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5898B - 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5898B
CN103395898B CN201310344450.8A CN201310344450A CN103395898B CN 103395898 B CN103395898 B CN 103395898B CN 201310344450 A CN201310344450 A CN 201310344450A CN 103395898 B CN103395898 B CN 103395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lgae
rectification rod
algae removal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44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5898A (zh
Inventor
张宗权
苗润才
鲁百佐
任耀辉
杨宗立
刘志存
王文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34445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5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5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5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5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58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Abstract

一种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在水面运动器上设置有灭藻直管,灭藻直管前进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扬水曝气管,在灭藻直管内的左端设置有左支架、右端设置有右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上设置有中心线与灭藻直管的中心线相重合的整流棒。上述的整流棒的形状是两端面为垂直于中心线的平行平面、侧面为余弦旋转曲面的棒状体或在至少2个圆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过中间圆柱体连为一体的圆台体,两端圆柱体外侧圆台体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圆柱体。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等优点,无转动部分,因此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特别适合在海水等恶劣环境中使用。

Description

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彩用水在文丘里管道内流动的设备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富含N、P等污染物的污水排入河流、水库、湖泊,导致大面积水体污染,出现藻类疯长,水华、赤潮频生等生态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水体景观、养殖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治理因富营养化产生藻类繁殖的方法基本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种方法是化学方法:向污染水体中投放化学药剂,其优点是实施操作比较容易,见效快,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对水生、动植物产生毒素,而且部分化学元素会在水中富聚、残留,反而形成长期危害。另一种方法是生物技术方法,投放生物菌种方法,会产生综合性的抑制藻类繁殖的效果,但这种方法费用大,生效较慢,不适于应急灭藻处理,长期使用会抑制水体原有的水生物,改变原有水体中水生动植物的生物组成,形成新的“生物污染”。还有一种方法是物理灭藻法,具有快速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其中的超声灭藻技术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功率超声灭藻主要利用的是超声的空化效应,而功率超声在水中产生的空化区域非常有限,因此固定的超声源只能在近声场区域能产生杀菌灭藻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为ZL200810146851.1、发明名称为“游动式除藻设施及其超声除藻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13580.1、发明名称为“一种水华应急处理的超声除藻船”的中国发明申请专利,专利号为ZL98119922.4、发明名称为“水域净化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将功率超声换能器设置在移动体上进行水体除藻的技术方案,虽然有效地解决了固定功率超声换能器在水中产生的空化区域小、除藻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但由于功率超声换能器是高耗能设备,依靠风力和太阳能供电无法满足功率要求,采用燃油发电机供电,使装置结构复杂、重量加大;采用电缆供电,严重地制约了移动除藻装置的活动范围和运行速度,显然这对大面积景观水域水质处理难以实现。同时,藻类疯长、水华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水体缺氧。