列车MR的计算示意图;
图5为WCR设备集总干扰CBTC轨旁AP的计算示意图;(a)为AP距离各WCR的平面示意图,(b)为AP距离各WCR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两部WCR设备集总干扰CBTC轨旁AP示意图;
图7为WCR邻频抑制能力示意图;(a)为WCR设备的IEEE标准发射模板示意图,(b)为WCR设备的实测频谱图;
图8为WCR用户接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具体实施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的整体流程,下面对本发明方法的实现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为CBTC系统建模得到的示意图。
图2是一段典型轨道交通的隧道线路,其中AB表示隧道直径,CD表示列车长度,DE表示列车高度,EF表示列车宽度。
轨旁无线接入点AP安装在隧道壁上,距隧道底部高度由GH表示,位于同侧隧道壁上相邻的两个AP的间距通常为250-350m,使用定向天线(八木天线)。
车载接收点MR天线安装在列车首尾车厢的顶部,其高度接近列车高度,同样使用定向天线(板状天线),采用红绿两个频点进行备份,两幅天线水平间隔略小于列车宽度。
以上定向天线的主瓣指向均沿轨道方向,从而保证车-地间通信链路有最大增益。
CBTC系统中的AP和MR的干扰保护要求统一为λCBTC,以二者中保护要求较为严格的为准。
步骤S1,在轨道交通的车厢内规则部署若干WCR,获取WCR、CBTC的AP与MR的系统参数。
如图3所示,所部署WCR的位置均在列车车厢内侧顶部中线上,沿列车运行方向线性排列。所有WCR均使用全向天线。
每节车厢至少部属一个WCR设备,但部署总数由需求决定。在研究WCR具体分布时,为便于计算,认为两车厢间物理距离为零。在实际情况中,通常轨道交通列车的两节乘客车厢是直接相通的。WCR分布大体包括两种方式:
●以每节车厢为单位,将WCR均匀布置在车厢内。
当每节车厢内WCR数量大于2个时,每节车厢内WCR等间距布置,相邻两车厢距离最近的两个WCR的间距与车厢内WCR间距无关,整辆列车的WCR部署方式统一。
●以整辆列车为单位,将WCR均匀布置在列车车厢内。
此时全车所有WCR等间距分布,每相邻两个WCR之间的距离相等,如图3所示。
获取的系统参数,包括:CBTC轨旁AP与列车MR的工作频点、发射功率、天线增益与方向图、检测门限和保护要求等,以及WCR设备的工作频点、发射功率、天线增益与方向图、检测门限和WCR用户接收要求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WCR用户正常工作的最小允许功率为λuser
步骤S2,在一定范围内(若干节车厢),计算距离一个AP或MR较近的一批WCR到该AP或MR的距离,估算WCR到AP或MR的集总干扰。
分别针对CBTC列车MR与轨旁AP,计算相邻一批WCR对其的集总干扰,此处需要选择恰当的路径损耗模型,以及考虑列车车身的损耗。对于列车MR,考虑其天线方向性以及与WCR的相对静止性,有针对性地主要计算其主瓣朝向内的一批WCR设备的集总干扰;对于轨旁AP,考虑到移动性,要估算其受到集总干扰的最坏情况,需要根据集总干扰随列车移动过程中的波动情况,估算出其集总干扰的上界。
一般采用自由空间传播路径损耗模型计算信号的传播路径损耗PL,如下式所示:
PL(dB)=20log10(D)+20log10(f)+92.45    (1)
其中,D表示传播距离,单位为km,f表示频率,单位是GHz,PL的单位为dB。
一个WCR设备到CBTC的某个AP或MR的干扰强度I为:
I=PTX+GTX–PL–PE+GRX–FDR    (2)
其中:
I:CBTC系统中的AP或MR受到的干扰,单位为dBm;
PTX:WCR的传输功率,单位为dBm;
GTX:WCR的天线增益,单位为dBi;
PL:WCR与CBTC的AP或MR间的路径损耗,单位为dB,根据式(1)的自由空间传播路径损耗模型计算得出;
PE:车身损耗(单位为dB),取10dB;
