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9642A - 用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9642A
CN103379642A CN2013101507023A CN201310150702A CN103379642A CN 103379642 A CN103379642 A CN 103379642A CN 2013101507023 A CN2013101507023 A CN 2013101507023A CN 201310150702 A CN201310150702 A CN 201310150702A CN 103379642 A CN103379642 A CN 103379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ographical zone
subscriber equipment
radio resour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07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9642B (zh
Inventor
郑延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864,22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241330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3379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9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9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9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内容提出了一种用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适于控制节点的基于地理带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将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收以装置到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模式通信的请求。所述控制节点将回复于所述用户设备以D2D模式通信的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地理带来验证所述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地理带由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形成。在所述用户设备被授权之后,所述控制节点随后将向所述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以D2D模式通信。

Description

用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揭露内容提出了一种用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设备。
背景技术
装置到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是一种允许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彼此间直接通信的技术,并不需要eNB(增强型NodeB或eNodeB)在其间不断转发数据。传统的蜂窝(cellular)通信系统例如LTE系统通常只允许在UE与基站之间交换信号,而在UE本身之间的直接交换尚未界定,因此,在此时D2D通信在LTE通信系统中尚不可行。当前,尽管LTE系统中UE的位置可能是彼此紧邻的,但是UE仍然需要通过基站来完成网络进入程序,所述基站会将一个UE所发送的每个数据都转发到另一个UE。因此,当前提出了用于UE间直接通信的各种方案。
现有各种D2D通信方案,但是在执照频带(licensed band)上需要用D2D资源管理方案。如果用户在免执照频带(unlicensed band)上操作,则用户可以使用例如WiFi、蓝牙等方式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彼此通信。然而,如果用户在执照频带上通信,则用户要经频谱所有者授权才能与其他用户直接通信。因此,需要用D2D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案来有效地执行网络管理功能,例如资源租赁、计费、优先权管理等。因此,在本揭露内容中,将提出一种用于执行D2D无线电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本揭露内容提出了一种用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设备。更确切地说,本揭露内容提出了一种用于基于地理带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本揭露内容提出了一种用于网络中的装置到装置(D2D)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所述方法适于控制节点,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第一装置接收以D2D模式通信的请求;回复于以D2D模式通信的请求,根据第一装置所处的地理带来验证第一装置,其中所述地理带由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形成;以及回复于对第一装置的验证,向第一装置通知第一装置是否能以D2D模式通信。
本揭露内容提出了一种用于网络中的装置到装置(D2D)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所述方法适于用户设备,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第一目标传输以D2D模式通信的请求;回复于以D2D模式通信的请求,第一目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地理带来执行验证,其中所述地理带由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形成;以及回复于第一目标执行的验证,从第一目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以D2D模式通信的通知。
为了使本揭露内容的前述特征易于理解,下文将详细描述带有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应理解,上文的大体描述以及下文的详细描述均是示例性的,并且希望对所主张的揭露内容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附图说明
将附图包含在内是为了提供对本揭露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这些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且构成了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所示为本揭露内容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阐释本揭露内容的原理。
图1A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D2D通信的系统架构。
图1B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UE。
图1C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节点。
图2A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地理带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图2B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扩大的地理带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图2C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预定的地理带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图3A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时隙的资源分配方法。
图3B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传输带宽的资源分配方法。
图3C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随机退避窗口大小(random back-off window size)进行的资源分配方法。
图4图示了一种示例性系统,示出了移动和非移动D2D装置。
图5A为从控制节点的观点示出了所提出的D2D资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B为从用户设备的观点示出了所提出的D2D资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图示了基于网络拓扑的非移动D2D装置管理的概念。
