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7795A - 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7795A
CN103457795A CN2013103842613A CN201310384261A CN103457795A CN 103457795 A CN103457795 A CN 103457795A CN 2013103842613 A CN2013103842613 A CN 2013103842613A CN 201310384261 A CN201310384261 A CN 201310384261A CN 103457795 A CN103457795 A CN 103457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detection messages
main
place
s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42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7795B (zh
Inventor
严德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842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57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57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7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7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7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在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之后,CB设备接收直连的特定PE设备转发来的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其中,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发送本第一检测报文的主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CB设备比较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以及比较所在的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与该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若比较结果是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符合预定条件,则CB设备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使用本申请可以使得组网灵活、不受限。

Description

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VCF(Vertical Converged Framework,纵向融合架构)是一种网络设备虚拟化技术。VCF在纵向维度上支持对系统进行异构扩展,即,将一台盒式设备(即PE设备)作为一块远程接口板加入到主设备系统(即CB设备构成的系统)中,从而整体形成一台逻辑虚拟设备,达到扩展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端口能力和进行集中控制管理的目的。
在VCF网络中,设备按角色分为CB(Controlling Bridge,控制桥)设备和PE(PortExtender,端口扩展)设备两种。VCF网络的典型组网结构如图1所示。
CB设备表示控制设备,CB设备可以由处理能力较强的盒式设备或框式设备承担。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将多台CB设备通过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技术构建成一个虚拟化系统,可以称为CB系统,这样有益于PE设备上行冗余。从整体上看,这个虚拟化系统就是一个大的CB设备。
PE设备表示纵向扩展设备,即端口扩展器(或称远程接口板)。通常来说,PE设备的能力不足以充当CB设备,管理拓扑上难以越级,因此仅能够参与数据平面的工作,不具备作为CB设备的备份能力。PE设备一般来说是低成本的盒式设备。
CB设备与PE设备之间的链路称为VCF链路,CB设备与PE设备之间连接的接口称为VCF物理接口。
如图1所示,多台CB设备通过IRF技术组成了一个CB系统,每一个PE设备连接于该CB系统中的多个CB设备。当该CB系统发生了分裂,例如,如图2所示,分裂成了两个CB系统时,在现有技术中可以使用MAD(Multi-Active Detection,多活检测)技术来确定分裂后得到的两个CB系统中的哪一个CB系统继续工作,哪一个CB系统停止工作。确定出停止工作的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会将本CB设备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关闭(Shutdown),并通知属于本CB系统内的备CB设备和PE设备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关闭。通常,MAD技术包括以下三种:
1、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MAD:使用LACP协议完成MAD;
2、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MAD:使用BFD协议完成MAD;
3、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MAD:使用ARP协议完成MAD。
在现有技术中,如果在VCF网络中的CB系统发生了分裂时使用上述三种MAD技术,则只能在CB设备连接上层设备的上行链路上使能LACP、BFD或ARP来完成MAD,也就是说,要求CB设备及其上层设备支持这三种协议的任一种来完成MAD,造成组网不灵活,组网受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组网不灵活,组网受限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VCF网络中的MAD方法,VCF网络中包括:CB设备和PE设备,至少两个CB设备通过IRF技术组成CB系统,PE设备与至少两个CB设备连接,特定PE设备与CB系统中的所有CB设备均连接,该方法包括:
在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之后,CB设备接收直连的特定PE设备转发来的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其中,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发送本第一检测报文的主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特定PE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检测报文后,将接收的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直连的除发来该第一检测报文的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
