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5087A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5087A
CN103455087A CN2012101711590A CN201210171159A CN103455087A CN 103455087 A CN103455087 A CN 103455087A CN 2012101711590 A CN2012101711590 A CN 2012101711590A CN 201210171159 A CN201210171159 A CN 201210171159A CN 103455087 A CN103455087 A CN 103455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te
housing
projec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suppor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11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顺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2101711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550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455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5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主体及一支撑组件。主体包括一第一机体及一第二机体。第一机体具有一第一滑槽。第二机体枢设在第一机体且具有一第二滑槽。支撑组件包括一架体及至少一支撑杆。架体用以滑设在第二滑槽。支撑杆的一第一端枢接在架体,且支撑杆的一第二端用以滑设在第一滑槽。当第二机体相对第一机体展开在一第一位置时,支撑杆的第二端抵靠在第一滑槽的末端,且架体抵靠在第二滑槽的末端。

Description

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受惠于半导体元件与显示器技术的进步,电子装置不断的向小型、多功能且携带方便的方向发展,常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移动电话(mobile 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等。可携式电子装置采用折迭方式来减少收纳面积,以达到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目的。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一般的笔记本电脑大多是由主机与显示模块组成,其中主机与显示模块相互枢接。使用者可通过主机与显示模块的相对转动使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与显示模块闭合以方便携带,当要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再将显示模块展开以方便操作。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配备有触控式显示模块。当使用者以触控的方式操作显示模块时,按压荧幕的力量往往会造成显示模块的晃动,而让使用者在视觉上产生不适感,且在操作上较不顺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设备,其显示模块被按压时具有较小的晃动程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主体及一支撑组件。主体包括一第一机体及一第二机体。第一机体具有一第一滑槽。第二机体枢设在第一机体且具有一第二滑槽。支撑组件包括一架体及至少一支撑杆。架体用以滑设在第二滑槽。支撑杆的一第一端枢接在架体,且支撑杆的一第二端用以滑设在第一滑槽。当第二机体相对第一机体展开在一第一位置时,支撑杆的第二端抵靠在第一滑槽的末端,且架体抵靠在第二滑槽的末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当架体滑设在第二机体时,两支撑杆分别位于主体相对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杆的第二端具有一凸柱,凸柱用以滑设在第一滑槽并用以抵靠在第一滑槽的末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柱的一外径大于第一滑槽的一宽度,而使凸柱可被限位于第一滑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具有一开孔,开孔连接第一滑槽,且凸柱的一外径小于或等于开孔的孔径,而使凸柱可通过开孔进入或移离第一滑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架体具有一凸柱,凸柱用以滑设在第二滑槽并用以抵靠在第二滑槽的末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柱的一外径大于第二滑槽的一宽度,而使凸柱可被限位于第二滑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滑槽延伸到第二机体的边缘而形成一开口,且凸柱用以通过开口进入或移离第二滑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滑槽在开口处具有一导引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从第一位置相对第一机体闭合到一第二位置时,支撑杆的第二端沿第一滑槽滑动,且架体沿第二滑槽滑动。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支撑组件由相互枢接的架体及支撑杆所组成,使用者可将架体滑设到第二机体的第二滑槽,并将支撑杆滑设到第一机体的第一滑槽,以将支撑组件组装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主体。当第二机体相对第一机体展开到特定位置(即上述第一位置)时,支撑杆会抵靠在第一滑槽的末端且架体会抵靠在第二滑槽的末端,以提供固定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对位置的支撑力。因此,当使用者以触控的方式按压第二机体时,第二机体会具有较小的晃动程度。此外,可将架体设计为可拆卸地滑设在第二机体,并将支撑杆的第二端设计为可拆卸地滑设在第一机体,而使相互枢接的架体及支撑杆组成可拆式的支撑组件,让使用者能够依个人喜好拆装支撑组件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主体,以提升使用上的灵活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体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支撑模块的立体图;
