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5516A - 基于开放应用架构的引流识别方法及路由交换部件 - Google Patents
基于开放应用架构的引流识别方法及路由交换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75516A CN103475516A CN201310398647XA CN201310398647A CN103475516A CN 103475516 A CN103475516 A CN 103475516A CN 201310398647X A CN201310398647X A CN 201310398647XA CN 201310398647 A CN201310398647 A CN 201310398647A CN 103475516 A CN103475516 A CN 1034755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line
- mouthful
- inline mouthful
- redirected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开放应用架构的引流识别方法及路由交换部件。方法包括:路由交换部件下发重定向配置: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一内联口组,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内联口组;路由交换部件根据所述重定向配置,将上行流量通过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OAP插卡,将下行流量通过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OAP插卡,以便OAP插卡对上、下行流量分别执行QoS策略。本发明实现了OAP插卡分别针对上下行流量采取不同的QoS策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OAA(Open ApplicationArchitecture,开放应用架构)的引流识别方法及路由交换部件。
背景技术
数据通信的基础网络主要由路由器、交换机这些设备组成,路由器、交换机完成数据报文的转发。随着数据网络的逐步发展,数据网络上运行的业务也越来越多,路由器、交换机支持的业务也随之增多,由传统的设备处理全部的业务已经不再合适,因此产生了一些专门处理业务的产品,如防火墙、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IPS(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入侵抵御系统)等安全产品及语音、无线等产品。
为了更好地支撑这些业务,传统网络设备(这里指路由器、交换机)也纷纷推出业务板(也叫业务卡)来专门处理这些业务,传统网络设备的厂家提供一套软硬件接口,允许其他厂家提供板(卡)或者设备的硬件或软件,插入或连接到传统网络设备上,协作处理这些业务,从而能发挥各厂家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更有效地支撑这些业务,同时减低了用户投资。
OAA就是基于该思想提出来的开放业务架构,支持在设备上运行第三方插卡或软件(如IPS/IDS)。第三方插卡或设备作为OAA客户端,支撑IPS/IDS业务。路由器或交换机从其他接口收到IP报文后,通过匹配一定的引流规则,将报文重定向给OAA客户端,OAA客户端上的软件对报文做监控、检测等业务处理,然后根据监控、检测的结果,再通过联动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Base,管理信息库)反馈给路由器或交换机,指示路由器或交换机做出相应处理,如过滤某些报文。
图1给出了现有的OAA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OAA体系可以分成三部分:
路由交换部件:是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有着完整的路由器或交换机的功能,也是用户管理控制的核心;
独立业务部件:也可以叫做OAP(Open Application Platform,开放应用平台),可以开放给第三方合作开发的主体,主要用来提供各种独特的业务服务功能;
接口连接部件:是路由交换部件和独立业务部件的接口连接体,通过这个部件将两个不同厂商的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整体。接口连接部件的实现同时是通过交换机与OAP插卡的内部接口连接,简称内联口。
通过配置MQC(Modular QoS Command Line,模块化的服务质量命令行)的重定向功能可以将路由交换部件的流量引到OAP插卡进行业务处理。但是MQC重定向引流,对于部分OAP插卡的业务来说,无法识别流量的上下行方向,OAP插卡不能分别针对上下行流量采取不同的QoS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基于OAA的引流识别方法及路由交换部件,以实现OAP插卡分别针对上下行流量采取不同的QoS策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开放应用架构OAA的引流识别方法,路由交换部件通过至少两个内联口连接到第一开放应用平台OAP插卡,该方法包括:
路由交换部件下发重定向配置: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其中,第一、二内联口组分别包含一个或多个内联口;
路由交换部件根据所述重定向配置,将上行流量通过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第一OAP插卡,将下行流量通过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第一OAP插卡,以便第一OAP插卡对上、下行流量分别执行服务质量QoS策略。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预先将第一内联口组和第二内联口组配置为第一聚合口;
且,路由交换部件通过第三、四内联口组连接到第二OAP插卡,预先将第三内联口组和第四内联口组配置为第二聚合口,将第一、三内联口组配置为互为备份,将第二、四内联口组配置为互为备份,且在第一和第二聚合口上分别配置聚合口的最小选中端口数目为该聚合口包含的成员端口总数;
且,当路由交换部件发现第一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时,将重定向配置修改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三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四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
所述将重定向配置修改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三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四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之后进一步包括:
当路由交换部件发现第二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时,将重定向配置恢复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每个聚合口上使能ACSEI协议模块;
所述路由交换部件发现第一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为:第一聚合口上的ACSEI协议模块发现本聚合口Down。
