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8103A - 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和堆叠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和堆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8103A
CN103428103A CN2013103436465A CN201310343646A CN103428103A CN 103428103 A CN103428103 A CN 103428103A CN 2013103436465 A CN2013103436465 A CN 2013103436465A CN 201310343646 A CN201310343646 A CN 201310343646A CN 103428103 A CN103428103 A CN 103428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stack
data
path
stack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36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8103B (zh
Inventor
蒋茂勇
吴频
黄哲
王磊
耿加申
刘涛
刘寒磊
赵昌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436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8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8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8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8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8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和堆叠设备,以解决跨越IP网络的远程堆叠中由于网络拥塞带来的堆叠数据报文丢失的问题。该方法应用于由至少三台堆叠设备通过IP网络连接所构成的环形链路的数据传输,在该环形链路中将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发送到目的堆叠设备上的最短路径作为主路径,另一条路径作为备用路径;该方法包括:确定当前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所述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为根据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发包速率,以及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确定;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Description

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和堆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以及一种堆叠设备。
背景技术
当今,多数的企业网络及其数据中心分布于多个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站点内,并在这些不同站点内部署类似的业务。为了对数据中心资源进行整合、降低管理成本,通常会对数据中心的资源进行虚拟化。数据中心的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服务器虚拟化这三方面内容。其中,服务器虚拟化是通过专用的虚拟化软件(如VMware)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多台虚拟机,每台虚拟机都独立运行,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虚拟硬件环境,如虚拟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网卡等。
为了实现站点间的资源动态调配和管理,虚拟机在数据中心的不同站点之间要能够自由迁移。如图1所示,虚拟机可以在站点Site1的服务器Server1和站点Site2的服务器Server2之间进行迁移。由于虚拟机迁移过程对用户透明,不能改变网络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否则用户的访问流量会中断,因此必须在分布于异地的站点之间实现二层网络互联。
跨越IP网络的远程堆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分布在IP网络中的转发设备通过远程堆叠后,可以实现对用户透明的二层通信,并且易于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但是远程堆叠也是一种“overlay(重叠)”技术,它的转发路径中不仅承载堆叠数据流量,还会承载其它的IP数据,因此可能会因为物理带宽不足,导致堆叠数据流量在转发过程中丢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以采用量化拥塞通知(QCN,QuantizedCongestion Notification)技术,其是一种数据中心二层网络内的端到端的拥塞管理技术。QCN技术通过拥塞通知消息通知数据源网络拥塞,从而降低流量发送速率,进行流量限速,以解决拥塞问题。
但是,QCN技术应用在二层网络,在设备发生拥塞时,根据报文的源MAC,通知源端设备进行流量控制,提高网络性能。而针对堆叠跨IP网络的二层通信时,由于其无法感知IP网络的拥塞情况,在IP网络拥塞的情况下,通过QCN技术对设备进行流量控制时,由于IP网络本身技术导致带宽会被其他设备的数据占用,因此采用QCN技术不能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仍然会出现堆叠数据报文在传输网络丢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以解决跨越IP网络的远程堆叠中由于网络拥塞带来的堆叠数据报文丢失的问题。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堆叠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由至少三台堆叠设备构成的环形链路的数据传输,所述环形链路中的相邻堆叠设备之间通过IP网络连接,在所述环形链路中将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发送到目的堆叠设备上的最短路径作为主路径,另一条路径作为备用路径;所述的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所述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为根据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发包速率,以及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确定;
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可选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所述发送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和所述当前堆叠端口转发的数据;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包括: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可选的,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包括: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周期性的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可选的,所述环形链路中包括至少四台堆叠设备,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且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全部数据从所述主路径切换到所述备用路径上发送。
可选的,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全部数据从所述主路径切换到所述备用路径上发送之后,还包括:若检测到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通知基于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将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对应的备用路径上发送;若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完成切换后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依次通知沿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将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对应的备用路径上发送。
