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9299A - 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9299A
CN103439299A CN2013104052458A CN201310405245A CN103439299A CN 103439299 A CN103439299 A CN 103439299A CN 2013104052458 A CN2013104052458 A CN 2013104052458A CN 201310405245 A CN201310405245 A CN 201310405245A CN 103439299 A CN103439299 A CN 103439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par
point
tested
longitudinal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52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9299B (zh
Inventor
李亚兵
韩迎春
毛树春
范正义
王国平
冯璐
杨北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 cotto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3104052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9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9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9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9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9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空间网格取样方法选择测试作物群体,并在测试作物群体冠层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均匀设置测试点,采用PAR测试仪器对每一测试点的PAR进行测试,每一测试点所测得的PAR包括测试点的透射PAR和反射PAR;2)根据步骤1)测量得到每个测试点的PAR值,采用克里金插值法求解出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其它待测点的PAR值;3)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建立坐标系,对位于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的测试点和待测点的位置进行编号生成Grid文件;4)获取透射和反射的插值Grid文件后,利用矩阵运算方法求取Grid文件中每一元素所对应的光能截获率;5)基于求取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测试点和待测点的光能截获率,得到群体整个光能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业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的量化是一个古老而又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因此如何定量冠层内光分布,提高作物冠层受光能力,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己成为作物生产和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Monsi和Saeki(1953)最早将随机分布介质中的Beer-Lambert光传播定律应用到植物冠层内的光传输研究,假设冠层内叶片随机分布,按高度层切分成许多层,并测定每一层中的叶面积和光强,从实际测定和理论推导两个方面建立了光强对叶面积的依赖关系,得到透光率随向下累积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呈指数递减。由于指数模型简单、易行,参数易于获得,在农、林、生态等各有关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消光系数成为判断植物群体透光性好坏的经典指标。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植物冠层内光分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由于实际植物群体的叶片分布状况与随机分布假设不完全相符,许多学者对指数模型进行了不同的修订和发展,试图达到更加准确的模拟结果,基于植物冠层结构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和时间上的动态性,建立了许多植物冠层光传输与光分布模型,特别是处理特定冠层结构的一些专用模型:例如将宽行行播作物群体假设成行内随机分布,或将植物冠层内的单株植物视为叶片随机分布的一定形状的空间体,以便用指数模型模拟不同冠层的光分布。然而,在国外作物模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SAIL(verhoef,1984)模型则把水平分布较均匀的作物冠层沿垂直方向分成不同层次,假设每一层内叶片在水平方向上呈随机分布,模拟冠层内的光分布。为了更加准确地模拟植株群体组分的非随机分布对光分布的影响,Ross(1981)提出了叶方位角分布函数(G函数),把植物的空间结构完全用叶片分布的形式来表达,并对植物群体组分的非随机分布对冠层光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上述模型主要是以单一植物群体为对象而建立的光分布模型。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人们对复合群体光分布模型开展了拓展性研究;例如Marshall(1983)建立了花生与谷子间作辐射截获模型,Tappeiner等建立了不同冠层结构植物复合群体的光合作用空间分布模型,Lantinga等(1999)模拟分析了黑麦草与三叶草复合群体中叶面积、光分布和光截获的垂直分布。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将现代三维图形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中迅速发展起来的辐射度和光线跟踪技术引进到植物群体内三维空间上的光模拟研究,在三维空间上实现植物群体内辐射分布的精确模拟:例如Wang等(2008)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投影和Z-buffer算法模拟太阳直接辐射的三维空间分布,用天空立体角积分的Turtle模型计算天空散射辐射的截获,建立了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三维空间分布模拟模型,也有学者利用鱼眼镜头和彩色数字相机分层摄取冠层内叶片上的可见光强度,通过数字图像分析,用闪光量计算光斑或阴影在冠层内的分布。