所述路由交换部件下发重定向配置为:路由交换部件通过模块化的QoS命令行MQC下发重定向配置。
一种OAA下的路由交换部件,该路由交换部件通过至少两个内联口连接到第一OAP插卡,该路由交换部件包括:
重定向配置模块:在本部件上下发重定向配置: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其中,第一、二内联口组分别包含一个或多个内联口;
重定向模块:根据所述重定向配置,将上行流量通过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第一OAP插卡,将下行流量通过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第一OAP插卡,以便第一OAP插卡对上、下行流量分别执行QoS策略。
所述路由交换部件进一步包括:聚合口配置模块和备份处理模块,其中,
聚合口配置模块:将第一内联口组和第二内联口组配置为第一聚合口,将连接到第二OAP插卡的第三内联口组和第四内联口组配置为第二聚合口,将第一、三内联口组配置为互为备份,将第二、四内联口组配置为互为备份,且在第一和第二聚合口上分别配置聚合口的最小选中端口数目为该聚合口包含的成员端口总数;
备份处理模块:当发现第一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时,将重定向配置修改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三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四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
所述聚合口配置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每个聚合口上使能ACSEI协议模块;
所述备份处理模块发现第一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为:发现第一聚合口上的ACSEI协议模块指示本聚合口Down。
所述重定向配置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MQC在本部件上下发重定向配置。
一种OAP插卡,该OAP插卡通过至少两个内联口连接到路由交换部件,该OAP插卡包括:
QoS处理模块:从第一内联口组接收路由交换部件发来的流量,则认为该流量为上行流量,对该上行流量进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上行流量从第二内联口组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从第二内联口组接收路由交换部件发来的流量,则认为该流量为下行流量,对该下行流量进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下行流量从第一内联口组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
可见,本发明可以实现OAP插卡分别针对上下行流量采取不同的QoS策略。
附图说明
图1给出了现有的OAA的体系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OAA架构的流量引流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应用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OAA架构的流量备份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AA下的路由交换部件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OAA架构的流量引流识别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00:OAP插卡通过2m(m≥1)个OAA内联口:OAA内联口1~2m连接到路由交换部件。
步骤201:路由交换部件通过MQC下发重定向配置:上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1~m,下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m+1~2m。
步骤202:对于自身将要转发的上行流量,路由交换部件根据自身的重定向配置,将该上行流量通过OAA内联口1~m之一,设为OAA内联口p(1≤p≤m)发送到OAP插卡。
路由交换部件可根据预设的负载均衡策略,将要转发的各上行流量分发到内联口1~m上。
步骤203:OAP插卡从OAA内联口p接收到流量,则认为该流量为上行流量,按照自身配置的针对该上行流量的QoS策略,对该上行流量执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流量从内联口m+p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
步骤204:对于自身将要转发的下行流量,路由交换部件根据自身的重定向配置,将该下行流量通过OAA内联口m+1~2m之一,设为OAA内联口m+q(1≤q≤m)发送到OAP插卡。
路由交换部件可根据预设的负载均衡策略,将下行流量分发到内联口m+1~2m上。
步骤205:OAP插卡从OAA内联口m+q接收到流量,则认为该流量为下行流量,按照自身配置的针对该下行流量的QoS策略,对该下行流量执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流量从内联口q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上、下行流量占用的内联口数目是相同的,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上、下行流量的实际大小,分配上、下行流量各自占用的内联口数目。同时,在上、下行流量占用的内联口数目不同时,OAP插卡在返回上、下行流量时,可顺序选择内联口发送,例如:设路由交换部件上的重定向配置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1~n,下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n+1~2m(1≤n≤2m),则当OAP插卡从内联口p(1≤p≤n)接收到上行流量,并进行完QoS处理后,从OAA内联口n+1~2m中顺序选择一个,将处理后的上行流量通过选择的内联口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
从图2所示流程可以看出:由于路由交换部件将上、下行流量通过不同的内联口发送、接收,因此无需上下文ID,OAP插卡就可识别出上、下行流量,从而针对上、下行流量执行不同的QoS策略。
图3给出了本发明的应用示例图,如图3所示,路由交换部件从内联口1将上行流量发送给OAP插卡1,OAP插卡1对该上行流量执行QoS处理后从内联口2返回给路由交换部件;路由交换部件从内联口2将下行流量发送给OAP插卡1,OAP插卡1对该下行流量执行QoS处理后从内联口1返回给路由交换部件。
考虑到内联口可能发生故障,本发明实施例给出如下OAA备份方案: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OAA架构的流量备份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0:OAP插卡1通过2m(m≥1)个OAA内联口:OAA内联口1~2m连接到路由交换部件;OAP插卡2通过2m(m≥1)个OAA内联口:OAA内联口2m+1~4m连接到路由交换部件。