可选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周期性的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包括:在第一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主路径切换到备份路径进行发送;在第二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备份路径切换到主路径进行发送;以此类推,在奇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在偶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
可选的,若当前堆叠设备为非主设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主路径的拥塞情况;或者,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
可选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进程间通信接收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堆叠设备,所述堆叠设备为由至少三台堆叠设备构成环形链路中的堆叠设备,所述环形链路中的相邻堆叠设备之间通过IP网络连接,在所述环形链路中将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发送到目的堆叠设备上的最短路径作为主路径,另一条路径作为备用路径,所述的堆叠设备包括:
拥塞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所述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为根据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发包速率,以及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确定;
路径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可选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所述发送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和所述当前堆叠设备转发的数据;所述路径切换模块,用于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可选的,所述路径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周期性的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可选的,所述环形链路中包括至少四台堆叠设备;路径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且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全部数据从所述主路径切换到所述备用路径上发送。
可选的,还包括:通知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通知基于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将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对应的备用路径上发送;若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完成切换后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依次通知沿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将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对应的备用路径上发送。
可选的,所述路径切换模块,用于在第一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将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主路径切换到备份路径进行发送;在第二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备份路径切换到主路径进行发送;以此类推,在奇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在偶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
可选的,若当前堆叠设备为非主设备时,所述的堆叠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主路径的拥塞情况;或者,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
可选的,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通过进程间通信接收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由至少三台堆叠设备通过IP网络连接所构成的环形链路,在确定当前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拥塞时,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从而采用备用路径对主路径传输的数据进行负载分担,减少发送链路中发送的数据,防止由于拥塞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虚拟机迁移示意图;
图2是CN-TAG的数据报文格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三台堆叠设备构成的环形链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链路负载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七台堆叠设备构成的环形链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链路负载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堆叠设备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堆叠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跨越IP网络的远程堆叠中,由于带宽不足会导致网络拥塞,进而导致堆叠设备之间进行传输的堆叠数据流量在转发过程中丢失。一种解决网络拥塞的方法是QCN技术。QCN技术是数据中心标准之一,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通过主动反向通知,减少网络中的丢包率和延时,从而提高网络性能。
在支持QCN网络中,RP(Reaction Point)是数据流的源端,即数据源,RP支持QCN协议,CP(Congestion Point)是配置使能QCN功能的拥塞检测设备。CP定期对RP进行采样以确定使能了QCN的队列,当队列发生拥塞时说明该数据源传输数据中发送拥塞问题,可以产生拥塞通知消息(Congestion Notification Message,CNM)通知数据源,该CNM消息以产生拥塞报文的数据源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为目的MAC地址。RP收到CNM消息后降低流量发送速率,进行流量限速,同时探测带宽,在一定时间没有收到CNM报文时再提高流量发送速率。
其中,RP端流量发送时为区分不同的数据流,在以太网报文中添加了CN-TAG标记,不同CN-TAG标记,用来标识特定的拥塞控制流(CongestionControlled Flow,CCF)。CN-TAG的数据报文格式如图2所示。
CN-TAG是由数据源RP端添加在报文中的,CN-TAG只在拥塞通知域(Congestion Notification Domain,CND)内存在,在CND域内的交换机设备要能够解析带有CN-TAG的报文。RP的标识(Identity,ID)是由RP自己分配,当RP收到CNM报文时可以解析出哪条拥塞控制流发生了拥塞,以便对相应流量进行限速。由于RP端发送报文时,可以携带也可以不携带CN-TAG,因此当不携带CN-TAG时,RP段对于当前优先级仅有一类流,不需要用RP ID区分多类流,此外当CNM报文中携带CN-TAG,但RP ID为0时,RP端收到此类CNM报文后,对总体流量进行限速。QCN技术主要应用于二层网络中,在CP设备发生拥塞时,根据报文的源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通知RP设备进行流量控制,提高网络性能。
但是,针对堆叠跨IP网络的二层通信时,由于其无法感知IP网络的拥塞情况,在IP网络拥塞的情况下,通过QCN技术对设备进行流量控制,由于IP网络本身技术导致带宽会被其他设备的数据占用,采用QCN技术进行流量控制时,仍然会存在堆叠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报文,即堆叠数据在传输网络丢失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针对由至少三台堆叠设备通过IP网络连接所构成环形链路,在确定当前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拥塞时,该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用路径上传输,从而通过备用路径对主路径传输的数据进行负载分担,减少发送链路上发送的数据,防止由于拥塞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其中,所述的通过IP网络连接所构成的环形链路中,相邻堆叠设备之间均是通过IP网络连接,堆叠设备之间传输堆叠数据时,需要通过IP网络来进行传输。下面将以具体实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设置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堆叠设备,采用至少三台堆叠设备构成环形链路,且相邻堆叠设备之间通过IP网络连接,一种由三台堆叠设备构成环形链路如图3所示。
