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0925A -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0925A
CN103430925A CN2013103920754A CN201310392075A CN103430925A CN 103430925 A CN103430925 A CN 103430925A CN 2013103920754 A CN2013103920754 A CN 2013103920754A CN 201310392075 A CN201310392075 A CN 201310392075A CN 103430925 A CN103430925 A CN 103430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rva
snout moth
vitessoides
heortia
mo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20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0925B (zh
Inventor
乔海莉
陈君
徐常青
徐荣
李向明
赵醒寰
覃蓉敏
张国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u Green Life Co ltd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u Green Life Co ltd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u Green Life Co ltd,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Huazhou Green Lif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920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0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0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0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0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09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檀香或假蒿等诱集植物在防治黄野螟上的用途,属于植物害虫生物物理防治方法领域。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即在白木香林中种植诱集植物;然后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在开花的诱集植物上方或旁边空旷位置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天黑开灯,天亮关灯。本发明对黄野螟的杀虫效果好,每盏灯每天杀虫可达上千头,为高效防治黄野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次,本发明是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尤其是孕卵雌虫,可降低落卵率,从而有效地降低下代黄野螟的虫口密度和基数;此外,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本发明方法不用化学农药,既不存在环境污染,也避免了沉香药材的农药残留问题。

Description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害虫生物物理防治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又称土沉香、香材,白木香,牙香树,女儿香,栈香,青桂香,崖香,芫香或沉香等)属沉香属(Aquilaria),多年生常绿乔木,是名贵天然香料和中药沉香来源。野生白木香是1994年华盛顿公约认定的国际濒临绝种植物之一。白木香野生资源日益稀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为满足对沉香药材的大量需求,保护野生资源,改善其资源匮乏的现状,人工种植白木香是有效途径,为此我国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省从十余年前开始大规模种植白木香。但是白木香的种植受到害虫黄野螟的严重威胁。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属鳞翅目(Lepidoptera),是对白木香危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黄野螟是典型的寡食性害虫,仅取食白木香和漆树等少数几种植物(苏跃平.中药材,1994.17(12):7-9;Kalita等.Geobios(Jodhpur,India),2002.29:13-16),在我国,仅发现黄野螟为害白木香(苏跃平.中药材,1994.17(12):7-9;陈志云等.中国植保导刊,2011.31(11):10-14;Qiao等.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2012.143:269-279)。该害虫具有暴发性、暴食性的特点,主要以幼虫咬食白木香叶片,严重时,被害株率高达90%以上,单株虫口数量从几百头到上千头。由于虫口密度大,生长速度快,数天内便可把被害树的叶片全部吃光,甚至树干及枝条皮层也被啃食,造成白木香树光秃无叶,严重的整株死亡。
目前,对黄野螟的防治方法主要有:(1)、农业防治,冬季树冠下翻土消灭越冬蛹、化蛹盛期人工挖蛹等;(2)、化学防治,在白木香林间喷施化学农药。由于白木香树植株高大,尤其是野生白木香,多生于杂树林和村边树林地中,零星分布,施药难度极大;其次,化学农药的使用,又常常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增加、天敌数量减少,自然控制力量减弱;同时,大量使用农药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药材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直接影响白木香药材的质量和产区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中药沉香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利用灯光诱杀害虫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借助灯光诱杀害虫。诱虫灯的种类非常多,一般只要可以用于照明的光源均可作为诱虫灯使用,但是其中的效能却差别很大。频振式杀虫灯是农林业害虫防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杀虫灯。它杀虫种类广,可诱杀多种害虫,近年来在大面积防治水稻、小麦、杂粮、棉花、蔬菜、果树、油料、林木、仓库多种害虫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叶文娣,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但是,已有的研究认为黄野螟成虫对灯光仅具有略趋光性或弱趋光性(苏跃平.中药材,1994.17(12):7-9;陈志云等,中国植保导刊,2011.31(11):10-14)。经检索,没有发现利用灯光诱杀防治黄野螟的报道。