上述技术方案均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景观水处理技术领域,当前需迫切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和使用费用低的水处理设备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不需要电源、机动性好、运行范围不受限制、能灭藻和曝气的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修复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水面运动器上设置有灭藻直管,灭藻直管前进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扬水曝气管,在灭藻直管内的左端设置有左支架、右端设置有右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上设置有中心线与灭藻直管的中心线相重合的整流棒。上述的整流棒的形状是两端面为垂直于中心线的平行平面、侧面为余弦旋转曲面的棒状体或在至少2个圆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过中间圆柱体连为一体的圆台体,两端圆柱体外侧圆台体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圆柱体。
本发明的整流棒侧面的余弦旋转曲面为:
以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
y = D 4 - D 8 cos 2 πx L - - - ( 1 )
为母线、x轴为旋转轴形成的旋转曲面,整流棒的中心线为x轴,0≤x≤kL,k为整流棒直径变化周期的个数,k至少为2,y为整流棒的中心线上x对应的整流棒的半径,D为壳体的内径,L为整流棒的1个直径变化周期的长度,2D≤L≤3D。
本发明的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一端圆台体的锥角α为60°~90°,另一端圆台体的锥角β为30°~90°,β≤α,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一端圆台体的锥角α相等、轴向长度相等,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另一端圆台体的锥角β相等、轴向长度相等,每个圆柱体两端的两个圆台体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比为3~5,圆柱体与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的长度之和为灭藻直管内径D的1.5~2倍。
本发明的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一端圆台体的锥角α最佳为75°,另一端圆台体的锥角β最佳为45°,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一端圆台体的锥角α相等、轴向长度相等,每个圆柱体相同方向另一端圆台体的锥角β相等、轴向长度相等,每个圆柱体两端的两个圆台体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比最佳为4,圆柱体与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的长度之和最佳为灭藻直管内径D的1.8倍。
本发明的左支架为:在轮毂的径向至少均布设置有3根辐板。本发明的右支架的结构与左支架相同,整流棒的左端设置在左支架轮毂的中心孔内、右端设置在右支架轮毂的中心孔内。
本发明采用了安装在水面运动器上、且进水口朝向运动方向的收敛形进水管,当水面运动器快速运动时,由收敛形进水管进水口吞入的水在灭藻直管中形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通过整流棒与灭藻直管构成的串联式文丘里管道时,产生多级水力空化,对水体进行杀菌灭藻。与已有的水面移动式超声杀菌灭藻装置相比,本发明无燃料转换成电能的过程,直接将水面运动器的动能转换成高速流动的水流动能,杀菌灭藻后的水又通过收敛形向上弯曲的扬水曝气管,将水流的动能转换势能喷向空中,实现了水体的扬水曝气。本发明杀菌灭藻的核心部件――整流棒与灭藻直管构成的串联式文丘里管道,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由于属于纯机械结构,且无转动部分,因此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特别适合在海水等恶劣环境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左支架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整流棒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整流棒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2、3中,本实施例的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由灭藻直管1、左支架2、整流棒3、右支架4、水面运动器5、扬水曝气管6、进水管7联接构成。
在水面运动器5上用螺纹紧固连接件固定联接安装有灭藻直管1,本实施例的水面运动器5为快艇,还可采用其它形式的水面运动器,灭藻直管1为圆筒形,灭藻直管1的两端焊接有联为一体法兰盘,灭藻直管1的左端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有进水管7,进水管7的形状为收敛形管道,水流通过进水管7时,压力减小,流速增加。灭藻直管1的右端用螺纹紧固联接件固定联接有扬水曝气管6,扬水曝气管6为收敛形向上弯曲的管道,扬水曝气管6的出水口向上穿出水面,经过灭藻直管1灭藻后的水,经由扬水曝气管6的出水口喷向空中,实现水体的扬水曝气。
在灭藻直管1内的左侧用螺纹紧固连接件固定联接有左支架2,灭藻直管1内的右侧用螺纹紧固连接件固定联接有右支架4,整流棒3的左端用螺纹紧固连接件固定联接在左支架2上,整流棒3的右端用螺纹紧固连接件固定联接在右支架4上,整流棒3的中心线与灭藻直管1的中心线相重合,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为水流通道,整流棒3的直径最大处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形成文丘里管的喉部,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构成环绕整流棒3的两级串联的文丘里管。当水面运动器5高速运动时,水由水力空化灭藻曝气器的进水管7进入灭藻直管1,在灭藻直管1中形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通过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构成串联式文丘里管道时,产生多级水力空化,对水体进行杀菌灭藻。
