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4366A - 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4366A
CN103384366A CN2012101334354A CN201210133435A CN103384366A CN 103384366 A CN103384366 A CN 103384366A CN 2012101334354 A CN2012101334354 A CN 2012101334354A CN 201210133435 A CN201210133435 A CN 201210133435A CN 103384366 A CN103384366 A CN 103384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virtual subdistrict
launch point
predetermined
offset spac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34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4366B (zh
Inventor
武雨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334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843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84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4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3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所述使用状态标识用于指示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在所述使用状态标识指示使用虚拟小区标识时,向用户设备发送虚拟小区标识;使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通过对使用相同物理小区标识的至少两个发射点,提供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可以使不同发射点采用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对在预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了在不降低相邻发射点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

Description

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这种需求的趋势从最初简单的打电话需求逐渐扩展到了无所不在的宽带无线通信的需求,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宽带无线通信进行网页浏览和视频通话等等。
为了能够给用户提供稳定高速的宽带无线网络,需要使无线信号在目标地区的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均达到一定的要求,尤其是要满足大城市密集城区热点覆盖时的需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目标地区使用原有高功率节点的基础上,增设若干个LPN(Low Power Note,低功率节点)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也就是说,在目标地区通常都会有一个实现高功率发射的宏基站,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目标地区中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较差的局部地区增设若干个LPN,LPN可以使用RRH(Remote Radio head,远端无线头)、LPPS(Low Power Pico Station,低功率小基站)、家庭基站或者微站等实现。宏基站、RRH和LPSS等都可以统称为TP(Transmission point,发射点),每个TP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可以称之为小区,各个TP之间可以通过诸如光纤的高速线缆来实现连接。
在此种方案中,为了节省设备的成本,往往各个LPN之间的一些配置信息相同,由于在同一目标地区使用了多个采用包括相同配置信息的TP,使得各个相邻的LPN之间,以及宏基站与LPN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同频干扰。特别是这些同频干扰发生在控制信道上时,则对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影响较大。比如各个LPN都采用相同的物理小区标识,各个LPN可以在同步信道中将相同的物理小区标识下发给用户设备;然后各个LPN采用该物理小区标识来对控制信道上的要发送给UE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在同步信道中获得的物理小区标识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由于不同LPN使用了相同的物理小区标识,那么UE在各发射点同时都覆盖的重叠区域接收信号时,就会发生同频干扰。
针对这些同频干扰,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一种解决干扰的方法为:适当控制相邻LPN之间的发射功率,以减少相邻LPN之间的重叠区域,从而减少干扰发生的范围。而一旦干扰发生,为了减少系统维护的成本,将不做进一步的处理。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方案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减小LPN的发射功率,会降低系统的容量,同时也会带来潜在的覆盖不足的问题。而且一旦干扰发生,系统只能通过降低传输速率来忍受。这种实现方式对于频谱效率要求更高的系统,如LTE-A(LTE-A:Long Term Evaluation–Advanced,高级的长期演进)系统,来讲并不是最优实现方式。
发明内容
为了在不降低相邻LPN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标识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所述使用状态标识用于指示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在所述使用状态标识指示使用虚拟小区标识时,向用户设备发送虚拟小区标识;
使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射点,所述发射点包括:
状态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所述使用状态标识用于指示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使用状态标识指示使用虚拟小区标识时,向用户设备下发虚拟小区标识;
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使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其包括:
接收发射点发送的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所述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如果所述发射点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则接收所述发射点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
使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状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射点发送的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所述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标识接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发射点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则接收所述发射点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
信号解调模块,用于使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前述发射点,和前述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对使用相同物理小区标识的至少两个发射点,提供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可以使不同发射点采用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对在预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了在不降低相邻发射点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实施例三中作为参考发射点的宏基站MaS1与当前RRH在发射下行数据时的偏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使用状态标识在预留比特中的映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发射点的结构方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发射点的另一结构方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发射点的又一结构方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发射点的再一结构方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方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另一结构方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又一结构方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再一结构方框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工作场景和同频干扰产生的原因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个宏基站MaS1和三个远端发射头:RRH1、RRH2和RRH3。
