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1708A -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1708A
CN103401708A CN2013103221228A CN201310322122A CN103401708A CN 103401708 A CN103401708 A CN 103401708A CN 2013103221228 A CN2013103221228 A CN 2013103221228A CN 201310322122 A CN201310322122 A CN 201310322122A CN 103401708 A CN103401708 A CN 103401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tack
stack port
mode
switch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21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1708B (zh
Inventor
文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221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017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01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1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1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1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各个参与堆叠系统建立的交换设备,启动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将通过工作于调试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接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转发至各自指定的目的端进行处理;在所有交换设备建立堆叠系统后,每个交换设备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并通过工作于普通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与其他交换设备进行堆叠通信。本发明通过调试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将拓扑检测报文无条件地转发至目的端,保证了设备之间的拓扑检测通信,使得堆叠系统的稳定性较好,且无需对设备进行固定预配置,堆叠系统的灵活性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堆叠系统,通常是指由两台或者多台分布式的交换设备组成的系统,具体建立过程为:参与堆叠系统建立的两台或者多台交换设备各自启动,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然后,由各自的主控端例如CPU通过配置的堆叠端口进行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通常采用私有协议报文进行检测,例如拓扑检测报文,交换各自的拓扑信息,例如包括交换设备编号、堆叠端口号、交换设备的容量等信息,协商堆叠系统相关信息;最后,交换设备根据协商的相关信息进行堆叠统一配置,这样由两台或者多台交换设备组成的堆叠系统建立完成。从管理和配置的角度看,此堆叠系统看起来就像一台交换设备,这样方便用户管理。
在这里,上述拓扑检测报文,通常包括交换设备的厂商私有协议字段和拓扑检测信息字段。其中,拓扑检测信息字段可由堆叠系统拓扑检测协议自定义生成;交换设备的厂商私有协议字段,至少可包括报文发送的出口信息字段(例如出口=堆叠端口号)和其他信息字段(如图1所示)。
具体地,如图2所示,假设交换设备21和交换设备22参与建立堆叠系统;假设交换设备21的交换芯片211预先将自身一个普通端口配置为堆叠端口2111;交换设备22的交换芯片221预先将自身一个普通端口配置为2211;那么,在交换设备21和交换设备22各自启机后,交换设备21的CPU212将拓扑检测报文通过堆叠端口2111发送至交换设备22的堆叠端口2211,此报文中包括的出口信息字段为堆叠端口2111,这样交换芯片221收到此报文后,解析出报文的出口是堆叠端口2111,进一步确定出此堆叠端口2111并不是本地的堆叠端口,在这种情况下,交换芯片221并不知道该如何转发此报文,即不会将此报文发送给交换设备22的CPU222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丢弃此报文,这就导致堆叠系统拓检测失败,无法进行后续堆叠系统的建立。
目前,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通常采用下述两种配置方式保证交换设备之间的拓扑检测通信:
第一种配置方式,在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每个交换设备将各自的互联端口配置为普通以太网网络端口,交换设备之间通过普通以太网网络端口发送以太网协议类型的拓扑检测报文,交换设备之间可以相互处理,确保了交换设备之间的拓扑检测通信,并在拓扑检测通信结束后,每个交换设备将各自的普通以太网网络端口再配置为堆叠端口,以在堆叠系统建立后进行堆叠通信。在这里,互联端口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且每个交换设备在配置堆叠端口时均需要配置大量的交换芯片表项和寄存器。
第二种配置方式,每个交换设备预先配置堆叠系统拓扑检测表,存储于各自的Flash存储区中,例如第一交换设备的拓扑检测表中保存了第一交换设备的ID、堆叠端口号、第二交换设备的堆叠端口号等信息;第二交换设备的拓扑检测表中保存了第二交换设备的ID、堆叠端口号、第一交换设备的堆叠端口号等信息,这样在堆叠拓扑检测阶段,第一交换设备根据Flash存储区中的拓扑检测表,通过某个堆叠端口向第二交换设备的对应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后续第二交换设备在接收到此报文后,根据自身拓扑检测表中对应堆叠口的堆叠端口号,和第一交换设备的某个堆叠端口的堆叠端口号,确定报文的转发目的端口,例如CPU端口,在确定之后,将此报文转发至CPU端口,由CPU进行处理,从而确保交换设备之间的拓扑检测通信。
在上述第一种配置方式中,由于交换设备在将普通以太网网络端口配置为堆叠端口时,需要配置大量的交换芯片表项和寄存器,往往配置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在配置堆叠端口后,交换设备没有执行配置的堆叠端口是否可用的检测操作,这就可能出现配置的堆叠端口无法进行后续堆叠通信的现象,导致堆叠系统中断,使得堆叠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在上述第二种配置方式中,在堆叠系统发生变化,或者是需要改变一下交换设备上的堆叠端口的情况下,交换设备均需要重新进行预配置,这就导致建立的堆叠系统配置不灵活,使得用户体验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交换设备的端口配置方式导致建立的堆叠系统稳定性差及灵活性差的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包括:
各个参与堆叠系统建立的交换设备启动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将通过工作于调试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接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转发至各自指定的目的端进行处理;
在所有交换设备建立堆叠系统后,每个交换设备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并通过工作于普通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与其他交换设备进行堆叠通信。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在本发明中,是将参与堆叠系统建立的交换设备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在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以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交换设备可以实现将通过堆叠端口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无条件发送到目的端,例如目的端为CPU,这样一来,一方面,确保了堆叠系统拓扑检测的通信;另一方面,通过堆叠端口接收拓扑检测报文,验证了堆叠端口的可用性,使得建立的堆叠系统较为稳定,并且本发明无需对交换设备进行固定配置,使得建立的堆叠系统较为灵活。