诱集植物是用以引诱昆虫、线虫或其它有害生物并以此保护目标作物(主栽作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的植物,它对有害生物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目标作物。利用诱集植物防治害虫,即是将害虫嗜食的寄主植物适当种植在农田和果园中,利用害虫对其表现出的取食和产卵的选择性,可以在关键时期把害虫引诱到诱集植物上,然后集中进行防控(许向利等.植物保护,2005,31(6):7-10;Boucher T J.Why perimeter trap cropping works.Proceedings of the2003.New York:State Vegetable Conference,2003,131-132;Hokkanen H M T.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1991,36:119-138)。
经检索,没有发现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黄野螟的的报道,也没有发现将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两者结合应用于防治黄野螟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黄野螟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另外,本发明人还发现,黄野螟成虫喜欢取食开花植物的花蜜、蜜露来补充营养,例如假蒿、檀香等。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每株开花植物上的成虫数量高达几百头。根据以上意外发现,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诱集植物在防治黄野螟上的应用。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诱集植物在防治黄野螟上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的诱集植物是指假蒿(Kuhnia rosmarnifolia Vent.)或檀香(Santalum album L.)等。所述的诱集植物优选假蒿。
本发明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在白木香林中种植诱集植物;然后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在开花的诱集植物上方或旁边空旷位置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天黑开灯,天亮关灯;每天清理接虫袋和高压电网上的虫体和污垢。从而达到诱杀黄野螟成虫,保护白木香树免受黄野螟危害的目的。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诱集植物是指假蒿(Kuhnia rosmarnifolia Vent.)或檀香(Santalum album L.)等。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诱集植物的种植方式为在白木香林的周围或中间,采用条带式或棋盘式等方式种植。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诱集植物的种植时期,可以在白木香种植时期同时种植假蒿或檀香;或者后期移栽假蒿或檀香。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诱集植物的种植面积占白木香林总种植面积的5%。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高度离地面2~3米,距离诱集植物1~2米;或悬挂于诱集植物顶端上方0.1~0.5米。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悬挂频振式杀虫灯的分布按照诱集植物种植的方式进行条带式分布或棋盘式分布,在诱集植物上方或旁边空旷位置放置频振式杀虫灯。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杀虫灯可悬挂在两棵树之间,或路旁电线杆或牢固物体上,用铁丝稳固好灯的底座,防止灯架晃动;接线口要用防水绝缘胶布严密包扎。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的光的波长为320~400nm。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包括频振灯管、高压电网和接虫袋;其中高压电网缠绕在灯管周围,灯下设有接虫袋。频振灯管能产生特定频率的光波,引诱害虫靠近扑灯,高压电网能将飞来的害虫杀死或击昏,接虫袋可将诱捕到的害虫收集在内,便于集中处理,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的高压电网的电压为2300V±115V。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是指PS-15Ⅱ频振式杀虫灯。所述的PS-15Ⅱ为频振式杀虫灯的型号。PS-15Ⅱ频振式杀虫灯是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是在本发明人意外发现黄野螟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特性,且羽化后的成虫喜欢取食开花植物(假蒿、檀香)的花蜜、蜜露来补充营养基础上形成的,本发明为高效防治黄野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2)本发明方法对黄野螟的杀虫效果好,利用诱集植物吸引害虫,然后利用灯光诱杀诱集植物和附近的害虫,根据成虫数量的不同,每盏灯每晚可能诱杀上千头黄野螟成虫。(3)本发明是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进行诱杀成虫,尤其是孕卵雌虫,可降低落卵率,从而有效地降低下代黄野螟的虫口密度和基数。(4)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挂灯通电即可杀虫,一盏杀虫灯控害面积可达2公顷左右;相比传统的防治方法,本发明方法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费用和人工摘卵等农业防治的大量用工费用。(5)本发明方法不用化学农药,属于环境友好,维护生态平衡。既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也避免了沉香药材的农药残留,对人、畜安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试验