上述测定量化方法在冠层内光传输与光分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冠层光合生产力的精确模拟与量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以往的冠层光分布模型大都是一维或二维的,通常应用于假设水平均质的作物群体,这与实际作物株型结构的高度空间异质性相悖,不能准确描述空间的分布特点,继而无法准确量化作物群体空间任意点的光能分布,往往得到偏差较大或者错误的结论,对评价作物品种特性、植被生态环境和作物长势等评价造成错误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作物群体内光合有效辐射进行精确定位定量分析的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空间网格取样方法选择测试作物群体,并在测试作物群体冠层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均匀设置测试点,采用PAR测试仪器对每一测试点的PAR进行测试,每一测试点所测得的PAR包括测试点的透射PAR和反射PAR;2)根据步骤1)测量得到每个测试点的PAR值,采用插值法求解出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其它待测点的PAR值;3)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建立坐标系,对位于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的测试点和待测点的位置进行编号生成Grid文件,Grid文件的每个元素Grid(i,j)记录每个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位置,i表示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横坐标,j表示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纵坐标;4)获取透射和反射的插值Grid文件后,利用矩阵运算方法求取Grid文件中每一元素所对应的光能截获率;5)基于求取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测试点和待测点的光能截获率,对作物群体在整个测试空间区域内的任意点PAR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生成空间格网文件,并采用多重积分法计算整个测试空间区域的体积,然后除以作物冠层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的面积,得到群体整个光能利用效率。
所述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设置一测试框架,所述测试框架采用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宽度为作物的行间距离,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根据测试需要进行设定;所述矩形框架上横向间隔平行设置有若干横向测试杆,每相邻两个横向测试杆之间的间距相同,测试点根据测试需要均匀分布在每一所述横向测试杆上。
所述步骤2)的插值方法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
所述步骤4)中的Grid光能截获率(i,j)=1-Grid反射PAR(i,j)-Grid透射PAR(i,j),Grid文件每一元素的光能截获率等于1减去该元素所对应的反射PAR再减去该元素所对应的透射PAR。
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空间网格取样方法选择测试作物群体,并在测试作物群体冠层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均匀设置测试点,采用PAR测试仪器对每一测试点的PAR进行测试,每一测试点所测得的PAR包括测试点的透射PAR和反射PAR;2)计算每一测试点所对应的PAR透射率Tr和反射率Rr;
3)根据步骤2)计算得到每个测试点的PAR透射率Tr和反射率Rr,采用插值法求解出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其它待测点的PAR透射率Tr和反射率Rr;4)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建立坐标系,对位于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的测试点和待测点的位置进行编号生成Grid文件,Grid文件的每个元素Grid(i,j)记录每个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位置,i表示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横坐标,j表示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纵坐标;5)获取透射和反射的插值Grid文件后,利用矩阵运算方法求取Grid文件中每一元素所对应的光能截获率;6)基于求取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测试点和待测点的光能截获率,对作物群体在整个测试空间区域内的任意点PAR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生成空间格网文件,并采用多重积分法计算整个测试空间区域的体积,然后除以作物冠层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的面积,得到群体整个光能利用效率。
所述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设置一测试框架,所述测试框架采用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宽度为作物的行间距离,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根据测试需要进行设定;所述矩形框架上横向间隔平行设置有若干横向测试杆,每相邻两个横向测试杆之间的间距相同,测试点根据测试需要均匀分布在每一所述横向测试杆上。