图2给出了本实施例左支架2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本实施例的左支架2由轮毂2-1、辐板2-2联接构成。轮毂2-1的中心位置加工有中心孔,中心孔用于安装整流棒3,在轮毂2-1的圆周外表面径向均布焊接联接有12块辐板2-2。右支架4的结构与左支架2的结构完全相同。
图3是图1中整流棒3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本实施例中整流棒3的两端面为垂直于中心线的平行平面、侧面为余弦旋转曲面,侧面的几何形状是:以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
y = D 4 - D 8 cos 2 πx L - - - ( 2 ) 为母线、x轴为旋转轴形成的旋转曲面。整流棒3的直径沿轴向按余弦函数周期性变化,整流棒3的中心线为x轴,式中0≤x≤2L,y的几何意义为整流棒3的中心线上x对应的整流棒3的半径,D为壳体1的内径,L为整流棒3的1个直径变化周期的长度,本实施例的L为2D,也可以选择L为2.5D,还可以选择L为3D。整流棒3的长度等于直径变化周期长度的整数倍,本实施例中整流棒3的长度等于2个直径变化周期的长度,也可根据污水处理的具体要求,采用长度大于2个直径变化周期长度的整流棒3。
对于不同内径的灭藻直管1,每给定1个灭藻直管1的内径值D,根据内径D值确定整流棒3一个直径变化周期的长度值L;再根据水处理的具体要求,确定整流棒3长度所应包含的直径变化周期的个数,即整流棒3的长度值,并确定出与整流棒3长度相适应的灭藻直管1长度。由方程(1)所确定的整流棒3,数控车床很容易加工,只要给出灭藻直管1的内径D便可加工出整流棒3。将整流棒3安装在灭藻直管1内,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构成环绕整流棒3的两级串联的文丘里管,也可根据污水处理具体要求采用直径变化周期个数大于2的整流棒3,构成多级串联的文丘里管。这种结构的文丘里管没有联接焊缝,耐压力高,更适合在高压状态用于污水处理。
实施例2
图4给出了本实施例整流棒3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本实施例整流棒3的几何形状为:在左圆柱体3-2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左圆柱体3-2的两端的两个圆台体3-3的结构完全相同,左侧的圆台体3-3的锥角α为75°,右侧的圆台体3-3的锥角β为75°,两个圆台体3-3的轴向长度相等,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为3D/4、最小直径为3D/16,D为灭藻直管1的内径,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比为4,左圆柱体3-2与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的长度之和为灭藻直管1内径D的1.8倍,左侧的圆台体3-3的左端有连为一体的端部圆柱体3-1。
右圆柱体3-5的结构与左圆柱体3-2完全相同,右圆柱体3-5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右圆柱体3-5两端的圆台体3-3与左圆柱体3-2两端的圆台体3-3完全相同,右侧的圆台体3-3的右端有连为一体的端部圆柱体3-1。左圆柱体3-2右侧的圆台体3-3右端与右圆柱体3-5左侧的圆台体3-3左端之间有连为一体的中间圆柱体3-4,中间圆柱体3-4的外径与整流棒3两端的端部圆柱体3-1外径相同,中间圆柱体3-4的轴向长与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端部圆柱体3-1的轴向长相等。本实施例中整流棒3的直径变化为2个周期,也可根据污水处理的具体要求,采用直径变化周期个数大于2的整流棒3。
在设计过程中,每给出一个确定的灭藻直管1内径D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根据上述整流棒3的结构特征,设计出一种具体结构的整流棒3,并确定出与整流棒3长度相适应的灭藻直管1的长度。这种结构的整流棒3,数控车床很容易加工。将整流棒3安装在灭藻直管1内,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为水流通道,整流棒3的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形成文丘里管的喉部,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构成环绕整流棒3的两级串联的文丘里管。也可根据污水处理的具体要求采用直径变化周期个数大于2的整流棒3,两端的结构与上述整流棒3相同,其他周期圆柱体及其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与右圆柱体3-5右端的圆台体3-3之间、以及其他周期圆柱体及其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相互之间用中间圆柱体3-4连为一体,将这种整流棒3装入灭藻直管1内,构成多级串联的文丘里管。
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整流棒3的几何形状为:在左圆柱体3-2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左圆柱体3-2的两端的两个圆台体3-3的结构完全相同,左侧的圆台体3-3的锥角α为60°,右侧的圆台体3-3的锥角β为60°,两个圆台体3-3的轴向长度相等,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为3D/4、最小直径为1D/4,D为灭藻直管1的内径,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比为3,左圆柱体3-2与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的长度之和为灭藻直管1直径D的1.5倍,左侧的圆台体3-3的左端有连为一体端部圆柱体3-1。
右圆柱体3-5的结构与左圆柱体3-2完全相同,右圆柱体3-5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右圆柱体3-5两端的圆台体3-3与左圆柱体3-2两端的圆台体3-3完全相同,右侧的圆台体3-3的右端有连为一体的端部圆柱体3-1。左圆柱体3-2右侧的圆台体3-3右端与右圆柱体3-5左侧的圆台体3-3左端之间有连为一体的中间圆柱体3-4,中间圆柱体3-4的外径与整流棒3两端的端部圆柱体3-1外径相同,中间圆柱体3-4的轴向长与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端部圆柱体3-1的轴向长相等。本实施例中整流棒3的直径变化为2个周期。
