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8289B - 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8289B
CN103428289B CN201310360218.3A CN201310360218A CN103428289B CN 103428289 B CN103428289 B CN 103428289B CN 201310360218 A CN201310360218 A CN 201310360218A CN 103428289 B CN103428289 B CN 1034282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mounted node
packet
node
data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02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8289A (zh
Inventor
唐晓岚
蒲菊华
马坤
陈佳
谢彧
熊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IHANG UNIVERSITY IN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IHANG UNIVERSITY IN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IHANG UNIVERSITY IN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IHANG UNIVERSITY IN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3103602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82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8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8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8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82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在两个通讯车载节点之间交换摘要集和相遇概率集,然后利用车辆协作进行数据块的分发,最后计算出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实现传输任务的调度。本发明方法利用擦除编码对传输的数据包做分块编码,使用擦除编码降低了网络对车辆通信时间的要求,并通过增加中继节点转发次数,提高了传输的鲁棒性;利用相遇车辆的摘要信息交换与协作,优化数据块在相遇车辆之间的分配;车辆间传输行为选择BSPM策略进行数据块的传输,避免了不必要的数据块的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率、降低传输时延和传输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网络数据传输控制方法,更特别地说,是指在两车相遇场景中的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车载网络是由装载在车辆上的大量具备感知、数据处理、存储和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车载网络旨在通过车车通信(vehicletovehicle,V2V)以及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通信(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在车辆间协作地感知、处理和传输城市区域内的各种信息(既交互信息)。所述交互信息包括有实时路况、停车位、加油站、学校、医院、超市、商业大厦等信息。车载网络的交互信息传输优势体现在车辆的移动性而达到较高的广泛覆盖,拓展了交互信息获取的范围和深度,同时简化了大规模的网络部署。车载网络具有车载节点高速移动、存储空间有限、车辆运动有规律性等特点,其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安全预警、协助驾驶、分布式交通信息发布、车辆信息共享与娱乐等多种智慧服务,从而极大地改善了驾驶安全性和交通运输的效率。
车车通信(V2V)是车载网络中一种重要的通信模式,V2V是利用车辆与车辆之间传输交互信息,从而将交互信息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举例说明,当车辆A请求在地理位置P下的路况信息T(交互信息)时,在地理位置P处的车辆B携带有该路况信息T;车辆B首先将路况信息T封装成一数据包M,然后通过V2V传输给车辆A。在此传输数据包M的过程中,车辆B为数据包M的源节点,车辆A为数据包M的目的节点。所述数据包M是指将交互信息按照车载网络的协议进行通信传输的对象,一个交互信息可以划分为多个数据包M。对任意一个数据包M进行擦除编码处理得到多个数据块。所述的擦除编码处理参考文献1。
由于车辆行驶导致车载网络拓扑的快速变化,车辆间通信时间短、通信链路不稳定,致使高效的数据传输协议在车载网络中利用不够充分。车辆间的交互信息传输未能充分利用邻居信息进行车辆协作,降低了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增加了传输开销。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车辆协作来优化传输控制决策,进而提升车载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车载网络的数据传输率、降低传输时延和传输开销,本发明采用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即COTS方法。该COTS方法利用擦除编码对传输的数据包做分块编码,使用擦除编码降低了网络对车辆通信时间的要求,并通过增加中继节点转发次数,提高了传输的鲁棒性;利用相遇车辆的摘要信息交换与协作,优化数据块在相遇车辆之间的分配;车辆间传输行为选择BSPM策略进行数据块的传输,避免了不必要的数据块的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率、降低传输时延和传输开销。
本发明的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该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
步骤1: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交换各自的摘要集和相遇概率集;
步骤2:车辆协作车载节点A的数据块分发;
步骤3:车辆协作车载节点B的数据块分发;
步骤4:车辆协作车载节点A的传输任务调度;
步骤5:车辆协作车载节点B的传输任务调度;
所述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以车车通信V2V进行数据块传输。
本发明COTS方法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本地信息和邻居信息优化了数据块在相遇车辆之间的分配。
2.本发明利用车辆协作优化了数据传输优先级的计算,保证了在两相遇车辆之中最重要的数据包优先传输,不论其在哪一个车辆中。
3.本发明利用擦除编码的特点,对节点传输行为进行控制,对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包,采用本地的创建和删除行为来取代数据发送和接收行为,有效降低了网络的传输开销。
附图说明
图1是多个车载节点形成的车载网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传输控制的结构图。
图3A是数据传输率对比图。
图3B是平均传输时延对比图。
图3C是数据传输开销对比图。
图3D是平均传输跳数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在车载网络中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能够以V2V进行通信,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C能够以V2V进行通信,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C不能以V2V进行通信,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B和车载节点C与车载节点D都不能以V2V进行通信。
在车载网络中,以V2V进行通信时,任意一车载节点依据《Probabilisticroutinginintermittentlyconnectednetworks》中的“III.PROBABILISTICROUTING”节公开的内容,计算得到任意一车载节点与车载网络中除自身以外的其他车载节点相遇的相遇概率。该相遇概率的计算参考文献2。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中,在进行V2V通信时,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C和车载节点D相遇的相遇概率分别记为则车载节点A在整个车载网络中的相遇概率集记为
在本发明中,在进行V2V通信时,任意一车载节点(标识号记为ID)携带的一个数据包被拆分成若干数据块,数据传输控制针对每个数据块进行。所述的一个数据包MID={MD,DT,Count,PBK,TTL},且PBK={K1,K2,…,KCount};其中,MID表示车载节点ID携带的一个数据包;ID表示车载节点的标识号,如图1中的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C和车载节点D;MD表示数据包的标识号;DT表示数据包MID需要传输到达的目的节点标识号(简称为包-目的节点);Count表示实际携带MID的数据块个数(简称为实际携带数);PBK表示实际携带MID的数据块集(简称为实际携带数据块集);K1表示MID的第一个数据块;K2表示MID的第二个数据块;KCount表示MID的最后一个数据块,不失一般性,也称为MID的任意一个数据块,TTL表示数据包MID的剩余有效时长(简称为数据包有效期)。
在本发明中,表示预期携带的属于数据包MID的数据块个数,简称为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