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CB设备比较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以及比较所在的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与该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若比较结果是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符合预定条件,则CB设备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VCF网络中的CB设备,VCF网络中包括:CB设备和PE设备,至少两个CB设备通过IRF技术组成CB系统,PE设备与至少两个CB设备连接,特定PE设备与CB系统中的所有CB设备均连接,CB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之后,接收与本CB设备直连的特定PE设备转发来的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其中,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发送本第一检测报文的主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特定PE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检测报文后,将接收的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直连的除发来该第一检测报文的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
比较模块,用于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比较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接收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以及比较所在的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与该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
处理模块,用于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在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是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符合预定条件时,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
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利用与所有CB设备均连接的特定PE设备,在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之后,分裂得到的每一个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均会向同一个特定PE设备发送第一检测报文,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所在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特定PE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报文后,就会将接收的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直连的除发来该第一检测报文的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主CB设备接收到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后,就可以比较所在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其他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以及比较所在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而,若比较出所在CB系统符合预定条件,则将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即,使得所在CB系统停止工作。上述方法不需要CB设备及其上层设备支持LACP、BFD或ARP协议中的任一种来完成MAD,从而组网灵活、不受限。
附图说明
图1是VCF网络的典型组网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VCF网络分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VCF网络中的MAD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VCF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归属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实际的VCF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VCF网络中的CB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组网不灵活,组网受限的问题,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VCF网络中的MAD方法以及一种可以应用该方法的CB设备。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的VCF网络中包括:CB设备和PE设备,至少两个CB设备通过IRF技术组成一个虚拟化系统,称为CB系统,PE设备与至少两个CB设备连接,并且,有PE设备与该CB系统中的所有CB设备均连接,即,有PE设备与该CB系统中的CB设备全连接,为了描述方便,可以称这种PE设备为特定PE设备。特定PE设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的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应用于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并且执行归属检测过程完毕之后,具体的归属检测过程可以参见后面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该MAD方法是一种VCF网络的内部MAD方法,可以简称为iMAD(inside MAD,内部MAD)。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在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之后,CB设备接收直连的特定PE设备转发来的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其中,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发送本第一检测报文的主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如图4所示,CB系统中的各个CB设备连接至同一个PE设备的VCF物理接口加入一个虚拟槽号组,同一个PE设备连接至各个CB设备的VCF物理接口加入到一个链路捆绑组。可以预先在每一个CB设备上,针对一个特定的虚拟槽号组配置用于使能iMAD的命令行,其中,特定的虚拟槽号组是连接至同一个特定PE设备的虚拟槽号组。
在触发并执行iMAD时,分裂得到的至少两个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均会高优先级地通过使能了iMAD的特定的虚拟槽号组中的VCF物理接口向同一个特定PE设备发送第一检测报文,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本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即本CB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特定PE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报文后,就会将接收的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直连的除发来该第一检测报文的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由于特定PE设备与所有CB系统中的CB设备均连接,因此,会将一个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发来的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该CB系统中的备CB设备,也会转发给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和备CB设备。