图7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近指示辅助的D2D通信。
图8A到图8B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由数据中心进行的远程拓扑维持。
图9A到图9B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网络进入程序。
图9C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邻近检测程序。
图9D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网络更新程序。
图9E图示了根据本申请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邻近表。
图10A图示了根据本申请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对服务器进行的装置位置报告方法。
图10B图示了根据本申请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另一个装置进行的装置位置报告方法。
图10C图示了根据本申请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一组装置的装置位置报告方法。
图11为根据本申请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它从用户设备的观点示出了基于网络拓扑的管理方法。
图12为根据本申请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它从控制节点的观点示出了所提出的D2D资源管理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揭露内容中,类似于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等关键词或短语仅仅用作实例以呈现根据本揭露内容的发明性概念;然而,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将本揭露内容中提出的相同概念应用于任何其他系统,例如,IEEE802.11、IEEE802.16、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等。
尽管UE可以经配置以与另一个UE直接通信,但是在执照频带上进行通信的UE需要经执照频带的频谱所有者授权才能与其他UE直接通信。因此,以D2D模式通信的UE仍然需要附接到属于执照频带的频谱所有者的网络,才能获取适当的授权并获得无线电资源。因此,提出一种在网络中操作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来实施资源租赁、计费以及优先权管理。所提出的方法将首先包括执行接入授权的方法,这样用户才能获得许可而在执照频谱上与其他用户直接通信。在用户被授权之后,所提出的方法将对D2D资源进行分配。所提出的方法还将包括通过维持网络拓扑来增强资源管理的方法,这样D2D通信甚至可以扩大到基站的覆盖范围以外。
图1A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管理D2D通信的整体架构。在所提出的系统架构中,一个或多个UE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控制节点附接到网络,从而获得授权和无线电资源。例如,UE(111到116)可以通过控制节点(101到107)附接到网络。更具体而言,单个UE111可以通过控制节点101附接到网络,多个UE例如113和114可以通过控制节点104附接到网络,或单个UE112可以通过多个控制节点例如102和103附接到网络。
本揭露内容中的控制节点将称作基站(base station;BS)或eNB。应注意,此类参考仅仅是示例性的,因而不对控制节点的类型进行限制,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了解到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控制节点来实现网络控制目的,所述其他类型的控制节点例如高级基站(advanced base station;ABS)、基站收发器系统(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接入点(Access point)、归属基站(home base station)、中继站(relay station)、散射体(scatter)、中继器(repeater)、中间节点(intermediate node)、中间设备和/或基于卫星的通信基站(intermediary/satellite-based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控制节点可以包括多种实体,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GW)、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以及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Server;HSS)或者维持与用户信息有关的数据库的节点。
控制节点至少可以由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如图1B所示的功能元件表示。每个控制节点101可以至少含有(但不限于)收发器电路123、模/数(A/D)/数/模(D/A)转换器124、处理电路126、任选的存储器电路125,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单元122。收发器电路123以无线方式传输下行链路信号并且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收发器电路123还可以执行例如低噪声放大(low noise amplifying,LNA)、阻抗匹配、混频、上下变频转换、滤波、放大以及类似的操作。模/数(A/D)/数/模(D/A)转换器124经配置以在上行链路信号处理期间将模拟信号格式转换为数字信号格式,并在下行链路信号处理期间将数字信号格式转换为模拟信号格式。
根据本揭露内容的示例性实施例,处理电路126经配置以处理数字信号并执行针对比特自适应预编码矩阵指示反馈机制(bit adaptive 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 feedback mechanism)所提出的方法的程序。此外,处理电路126可以任选地耦接到存储器电路125以存储编程代码、装置配置、码本、缓冲数据或永久数据等。处理电路126的功能可以使用例如微处理器、微控制器、DSP芯片、FPGA等可编程单元来实施。处理电路126的功能还可以用分离的电子装置或IC来实施,并且处理电路还可以用硬件或软件来实施。
本揭露内容中的术语“用户设备”(UE)可以表示多种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例如)可以包含(但不限于)移动台、高级移动台(advanced mobilestation;AMS)、服务器、客户端、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工作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扫描仪、电话装置、寻呼机、照相机、电视、手持式视频游戏装置、音乐装置、无线传感器等。在一些应用中,UE可以是在例如公共汽车、火车、飞机、船、汽车等移动环境中操作的固定计算机装置。
UE至少可以由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如图1C所示的功能元件表示。通信系统中的每个UE111可至少含有(但不限于)收发器电路133、模/数(A/D)/数/模(D/A)转换器134、处理电路136、任选的存储器电路135,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单元132。存储器电路135可以存储编程代码、装置配置、缓冲数据或永久数据、码本等。处理电路116还可以用硬件或软件来实施。UE111中每个元件的功能类似于控制节点101,因此将不再对每个元件进行详细描述。
返回参考图1A,图1A中的控制节点(101到107)可以与频谱所有者/计费中心服务器(charging center server)120进行通信,所述频谱所有者/计费中心服务器执行频谱租赁和计费的功能。频谱所有者/计费中心服务器120可以与交易中心130进行通信和协商,通过所述交易中心,网络外部的服务提供商(例如,军用140、应急服务150,以及其他服务160)可以从频谱所有者/计费服务器120获得许可,以授权属于服务提供商的D2D UE进行接入。就LTE的情况来说,计费中心服务器120的一个实例可以是负责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处理和计费的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Policy and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节点,并且PCRF节点耦接到归属用户服务(Home Subscriber Service;HSS)节点,从所述归属用户服务节点可以获得含有用户信息的数据库。详细操作原理如下。
