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092A -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092A
CN103359092A CN2013101605971A CN201310160597A CN103359092A CN 103359092 A CN103359092 A CN 103359092A CN 2013101605971 A CN2013101605971 A CN 2013101605971A CN 201310160597 A CN201310160597 A CN 201310160597A CN 103359092 A CN103359092 A CN 1033590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slip rate
road surface
self
ident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05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屠炳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605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590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59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0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先路试出平路实际峰值滑移率S0″作比较量,再试验出平路减速度值S与上下坡路的减速度值SD的差距SB和修正值SC,由滑件产生S′修正为S来识别附着系数
Figure DSA00000888874900011
由1+X-X=1或≠1的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路面相对应的S0″,已完成最合理的制动力分配,能省去EBD、ESP部份或全部结构,减少成本实现ε=1零侧滑的防抱制动。兼交通事故高精度自定责。

Description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机动车减小成本又提高性能的防抱死制动。应用于交通事故高精度自定责。
现有ABS对各种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S0″的识别、车体速度的精确测定和修正还未突破,以致附着系数利用率ε仍处ε≥0.75即合格、防侧滑约80%的水平:
从严定义S0″:S0″就是制动器制动力=路面最大制动力=附着力平衡值可识别数控的值,持续控制S0″的效果应是零侧滑的最短制动距离。
1、国内外资料例对直控滑移率,特别是控制相对应的峰值滑移率都认为相当困难或认为不可能摘载如下:
1)日本《汽车防抱制动装置ABS构造与原理》ABS株式会社编,李朝绿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9版:
1.1)把滑移率控制在不同路面所要求的峰值上是相当困难的,因此避开……(原序第17-24行)
1.2)现有技术还解决不了预测行车路面峰值滑移率……(第42页14-15行)
1.3)还没有准确测定车速的手段……(第45页未4-46页前2行)
1.4)控制的滑移率是特定值,在各种路面上不一定都与峰值相对应,所以要想准确地测出车轮的稳定界限是不可能的(第48页2-3行)
2)中国<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标准测试与发展趋势>:ESC可减少高达80%侧滑事故。《汽车与安全》2011-04(第58页):
3)中国《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周云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8第1版:
3.1)现有广泛应用的ABS的控制(逻辑控制法)不是最佳的控制法,国内外都在研究基于滑移率的控制法(第108页10-12行)。
3.2)进一步缩短制动距离与方向稳定性是相互矛盾的,有相当多的路面制动距离与常规制动器对比无明显优势,甚至没有优势(第126页倒数1-7行)
3.3)在车速传感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逻辑控制算法仍将普遍采用(第86页13-14行)
4)新一代ABS新增加电子控制的ESP和EBD系统,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3.2的问题。《汽车底盘电控原理与维修务实》刘映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没有认识到引出始滑移信号是直控滑移率的基础:
车轮在路面上产生始滑移信号S′的实时条件和S′与车速的关系。
产生S′的实时条件: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21
产生S′信号时的轮速,就是计算始滑移率的车速参考值。
式中:P-制动器的制动力;
F-路面制动力;
-附着力;
Z-路面对车轮的垂直反力;
-附着系数。
3、没有突破随机计算的滑移率S0V与实际滑移率S0有差距的识别和修正难关。
S 0 V = V b - V 0 V b × 100 % - - - ( 2 )
无滑移率时:Vb=ωr
式中:Vb-车速;
V0-轮速;
ω-车轮旋转角速度;
r-车轮有效滚动半径。
产生差距的原因:r随轮胎载荷(不同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25
不同上下坡作用于前后轮有不同载荷转移)、胎压、胎温、胎面磨损程度等的变化而变化,任——项的变化都会产生相应的差距,再加车速不能精确测定的差距,合差距有时会较大,所以必然会影响实际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控制相对应峰值滑移率,使制动力过量或不足所造成的侧滑或ε<1所增加制动距离的安全问题得到主动解决,还能简化结构减少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由如下方法来实现:首先路试实际滑移率S0,S0的计算方法