步骤401:路由交换部件将OAP插卡1的OAA内联口1~2m配置为聚合口1,通过MQC下发重定向配置:上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1~m,下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m+1~2m;同时,将OAP插卡2的OAA内联口2m+1~4m配置为聚合口2;且,将内联口1~m与内联口2m+1~3m配置为互为备份,将内联口m+1~2m与内联口3m+1~4m配置为互为备份,且,在聚合口1、2上配置最小选中数目为2m,并在各聚合口上使能ACSEI协议。
具体地,内联口1~m与内联口2m+1~3m互为备份指的是,内联口1~m与内联口2m+1~3m中的对应端口互为备份,即,对于内联口1~m中的任一端口p(1≤p≤m),其与内联口2m+1~3m中的端口2m+p互为备份;
同样,内联口m+1~2m与内联口3m+1~4m互为备份指的是,内联口m+1~2m与内联口3m+1~4m中的对应端口互为备份,即,对于内联口m+1~2m中的任一端口m+p(1≤p≤m),其与内联口3m+1~4m中的端口3m+p互为备份。
在聚合口1、2上配置最小选中端口数目为2m,这样,对于聚合口1、2来说,本聚合口中的任一成员端口故障,都会导致本聚合口的最小选中端口数目小于2m,从而本聚合口的状态变为Down。
步骤402:对于自身将要转发的上行流量,路由交换部件根据自身的重定向配置:上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1~m,将该上行流量通过OAA内联口1~m之一,设为OAA内联口p(1≤p≤m)发送到OAP插卡1。
步骤403:OAP插卡1从内联口p接收到流量,则认为该流量为上行流量,按照自身配置的针对该上行流量的QoS策略,对该上行流量执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流量从内联口m+p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
步骤404:对于自身将要转发的下行流量,路由交换部件根据自身的重定向配置:下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m+1~2m,将该下行流量通过OAA内联口m+1~2m之一,设为OAA内联口m+q(1≤q≤m)发送到OAP插卡1。
步骤405:OAP插卡1从OAA内联口m+q(1≤q≤m)接收到流量,则认为该流量为下行流量,按照自身配置的针对该下行流量的QoS策略,对该下行流量执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流量从OAA内联口q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
步骤406:当路由交换部件发现聚合口1Down时,将自身的重定向配置更新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2m+1~3m,下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3m+1~4m。
引起聚合口Down的原因很多,例如:聚合口的成员链路Down,此时,聚合口上的ACSEI协议模块会收到链路Down事件;或者,OAP插卡故障,此时,聚合口上的ACSEI协议模块会因为收不到来自OAP插卡的握手报文而认为聚合口Down。
此后,路由交换部件根据更新后的重定向配置,将要转发的上行流量通过OAA内联口2m+1~3m发送到OAP插卡2,将要转发的下行流量通过OAA内联口3m+1~4m发送到OAP插卡2。具体如下:
步骤4061:对于自身将要转发的上行流量,路由交换部件根据自身的重定向配置:上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2m+1~3m,将该上行流量通过OAA内联口2m+1~3m之一,设为OAA内联口2m+p(1≤p≤m)发送到OAP插卡2。
步骤4062:OAP插卡2从OAA内联口2m+p接收到流量,则认为该流量为上行流量,按照自身配置的针对该上行流量的QoS策略,对该上行流量执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流量从OAA内联口3m+p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
步骤4063:对于自身将要转发的下行流量,路由交换部件根据自身的重定向配置:下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3m+1~4m,将该下行流量通过OAA内联口3m+1~4m之一,设为OAA内联口3m+q(1≤q≤m)发送到OAP插卡2。
步骤4064:OAP插卡2从OAA内联口3m+q(1≤q≤m)接收到流量,则认为该流量为下行流量,按照自身配置的针对该下行流量的QoS策略,对该下行流量执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流量从OAA内联口2m+q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
步骤407:此后,当路由交换部件发现聚合口2Down时,将自身的重定向配置更新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1~m,下行流量重定向到OAA内联口m+1~2m。
从图4所示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将OAP插卡上的内联口聚合,在聚合口上使能ACSEI协议,且在聚合口上配置最小选中数目为成员端口总数,使得只要任一成员端口Down,ACSEI协议就认为该聚合口Down,从而及时将流量切换到另一OAP插卡上,保证了流量备份的成功。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AA下的路由交换部件的组成示意图,该路由交换部件通过至少两个内联口连接到第一OAP插卡,如图5所示,该路由交换部件包括:重定向配置模块51和重定向模块52,其中:
重定向配置模块51:通过MQC在本部件上下发重定向配置: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其中,第一、二内联口组分别包含一个或多个内联口。
重定向模块51:根据重定向配置模块51下发的重定向配置,将要转发的上行流量通过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第一OAP插卡,将要转发的下行流量通过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第一OAP插卡,以便第一OAP插卡对上、下行流量分别执行QoS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图5所示的路由交换部件还可进一步包括:聚合口配置模块和备份处理模块,其中,
聚合口配置模块:将连接到第一OAP插卡的第一、二内联口组配置为第一聚合口,将连接到第二OAP插卡的第三、四内联口组配置为第二聚合口,将第一、三内联口组配置为互为备份,将第二、四内联口组配置为互为备份,且在第一、二聚合口上分别配置聚合口的最小选中端口数目为该聚合口包含的成员端口总数;
备份处理模块:当发现第一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时,将重定向配置模块51下发的重定向配置修改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三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四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
备份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发现第二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时,将重定向配置模块51下发的重定向配置恢复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