在一个UE可以与另一个UE进行D2D通信之前,所述UE将首先需要通过控制节点从频谱所有者/计费服务器获得授权。一种用于实施D2D通信的装置授权的方法可以是采用基于地理带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图2A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地理带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在所提出的这种基于地理带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中,多个地理带由多个控制节点界定。地理带被定义为由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勾划出的地区,因为在逻辑上形成非零的二维区域将要采用至少三个顶点,或三个点。多组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一起将进一步确定由至少三个控制节点界定的地理带是有效的D2D带还是无效的D2D带。在有效的D2D带内,UE可以与其他UE进行D2D通信,并且UE还可以越过不同的有效地理带与其他UE进行D2D通信。对于更具体的细节,请参考以下实例。
在图2A中的示例性场景中,多个地理带221到225由多个控制节点201到209界定。在多个地理带内,可以存在有效区(VR)221、222、224和无效区(IR)223、225。大体上,有效区是可以允许装置与至少一个其他装置直接通信的区。在无效区中,装置不可以与另一个装置直接通信,而只可以通过控制节点或协调器来进行通信。在控制节点界定的地理带221到225中的每个地理带中,界定每个区的控制节点根据一个规则来确定该区有效还是无效。控制节点201到209将指示出控制节点201到209中的任一者是允许还是不允许D2D通信。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果形成某个区的所有控制节点都指示出它们将各自单独地允许D2D通信,则该区被认为是有效区。例如,区221是有效区221,因为该区由控制节点201、202、204、205和206界定,并且所有控制节点201、202、204、205和206都指示出它们会允许D2D通信。相反,如果一起界定某个区的控制节点中的任一者指示出它不会允许D2D通信,则该区被认为是无效的D2D区。例如,区223是无效区223,因为控制节点207指示出它不会允许D2D通信,尽管其他控制节点205、206和208都指示出它们会允许D2D通信。
类似原理适用于有效区222和有效区224。在有效区222中,界定区222的所有控制节点202到204都指示出它们会允许D2D通信。同样,在有效区224中,界定区224的所有控制节点204、205和208都指示出它们会允许D2D通信。然而,区225是无效区225,因为控制节点209指示出它不会允许D2D通信,尽管界定该区的其他控制节点203、204和208都指示出它们会允许D2D通信。
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有效区可以被定义为:在所有控制节点一起界定的区中,不是所有控制节点都指示出它们会允许D2D通信。无效区可以被定义为:在所有控制节点一起界定的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控制节点指示出它们不会允许D2D通信。
某个区可以用一起界定该区的协调器的坐标来计算。例如,在有效区224中,该区可以根据例如每个控制节点或协调器204、205和208的纬度和经度等地理坐标来界定。在获得每个控制节点204、205和208的地理坐标之后,装置是在该区内还是在该区外便可以由装置本身或由任一控制节点或由频谱所有者/计费服务器120容易地计算出来。
有效区可以基于每个控制节点或协调器的无线电覆盖范围来扩大。例如,如果一个装置充分地处在一个有效区边界外的容许协调器的RF范围内,则所述装置仍然可以被认为位于所述有效区中,因此所述装置可以与所述有效区中的其他装置进行通信或越过所述有效区与另一个有效区进行通信。
图2B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扩大的地理带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在图2B中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组控制节点231到235或协调器界定了地理带238。假定边界239是该组控制节点231到235的无线电覆盖范围所能覆盖到的最大程度。在边界239与地理带238之间有扩大的地理带240,所述扩大的地理带被认为是地理带238的延伸,因此实际上被认为是与地理带238相同的区。这暗示了地理带238中的UE236可以与扩大的地理带240中的另一个UE237进行通信,因为UE236在地理带238中并且UE237在控制节点234的覆盖范围内。同样,在地理带238与扩大的地理带240之间,有效或无效的状态也是一致的。
图2C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预定的地理带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对于图2C中的示例性实施例,预定的地理带248是根据这些带的绝对地理坐标(例如,经度和纬度)来界定。在由预定的地理带248勾划的地区内,该地区内的任何区域都被认为是同一个带,不管控制节点241到245的位置如何。如果该带被该组控制节点241到245确定为有效的,则UE246便能够与另一个UE247直接通信。
对于订购了允许在预定区域进行通信的服务的一组D2D装置来说,地理带可以是预定的。图3图示了一个实例。D2D装置可以计算出其位置,从而检查所述装置是否在预定的地理带中。如果D2D装置是在预定的地理带中,则所述D2D装置能够执行直接通信。
基于前述由组合起来的一组协调控制节点界定的地理带,UE先要由网络根据它们的地理带来进行验证,然后它们才能进行D2D通信。本揭露内容提出了D2D装置验证其是否在容许地理带中的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为D2D装置计算途径。在这种途径中,D2D装置首先获取一些控制节点的位置,这些控制节点界定了所述D2D装置所处的当前地理带。基于这些控制节点的位置,所述D2D装置将根据这些协调器的地理坐标来计算它是否位于有效区中。
第二种途径为D2D装置报告途径。在这种途径中,D2D装置将其当前位置报告给控制节点。随后,控制节点将核实所述D2D装置是否属于有效区。如果所述D2D装置属于有效区,则网络将向所述装置告知它被允许进行D2D通信。
第三种途径为网络定位途径。在这种途径中,D2D装置将导频信号(pilotsignal)发送到附近的一个或多个控制节点。附近的控制节点将估计导频信号到达的时间,从而估计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节点与所述D2D装置之间的距离。所述控制节点随后可以基于所估计的距离来计算此D2D装置的位置。如果发现所述D2D装置的位置属于有效区,则网络将向D2D装置告知它被允许进行D2D通信。
在D2D装置被验证为可以进行D2D通信之后,网络随后将实施资源租赁和计费。本揭露内容提出了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以D2D装置为导向的途径;而第二种途径是以服务提供商为导向的途径。返回参考图1A,在第一种途径中,UE111到116(即,它们中的至少任一者)将首先接入控制节点以请求无线电资源。假设发现UE111到116处于有效的地理区中,则控制节点随后将向频谱所有者/计费服务器120请求以获得接入网络的许可。频谱所有者/计费服务器120随后将确定它是否允许UE111到116进行D2D通信。此外,频谱所有者/计费服务器120可以通过交易中心130将请求发送到其他实例或服务(例如,军用140、应急服务150,以及其他服务160),以对UE111到116是否属于这些实体或服务中的订购服务进行协商。如果UE111到116属于订购服务,则UE111到116可以与其他D2D UE111到116进行通信。
第二种途径是以服务提供商为导向的途径。在这种途径中,UE111到116可以通过服务提供商(例如,军用140、应急服务150,以及其他服务160)来请求许可和资源以进行D2D通信。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频谱所有者/计费服务器120来请求D2D通信服务,方法是通过交易中心130与频谱所有者/计费服务器120协商。频谱所有者/计费中心130将确定UE111到116是否向服务提供商(例如,140、150、160)订购,并且将对属于服务提供商的UE111到116进行授权以通过属于频谱所有者120的频谱进行通信。UE111到116可以接入控制节点101到107以请求无线电资源。控制节点101到107随后将向频谱所有者/计费服务器120请求以获得以D2D模式通信的许可。频谱所有者随后将授权已经向服务器进行订购的UE111到116进行频谱使用。
关于计费,可以根据时间和/或频率使用量来对相应UE进行计费并且给予无线电资源,所述UE被授权以D2D模式与另一个UE直接通信。还可以根据优先权或可用竞争时隙(contention slot)的数量来对UE进行计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揭露内容提出了资源分配可以基于时隙来进行。对于基于时隙的资源分配而言,可以将一个帧结构分为多个时隙(时隙301就是此类时隙中的一个)。计费和资源分配可以基于所分配的时隙来进行。图3A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时隙的资源分配方法。在所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假定超帧300总共由8个时隙组成。并且假定标记为“1”的时隙在每个超帧中出现一次。标记为“2”的时隙在每个超帧中出现两次。标记为1或2的时隙可以在每个超帧中以固定样式重复,或者所述样式在不同的超帧中可以有所不同。因此,如果用户支付较多,则用户可以在标记为2的时隙上进行传输。如果用户支付较少,则用户可以在标记为1的时隙上进行传输。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来分配传输带宽的量。用户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可以分配的带宽就越大。图3B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传输带宽的资源分配方法。一般看来,时隙302可以划分为至少三个时隙。每个时隙中标记为1的块可以在每个时隙中出现两次,而标记为2的块将在每个时隙中至多出现一次。如果用户支付较多,则用户可以在标记为1的时隙上进行传输。如果用户支付较少,则用户可以在标记为2的时隙上进行传输。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退避窗口大小可以是决定还能够对用户计费的量的变量。基于竞争的机制通常将依靠退避窗口来解决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竞争冲突。用户愿意支付的越多,随机退避窗口大小将变得越小。图3C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随机退避窗口大小进行的资源分配方法。图3C示出了三个随机退避窗口大小304、305和306。最愿意支付的用户将享受到最小的退避窗口大小304,同样地,支付最少的用户将拥有最长的退避窗口大小306。