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将整流棒3安装在灭藻直管1内,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文丘里水流通道,整流棒3的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形成文丘里管的喉部,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构成环绕整流棒3的两级串联的文丘里管。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整流棒3的几何形状为:在左圆柱体3-2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左圆柱体3-2两端的两个圆台体3-3的结构完全相同,左侧的圆台体3-3的锥角α为90°,右侧的圆台体3-3的锥角β为90°,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为3D/4、最小直径为3D/20,D为灭藻直管1的内径,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比为5,左圆柱体3-2与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的长度之和为灭藻直管1直径D的2倍,左侧的圆台体3-3的左端有连为一体的端部圆柱体3-1。
右圆柱体3-5的结构与左圆柱体3-2完全相同,右圆柱体3-5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右圆柱体3-5两端的圆台体3-3与左圆柱体3-2两端的圆台体3-3完全相同,右侧的圆台体3-3的右端有连为一体的端部圆柱体3-1。左圆柱体3-2右侧的圆台体3-3右端与右圆柱体3-5左侧的圆台体3-3左端之间有连为一体的中间圆柱体3-4,中间圆柱体3-4的外径与整流棒3两端的端部圆柱体3-1外径相同,中间圆柱体3-4的轴向长与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端部圆柱体3-1的轴向长相等。本实施例中整流棒3的直径变化为2个周期。
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将整流棒3安装在灭藻直管1内,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文丘里水流通道,整流棒3的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形成文丘里管的喉部,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构成环绕整流棒3的两级串联的文丘里管。
实施例5
在图4中,本实施例整流棒3的几何形状为:在左圆柱体3-2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左圆柱体3-2左端圆台体3-3的锥角α为75°、右端圆台体3-3的锥角β为45°,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为3D/4、最小直径为3D/16,D为灭藻直管1的内径,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比为4,左圆柱体3-2与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的长度之和为灭藻直管1内径D的1.8倍,左侧的圆台体3-3左端有连为一体的端部圆柱体3-1。
右圆柱体3-5的结构与左圆柱体3-2完全相同,右圆柱体3-5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右圆柱体3-5两端的圆台体3-3与左圆柱体3-2两端的圆台体3-3完全相同,右侧的圆台体3-3的右端有连为一体的端部圆柱体3-1。左圆柱体3-2右侧的圆台体3-3右端与右圆柱体3-5左侧的圆台体3-3左端之间有连为一体的中间圆柱体3-4,中间圆柱体3-4的外径与整流棒3两端的端部圆柱体3-1外径相同,中间圆柱体3-4的轴向长与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端部圆柱体3-1的轴向长相等。本实施例中整流棒3的直径变化为2个周期。
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将整流棒3安装在灭藻直管1内,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文丘里水流通道,整流棒3的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形成文丘里管的喉部,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构成环绕整流棒3的两级串联的文丘里管,也可根据污水处理的具体要求,采用直径变化周期个数大于2的整流棒3,两端的结构与上述整流棒3相同,其他周期圆柱体及其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与右圆柱体3-5右端的圆台体3-3之间、以及其他周期圆柱体及其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相互之间用中间圆柱体3-4连为一体,将这种整流棒3装入灭藻直管1内,构成多级串联的文丘里管。
实施例6
在图4中,本实施例整流棒3的几何形状为:在左圆柱体3-2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左圆柱体3-2左端圆台体3-3的锥角α为60°、右端圆台体3-3的锥角β为30°,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为3D/4、最小直径为1D/4,D为灭藻直管1的内径,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比为3,左圆柱体3-2与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的长度之和为灭藻直管1直径D的1.5倍,左侧的圆台体3-3的左端连有为一体端部圆柱体3-1。