宏基站MaS1与三个RRH之间可以采用BBU(Base Band Unit,基带单元)相连,BBU可以是独立的物理实体单元,也可以是集成到宏基站MaS1里面的一个功能模块。如果BBU是独立的实体单元,则BBU与MaS1、BBU与RRH之间用高速线缆(如光纤)连接。宏基站MaS1的发射功率大,覆盖的范围也较大,如图1所示的区域X。三个RRH的发射功率相对较小,其所覆盖的范围分别如图1所示的Y1,Y2和Y3。其中,RRH1的覆盖范围Y1与RRH2的覆盖范围Y2之间存在重叠区域A1,RRH2的覆盖范围Y2与RRH3的覆盖范围Y3之间存在重叠区域A2。这些重叠区域主要是为了便于UE在不同RRH的覆盖范围之间进行切换而必须设置的区域。
通常,宏基站MaS1与三个RRH之间在发射下行数据的时候会使用相同的PCID(PhysicalCell Identity,物理小区标识),使用相同的PCID意味着各个TP的同步信道中使用的同步序列完全相同。这种配置方式的好处是,各个RRH只负责物理层数据的发射,网络部署方便,新增站址成本低,而且UE在多个RRH之间移动时,可以实现透明的切换。
但是由于相邻的TP之间采用了相同的PCID,当一个UE处于诸如重叠区域A1的位置时,UE会同时接收到来自RRH1和RRH2下发的下行数据,从而在特定信道上发生同频干扰。具体地讲,同频干扰将会在下行的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信道以及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信道上明显的发生。
对于PCFICH信道来讲,产生同频干扰的原因主要是:PCFICH信道中的信号会以PCID相关联的方式映射到时频资源。当相邻小区具有不同的PCID时,PCFICH信道的信息会被映射到不同的时频资源上去,此时可以认为相邻小区之间没有干扰;当相邻小区具有相同的PCID时,相邻小区的信号会被映射到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将会发生严重的同频干扰。
对于PHICH信道来讲,产生同频干扰的原因主要是:PHICH信道中的信号需要使用PCID来进行扩频和加扰。如果相邻小区之间的PCID不同时,则相邻小区之间的PHICH信道上的干扰可以被扰码随机化;如果相邻小区之间的PCID相同,则PHICH信道上的干扰将无法被抑制,直接对PHICH信道的解调性能产生影响。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即为:在不改变同步信道下发的PCID的前提下,利用新的资源和途径向使用相同PCID的发射点分配不同的、新的PVID(Physical VirtualIdentity,虚拟小区标识),然后使用新的PVID代替在PHICH与PCFICH两个信道上使用的PCID,使上述同频干扰问题都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由于不改变原有的同步信道下发的PCID,使得对现有技术中的UE保持良好的兼容性。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用于图1所示的RRH中,也即本实施例主要基于网络侧来描述。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2,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使用状态标识用于指示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在UE接入系统之前,RRH可以通过同步信道或者广播信道之类的途径向UE发送使用状态标识,该使用状态标识可以用来指示RRH是否使用了PVID。
步骤204,在使用状态标识指示使用虚拟小区标识时,向用户设备发送虚拟小区标识;
在RRH向UE发送使用状态标识之后,如果使用状态标识中指示RRH使用了PVID,则RRH还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PVID。
步骤206,使用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然后,RRH可以使用PVID来对代替PCID对PHICH与PCFICH两个信道中将要发送给UE的信号进行处理。此处的“处理”包括扩频、加扰和映射时频资源等等,此部分内容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易于思及到,本文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通过对使用相同物理小区标识的至少两个发射点,提供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可以使不同发射点采用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对在预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了在不降低相邻发射点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用于图1所示的UE中,也即本实施例主要基于UE侧来描述。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对应,只是描述时的侧重点不同。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2,接收发射点发送的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在UE接入系统之前,UE可以通过同步信道或者广播信道之类的途径接收RRH发送的使用状态标识,该使用状态标识可以用来指示RRH是否使用了PVID。UE接收到该使用状态标识之后,可以根据该使用状态标识判断出发射点是否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
步骤304,如果发射点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则接收发射点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
如果UE判断到发射点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则UE可以接收发射点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
步骤306,使用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在UE接收到发射点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之后,UE可以使用该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此处的“处理”包括解扩、解扰和解映射等等,此部分内容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易于思及到,本文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通过对使用相同物理小区标识的至少两个发射点,提供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可以使UE采用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对不同发射点在预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了在不降低相邻发射点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小区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用于图1所示的RRH中,也即本实施例主要基于网络侧来描述。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2,在同步信道中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物理小区标识的同步序列,利用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与预定值的关系作为使用状态标识;
同步信道(也称:synchronization channel,简称:SCH)中发送包含PCID的同步序列(也即synchronization sequence),是现有技术中UE接入系统之前,RRH向UE下发物理小区标识的方法,其中PCID的数值的取值范围是[0,503]。在本实施例中,利用PCID的数值与预定值之间的关系作为使用状态标识,也即利用PCID的数值来指示RRH是否使用了PVID。
具体地讲,RRH可以在同步信道中向UE发送包含PCID的同步序列,利用PCID的数值与预定值的关系作为使用状态标识。
其中,使用状态标识为:PCID的数值大于预定值时,指示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使用状态标识为:PCID的数值小于预定值时,指示未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其中预定值可以为503。
也就是说,虽然现有技术中,PCID的数值的取值范围是[0,503],但是事实上使用大于503的数值作为PCID的数值,也不会对UE的同步过程产生任何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如果RRH需要向UE指示自身使用了PVID,则可以在同步信道中发送包含PCID的同步序列,其中的PCID的数值大于503,比如PCID的数值为504。如果RRH需要向UE指示自身未使用PVID,则可以在同步信道中发送包含PCID的同步序列,其中的PCID的数值可以小于503,比如PCID的数值为502。当然,PCID的数值等于503时,也可以用于指示RRH自身未使用PVID。这样,在发送PCID给UE时,同时利用PCID的数值与503之间的关系将是否使用了PVID的使用状态标识也发送给了UE。
步骤404,按照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发送子帧,该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为:所述子帧与在参考发射点中属于同一发送时刻的对应子帧的发送时刻之间的子帧号偏移差,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子帧数用于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