在环形链路中不同堆叠设备中的数据可以互相融合、处理,虚拟机也可以在不同堆叠设备中迁移,因此在所述环形链路中将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发送到目的堆叠设备上的最短路径作为主路径,另一条路径作为备用路径。如将图3中当前堆叠设备slot1产生的数据传输给目的堆叠设备slot2时,最短路径slot1→slot2为主路径,另一条较长的路径slot1→slot3→slot2为备用路径。通常状况下,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会通过主路径进行传输,但是每一台堆叠设备不但要发送自身产生的数据,还要对其他堆叠设备的数据进行转发,并且IP网络中还存在其他数据需要转发,因此主路径可能会出现拥塞的问题,导致数据无法发送或丢失,因此提供的如下的链路负载控制方法。
参照图4,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链路负载控制方法流程图。
步骤401,确定当前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
为了构成环形链路,链路中的每台堆叠设备都具有两个堆叠端口,以组成环形链路,并实现环形链路中数据的传输。本发明实施例会获取各堆叠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以便确定是否存在拥塞的问题。由于堆叠端口具有接收和发送数据的功能,因此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包括收包速率和发包速率等。其中,收包速率是接收数据包的速率,发包速率是发送数据包的速率。
由于环形链路的堆叠中堆叠设备对已知单播数据报文的转发是基于最短路径转发,如果某个时间段两个堆叠站点之间的IP网络发生拥塞,则此时经过这条拥塞道路的堆叠站点通信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对每个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进行拥塞状态检测,基本原理是统计一段堆叠链路两端堆叠口的收包速率和发包速率,如slot1→slot2的堆叠链路,则slot1作为本端端口,slot2作为对端端口,如果对端端口的收包速率小于本端端口的发包速率,则可以认为从本端到对端的发送链路上存在链路拥塞。
因此确定当前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时,数据包是由当前堆叠设备堆叠端口(或称本端端口)发送,相邻堆叠设备的堆叠端口(或称对端端口)接收的,则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是根据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发包速率,以及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确定,若本端端口的发包速率大于对端端口的收包速率,则可以认为发送链路拥塞,例如,若本端端口的发包速率大于对端端口的收包速率超过预设阈值时,则可确定本端端口到对端端口的发送链路拥塞,其中,所述的预设阈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例如可根据网络部署情况等。
步骤402,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用路径上进行发送。
在确定发送链路拥塞后,当前堆叠设备若继续采用该发送链路传输数据则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的问题,因此,针对当前堆叠设备,若该堆叠设备的主路径包括所述发送链路,其此时与该主路径对应的备用路径不拥塞,则说明数据的另一条发送路径没有拥塞问题,则当前堆叠设备可以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此时切换路径的数据可以仅是该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也可以是转发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其中,所述的当前堆叠设备的主路径,就是指当前堆叠设备发送数据到另一堆叠设备的最短路径,当前堆叠设备的主路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即当前堆叠设备发送的数据只发送到一个堆叠设备的数据,也可以是包括发送到不同堆叠设备的数据。
以当前堆叠设备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切换为例,如图3中堆叠设备slot1→slot2的发送链路拥塞,则其产生的数据在向堆叠设备slot2发送时,初始为主路径slot1→slot2,若备用路径slot1→slot3→slot2未拥塞,则堆叠设备slot1可以将产生的数据切换到备用路径slot1→slot3→slot2中发送。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由至少三台堆叠设备通过IP网络连接所构成环形链路,在当前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拥塞时,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用路径上传输,从而通过备用路径对主路径传输的数据进行负载分担,减少发送链路上发送的数据,防止由于拥塞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采用由7台堆叠设备构成的环形链路举例论述,如图5所示。
假设该环形链路是某一个企业通过远程堆叠构成的二层的网络,其中包括总司总部、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重要数据服务器互相业务备份,公司不同部门之间互有业务往来。因此,每一个堆叠站点(即堆叠设备)都提供三个层次服务:对本地汇聚层网络的转发服务,本地网络和其它站点间的上、下行流量服务(即本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的发送);对其它堆叠站点的过路流量的转发服务。在该环形链路中的负载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参照图6,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链路负载控制方法流程图。
步骤601,主设备获取各堆叠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在环形链路中采用跨越IP网络的远程堆叠技术,因此环形链路中存在主(Master)设备和从(standby)设备,其中,Master设备和standby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进程间通信技术实现实时通信,并且Master设备的CPU负责整个堆叠系统的控制平面的管理和计算。
Master设备和standby设备采用进程间通信IPC(Inter ProcessCommunication)技术,其支持进程间的单播和组播通信。Master和standby设备组成一个IPC组播通信组,Master负责组播的通信的发起。Master设备定期发起堆叠链路查询请求,向IPC组播组里的其他成员(即环形链路中的各堆叠设备),通过IPC组播方式发送链路状态查询报文。堆叠设备收到链路查询请求后,负责统计本堆叠设备的堆叠端口下物理口的收、发包速率,即下发堆叠设备驱动查询堆叠端口下物理口收包速率和发包速率作为数据传输速率,然后通过IPC单播报文把数据传输速率反馈给Master设备。这样,主设备就可以获得其它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以及自身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和发包速率。
步骤602,主设备检测当前堆叠设备的发包速率减去相邻堆叠设备的收包速率的差值是否大于拥塞阈值。
Master设备查询本地的堆叠拓扑表,根据拓扑表里的堆叠成员邻居信息,为每个堆叠成员计算堆叠端口到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是否拥塞。堆叠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包括收包速率和发包速率,则针对某一堆叠设备,Master设备可以获取其堆叠端口的发包速率减去相邻堆叠设备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的差值,再将差值与拥塞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该堆叠设备至其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是否拥塞。其中,拥塞阈值是预先设定的用于判断拥塞的数值,该数值为非负整数。
当然,Master设备也可以依据堆叠拓扑表,将相邻堆叠设备的堆叠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发送给对应的堆叠设备,由该堆叠设备确定自己的发送链路是否拥塞。
此外,环形链路中各堆叠设备也可以通过进程间通信的方式传输消息,从而当前堆叠设备可以通过进程间通信接收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进而当前堆叠设备可以自行对当前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进行拥塞检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5中针对当前堆叠端口slot5.3,Master设备可以获取slot5.3的发包速率slot5.3_Send_R5.3,以及slot5.2的收包速率slot5.2_Receive_R5.2,从而slot5.3到slot5.2的发送链路拥塞情况:slot5.2_Congest_P5.2=(slot5.3_Send_R5.3)-(slot5.2_Receive_R5.2),检测slot5.2_Congest_P5.2是否大于拥塞阈值,