在本发明中,表示实际携带的属于数据包MID的数据块个数,简称为实际携带数。
在本发明中,MD、Count和TTL构成了数据包MID的摘要信息,记为 IM M ID = { MD , Count , TTL } .
在车载网络中,以V2V进行通信时,任意一车载节点(标识号记为ID)携带的所有数据包以集合形式表达为 表示任意一车载节点携带的第一个数据包,表示任意一车载节点携带的第二个数据包,表示任意一车载节点携带的第Z个数据包,也是最后一个数据包,不失一般性,也称为任意一车载节点携带的任意一个数据包。提取出所述的数据包集中的每个数据包的摘要信息,构成摘要集 I ID = { IM M ID 1 , IM M ID 2 , · · · , IM M ID Z } . 其中,表示第一个数据包的摘要信息;表示第二个数据包的摘要信息;表示第Z个数据包的摘要信息。在本发明中,在传输控制中所指代的节点间是指在车载网络中能够进行相互通信的节点,为了方便说明,对相遇的两个节点分别记为车载节点A和车载节点B,其中车载节点A和车载节点B是任意车载节点标识号ID的具体指代。为了方便区别说明,将车载节点A的摘要集称为第一摘要集IA,将车载节点A的相遇概率集称为第一相遇概率集GLA;将车载节点B的摘要集称为第十一摘要集IB,将车载节点B的相遇概率集称为第十一相遇概率集GLB
如图1所示,车载节点A携带的数据包集记为 表示车载节点A携带的第一个数据包,表示车载节点A携带的第二个数据包,表示车载节点A携带的任意一个数据包。对于数据包集中所有数据包需要传输到的目的节点分别记为 记为数据包的包-目的节点;记为数据包的包-目的节点;记为数据包的包-目的节点。在本发明中,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数据块分发时,若车载节点B承载有与数据包相同的标识号(即)的数据包,则记为对称数据包若车载节点B承载有与数据包相同的标识号(即)的数据包,则记为对称数据包若车载节点B承载有与数据包相同的标识号(即)的数据包,则记为对称数据包
车载节点B携带的数据包集记为 表示车载节点B携带的第一个数据包,表示车载节点B携带的第二个数据包,表示车载节点B携带的任意一个数据包。对于数据包集中所有数据包需要传输到的目的节点分别记为 记为数据包的包-目的节点;记为数据包的包-目的节点;记为数据包的包-目的节点。在本发明中,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数据块分发时,若车载节点A承载有与数据包相同的标识号(即)的数据包,则记为对称数据包若车载节点A承载有与数据包相同的标识号(即)的数据包,则记为对称数据包若车载节点A承载有与数据包相同的标识号(即)的数据包,则记为对称数据包
车载节点C携带的数据包集记为 表示车载节点C携带的第一个数据包,表示车载节点C携带的第二个数据包,表示车载节点C携带的任意一个数据包。
车载节点D携带的数据包集记为 表示车载节点D携带的第一个数据包,表示车载节点D携带的第二个数据包,表示车载节点D携带的任意一个数据包。
在本发明中,在进行V2V通信时,任意一车载节点(标识号记为ID)的携带信息XDID包括有数据包集SID和相遇概率集GLID,即XDID={SID,GLID}。
对于车载节点A的任意一个数据包包含的数据块能够通过擦除编码恢复成完整的数据包,则称为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对于车载节点A所有的完整包记为FMA,且
对于车载节点B的任意一个数据包包含的数据块能够通过擦除编码恢复成完整的数据包,则称为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对于车载节点B所有的完整包记为FMB,且
参见图2所示,在采用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来进行高效数据传输的车载网络中,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相遇时的传输控制方法执行下列步骤:
步骤1:交换摘要集和相遇概率集
步骤11:车载节点A将第一摘要集IA和第一相遇概率集GLA发送给车载节点B,所述车载节点B接收到IA和GLA后,执行步骤3;
步骤12:车载节点B将第十一摘要集IB和第十一相遇概率集GLB发送给车载节点A,所述车载节点A接收到IB和GLB后,执行步骤2;
步骤2:车辆协作车载节点A的数据块分发
步骤21:对于第一摘要集IA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十一摘要集I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1 = GL A DT M A 1 GL A DT M A 1 + GL B DT M B b - 1 ( Count M A 1 + Count M B b - 1 )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1 = GL A DT M A 1 × Count M A 1 GL A DT M A 1 + GL B DT M A 1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A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A接收B),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即A←B)、以及预期传输数 Δ Count M A 1 = ECount M A 1 - Count M A 1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ATTL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情况A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向车载节点B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即A发送B),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即A→B)、以及预期传输数 Δ Count M A 1 = Count M A 1 - ECount M A 1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发送数据包集ASTA→B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A发送数据包有效期集ATTL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发送预期传输数集ACA→B中;
情况A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在本发明中,A接收数据包集ASTB→A采用集合形式表达为 AST B → A = { AMD B → A 1 , AMD B → A 2 , · · · , AMD B → A m } , 其中,表示车载节点A所记录的由车载节点B向车载节点A传输的第一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表示车载节点A所记录的由车载节点B向车载节点A传输的第二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表示车载节点A所记录的车载节点B向车载节点A传输的第m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
在本发明中,A发送数据包集采用集合形式表达为 AST A → B = { AMD A → B 1 , AMD A → B 2 , . . . , AMD A → B n } , 其中,表示车载节点A所记录的车载节点A向车载节点B传输的第一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表示车载节点A所记录的车载节点A向车载节点B传输的第二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表示车载节点A所记录的车载节点A向车载节点B传输的第n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
步骤22:对于第一摘要集I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十一摘要集I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2 = GL A DT M A 2 GL A DT M A 2 + GL B DT M B b - 2 ( Count M A 2 + Count M B b - 2 )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2 = GL A DT M A 2 × Count M A 2 GL A DT M A 2 + GL B DT M A 2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A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A接收B),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即A←B)、以及预期传输数 Δ Count M A 2 = ECount M A 2 - Count M A 2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ATTL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情况A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向车载节点B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即A发送B),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即A→B)、以及预期传输数 Δ Count M A 2 = Count M A 2 - ECount M A 2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发送数据包集ASTA→B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A发送数据包有效期集ATTL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发送预期传输数集ACA→B中;