所述步骤3)的插值方法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
所述步骤5)中的Grid光能截获率(i,j)=1-Grid反射率Rr(i,j)-Grid透射率Tr(i,j),Grid文件每一元素的光能截获率等于1减去该元素所对应的PAR反射率再减去该元素所对应的PAR透射率,即:In=1-PARt/PARI-PARr/PARI。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作物群体特别是行向种植的作物群体具有高度空间相关性,传统统计学的随机方法取样测定分析方法无法准确量化作物群体空间任意点的光能分布,本发明利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原理,以区域化变量为基础,通过空间网格采样方法选择测试作物,提出了空间任意点光合有效辐射的截获率网格计算方法,建立了批处理自动化空间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流程,能够准确描述作物群体空间的分布特点,进一步准确量化作物群体空间任意点的光能分布,可以有效对作物品种特性、植被生态环境和作物长势等准确评价。2、棉花是需要强光作物之一,棉花因为具有无限生长特性,冠层结构受品种、水肥条件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对棉花群体内光合有效辐射进行精确定位定量分析,对棉花生产管理,品种选育,模式配置,株型鉴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3、为了测定位置的准确性和方便性,本发明制作了一测定框架,这样便于测试棒的移动距离,测试方便、快捷。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作物群体内光合有效辐射进行精确定位定量分析中,科学量化光能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分布,为合理配置作物种植密度,种植模式,评价不同作物株型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网络法取样及测定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棉花群体冠层光能空间分布效果示意图,其中,图2(a)是棉花群体冠层内透射PAR空间分布示意图;图2(b)是棉花群体冠层内反射PAR空间分布示意图;图2(c)是棉花群体冠层内PAR截获率空间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以棉花作物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可以适用于其他各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空间网格取样方法选择测试作物群体,并在测试作物群体冠层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均匀设置测试点,并采用PAR测试仪器对每一测试点的PAR进行测试,每一测试点所测得的PAR包括测试点的透射PAR和反射PAR,其中,空间网格取样方法是现有技术空间统计学的常用统计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选择某个晴天,采用空间网格取样方法在每个作物群体中选取代表性的棉花2行,在选取的棉花行间以及从地面到冠层上方进行测试。为了方便测试,本发明在选取的棉花行间纵向设置一测试框架(如图1所示的测试框架代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测试框架采用一矩形框架1,矩形框架1的宽度为棉花的行间距离,矩形框架1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矩形框架1上横向间隔平行设置有若干横向测试杆2,每相邻两个横向测试杆2之间的间距相同,测试点(图1中的黑色圆点表示)根据测试需要均匀分布在每一横向测试杆2上,本实施例中每个横向测试杆2上的相邻测试点的间距为20cm(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15~20cm,但是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测试点的总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30~100,PAR测量仪器的各测试棒在各测定点采用悬挂点的方法在冠层上方同时测定冠层透射PAR和反射PAR;其中,PAR测量仪器的探头水平向上可以测定透射PAR,探头水平向下可以测定反射PAR。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PAR测量仪器可以采用100cm长的线型光量子传感器(LI-191SA,LI-COR,Lincoln,NE,USA),将线型光量子传感器可以与一数据收集器(LI-1400,LI-COR,Lincoln,NE,USA)相连,对每个测试点的PAR值的测量结果自动进行记录。
2、根据步骤1测量得到每个测试点的PAR值,采用克里金插值法求解出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其它待测点的PAR值。
为了能够全面对选取的棉花行间光能分布进行准确描述,还需要对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未设置测试点的其它待测位置处的PAR值通过插值进行估算,本发明综合目前十二种对离散数据格网化内插方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最小曲率法、改进谢别德法、自然邻点插值法、最近邻点差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线性插值三角网法、移动平均插值法、数量度量插值法、局部多项式插值法、多元回归法、克里金插值法方法基础上,利用surfer工具筛选出适合光能分布特点的克里金插值法。
由于空间测试点在30~100之间,克里金插值法是以空间结构分析为基础,在估计值满足无偏性和最小方差的前提下求估计值,区域化变量满足二阶平稳假设,待测点X0的估计值为
Figure BDA000037815822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0378158220000052
是n个已知测试点的函数值,λi是n个已知点的全系数,由无偏的条件可知λi的和等于1:
Σ i = 1 n λ i γ ( X i , X j ) + φ = γ ( X i , X 0 ) , i = 1,2 . . . n
式中,φ为拉格朗日算子,γ(Xi,X0)为已知测试点与待测点间的变异函数值,γ(Xi,Xj)为已知测试点间的变异函数值,求出待测点X0的估计值。