若否,即该差值如slot5.2_Congest_P5.2不大于拥塞阈值,则说明未发生拥塞或拥塞较小可暂时忽略,则在返回步骤601以使Master设备重新获取数据传输速率,其中对堆叠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检测可以是周期性的。
若是,即该差值大于拥塞阈值,则执行步骤603。
步骤603,主设备确定当前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拥塞。
若差值大于拥塞阈值则说明链路发生了不可忽略的拥塞,即从当前堆叠设备向相邻堆叠设备传送数据的发送链路发生了拥塞。如上述判断出slot5.3→slot5.2的发送链路拥塞。
后续主设备就可以通知该当前堆叠设备,其到上述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出现了拥塞,这样,该当前堆叠设备就可以对通过该发送链路进行发送的数据进行切换,在切换中当前堆叠设备将其包括该发送链路的主路径的数据切换到对应的备用路径上传输,因此还需要通过Master设备确定备用路径的拥塞情况,即前堆叠设备的另一个堆叠端口的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
步骤604,主设备确定当前堆叠设备到另一相邻堆叠设备,即当前堆叠设备的另一个堆叠端口对应的发送链路是否拥塞。
在上述步骤602中Master设备对当前堆叠设备的两个堆叠端口对应的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都可以进行检测。因此若当前堆叠设备的一条主路径通过了其中一个堆叠端口的发送链路,则该主路径对应的备用路径必然通过另一个堆叠端口的发送链路。
例如,Master设备可以分别确定slot5.3→slot5.2以及slot5.3→slot5.4的发送链路是否拥塞,若确定slot5.3→slot5.2拥塞,则Master设备还需要确定slot5.3→slot5.4是否拥塞,以确定是否可以执行切换。
若是,即当前堆叠设备的另一个堆叠端口的发送链路不拥塞,则执行步骤605。接上例中slot5.3中一条包含slot5.3→slot5.2的主路径为slot5.3→slot5.2→slot5.1→slot5.7,其对应的备用路径经过slot5.3→slot5.4为:slot5.3→slot5.4→slot5.5→slot5.6→slot5.7。可以将该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对应备用路径中发送。
实际处理中,当前堆叠设备的主路径中可能有多条均通过拥塞的发送链路,如从slot5.3到slot5.1的主路径,则当前堆叠设备可以对这些主路径发送的数据都进行切换,也可以仅切换部分主路径发送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若否,即当前堆叠设备的另一个堆叠端口的发送链路拥塞,则说明当前堆叠设备的两个堆叠端口的发送链路都已拥塞,则当前堆叠设备可以不执行其他操作,返回步骤601,Master设备重新获取数据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进行主、备切换时,由于通常备用路径途径的堆叠设备较多,因此备用路径中传输的数据往往也较多,为了防止造成备用路径的拥塞,同时均衡各条路径的负载,还可以主路径和备用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周期性切换,即针对切换到备用路径上传输的数据,可以周期性的在主路径和备用路径之间进行传输,从而在对拥塞链路的流量进行分流的同时,又不会加重其他路径的负担,从而做到负载均衡。具体包括如下步骤605-607。
步骤605,当前堆叠设备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
当当前堆叠设备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一条发送路径拥塞时,即可开始执行本步骤,进行数据的切换。
实际处理中,由Master设备检查到堆叠端口对应发送链路拥塞,具体可以通过IPC进程间通信技术单播方式通知在拥塞链路的当前堆叠设备,如上例中slot5.3。
此外,若直接由堆叠设备进行拥塞检测,则该堆叠设备可以直接确定自身的拥塞情况,无需通过Master设备。
步骤606,当前堆叠设备在奇数的计时周期,切换到备用路径传输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部分数据。
步骤607,当前堆叠设备在偶数的计时周期,切换到主路径传输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部分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传输所述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的路径称为有效路径,所述有效路径对应端口称为有效端口。
上述步骤606和步骤607具体是采用分时的方法进行主、备切换,由于备份链路上的堆叠设备较多,在分担负载的同时,堆叠设备可以将传输中来不及转发的数据作为缓存以备后续发送,具体操作如下述。
当前堆叠设备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其中计时器的时长可以设置。计时器启动后,在第一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当前堆叠设备将所述备用路径对应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所述有效路径由所述主路径切换为所述不拥塞的备用路径;并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主路径切换到备份路径进行发送。
首先当前堆叠设备把有效端口设置成备份路径的堆叠端口,即此时备用路径对应堆叠端口为有效端口,从而将传输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的有效路径由所述主路径切换为不拥塞的备用路径,然后可以采用该不拥塞的备用路径传输所述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其中,由于备用路径途径的堆叠设备较多,为了避免造成备用路径中堆叠设备过大的负担,针对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可以仅将其中的部分数据交由备用路径传输,另一部分数据则继续由主路径传输,或在堆叠设备中缓存,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传输的该部分数据可以是堆叠设备产生数据总量的50%,或者其他比例,也可以依据实际的拥塞情况判断,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然后,在第二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切换回主路径传输该部分数据,即当前堆叠设备将主路径对应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有效路径由所述不拥塞的备用路径切换回所述主路径,然后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备份路径切换到主路径进行发送。
此后以此类推,在奇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在偶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
如上例,对slot5.3产生的部分数据,slot5.3在奇数的计时周期将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从而产生的数据切换到备用路径slot5.3→slot5.4→slot5.5→slot5.6→slot5.7传输,并在偶数的计时周期将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产生的数据切换到主路径slot5.3→slot5.2→slot5.1→slot5.7传输。
从而通过周期性的修改有效端口,实现路径的周期性切换,以在传输数据时,按时间均匀的分配在主路径和备用路径,对拥塞的发送链路启到分流和缓存的作用,同时尽量减少对备用链路所造成的负担。
此外,环形链路中包含四台或以上堆叠设备时,由于链路中堆叠设备较多,在上述周期性切换主路径和备用路径仍未解决发送链路拥塞问题时,为了尽快拥塞的问题,可以首先确定周期性切换的次数是否达到阈值,在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的情况下,采用下述方法解决拥塞问题。当然,三台堆叠设备时也可以采用下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于数据传输速率Master设备可以周期性的获取,即周期性的判定发送链路拥塞与否,从而当前堆叠设备在配置切换的计时周期时,可以在一个检测周期内配置多个计时周期,在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时可能是在下一个检测周期到达时,也可能是经过了多个检测周期。
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选的,在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且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时,将当前堆叠设备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全部数据从所述主路径切换到所述备用路径上发送。
在所述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且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时,当前堆叠设备可以将有效端口配置为备用路径对应堆叠端口,将备用路径作为有效路径后,不再仅传输部分数据,而是将堆叠端口对应堆叠设备上产生的全部数据都切换到不拥塞的备用路径上传输,以尽快解决给发送路径的拥塞问题。