本试验于2012年10月在广东省化州市白木香林中进行。
(一)试验设计:本试验中所用的频振式杀虫灯为PS-15Ⅱ频振式杀虫灯(以下简称:频振式杀虫灯,为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本试验具体处理设计如下:
(1)处理I:频振式杀虫灯+檀香。
(2)处理II:频振式杀虫灯+假蒿。
(3)对照:只用频振式杀虫灯。
(二)试验方法:
(1)按照行距2.5米,株距2米条带式种植白木香,并且每隔2株白木香种植2株檀香。
(2)在白木香林的周围种植假蒿。
(3)2012年10月于黄野螟的六代成虫羽化期,(a)在白木香林内,在开花的檀香树旁边1米距离悬挂频振式杀虫灯1盏,灯的离地高度为2米;(b)在开花的假蒿上方悬挂频振式杀虫灯1盏,灯位于假蒿顶端上方0.3米;(c)在纯白木香林的林间空旷处,悬挂频振式杀虫灯1盏,灯的离地高度为2米。
(4)用粗绳将频振式杀虫灯悬挂在两个坚固的木桩中间,并用铁丝固定好灯的底座,以防止晃动掉落。
(5)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打开灯的开关;每天20:00开灯,24:00关灯;所诱集到的黄野螟成虫被频振式杀虫灯的高压电网杀死后掉入接虫袋。
(6)每天早晨关掉电源,然后用刷子将高压电网上被杀死的黄野螟成虫清除到接虫袋内。
(7)记录接虫袋内诱捕到的黄野螟雌雄成虫数量。
(8)清除干净接虫袋内的害虫,再将接虫袋安装在频振式杀虫灯上,然后接通电源。本试验连续进行3天。
表1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375828100000051
结果(见表1)当频振式杀虫灯悬挂在纯白木香林林间(对照)时,每日平均诱捕到的黄野螟成虫数量为163头左右,其中雄虫数量略高于雌虫;但是,在白木香林间套种檀香诱杀黄野螟成虫时(处理I),其每盏灯每天平均诱虫数为652头,雄虫数量略高于雌虫,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在白木香林周围成片种植假蒿(处理II),每盏灯杀虫灯日平均诱虫数高达4453头,雄虫数量高于雌虫数量,其杀虫数量不仅显著高于对照,而且显著高于处理I,即高于檀香的诱杀效果。
以上结果说明利用诱集植物和频振式杀虫灯结合防治黄野螟的效果显著高于单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的杀虫效果;即在白木香林中种植檀香或假蒿等诱集植物的诱杀黄野螟的效果非常好,而且不同诱集植物之间的诱杀效果有很大差别,其中假蒿的诱杀效果显著高于檀香的杀虫效果。其解释可能是檀香的花小且气味淡,而假蒿的花密集且气味浓郁,因此假蒿上诱集到的黄野螟成虫数量显著高于檀香。其中檀香上黄野螟成虫数量最多为一百多头,而假蒿上黄野螟成虫数量可高达几百头,虫口密度非常大。因而,能诱捕到的成虫数量非常多。
上述结果还说明不仅本发明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相结合的杀虫效果最好,杀虫效率高,其价格便宜,而且无污染、无残留,使用方便。

Claims (10)

1.诱集植物在防治黄野螟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植物是指假蒿(Kuhnia rosmarnifolia Vent.)或檀香(Santalum album L.)。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植物是假蒿。
3.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白木香林中种植诱集植物;然后在黄野螟成虫羽化期,在开花的诱集植物上方或旁边空旷位置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天黑开灯,天亮关灯;每天清理接虫袋和高压电网上的虫体和污垢。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植物是指假蒿(Kuhnia rosmarnifolia Vent.)或檀香(Santalum album L.)。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植物的种植方式为在白木香林的周围或中间,采用条带式或棋盘式种植。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高度离地面2~3米,距离诱集植物1~2米;或悬挂于诱集植物顶端上方0.1~0.5米。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的光的波长为320~400nm。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包括频振灯管、高压电网和接虫袋;其中高压电网缠绕在灯管周围,灯下设有接虫袋。
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的高压电网的电压为2300V±115V。
1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是指PS-15Ⅱ频振式杀虫灯。
CN201310392075.4A 2013-09-02 2013-09-02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30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2075.4A CN103430925B (zh) 2013-09-02 2013-09-02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2075.4A CN103430925B (zh) 2013-09-02 2013-09-02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0925A true CN103430925A (zh) 2013-12-11
