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5503A - 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5503A
CN103365503A CN2012101012172A CN201210101217A CN103365503A CN 103365503 A CN103365503 A CN 103365503A CN 2012101012172 A CN2012101012172 A CN 2012101012172A CN 201210101217 A CN201210101217 A CN 201210101217A CN 103365503 A CN103365503 A CN 103365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ose
electronic
electronic pads
pads
tande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12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5503B (zh
Inventor
纪宗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saiwe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TE SEMICONDUCTO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TE SEMICONDUCTOR Inc filed Critical BRITE SEMICONDUCTOR Inc
Priority to CN2012101012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655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65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5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该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串列与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前述第一电极垫串列各自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垫,其中第一电极垫的面积相等,且每一第一电极垫串列的第一电极垫以串联方式耦接。前述第二电极垫串列各自具有多个第二电极垫,而第二电极垫串列的第二电极垫的面积依序递增,其中每一第二电极垫相邻于对应的每一第一电极垫。藉此,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兼具单层结构以及多点触控的功能。

Description

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有关于一种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携带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操作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输入装置。
目前,触控面板主要可区分为两种类型,一为电阻式触控面板,另一为电容式触控面板。以电阻式触控面板而言,使用者需实际施压于电阻式触控面板上,以使电阻式触控面板内部的部份区域导通而产生对应的座标信号,因此电阻式触控面板的损坏率较高。此外,电阻式触控面板仅能针对单点压力进行感测,当受到多点施压时,电阻式触控面板将做出错误的反应。所以,电阻式触控面板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电容式触控面板一般会在表面镀上一层强化玻璃(CoverLens),故使用者的手指可以直接在上面触碰,且不易因使用者施压不当而损坏,因而电容式触控面板逐渐受到欢迎。并且,部分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可同时多点触控的特性,常见电容式触控面板会使用双层菱形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架构或菱形氧化铟锡架构使用跨桥方式作成单层。然而,部分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在实现多点触控的架构上仍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设计上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藉以使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兼具单层结构以及多点触控的功能。
本发明的一种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串列与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前述第一电极垫串列各自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垫,其中第一电极垫的面积相等,且每一第一电极垫串列的第一电极垫电性连接。前述第二电极垫串列各自具有多个第二电极垫,而第二电极垫串列的第二电极垫的面积依序递增,其中每一第二电极垫相邻于对应的每一第一电极垫。
本发明的一种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依序驱动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第一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对应的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垫,以使第一电极垫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一响应信号。依序驱动第二电极垫串列的第二电极垫以及对应的第一电极垫串列的第一电极垫,以使第二电极垫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二响应信号。接收第一响应信号以及第二响应信号。依据第一响应信号以及第二响应信号,计算出至少一物体触控于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位置。
本发明的一种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藉由配置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垫的多个第一电极垫串列以及具有多个第二电极垫的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且第一电极垫与第二电极垫彼此相邻排列,而第一电极垫的面积相等,第二电极垫的面积依序递增。接着,控制单元利用两阶段驱动第一电极垫与第二电极垫,使其产生多个第一响应信号与第二响应信号,并据以计算出至少一物体触碰于触控面板的位置。如此一来,可有效达成多点触控的功能,并精确的判断出物体触碰的位置。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与实作,兹配合附图作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又一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又一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300、400            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
110、310、410                 第一电极垫串列
111、112、113、114、115、311、312、313、314、315、411、412、413、414、415                          第一电极垫
120、320、420_1、420_2        第二电极垫串列
121、122、123、124、125、321、322、323、324、325、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
                              第二电极垫
131、132、133、134、135、136、431、432、433、434、435、436
                              第一导线