对于不同的优先权方案,可以提出各种实施例。例如,竞争时隙的数量可以基于用户愿意支付的量。愿意支付较多的用户将享受到更多的竞争时隙。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最大传输功率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支付意愿来确定。支付较多的用户将被允许用较高的最大传输功率来进行传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可以被指配优先权。相比于支付较少的用户,支付较多的用户将被指配较高的优先权,并且优先权较高的用户比优先权较低的用户优先接入。
此外,关于计费和资源分配,D2D UE可以归类为移动装置和非移动装置。对于倾向于用作基础设施并且本身不具有任何移动性的D2D UE例如智能电表而言,每个UE可以分配有固定标识。可以对这些非移动装置收取更多费用,因为它们各自长期占有固定标识。这些标识可以根据用户订购的服务来进行分配。两个或两个以上装置还可以用时分方式共享同一标识,从而减少所有所需标识的总量。
对于可以从一个控制节点迁移到另一个控制节点的移动D2D UE而言,可以根据临时标识来对这些移动UE进行指配。并且当一个这样的移动UE从一个控制节点迁移到另一个控制节点时,移动UE可以从一个临时标识变到另一个临时标识。这些移动D2D UE可能需要在每一给定的时间段更新它们的标识。在正常情况下,移动D2D装置是通过移动标识授权,而非移动D2D装置则是通过非移动标识授权。当移动装置移动到另一个控制节点的覆盖范围内时,它将通过另一个标识授权,所述标识为移动标识。
图4图示了一种示例性系统,示出了移动和非移动D2D装置。在所述系统中,控制节点401、402和403向移动UE411、412和非移动UE406、407提供覆盖范围。对于非移动D2D UE而言,它们是通过控制节点401使用固定标识来授权。对于可以从一个控制节点412跳到另一个控制节点402的移动D2D装置411和412而言,对它们的授权可以是从一个临时标识变到另一个临时标识。
图5A为从控制节点的观点示出了所提出的D2D资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501中,控制节点将从用户设备接收以D2D模式通信的请求。在步骤S502中,在用户设备已经请求以D2D模式通信之后,控制节点将基于用户设备所处的地理带来验证用户设备。如果控制节点确定用户设备处于有效的地理带,则用户设备可以经频谱所有者授权以使用频谱所有者的无线电资源来进行D2D通信。在步骤S503中,在用户设备已经被适当授权之后,控制节点将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以D2D模式通信。随后可以基于任一前述计费和租赁方案来对用户设备计费。
图5B为从用户设备的观点示出了所提出的D2D资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551中,用户设备将以D2D模式通信的请求传输到控制节点。在步骤S552中,在用户设备已经请求以D2D模式通信之后,用户设备可以从控制节点接收基于用户设备所处的地理带得到的验证结果。如果已经确定用户设备处于有效的地理带,则用户设备可以经频谱所有者授权以使用频谱所有者的无线电资源来进行D2D通信。在步骤S553中,在用户设备已经被适当授权之后,用户设备将从控制节点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以D2D模式通信的通知。随后可以基于任一前述计费和租赁方案来对用户设备计费。
对于前述D2D资源管理方案而言,如果某个UE是非移动的并且位于任何控制节点的无线电覆盖范围之外,则只要所述UE处在另一个非移动UE的无线电覆盖范围内,就仍然可以通过基于网络拓扑的管理来向所述UE提供D2D无线服务。并且,如果某个非移动UE位于无效地理带中并因此不能与另一个UE进行D2D模式的通信,则仍然可以通过基于网络拓扑的管理来向所述非移动UE提供D2D无线服务,方法是将所述非移动UE附接到附近的控制节点。
例如,返回参考图2A和图2B,如果非移动UE假设位于由控制节点201、202、203、209、208、207、206形成的地理带之外,或者如果非移动UE位于扩大的地理带的外边界239之外,则只要所述UE处在另一个非移动UE的无线电覆盖范围内,就仍然可以通过基于网络拓扑的管理来向所述UE提供D2D无线服务。如果某个非移动UE位于无效区223、225中,或者实际上还位于有效区221、222、224中,则仍然可以通过基于网络拓扑的管理来向所述非移动UE提供D2D无线服务,方法是将所述非移动UE附接到附近的控制节点201到209。
网络拓扑管理方法的概念将阐明如下。返回参考图4,具体而言参考包括控制节点401和非移动UE407的设置,网络拓扑管理方法的概念的一个主旨是可以通过让控制节点401维持呈树(或链)状形式的UE拓扑来向UE提供D2D无线服务,这样如果某个UE落在控制节点401的覆盖范围以外,所述UE仍然可以通过另一个非移动UE来以D2D模式通信,所述另一个非移动UE在控制节点401的无线电范围内并且因此能够充当在控制节点401的范围外的UE的中继。
图6进一步图示了基于网络拓扑的D2D的多个UE管理的概念。一般看来,控制节点401可以与位于控制节点401的无线电范围内的非移动UE407进行通信。非移动UE407随后可以充当要以D2D模式通信的其他UE451和452的中继,只要UE451和452在UE451的无线电范围内即可。由于非移动UE407被指配了固定标识,因此控制节点可以通过非移动UE407的固定标识来追踪非移动UE407。如果UE451和452为非移动的,则UE451和452也将被指配固定标识。随后,控制节点401将能够通过非移动UE407、451和452的固定标识来对它们进行追踪。
UE451甚至可以通过UE407的无线电覆盖范围来与UE452以D2D模式通信,而不需要控制节点401在非移动UE451与452之间不断递送无线数据。如果UE451和UE452在控制节点401的无线电覆盖范围内,UE407也可以充当UE451与UE452之间的中继,从而促进D2D模式的通信。
类似地,非移动UE451和/或非移动UE452可以充当UE453的中继。在UE453也是非移动的情况下,非移动UE453又可以充当中继以将无线电覆盖范围提供给移动UE414。类似地,非移动UE452可以充当中继并且将D2D无线电覆盖范围提供给移动UE413。因此,只要链路401、451、453和414以未断裂形式(unbroken fashion)形成,移动UE414就能通过非移动UE453和451间接地附接到控制节点401,因为链路中的每个节点都充分地处在邻近节点的无线电覆盖范围内。因此,对于图6中的场景而言,控制节点401将追踪非移动UE407、451、452和453,因为它们每个都可以充当中继以将D2D通信提供给其他移动UE。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一个单元的非移动UE453和移动UE414可以实施为个人私有网络(individual private network)。一般而言,网络可以指配一个静态标识ID(identification;ID)并且通过所述静态ID来追踪非移动UE,而非移动UE又能将ID指配给附接到所述非移动UE的其他UE。
一般而言,由于非移动UE被指配了固定标识,因此控制节点可以追踪这些非移动UE。对于具有非移动性标识的UE而言,协调器能够通过直接连接到所述协调器的D2D UE来获取网络拓扑,因为这些UE被指配了固定标识。这些UE可以进一步收集连接到这些UE并且被指配了固定标识的下一组UE的标识。上述步骤可以重复进行,直到获得具有固定标识的D2D的多个UE的完整网络拓扑为止。至于具有临时标识的D2D的多个UE,它们可以附到具有固定标识的UE上。因此,对于已经授权有固定标识的非移动UE而言,它们可以被视为通过扩大控制节点的无线电覆盖范围而得到的控制节点的扩大,从而能够向控制节点范围外的UE提供D2D模式的通信。
建立网络拓扑可能需要了解各装置(例如控制节点、移动UE以及非移动UE)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这些装置的位置或相对位置。装置的位置可以用于识别一个装置与其周围装置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UE的绝对位置可以由常见的定位装置,例如全球定位卫星(global positioning satellite;GPS)定位装置,来进行测量。控制节点的绝对位置可以由GPS定位装置获得,或者它可以由网络供应。也可以计算和确定一个装置相对于另一个装置的位置(即,装置的相对位置)。当装置彼此进行D2D模式的通信时,每个装置的接近信息可以被递送给网络。换句话说,可以通过这些上述装置的D2D通信来帮助确定每个装置的接近信息。
图7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近指示辅助的D2D通信。图7包括已经与UE702建立无线连接的控制节点701,所述UE702又可以与两个其他UE703、704直接通信。UE702可以将其绝对位置报告给控制节点701。UE702也可以向控制节点701报告它位于两个UE703、704的无线电通信范围内。(即,UE703、704与UE702接近)。UE703也可以通过UE702的中继向控制节点701报告其位置以及附近的其他UE是否在UE703的无线电范围内。UE704也可以通过UE702的中继向控制节点701报告其位置以及附近的其他UE是否在UE704的无线电范围内。这样,控制节点701可以根据UE的接近报告来维持D2D装置的完整拓扑。