GRX:WCR方向上的CBTC的AP或MR的天线增益,单位为dBi;
FDR:频率相关抑制度,视频率隔离等其它因素决定,单位为dB。
由于集总干扰主要由WCR数量决定,以上WCR的两种分布方式的差异对集总干扰量级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下面主要基于第二种WCR分布方式进行干扰分析。
根据上述场景,以下将进行两部分计算分析:(1)WCR集总干扰CBTC列车MR;(2)WCR集总干扰CBTC轨旁AP。
(1)WCR集总干扰CBTC列车MR。
列车MR位于车头与车尾,受到来自车厢内WCR集总干扰的分析计算较为直观,如图4所示。由于列车MR方向天线的朝向均沿着列车运行线路朝外,WCR干扰均来自天线背瓣。不失一般性,选择列车车头单侧的MR设备作为被干扰对象。为便于分析,假设共计算距离列车MR距离最近的N个WCR的干扰,WCR的间距为d。
由于列车MR与WCR的发射高度非常接近,所以设二者相等。将距离计算转化为二维平面内。易知各WCR到该列车MR的距离为:
d 1 = d 2 + d 0 2 , d 2 = ( 2 d ) 2 + d 0 2 , · · · , d N = ( Nd ) 2 + d 0 2
如图4所示,WCR位于列车车厢内侧顶部中线(简称列车中线)上,MR到列车中线的距离为d0
将各di(i=1,2…,N)分别代入式(1)的传播路径损耗PL计算公式中的D,可得各WCR到AP的传播路径损耗,此处由于WCR均位于MR背向,MR天线增益均按照天线增益图中的最小值计算。得到传播路径损耗后,进一步根据式(2)能得到各WCR设备到该MR的干扰强度,最后将干扰强度求和得到该MR的WCR集中干扰。
(2)WCR集总干扰CBTC轨旁AP。
在列车移动时,轨旁AP受到WCR的集总干扰处于波动状态。从共存角度来讲,需要考虑集总干扰的最大值,以分析最恶劣情况下轨旁AP工作的可能性。
如图5所示,不失一般性,任选一台轨旁AP设备作为被干扰对象。由于列车长度的随机性,拟用WCR数量与间距作为集总干扰分析的参数。为便于数学分析,假设共计算2N个WCR的干扰(轨旁AP两边各N个),WCR间距为d。
下面通过距离计算路径损耗。
由于轨旁AP与WCR的发射高度非常接近,假设二者相等。将距离计算转化为二维平面内。易知各WCR到轨旁AP的距离为:
d - N = [ ( N - 1 ) d - x ] 2 + d 0 2 , · · · , d - 1 = ( d - x ) 2 + d 0 2 ,
d 1 = x 2 + d 0 2 , · · · , d N = [ ( N - 1 ) d + x ] 2 + d 0 2 .
其中,x表示AP距离最近WCR的水平向距离,0≤x≤d。如图5的(a)和(b)所示,设WCR位于列车中线上,以AP所在位置作为坐标原点,AP距离列车中线的距离为d0,则位于AP左侧的各WCR,由近到远距离该AP的距离分别表示为d-1、d-2、……、d-N,位于AP右侧的各WCR,由近到远距离该AP的距离分别表示为d1、d2、……、dN
将各di(i=-N,…,-2,-1,1,2…,N)代入式(1)的传播路径损耗PL计算公式中的D,求2N个WCR集总干扰轨旁AP的最大值,也即求传播路径损耗的最小值。依据自由空间传播模型中距离参数的计算,可以得出如下等价关系:
min x Σ i = - N , i ≠ 0 N log d i ⇔ min x Π i = - N , i ≠ 0 N d i - - - ( 3 )
下面以N=1为例,共考虑两个WCR干扰,对最小值的存在性与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两部WCR到达轨旁AP1的距离分别为:
d - 1 = ( x - d ) 2 + d 0 2 , d 1 = x 2 + d 0 2 - - - ( 4 )
为了方便计算,设函数f(x)=d-1d1,因此有:
min x d 1 d - 1 ⇔ min x f ( x ) = min x [ ( x - d ) 2 + d 0 2 ] ( x 2 + d 0 2 ) .
一方面,令:
f′(x)=0,
得到极值点为:
x = d 2 , d ± d 2 - 4 d 0 2 2 .