141、142、143、144、145、146、441、442、443、444、445、446
                              第二导线
150、350、450                 控制单元
160、460                      触控区域
170、470                      非触控区域
330                           第三电极垫串列
331、332、333、334、335       第三电极垫
340                           第四电极垫串列
341、342、343、344、345       第四电极垫
C0、C1、C2、C3、C4、C5、C6、C7    行
R0、R1、R2、R3、R4                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相互电容型(Mutual Capacitance)触控装置的示意图与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100适于中小型尺寸的触控装置,并具有多点触控的功能。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10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串列110、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120、多个第一导线131、132、133、134、135、136、多个第二导线141、142、143、144、145、146与控制单元150。
第一电极垫串列110各自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与115。其中,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与115的面积相等,且每一第一电极垫串列110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与115以串联方式耦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垫串列110以两两相邻的方式配置。
第二电极垫串列120各自具有多个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与125。其中,第二电极垫串列120的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与125的面积依序递增,例如第二电极垫121的面积<第二电极垫122的面积<第二电极垫123的面积<第二电极垫124的面积<第二电极垫125的面积。
另外,每一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与125相邻于对应的每一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与115。举例来说,第二电极垫121相邻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111配置,第二电极垫122相邻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112配置,第二电极垫123相邻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113配置,第二电极垫124相邻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114配置,第二电极垫125相邻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115配置。
第一导线131耦接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与115,使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与115以串联方式耦接。第一导线132耦接第二电极垫121。第一导线133耦接第二电极垫122。第一导线134耦接第二电极垫123。第一导线135耦接第二电极垫124。第一导线136耦接第二电极垫125。
第二导线141耦接第一导线131。第二导线142耦接第一导线132。第二导线143耦接第一导线133。第二导线144耦接第一导线134。第二导线145耦接第一导线135。第二导线146耦接第一导线136。
控制单元150分别透过第一导线131、132、133、134、135、136与第二导线141、142、143、144、145、146耦接第一电极垫串列110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与第二电极垫串列120的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用以依序驱动第一电极垫串列110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以及对应的第二电极垫串列120的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以使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产生多个第一响应信号。
接着,控制单元150再依序驱动第二电极垫串列120的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以及对应的第一电极垫串列110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以使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产生多个第二响应信号。之后,控制单元150可依据第一响应信号以及第二响应信号,计算出至少一物体触控于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100的位置。
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100可包括触控区域160与非触控区域170。其中,第一电极垫串列110与第二电极垫串列120、第一导线131、132、133、134、135、136例如配置于触控区域160。第二导线141、142、143、144、145、146例如配置于非触控区域17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与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可为导体,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导体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导体,且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与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配置于同一层上,使得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100具有单层结构。其中,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与115的形状可为三角形,例如直角三角形,且此直角三角形的比例为3∶4∶5,而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与115的面积例如定义为使用者手指的指腹可涵盖的区域。
第二电极垫121的形状可为三角形,例如直角三角形,且此直角三角形的比例为3∶4∶5,而第二电极垫121的面积例如定义为使用者手指的指腹可涵盖的区域。另外,第二电极垫122、123、124、125的形状可为四边形,例如为三角形加上长方形,且三角形的面积极形状可与第二电极垫121相同,而第二电极垫122、123、124、125之间的差异在于长方形的面积大小。
第一导线131、132、133、134、135、136也可为导体,例如氧化铟锡导体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导体,而第二导线141、142、143、144、145、146可为金属导体,亦即一般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的金属导线。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了平衡耦接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的第一导线132、133、134、135、136之间的阻抗,可将第一导线132、133、134、135、136的线宽依据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的面积由小到大而依序递增。举例来说,第二电极垫121的面积<第二电极垫122的面积<第二电极垫123的面积<第二电极垫124的面积<第二电极垫125的面积,故第一导线132的线宽<第一导线133的线宽<第一导线134的线宽<第一导线135的线宽<第一导线136的线宽。