另外,在后续堆叠系统成功建立之后,还将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以减轻CPU的负担。
优选地,每个交换设备启动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具体包括:每个交换设备启动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后,读取各自的堆叠端口对应的寄存器的值;如果读取到的寄存器的值为初始值,则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更新对应的寄存器的初始值。
这样,通过为交换设备的堆叠端口设置相应寄存器的方式,来实现堆叠端口在普通转发模式和调试转发模式之间的切换,这种设置方式不会存在配置的堆叠端口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了后续的堆叠拓扑通信。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所有交换设备建立堆叠系统后,任一交换设备将自身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配置为普通端口,并将配置的普通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以实现根据交换设备之间的实际堆叠通信情况,适当减少堆叠端口。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所有交换设备建立堆叠系统后,任一交换设备或者加入所述堆叠系统的交换设备将自身设定数量的普通端口配置为堆叠端口;将所述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通过所述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
这样,本发明也可根据交换设备之间的实际堆叠通信情况,适当增加堆叠端口,并且为了进一步确保新增堆叠端口以及新加入的交换设备配置的堆叠端口的可用性,均需将新增堆叠端口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通过发送拓扑检测报文的方式,对堆叠端口的可用性进行验证,以保证堆叠系统的稳定性。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每个交换设备监测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在线状态;如果监测到所述在线状态由下线状态更新为上线状态,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重新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通过所述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这样可以确保因故障等原因下线后的堆叠端口重新上线时的可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口配置装置,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启动所述装置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
配置单元,用于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将通过工作于调试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接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转发至各自指定的目的端进行处理;以及在与其他装置建立堆叠系统后,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并通过工作于普通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与其他交换设备进行堆叠通信。
采用上述配置装置,可将参与堆叠系统建立的装置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均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交换设备将通过这些堆叠端口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无条件发送到目的端,例如CPU,这样一来,既可以确保堆叠系统拓扑检测的通信,又验证了堆叠端口的可用性,使得建立的堆叠系统较为稳定,并且本发明无需对交换设备进行固定配置,使得堆叠系统较为灵活性。
另外,配置单元在所述装置与其他装置建立堆叠系统后,再将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以减轻目的端的负担,例如CPU的负担。
优选地,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读取所述装置的堆叠端口对应的寄存器的值;并在读取到的寄存器的值为初始值时,将所述装置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更新对应的寄存器的初始值。
这样,配置单元通过读取为交换设备的堆叠端口配置相应寄存器的值,来进行工作模式的相应配置,这种实现方式不会存在配置的堆叠端口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了后续的堆叠拓扑通信。
优选地,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装置与其他所述装置建立堆叠系统后,将所述装置的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配置为普通端口,并将配置的普通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以实现根据交换设备之间的实际堆叠通信情况,适当减少堆叠端口。
优选地,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装置与其他所述装置建立堆叠系统后,将所述装置的设定数量的普通端口配置为堆叠端口;以及将所述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通过所述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以实现根据交换设备之间的实际堆叠通信情况,适当增加堆叠端口,并且为了进一步确保新增堆叠端口以及新加入的交换设备配置的堆叠端口的可用性,均需通过上述流程对堆叠端口的可用性进行验证,以保证建立的堆叠系统的稳定性。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装置预先配置的堆叠端口的在线状态;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在线状态由下线状态更新为上线状态时,将所述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重新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通过所述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从而确保了因故障等原因下线后的堆叠端口重新上线时的可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交换设备之间进行拓扑检测时发送的拓扑检测报文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交换设备之间进行拓扑检测交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口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换设备之间进行拓扑检测交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口配置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各个参与堆叠系统建立的交换设备,启动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将通过工作于调试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接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转发至各自指定的目的端进行处理;