另一方面,由图6可知,由两个WCR和AP1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S为:
S = 1 2 d 1 d - 1 sin θ
由于面积S为定值,可以得出:
min x d 1 d - 1 ⇔ max θ sin θ - - - ( 5 )
θ为两个WCR与AP1的连线形成的夹角。
在实际情况中,轨旁AP到列车中线的距离d0,远小于列车WCR部署间距d,即d0<<d。因此θ角为钝角,有:
min x d 1 d - 1 &DoubleLeftRightArrow; max &theta; sin &theta; &DoubleLeftRightArrow; max &theta; , &theta; > 90 sin ( &pi; - &theta; ) &DoubleLeftRightArrow; min &theta; , &theta; > 90 &theta; - - - ( 6 )
也即夹角越小越好。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最小传播路径损耗值在
x = d &PlusMinus; d 2 - 4 d 0 2 2
时取得。
在计算得到最小传播路径损耗之后,可以通过对每一个WCR的干扰功率进行计算再求和求得干扰功率之和。需要注意的是,仅有一半WCR处于轨旁AP天线主瓣的一侧(但相比列车MR仍然偏离主瓣较远),另一半WCR均处于AP的背瓣。
对于2N个WCR,可利用计算机程序来获取传播路径损耗的最小值所对应的x值,再根据x值确定各WCR到AP的距离,然后根据式(1)确定传播路径损耗,进一步根据式(2)确定各WCR到AP的干扰强度,对干扰强度求和得到各WCR设备对AP的集中干扰的最大值。
步骤S3,确定当WCR与AP或MR工作在同一个信道时,为不干扰AP或MR正常工作,WCR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P1。
对于MR,通过WCR集总干扰与CBTC系统的MR的干扰保护要求λCBTC,通过链路预算可以求得WCR最大发送功率p1
对于AP,通过WCR集总干扰与轨旁AP的保护要求λCBTC,通过链路预算可以求得WCR最大发送功率p2
因此获得WCR的最大发生功率P1=max{p1,p2}。
当WCR工作在CBTC的邻频,对其干扰性能将受到WCR邻频抑制能力的影响。图7的(a)和(b)分别给出了WCR设备的IEEE标准发射模板以及实测频谱图。由图可见,WCR在工作带宽之外存在至少20dB的抑制能力。图7的(b)中,半圆弧的线是频谱仪自带的占用带宽测量指示,下方三个数字的左右两个数分别是占用带宽测量的两端,中间是中心频率。
由干扰强度的计算可知,在计算基础上需要增加20dB的频率相关抑制度FDR。若WCR在满足P1发送功率约束的前提下能够实现与CBTC的共存,那么增加该FDR后更能够实现共存。
步骤S4,在一节车厢内,计算WCR正常服务移动通信用户所要求的最小发射功率P2。
本步骤需要进行WCR用户接收分析。以车厢底面为基准水平面,设用户天线高度为h(h>0),WCR的高度为H,即WCR所在列车中线距离车厢底面的垂直距离为H。为确保距离WCR设备最远用户的信号接收功率在可接收范围内(λuser),需要对WCR发射功率进行约束。如图8所示,最远距离发生在用户处于车厢边缘的情况,此时距离车厢边缘最近的WCR到车厢边缘的距离为d',设位于车厢边缘的用户距离列车中线的水平距离为d0。此时位于车厢边缘的用户到最近WCR的距离du为:
d u = ( H - h ) 2 + d &prime; 2 + d 0 2
依据该距离du可计算用户到WCR的最大传播路径损耗,并依据λuser,通过链路预算得出WCR的最小发射功率P2。
步骤S5,判断P1≥P2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S6;若否,执行步骤S7。
由于CBTC系统与WCR设备均采用802.11系列协议,二者在干扰检测与有用信号接收上的要求基本一致。
为确保CBTC系统正常工作,对WCR设备的功率上界进行了限制,此时:
1.WCR并不在AP与MR主瓣内发射;
2.WCR距离AP与MR相对较远;
3.WCR与AP及MR间经过了车体损耗,车体损耗约为10dB。
另一方面,为确保车厢内用户正常工作,对WCR功率下界进行了限制,此时:
1.WCR距离用户相对较近;
2.WCR与用户之间无车体损耗。
在此基础上,若P1≥P2,则执行步骤S6,否则,执行步骤S7。
步骤S6,WCR在AP与MR的工作信道持续广播该信道被长期占用。该广播信号无法被CBTC的AP与MR接收,但可以被车厢内用户正常接收。车厢内相关WLAN终端设备将不再选择AP与MR的工作信道进行发射。因此,从软件角度实现了二者的共存。
在CBTC系统与WCR设备使用IEEE802.11g/n及更先进的802.11系列通信标准的前提下,对WCR系统启用该标准中的“CTS-to-self”保护机制,也即,在CBTC系统AP的工作信道上,WCR持续发出CTS(Clear to send)控制讯框,在CTS讯框中夹带对该信道占用时长的信息,通过周期性设置足够长的占用时间,使得车厢内全体WCR用户长期回避该信道。该CTS讯框既以802.11g/n或更高制式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等调制方式进行广播,也通过CCK(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补码键控)调制后进行广播,以告知可能存在的802.11b类用户设备。
步骤S7,若P1<P2,则WCR难以实现与AP和MR的同频共存,此时可对二者进行适当的频率规划,使得其在异频工作。WCR以带外和杂散的方式对AP和MR进行干扰,干扰程度大幅降低。
由以上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发明立足我国国情,在现有CBTC系统大量投入使用、WCR设备密集使用的情况下,在对现有CBTC系统与WCR产品不做实质性调整的前提下,既能够保证WCR在车厢内部的正常使用,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同时还避免了WCR对CBTC的AP(MR)干扰等安全隐患,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在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WCR)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轨道交通的车厢内部署WCR,获取WCR、CBTC轨旁无线接入点(AP)与车载移动接收点(MR)的系统参数;所部署的WCR的位置均在列车车厢内侧顶部中线上,沿列车运行方向线性排列,每节车厢至少部属一个WCR设备;
步骤S2:对各AP或MR,计算给定范围内各WCR到该AP或MR的距离,计算范围内的WCR对该AP或MR的集总干扰;
步骤S3:确定当WCR与AP或MR工作在同一个信道时,为不干扰AP或MR正常工作,WCR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P1;
步骤S4:在一节车厢内,计算WCR正常服务移动通信用户所要求的最小发射功率P2;
步骤S5:判断P1≥P2是否成立,若是,执行步骤S6;反之,执行步骤S7;
步骤S6:在AP或MR的工作信道,对WCR做以下设置:持续广播该信道被长期占用,且广播信号的功率为介于P1与P2之间的一个固定值;