S 0 = S A ′ ′ - S A S A ′ ′ × 100 % . - - - ( 3 )
式中:S′A-车轮有滑移的行车距离;
SA-车轮纯滚动的行车距离。
S0的试验方法见实施例4。
侧滑值b的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b c 2 - a 2 - - - ( 4 )
b的试验方法见实施例5。
峰值滑移率S0″定义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33
式中:Fmax-路面最大制动力(即+Fw的合阻力);
Fw-胎外圆周合理磨损量Q的磨损阻力;
S0″-Fmax又无侧滑的峰值滑移率;
ST″-峰值S0″的制动距离(ST是多次试验次数的ST″平均值)。
各种路面相对应S0″的路试方法按式(5)的定义进行
按滑动摩擦定律和式(1):车轮纵向产生>0的微滑率,即证明制动力P=路面附着力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41
能实现ε=1,但还不能全面实现ST″,因为:Fmax是附着力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42
(轮胎的胎面嵌入凹凸不平路面的咬合阻力)加胎周合理匀磨损量Q的磨损阻力Fw的合阻力,Q值和摩擦发热温度随S0的增加而增加,随摩擦速度增加而增加。所以不同路面、车速有不同Fmax的合理值和相对应的S0″及ε=1的S0″的峰值范围,又以平路路试ε=1的S0″为基准值,试验出上下坡减速度值(SD)与平路减速度值S的差距(SB)及修正值(SC)。
平路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43
的即时识别原理:减速度仪固定在车上适当位置,紧急制动,只要制动器的功能正常,都会产生式(1)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44
时:减速度仪滑件(2)在导轨(1)的导向下,向左移动,克服弹簧(3)的弹力PW,当-F与Pw平衡时即产生移动距离(S1)或(S2)……。解除制动:滑件(2)在PW的作用下回到右边的限位,S值=0。滑件移动距离S与减速度成正比(以下S称减速度值)。因为由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45
的F的反作用力-F作用于产生S,所以由F与-F同时产生,同时增减,同时消失的同时性来完成即时识别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47
紧急制动由-F作用于滑件(2)产生S′信号即时转保压时间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48
计算S0V先识别实时各类路面:算出S0V<S0″超平路允差而S不变,是下坡;算出S0V>S0″超平路允差而S不变,是上坡;算出S0V≈S0″而S也较稳定,是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49
未变的平路,由实时值SD直接转换为SC或计算SC来修正上下坡的S;制动过程依据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410
所设定的或计算的减速度斜率,计算任一时刻S0V增减来识别的增减:算出S0V、S都在允差范围内变化,是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412
未明显变化;算出S0V增超允差而S也变,是从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51
进入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52
算出S0V减超允差而S较稳定,是从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53
进入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54
由增减压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55
时间使S0″+S0-S0=S0″或≠S0″(即1+X-X=1或≠1)来识别ε=1或≠1,当有1+X-X≠1超允差时,依据≠1之差的大小相应修正S值,直至得1+X-X≠1之差在允差内即转为S0″值的定值保值输出,这样电子控制器依据S′自识别精修正S、S0″和持续控制S0″输出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防抱死制动即实现。各种路面、工况,检查S0″是否超允差的间隔时间最大值tmax,应选定在不会发生侧滑的试验时间界限内或车轮转角度的最大值界限内,这样就能实现S0″超允差的及时发现和修正的主动防侧滑的防抱死制动。由一侧的轮速<另一侧的轮速减压修正无效来识别转向制动。因S′产生产于各轮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56
的合力的-F,所以依据S′精修正S、S0″对前、后、左、右轮处不同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57
的平路和上下坡都能适用。
与已公布的申请号:201110123021.9对比:增补从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58
进入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59
或从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510
进入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511
的识别修正方法,使平路、上下坡路、转弯路有更全面的精确识别、修正,持续控制S0″输出。使普遍认为持续控制S0″相当困难或不可能成为能。
与新一代ABS对比,能简化结构、减少成本、又能提高性能:因依据≠1之差大小相应修正S值,在不会发生侧滑的时间界限内,能使S0″超允差及时发现和修正,并控制S0″持续输出,已能使附着力得到充分利用和不会发生侧滑的主动防侧滑,所以可相应省去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全部或部份结构和相应程序,省去部份或全部分压变幅度的相应定值阀组。利用能精修正S0″和持续控制S0″的独到条件,来创造交通事故高精度自定责的条件。