上述以大略说明了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100的内部元件与其配置及耦接关系。以下将进一步说明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100的操作方式。为了方便说明,将触控区域160区分成8行(column)及5列(row),且分别以C0、C1、C2、C3、C4、C5、C6、C7表示行(例如垂直方向),以R0、R1、R2、R3、R4表示列(例如水平方向)。
并且,控制单元150会以两阶段的方式进行操作,其中在第一阶段,位于行C0、C1、C2、C3、C4、C5、C6、C7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作为感测电极(Sensing Electrode),位于列R0、R1、R2、R3、R4的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作为驱动电极(Driving Electrode)。在第二阶段,位于行C0、C1、C2、C3、C4、C5、C6、C7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作为驱动电极,位于列R0、R1、R2、R3、R4的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作为感测电极。也就是说,控制单元150会接收感测电极所产生的响应信号作为计算物体触碰位置的依据。
首先,控制单元150驱动位于行C0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动作,并驱动位于列R0的第二电极垫121动作,使得第一电极垫111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121产生第一响应信号,此第一响应信号例如为第一电极垫111与第二电极垫121所形成的电容的变化量。
接着,控制单元150保持位于行C0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动作,并停止驱动位于列R0的第二电极垫121,而驱动位于列R1的第二电极垫122动作,使得第一电极垫112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122产生第一响应信号。之后,控制单元150保持位于行C0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动作,而依序驱动位于列R2、R3、R4的第二电极垫123、124、125动作,使得第一电极垫113、114、115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123、124、125分别产生第一响应信号。
之后,控制单元150会驱动位于行C1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动作,并依序驱动位于列R0、R1、R2、R3、R4的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动作,使得位于行C1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分别产生第一响应信号。接着,控制单元150会依序驱动位于行C2~C7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动作,并对应驱动位于列R0、R1、R2、R3、R4的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动作,使得位于行C2~C7的第一电极垫111、112、113、114、115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分别产生第一响应信号。
接着,控制单元150驱动位于列R0的第二电极垫121动作,并驱动位于行C1、C2的第一电极垫111动作,使得第二电极垫121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111产生第二响应信号,此第二响应信号例如为第二电极垫121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111所形成的电容的变化量。
之后,控制单元150保持位于列R0的第二电极垫121动作,并停止驱动位于行C1、C2的第一电极垫111,而驱动位于行C3、C4的第一电极垫111动作,使得第二电极垫121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111产生第二响应信号。之后,控制单元150保持位于列R0的第二电极垫121动作,而依序驱动位于行C5、C6的第一电极垫111动作,使得第二电极垫121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111分别产生第二响应信号。
接着,控制单元150会驱动位于列R1的第二电极垫122动作,并依序驱动位于行C1、C2、行C3、C4、行C5、C6的第一电极垫112动作,使得位于列R1的第二电极垫122与对应的行C1、C2、行C3、C4、行C5、C6的第一电极垫112分别产生第二响应信号。
之后,控制单元150会依序驱动位于列R2~R4的第二电极垫123、124、125动作,并对应驱动位于行C1、C2、行C3、C4、行C5、C6的第一电极垫113、114、115动作,使得位于列R2~R4的第二电极垫123、124、125与对应的位于行C1、C2、行C3、C4、行C5、C6的第二电极垫113、114、115分别产生第二响应信号。
接着,当控制单元150接收所有第一响应信号与第二响应信号后,会依据第一响应信号与第二响应信号所对应的电容的变化量,以算出物体触碰于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10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二阶段的相关操作主要针对耦接第二电极垫121、122、123、124、125的第一导线132、133、134、135、136所涵盖的区域进行感测,以有效感测出第一阶段所无法感测的部分,如此一来,可增加计算出物体的触碰位置的准确性。
另外,藉由分别取得第一响应信号与第二响应信号所对应的电容的变化量,使得两个物体(例如使用者的两个手指)同时触碰于触控区域160时,仍可判断出两个物体触碰的位置,以使本实施例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100具有多点触碰的功能。
本实施例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100的形式不限于上述,以下将另举一例来说明。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30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串列310、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320、多个第三电极垫串列330、多个第四电极垫串列340、多条第一导线、多条第二导线、多条第三导线、多条第四导线与控制单元350。
第一电极垫串列310各自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垫311、312、313、314与315。其中,第一电极垫311、312、313、314与315的面积相等,且每一第一电极垫串列310的第一电极垫311、312、313、314与315以串联方式耦接。
第二电极垫串列320各自具有多个第二电极垫321、322、323、324与325。其中,第二电极垫串列320的第二电极垫321、322、323、324与325的面积依序递增,例如第二电极垫321的面积<第二电极垫322的面积<第二电极垫323的面积<第二电极垫324的面积<第二电极垫325的面积。
另外,每一第二电极垫321、322、323、324与325相邻于对应的每一第一电极垫311、312、313、314与315。举例来说,第二电极垫321相邻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311配置,第二电极垫322相邻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312配置,第二电极垫323相邻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313配置,第二电极垫324相邻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314配置,第二电极垫325相邻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315配置。