CN103430925B CN103430925B (zh) 2015-08-12

Family

ID=4968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207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30925B (zh) 2013-09-02 2013-09-02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092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59903U (zh) * 2010-11-25 2011-12-0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一种太阳能杀虫灯
CN103039313A (zh) * 2012-12-22 2013-04-17 苍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水稻无公害高产栽培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59903U (zh) * 2010-11-25 2011-12-0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一种太阳能杀虫灯
CN103039313A (zh) * 2012-12-22 2013-04-17 苍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水稻无公害高产栽培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宏祖: "棉花害虫防治的新途径—化学生态调控", 《中国棉花》 *
刘曼等: "竹织叶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贵州农业科学》 *
吕建华等: "诱虫作物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植物保护》 *
吴肇成: "稻纵卷叶螟蛾吸食牡荆花蜜", 《江西植保》 *
夏敬源等: "重大农业害虫频振诱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植保导刊》 *
岳广志等: "草地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张凤敏等: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 《烟台果树》 *
张李香等: "草地螟成虫期补充营养与其生殖力的关系", 《植物保护》 *
徐天森: "竹绒野螟的初步研究", 《森林病虫通讯》 *
朱栋等: "不同诱杀方法对花生金龟子的防治效果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
肖英方等: "害虫生物防治新概念——生物防治植物及创新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许向利等: "诱集植物在农业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植物保护》 *
黄金义等: "《树木病虫害防治图册》", 31 March 1986, 广西人民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0925B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70232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杀虫灯
CN104521635A (zh) 一种生态环保型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
CN206442989U (zh) 一种杀虫灯
CN104871886B (zh) 一种生物防治松褐天牛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方法
CN105613146A (zh) 甘蓝害虫天敌的植物支持系统
CN102669086A (zh)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
CN102461480B (zh) 益害昆虫高效分离方法及装置
CN107258704A (zh) 天敌增殖扩繁自释放栖息装置
CN104957116B (zh) 一种诱集韭蛆成虫产卵的方法
CN101548669A (zh) 一种利用寄生蜂和病毒协同防治蔬菜夜蛾的方法
CN101433200A (zh) 一种美国白蛾性引诱剂、其用途、诱芯以及制备方法
CN204157509U (zh) 一种单波长金龟子专用杀虫灯
CN201238545Y (zh) 太阳能光伏广谱灭虫灯
CN203646369U (zh) 一种基于灯光引诱的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
Alston et al. San Jose Scale (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N103430925B (zh)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诱集植物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Liu et al. Discussion on applicability of the technology of using light to trap in the field of pests and diseases control in tea plantation of China
CN213587239U (zh) 一种桔小实蝇的诱捕装置
CN103430926A (zh) 一种利用灯光诱杀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Singh et al. Notes on the bionomics of the pink stem borer Sesamia inferens Walker (Lepidoptera: Noctuidae): an upcoming pest of wheat in India
Hsiao Forest entomology in China—a general review
CN207284833U (zh) 天敌增殖扩繁自释放栖息装置
WO2016135533A1 (en) Thorny carpet
CN105028361A (zh) 一种诱集并监测韭蛆成虫的方法
CN114304101B (zh) 一种保护自然天敌瓢虫的荧光保益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