因此,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CB设备还会向直连的特定PE设备发送第一检测报文,以便由特定PE设备将该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所在CB系统中的备CB设备和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和备CB设备。
另外,为了提高可靠性,在配置命令行时,还可以针对两个特定的虚拟槽号组配置用于使能iMAD的命令行,这样,每一个主CB设备会通过使能了iMAD的每一个特定的虚拟槽号组中的VCF物理接口向同一个特定PE设备发送第一检测报文;显然,也可以针对三个或更多的特定的虚拟槽号组配置使能iMAD的命令行。
步骤S304,判断本CB设备是否是所在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若是,则执行步骤S306,否则,本CB设备是备CB设备,则执行步骤S308;
步骤S306,CB设备比较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以及比较所在的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与该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若比较结果是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符合预定条件,则CB设备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如果比较结果是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不符合预定条件,则CB设备继续发送第一检测报文;
其中,预设条件为CB设备总数符合第一条件,其中,第一条件为最小或最大;当CB设备总数符合第一条件的CB系统有至少两个时,预设条件为CB设备总数符合第一条件,并且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合第二条件,其中,第二条件为最大或最小。
例如,当第一条件是最小,且第二条件是最大时,CB设备比较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接收到的各个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若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最小,并且接收到的所有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均比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大,则CB设备进入MAD不工作状态,否则,继续发送第一检测报文;若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相等且最小,则CB设备比较所在的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与该至少一个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若所在的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最大,则CB设备进入MAD不工作状态,否则,继续发送第一检测报文。
CB设备进入MAD不工作状态之后,会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具体的,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的方法是:将本CB设备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关闭,并通知所在CB系统中的备CB设备和PE设备将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关闭。其中,所在CB系统中的PE设备即为经过归属检测过程后,归属于该所在CB系统的PE设备。
步骤S308,CB设备丢弃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报文。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利用与所有CB设备均连接的特定PE设备,在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之后,分裂得到的每一个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均会向同一个特定PE设备发送第一检测报文,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所在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特定PE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报文后,就会将接收的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直连的除发来该第一检测报文的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主CB设备接收到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后,就可以比较所在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其他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以及比较所在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而,若比较出所在CB系统符合预定条件,则将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即,使得所在CB系统停止工作。上述方法不需要CB设备及其上层设备支持LACP、BFD或ARP协议中的任一种来完成MAD,从而组网灵活、不受限。
如果后续需要将某一个处于MAD不工作状态的CB系统切换到MAD恢复状态,则需要重新触发上述iMAD过程。其中,MAD不工作状态与MAD恢复状态是两个相反的状态,CB系统处于MAD不工作状态时,停止工作;处于MAD恢复状态时,开始工作。
在实际实施上述iMAD过程中,针对报文丢失的问题,主CB设备可以周期性地发送第一检测报文,例如,周期是100ms,另外,可以在主CB设备上设置等待定时器,例如,等待定时器的时长是2s;如果在等待定时器超时之前,进入了MAD不工作状态,则删除等待定时器,不处理第一检测报文,iMAD结束;否则,不做任何处理,iMAD结束。
另外,对于在iMAD过程中再次发生分裂的问题,会再次触发一次新的iMAD过程,在执行新的iMAD过程之前,主CB设备先重置等待定时器,然后,开始新的iMAD过程。
下面介绍一下归属检测过程的具体流程。
归属检测过程应用于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且分裂后得到的每一个CB系统的拓扑均稳定之后。即,CB系统分裂成了至少两个CB系统,这至少两个CB系统的拓扑均稳定之后,执行一次归属检测过程,该过程的具体操作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2,在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且分裂后得到的每一个CB系统的拓扑均稳定之后,CB设备向直连的PE设备发送第二检测报文,其中,第二检测报文中携带有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Identity,ID);