情况A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23:对于第一摘要集IA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B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 Count M A a = G L A DT M A a G L A D T M A a + G L B DT M B b - a ( Count M A a + Count M B b - a )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a = GL A DT M A a × Count M A a GL A DT M A a + GL B DT M A a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A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A接收B),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即A←B)、以及预期传输数 Δ Count M A a = ECount M A a - Count M A a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ATTL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情况A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向车载节点B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即A发送B),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即A→B)、以及预期传输数 Δ Count M A a = Count M A a - ECount M A a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发送数据包集ASTA→B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A发送数据包有效期集ATTL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发送预期传输数集ACA→B中;
情况A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24: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A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1 = GL A DT M B 1 × Count M B 1 GL A DT M B 1 + GL B DT M B 1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A接收B),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即A←B)、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ATTL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25: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A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2 = GL A DT M B 2 × Count M B 2 GL A DT M B 2 + GL B DT M B 2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A接收B),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即A←B)、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ATTL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26: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A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b = GL A DT M B b × Countt M B b GL A DT M B b + GL B DT M B b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A接收B),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即A←B)、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ATTL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27:对车载节点A中的数据块分发的所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所述A发送预期传输数集ACA→B、所述A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ATTLB→A、所述A发送数据包有效期集ATTLA→B、所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和所述A发送数据包集ASTA→B执行步骤4;
步骤3:车辆协作车载节点B的数据块分发
步骤31: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一摘要集IA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 Count M B 1 = G L B DT M B 1 G L B D T M B 1 + G L A DT M A a - 1 ( Count M B 1 + Count M A a - 1 )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1 = GL B DT M B 1 × Count M B 1 GL B DT M B 1 + GL A DT M B 1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B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B接收A),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即B←A)、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B 1 = ECount M B 1 - Count M B 1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BTTL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情况B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向车载节点A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即B发送A),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即B→A)、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B 1 = Count M B 1 - ECount M B 1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发送数据包集BSTB→A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B发送数据包有效期集BTTL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发送预期传输数集BCB→A中;
情况B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在本发明中,B接收数据包集BSTA→B采用集合形式表达为 BST A → B = { BMD A → B 1 , BMD A → B 2 , . . . , BMD A → B n } , 其中,表示车载节点B所记录的由车载节点A向车载节点B传输的第一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表示车载节点B所记录的由车载节点A向车载节点B传输的第二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表示车载节点B所记录的由车载节点A向车载节点B传输的第n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
在本发明中,B发送数据包集BSTB→A采用集合表达形式为 BST B → A = { BMD B → A 1 , BMD B → A 2 , . . . , BMD B → A m } , 其中,表示车载节点B所记录的由车载节点B向车载节点A传输的第一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表示车载节点B所记录的由车载节点B向车载节点A传输的第二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表示车载节点B所记录的由车载节点B向车载节点A传输的第m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