图8A到图8B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由数据中心进行的远程拓扑维持。假定存在如图8A中所示的由一系列UE811到816形成的网络拓扑。确切地说,UE811、812、814和816如图8B所示处在控制节点801的无线电范围内,所述拓扑可以扩大到容纳存在于所述控制节点的无线电范围外的UE813和815,这样所有的UE811到816都可以通过其他非移动UE的中继而彼此进行D2D模式的通信。在从UE811到816接收到可用的接近报告之后,控制节点801将维持图8A中的网络拓扑。控制节点801随后将所述网络拓扑转发到网络中的数据中心850。数据中心850随后将维持控制节点801下的完整网络拓扑。
所述网络拓扑可以如下进行更新。在一个实施例中,回复于第一装置不能在附近发现先前在第一装置附近并且是所述网络拓扑的一部分的第二装置,第一装置将向控制节点报告第二装置不在附近并且因此已从所述拓扑中丢失。回复于第一装置向控制节点报告,控制节点随后将向数据中心报告,所述数据中心随后将相应地更新所述拓扑。例如,如果UE812不能在UE812的无线电范围内检测到UE813的存在,则UE812则随后将经更新的拓扑报告给控制节点801。控制节点801随后将所述信息转发到数据中心850,所述数据中心随后将更新拓扑以排除UE813。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节点可以具有一个定时器,这样当在控制节点接收到的接近报告中两个装置之间的关系不复存在时,控制节点将在所述关系丢失的时间长于预定时间段之后更新拓扑以不再包含所述关系。例如,控制节点801可以具有一个定时器,这样当UE813丢失的时间达到预定时间段例如10秒、45秒或60秒时,UE813将从拓扑中移除,并且控制节点801相应地将经更新的拓扑转发到数据中心850。
图9A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网络进入程序。所述网络进入程序可以描述如下。在步骤S951中,UE进入D2D网络。在步骤S952中,网络对UE进行授权以在网络中进行D2D通信。在步骤S953中,UE在所指示的D2D资源中检测邻近UE。在步骤954中,UE向控制节点报告邻近UE。
图9A中的网络进入程序可以用图9B中的场景所示的实例来阐明。在图9B的场景中,假定UE911进入D2D网络,所述网络包括服务器/云905、控制节点、在UE911的无线电范围内的两个邻近的UE912和913。服务器/云905可以是前述的频谱所有者/计费服务器120,或者它可以是可以通过交易中心130与频谱所有者/计费服务器120进行协商的外部服务器(例如,军用140、应急服务150,以及其他服务160)。在步骤S951中,UE911进入D2D网络。在步骤S952中,网络服务器/云905对UE911进行授权以在网络中进行D2D通信。在步骤S953中,UE911检测邻近UE,即,UE912和UE913。在步骤954中,UE911向控制节点901报告邻近UE912、913。
应注意,当正在管理网络拓扑时,涉及到授权和资源分配的程序将类似于先前揭露的前述程序,因此将不复赘述。
图9C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邻近检测程序。在步骤S961中,第一UE周期性地广播包括第一UE的ID的消息。在步骤S962中,在第一UE的广播范围内的第二UE可能会接收到含有所述ID的消息。在步骤S963中,第二UE将第一UE添加到邻居列表。结合图9C返回参考图9B中的实例,在步骤S961中,UE911周期性地广播其ID。在步骤S962中,UE912接收UE911的所广播ID。在步骤S963中,UE912将UE911添加到其邻居列表。基于上述邻近检测程序,UE912将在其邻居列表中包含UE911,而UE911将在其邻居列表中包含UE912和UE913。
图9D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网络更新程序。在步骤S971中,UE周期性地检测邻近UE。在步骤S972中,UE在已扫描了邻近UE之后更新其邻居UE列表。在步骤S973中,UE将经更新的邻居UE列表报告给控制节点。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邻居UE列表可以编制成邻近表,该表随后将被发送到控制节点。图9E图示了根据本揭露内容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邻近表。使用图9B中的实例,UE911将使UE912和913均标记为“是”(yes),因为UE912和UE913均在UE911附近。同样地,UE912将使UE911标记为“是”,而UE913标记为“否”(no),并且UE913将使UE911标记为“是”,而UE912标记为“否”。
随着进入程序、更新程序以及检测程序的界定,网络仍然需要了解拓扑中的UE成员的位置从而为D2D UE授权并且分配资源。常规定位方法通常需要UE检测其就经度和纬度来说的绝对位置并且将所述绝对位置报告给网络。然而,根据本揭露内容,装置可能只需要了解与另一个装置的相对位置即可充分记录网络拓扑。两个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包括距离和角度。例如,可以说第一UE与第二UE相距50米。可以说第一UE与第二UE相距5米。可以说第一UE在第二UE的北面35度处。并且两个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包括从一个装置移到另一个装置的相对时间以及两个装置之间的相对方向。(即,一个装置在另一装置的前面或后面。)
相对信息的概念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变量,例如在一个装置是温度计的情况下是两个装置之间的相对温度。通过传输某一装置相对于参考装置的相对温度,装置无需了解其绝对温度。并且,在一个装置是机动车辆的情况下,相对信息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交通负荷,因为车辆只需要传输相对于参考车辆的相对交通负荷信息。相对信息也可以用于传输例如汽车牌照等信息。在智能电表的情况下,每个智能电表也可以递送任何相对的信息而不是递送绝对的信息。
传输相对信息的优点之一是装置中的应用程序可能无需了解绝对位置。例如即时通讯程序或一些社交网络应用程序等应用程序可能无需了解绝对位置。不具有任何定位硬件的装置可能获益于将相对信息递送到邻近装置并且随后依靠邻近装置将相对信息中继到最终装置,所述最终装置将相对信息转化为绝对信息。对于具体环境,例如在隧道中,装置不能接收足够强的信号来执行绝对定位,因此将利用其他装置来获得或计算它自己的位置。
装置可以将相对信息报告给服务器或在附近的另一个邻近D2D装置。图10A图示了根据本申请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对服务器进行的装置位置报告方法。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UE装置进行计算并且报告给服务器。首先,服务器/云1001可以任选地向第一UE1010请求第二UE1011的相对位置。第一UE1010随后将计算第二UE1011的相对位置并且将第二UE1011的相对位置报告给服务器/云1001。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UE可以进行计算并且报告给服务器。例如,服务器/云1001可以任选地请求第二UE1011相对于第一UE1010的位置,并且可能只需要此类相对信息。第一UE1010随后将向第二UE1011请求第二UE1011的绝对位置。第二UE1011随后将获得其绝对位置并且计算其相对于第一UE1010的位置。第二UE1011随后将所述相对位置发送到第一UE1010,并且第一UE1010可以将第二UE1011相对于第一UE1010的相对位置报告给服务器/云1001。
图10B图示了根据本申请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另一个装置进行的装置位置方法。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装置进行计算并且直接报告给另一个装置。在图10B的场景中,有三个D2D UE彼此接近,即,第一UE1110、第二UE1111,以及第三UE1112。首先,第三UE1112任选地向第一UE1110请求第二UE1111的相对位置。第一UE1110随后计算第二UE1111的相对位置并且将第二UE1111的相对位置报告给第三UE1112。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UE1111可以进行计算并且直接报告给另一个装置。首先,第三UE1112任选地请求第二UE1111相对于第一UE1110的相对位置。第一UE1110随后请求第二UE1111的绝对位置。第二UE计算第二UE1111的绝对位置。第二UE1111随后基于第二UE1111的绝对位置来计算第一UE1110的相对位置。第二UE1111随后将所述相对位置发送到第一UE1110第一UE1110随后将第二UE1111相对于第一UE1110的相对位置递送到第三UE1112。
图10C图示了根据本申请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一组装置的装置位置报告方法。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服务器任选地向附近的一组UE发出请求后,一个UE将该组中所有UE的位置报告给服务器。首先,服务器/云1002可以任选地向第一UE1200请求在第一UE1200附近的所有UE(包括第二UE1201、第三UE1202,以及第四UE1203)的绝对位置。第一UE1200随后请求或计算或收集第二UE1201、第三UE1202,以及第四UE1203的绝对位置。第一UE1200随后可以向服务器/云1003报告所有UE1200到1203的绝对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E1200不是将所有UE1200到1203的原始绝对位置报告给服务器/云1003,而是可以按压缩形式来报告绝对位置的数据。所述压缩形式收入了绝对位置的原始数据并且将原始绝对数据转换成与参考UE的相对数据。例如,如果第一UE1200位于经度25.0392和纬度121.525处,并且第二UE位于经度25.0393和纬度121.525处,则第一UE1200只需要将第二UE1201的位置报告成相对于第一UE1200的经度0.0001和纬度0,这样,只用较少的比特就能表示定位数据。