在RRH指示UE自身使用了PVID之后,RRH需要向UE下发具体的PVID数值。此时,本实施例采用了基于时间偏移的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将宏基站MaS1的下行发射定时作为基准,也即将宏基站MaS1作为参考发射点,然后RRH在发射下行数据时按照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做子帧偏移。为了便于描述,请结合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作为参考发射点的宏基站MaS1与当前RRH在发射下行数据时的偏移示意图。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在现有的LTE-A系统中,每个发射点发送下行数据时,采用子帧作为最小数据单位,10个子帧构成一个无线帧,每个无线帧占用时间长度为5ms或者10ms。一个无线帧内的子帧编号依次为0-9,而无线帧的编号依次为0-1023。无线帧是以串行的方式不断发送的结构。另一方面,各个发射点之间的时间是同步的,各个发射点之间发送数据帧时都采用子帧对齐,并且在同一时间发送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均相同的子帧。比如,在同一时刻,宏基站MaS1与各个RRH都在发送无线帧号为0和子帧号为0的子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在同一时刻发送的具有相同无线帧号和子帧号的子帧中的数据可以是不同的。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将宏基站Mas1作为参考发射点,各个RRH发送与宏基站MaS1相比,采用了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来发送子帧。其中,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子帧长度的整数倍。具体地讲,宏基站MaS1在发送系统编号为X,子帧号为0的子帧511时,RRH1发送的是系统编号为X-1,子帧号为9的子帧521;宏基站MaS1在发送系统编号为X,子帧号为1的子帧512时,RRH1发送的是系统编号为X,子帧号为0的子帧522,也即RRH1发送的子帧521与宏基站MaS1在同一时刻发送的子帧511之间存在1个子帧的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
同理,宏基站MaS1在发送系统编号为X,子帧号为0的子帧511时,RRH2发送的是系统编号为X-1,子帧号为8的子帧531;宏基站MaS1在发送系统编号为X,子帧号为1的子帧512时,RRH2发送的是系统编号为X-1,子帧号为9的子帧532;宏基站MaS1在发送系统编号为X,子帧号为2的子帧513时,RRH2发送的是系统编号为X,子帧号为1的子帧533;也即也即RRH2发送的子帧531与宏基站MaS1在同一时刻发送的子帧511之间存在2个子帧的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
同理可知,RRH3发送的子帧541与宏基站MaS1在同一时刻发送的子帧511之间存在3个子帧的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
该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子帧数可以用来计算RRH的虚拟小区标识。例如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子帧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也即偏移一个子帧号可以表示1个计量单位。那么RRH1的虚拟小区标识为1,RRH2的虚拟小区标识为2,RRH3的虚拟小区标识为3。当然,根据该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子帧数不同,该虚拟小区标识还可以取其它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子帧数与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之间的换算公式还可以采用其它公式。根据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偏移的子帧个数的取值范围不同而不同,具体如下(设无线帧长度等于K倍子帧长度,且K=10):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个无线帧)时,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子帧数。此时,则最大可以偏移9(即为K-1)个子帧,则可以表示的虚拟小区标识为0-9。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无线帧,1023个无线帧],且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无线帧长度的整数倍时,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mod N,其中,N可以为503。此时,是以偏移一个无线帧号来表示1个计量单位,则可以表示的虚拟小区标识为0-503。比如,RRH1在一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系统帧号为0,子帧号为5;宏基站MaS1在同一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系统帧号为1020,子帧号为5,则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1020-0)mod 503=14。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023个无线帧+9(即为K-1)个子帧],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K*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剩余子帧数)mod N,其中,无线帧长度等于K倍子帧长度,N和K均为正整数,N可以为503,K通常为10。此时,仍然是以偏移一个子帧号来表示1个计量单位,但是可以表示的虚拟小区标识为0-503。比如,RRH1在一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系统帧号为0,子帧号为0;宏基站MaS1在同一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系统帧号为1020,子帧号为4,则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10*(1020-0)+4)mod 503=144。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示出了RRH与宏基站的相对子帧号偏移是延后的情况,显然,RRH与宏基站的相对子帧号偏移是超前的情况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步骤406,使用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然后,RRH可以使用PVID来对代替PCID对PHICH与PCFICH两个信道中将要发送给UE的信号进行处理。此处的“处理”包括扩频、加扰和映射时频资源等等。例如,宏基站MaS1与三个RRH原来都是采用PCID=504对PHICH与PCFICH两个信道中将要发送给UE的信号进行处理,现在宏基站MaS1可以仍然采用PCID=504对PHICH与PCFICH两个信道中将要发送给UE的信号进行处理;而RRH1可以采用PVID=1代替PCID=504对PHICH与PCFICH两个信道中将要发送给UE的信号进行处理;而RRH2可以采用PVID=2代替PCID=504对PHICH与PCFICH两个信道中将要发送给UE的信号进行处理;而RRH3可以采用PVID=3代替PCID=504对PHICH与PCFICH两个信道中将要发送给UE的信号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通过对使用相同物理小区标识的至少两个发射点,提供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可以使不同发射点采用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对在预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了在不降低相邻发射点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同时,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通过PCID的数值大小来作为使用状态标识,和时间偏移的方式传输PVID的数值,使得在兼容原有协议的情况下,采用了新的资源和途径来指示PVID的相关信息,达到了现有UE可以照常使用的前提下,本方案提供的UE不受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用于图1所示的UE中,也即本实施例主要基于UE侧来描述。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相对应,只是描述时的侧重点不同。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在同步信道中接收包含物理小区标识的同步序列,并将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与预定值的关系作为使用状态标识;
UE可以在同步信道中接收到同步序列,并且UE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同步序列获知发射点的PCID的数值,比如UE可以获知发射点的PCID的数值为102、103或者505等等。
步骤602,判断物理小区标识是否大于预定值;如果是,则进入步骤603;如果否,则进入步骤604。该预定值可以是503。
步骤603,如果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大于预定值时,则确定发射点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
当UE判断PCID的数值大于503时,可以确定发射点使用了PVID。此时UE需要准备按照与发射点下发PVID相对应的方法,来接收发射点下发的PVID。
步骤604,如果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小于预定值时,则确定发射点未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当UE判断PCID的数值小于503时,可以确定发射点未使用PVID,则UE无需做下一步处理。
步骤605,根据同步过程获知发射点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和参考发射点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
在同步过程中,当UE可以获知当前发射点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比如在图5中,UE可以获知RRH1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的所属无线帧号为X-1,和子帧号为9。UE也可以获知参考发射点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比如在图5中,UE可以获知宏基站MaS1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的所属无线帧号为X,和子帧号为3。