在步骤S502中,分裂后得到的至少两个CB系统中的每一个CB设备均会暂停分裂引起的拓扑数据处理,并通过所有处于工作状态的VCF物理接口(也即VCF链路)高优先级地发送第二检测报文,第二检测报文中携带有该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以及该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ID。
其中,拓扑数据处理就是生成CB系统内部网络拓扑图,包括生成转发表项等。
步骤S504,PE设备接收直连的CB设备发来的第二检测报文,然后,比较接收到的各个第二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
PE设备会通过所有处于工作状态的VCF物理接口(也即VCF链路)接收到多个第二检测报文。
步骤S506,根据比较结果,PE设备向直连的特定CB设备发送第三检测报文,向直连的除特定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发送第四检测报文,并将本PE设备连接至其他CB设备的VCF物理接口修改为阻塞状态,其中,特定CB设备属于一个符合预设条件的CB系统,第三检测报文用于指示将CB设备连接至本PE设备的VCF物理接口维持在工作状态,第四检测报文用于指示将CB设备连接至本PE设备的VCF物理接口修改为阻塞状态;
具体的,上述的预设条件为CB设备总数符合第三条件,其中,第三条件为最大或最小;当CB设备总数符合第三条件的CB系统有至少两个时,预设条件为CB设备总数符合第三条件,并且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合第四条件,其中,第四条件为最小或最大。
例如,当第三条件为最大,且第四条件为最小时,在步骤S504-S506中,比较接收到的各个第二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若携带的CB设备总数最大的第二检测报文只有一个,则向发来该第二检测报文的CB设备(为了描述方便,记为特定CB设备)发送第三检测报文,向直连的除该特定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发送第四检测报文,并将本PE设备连接至其他CB设备的VCF物理接口修改为阻塞(Block)状态;若携带的CB设备总数最大的第二检测报文有多个,即,有多个第二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相等且最大,则继续比较这多个第二检测报文(即携带的CB设备总数最大且相等的这多个第二检测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若其中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检测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相等且最小,则向发来这一个或多个第二检测报文的CB设备(为描述方便,称为特定CB设备)发送第三检测报文,向除特定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发送第四检测报文,并将本PE设备连接至其他CB设备的VCF物理接口修改为Block状态。
其中,将本PE设备连接至一个CB设备的VCF物理接口修改为Block状态,即,将本PE设备连接至该CB设备的VCF链路阻塞。处于阻塞状态的VCF物理接口或VCF链路会停止工作,只能收发控制报文(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检测报文),而不能收发业务报文。
从而,通过比较接收到的各个第二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ID,PE设备能够只保持与一个符合预设条件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之间的VCF链路继续工作,而将与其他CB系统中的CB设备之间的VCF链路阻塞,从而使得本PE设备归属于该符合预定条件的CB系统。
另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针对VCF链路不可用(down)的问题,例如,CB设备故障,或VCF链路故障等,可以预先在PE设备上设置一个等待定时器,例如,该等待定时器的时长为2s,PE设备在接收到首个第二检测报文时,开启该等待定时器,若该等待定时器超时,仍然有某些处于工作状态的VCF链路没有接收到第二检测报文,则不再等待,立刻执行比较步骤。
步骤S508,CB设备接收直连的PE设备发来的第三检测报文或第四检测报文,若接收到的是第三检测报文,则CB设备将本CB设备连接至发来该第三检测报文的PE设备的VCF物理接口维持在工作状态,即,CB设备不会对该VCF物理接口进行处理,仅将该VCF物理接口记录为已处理完成;若接收到的是第四检测报文,则CB设备将本CB设备连接至发来该第四检测报文的PE设备的VCF物理接口修改为阻塞状态,将该VCF物理接口记录为已处理完成。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针对VCF链路不可用的问题,例如,PE设备发生故障,或VCF链路发生故障,可以在CB设备上预先设置一个等待定时器,例如,该等待定时器的时长为2s,若该等待定时器超时,还没有从某一个VCF物理接口上接收到第三检测报文或第四检测报文,则将该VCF物理接口记录为已处理完成。
另外,在接收到直连的所有PE设备发来的第三检测报文或第四检测报文之后,若本CB设备为备(standby)CB设备,则将本CB设备上各个VCF物理接口的当前状态通过第五检测报文发送给主CB设备,之后开始拓扑数据处理;若本CB设备为主CB设备,则在接收到所有备CB设备发来的第五检测报文之后,开始拓扑数据处理,转化成系统事件,如主备倒换,和设备离开等。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针对备CB设备发生异常,不能发送第五检测报文给主CB设备的问题,可以预先在主CB设备上设置一个等待定时器,例如,该等待定时器的时长为3s,若等待定时器超时还没有收到某个/某些备CB设备发来的第五检测报文,则主CB设备就忽略该备用CB设备,继续开始拓扑数据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报文丢失的问题,CB设备可以周期性地发送第二检测报文,例如,周期为100ms,并且,CB设备在从所有处于工作状态的VCF物理接口(或VCF链路)上收到PE设备发来的第三检测报文或第四检测报文后,则本次归属检测过程结束;并且,通过在检测报文中携带序列号来标识一次归属检测过程,在开始一次归属检测时,CB设备在发送的第二检测报文中携带本次归属检测对应的序列号,PE设备在执行完比较步骤之后,即将本次归属检测对应的序列号标记成old(表明已经处理过);如果PE设备上的一个VCF物理接口已经处于Block状态,仍然接收到了第二检测报文,则该PE设备通过该VCF物理接口回复第四检测报文,如果该PE设备上的一个VCF物理接口不是处于Block状态(即处于工作状态),仍然接收到了第二检测报文,则在此次接收的第二检测报文中携带的序列号与本地的已经被标记成old的序列号相同的情况下,直接通过该VCF物理接口回复第三检测报文,在此次接收的第二检测报文中携带的序列号(为了描述方便,记为序列号1)与本地的已经被标记成old的序列号不相同的情况下,说明这是新的一次归属检测中的第二检测报文,该PE设备等待其他处于工作状态的VCF物理接口接收到携带有序列号1的第二检测报文之后,执行比较步骤,比较步骤完毕之后,将序列号1标记成old。
此外,如果在一次分裂导致的归属检测过程中又发生了分裂,再次分裂会导致新的一次归属检测过程,则CB设备会重置等待定时器,对本次归属检测过程中修改为Block状态的VCF物理接口的状态保持不变,之后开始新的一次归属检测过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使得第一条件与第三条件具有对应关系,并且,第二条件与第四条件具有对应关系,例如,当第三条件为最大时,第一条件为最小,当第四条件为最小时,第二条件为最大。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中是将归属检测过程和iMAD过程分别单独实施,并且,先执行归属检测过程,归属检测过程执行完毕后,再执行iMAD过程。本实施例二中,将归属检测过程与iMAD过程融合在一起实施,从而达到CB系统分裂成多个CB系统之后的PE设备的归属选择问题,以及哪个CB系统继续工作、哪个CB系统停止工作的MAD问题。