本发明由以下举例和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不同路面、车速有不同的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61
的合阻力的合理值Fmax和相对应的S0″:
例1:光滑的冰路面:咬合阻力和Q值都较微小,当摩擦温度随S0增加到冰面溶化为有水层时,即相应降低,方向稳定性变差,制动距离ST增加,所以S0″的临界值较低,因此冰路的S0″应选择略>0的微滑移率就能实现峰值性能ε=1的ST″;
例2:对于咬合阻力和Q值都较大的路面:摩擦温度需随S0增加到把胎面磨损物从粉粒状溶化为粘胶状,粘贴在路面上,才能使胎、路接触面的粗糙度降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63
减少,ST增加,胎面溶化临界值的S0″远>冰面溶化临界值的S0″,所以S0″的临界值较高,应选择较高的S0″来实现峰值性能ε≥1的ST″;
例3,较湿的坭土路面:滑移率达到一定值,路面就会稀化成坭浆状的润滑剂,使降低,ST增加,所以S0″的临界值也不同。
上述3例就是不同路面有不同S0″的特性实例,任一路面都有它的合理值Q(FW)的相对应的临界值S0″和ST″,超过临界值的滑移率越大,方向稳定性就越差,按式(5)方法试验出不同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65
Vb临界值S0″的斜率进行控制,就能全面实现峰值性能的ST″。
实施例1是平路的即时识别原理。
图1中虚线右是平路F的反作用力-F作用于滑件(2)产生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67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68
原理图,虚线左边是现有技术例引用图。
平路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71
的即时识别原理:紧急制动,只要制动器的功能正常,都会产生式(1)时:减速度仪的滑件(2)在导轨(1)的导向下向左移动,克服弹簧(3)的弹力PW,当-F与Pw平衡时即产生移动距离(S1)或(S2)……。解除制动:滑件(2)在PW的作用下回到右边的限位,S值=0。滑件移动距离S与减速度成正比。因为由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73
的F的反作用力-F作用于产生S,所以试验和导出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74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75
平路减速度值S的即时识别依据: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76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减增,同时消失的同时性来识别,其中路面制动力是作用力F;滑件(2)克服弹力PW向左移动S1或S2……是反作用力-F。
图1中:(A)箭头的方向是作用力F的方向,(B)箭头的方向是反作用力-F的方向(即行车方向),-F是F的比例引出值:
式中:G-整车重量;m-滑件重量。
车体速度由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78
的-F作用于产生S′值来实现即时识别: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79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710
式中: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711
-作用于滑件m向左移动S1或S2…的-F与PW的平衡力;
S′-P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712
始平衡=-F与Pw平衡始信号滑件移动的距离。
产生S′始信号的即时V0,就是实时路面计算S0V的Vb参考值,即
S 0 V = V b - V 0 V b × 100 %
依据即时参考值的Vb,按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82
设定的减速度斜率,即可计算出任-时刻的S0V
由F与-F的同时性来确保S′时的即时轮速作车速参考值的即时识别,对各种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83
上下坡、左右轮处不同路面及转弯制动都适用。
此时:S′≠S;S′≠S″;
S″为S′的修正值。
因S′是产生于平路与上下坡有差距未识别修正前的值,所以S′≠S,因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85
所以修正S=修正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86
因S″是产生于各种路面经过识别修正的峰值S0″的值,所以S″等于或优于S。因为持续控制S0″等于持续控制Fmax等于控制ST
代入式(5)即
S T ′ ′ = V b p = F max = V b S 0 ′ ′ - - - ( 9 )
实施例2是上下坡减速度值S与平路差距的识别、试验和修正方
图2是坡度i与坡道角换算图
坡道角45°,相对应的i为100°,道路实际坡道角远<45°。
基本原理:坡路因重力分力Pi的作用,其S值与平路有差距(SB),其中:上坡会作用于S比平路有额外的虚减小;下坡会作用于S比平路有额外的虚增加,差距的增减与坡度i成正比。
i = h l × 100 - - - ( 10 )
式中:(h)是坡高,(l)是水平线长。
图3:是上坡作用于S值从实线SC虚减小到虚线SD示意图
图4:是下坡作用于S值从实线SC虚增加到虚线SD示意图
差距(SB)以平路的S与S0″作比较量来识别和修正:
上坡的识别和S值的修正方法
设上坡+i:重力作用于S值比平路有额外的虚减小值为(SB),相对应的应增加修正值为SC。额外差距(SB)即
SC-SD=SB            (11)
SC=SD+SB
上坡差距修正值的试验方法和确定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91
……的+i,路试或模拟台试:试验出例如5°……50°…的SD对比平路S的应增修正值SC,依据试验数据斜率计算、确定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92