步骤606,根据发射点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和参考发射点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计算发射点相对于参考发射点的子帧号偏移间隔;
UE可以根据步骤605中获知的信息来计算发射点相对于参考发射点的偏移时间间隔。比如UE获知1a时刻RRH1发送的子帧的所属无线帧号为X-1,和子帧号为9,那么1b时刻RRH1发送的子帧的所属无线帧号为X,和子帧号为2。而同时UE获知1b时刻宏基站MaS1发送的子帧的所属无线帧号为X,和子帧号为3,则可以计算出RRH1相对于宏基站MaS1的子帧号偏移间隔为1个子帧。
步骤607,按照子帧号偏移间隔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
然后UE可以根据子帧号偏移间隔与PVID的数值之间的换算公式,来换算出发射点的PVID的数值。比如换算公式为: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子帧数=PVID的数值,那么上述RRH1的PVID值=1。
需要说明的是,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子帧数与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之间的换算公式还可以采用其它公式。根据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偏移的子帧个数的取值范围不同而不同,具体如: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个无线帧)时,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子帧数。此时,最大可以偏移9个子帧,则可以表示的虚拟小区标识为0-9。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无线帧,1023个无线帧],且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无线帧长度的整数倍时,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mod N,其中,N可以为503。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023个无线帧+(K-1)个子帧],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K*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剩余子帧数)mod N,其中,无线帧长度等于K倍子帧长度,N和K均为正整数,N可以为503,K通常为10。此时,仍然是以偏移一个子帧号来表示1个计量单位,但是可以表示的虚拟小区标识为0-503。
步骤608,使用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在UE接收到发射点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之后,UE可以使用该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此处的“处理”包括解扩和解扰等等,此部分内容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易于思及到,本文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四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通过对使用相同物理小区标识的至少两个发射点,提供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可以使UE采用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对不同发射点在预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了在不降低相邻发射点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同时,本实施例四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通过PCID的数值大小来作为使用状态标识,和时间偏移的方式传输PVID的数值,使得在兼容原有协议的情况下,采用了新的资源和途径来指示PVID的相关信息,达到了现有UE可以照常使用的前提下,本方案提供的UE不受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使用状态标识的实现方式不同,请继续参考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五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小区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用于图1所示的RRH中,也即本实施例主要基于网络侧来描述。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702,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
广播信道(英文:Broadcast Channel,简称:BCH)用于发送主信息块(英文:MasterInformation Block,简称:MIB),其总共有24个信息比特,已经使用了14个比特,剩下的10个比特作为预留比特未被使用。本实施例中,RRH可以使用预留比特来发送使用状态标识。
具体地讲,使用状态标识可以占用1个比特,其取值为真时指示RRH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其取值为假时指示RRH未使用虚拟小区标识。RRH可以将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进行M倍重复编码,其中M为大于0且小于预留比特的总比特数的整数,比如预留比特的总比特数为10,M可以为6;然后RRH将M倍重复编码后获得的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按照预定排列放入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发送。如图8所示,可以将M个比特放到10个预留比特中的任意位置,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M个比特位置不限于第1个预留比特和最后一个预留比特。
步骤704,按照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发送子帧,该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为:所述子帧与在参考发射点中属于同一发送时刻的对应子帧之间的子帧号偏移差,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子帧数用于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
步骤706,使用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步骤704至步骤706的内容可以参考步骤404至步骤406的描述,不再赘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从UE的角度看,它本身在接收子帧时,无法区分接收数据的数据来源是宏基站MaS1还是RRH,因此可以令参考发射点(宏基站MaS1)使用广播信道里的另一个预留比特来指示数据来源,这个比特信息为1时表示数据来源为MaS1,这个比特信息为0时表示数据来源为RRH,原理与步骤702类似。这样,UE可以根据宏基站MaS1在广播信道里的预留比特来对RRH发送的信号和宏基站MaS1发送的信号进行区分。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五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通过对使用相同物理小区标识的至少两个发射点,提供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可以使不同发射点采用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对在预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了在不降低相邻发射点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同时,本实施例五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通过广播信道中的预留位置来传输使用状态标识,和时间偏移的方式传输PVID的数值,使得在兼容原有协议的情况下,采用了新的资源和途径来指示PVID的相关信息,达到了现有UE可以照常使用的前提下,本方案提供的UE不受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实施例六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用于图1所示的UE中,也即本实施例主要基于UE侧来描述。本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相对应,只是描述时的侧重点不同。该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901,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接收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UE可以在接入系统之前,根据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接收使用状态标识。具体地讲,UE可以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按照预定排列接收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然后UE对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进行解码获得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最后,UE根据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是否为真,判断发射点是否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此过程,为步骤702的逆过程,不再详细阐述。
步骤902,根据同步过程获知发射点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和参考发射点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