例如,在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而slot5.3→slot5.2的发送链路仍然拥塞的情况下,可以将slot5.3产生的全部数据都切换到备用路径slot5.3→slot5.4→slot5.5→slot5.6→slot5.7传输。
可选的,若检测到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通知基于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将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对应备用路径上传输;若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完成切换后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依次通知沿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将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依次切换到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对应备用路径上传输。
若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且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或,在堆叠设备产生的全部数据都切换到备用路径传输了一段时间(如若干检测周期)而发送链路仍拥塞,则可以进一步对主路径中的其他堆叠设备进行流量分担处理。
首先,Master设备可以基于所述发送链路的数据传输方向,查找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如针对slot5.3的发送链路slot5.3→slot5.2,其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为slot5.4,可以通知其进行主、备切换,该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将其产生的数据发送到对应备用路径上。若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完成切换后的第一段时间内,发送链路仍拥塞,则可以沿所述发送链路查找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对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进行主备切换。切换方法可以采用上述部分数据的周期性切换方法,也可以采用全部数据的切换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当然,在发送链路拥塞时也可以由当前堆叠设备通过进程间通信的方式通知上游的堆叠设备执行主、备切换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若在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而发送链路slot5.3→slot5.2仍然拥塞;或者,slot5.3产生的全部数据已都切换到备用路径slot5.3→slot5.4→slot5.5→slot5.6→slot5.7传输一段时间后,slot5.3→slot5.2的发送链路仍然拥塞,则可以沿slot5.3→slot5.2的数据传输方向查找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为slot5.4,对slot5.4进行主备切换,若此后一段时间内发送链路仍拥塞,则继续沿slot5.3→slot5.2的数据传输方向查找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并依次对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进行主备切换。
步骤608,当主设备检测到所述堆叠端口对应发送链路拥塞消除,或所述备用路径拥塞时,通知当前堆叠设备,并由当前堆叠设备将所述数据切换回所述主路径上传输。
若Master设备检测堆叠端口对应发送链路拥塞消除,或者备用路径拥塞,则Master设备通过IPC进程间通信单播通知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当前堆叠设备可以删除计时器,并将该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恢复为主路径传输。
如上例中发送链路slot5.3→slot5.2拥塞消除,或备用路径slot5.3→slot5.4→slot5.5→slot5.6→slot5.7发生了不可忽略的拥塞时,可以将数据切换回主路径slot5.3→slot5.2→slot5.1→slot5.7中传输。
综上所述,对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可以将其部分数据在所述堆叠端口对应主路径和备用路径切换传输,在奇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在偶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从而按时间均匀的分配在主路径和备用路径,对拥塞的发送链路启到分流和缓存的作用,同时尽量减少对备用链路所造成的负担。
其次,在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而发送链路仍拥塞时,当前堆叠设备可以将其产生的全部数据从所述主路径切换到备用路径上传输,从而减少发送链路中传输的数据,以尽快解决发送链路的拥塞问题。
再次,在切换后发送链路仍拥塞的情况下,沿着发送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依次前堆叠设备的上游堆叠设备进行主备切换,以使上游堆叠设备执行负载分担操作,从而在解决链路拥塞时不仅局限于当前堆叠设备,而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在发生拥塞时有效的缓存和分担负载流量,提高网络性能。
实施例三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堆叠设备。
参照图7,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堆叠设备结构图。
该堆叠设备为由至少三台堆叠设备构成环形链路中的堆叠设备,所述环形链路中的相邻堆叠设备之间通过IP网络连接,在所述环形链路中将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发送到目的堆叠设备上的最短路径作为主路径,另一条路径作为备用路径,每台堆叠设备具有两个堆叠端口。
所述的堆叠设备包括:拥塞确定模块71和路径切换模块72。
其中,拥塞确定模块71,用于确定当前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所述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为根据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发包速率,以及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确定。
路径切换模块72,用于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设备具体可以作为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用于进行路径切换的当前堆叠设备,以在与相邻堆叠设备之间的发送链路拥塞时,进行路径切换,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由至少三台堆叠设备通过IP网络连接所构成环形链路,在确定当前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拥塞时,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从而采用备用路径对主路径传输的数据进行负载分担,减少发送链路中发送的数据,防止由于拥塞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
实施例四
参照图8,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堆叠设备结构图。
在上述图7所示实施例技术方案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所述发送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和所述当前堆叠设备转发的数据;所述路径切换模块72,具体可用于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可选的,所述路径切换模块72,具体可用于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周期性的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可选的,所述环形链路中可包括至少四台堆叠设备;第二路径切换模块72,还可用于在所述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且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全部数据从所述主路径切换到所述备用路径上发送。