3、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建立坐标系,对位于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的测试点和待测点的位置进行编号生成Grid文件,Grid文件的每个元素Grid(i,j)记录每个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位置,i表示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横坐标,j表示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纵坐标。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测试框架的左下角为坐标原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建立坐标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试框架的宽和长作为X轴和Y轴,在此不作限定。
4、获取透射和反射的插值Grid文件后,利用矩阵运算方法求取Grid文件中每一元素所对应的光能截获率。
由于作物群体冠层内任意空间点无法直接读出光能利用PAR截获率,因此采用对Grid文件采用矩阵运算方法计算棉花群体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所测点(测试点和待测点)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得出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所测点的光能截获率空间分布数值,即:Grid光能截获率(i,j)=1-Grid反射率(i,j)-Grid透射率(i,j),Grid文件每一元素的光能截获率等于1减去该元素所对应的反射PAR再减去该元素所对应的透射PAR。
5、基于求取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测试点和待测点的光能截获率,对作物群体在整个测试空间区域内的任意点PAR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生成空间格网文件,并采用多重积分法计算整个测试空间区域的体积,然后除以作物冠层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的面积,得到群体整个光能利用效率。
作物群体生物学产量和整个冠层群体的截获率呈正比,由于光能分布具有高度空间相关性,用人为的或随机的一个点或一个截面的值来代替整个群体的光能利用数值都是不科学的或者是错误的。本发明对作物群体任意点PAR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生成空间格网文件,并采用二重积分法计算整个测试空间区域的体积,然后除以纵向测试截面区域的面积,得到群体整个光能利用效率。本发明利用Simpson’s3/8Rule,计算公式如下:
A i = 3 Δx 8 [ G i , 1 + 3 G i , 2 + 3 G i , 3 + 2 G i , 4 + · · · + 2 G i , nCol - 1 + G i . nCol ]
Volume ≈ 3 Δy 8 [ A 1 + 3 A 2 + 3 A 3 + 2 A 3 + · · · + 2 A nCol - 1 + A nCol ]
作物冠层整个光能利用效率=Volume/(纵向测试截面区域)
式中,Δx为空间格网数据的列间距,Δy为空间格网数据的行间距,Gi,j为空间格网数据的第i行第j列的网格结点值。
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采用棉花冠层PAR透射率、反射率、截获率来分析冠层的光分布特征,由于光合辐射量与瞬时太阳高度角和云层关系密切,连续观测绝对值变动性大,可比性差,可以采用比值抵消了不同时间点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误差,则冠层透射PAR、反射PAR和光能截获率可以采用冠层PAR透射率(Tr)、反射率(Rr)和截获率(In)进行替换,其计算公式可以参考朱相成方法为:
Tr=PARt/PARI
Rr=PARr/PARI
In=(PARI-PARt-PARr)/PARI
式中,PARI为冠层顶部透射PAR,单位为:μmol·m-2·s-1;PARt和PARr分别为冠层底部透射PAR和反射PAR,单位均为:μmol·m-2·s-1。因此可以采用冠层PAR透射率(Tr)、反射率(Rr)和截获率(In)代替步骤1~5中的冠层透射PAR、反射PAR和截获率更为准确低获得整个光能利用效率。
下面通过三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试验于2011、2012年在河南省安阳市(36°06′N,114°21′E)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地进行,试验棉花品种为鲁棉研28号,构建了6个不同种植密度的棉花群体,分别为15000、33000、51000、69000、87000、105000株/hm2;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66.6m2,行距为0.80m,每个小区20行。2011年播种时间为4月20日,2012年播种时间为4月22日。
光合有效辐射PAR数据采集利用空间统计学原理,首先采用空间网格方法取样方法在每个密度群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棉花2行,在棉花行间的纵向截面区域放置测试框架,测定每一个测试点的PAR值:探头水平向上测定透射PAR,探头水平向下测定反射PAR。PAR测量使用仪器采用1m长的线型光量子传感器(LI-191SA,LI-COR,Lincoln,NE,USA)和数据采集器(LI-1400,LI-COR,Lincoln,NE,USA),冠层顶部PAR为每隔5秒自动测量记录。本实施例中计算棉花冠层PAR透射率(Tr)、反射率(Rr)和截获率(In)为:
Tr=PARt/PARI
Rr=PARr/PARI
In=(PARI-PARt-PARr)/PARI
整个冠层PAR截获率=1-整个冠层透射率-整个冠层反射率。
对棉花群体任意点PAR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生成空间格网文件,用二重积分法计算测试空间区域体积,然后除以纵向区域截面面积,即可得到棉花群体整个光能利用效率,本实施例采用3/8扩展Simpson's规则进行计算:
A i = 3 Δx 8 [ G i , 1 + 3 G i , 2 + 3 G i , 3 + 2 G i , 4 + . . . + 2 G i , ncol - 1 + Gi , ncol ]
Volume ≈ 3 Δy 8 [ A 1 + 3 A 2 + 3 A 3 + 2 A 4 + . . . + 2 A ncol - 1 + A ncol ]