步骤32: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一摘要集IA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2 = GL B DT M B 2 GL B DT M B 2 + GL A DT M A a - 2 ( Count M B 2 + Count M A a - 2 )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2 = GL B DT M B 2 × Count M B 2 GL B DT M B 2 + GL A DT M B 2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B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B接收A),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即B←A)、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B 2 = ECount M B 2 - Count M B 2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BTTL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情况B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向车载节点A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即B发送A),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即B→A)、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B 2 = Count M B 2 - ECount M B 2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发送数据包集BSTB→A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B发送数据包有效期集BTTL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发送预期传输数集BCB→A中;
情况B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33: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一摘要集IA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b = GL B DT M B b GL B DT M B b + GL A DT M A a - b ( Count M B b + Count M A a - b )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b = GL B DT M B b × Count M B b GL B DT M B b + GL A DT M B b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B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B接收A),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即B←A)、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B b = ECount M B b - Count M B b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BTTL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情况B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向车载节点A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即B发送A),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即B→A)、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B b = Count M B b - ECount M B b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发送数据包集BSTB→A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B发送数据包有效期集BTTL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发送预期传输数集BCB→A中;
情况B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34:对于第一摘要集IA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B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B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1 = GL B DT M A 1 × Count M A 1 GL B DT M A 1 + GL A DT M A 1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B接收A),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即B←A)、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BTTL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35:对于第一摘要集IA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B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B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2 = GL B DT M A 2 × Count M A 2 GL B DT M A 2 + GL A DT M A 2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B接收A),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即B←A)、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BTTL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36:对于第一摘要集IA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B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B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a = GL B DT M A a × Count M A a GL B DT M A a + GL A DT M A a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即B接收A),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即B←A)、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将数据包的有效期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BTTL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37:对车载节点B中的数据块分发的所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所述B发送预期传输数集BCB→A、所述B接收数据包有效期集BTTLA→B、所述B发送数据包有效期集BTTLB→A、所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和所述B发送数据包集BSTB→A执行步骤5;
步骤4:车辆协作车载节点A的任务调度
步骤401:对于ASTA→B中的第一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A → B 1 = 0.5 × TTL AM A → B 1 + 0.5 × Δ Count AM A → B 1 ; 所述表示数据包的有效期;
步骤402:对于ASTA→B中的第二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A → B 2 = 0.5 × TTL AM A → B 2 + 0.5 × Δ Count AM A → B 2 ; 所述表示数据包的有效期;
步骤403:对于ASTA→B中的第n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A → B n = 0.5 × TTL AM A → B n + 0.5 × Δ Count AM A → B n ; 所述表示数据包的有效期;
步骤404:对于ASTB→A中的第一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B → A 1 = 0.5 × TTL AM B → A 1 + 0.5 × Δ Count AM B → A 1 ; 所述表示数据包
步骤405:对于ASTB→A中的第二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B → A 2 = 0.5 × TTL AM B → A 2 + 0.5 × Δ Count AM B → A 2 ; 所述表示数据包的有效期;
步骤406:对于ASTB→A中的第m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B → A m = 0.5 × TTL AM B → A m + 0.5 × Δ Count AM B → A m ; 所述表示数据包的有效期;
步骤407:依据步骤401至步骤406得到的传输优先级的大小,由大至小对数据包集AST={ASTA→B,ASTB→A}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数据包集 AST A t = { AST A → B t , ATS B → A t } ;
在本发明中,所述中排在最前面的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最大,优先进行传输。
步骤408:车载节点A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最大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最大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
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仍然能够进行相互通讯,则执行步骤409;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不能通讯,则传输结束;