图4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图1的支撑杆的第二端滑设在第一滑槽的剖面图;
图6为图1的架体滑设在第二滑槽的剖面图;
图7为图1的支撑杆的凸柱对位于第一滑槽的开孔的侧视图;
图8为图1的第二机体闭合在第一机体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可携式电子装置;
110:主体;
112:第一机体;
112a:第一滑槽;
112b、114b:末端;
112c:开孔;
114:第二机体;
114a:第二滑槽;
114c:开口;
114d、114e:位置;
114f:导引斜面;
120:支撑组件;
122:架体;
122a、124c:凸柱;
124:支撑杆;
124a:第一端;
124b:第二端;
L1、L2:长度;
D1、D4:外径;
D2、D5:宽度;
D3:孔径;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主体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支撑模块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一主体110及一支撑组件120。主体110包括一第一机体112及一第二机体114,第二机体114枢设在第一机体112。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00例如为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第一机体112例如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且第二机体114例如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模块。
支撑组件120包括一架体122及两支撑杆124,支撑杆124的第一端124a枢接在架体122。架体122用以滑设在第二机体114。当架体122滑设在第二机体114时,两支撑杆124如图1所示分别位于主体110相对的两侧,且各支撑杆124的第二端124b用以滑设在第一机体112。详细而言,第一机体112具有第一滑槽112a,第二机体114具有第二滑槽114a,架体122具有凸柱122a,且支撑杆124的第二端124b具有凸柱124c。使用者可将架体122的凸柱122a滑设到第二机体114的第二滑槽114a,并将支撑杆124的凸柱124c滑设到第一机体112的第一滑槽112a,以将支撑组件120组装在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主体110。
当第二机体114如图1所示相对第一机体112展开在第一位置P1时,支撑杆124的第二端124b上的凸柱124c会抵靠在第一滑槽112a的末端112b(标示在图2),且架体122的凸柱122a会抵靠在第二滑槽114a的末端114b(标示在图2),以提供固定第一机体112与第二机体114相对位置的支撑力。因此,当使用者以触控的方式第二机体114时,第二机体114会具有较小的晃动程度。
图4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请参考图4,举例来说,在未配置支撑组件120的情况下,当使用者按压第二机体114的位置114d时,其作用力会产生支点位于位置114e且力臂长度为L1的力矩,而使第二机体114产生晃动。在配置了支撑组件120的情况下,当使用者按压第二机体114的位置114d时,支点位于支撑杆124的第一端124a且力臂长度为小于L1的L2,因此在作用力相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力矩较小,而使第二机体114具有较小的晃动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架体122被设计为可拆卸地滑设在第二机体114,且支撑杆124的第二端124b被设计为可拆卸地滑设在第一机体112,而使相互枢接的架体122及支撑杆124组成可拆式的支撑组件120,让使用者能够依个人喜好拆装支撑组件120在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主体110,以提升使用上的灵活度。以下对此加以详细说明。
图5为图1的支撑杆的第二端滑设在第一滑槽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图3及图5,支撑杆124的第二端124b上的凸柱124c的外径D1大于第一滑槽112a的宽度D2,而使凸柱124c可被限位于第一滑槽112a内。此外,第一机体112如图1所示具有一开孔112c,开孔112c连接第一滑槽112a,且凸柱124c的外径D1小于或等于开孔112c的孔径D3,而使凸柱124c可通过开孔112c进入或移离第一滑槽112a。因此,支撑杆124的第二端124b可从第一机体112被卸下。
图6为图1的架体滑设在第二滑槽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图3及图6,架体122上的凸柱122a的外径D4大于第二滑槽114a的宽度D5,而使凸柱122a可被限位于第二滑槽114a内。此外,第二滑槽114a如图1所示延伸到第二机体114的边缘而形成一开口114c,使凸柱122a可通过开口114c进入或移离第二滑槽114a。因此,架体122可从第二机体114被卸下。
图7为图1的支撑杆的凸柱对位于第一滑槽的开孔的侧视图。当使用者欲将支撑组件120组装到主体110时,可先通过第二机体114的开口114c将架体122的凸柱122a移入第二滑槽114a,并让凸柱122a滑动到第二滑槽114a的末端114b而让架体122到达图7所示位置。并且,将第二机体114相对第一机体112枢转到如图7所示位置(示出为第一机体112与第二机体114彼此垂直),让支撑杆124的凸柱124c能够对位于并进入第一机体112的开孔112c。然后,将第二机体114从图7所示位置相对第一机体112枢转到图1所示位置,以带动凸柱124c移入第一滑槽112a而完成支撑组件120与主体110的组装。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槽114a往第二机体114的边缘逐渐扩张,而在开口114c处形成一导引斜面114f。通过导引斜面114f的导引,架体122的凸柱122a可较顺畅地通过开口114c滑入第二滑槽114a。
当使用者欲从主体110拆卸支撑组件120时,可先将第二机体114相对第一机体112枢转到如图7所示位置,让支撑杆124的凸柱124c能够对位于第一机体112的开孔112c,并通过开孔112c将凸柱124c移离第一滑槽112a。接着,将架体122的凸柱122a沿第二滑槽114a移到第二机体114的开口114c处,并通过开口114c将凸柱122a移离第二滑槽114a,以将支撑组件120从主体110卸下。