第三电极垫串列330各自具有多个第三电极垫331、332、333、334与335。其中,第三电极垫331、332、333、334与335的面积相等,且每一第三电极垫串列330的第三电极垫331、332、333、334与335以串联方式耦接,而每一第三电极垫串列330。的最后一个第三电极垫335耦接每一第一电极垫串列310的最后一个第一电极垫315。
第四电极垫串列340各自具有多个第四电极垫341、342、343、344与345。其中,第四电极垫串列340的第四电极垫341、342、343、344与345的面积依序递增,例如第四电极垫341的面积<第四电极垫342的面积<第四电极垫343的面积<第四电极垫344的面积<第四电极垫345的面积。
另外,每一第四电极垫341、342、343、344与345相邻于对应的每一第三电极垫331、332、333、334与335。举例来说,第四电极垫341相邻于对应的第三电极垫331配置,第四电极垫342相邻于对应的第三电极垫332配置,第四电极垫343相邻于对应的第三电极垫333配置,第四电极垫344相邻于对应的第三电极垫334配置,第四电极垫345相邻于对应的第三电极垫335配置。并且,每一第四电极垫串列340的最后一个第四电极垫345相邻于每一第二电极垫串列320的最后一个第二电极垫325。
多条第一导线各自耦接对应的第一电极垫311、312、313、314、315与第二电极垫321、322、323、324、325,而多条第二导线各自耦接对应的第一导线。并且,多条第三导线各自耦接对应的第三电极垫331、332、333、334与335与第四电极垫341、342、343、344与345,而多条第四导线各自耦接对应的第三导线。
控制单元350透过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与第四导线耦接第一电极垫串列310的第一电极垫311、312、313、314、315、第二电极垫串列320的第二电极垫321、322、323、324、325、第三电极垫串列330的第三电极垫331、332、333、334、335与第四电极垫串列340的第四电极垫341、342、343、344、345。
首先,控制单元350依序驱动第一电极垫串列310的第一电极垫311、312、313、314、315以及对应的第二电极垫串列320的第二电极垫321、322、323、324、325,以使第一电极垫311、312、313、314、315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321、322、323、324、325产生多个第一响应信号。
接着,控制单元350依序驱动第二电极垫串列320的第二电极垫321、322、323、324、325以及对应的第一电极垫串列310的第一电极垫311、312、313、314、315,以使第二电极垫321、322、323、324、325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311、312、313、314、315产生多个第二响应信号。
之后,控制单元350依序驱动第三电极垫串列330的第三电极垫331、332、333、334、335以及对应的第四电极垫串列340的第四电极垫341、342、343、344、345,以使第三电极垫331、332、333、334、335与对应的第四电极垫341、342、343、344、345产生多个第三响应信号。
接着,控制单元350依序驱动第四电极垫串列340的第四电极垫341、342、343、344、345以及对应的第三电极垫串列330的第三电极垫331、332、333、334、335,以使第四电极垫341、342、343、344、345与对应的第三电极垫331、332、333、334、335产生多个第四响应信号。最后,控制单元350便可依据前述第一响应信号、前述第二响应信号、前述第三响应信号以及前述第四响应信号,计算出至少一物体触控于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300的位置。本实施例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300的实施方式可参考图1~图2的实施例的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4及图5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及局部示意图。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40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串列410、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4201、4202、多个第一导线431、432、433、434、435、436、多个第二导线441、442、443、444、445、446与控制单元450。
第一电极垫串列410各自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与415。其中,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与415的面积相等,且每一第一电极垫串列410的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与415以串联方式耦接。
第二电极垫串列420_1、420_2各自具有多个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及425_1与421_2、422_2、423_2、424_2及425_2。其中,第二电极垫串列420_1的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及425_1及第二电极垫串列420_2的第二电极垫421_2、422_2、423_2、424_2及425_2的面积依序递增,例如第二电极垫421_1、421_2的面积<第二电极垫422_1、422_2的面积<第二电极垫423_1、423_2的面积<第二电极垫424_1、424_2的面积<第二电极垫425_1、425_2的面积。
另外,第二电极垫串列420_1及420_2以两两相邻的方式配置,且相邻的第二电极垫串列420_1的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与第二电极垫串列420_2的第二电极垫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会以相反的方式配置。举例来说,第二电极垫421_1相邻于第二电极垫425_2,第二电极垫422_1相邻于第二电极垫424_2,第二电极垫423_1相邻于第二电极垫423_2,第二电极垫424_1相邻于第二电极垫422_2,第二电极垫425_1相邻于第二电极垫421_2,如图5所示。
并且,每一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及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会相邻于每一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其排列方式如图5所示,故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导线431耦接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与415,使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与415以串联方式耦接。第一导线432耦接第二电极垫421_1。第一导线433耦接第二电极垫422_1。第一导线434耦接第二电极垫423_1。第一导线435耦接第二电极垫424_1。第一导线436耦接第二电极垫425_1。而第二电极垫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耦接第一导线的配置可参考图5所示,故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导线441耦接第一导线431。第二导线442耦接第一导线432。第二导线443耦接第一导线433。第二导线444耦接第一导线434。第二导线445耦接第一导线435。第二导线446耦接第一导线436。
控制单元450分别透过第一导线431、432、433、434、435、436与第二导线441、442、443、444、445、446耦接第一电极垫串列410的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与第二电极垫串列420_1、420_2的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及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用以依序驱动第一电极垫串列410的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以及对应的第二电极垫串列420_1、420_2的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及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以使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及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产生多个第一响应信号。