步骤S7:调整WCR的工作信道,使WCR不使用AP与MR的正常工作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BTC系统与WCR工作在WLAN频段范围,其中,CBTC系统用IEEE802.11系列通信标准,所架设的WCR使用IEEE802.11b/g/n或更高制式的802.11系列通信标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中,获取的系统参数包括:CBTC系统中轨旁AP与车载MR的工作频点、发射功率、天线增益与方向图、检测门限和保护要求,以及WCR设备的工作频点、发射功率、天线增益与方向图、检测门限和WCR用户接收要求。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中,所部署的WCR,以每节车厢为单位均匀分布,此时每节车厢内WCR等间距,相邻两车厢距离最近的两个WCR的间距与车厢内WCR间距无关,整辆列车的WCR部署方式统一;或者,WCR以整辆列车为单位均匀分布,此时全车所有的WCR等间距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中,对于列车各MR,计算主瓣朝向内的WCR设备的集总干扰,具体是:设有N个WCR,先确定各WCR到MR的距离,并依据自由空间传播路径损耗模型计算信号的传播路径损耗,然后确定各WCR到MR的干扰强度并求和,得到主瓣朝向内的WCR设备对MR的集总干扰;
对于轨旁各AP,要估算AP受到WCR设备集总干扰的最坏情况,具体是:设有2N个WCR,求解传播路径损耗的最小值,然后确定各WCR到AP的干扰强度,对干扰强度求和得到各WCR设备对AP的集中干扰的最大值。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对于MR,通过WCR集总干扰与CBTC系统的MR的干扰保护要求λCBTC,通过链路预算求得WCR最大发送功率p1;对于AP,通过WCR集总干扰与轨旁AP的保护要求λCBTC,通过链路预算求得WCR最大发送功率p2;最终获得WCR的最大发生功率P1=max{p1p2}。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首先对车厢内移动通信用户特征进行建模,并获取WCR用户接收要求λuser,然后计算WCR到车厢内最远用户的距离,根据计算的距离确定最远用户到WCR的传播路径损耗,并依据λuser,通过链路预算得出WCR的最小发射功率P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在CBTC系统用IEEE802.11系列通信标准、所架设WCR系统使用IEEE802.11g/n或更高制式的802.11系列通信标准的前提下,对WCR启用通信标准中的CTS-to-self保护机制,具体是:在CBTC系统AP与MR的工作信道上,WCR持续发出CTS控制讯框,在CTS控制讯框中夹带对该信道占用时长的信息,通过周期性设置足够长的占用时间,使得车厢内全体WCR用户长期回避该信道。
CN201310367111.1A 2013-08-21 2013-08-21 在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 Active CN103476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7111.1A CN103476128B (zh) 2013-08-21 2013-08-21 在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7111.1A CN103476128B (zh) 2013-08-21 2013-08-21 在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6128A true CN103476128A (zh) 2013-12-25
CN103476128B CN103476128B (zh) 2016-04-20

Family

ID=49800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7111.1A Active CN103476128B (zh) 2013-08-21 2013-08-21 在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7612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6909A (zh) * 2015-03-17 2015-07-22 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 一种提升cbtc抗干扰性能的空间部署评估系统和方法
WO2016198729A1 (en) * 2015-06-11 2016-12-15 Teleste Oyj A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CN109861771A (zh) * 2019-03-22 2019-06-07 上海控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lte无线通信系统邻信道干扰功率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0621024A (zh) * 2018-06-20 2019-12-27 深圳市云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园区ap设备自动布放的方法
CN112788549A (zh) * 2021-01-06 2021-05-11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cbtc组播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790A (zh) * 2007-10-23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阶交调干扰清除方法和装置
CN101150837A (zh) * 2007-10-23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基站站点确定方法和装置
US20090167513A1 (en) * 2005-12-09 2009-07-02 Hill Lawrence W Integrated Vehicular Position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67513A1 (en) * 2005-12-09 2009-07-02 Hill Lawrence W Integrated Vehicular Position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150790A (zh) * 2007-10-23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阶交调干扰清除方法和装置
CN101150837A (zh) * 2007-10-23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基站站点确定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NG CHUANHE等: "An Interference-aware and Power Efficient Topology Control Algorithm for", 《SIXTH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