……不同坡度相对应的应增修正值SC1、SC2……,制定SD相对应SC的增值修正表作软件,由电子控制器完成修正。
上坡的识别方法
上坡由式(2)计算出S0V>S0″超平路允差来识别:
S值的额外虚减小=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093
的相应虚减小=Vb和SbV的相应虚增加,当计算出S0V>S0″超平路设定允差时,即证明是上坡,S0V>S0″的值越大,上坡的坡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这样上坡的自识别即完成。
上坡额外差距的修正方法
当证明是上坡时:指令按S增值修正表直接把SD1、SD2……转换为相对应的SC1、SC2……,这样不同+i的自识别自修正S值即完成。
下坡的识别和S值的修正方法
下坡的识别方法
下坡由式(2)计算出S0V<S0″超平路允差来识别:
下坡-i:重力的分力作用于S值比平路有额外的虚增加值,S值的虚增加=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01
的相应虚增加=Vb和S0V的虚减小,当计算出S0V<S0″超平路设定允差定时增压修正,S不变即证明是下坡,S0V<S0″的值越大,下坡坡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少,这样下坡的自识别即完成。
设下坡作用于S值比平路有额外的虚增值为SB,相对应的应减小修正值为SC,额外差距SB即:
SD-SC=SB    (12)
SC+SB=SD
下坡额外差距的修正方法:
下坡的修正值与上坡相反,当证明是下坡时:指令按修正表直接把SD1、SD2……转换为SC1、SC2……,这样不同-i的自识别自修正S值即完成。
下坡差距修正值的试验方法和确定与上坡相同。
实施例3是直控ε=1的S0″防抱死制动方法和≠1的自识别自修正方法
直控ε=1的防抱死制动方法:采用《自记式制动仪》原理的重块移动距离S与减速度成正比的减速度仪,重块移动的导向可以是刚性导轨,也可以是弹簧平衡力悬架或磁力轨,减速度仪固定在车上的适当部位,以平路制动时减速度仪的重块克服弹力向前移动S为减速度基准值,把不同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11
路面制动时成正比的前移距离(S1)或(S2)……用电压信号输入电子控制器(5),电子控制器(5)即依据实时的(S1)或(S2)……信号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13
……对号入座,按ε=1设定的减速度斜率计算、控制任-时刻的S0″,指令压力(液压或气压)调节器按S0″所需调节制动力:
精识别精修正方法由如下ε≠1的自识别自修正方法给出
平路ε≠1的自识别自修正方法:以各种平路按式(5)定义试验得S0″作滑移率的基准值1,指令压力调节器(4)按设定时间增压,试验S0″+X(S0)值即转为减压-X(S0)值,分别试验测定+X-X或-X+X的时间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14
又以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15
为时间的基准值,在任-S值变值、定值后分别按设定间隔时间进行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16
时间的增减压,验证S0″相应增减X(S0)值来识别S定值是否精确,此时:如S0″+S0-S0=S0″即
1+X-X=1(13)
即证明实时路面是平路、减速度自定值S精确,此后即转入S0″的定值保值,这样平路得实际效果ε=1的防抱死制动即实现;
如1+X-X≠1(14)
即说明S自定值偏大或偏小之差>或<超±允差,应进行相应增减S来修正,直至1+X-X=1或≠1在允差内为止,此止:证明平路ε≠1的自识别自修正S值的防抱死制动即实现;
如1+X-X=1但S0<或>S0″超±允差时,说明是制动力偏大或偏小,应进行增减压来修正,直至S0=S0″或≠S0″在允差内为止,此止:证明ε≠1的制动力自识别自修正即实现;
从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1
进入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2
的自识别自修正自验证方法
从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3
进入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4
S0必然超‘-’允差:例如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5
进入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6
时,与此同时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7
已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8
增加到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11
但P仍处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12
的相应控制值未增加,所以S也处在S1的值位未增加,此时:因P未增加,所以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13
、S0<S0″必然会超‘-’允差;
相反:如S0未超允差,即证明高、低之差处在可忽略不计的允差范围之内。
特性识别和调压、修正:当计算出S0V<S0″超允差即指令增压,在增压的同时,如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16
证明已处从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17
进入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18
的过程,应持续增压至出现相对应的S′7即转为保压,与此同时:指令转入按的ε=1设定的减速度斜率计算、控制任一时刻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20
相对应的S0″的核对和修正,至此从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21