融合后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S602-步骤S606,同上述的步骤S502-S506,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608,CB设备接收直连的PE设备发来的第三检测报文或第四检测报文,若接收到的是第三检测报文,则CB设备将本CB设备连接至发来该第三检测报文的PE设备的VCF物理接口维持在工作状态,即,CB设备不会对该VCF物理接口进行处理,仅将该VCF物理接口记录为已处理完成;若接收到的是第四检测报文,则CB设备将本CB设备连接至发来该第四检测报文的PE设备的VCF物理接口修改为阻塞状态,将该VCF物理接口记录为已处理完成,之后,如果接收到该第四检测报文的VCF物理接口所属的虚拟槽号组使能了iMAD,则在本地添加一个标记;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针对特定的虚拟槽号组配置用于使能iMAD的命令行。
步骤S610,CB设备在接收到直连的所有PE设备发来的第三检测报文或第四检测报文之后,若本CB设备为备(standby)CB设备,则将本CB设备上各个VCF物理接口的当前状态通过第五检测报文发送给主CB设备,之后开始拓扑数据处理;若本CB设备为主CB设备,则在接收到所有备CB设备发来的第五检测报文之后,开始拓扑数据处理,转化成系统事件,如主备倒换,和设备离开等,然后,查看本地是否有标记,若有,则进入MAD不工作状态,若没有,则不进入MAD不工作状态,不做处理。
从而,在本实施例二中,主CB设备无需发送第一检测报文,直接利用PE设备的比较结果完成了iMAD。
实施例三
以图6所示的VCF网络为例,对实施例一中的iMAD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图6所示的VCF网络中,CB设备CB1-CB3通过IRF技术组成一个CB系统,PE设备PE1与CB1、CB2连接,PE设备PE2与CB1-CB3均连接。当CB1与CB2之间的链路中断后,该CB系统分裂成了2个CB系统:一个是CB1组成的CB系统,该CB系统的主CB设备就是CB1;另一个是CB2和CB3组成的CB系统,该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是CB2,CB3是备CB设备。预先在CB1-CB3上,针对连接至PE2的VCF物理接口所属的虚拟槽号组,配置使能iMAD的命令行。
iMAD的具体执行过程包括:
CB1向PE2发送第一检测报文,该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CB1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其中,CB设备总数是1,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是1;同样,CB2也会向PE2发送第一检测报文,该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CB2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其中,CB设备总数是2,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是2。
PE2接收到CB1发来的第一检测报文后,将该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CB2和CB3;PE2接收到CB2发来的第一检测报文后,将该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CB1和CB3。
CB1接收到PE2转发来的来自CB2的第一检测报文后,比较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1与该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2,比较结果是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1最小,则进入MAD不工作状态,将本CB设备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均关闭,并通知所在CB系统内的备CB设备和PE设备将连接至外部网络的接口关闭;CB2接收到PE2转发来的来自CB1的第一检测报文后,比较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2与该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1,比较结果是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2最大,则不进行处理;CB3由于是备CB设备,因此,在接收到PE2转发来的来自CB1的第一检测报文后,丢弃接收的第一检测报文。
最终,CB1所在的CB系统停止工作,而CB2和CB3组成的CB系统继续工作。
实施例四
针对实施例一中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四中提供了一种VCF网络中的CB设备,如图7所示,CB设备中包括以下模块:
接收模块10,用于在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之后,接收与本CB设备直连的特定PE设备转发来的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其中,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发送本第一检测报文的主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特定PE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检测报文后,将接收的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直连的除发来该第一检测报文的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
比较模块20,用于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比较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接收模块10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以及比较所在的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与该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
处理模块30,用于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在比较模块20的比较结果是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符合预定条件时,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
其中,CB设备中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向直连的特定PE设备发送第一检测报文。
其中,预设条件为CB设备总数符合第一条件,其中,第一条件为最小或最大;当CB设备总数符合第一条件的CB系统有至少两个时,预设条件为CB设备总数符合第一条件,并且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合第二条件,其中,第二条件为最大或最小。
另外,处理模块通过将本CB设备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关闭,并通知所在CB系统中的备CB设备和PE设备将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关闭的方法,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
另外,CB设备中还包括:丢弃模块,用于如果本CB设备是备CB设备,则在接收模块接收到直连的特定PE设备转发来的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之后,丢弃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报文。