图11为根据本申请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它从用户设备的观点示出了基于网络拓扑的管理方法。在步骤S2001中,UE通过控制节点向网络请求授权。如果所述UE在控制节点的无线电范围内,则所述UE可以向控制节点请求邻居列表。否则,UE可以检测邻近UE的存在,并且将非移动UE用作中继以向网络请求授权。在步骤S2002中,UE接收授权和资源分配,所述授权和资源分配包括但不限于静态ID。在这个步骤中,频谱所有者通过控制节点来准许UE接入频谱,并且在UE为非移动时,可以为所述UE分配静态ID,或在UE为移动时,可以为所述UE分配临时ID。在步骤S2003中,UE与一个或多个其他UE进行D2D通信。
图12为根据本申请案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它从控制节点的观点示出了所提出的D2D资源管理方法。在步骤S2011中,控制节点从UE接收对D2D通信的请求。控制节点也可以从所述UE接收邻居列表或经更新的邻居列表。控制节点随后可以递送UE对进行D2D通信的请求,并且所述递送可以包括经更新的网络拓扑将由网络内的数据中心进行记录。在步骤S2012中,控制节点从频谱所有者接收授权和资源分配。在步骤S2013中,控制节点将所述授权和资源分配传输到UE,所述授权和资源分配包括但不限于静态ID。
鉴于前述描述,本揭露内容提出了一种用于实现D2D通信资源管理的方法,这样网络可以将D2D资源分配给D2D的多个UE并且执行资源租赁和计费。所述方法包括:根据UE所处的地理带针对D2D模式的通信来验证UE;执行授权和资源分配;以及管理UE的网络拓扑,这样即使这些UE位于控制节点的无线电范围外它们也能够在没有控制节点的帮助下进行通信。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明白,在不脱离本揭露内容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所揭露实施例的结构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鉴于前述内容,本揭露内容将涵盖本揭露内容的修改和变化,只要它们处于所附权利要求书以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案主张2012年4月26日申请的第61/639,059号美国临时申请案以及2012年4月27日申请的第61/639,107号美国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权益。上述专利申请案的全文特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了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Claims (49)

1.一种用于网络中的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所述方法适于控制节点,并且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一装置接收以装置到装置D2D模式通信的请求;
回复于以所述D2D模式通信的所述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装置所处的地理带来验证所述第一装置,其中所述地理带由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形成;以及
回复于对所述第一装置的验证,向所述第一装置通知所述第一装置是否能以所述D2D模式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节点是以下各项中的一个:eNB、基站、中继站,或用户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D2D模式中,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网络中与第二装置直接通信,并不需要所述控制节点在其间中继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地理带由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形成,包括所述地理带由第一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区域由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围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地理带进一步扩大到所述第一区域的后面,以包括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的无线电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验证步骤,即,回复于以所述D2D模式通信的所述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装置所处的所述地理带来验证所述第一装置,其中所述地理带由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形成,进一步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装置所处的所述地理带是否为有效地理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中的所有控制节点均指示出它们各自都会允许所述D2D模式,则所述地理带是所述有效地理带;否则,所述地理带不是所述有效地理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装置处于所述有效地理带时,所述第一装置可以与有效地理带中的另一个装置进行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装置所处的所述地理带是否为有效地理带的所述步骤包括:
从所述第一装置接收关于所述第一装置是否处于有效地理带的指示;以及
基于所述指示来直接确定所述第一装置是否处于所述有效地理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装置所处的所述地理带是否为有效地理带的所述步骤包括:
从所述第一装置接收所述第一装置的位置;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装置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第一装置是否处于有效地理带。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装置所处的所述地理带是否为有效地理带的所述步骤包括:
从所述第一装置接收导频信号;
基于所述导频信号来估计所述第一装置的位置;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装置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第一装置是否处于有效地理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回复于对所述第一装置的验证,向所述第一装置通知所述第一装置是否能以所述D2D模式通信的步骤之前,权利要求1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网络的频谱所有者接收无线电资源的授权来以所述D2D模式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从所述网络的频谱所有者接收无线电资源的授权来以所述D2D模式通信的步骤之前,权利要求12进一步包括:
检查来自服务器的所述第一装置的订购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来自所述服务器的所述第一装置的所述订购状态是有效的,则所述频谱所有者通过交易中心来授权无线电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授权是针对用于以所述D2D模式通信的无线电帧中的时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授权是针对用于以所述D2D模式通信的无线电帧的带宽。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授权是根据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接入优先权进行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装置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较高,则相比于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低于所述第一装置的另一个装置,所述第一装置将具有较短的退避窗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装置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较高,则相比于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低于所述第一装置的另一个装置,所述第一装置将具有更多的竞争时隙。