棉花冠层整个光能利用效率=Volume/(纵向测试截面区域)
不同大小的棉花群体冠层株型结构有着各自特点,不同群体棉花茎叶的空间分布决定PAR的分布。棉花枝叶空间的分布及其变化特点直接决定了PAR在棉花群体内的分布特征。如图2(a)所示的群体冠层内PAR透射率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在水平方向上,行中间的透光率要高于棉花行上,纵向上,冠层中上部要高于中下部。群体冠层内PAR反射率空间分布,在水平方向上,行中间的透光率要高于棉花行上,纵向上,冠层中上部要高于中下部,如图2(b)所示。群体内PAR截获率由于是1减去反射率和透射率之和,反射率相比较占的比重很小,所以群体内PAR截获率的空间分布特点正好与透射率相反,如图2(c)所示。
棉花封行前,透光率冠层内分布等值线呈深“V”字形,随着生育进程,棉花植株茎、叶等器官的快速生长,中下部PAR透射率逐渐减少,以2012年播后81天(33000株)群体为例,到了棉花成熟衰老期后,棉花叶片逐渐脱落,中下部透过光率逐渐增加,PAR冠层内分布开始呈现“U”型,其纵向变化比棉花生长初期平缓。从群体PAR反射率来看,整个生育期群体PAR反射率,前期先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后缓慢上升。棉花生育前期,随着群体增大PAR反射率减小,棉花封行以后,不同群体差异逐渐减小。整个生育期群体PAR反射率变化特征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6个群体模拟模型决定系数都在0.9以上。群体PAR最小反射率和群体大小呈负相关,150000株/hm2,310000株/hm2两个群体PAR反射率最小值为0.01、0.008,分别出现在播后124天和121天;而其它4个密度稍大的群体,群体PAR反射率最小值分别依次为0.009、0.007、0.006、0.006,出现时间分别在117、116、116、117天。群体PAR透射率变化曲线也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2011年模拟模型的决定系数都在0.93-0.98之间,2012年在0.89-0.98之间,但其变化幅度远大于群体PAR反射率。2011年全年群体PAR透过率在0.3-1之间,2012年在0.31-1之间。对不同群体而言,通过对其变化模拟方程求导,6个群体的PAR透过率最小值2011年依次为0.43、0.41、0.39、0.37、0.35、0.33,出现时间分别为播后122、123、121、119、116、118天;2012年依次为0.47、0.42、0.42、0.39、0.38、0.34,出现时间分别为105、106、106、104、104、106。
实施例2:
棉花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数据采集方法和群体PAR透射率、PAR反射率计算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2选用株型不同的棉花品种和新品系9个,分别是中棉所79、中棉所60、鲁棉28、冀228、冀958、ZM3799、ZM120、ZM113、DG002,通过采用9个不同棉花品种构建9个不同类型的棉花群体。试验于2012年在河南省安阳市(36°06′N,114°21′E)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地进行,设计试验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行距为0.8m等行设置,播种期为4月22日,小区为10行区,行长8m,宽0.8m,小区面积64.0㎡。针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系)构建的不同棉花群体,量化其群体光能分布,为不同株型棉花群体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整个群体的透光率的变化能够准确反应品种的株型特征,不同株型棉花群体整个生育期透光率变化曲线也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短果枝品系DG002和较早熟的ZM120、中棉所60等属于株型比较紧凑的品种(系),这种株型的品种(系)构成的棉花群体透光率高,截获光能少,在播种后的46天、59天、75天、97天、116天和139天,DG002品系的群体透光率分别为0.73、0.53、0.53、0.36、0.47和0.52。冀958,鲁棉研28,冀228等属于株型松散型品种,这种株型的棉花品种构成的棉花群体透光率低,截获光能多,播种后的46天、59天、75天、97天、116天和139天,冀958群体透光率分别为0.58、0.42、0.32、0.29、0.33和0.45。
实施例3:
棉花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数据采集方法和群体PAR透射率、PAR反射率计算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3选用一个棉花品种中棉所79,采用不同的株行距配置方式,构建了6个不同的棉花群体,6个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分别是:80cm等行距种植和90cm+20cm、90cm+10cm、80cm+20cm、80cm+10cm、70cm+20cm等5个宽窄行双行配置模式。试验于2012年在河南省安阳市(36°06′N,114°21′E)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大田直播播种期在4月22日,小区长8m,宽8m,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针对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构建的6个棉花群体,量化其群体光能分布,为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棉花群体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作物种植行距的变化对作物群体构建及其光能分布和利用影响较大,不同株行距配置的棉花群体整个生育期透光率变化曲线也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6个不同株行距配置的棉花群体中,以70cm+20cm宽窄行种植模式群体透光率最低,截获光能较多,在播种后的38天、46天、59天、66天、75天、86天、97天、109天、116天、128天和138天,其群体透光率分别为0.89、0.67、0.47、0.42、0.36、0.26、0.29、0.28、0.34、0.31、0.42;而90cm+20cm宽窄行种植模式群体最高,截获光能较少,在播种后的38天、46天、59天、66天、75天、86天、97天、109天、116天、128天和138天,其群体透光率分别为0.91、0.67、0.55、0.56、0.45、0.33、0.31、0.47、0.49、0.50、0.56。不同株行距配置的棉花群体光分布及透光率和截获光能的量化,为构建合理的高光效群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方法的各实施步骤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8)