综上,本申请以上实施例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利用与所有CB设备均连接的特定PE设备,在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之后,分裂得到的每一个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均会向同一个特定PE设备发送第一检测报文,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所在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特定PE设备接收到第一检测报文后,就会将接收的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直连的除发来该第一检测报文的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主CB设备接收到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后,就可以比较所在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其他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以及比较所在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而,若比较出所在CB系统符合预定条件,则将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即,使得所在CB系统停止工作。上述方法不需要CB设备及其上层设备支持LACP、BFD或ARP协议中的任一种来完成MAD,从而组网灵活、不受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纵向融合架构VCF网络中的多活检测MAD方法,所述VCF网络中包括:控制桥CB设备和端口扩展PE设备,至少两个CB设备通过智能弹性架构IRF技术组成CB系统,PE设备与至少两个CB设备连接,特定PE设备与所述CB系统中的所有CB设备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之后,CB设备接收直连的特定PE设备转发来的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其中,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发送本第一检测报文的主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特定PE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检测报文后,将接收的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直连的除发来该第一检测报文的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
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CB设备比较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以及比较所在的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与该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若比较结果是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符合预定条件,则CB设备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CB设备向直连的特定PE设备发送第一检测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条件为CB设备总数符合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最小或最大;
当CB设备总数符合所述第一条件的CB系统有至少两个时,所述预设条件为CB设备总数符合所述第一条件,并且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合第二条件,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最大或最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的方法包括:
将本CB设备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关闭,并通知所在CB系统中的备CB设备和PE设备将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CB设备接收到直连的特定PE设备转发来的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之后,还包括:
如果本CB设备是备CB设备,则丢弃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报文。
6.一种纵向融合架构VCF网络中的控制桥CB设备,所述VCF网络中包括:CB设备和端口扩展PE设备,至少两个CB设备通过智能弹性架构IRF技术组成CB系统,PE设备与至少两个CB设备连接,特定PE设备与所述CB系统中的所有CB设备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CB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CB系统分裂成至少两个CB系统之后,接收与本CB设备直连的特定PE设备转发来的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其中,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有发送本第一检测报文的主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和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特定PE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检测报文后,将接收的第一检测报文转发给直连的除发来该第一检测报文的CB设备以外的其他CB设备;
比较模块,用于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比较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中的CB设备总数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CB设备总数,以及比较所在的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与该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
处理模块,用于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在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是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符合预定条件时,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B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本CB设备是主CB设备,则向直连的特定PE设备发送第一检测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B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条件为CB设备总数符合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最小或最大;