步骤903,根据发射点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和参考发射点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计算发射点相对于参考发射点的子帧号偏移间隔;
步骤904,按照子帧号偏移间隔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
步骤905,使用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步骤902至步骤905可以参考步骤605至步骤609的描述,不再赘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从UE的角度看,它本身在接收子帧时,无法区分数据来源是宏基站MaS1和还是RRH,因此在步骤902或者步骤605中,UE可以在同步过程中,利用宏基站MaS1使用广播信道里的一个预留比特所指示的信息来区分数据来源,这个比特信息为1时表示数据来源为宏基站MaS1,这个比特信息为0时表示数据来源为RRH。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六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通过对使用相同物理小区标识的至少两个发射点,提供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可以使UE采用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对不同发射点在预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了在不降低相邻发射点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同时,本实施例六提供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通过广播信道中的预留位置来传输使用状态标识,和时间偏移的方式传输PVID的数值,使得在兼容原有协议的情况下,采用了新的资源和途径来指示PVID的相关信息,达到了现有UE可以照常使用的前提下,本方案提供的UE不受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实施例七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发射点的结构方框图。该发射点可以是图1所示RRH。该发射点可以包括状态发送模块120、标识发送模块140和信号处理模块160。
状态发送模块120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使用状态标识用于指示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标识发送模块140用于在状态发送模块120发送的使用状态标识指示使用虚拟小区标识时,向用户设备下发虚拟小区标识。
信号处理模块160用于使用标识发送模块140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讲,状态发送模块120可以具体包括:第一状态发送单元122,如图11所示。第一状态发送单元122可以用于在同步信道中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物理小区标识的同步序列,利用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与预定值的关系作为使用状态标识;其中,使用状态标识为: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大于预定值时,指示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使用状态标识为: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小于预定值时,指示未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状态发送模块120也可以具体包括:第二状态发送单元。第二状态发送单元用于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第二状态发送单元具体可以包括:编码子单元124a和发送子单元124b,如图12所示。其中,编码子单元124a用于将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进行M倍重复编码,其中M为大于0且小于预留比特的总比特数的整数;发送子单元124b用于将M倍重复编码后获得的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按照预定排列放入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发送。
优选地,标识发送模块140可以具体包括:偏移发送单元142,如图13所述。其中,偏移发送单元142用于按照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发送子帧,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为:所述子帧与在参考发射点中属于同一发送时刻的对应子帧之间的子帧号偏移差,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子帧数用于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其中,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子帧长度的整数倍。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个无线帧)时,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子帧数。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无线帧,1023个无线帧],且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无线帧长度的整数倍时,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mod N。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023个无线帧+(K-1)个子帧],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K*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剩余子帧数)mod N,其中,无线帧长度等于K倍子帧长度,N和K均为正整数,N可以为503,K通常为10。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七提供的发射点通过对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可以使UE采用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对不同发射点在预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了在不降低相邻发射点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
实施例八
请参考图14,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方框图。该用户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UE。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状态接收模块420、标识接收模块440和信号解调模块460。
状态接收模块420用于接收发射点发送的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标识接收模块440用于如果发射点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则接收发射点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
信号解调模块460用于使用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讲,状态接收模块420可以具体包括:第一状态接收单元422、阀值判断单元424和使用状态确定单元426,如图15所示。其中,第一状态接收单元422用于在同步信道中接收包含物理小区标识的同步序列,并将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与预定值的关系作为使用状态标识;阀值判断单元424用于判断物理小区标识是否大于预定值;使用状态确定单元426用于如果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大于预定值时,则确定发射点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使用状态确定单元426还用于如果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小于预定值时,则确定发射点未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状态接收模块420也可以具体包括:第二状态接收单元。第二状态接收单元用于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接收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第二状态接收单元可以具体包括:接收子单元423、解码子单元425和判断子单元427,如图16所示。其中,接收子单元423用于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按照预定排列接收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解码子单元425用于对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进行解码获得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判断子单元427用于根据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是否为真,判断发射点是否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