1.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空间网格取样方法选择测试作物群体,并在测试作物群体冠层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均匀设置测试点,采用PAR测试仪器对每一测试点的PAR进行测试,每一测试点所测得的PAR包括测试点的透射PAR和反射PAR;
2)根据步骤1)测量得到每个测试点的PAR值,采用插值法求解出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其它待测点的PAR值;
3)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建立坐标系,对位于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的测试点和待测点的位置进行编号生成Grid文件,Grid文件的每个元素Grid(i,j)记录每个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位置,i表示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横坐标,j表示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纵坐标;
4)获取透射和反射的插值Grid文件后,利用矩阵运算方法求取Grid文件中每一元素所对应的光能截获率;
5)基于求取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测试点和待测点的光能截获率,对作物群体在整个测试空间区域内的任意点PAR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生成空间格网文件,并采用多重积分法计算整个测试空间区域的体积,然后除以作物冠层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的面积,得到群体整个光能利用效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设置一测试框架,所述测试框架采用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宽度为作物的行间距离,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根据测试需要进行设定;所述矩形框架上横向间隔平行设置有若干横向测试杆,每相邻两个横向测试杆之间的间距相同,测试点根据测试需要均匀分布在每一所述横向测试杆上。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插值方法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Grid光能截获率(i,j)=1-Grid反射PAR(i,j)-Grid透射PAR(i,j),Grid文件每一元素的光能截获率等于1减去该元素所对应的反射PAR再减去该元素所对应的透射PAR。
5.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空间网格取样方法选择测试作物群体,并在测试作物群体冠层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均匀设置测试点,采用PAR测试仪器对每一测试点的PAR进行测试,每一测试点所测得的PAR包括测试点的透射PAR和反射PAR;
2)计算每一测试点所对应的PAR透射率Tr和反射率Rr;
3)根据步骤2)计算得到每个测试点的PAR透射率Tr和反射率Rr,采用插值法求解出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其它待测点的PAR透射率Tr和反射率Rr;
4)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建立坐标系,对位于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的测试点和待测点的位置进行编号生成Grid文件,Grid文件的每个元素Grid(i,j)记录每个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位置,i表示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横坐标,j表示测试点或待测点在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的纵坐标;
5)获取透射和反射的插值Grid文件后,利用矩阵运算方法求取Grid文件中每一元素所对应的光能截获率;
6)基于求取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中测试点和待测点的光能截获率,对作物群体在整个测试空间区域内的任意点PAR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生成空间格网文件,并采用多重积分法计算整个测试空间区域的体积,然后除以作物冠层的纵向测试截面区域的面积,得到群体整个光能利用效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测试截面区域内设置一测试框架,所述测试框架采用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宽度为作物的行间距离,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根据测试需要进行设定;所述矩形框架上横向间隔平行设置有若干横向测试杆,每相邻两个横向测试杆之间的间距相同,测试点根据测试需要均匀分布在每一所述横向测试杆上。
7.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插值方法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Grid光能截获率(i,j)=1-Grid反射率Rr(i,j)-Grid透射率Tr(i,j),Grid文件每一元素的光能截获率等于1减去该元素所对应的PAR反射率再减去该元素所对应的PAR透射率,即:In=1-PARt/PARI-PARr/PARI。