可选的,所述的堆叠设备还可包括:通知模块73,用于若检测到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通知基于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将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对应的备用路径上发送;若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完成切换后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依次通知沿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将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依次切换到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对应的备用路径上发送。
可选的,所述路径切换模块72,具体可用于在第一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将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主路径切换到备份路径进行发送;在第二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备份路径切换到主路径进行发送;以此类推,在奇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在偶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
可选的,若当前堆叠设备为非主设备时,所述的堆叠设备还可包括:接收模块74,用于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主路径的拥塞情况;或者,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或者,该接收模块74,用于通过进程间通信接收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
本实施例堆叠设备可在与相邻堆叠设备之间的发送链路拥塞时,进行路径切换处理,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对应方法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对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可以将其部分数据在所述堆叠端口对应主路径和备用路径切换传输,在奇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在偶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从而按时间均匀的分配在主路径和备用路径,对拥塞的发送链路启到分流和缓存的作用,同时尽量减少对备用链路所造成的负担。
其次,在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而发送链路仍拥塞时,当前堆叠设备可以将其产生的全部数据从所述主路径切换到备用路径上传输,从而减少发送链路中传输的数据,以尽快解决发送链路的拥塞问题。
再次,在切换后发送链路仍拥塞的情况下,沿着发送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依次前堆叠设备的上游堆叠设备进行主备切换,以使上游堆叠设备执行负载分担操作,从而在解决链路拥塞时不仅局限于该堆叠端口,而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在发生拥塞时有效的缓存和分担负载流量,提高网络性能。
对于系统或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发明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和堆叠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由至少三台堆叠设备构成的环形链路的数据传输,所述环形链路中的相邻堆叠设备之间通过IP网络连接,在所述环形链路中将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发送到目的堆叠设备上的最短路径作为主路径,另一条路径作为备用路径;所述的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所述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为根据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发包速率,以及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确定;
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所述发送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和所述当前堆叠端口转发的数据;
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包括:
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包括:
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周期性的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链路中包括至少四台堆叠设备,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且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全部数据从所述主路径切换到所述备用路径上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全部数据从所述主路径切换到所述备用路径上发送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通知基于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将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对应的备用路径上发送;
若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完成切换后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依次通知沿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将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对应的备用路径上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堆叠设备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周期性的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包括:
在第一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主路径切换到备份路径进行发送;
在第二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备份路径切换到主路径进行发送;
以此类推,在奇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在偶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当前堆叠设备为非主设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主路径的拥塞情况;
或者,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进程间通信接收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
9.一种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设备为由至少三台堆叠设备构成环形链路中的堆叠设备,所述环形链路中的相邻堆叠设备之间通过IP网络连接,在所述环形链路中将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发送到目的堆叠设备上的最短路径作为主路径,另一条路径作为备用路径,所述的堆叠设备包括:
拥塞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堆叠设备至相邻堆叠设备的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所述发送链路的拥塞情况为根据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发包速率,以及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确定;
路径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所述发送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和所述当前堆叠设备转发的数据;
所述路径切换模块,用于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径切换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发送链路拥塞时,将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数据,周期性的切换到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备份路径上进行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链路中包括至少四台堆叠设备;