优选地,标识接收模块440可以具体包括:子帧接收单元442、偏差计算单元444和标识计算单元446,如图17所示。其中,子帧接收单元442用于根据同步过程获知发射点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和参考发射点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偏差计算单元444用于根据发射点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和参考发射点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计算发射点相对于参考发射点的子帧号偏移间隔;标识计算单元446用于按照子帧号偏移间隔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小区标识计算单元4426具体用于: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个无线帧)时,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子帧数。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无线帧,1023个无线帧],且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无线帧长度的整数倍时,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mod N。
当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023个无线帧+(K-1)个子帧],计算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K*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剩余子帧数)mod N,其中,无线帧长度等于K倍子帧长度,N和K均为正整数,N可以为503,K通常为10。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八提供的用户设备通过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可以使UE采用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对不同发射点在预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了在不降低相邻发射点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点和用户设备在使用虚拟小区标识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点和用户设备与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九
请参考图18,其示出了本实施例九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点180a和用户设备180b。
其中,发射点180a可以包括:状态发送模块、标识发送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
状态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该使用状态标识用于指示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在该使用状态标识指示使用虚拟小区标识时,向用户设备下发虚拟小区标识。
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使用该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
该发射点180a可以是实施例七提供的发射点。
其中,用户设备180b可以包括:状态接收模块、标识接收模块和信号解调模块。
状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射点发送的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标识接收模块用于如果发射点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则接收发射点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
信号解调模块用于使用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该用户设备180b可以是实施例八提供的发射点。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九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对使用相同物理小区标识的至少两个发射点,提供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可以使UE采用不同的虚拟小区标识对不同发射点在预定信道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了在不降低相邻发射点的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各个发射点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用于发射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所述使用状态标识用于指示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在所述使用状态标识指示使用虚拟小区标识时,向用户设备发送虚拟小区标识;
使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具体包括:
在同步信道中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包含物理小区标识的同步序列,利用所述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与预定值的关系作为使用状态标识;
其中,所述使用状态标识为: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大于预定值时,指示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
所述使用状态标识为: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小于预定值时,指示未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具体包括:
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具体包括:
将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进行M倍重复编码,其中M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预留比特的总比特数的整数;
将M倍重复编码后获得的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按照预定排列放入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用户设备发送虚拟小区标识,具体包括:
按照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发送子帧,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为:所述子帧与在参考发射点中属于同一发送时刻的对应子帧之间的子帧号偏移差,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子帧数用以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
其中,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子帧长度的整数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个无线帧)时,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子帧数;
或,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无线帧,1023个无线帧],且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无线帧长度的整数倍时,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mod N;
或,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023个无线帧+(K-1)个子帧],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K*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剩余子帧数)mod N;
其中,N为物理小区标识最大值,无线帧长度等于K倍子帧长度,N和K均为正整数。
7.一种发射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点包括:
状态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所述使用状态标识用于指示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使用状态标识指示使用虚拟小区标识时,向用户设备下发虚拟小区标识;
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使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发送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发送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状态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状态发送单元,用于在同步信道中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包含物理小区标识的同步序列,利用所述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与预定值的关系作为使用状态标识;
其中,所述使用状态标识为: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大于预定值时,指示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
所述使用状态标识为: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小于预定值时,指示未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发送模块,具体包括:第二状态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状态发送单元,用于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使用状态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发送单元,具体包括:编码子单元和发送子单元;