聚合口配置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每个聚合口上使能ACSEI协议模块;且,备份处理模块发现第一或第二聚合口Down为:发现第一或第二聚合口上的ACSEI协议模块指示本聚合口Down。
以下给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AP插卡的组成,该OAP插卡通过至少两个内联口连接到路由交换部件,该OAP插卡包括QoS处理模块,用于当从第一内联口组接收路由交换部件发来的流量时,则认为该流量为上行流量,对该上行流量进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上行流量从第二内联口组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当从第二内联口组接收路由交换部件发来的流量时,则认为该流量为下行流量,对该下行流量进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下行流量从第一内联口组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其中,第一、二内联口组分别包含一个或多个内联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开放应用架构OAA的引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路由交换部件通过至少两个内联口连接到第一开放应用平台OAP插卡,该方法包括:
路由交换部件下发重定向配置: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其中,第一、二内联口组分别包含一个或多个内联口;
路由交换部件根据所述重定向配置,将上行流量通过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第一OAP插卡,将下行流量通过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第一OAP插卡,以便第一OAP插卡对上、下行流量分别执行服务质量QoS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预先将第一内联口组和第二内联口组配置为第一聚合口;
且,路由交换部件通过第三、四内联口组连接到第二OAP插卡,预先将第三内联口组和第四内联口组配置为第二聚合口,将第一、三内联口组配置为互为备份,将第二、四内联口组配置为互为备份,且在第一和第二聚合口上分别配置聚合口的最小选中端口数目为该聚合口包含的成员端口总数;
且,当路由交换部件发现第一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时,将重定向配置修改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三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四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重定向配置修改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三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四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之后进一步包括:
当路由交换部件发现第二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时,将重定向配置恢复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每个聚合口上使能ACSEI协议模块;
所述路由交换部件发现第一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为:第一聚合口上的ACSEI协议模块发现本聚合口Dow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交换部件下发重定向配置为:路由交换部件通过模块化的QoS命令行MQC下发重定向配置。
6.一种OAA下的路由交换部件,其特征在于,该路由交换部件通过至少两个内联口连接到第一OAP插卡,该路由交换部件包括:
重定向配置模块:在本部件上下发重定向配置: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其中,第一、二内联口组分别包含一个或多个内联口;
重定向模块:根据所述重定向配置,将上行流量通过第一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第一OAP插卡,将下行流量通过第二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发送到第一OAP插卡,以便第一OAP插卡对上、下行流量分别执行QoS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由交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交换部件进一步包括:聚合口配置模块和备份处理模块,其中,
聚合口配置模块:将第一内联口组和第二内联口组配置为第一聚合口,将连接到第二OAP插卡的第三内联口组和第四内联口组配置为第二聚合口,将第一、三内联口组配置为互为备份,将第二、四内联口组配置为互为备份,且在第一和第二聚合口上分别配置聚合口的最小选中端口数目为该聚合口包含的成员端口总数;
备份处理模块:当发现第一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时,将重定向配置修改为:上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三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四内联口组中的内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由交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口配置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每个聚合口上使能ACSEI协议模块;
所述备份处理模块发现第一聚合口有内联口Down为:发现第一聚合口上的ACSEI协议模块指示本聚合口Down。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由交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定向配置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MQC在本部件上下发重定向配置。
10.一种OAP插卡,其特征在于,该OAP插卡通过至少两个内联口连接到路由交换部件,该OAP插卡包括:
QoS处理模块:从第一内联口组接收路由交换部件发来的流量,则认为该流量为上行流量,对该上行流量进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上行流量从第二内联口组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从第二内联口组接收路由交换部件发来的流量,则认为该流量为下行流量,对该下行流量进行QoS处理,处理完毕,将该下行流量从第一内联口组发送给路由交换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98647.XA CN103475516B (zh) | 2013-09-04 | 2013-09-04 | 基于开放应用架构的引流识别方法及路由交换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98647.XA CN103475516B (zh) | 2013-09-04 | 2013-09-04 | 基于开放应用架构的引流识别方法及路由交换部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75516A true CN103475516A (zh) | 2013-12-25 |