接着,控制单元450再依序驱动第二电极垫串列420_1的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以及相邻对应的第二电极垫串列420_2的第二电极垫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以使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产生多个第二响应信号。之后,控制单元450可依据第一响应信号以及第二响应信号,计算出至少一物体触控于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400的位置。
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400可包括触控区域460与非触控区域470。其中,第一电极垫串列410与第二电极垫串列420_1、420_2、第一导线431、432、433、434、435、436例如配置于触控区域460。第二导线441、442、443、444、445、446例如配置于非触控区域47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与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及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可为导体,例如氧化铟锡导体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导体,且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与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及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配置于同一层上,使得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400具有单层结构。
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与415与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及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的形状可参考图1及图2的第一实施例的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导线431、432、433、434、435、436也可为导体,例如氧化铟锡导体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导体,而第二导线441、442、443、444、445、446可为金属导体,且第一导线431、432、433、434、435、436及第二导线441、442、443、444、445、446的实施方式亦可参考图1及图2的第一实施例的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以大略说明了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400的内部元件与其配置及耦接关系。以下将进一步说明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400的操作方式。为了方便说明,将触控区域460区分成6行(column),且分别以C0、C1、C2、C3、C4、C5表示行(例如垂直方向)。
并且,控制单元450会以两阶段的方式进行操作,其中在第一阶段,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作为感测电极(Sensing Electrode),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及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作为驱动电极(Driving Electrode)。在第二阶段,位于行C0、C1、行C2、C3、行C4、C5的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及421_2、422_2、423_2、424_2、425_2会依序作为驱动电极及感测电极。也就是说,控制单元450会接收感测电极所产生的响应信号作为计算物体触碰位置的依据。
首先,控制单元450驱动位于行C0的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动作,并驱动第二电极垫421_1动作,使得第一电极垫411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1_1产生第一响应信号,此第一响应信号例如为第一电极垫411与第二电极垫421_1所形成的电容的变化量。
接着,控制单元450保持位于行C0的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动作,并停止驱动第二电极垫421_1,而驱动第二电极垫422_1动作,使得第一电极垫412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2_1产生第一响应信号。之后,控制单元450保持位于行C0的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动作,而依序驱动第二电极垫423_1、424_1、425_1动作,使得第一电极垫413、414、415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3_1、424_1、425_1分别产生第一响应信号。
之后,控制单元450会驱动位于行C1的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动作,并依序驱动第二电极垫425_2、424_2、423_2、422_2、421_2动作,使得位于行C1的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5_2、424_2、423_2、422_2、421_2分别产生第一响应信号。接着,控制单元450会依序驱动位于行C2~C5的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动作,并对应驱动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及425_2、424_2、423_2、422_2、421_2动作,使得位于行C2~C5的第一电极垫411、412、413、414、415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及425_2、424_2、423_2、422_2、421_2分别产生第一响应信号。
接着,控制单元450驱动位于行C0的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动作以作为感测电极,并驱动位于行C1的第二电极垫425_2动作以作为驱动电极,使得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5_2产生第二响应信号,此第二响应信号例如为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5_2所形成的电容的变化量。
之后,控制单元450驱动位于行C0、C1的第二电极垫422_1、423_1、424_1、425_1、425_2动作以作为感测电极,并驱动位于行C1第二电极垫424_2动作以作为驱动电极,使得第二电极垫422_1、423_1、424_1、425_1、425_2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4_2产生第二响应信号。
接着,控制单元450驱动位于行C0、C1的第二电极垫423_1、424_1、425_1、425_2、424_2动作以作为感测电极,并驱动位于行C1第二电极垫423_2动作以作为驱动电极,使得第二电极垫423_1、424_1、425_1、425_2、424_2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3_2产生第二响应信号。