步骤409:车载节点A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次大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次大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仍然能够进行相互通讯,则执行步骤410;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不能通讯,则传输结束;
步骤410:车载节点A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最小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最小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步骤5:车辆协作车载节点B的任务调度
步骤501:对于BSTB→A中的第一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 T B M B → A 1 = 0.5 × TTL B M B → A 1 + 0.5 × ΔCoun t B M B → A 1 ; 所述表示数据包的有效期;
步骤502:对于BSTB→A中的第二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 T B M B → A 2 = 0.5 × TTL B M B → A 2 + 0.5 × ΔCoun t B M B → A 2 ; 所述表示数据包的有效期;
步骤503:对于BSTB→A中的第m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 T B M B → A m = 0.5 × TTL B M B → A m + 0.5 × ΔCoun t B M B → A m ; 所述表示数据包的有效期;
步骤504:对于中的第一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 T B M A → B 1 = 0.5 × TTL B M A → B 1 + 0.5 × ΔCoun t B M A → B 1 ; 所述表示数据包的有效期;
步骤505:对于中的第二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 T B M A → B 2 = 0.5 × TTL B M A → B 2 + 0.5 × ΔCoun t B M A → B 2 ; 所述表示数据包的有效期;
步骤506:对于中的第n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 T B M A → B n = 0.5 × TTL B M A → B n + 0.5 × ΔCoun t B M A → B n ; 所述表示数据包的有效期;
步骤507:依据步骤501至步骤506得到的传输优先级的大小,由大至小对数据包集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数据包集 BST B t = { BST B → A t , BST A → B t } ;
在本发明中,所述中排在最前面的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最大,优先进行传输。
步骤508:车载节点B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最大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最大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仍然能够进行相互通讯,则执行步骤509;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不能通讯,则传输结束;
步骤509:车载节点B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次大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次大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仍然能够进行相互通讯,则执行步骤510;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不能通讯,则传输结束;
步骤510:车载节点B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最小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最小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本发明的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首先在两个通信车载节点之间交换摘要集和相遇概率集,然后利用车辆协作进行数据块的分发,最后计算出数据包的传输优先级,实现传输任务的调度。本发明方法利用擦除编码对传输的数据包做分块编码,使用擦除编码降低了网络对车辆通信时间的要求,并通过增加中继节点转发次数,提高了传输的鲁棒性;利用相遇车辆的摘要信息交换与协作,优化数据块在相遇车辆之间的分配;车辆间传输行为选择BSPM策略进行数据块的传输,避免了不必要的数据块的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率、降低传输时延和传输开销。
实施例
在ONE(见文献5)仿真平台下开展对比实验,实验环境如下:
本发明中提出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记为COTS方法。仿真实验中,选择两种对比方法,即文献3中的CORE方法和文献4中的ProbRep方法。实验中分析了四项指标,即数据传输率(Datadeliveryratio)、平均传输时延(Averagedeliverydelay)、数据传输开销(Datatransmissionoverheadratio)以及平均传输跳数(Averagedeliveryhop)。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表示CORE方法,“×”表示ProbRep方法,“◇”表示本发明公开的方法。
依据实验结果对比图3A、图3B、图3C和图3D所示,得到如下结论:本发明的COTS方法的数据传输率高于ProbRep和CORE;平均传输时延低于CORE,略高于ProbRep;数据传输开销明显低于ProbRep和CORE;平均传输跳数明显低于ProbRep,同时略低于CORE。简言之,本发明的COTS方法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率,降低传输时延,减少传输开销,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控制。
在本发明中,引用到的参考文献有:
文献1.擦除编码
Erasurecodingvs.replication:aquantitativecomparison;
作者:HakimWeatherspoon,JohnD.Kubiatowicz;
会议:InternationalWorkshoponPeer-to-PeerSystems(IPTPS’02);
时间:2002年3月7-8日;
地点: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页码:328-338。
文献2.车辆相遇概率
Probabilisticroutinginintermittentlyconnectednetworks;
作者:AndersLindgren,AvriDoria,OlovSchelen;
期刊:ACMSIGMOBILEMobileComputingandCommunicationsReview;
时间:2003年;
页码:第7卷,第3期,19-20页。
文献3.对比文献CORE
CooperativerobustforwardingschemeinDTNsusingerasurecoding;
作者:YongLiao,ZhenshengZhang,BoRyu,LixinGao;
会议:IEEEMilitaryCommunicationsConference(MILCOM’07);
时间:2007年10月29-31日;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
页码:1-7。
文献4.对比文献ProbRep
Routingforopportunisticnetworksbasedonprobabilisticerasurecoding;
作者:FaniTsapeli,VassilisTsaoussidis;
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ired/WirelessInternetCommunications(WWIC’12);
时间:2012年6月6-8日;
地点:希腊圣托里尼岛;
页码:257-268。
文献5.仿真平台ONE
TheONEsimulatorforDTNprotocolevaluation;
作者:AriKeranen,JorgOtt,TeemuKarkkainen;
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imulationToolsandTechniques(SIMUTOOL’09);
时间:2009年3月2-6日;
地点:意大利罗马。

Claims (1)

1.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
步骤1: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交换各自的摘要集和相遇概率集;
步骤2:车辆协作车载节点A的数据块分发;
步骤3:车辆协作车载节点B的数据块分发;
步骤4:车辆协作车载节点A的传输任务调度;
步骤5:车辆协作车载节点B的传输任务调度;
所述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以车车通信V2V进行数据块传输;
具体地所述步骤1的处理为:
步骤11:车载节点A将第一摘要集IA和第一相遇概率集GLA发送给车载节点B,所述车载节点B接收到IA和GLA后,执行步骤3;
步骤12:车载节点B将第十一摘要集IB和第十一相遇概率集GLB发送给车载节点A,所述车载节点A接收到IB和GLB后,执行步骤2;
具体地所述步骤2的处理为:
步骤21:对于第一摘要集IA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B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1 = GL A DT M A 1 GL A DT M A 1 + GL B DT M B b - 1 ( Count M A 1 + Count M B b - 1 )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1 = GL A DT M A 1 × Count M A 1 GL A DT M A 1 + GL B DT M A 1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A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A 1 = ECount M A 1 - Count M A 1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情况A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向车载节点B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A 1 = Count M A 1 - ECount M A 1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发送数据包集AST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发送预期传输数集ACA→B中;
情况A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22:对于第一摘要集IA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B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2 = GL A DT M A 2 GL A DT M A 2 + GL B DT M B b - 2 ( Count M A 2 + Count M B b - 2 )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2 = GL A DT M A 2 × Count M A 2 GL A DT M A 2 + GL B DT M A 2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A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A 2 = ECount M A 2 - Count M A 2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情况A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向车载节点B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A 2 = Count M A 2 - ECount M A 2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发送数据包集AST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发送预期传输数集ACA→B中;
情况A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23:对于第一摘要集IA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B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a = GL A DT M A a GL A DT M A a + GL B DT M B b - a ( Count M A a + Count M B b - a )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a = GL A DT M A a × Count M A a GL A DT M A a + GL B DT M A a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A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A a = ECount M A a - Count M A a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情况A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向车载节点B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A a = Count M A a - ECount M A a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发送数据包集AST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发送预期传输数集ACA→B中;
情况A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24: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A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1 = GL A DT M B 1 × Count M B 1 GL A DT M B 1 + GL B DT M B 1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25: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A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2 = GL A DT M B 2 × Count M B 2 GL A DT M B 2 + GL B DT M B 2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26: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A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A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b = GL A DT M B b × Count M B b GL A DT M B b + GL B DT M B b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A需要车载节点B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27:对车载节点A中的数据块分发的所述A接收预期传输数集ACB→A、所述A发送预期传输数集ACA→B、所述A接收数据包集ASTB→A和所述A发送数据包集ASTA→B执行步骤4;
具体地所述步骤3的处理为:
步骤31: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一摘要集IA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1 = GL B DT M B 1 GL B DT M B 1 + GL A DT M A a - 1 ( Count M B 1 + Count M A a - 1 )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1 = GL B DT M B 1 × Count M B 1 GL B DT M B 1 + GL A DT M B 1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B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B 1 = ECount M B 1 - Count M B 1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情况B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向车载节点A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发送数据包集BST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发送预期传输数集BCB→A中;
情况B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32: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一摘要集IA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2 = GL B DT M B 2 GL B DT M B 2 + GL A DT M A a - 2 ( Count M B 2 + Count M A a - 2 )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2 = GL B DT M B 2 × Count M B 2 GL B DT M B 2 + GL A DT M B 2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B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B 2 = ECount M B 2 - Count M B 2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情况B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向车载节点A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B 2 = Count M B 2 - ECount M B 2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发送数据包集BST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发送预期传输数集BCB→A中;