S302:在所有交换设备建立堆叠系统后,每个交换设备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并通过工作于普通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与其他交换设备进行堆叠通信。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交换设备的堆叠端口是自身预先配置好的,可以将一个普通端口配置为堆叠端口,也可以将多个普通端口配置为堆叠端口,且不同的交换设备可以配置相同或不同数量的堆叠端口。例如,如图4所示,假设参与堆叠系统建立的交换设备是交换设备41和交换设备42,那么,交换设备41的交换芯片411预先配置的堆叠端口可为堆叠端口4111、堆叠端口4112和堆叠端口4113;交换设备42的交换芯片421预先配置的堆叠端口可为堆叠端口4211和堆叠端口4212。在这里,交换设备将普通端口配置为堆叠端口的流程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堆叠系统的拓扑检测通信,交换芯片411需分别将堆叠端口4111、堆叠端口4112和堆叠端口4113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交换芯片421需分别将堆叠端口4211和堆叠端口4212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交换设备可以将通过这些堆叠端口接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无条件地转发至目的端。在这里,目的端实际上指的是每个交换设备的CPU。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交换设备的交换芯片可在下述触发条件下执行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流程:
每个交换设备在启动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后,读取各自的堆叠端口对应的寄存器的值;
如果读取到的寄存器的值为初始值,即执行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的操作,并在配置成功后,更新对应的寄存器的初始值。
在前述这种设置方式中,交换设备可根据堆叠端口对应的寄存器的值,来实现堆叠端口的普通转发模式和调试转发模式的配置,不会存在配置的堆叠端口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了后续的堆叠拓扑通信。
当然,交换设备的交换芯片也可以在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后,判断一下堆叠端口是否处于缺省状态,在判断出处于缺省状态时,执行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的操作,并在配置成功后,更新缺省状态为其他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仅限于上述两种触发条件,来执行将交换设备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的操作,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在此不做任何具体限定。
下面以交换设备41和交换设备42进行堆叠系统拓扑检测为例,对上述步骤S301进行说明:
假设交换设备41的CPU412,通过交换芯片411上的堆叠端口4111向交换芯片421的堆叠端口4211发送拓扑检测报文,此报文中包括的目的出口信息为堆叠端口4111,在这种情况下,交换芯片421通过堆叠端口4211接收到报文后,直接将其转发至目的端CPU422的端口4221,后续由CPU422对该报文进行处理。前述这种交互方式,不仅保证了拓扑检测的正常通信,还证明了堆叠端口4111、堆叠端口4211和堆叠端口4212均是可用的,使得后续建立的堆叠系统的稳定性较好。
假设交换设备41的交换芯片411,是通过堆叠端口4111接收到CPU422通过交换芯片421上的堆叠端口4211发送的拓扑检测报文,此报文中包括的目的出口信息为堆叠端口4211,那么,交换芯片411会将此报文通过堆叠端口4111转发至目的端CPU412的端口4121,由CPU412对该报文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交换设备41的堆叠端口4112和堆叠端口4113,以及对于交换设备42的堆叠端口4212来说,执行流程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之所以执行上述步骤S302,是因为,交换设备在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是将通过工作于调试转发模式的堆叠端口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直接转发至目的端(例如CPU),以保证正常的拓扑通信,这样在后续堆叠系统成功建立之后,如果堆叠端口仍然工作于调试转发模式的话,那么,交换设备的CPU将处理大量的堆叠通信数据,容易导致此CPU瘫痪。因此,执行上述步骤S302,这样,部分堆叠通信数据被堆叠端口转发至交换设备的其他硬件进行处理,从而减轻CPU的负担。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堆叠系统建立之后,可能会出现堆叠通信数据相对较少的情况,这样就使得部分交换设备上的堆叠端口处于闲置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还可执行下述流程:任一交换设备将自身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配置为普通端口,并将配置的普通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即实现根据实际堆叠通信情况调整堆叠端口的个数。在这里,设定数量可根据实际堆叠通信情况而设定。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堆叠系统建立之后,可能会出现堆叠通信数据相对较多,这样,对于一些交换设备来说,配置的堆叠端口不能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还可执行下述流程:任一交换设备或者加入堆叠系统的交换设备将自身设定数量的普通端口配置为堆叠端口,并将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通过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将新增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是为了验证新增堆叠端口是否可用,即通过新增堆叠端口向其他某个交换设备发送拓扑检测报文,如果新增堆叠端口的交换设备的CPU能够通过此堆叠端口收到其他某个交换设备发送的拓扑检测报文,则证明新增的堆叠端口是可用的。
另外,对于加入堆叠系统的交换设备来说,为了确保拓扑检测的正常通信,仍要执行上述新增堆叠端口的配置流程。
优选地,为了更好的保证堆叠系统的稳定运行,本发明实施例还可执行下述流程:每个交换设备监测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在线状态;如果监测到在线状态由下线状态更新为上线状态,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重新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因故障等原因下线后的堆叠端口重新上线时的可用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口配置装置,由于该装置所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端口配置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口配置装置,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
启动单元501,用于启动装置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
配置单元502,用于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将通过工作于调试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接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转发至各自指定的目的端进行处理;以及在与其他装置建立堆叠系统后,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并通过工作于普通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与其他交换设备进行堆叠通信。
优选地,上述配置单元502,具体用于读取装置的堆叠端口对应的寄存器的值;并在读取到的寄存器的值为初始值时,将装置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更新对应的寄存器的初始值。