如图3所示,两支撑杆124并非以连动的方式设置,各支撑杆124可自由地相对另一支撑杆124枢转,因此当其中一个支撑杆124相对架体122枢转时,并不会带动另一个支撑杆124枢转。如此一来,在组装支撑组件120的过程中,各支撑杆124可独立地与第一滑槽112a的开孔112c进行对位,而使组装更为简易。
图8为图1的第二机体闭合在第一机体的侧视图。当第二机体114从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P1相对第一机体112闭合到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P2时,支撑杆124的第二端124b上的凸柱124c沿第一滑槽112a滑动,且架体122上的凸柱122a沿第二滑槽114a滑动。换言之,第一滑槽112a与第二滑槽114a分别提供了凸柱124c及凸柱122a足够的滑动范围,使支撑组件120可随着第一机体112及第二机体114的相对闭合而转变为图8所示状态,让使用者在不拆卸支撑组件120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将第二机体114闭合在第一机体11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支撑组件由相互枢接的架体及支撑杆所组成,使用者可将架体滑设到第二机体的第二滑槽,并将支撑杆滑设到第一机体的第一滑槽,以将支撑组件组装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主体。当第二机相对第一机体展开到特定位置(即上述第一位置)时,支撑杆会抵靠在第一滑槽的末端且架体会抵靠在第二滑槽的末端,以提供固定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对位置的支撑力。因此,当使用者以触控的方式按压第二机体时,第二机体会具有较小的晃动程度。此外,可将架体设计为可拆卸地滑设在第二机体,并将支撑杆的第二端设计为可拆卸地滑设在第一机体,而使相互枢接的架体及支撑杆组成可拆式的支撑组件,让使用者能够依个人喜好拆装支撑组件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主体,以提升使用上的灵活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包括:
一第一机体,具有一第一滑槽;以及
一第二机体,枢设在该第一机体且具有一第二滑槽;以及
一支撑组件,包括:
一架体,用以滑设在该第二滑槽;以及
至少一支撑杆,该支撑杆的一第一端枢接在该架体,该支撑杆的一第二端用以滑设在该第一滑槽,其中当该第二机体相对该第一机体展开在一第一位置时,该支撑杆的该第二端抵靠在该第一滑槽的末端,且该架体抵靠在该第二滑槽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当该架体滑设在该第二机体时,该两支撑杆分别位于该主体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杆的该第二端具有一凸柱,该凸柱用以滑设在该第一滑槽并用以抵靠在该第一滑槽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柱的一外径大于该第一滑槽的一宽度,而使该凸柱可被限位于该第一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具有一开孔,该开孔连接该第一滑槽,且该凸柱的一外径小于或等于该开孔的孔径,而使该凸柱可通过该开孔进入或移离该第一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架体具有一凸柱,该凸柱用以滑设在该第二滑槽并用以抵靠在该第二滑槽的末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柱的一外径大于该第二滑槽的一宽度,而使该凸柱可被限位于该第二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滑槽延伸到该第二机体的边缘而形成一开口,且该凸柱用以通过该开口进入或移离该第二滑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滑槽在该开口处具有一导引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机体从该第一位置相对该第一机体闭合到一第二位置时,该支撑杆的该第二端沿该第一滑槽滑动,且该架体沿该第二滑槽滑动。
CN2012101711590A 2012-05-29 2012-05-29 可携式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34550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11590A CN103455087A (zh) 2012-05-29 2012-05-29 可携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11590A CN103455087A (zh) 2012-05-29 2012-05-29 可携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5087A true CN103455087A (zh) 2013-12-18

Family

ID=49737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11590A Pending CN103455087A (zh) 2012-05-29 2012-05-29 可携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5508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7375A1 (en) * 2016-09-22 2018-03-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riction hinge
US9964998B2 (en) 2014-09-30 2018-05-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mechanism with multiple preset positions
US10344797B2 (en) 2016-04-05 2019-07-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with multiple preset positions
US10606322B2 (en) 2015-06-30 2020-03-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stage friction hing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2147B1 (en) * 1999-09-24 2003-03-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lexible monitor/display on mobile device