右圆柱体3-5的结构与左圆柱体3-2完全相同,右圆柱体3-5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右圆柱体3-5两端的圆台体3-3与左圆柱体3-2两端的圆台体3-3完全相同,右侧的圆台体3-3的右端有连为一体的端部圆柱体3-1。左圆柱体3-2右侧的圆台体3-3右端与右圆柱体3-5左侧的圆台体3-3左端之间有连为一体的中间圆柱体3-4,中间圆柱体3-4的外径与整流棒3两端的端部圆柱体3-1外径相同,中间圆柱体3-4的轴向长与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端部圆柱体3-1的轴向长相等。本实施例中整流棒3的直径变化为2个周期。
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将整流棒3安装在灭藻直管1内,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文丘里水流通道,整流棒3的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形成文丘里管的喉部,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构成环绕整流棒3的两级串联的文丘里管。
实施例7
在图4中,本实施例整流棒3的几何形状为:在左圆柱体3-2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左圆柱体3-2左端圆台体3-3的锥角α为90°、右端圆台体3-3的锥角β为55°,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为3D/4、最小直径为3D/20,D为灭藻直管1的内径,两个圆台体3-3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比为5,左圆柱体3-2与两端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的长度之和为灭藻直管1直径D的2倍,左侧的圆台体3-3的左端有连为一体的端部圆柱体3-1。
右圆柱体3-5的结构与左圆柱体3-2完全相同,右圆柱体3-5的两端有连为一体的圆台体3-3,右圆柱体3-5两端的圆台体3-3与左圆柱体3-2两端的圆台体3-3完全相同,右侧的圆台体3-3的右端有连为一体的端部圆柱体3-1。左圆柱体3-2右侧的圆台体3-3右端与右圆柱体3-5左侧的圆台体3-3左端之间有连为一体的中间圆柱体3-4,中间圆柱体3-4的外径与整流棒3两端的端部圆柱体3-1外径相同,中间圆柱体3-4的轴向长与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端部圆柱体3-1的轴向长相等。本实施例中整流棒3的直径变化为2个周期。
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将整流棒3安装在灭藻直管1内,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文丘里水流通道,整流棒3的左圆柱体3-2、右圆柱体3-5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形成文丘里管的喉部,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内壁之间构成环绕整流棒3的两级串联的文丘里管。
实施例8
在以上的实施例1~7中,左支架2由轮毂2-1、辐板2-2联接构成。轮毂2-1的中心位置加工有中心孔,中心孔用于安装整流棒3,在轮毂2-1的圆周外表面径向均布焊接联接有3块辐板2-2。右支架4的结构与左支架2的结构完全相同。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相应的实施例相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安装在水面运动器5上的进水管7的进水口浸入水中,当水面运动器5高速运动时,水由收敛形进水管7进水口进入灭藻直管1,在灭藻直管1中形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通过整流棒3与灭藻直管1构成的环绕整流棒3的文丘里管道的收敛段时,流速逐渐增大、压力逐渐减小,污水进入文丘里管的喉部时,流速达到最大、压力最小,溶解于水中的空气所形成的气核迅速膨胀成为空化泡,进入文丘里管扩散段的水流减速压力恢复,当压强恢复时气泡瞬时溃灭产生高温(1 000~5 000K)和瞬时高压(1~5×107Pa),即形成所谓的“热点”。空化泡溃灭瞬间的能量集中释放,足以打开水分子结合键,形成·OH与·H自由基,空化泡溃灭产生的冲击波和射流,在水中产生局部高浓度具有高化学活性的氧化剂·OH,对水体进行第一级水力空化杀菌灭藻,经过第一级第一级水力空化杀菌灭藻水,连续通过串联的第二、三…级文丘里管,实现对水的进一步杀菌灭藻处理。同时通过灭藻直管1的高速水流,经由出水口向上的扬水曝气管6喷向空中,实现水体的扬水曝气。

Claims (2)

1.一种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在水面运动器(5)上设置有灭藻直管(1),灭藻直管(1)前进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7)、另一端设置有扬水曝气管(6),在灭藻直管(1)内的左端设置有左支架(2)、右端设置有右支架(4),左支架(2)和右支架(4)上设置有中心线与灭藻直管(1)的中心线相重合的整流棒(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棒(3)的形状是两端面为垂直于中心线的平行平面、侧面为余弦旋转曲面的棒状体,整流棒(3)侧面的余弦旋转曲面为:
以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
y = D 4 - D 8 cos 2 πx L - - - ( 1 )
为母线、x轴为旋转轴形成的旋转曲面,整流棒(3)的中心线为x轴,0≤x≤kL,k为整流棒(3)直径变化周期的个数,k至少为2,y为整流棒(3)的中心线上x对应的整流棒(3)的半径,(D)为壳体的内径,L为整流棒(3)的1个直径变化周期的长度,2D≤L≤3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架(2)为:在轮毂(2-1)的径向至少均布设置有3根辐板(2-2);所述的右支架(4)的结构与左支架(2)相同,整流棒(3)的左端设置在左支架(2)轮毂(2-1)的中心孔内、右端设置在右支架(4)轮毂(2-1)的中心孔内。