情况B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33:对于第十一摘要集IB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一摘要集IA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记第一摘要集IA中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为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b = GL B DT M B b GL B DT M B b + GL A DT M A a - b ( Count M B b + Count M A a - b )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中的实际携带数,表示对称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B b = GL B DT M B b × Count M B b GL B DT M B b + GL A DT M B b ; 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
情况BA: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B b = ECount M B b - Count M B b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情况BB:若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向车载节点A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 ΔCount M B b = Count M B b - ECount M B b , 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发送数据包集BSTB→A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发送预期传输数集BCB→A中;
情况BC:若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34:对于第一摘要集IA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B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B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1 = GL B DT M A 1 × Count M A 1 GL B DT M A 1 + GL A DT M A 1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35:对于第一摘要集IA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B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B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2 = GL B DT M A 2 × Count M A 2 GL B DT M A 2 + GL A DT M A 2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36:对于第一摘要集IA中的数据包的摘要信息通过车载节点B来判断第十一摘要集IB中是否存在数据包的对称数据包的摘要信息;
若存在,车载节点B则放弃对数据包的处理;
若不存在,则计算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上的预期携带数据块个数为 ECount M A a = GL B DT M A a × Count M A a GL B DT M A a + GL A DT M A a ; 表示车载节点B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车载节点A与包-目的节点的相遇概率,表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A中的实际携带数;
则表明车载节点B需要车载节点A向其传输数据包的数据块,从而确定出数据包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的传输方向、以及预期传输数并将数据包的标识号记录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预期传输数记录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中;
则表明数据包的数据块不在车载节点B与车载节点A之间进行传输;
步骤37:对车载节点B中的数据块分发的所述B接收预期传输数集BCA→B、所述B发送预期传输数集BCB→A、所述B接收数据包集BSTA→B和所述B发送数据包集BSTB→A执行步骤5;
具体地所述步骤4的处理为:
步骤401:对于A发送数据包集ASTA→B中的第一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A → B 1 = 0.5 × TTL AM A → B 1 + 0.5 × ΔCount AM A → B 1 ;
步骤402:对于A发送数据包集ASTA→B中的第二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A → B 2 = 0.5 × TTL AM A → B 2 + 0.5 × ΔCount AM A → B 2 ;
步骤403:对于A发送数据包集ASTA→B中的第n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A → B n = 0.5 × TTL AM A → B n + 0.5 × ΔCount AM A → B n ;
步骤404:对于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的第一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B → A 1 = 0.5 × TTL AM B → A 1 + 0.5 × ΔCount AM B → A 1 ;
步骤405:对于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的第二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B → A 2 = 0.5 × TTL AM B → A 2 + 0.5 × ΔCount AM B → A 2 ;
步骤406:对于A接收数据包集ASTB→A中的第m数据包车载节点A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ACT AM B → A m = 0.5 × TTL AM B → A m + 0.5 × ΔCount AM B → A m ;
步骤407:依据步骤401至步骤406得到的传输优先级的大小,由大至小对数据包集AST={ASTA→B,ASTB→A}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数据包集 AST A t = { AST A → B t , AST B → A t } ;
步骤408:车载节点A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最大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最大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仍然能够进行相互通讯,则执行步骤409;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不能通讯,则传输结束;
步骤409:车载节点A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次大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次大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仍然能够进行相互通讯,则执行步骤410;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不能通讯,则传输结束;
步骤410:车载节点A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最小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最小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具体地所述步骤5的处理为:
步骤501:对于B发送数据包集BSTB→A中的第一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T BM B → A 1 = 0.5 × TTL BM B → A 1 + 0.5 × ΔCount BM B → A 1 ;
步骤502:对于B发送数据包集BSTB→A中的第二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T BM B → A 2 = 0.5 × TTL BM B → A 2 + 0.5 × ΔCount BM B → A 2 ;
步骤503:对于B发送数据包集BSTB→A中的第m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T BM B → A m = 0.5 × TTL BM B → A m + 0.5 × ΔCount BM B → A m ;
步骤504:对于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的第一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T BM A → B 1 = 0.5 × TTL BM A → B 1 + 0.5 × ΔCount BM A → B 1 ;
步骤505:对于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的第二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T BM A → B 2 = 0.5 × TTL BM A → B 2 + 0.5 × ΔCount BM A → B 2 ;
步骤506:对于B接收数据包集BSTA→B中的第n数据包车载节点B计算的传输优先级记为所述 BCT BM A → B n = 0.5 × TTL BM A → B n + 0.5 × ΔCount BM A → B n ;