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装置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较高,则相比于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低于所述第一装置的另一个装置,所述第一装置将具有较高的最大传输功率。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装置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较高,则相比于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低于所述第一装置的另一个装置,所述第一装置将被指配较高优先权的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装置是移动的,则所述控制节点将给所述第一装置指配临时标识以接入所述无线电资源,从而以所述D2D模式通信。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装置是非移动的,则所述控制节点将给所述第一装置指配固定标识以接入所述无线电资源,从而以所述D2D模式通信。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授权第三装置接入所述无线电资源,从而以所述D2D模式通信。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节点包括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数据的收发器以及耦接到所述收发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骤的处理电路。
26.一种用于网络中的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所述方法适于用户设备UE,并且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目标传输以装置到装置D2D模式通信的请求;
回复于以所述D2D模式通信的所述请求,所述第一目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地理带来执行验证,其中所述地理带由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形成;以及
回复于所述第一目标执行的所述验证,从所述第一目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以所述D2D模式通信的通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是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控制节点、eNB、基站、中继站,或用户设备。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D2D模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网络中与另一个用户设备直接通信,并不需要所述第一目标在其间中继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地理带由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形成,包括所述地理带由第一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区域由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围起。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地理带进一步扩大到所述第一区域的后面,以包括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的无线电范围。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验证步骤,即,回复于以所述D2D模式通信的所述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所述地理带来验证所述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地理带由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形成,进一步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所述地理带是否为有效地理带。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中的所有控制节点均指示出它们各自都会允许所述D2D模式,则所述地理带是所述有效地理带;否则,所述地理带不是所述有效地理带。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处于所述有效地理带时,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与有效地理带中的另一个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所述地理带是否为所述有效地理带的所述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的位置;以及
基于所述至少三个控制节点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位于有效地理带。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所述地理带是否为所述有效地理带的所述步骤包括:
将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传输到所述第一目标;以及
从所述第一目标接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是否位于所述有效地理带的反馈;以及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所述地理带是否为所述有效地理带的所述步骤包括:
将导频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目标;以及
从所述第一目标接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是否位于所述有效地理带的反馈。
3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网络的频谱所有者接收无线电资源的授权来以所述D2D模式通信。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服务器接收授权。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交易中心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授权。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授权是针对用于以所述D2D模式通信的无线电帧中的时隙。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授权是针对用于以所述D2D模式通信的无线电帧的带宽。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授权是根据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接入优先权进行的。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较高,则相比于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低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另一个装置,所述用户设备将具有较短的退避窗口。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较高,则相比于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低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另一个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将具有较多的竞争时隙。
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较高,则相比于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低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另一个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将具有较高的最大传输功率。
46.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较高,则相比于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的所述接入优先权低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另一个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被指配较高优先权的标识。