优选地,上述配置单元502,还用于在装置与其他装置建立堆叠系统后,将装置的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配置为普通端口,并将配置的普通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
优选地,上述配置单元502,还用于在装置与其他装置建立堆叠系统后,将装置的设定数量的普通端口配置为堆叠端口;以及将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通过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监测单元503,用于监测上述装置的堆叠端口的在线状态;
上述配置单元502,还用于在监测单元503监测到在线状态由下线状态更新为上线状态时,将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重新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通过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中,是将参与堆叠系统建立的交换设备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在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以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交换设备可以实现将通过堆叠端口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无条件发送到目的端,例如目的端为CPU,这样一来,一方面,确保了堆叠系统拓扑检测的通信;另一方面,通过堆叠端口接收拓扑检测报文,验证了堆叠端口的可用性,使得建立的堆叠系统较为稳定,并且本发明无需对交换设备进行固定配置,使得建立的堆叠系统较为灵活。另外,在后续堆叠系统成功建立之后,还将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以减轻CPU的负担。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各个参与堆叠系统建立的交换设备,启动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将通过工作于调试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接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转发至各自指定的目的端进行处理;
在所有交换设备建立堆叠系统后,每个交换设备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并通过工作于普通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与其他交换设备进行堆叠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交换设备启动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具体包括:
每个交换设备启动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后,读取各自的堆叠端口对应的寄存器的值;
如果读取到的寄存器的值为初始值,则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更新对应的寄存器的初始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有交换设备建立堆叠系统后,任一交换设备将自身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配置为普通端口,并将配置的普通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有交换设备建立堆叠系统后,任一交换设备或者加入所述堆叠系统的交换设备将自身设定数量的普通端口配置为堆叠端口;
将所述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通过所述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每个交换设备监测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在线状态;
如果监测到所述在线状态由下线状态变为上线状态,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重新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通过各自的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
6.一种端口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启动所述装置进入堆叠系统拓扑检测阶段;
配置单元,用于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将通过工作于调试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接收到的拓扑检测报文,转发至各自指定的目的端进行处理;以及在与其他装置建立堆叠系统后,将各自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并通过工作于普通转发模式下的堆叠端口与其他交换设备进行堆叠通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读取所述装置的堆叠端口对应的寄存器的值;并在读取到的寄存器的值为初始值时,将所述装置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更新对应的寄存器的初始值。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装置与其他所述装置建立堆叠系统后,将所述装置的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配置为普通端口,并将配置的普通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普通转发模式。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装置与其他所述装置建立堆叠系统后,将所述装置的设定数量的普通端口配置为堆叠端口;以及将所述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通过所述设定数量的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装置的堆叠端口的在线状态;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在线状态由下线状态变为上线状态时,将所述堆叠端口的工作模式重新配置为调试转发模式,并通过各自的堆叠端口发送拓扑检测报文。
CN201310322122.8A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4017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2122.8A CN103401708B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2122.8A CN103401708B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1708A true CN103401708A (zh) 2013-11-20
CN103401708B CN103401708B (zh) 2016-09-28

Family

ID=49565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2122.8A Active CN103401708B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0170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3189A (zh) * 2014-12-05 2015-02-1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交换机的协议调试通用方法及系统
CN104410527A (zh) * 2014-12-01 2015-03-11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拓扑检测方法、交换机及热堆叠系统