CN201310405245.8A 2013-09-06 2013-09-06 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 Active CN103439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5245.8A CN103439299B (zh) 2013-09-06 2013-09-06 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5245.8A CN103439299B (zh) 2013-09-06 2013-09-06 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9299A true CN103439299A (zh) 2013-12-11
CN103439299B CN103439299B (zh) 2015-07-01

Family

ID=49693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5245.8A Active CN103439299B (zh) 2013-09-06 2013-09-06 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929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8145A (zh) * 2015-01-08 2015-04-29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一种植被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观测系统及方法
CN105137041A (zh) * 2015-09-10 2015-12-09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土壤参数空间分布的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0568459A (zh) * 2019-08-28 2019-12-1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igs和cors站的区域电离层tec实时监测方法
CN110857884A (zh) * 2018-08-23 2020-03-03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桑树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分布规律测定方法及系统
CN111736135A (zh) * 2020-05-12 2020-10-02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探测设备的性能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1613A (en) * 1992-11-12 1994-06-14 Coleman Research Corporation Data fusion workstation
CN101788553A (zh) * 2010-03-02 2010-07-28 中国农业大学 排土场植被指数与土壤养分空间多尺度分析方法
CN102708254A (zh) * 2012-05-18 2012-10-03 福州大学 基于虚拟植物的冠层对光合有效辐射截获能力分析方法
CN103238435A (zh) * 2013-05-09 2013-08-14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新疆枣棉间作滴灌棉田棉花群体结构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1613A (en) * 1992-11-12 1994-06-14 Coleman Research Corporation Data fusion workstation
CN101788553A (zh) * 2010-03-02 2010-07-28 中国农业大学 排土场植被指数与土壤养分空间多尺度分析方法
CN102708254A (zh) * 2012-05-18 2012-10-03 福州大学 基于虚拟植物的冠层对光合有效辐射截获能力分析方法
CN103238435A (zh) * 2013-05-09 2013-08-14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新疆枣棉间作滴灌棉田棉花群体结构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恩虹: "基于数字图像的棉花群体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no. 12, 15 December 2012 (2012-12-15) *
李亚兵等: "基于地统计学的棉花冠层光和有效辐射空间分布特征", 《农业工程学报》, vol. 28, no. 22, 30 November 2012 (2012-11-30)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8145A (zh) * 2015-01-08 2015-04-29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一种植被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观测系统及方法
CN105137041A (zh) * 2015-09-10 2015-12-09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土壤参数空间分布的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5137041B (zh) * 2015-09-10 2017-12-1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土壤参数空间分布的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0857884A (zh) * 2018-08-23 2020-03-03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桑树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分布规律测定方法及系统
CN110568459A (zh) * 2019-08-28 2019-12-1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igs和cors站的区域电离层tec实时监测方法
CN110568459B (zh) * 2019-08-28 2022-05-1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igs和cors站的区域电离层tec实时监测方法