之后,控制单元450驱动位于行C0、C1的第二电极垫424_1、425_1、425_2、424_2、423_2动作以作为感测电极,并驱动位于行C1第二电极垫422_2动作以作为驱动电极,使得第二电极垫424_1、425_1、425_2、424_2、423_2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2_2产生第二响应信号。
接着,控制单元450驱动位于行C0、C1的第二电极垫425_1、425_2、424_2、423_2、422_2动作以作为感测电极,并驱动位于行C1的第二电极垫421_2动作以作为驱动电极,使得第二电极垫425_1、425_2、424_2、423_2、422_2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421_2产生第二响应信号。而其余位于行C2、C3及行C4、C5的第二电极垫驱动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421_2、422_2、423_2、424_2、425_5的驱动及产生第二响应信号的方式则可参考前述的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
之后,当控制单元450接收所有第一响应信号与第二响应信号后,会依据第一响应信号与第二响应信号所对应的电容的变化量,以算出物体触碰于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40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二阶段的相关操作主要针对耦接第二电极垫421_1、422_1、423_1、424_1、425_1的第一导线432、433、434、435、436所涵盖的区域进行感测,以有效感测出第一阶段所无法感测的部分,如此一来,可增加计算出物体的触碰位置的准确性。
藉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可以归纳出一种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操作方法。请参考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在步骤S610包括,依序驱动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多个第一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对应的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垫,以使第一电极垫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一响应信号。
在步骤S620中,依序驱动第二电极垫串列的第二电极垫以及对应的第一电极垫串列的第一电极垫,以使第二电极垫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二响应信号。在步骤S630中,接收第一响应信号以及第二响应信号。在步骤S640中,依据第一响应信号以及第二响应信号,计算出至少一物体触控于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位置。
请参考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在步骤S710包括,依序驱动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多个第一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对应的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垫,以使第一电极垫与对应的第二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一响应信号。
在步骤S720中,依序驱动第二电极垫串列的第二电极垫以及对应的第一电极垫串列的第一电极垫,以使第二电极垫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二响应信号。在步骤S730中,接收第一响应信号以及第二响应信号。
在步骤S740中,依序驱动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多个第三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三电极垫以及对应的多个第四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四电极垫,以使第三电极垫与对应的第四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三响应信号。
在步骤S750中,依序驱动第四电极垫串列的第四电极垫以及对应的第三电极垫串列的第三电极垫,以使第四电极垫与对应的第三电极垫产生多个第四响应信号。在步骤S760中,接收第三响应信号以及第四响应信号。在步骤S770中,依据第一响应信号、第二响应信号、第三响应信号以及第四响应信号,以计算出至少一物体触碰于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藉由配置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垫的多个第一电极垫串列以及具有多个第二电极垫的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且第一电极垫与第二电极垫彼此相邻排列,而第一电极垫的面积相等,第二电极垫的面积依序递增。接着,控制单元利用两阶段驱动第一电极垫与第二电极垫,使其产生多个第一响应信号与第二响应信号,并据以计算出至少一物体触碰于触控面板的位置。如此一来,可有效达成多点触控的功能,并精确的判断出物体触碰的位置。

Claims (10)

1.一种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第一电极垫串列,该些第一电极垫串列各自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垫,该些第一电极垫的面积相等,且每一该些第一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以串联方式耦接;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该些第二电极垫串列各自具有多个第二电极垫,而该些第二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二电极垫的面积依序递增,其中每一该些第二电极垫相邻于对应的每一该些第一电极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电极垫与该些第二电极垫为导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电极垫的形状为三角形,一部分的该些第二电极垫的形状为三角形,另一部分的该些第二电极垫的形状为四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条第一导线,各自耦接对应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与该些第二电极垫;
多条第二导线,各自耦接对应的该些第一导线;以及
一控制单元,透过该些第一导线与该些第二导线耦接该些第一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与该些第二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二电极垫,用以依序驱动该些第一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以及对应的该些第二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二电极垫,以使该些第一电极垫与对应的该些第二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一响应信号,再依序驱动该些第二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二电极垫以及对应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以使该些第二电极垫与对应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二响应信号,该控制单元依据该些第一响应信号以及该些第二响应信号,计算出至少一物体触控于该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导线为导体,该些第二导线为金属导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耦接该第二电极垫的该些第一导线的线宽依据该些第二电极垫的面积由小到大而依序递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三电极垫串列,该些第三电极垫串列各自具有多个第三电极垫,该些第三电极垫的面积相等,且每一该些第三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三电极垫以串联方式耦接,且每一该些第三电极垫串列的最后一个第三电极垫耦接该每一该些第一电极垫串列的最后一个第一电极垫;以及