CN103475516B CN103475516B (zh) | 2017-03-15 |
Family
ID=49800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98647.XA Active CN103475516B (zh) | 2013-09-04 | 2013-09-04 | 基于开放应用架构的引流识别方法及路由交换部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7551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01011A (zh) * | 2016-08-22 | 2016-11-09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06602A1 (en) * | 2005-03-14 | 2006-09-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Network switch link failover in a redundant switch configuration |
CN101252523A (zh) * | 2008-04-18 | 2008-08-2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重定向方法、还原重定向报文特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335709A (zh) * | 2008-08-07 | 2008-12-31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在流量分析服务器之间实现负载分担的方法和分流设备 |
US20100011139A1 (en) * | 2006-09-25 | 2010-01-14 | Ju Wang |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
-
2013
- 2013-09-04 CN CN201310398647.XA patent/CN1034755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06602A1 (en) * | 2005-03-14 | 2006-09-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Network switch link failover in a redundant switch configuration |
US20100011139A1 (en) * | 2006-09-25 | 2010-01-14 | Ju Wang |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
CN101252523A (zh) * | 2008-04-18 | 2008-08-2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重定向方法、还原重定向报文特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335709A (zh) * | 2008-08-07 | 2008-12-31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在流量分析服务器之间实现负载分担的方法和分流设备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01011A (zh) * | 2016-08-22 | 2016-11-09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6101011B (zh) * | 2016-08-22 | 2019-12-06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75516B (zh) | 2017-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95568B (zh) | 机架式交换设备实现堆叠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4243010B (zh) | 一种中转台无线互联方法、系统和中转台 | |
CN101984606A (zh) | 基于lacp的设备级冗余保护方法及系统 | |
KR20130132495A (ko) | 무선 기기 시스템 아키텍처 | |
EP3242446A1 (en) | Failure prot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ing protection link | |
CN102326358B (zh) | 一种集群系统扩容方法、装置及集群系统 | |
CN103532863B (zh) | 一种实现软件堆叠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025511A (zh) | 一种无源光网络中的业务保护方法、光线路终端及系统 | |
CN104639437A (zh) | 堆叠系统中广播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 |
CN102710651A (zh) | 跨网络视频会议的控制方法 | |
CN108243021A (zh) | 一种容灾应急装置和系统 | |
CN103747472B (zh) | 基于电路域七号信令网的无感串接系统 | |
CN103731817B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036724A (zh) | 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组合设备 | |
CN103684831B (zh) | L2tp网络的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795652A (zh) | 一种改进的QoS动态配置方法 | |
CN104767720A (zh) |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OpenFlow消息跟踪和过滤的方法 | |
CN103475516A (zh) | 基于开放应用架构的引流识别方法及路由交换部件 | |
CN104022935A (zh) | 一种基于业务属性的移动通信网络隔离的方法 | |
CN108337162B (zh) | 一种支持双归属保护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3401791A (zh) | 一种边界端口的识别方法和设备 | |
CN103051484A (zh) | 会话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和会话边缘控制器 | |
CN205812076U (zh) | 一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系统 | |
CN105991629B (zh) | Tcp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 |
CN110945847B (zh) | 路径切换过程中快速恢复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