所述编码子单元,用于将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进行M倍重复编码,其中M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预留比特的总比特数的整数;
所述发送子单元,用于将M倍重复编码后获得的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按照预定排列放入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发送模块,具体包括:偏移发送单元;
所述偏移发送单元,用于按照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发送子帧,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为:所述子帧与在参考发射点中属于同一发送时刻的对应子帧之间的子帧号偏移差,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子帧数用于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
其中,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子帧长度的整数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射点,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个无线帧)时,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子帧数;
或,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无线帧,1023个无线帧],且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无线帧长度的整数倍时,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mod N;
或,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023个无线帧+(K-1)个子帧],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K*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剩余子帧数)mod N;
其中,N为物理小区标识最大值,无线帧长度等于K倍子帧长度,N和K均为正整数。
13.一种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用于用户设备中,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接收发射点发送的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所述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如果所述发射点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则接收所述发射点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
使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发射点发送的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所述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具体包括:
在同步信道中接收包含所述物理小区标识的同步序列,将所述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与预定值的关系作为所述使用状态标识;
判断所述物理小区标识是否大于预定值;
如果所述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大于预定值时,则确定所述发射点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
如果所述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小于预定值时,则确定所述发射点未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所述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具体包括:
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接收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所述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接收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所述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具体包括:
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按照预定排列接收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
对所述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进行解码获得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
根据所述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是否为真,判断所述发射点是否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发射点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具体包括:
根据同步过程获知所述发射点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和参考发射点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
根据所述发射点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和参考发射点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计算所述发射点相对于所述参考发射点的子帧号偏移间隔;
按照所述子帧号偏移间隔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小区标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偏移时间间隔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具体包括:
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个无线帧)时,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子帧数;
或,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无线帧,1023个无线帧],且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无线帧长度的整数倍时,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mod N;
或,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023个无线帧+(K-1)个子帧],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K*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剩余子帧数)mod N;
其中,N为物理小区标识最大值,无线帧长度等于K倍子帧长度,N和K均为正整数。
19.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状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射点发送的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所述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标识接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发射点使用虚拟小区标识,则接收所述发射点发送的虚拟小区标识;
信号解调模块,用于使用所述虚拟小区标识代替物理小区标识对预定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预定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接收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状态接收单元、阀值判断单元和使用状态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状态接收单元,用于在同步信道中接收包含所述物理小区标识的同步序列,将所述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与预定值的关系作为所述使用状态标识;
所述阀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物理小区标识是否大于预定值;
所述使用状态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大于预定值时,则确定所述发射点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
所述使用状态确定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物理小区标识的数值小于预定值时,则确定所述发射点未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接收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状态接收单元;
所述第二状态接收单元,用于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接收使用状态标识,并判断所述发射点是否使用虚拟小区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接收单元,具体包括:
接收子单元、解码子单元和判断子单元;
所述接收子单元,用于在广播信道中的预留比特中按照预定排列接收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