多个第四电极垫串列,该些第四电极垫串列各自具有多个第四电极垫,而该些第四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四电极垫的面积依序递增,其中每一该些第四电极垫相邻于对应的每一该些第三电极垫,且每一该些第四电极垫串列的最后一个第四电极垫相邻于每一该些第二电极垫串列的最后一个第二电极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条第一导线,各自耦接对应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与该些第二电极垫;
多条第二导线,各自耦接对应的该些第一导线;
多条第三导线,各自耦接对应的该些第三电极垫与该些第四电极垫;
多条第四导线,各自耦接对应的该些第三导线;以及
一控制单元,透过该些第一导线、该些第二导线、该些第三导线与该些第四导线耦接该些第一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一电极垫、该些第二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二电极垫、该些第三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三电极垫与该些第四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四电极垫,用以依序驱动该些第一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以及对应的该些第二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二电极垫,以使该些第一电极垫与对应的该些第二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一响应信号,依序驱动该些第二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二电极垫以及对应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以使该些第二电极垫与对应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二响应信号,依序驱动该些第三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三电极垫以及对应的该些第四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四电极垫,以使该些第三电极垫与对应的该些第四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三响应信号,依序驱动该些第四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四电极垫以及对应的该些第三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三电极垫,以使该些第四电极垫与对应的该些第三电极垫产生多个第四响应信号,该控制单元依据该些第一响应信号、该些第二响应信号、该第三响应信号以及该第四响应信号,计算出至少一物体触控于该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位置。
9.一种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序驱动该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多个第一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对应的多个第二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垫,以使该些第一电极垫与对应的该些第二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一响应信号;
依序驱动该些第二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二电极垫以及对应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以使该些第二电极垫与对应的该些第一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二响应信号;
接收该些第一响应信号以及该些第二响应信号;以及
依据该些第一响应信号以及该些第二响应信号,计算出至少一物体触控于该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该些第一响应信号以及该些第二响应信号,计算出该至少一物体触控于该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依序驱动该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多个第三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三电极垫以及对应的多个第四电极垫串列的多个第四电极垫,以使该些第三电极垫与对应的该些第四电极垫产生多个第三响应信号;
依序驱动该些第四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四电极垫以及对应的该些第三电极垫串列的该些第三电极垫,以使该些第四电极垫与对应的该些第三电极垫产生多个第四响应信号;
接收该些第三响应信号以及该些第四响应信号;以及
依据该些第一响应信号、该些第二响应信号、该些第三响应信号以及该些第四响应信号,以计算出该至少一物体触碰于该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的位置。
CN201210101217.2A 2012-04-05 2012-04-05 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Active CN103365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1217.2A CN103365503B (zh) 2012-04-05 2012-04-05 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1217.2A CN103365503B (zh) 2012-04-05 2012-04-05 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5503A true CN103365503A (zh) 2013-10-23
CN103365503B CN103365503B (zh) 2016-05-18

Family

ID=49367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1217.2A Active CN103365503B (zh) 2012-04-05 2012-04-05 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6550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7468A (zh) * 2013-11-20 2014-03-26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电容式触摸屏及相应的触控装置、方法、电子设备
CN104571760A (zh) * 2014-12-29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功能的面板及其触控位置检测方法
WO2018006500A1 (zh) * 2016-07-03 2018-01-11 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多点触摸功能片及触摸坐标获取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9505U (zh) * 2007-10-04 2010-05-26 苹果公司 触摸传感器面板、移动电话和数字媒体播放器
CN101788875A (zh) * 2009-01-23 2010-07-28 义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
US20100253646A1 (en) * 2009-01-09 2010-10-07 Rohm Co., Ltd. Position input device