CN201310344450.8A 2013-05-15 2013-08-08 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95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4450.8A CN103395898B (zh) 2013-05-15 2013-08-08 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0331.3 2013-05-15
CN2013101803313A CN103214109A (zh) 2013-05-15 2013-05-15 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
CN201310344450.8A CN103395898B (zh) 2013-05-15 2013-08-08 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5898A CN103395898A (zh) 2013-11-20
CN103395898B true CN103395898B (zh) 2014-09-03

Family

ID=488123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03313A Pending CN103214109A (zh) 2013-05-15 2013-05-15 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
CN20131034445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95898B (zh) 2013-05-15 2013-08-08 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03313A Pending CN103214109A (zh) 2013-05-15 2013-05-15 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214109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3880Y (zh) * 2003-09-24 2004-08-18 游穆彬 多功能水体净化设备
CN2791033Y (zh) * 2005-04-12 2006-06-28 彭云龙 一种造流曝气灭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7712B2 (en) * 2004-09-07 2007-04-24 Five Star Technologie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hydrodynamic cavitation in fluids
JP4370342B2 (ja) * 2007-03-30 2009-11-25 大晃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水中微細物等の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3880Y (zh) * 2003-09-24 2004-08-18 游穆彬 多功能水体净化设备
CN2791033Y (zh) * 2005-04-12 2006-06-28 彭云龙 一种造流曝气灭藻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8-246441A 2008.10.16
尤国荣.环隙型水力空化器对过程强化性能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2010,(第9期),第2章第2.2节、第2.3节、第2.5.5节-第2.5.7节.
环隙型水力空化器对过程强化性能的研究;尤国荣;《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20100930(第9期);第2章第2.2节、第2.3节、第2.5.5节-第2.5.7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5898A (zh) 2013-11-20
CN103214109A (zh)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1723B (zh) 微细气泡发生装置
CN103232108B (zh) 新型文丘里管式水力空化水处理装置
CN102336500B (zh) 一种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103214068B (zh) 磁力耦合水力空化管式污水处理器
CN103224271B (zh) 电磁场协同水力空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3232127B (zh) 超声空化协同水力空化污水处理器
CN103896387A (zh) 磁场协同水力空化反应装置
CN103224279B (zh) 超声耦合水力空化管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04003514A (zh) 一种用于受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CN102345791B (zh) 一种管道内气液两相螺旋流发生装置
CN103395898B (zh) 景观水域移动式扬水曝气灭藻水质修复装置
CN101839670A (zh) 换热管内导流式自撑紧挂件
CN103224277B (zh) 移动式大面积污染水域杀菌灭藻充氧装置
CN103223311B (zh) 湍流能强化水力瞬态空化的文丘里管
CN204752323U (zh) 一种竖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1459693U (zh) 一种透水管
CN205974200U (zh) 为构建河道水体生态系统提供必要前置条件的结构
CN210885449U (zh) 一种可挠性高效磁化水管道及基于其的磁化设备
CN2414064Y (zh) 一种溶气管
CN202715592U (zh) 管道除垢装置
CN201857328U (zh) 一种氧化沟
CN209778405U (zh) 一种多向射流布水器和絮凝反应池
CN203529987U (zh) 一种同轴电絮凝污水处理器内管
CN209721887U (zh) 一体化沉淀生化净化池
CN209210579U (zh) 一种湖泊污染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Termination date: 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