CN111736135A (zh) * 2020-05-12 2020-10-02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探测设备的性能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1736135B (zh) * 2020-05-12 2023-08-04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探测设备的性能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9299B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spaltl et al. Leaf area and light use efficiency patterns of Norway spruce under different thinning regimes and age classes
Liu et al. Land use dependent variation of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scale-specific controls
Hu et al. Improvement of sugarcane crop simulation by SWAP-WOFOST model via data assimilation
Chen et al. 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e trends in the past 43 years (1961–2003) on crop growth and water demand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Wang et 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production, and potential adaptation measures: a case study in Jilin Province, China
CN103439299B (zh) 一种作物群体光能空间分布量化方法
WO2020192586A1 (zh) 一种田间小麦茎蘖数提取方法
CN105913017A (zh) 一种基于同期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
Li et al. Modelling irrigated maize with a combination of coupled-model simulation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Fang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orchard
CN110378926B (zh) 一种基于机载LiDAR和Sentinel-2A数据的地上植被生态水估算方法
CN116757357B (zh) 一种耦合多源遥感信息的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方法
CN106483147B (zh) 基于多源数据的长时间序列被动微波土壤水分精度改进研究方法
CN114169161A (zh) 一种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和固碳潜力估计方法和系统
Lin et al. Deriving the spatiotemporal NPP patter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of Mongolia using MODIS imagery
CN108205718B (zh) 一种粮食作物抽样测产方法及系统
CN113111799A (zh) 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耕地土壤肥力水平监测方法
Zhao et al.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afforestation and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uptake by plants in a critical riparian zone
Gong et al. An improved model to simulate soil water and heat: A case study for drip-irrigated tomato grown in a greenhouse
CN117178769B (zh) 一种基于自动化的园林植物养护方法及系统
CN114486786A (zh)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及测定系统
CN113158545B (zh) 一种生态系统区域内碳通量排放规律的监测方法
CN113552096A (zh) 一种基于光谱的菠萝叶片氮含量估算方法
CN101750114B (zh) 一种防护林带疏透度的测定方法
Yang et al. Use of the open-path TDL analyzer to monitor ammonia emissions from winter wheat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17

Address after: 455000 Anyang, Henan, North District Industrial Park Road, No. 8

Patentee after: Anyang Xiaokang Pesticid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5000 the Yellow River Road, Anyang Development Zone, Henan, No. 38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Cott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55100 Anyang, Henan, North District Industrial Park Road, No. 8

Patentee after: A cotton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5000 Anyang, Henan, North District Industrial Park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Anyang Xiaokang Pesticid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