CN102221945A (zh) * 2010-04-14 2011-10-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及驱动检测方法
CN102279681A (zh) * 2011-08-26 2011-12-14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层的布线结构
US20120062506A1 (en) * 2010-09-14 2012-03-1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9505U (zh) * 2007-10-04 2010-05-26 苹果公司 触摸传感器面板、移动电话和数字媒体播放器
US20100253646A1 (en) * 2009-01-09 2010-10-07 Rohm Co., Ltd. Position input device
CN101788875A (zh) * 2009-01-23 2010-07-28 义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
CN102221945A (zh) * 2010-04-14 2011-10-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及驱动检测方法
US20120062506A1 (en) * 2010-09-14 2012-03-1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102279681A (zh) * 2011-08-26 2011-12-14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层的布线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7468A (zh) * 2013-11-20 2014-03-26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电容式触摸屏及相应的触控装置、方法、电子设备
CN103677468B (zh) * 2013-11-20 2017-04-12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单层电容式触摸屏及相应的触控装置、方法、电子设备
CN104571760A (zh) * 2014-12-29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功能的面板及其触控位置检测方法
CN104571760B (zh) * 2014-12-29 2018-0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功能的面板及其触控位置检测方法
WO2018006500A1 (zh) * 2016-07-03 2018-01-11 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多点触摸功能片及触摸坐标获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5503B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8571B2 (en) Capacitive touchscreen or touchpad for finger and active stylus
CN105183257B (zh) 触摸屏及其压力触控检测方法
TWI426427B (zh) 觸控面板
CN101526864B (zh) 触控面板
CN102662513B (zh) 触控面板的感测结构
CN102426503B (zh) 传感器、双模式触控模组及双模式触控电子装置
CN104603729A (zh) 用于确定触摸输入刺激的装置
CN201927012U (zh) 带芯片单片式电容触摸屏
CN106383607B (zh) 具有压力感测的触控显示系统
CN103383612B (zh) 自身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KR20140083634A (ko) 터치 스크린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203386160U (zh) 用于感应多点触控信号的触摸感应面板、触摸感应装置及控制器芯片
CN107967085B (zh) 显示装置
CN204926044U (zh) 触摸屏
CN103941932A (zh) 触控感应结构
CN101464743B (zh) 混合式触控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CN102221919A (zh) 触控面板
CN115485653A (zh) 触摸输入装置
CN105308541A (zh) 传感阵列的场线中继器(flr)结构
TW201635192A (zh) 滑擦式生物辨識裝置
CN204808293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单层互容式触摸屏
CN109508108A (zh) 电子装置、接收电路与触控信号的处理方法
CN103902132A (zh) 一种电感式触摸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551721A (zh)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3455229A (zh) 一体式电容式触摸屏连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SHAN KAINUO ELECTRON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INA HK BRITE SEMICONDUCTOR

Effective date: 201401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AIWAN, CHINA TO: 314000 JIAXING, ZHEJIA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02

Address after: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Jiashan County 314000 street to the valley Luoxing Park Venture Center Building 2, Room 501

Applicant after: Jiashan Kaimuo electronics Ltd.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jhubei City, Hsinchu County Road 87 in the light of six bucket and 6 Building No. 5

Applicant before: Hongkong can core semiconductor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Jiashan County 314100 street to the valley Luoxing Park Venture Center B Room 501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poly (core integrated circuit) Co.,Ltd.

Address before: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Jiashan County 314000 street to the valley Luoxing Park Venture Center Building 2, Room 501

Patentee before: Jiashan Kaimuo electronics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4

Address after: 519031, No. 3000 Huandao East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242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Xinsaiwe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4100 Room 501, block B, Guigu Park, Luoxing street, Jiash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poly (core integrated circui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