路径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周期性切换的次数达到阈值,且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通过包括所述发送链路的主路径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产生的全部数据从所述主路径切换到所述备用路径上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通知基于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将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对应的备用路径上发送;若所述第一台上游堆叠设备完成切换后所述发送链路仍拥塞,则依次通知沿所述发送链路确定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将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上产生的数据切换到所述上游的其他堆叠设备对应的备用路径上发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径切换模块,用于在第一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将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主路径切换到备份路径进行发送;在第二个计时周期开始时,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有效端口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由所述备份路径切换到主路径进行发送;以此类推,在奇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备用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在偶数的计时周期将所述当前堆叠设备上所述主路径对应的堆叠端口作为有效端口。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任一所述的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当前堆叠设备为非主设备时,所述的堆叠设备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所述当前堆叠设备的主路径的拥塞情况;或者,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所述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任一所述的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进程间通信接收相邻堆叠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收包速率。
CN201310343646.5A 2013-08-08 2013-08-08 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和堆叠设备 Active CN103428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3646.5A CN103428103B (zh) 2013-08-08 2013-08-08 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和堆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3646.5A CN103428103B (zh) 2013-08-08 2013-08-08 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和堆叠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8103A true CN103428103A (zh) 2013-12-04
CN103428103B CN103428103B (zh) 2017-04-19

Family

ID=4965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3646.5A Active CN103428103B (zh) 2013-08-08 2013-08-08 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和堆叠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8103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8254A (zh) * 2015-02-12 2015-05-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中避免网络拥塞的方法和控制器
WO2015192306A1 (zh) * 2014-06-17 2015-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控制设备、系统和传输通道控制方法
CN105338331A (zh) * 2015-12-16 2016-02-17 武汉微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压缩视频监控系统及故障恢复方法
CN106603402A (zh) * 2016-12-20 2017-04-26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CN109104376A (zh) * 2018-07-16 2018-12-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转发方法、装置、堆叠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525501A (zh) * 2018-12-27 2019-03-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转发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93141A (zh) * 2019-08-27 2019-11-2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路由转发传输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05012A (zh) * 2019-09-27 2019-11-26 唐彦 一种波分系统的瓶颈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1478858A (zh) * 2020-02-29 2020-07-31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处理的方法、流量的Hash方法和装置
CN108600055B (zh) * 2018-07-26 2020-10-1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CN113225241A (zh) * 2021-04-19 2021-08-0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面向环形数据报文网络的数据传输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676405A (zh) * 2021-08-18 2021-11-19 上海晨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荷分担的快速链路主备切换分布式系统和方法
WO2023071324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2494A1 (en) * 2001-07-02 2003-01-02 Arttu Kuukankorpi Processing of data packets within a network element cluster
CN101447929A (zh) * 2008-12-26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选路方法、路由器和通信系统
CN101605102A (zh) * 2009-07-16 2009-12-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rf堆叠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2006184A (zh) * 2010-11-09 2011-04-06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堆叠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2494A1 (en) * 2001-07-02 2003-01-02 Arttu Kuukankorpi Processing of data packets within a network element cluster
CN101447929A (zh) * 2008-12-26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选路方法、路由器和通信系统
CN101605102A (zh) * 2009-07-16 2009-12-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rf堆叠中的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2006184A (zh) * 2010-11-09 2011-04-06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堆叠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03979B2 (en) 2014-06-17 2018-10-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device,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channel adjustment method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CN105637817B (zh) * 2014-06-17 2019-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控制设备、系统和传输通道控制方法