黄柏宁等: "CBTC无线信道规划中信道间干扰因子的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6909A (zh) * 2015-03-17 2015-07-22 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 一种提升cbtc抗干扰性能的空间部署评估系统和方法
WO2016198729A1 (en) * 2015-06-11 2016-12-15 Teleste Oyj A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US11457417B2 (en) 2015-06-11 2022-09-27 Teleste Oyj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CN110621024A (zh) * 2018-06-20 2019-12-27 深圳市云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园区ap设备自动布放的方法
CN110621024B (zh) * 2018-06-20 2022-08-02 深圳市云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园区ap设备自动布放的方法
CN109861771A (zh) * 2019-03-22 2019-06-07 上海控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lte无线通信系统邻信道干扰功率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9861771B (zh) * 2019-03-22 2022-01-14 上海控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lte无线通信系统邻信道干扰功率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2788549A (zh) * 2021-01-06 2021-05-11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cbtc组播传输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6128B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oor-A-Rahim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IEEE 802.11 p safety message broadcast with and without relaying at road intersection
CN103476128B (zh) 在采用cbtc系统的轨道交通车厢内架设移动通信路由的方法
US20160249233A1 (en) Providing broadband service to trains
CN106717110B (zh) 无线中继站
CN102970256B (zh) 基于零空间的多天线d2d通信系统干扰消除方法
Singh et al.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in clustering-based vehicular ad-hoc network
Sybis et al. On the context-aware,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for robust intraplatoon communications
CN106257878A (zh) 一种车载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Zhang et al. Ray-optical modeling of simulcast radio propagation channels in tunnels
Liu et al. Analysis of blockage effects on roadside relay-assisted mmWave backhaul networks
GB2346511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obile repeaters
Heddebaut Leaky waveguide for train-to-wayside 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
Belmekki et al. Outage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NOMA for millimeter wave vehicular networks at intersections
CN106792564A (zh) 一种系统广播消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Le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ITS-G5 for dynamic train coupling application
Hafeez et al. Reliability of cluster-based multichannel MAC protocols in VANETs
Sand et al. Radio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for urban 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N106888467A (zh) 一种基于毫米波的高铁wifi系统
Song et al. Study on coexistence and anti-interference solution for subway CBTC system and MiFi devices
CN105530703A (zh) 一种基于波达方向估计值的gsm-r干扰源定位方法
Sboui et al. Integrating cognitive radio MIMO UAVs in Cellular networks for 5G and beyond
KR101806514B1 (ko) 빔포밍을 기반으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16082554A (ja) 無線lanと狭域通信システムとの周波数共用方法
Tomida et al. Radio protection area estimation methods for spectrum sharing-based 5G system
Sood et al. A new way to integrate physics-based channel model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