当CB设备总数符合所述第一条件的CB系统有至少两个时,所述预设条件为CB设备总数符合所述第一条件,并且主CB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合第二条件,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最大或最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B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通过将本CB设备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关闭,并通知所在CB系统中的备CB设备和PE设备将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关闭的方法,将本CB设备所在的CB系统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B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丢弃模块,用于如果本CB设备是备CB设备,则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直连的特定PE设备转发来的来自其他CB系统中的主CB设备的第一检测报文之后,丢弃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报文。
CN201310384261.3A 2013-08-29 2013-08-29 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3457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4261.3A CN103457795B (zh) 2013-08-29 2013-08-29 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4261.3A CN103457795B (zh) 2013-08-29 2013-08-29 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7795A true CN103457795A (zh) 2013-12-18
CN103457795B CN103457795B (zh) 2016-04-13

Family

ID=49739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4261.3A Active CN103457795B (zh) 2013-08-29 2013-08-29 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5779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358A (zh) * 2014-09-18 2014-12-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Vcf系统中pe设备软件加载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3731303B (zh) * 2013-12-20 2017-08-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融合架构接口实现多活性实体检测的方法及设备
CN109039798A (zh) * 2018-06-20 2018-12-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分裂检测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刀桂,祁正林: "H3C:VCF纵向虚拟化技术架构", 《H3C:VCF纵向虚拟化技术架构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3C:IRF2.0技术白皮书", 《H3C:IRF2.0技术白皮书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303B (zh) * 2013-12-20 2017-08-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融合架构接口实现多活性实体检测的方法及设备
CN104243358A (zh) * 2014-09-18 2014-12-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Vcf系统中pe设备软件加载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9039798A (zh) * 2018-06-20 2018-12-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分裂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039798B (zh) * 2018-06-20 2021-01-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分裂检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7795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4570B (zh) Irf系统中的聚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15400A (zh) 一种数据流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2395144B (zh) 无线接入点升级方法、系统及设备
US9628324B2 (en) Openflow switch and failure recovery method in openflow network
CN100490418C (zh) 一种基于虚拟局域网的数据交换方法及设备
CN103067277B (zh) 建立控制通道的方法、转发设备和控制设备
CN103441878B (zh) Vcf网络中pe设备的归属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595626A (zh) 一种环形网络中实现动态路径规划的方法
CN103036702B (zh) 一种跨网段的n+1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5516292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云平台的热备方法
CN101895437A (zh) 一种分布式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及设备
CN104821913A (zh) 一种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5871674A (zh) 环保护链路故障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731303A (zh) 一种纵向融合架构接口实现多活性实体检测的方法及设备
CN102571425B (zh) 一种边界网关协议平滑重启方法和装置
CN105471098A (zh)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
JP5491623B2 (ja) アドレスのリフレッシュ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4639437A (zh) 堆叠系统中广播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4518936A (zh) 链路动态聚合方法和装置
CN105490936A (zh) 一种基于sdn的避免冲突的快速数据传输方法
CN105530115A (zh) 一种实现操作管理维护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32183A (zh) 双上行链路故障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457795B (zh) Vcf网络中的mad方法及设备
CN103441940A (zh) 网络设备由备状态到主状态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6850268A (zh) 一种线性保护倒换的实现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