CN105637817A (zh) * 2014-06-17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控制设备、系统和传输通道控制方法
WO2015192306A1 (zh) * 2014-06-17 2015-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控制设备、系统和传输通道控制方法
CN104618254A (zh) * 2015-02-12 2015-05-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中避免网络拥塞的方法和控制器
CN105338331A (zh) * 2015-12-16 2016-02-17 武汉微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压缩视频监控系统及故障恢复方法
CN105338331B (zh) * 2015-12-16 2018-08-24 武汉微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压缩视频监控系统及故障恢复方法
CN106603402B (zh) * 2016-12-20 2019-10-18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CN106603402A (zh) * 2016-12-20 2017-04-26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CN109104376A (zh) * 2018-07-16 2018-12-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转发方法、装置、堆叠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600055B (zh) * 2018-07-26 2020-10-1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CN109525501B (zh) * 2018-12-27 2022-05-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转发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25501A (zh) * 2018-12-27 2019-03-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转发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93141A (zh) * 2019-08-27 2019-11-2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路由转发传输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93141B (zh) * 2019-08-27 2023-08-08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路由转发传输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05012A (zh) * 2019-09-27 2019-11-26 唐彦 一种波分系统的瓶颈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0505012B (zh) * 2019-09-27 2022-11-04 唐彦 一种波分系统的瓶颈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1478858B (zh) * 2020-02-29 2022-05-27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处理的方法、流量的Hash方法和装置
CN111478858A (zh) * 2020-02-29 2020-07-31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处理的方法、流量的Hash方法和装置
CN113225241A (zh) * 2021-04-19 2021-08-0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面向环形数据报文网络的数据传输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225241B (zh) * 2021-04-19 2022-09-0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面向环形数据报文网络的数据传输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676405A (zh) * 2021-08-18 2021-11-19 上海晨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荷分担的快速链路主备切换分布式系统和方法
CN113676405B (zh) * 2021-08-18 2022-10-14 上海晨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荷分担的快速链路主备切换分布式系统和方法
WO2023071324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8103B (zh)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8103A (zh) 一种链路负载控制方法和堆叠设备
CN102710489B (zh) 动态分流调度系统和方法
EP3092752B1 (en) Multi-master selection in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CN105227481A (zh) 基于路径开销和流调度代价最小化的sdn拥塞控制路由方法
CN104468358A (zh)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8306777B (zh) 基于sdn控制器的虚拟网关主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364900B (zh) 一种irf系统中基于frr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716208A (zh) 支持大象流的网络管理方法、系统、交换机和网络
CN104104570A (zh) Irf系统中的聚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323170A (zh) 环形拓扑堆叠系统路径选择方法、装置及主设备
CN109194547A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本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391651B (zh) 一种虚拟光网络多层资源汇聚方法和系统
CN103188165A (zh) 一种路由器多径输出智能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路由器
Hwang et al. Deadline and incast aware TCP for cloud data center networks
Tseng et al. Service-oriented virtual machine placement optimization for green data center
CN104301417A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3152284A (zh) 一种路由器多径输出智能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路由器
WO2021244206A1 (zh) 报文处理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Zhang et al. A stable matching based elephant flow scheduling algorithm in data center networks
Hou et al. Bandwidth scheduling for big data transfer using multiple fixed node-disjoint paths
CN104639437A (zh) 堆叠系统中广播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6533973A (zh) 分发业务消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592156A (zh) 面向网络功能的分布式弹性控制方法
Spaho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of different routing protocols in a delay tolerant network
WO2018219103A1 (zh) 一种链路状态确定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high tech park, No. six and road, No. 310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