47.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是移动的,则所述第一目标将给所述用户设备指配临时标识以接入所述无线电资源,从而以所述D2D模式通信。
48.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是非移动的,则所述第一目标将给所述用户设备指配固定标识以接入所述无线电资源,从而以所述D2D模式通信,其中所述固定标识比所述临时标识昂贵。
4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包括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数据的收发器以及耦接到所述收发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6所述的步骤的处理电路。
CN201310150702.3A 2012-04-26 2013-04-26 用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379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39059P 2012-04-26 2012-04-26
US61/639,059 2012-04-26
US201261639107P 2012-04-27 2012-04-27
US61/639,107 2012-04-27
US13/864,222 2013-04-16
US13/864,222 US9241330B2 (en) 2012-04-26 2013-04-16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9642A true CN103379642A (zh) 2013-10-30
CN103379642B CN103379642B (zh) 2017-03-01

Family

ID=49464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0702.3A Active CN103379642B (zh) 2012-04-26 2013-04-26 用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796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2166A (zh) * 2015-01-09 2016-07-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邻近请求方法、邻近请求验证方法、服务器及网络实体
CN106105371A (zh) * 2014-03-28 2016-11-09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d2d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65385A (zh) * 2014-05-27 2017-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设备对设备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936A (zh) * 2007-07-09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对等(p2p)通信的连接性的方法和设备
US20100167742A1 (en) * 2008-12-31 2010-07-01 Rajagopalan Sundaram M Geography aware peer-to-peer overlay creation
CN102090132A (zh) * 2008-05-15 2011-06-08 诺基亚公司 用于提供对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协调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936A (zh) * 2007-07-09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对等(p2p)通信的连接性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90132A (zh) * 2008-05-15 2011-06-08 诺基亚公司 用于提供对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协调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20100167742A1 (en) * 2008-12-31 2010-07-01 Rajagopalan Sundaram M Geography aware peer-to-peer overlay cre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斌,胡宏林: "提高蜂窝网络中数据分发效率的D2D 协作转发算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5371A (zh) * 2014-03-28 2016-11-09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d2d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05371B (zh) * 2014-03-28 2019-12-03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d2d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65385A (zh) * 2014-05-27 2017-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设备对设备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334591B2 (en) 2014-05-27 2019-06-25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y devic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68352B2 (en) 2014-05-27 2019-07-30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y device to devic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465385B (zh) * 2014-05-27 2020-02-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设备对设备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792166A (zh) * 2015-01-09 2016-07-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邻近请求方法、邻近请求验证方法、服务器及网络实体
CN105792166B (zh) * 2015-01-09 2019-10-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邻近请求方法、邻近请求验证方法、服务器及网络实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9642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41330B2 (e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3379501A (zh) 用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
US104406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V2V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708734B2 (en) Proxy coordin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for vehicular environments
CN108029072B (zh) 用户装置、基站、通信方法及通知方法
US11638200B2 (en)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smart radio access zones
US10616748B2 (en) Content-based delivery service
CN103379642A (zh) 用于装置到装置通信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
US20220377549A9 (en) Proxy coordin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for vehicular environments
US20230138008A1 (en) Beamformed discovery
US11445466B2 (en) Base station configured to provide distance filtering
US20230284128A1 (en) Method of slice support for vehicle-to-everything service
WO2024078761A1 (en) Sens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