所述解码子单元,用于对所述占用M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进行解码获得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
所述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占用1比特的使用状态标识是否为真,判断所述发射点是否使用了虚拟小区标识。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接收模块,具体包括:
子帧接收单元、偏差计算单元和标识计算单元;
所述子帧接收单元,用于根据同步过程获知所述发射点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和参考发射点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
所述偏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射点在1a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和参考发射点在1b时刻发送的子帧所属无线帧号和子帧号计算所述发射点相对于所述参考发射点的子帧号偏移间隔;
所述标识计算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子帧号偏移间隔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标识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个无线帧)时,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子帧数;
或,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无线帧,1023个无线帧],且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所对应的时间长度为无线帧长度的整数倍时,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mod N;
或,当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的取值范围为[1个子帧,1023个无线帧+(K-1)个子帧],计算所述虚拟小区标识的数值为:(K*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所有无线帧数+所述预定子帧号偏移间隔中的剩余子帧数)mod N;
其中,N为物理小区标识最大值,无线帧长度等于K倍子帧长度,N和K均为正整数。
2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2任一所述的发射点,和如权利要求19至24任一所述的用户设备。
CN201210133435.4A 2012-05-02 2012-05-02 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4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33435.4A CN103384366B (zh) 2012-05-02 2012-05-02 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33435.4A CN103384366B (zh) 2012-05-02 2012-05-02 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4366A true CN103384366A (zh) 2013-11-06
CN103384366B CN103384366B (zh) 2016-11-16

Family

ID=49492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343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4366B (zh) 2012-05-02 2012-05-02 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8436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4238A (zh) * 2016-12-08 2018-06-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886746A (zh) * 2016-05-13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发射接收点的可配置序列使用的系统与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56868A1 (en) * 2008-12-26 2011-10-20 Toshizo Nogami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404055A (zh) * 2010-09-10 2012-04-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测量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56868A1 (en) * 2008-12-26 2011-10-20 Toshizo Nogami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404055A (zh) * 2010-09-10 2012-04-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测量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 R1-110102》", 10 February 2012, article "UE-specific DM-RS configuration", pages: 1-3 *
PANASONIC: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66 R1-112367》", 26 August 2011, article "Uplink enhancement for Rel.1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6746A (zh) * 2016-05-13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发射接收点的可配置序列使用的系统与方法
CN108886746B (zh) * 2016-05-13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发射接收点的可配置序列使用的系统与方法
US11051257B2 (en) 2016-05-13 2021-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figurable sequence usage for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CN108184238A (zh) * 2016-12-08 2018-06-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4366B (zh)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0306B (zh) 用于广播信道的覆盖增强的资源映射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37511B (zh) 一种增强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的指示方法、系统和设备
EP3537784B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an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EP3570480A1 (en)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CN108810934B (zh) 发送、接收公共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745892A (zh) 用于广播信道的覆盖增强的系统和方法
CN104854949A (zh) 用于在异构通信系统中进行随机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JP6367716B2 (ja) 無線通信カバー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5191426A (zh) 通信系统
JP2017516356A (ja)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
CN111837417A (zh) 无线网络中用于用户设备节能的寻呼指示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测量的增强
US20150163719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233337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04306A (zh)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元件及方法
CN103220684B (zh) 一种基于共小区信号覆盖的移动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080119A (zh) 信号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09565842B (zh) 用于信息传输和信息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53640B (zh) 一种小区合并系统的上行接收方法
WO2014161188A1 (zh) 一种广播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185247A (zh) Ue装置及方法
CN103384366A (zh) 小区标识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7124767B (zh) 一种信号配置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44031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702544B (zh) 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
CN107615829B (zh) 寻呼方法、同步方法与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