步骤507:依据步骤501至步骤506得到的传输优先级的大小,由大至小对数据包集BST={BSTB→A,BSTA→B}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数据包集 BST B t = { BST B → A t , BST A → B t } ;
步骤508:车载节点B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最大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最大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仍然能够进行相互通讯,则执行步骤509;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不能通讯,则传输结束;
步骤509:车载节点B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次大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次大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仍然能够进行相互通讯,则执行步骤510;
如果车载节点A与车载节点B不能通讯,则传输结束;
步骤510:车载节点B先从中选取出传输优先级最小的数据包,然后采用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传输;
所述传输行为选择策略BSPM为:对于传输优先级最小的数据包时,若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A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A的完整包FMA,则车载节点B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A;车载节点A接收到车载节点B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时,若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删除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块;同时车载节点B通过擦除编码方法,新创建的任意一个数据块;若不是车载节点B的完整包FMB,则车载节点A将的任意一数据块发送给车载节点B;车载节点B接收到车载节点A发送的的数据块,则将该数据块存储到中。
CN201310360218.3A 2013-08-16 2013-08-16 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82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0218.3A CN103428289B (zh) 2013-08-16 2013-08-16 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0218.3A CN103428289B (zh) 2013-08-16 2013-08-16 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8289A CN103428289A (zh) 2013-12-04
CN103428289B true CN103428289B (zh) 2016-04-06

Family

ID=49652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021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8289B (zh) 2013-08-16 2013-08-16 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82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8884A (zh) * 2016-06-30 2016-09-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突发擦除信道的实时流编码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8822A (zh) * 2009-12-31 2011-07-06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一种基于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大数据转发方法
CN103078934A (zh) * 2012-12-29 2013-05-0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协同优化符号位编码的车载网数据分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81847B2 (en) * 2009-02-27 2016-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reception of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 servic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8822A (zh) * 2009-12-31 2011-07-06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一种基于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大数据转发方法
CN103078934A (zh) * 2012-12-29 2013-05-0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协同优化符号位编码的车载网数据分发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BRA: 车载网络中基于协作的大数据传输增强机制;田锐等;《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1215;第46卷(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8289A (zh)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5608B (zh) 基于自编码网络的车联网网络节点筛选及其通达性路由构建方法
CN102625237B (zh) 路边设备与车辆通信中的最佳中继选择方法
CN102883263B (zh) 一种基于相邻车辆距离的vanet分簇维护方法
Xu et al. Autonomous maneuver coordination via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CN105101086B (zh) 一种基于车辆密度分布的数据传输路径选择方法
CN102118822A (zh) 一种基于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大数据转发方法
CN102769888A (zh) 用于车载Ad Hoc网络基于改进AODV协议的方法
AU2021106316A4 (en) Method for assisting data transmission of vehicle-mounted ad-hoc network by cooperative relay of multi-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CN105898815A (zh) 基于wave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Singh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unicast and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s in different data rates using vanet
CN106254474A (zh) 车联网下基于喷泉码的异构节点协作缓存方法
CN106972898A (zh) 基于信道预测的车联网数据传输调度方法
CN104900082B (zh) 一种交通态势感知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28289B (zh) 一种面向擦除编码和车辆协作的车载网络传输控制方法
Pan et al. Success probability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C-V2X communications
Mchergui et al. BaaS: Broadcast as a service cross-layer learning-based approach in cloud assisted VANETs
CN110248392A (zh) 一种车联网中基于节点效能的机会转发方法
CN103476060A (zh) 一种基于gps位置分发确认信息的车载网络缓存清理方法
Yang et al.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routing protocols based on a collaborative simulation using SUMO and NS3 with TraCI
CN104080145A (zh)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车联网信标广播方法
CN101867997B (zh) 一种车载自组织网络环境下基于越区切换的分群路由方法
Prokop Routing protocol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fully functional simulation environment for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CN107343301A (zh) 一种基于消息聚合的车载自组网高效可靠路由方法
CN105873165A (zh) 一种基于转发效率预测的跨层车载网路由方法
CN108650698A (zh) 一种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