US7606024B2 (en) * 2007-08-16 2009-10-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uter lock system
CN201628060U (zh) * 2009-11-19 2010-11-10 吉多思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快装板
TW201114351A (en) * 2009-10-13 2011-04-16 Acer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2053651A (zh) * 2009-10-27 2011-05-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2147B1 (en) * 1999-09-24 2003-03-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lexible monitor/display on mobile device
US7606024B2 (en) * 2007-08-16 2009-10-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uter lock system
TW201114351A (en) * 2009-10-13 2011-04-16 Acer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2053651A (zh) * 2009-10-27 2011-05-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1628060U (zh) * 2009-11-19 2010-11-10 吉多思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快装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4998B2 (en) 2014-09-30 2018-05-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mechanism with multiple preset positions
US10606322B2 (en) 2015-06-30 2020-03-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stage friction hinge
US10344797B2 (en) 2016-04-05 2019-07-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with multiple preset positions
WO2018057375A1 (en) * 2016-09-22 2018-03-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riction hinge
US10037057B2 (en) 2016-09-22 2018-07-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riction hinge
CN109791423A (zh) * 2016-09-22 2019-05-2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摩擦铰链
CN109791423B (zh) * 2016-09-22 2022-11-0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摩擦铰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63143B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ving mechanism thereof
CN103716428B (zh) 便携式显示装置
US85375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08145266A3 (en) Pivot display
KR102193313B1 (ko) 전자 장치
WO2006060232A3 (en) Integrated input and display device for a mobile computer
CN103455087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EP2432197B1 (en) Sliding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ivoting stand
HK11361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nd a personal computer
CN103176525A (zh) 扩充基座、电子系统及解除两装置间连结的操作方法
CN103246323A (zh) 电子装置
US8634196B2 (en) Lock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197734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装置
CN103967924A (zh) 电子装置及其枢纽模块
CN102135787A (zh) 一种可以应用到笔记本电脑的键盘盖板装置
CN103906388A (zh) 连接机构及具有该连接机构的电子装置
CN102448270A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03576766A (zh) 可携式电脑
US9017086B2 (en) Detach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EP2056657B1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urface features
CN103140068A (zh) 手持电子装置
US8041399B2 (en) Mobile terminal comprising a scalable display
KR20160107940A (ko) 단일면 폴딩장치
US20210041910A1 (en) Portable device for processing,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sound, and video
US20110116224A1 (en) Docking 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