WO2015106680A1 (zh) * 2014-01-14 2015-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CN104902510A (zh) * 2015-05-21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控制器系统的环回检测方法和基站控制器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0738A (zh) * 2004-10-28 2006-05-10 阿尔卡特公司 具备自动建立机制的堆叠管理器协议
US7983192B2 (en) * 2008-04-28 2011-07-19 Extreme Network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 stackable ethernet switch
US8248922B2 (en) * 2004-12-30 2012-08-21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duplication of MAC addresses in a stack
US20120281695A1 (en) * 2011-05-05 2012-11-08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Control packet bicasting between stackable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0738A (zh) * 2004-10-28 2006-05-10 阿尔卡特公司 具备自动建立机制的堆叠管理器协议
CN1791064A (zh) * 2004-10-28 2006-06-21 阿尔卡特公司 具备自动建立机制的堆叠管理器协议
US8248922B2 (en) * 2004-12-30 2012-08-21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duplication of MAC addresses in a stack
US7983192B2 (en) * 2008-04-28 2011-07-19 Extreme Network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 stackable ethernet switch
US20120281695A1 (en) * 2011-05-05 2012-11-08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Control packet bicasting between stackable device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06680A1 (zh) * 2014-01-14 2015-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CN104410527A (zh) * 2014-12-01 2015-03-11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拓扑检测方法、交换机及热堆叠系统
CN104410527B (zh) * 2014-12-01 2018-11-09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拓扑检测方法、交换机及热堆叠系统
CN104363189A (zh) * 2014-12-05 2015-02-1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交换机的协议调试通用方法及系统
CN104363189B (zh) * 2014-12-05 2018-07-31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交换机的协议调试通用方法及系统
CN104902510A (zh) * 2015-05-21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控制器系统的环回检测方法和基站控制器系统
CN104902510B (zh) * 2015-05-21 2018-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控制器系统的环回检测方法和基站控制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1708B (zh)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4499B2 (en) Dedicated control path architecture for systems of devices
CN102104531B (zh) 一种报文处理装置、方法及系统
EP3316555B1 (en) Mac address synchroniz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2724030A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堆叠系统
CN104899170A (zh) 分布式智能平台管理总线ipmb连接方法及atca机框
CN103684716A (zh) 在可冗余操作的工业通信网络中传输消息的方法和可冗余操作的工业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
CN101841735B (zh) 框式交换机及堆叠系统以及堆叠后故障处理方法
US11398976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X machine
CN103401708A (zh)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7948063B (zh) 一种建立聚合链路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US906586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427012A (zh) 端口协商方法和设备
US20200136912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X Machine
CN103514121B (zh) WindowsXp操作系统下一种网卡冗余切换方法
US9300529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relay device
US9596129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formation-relay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0324202B (zh) 一种探测线路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20520B (zh)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915072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网卡
JP6118464B2 (ja) ポートステータス同期化方法、関連の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CN117135029A (zh) 通信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267154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00065291A1 (en) Interconnection System, and Inter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720078A1 (en) Anima network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5991448B (zh) 一种邻居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angsh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Jinshan Road No. 618 Garden State Industrial Park 19 floor

Patentee after: RUIJIE NETWORK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angsh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Jinshan Road No. 618 Garden State Industrial Park 19 floor

Patentee before: Fujian Xingwangruijie Network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