进入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22
的自识别、自调压、自修正相对应的S0″即完成;
精修正和验证:检查此修正的S0″与实时路面ε=1的S0″是否相符,再按平路的直控S0″+S0-S0是否=S0″作比较量进行精识别、精修正,直至1+X-X=1或≠1在允差内为止。
这样从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23
进入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24
的精识别、精修正、自验证得ε=1的防抱死制动即实现;
从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25
进入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26
的自识别自修正自验证方法
从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27
进入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28
S0必然超‘+’允差:例如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29
进入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30
时,与此同时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31
即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32
减小到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34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35
S值也同时随减小而自动从S7减小到S1,但P仍处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237
的相应控制值未减小,此时:因P未减小,所以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1
S0>S0″必然会超‘+’允差;
相反:如未超允差,即证明高、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2
之差处可忽略不计的允差范围之内。
特性识别和调压、修正: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4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5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6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8
证明已处从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9
进入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10
过程,即令点刹使S减小到出现S′1,当S减小到出现S′1时,再指令转入按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11
的ε=1设定的减速度斜率计算、控制任一时刻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12
相对应的S0″的核对和调压修正,至此从高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13
进入低的自识别、自调压、自修正相对应的S0″已完成;
精修正和验证:检查此调整的S0″与实时路面ε=1的S0″是否相符,再按平路的直控S0″+S0-S0是否=S0″作比较量进行精识别、精修正,直至1+X-X=1或≠1在允差内为止。
这样从高进入低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16
的精识别、精修正、自验证得ε=1的防抱死制动即实现;
左右轮处不同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17
路面ε≠1的自识别自修正自验证方法
该路面的识别和修正方法分别与平路和平路的上下坡路相同。
转向制动的识别与调压
当产生S′或S″时,两侧的前后轮如有一侧的轮速小于另一侧的轮速进行减压修正无效时,即说明是转向制动,两侧轮速之差越大,转向半径越小,作用于侧滑和不安全隐患的离心力也越大。
转向制动的峰值滑移率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18
计算值:内轮>外轮,应依照式(3)(4)(5)路试加推导来确定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319
的最优范围。
当识别是转向制动时,应按转向的来调压控制保值输出,也可转换为高频点刹来控制
Figure BSA00000888875200141
的保值输出,点刹频率由试验来确定。该点杀保值输出方法也可应用于控制S0″的保值输出。
实施例4是重块(滑件)移动距离与减速度成正比应用实例:〈自记式制动仪〉。
实施例5、6分别由已公布的申请号:201110123021.9的实施例1、2给出。
实施例7是交通事故自定责原理。
图5是本实施例制动初速度、制动始点至事故发生点的距离自测定原理图:
图中:(S′)信号是有效制动始点(S′点的实时轮速作制动初速度参考值);
(※)是事故发生点(例如碰撞、刮擦等)的信号;
(SL)是轮速传感器电压变化1次车轮纯滚动的行车距离;
(n)是(S′)信号至(※)信号的电压变化次数;
(STm)是(S′)信号至(※)信号的行车距离。
S Tm = ( S L + 1 2 S L ) × n + ( S L + 1 2 S L ) × n × S 0 ′ ′ - - - ( 15 )
这样在已产生有(S′)信号和已有S、(SL)、(n)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信号的产生和记录,按式(15)计算:就能完成制动初速度和(STm)的自动测定,该自动测定应设专项的计算电路、数据显示和储存功能,依据该数据和实时路面的S就能计算甲、乙车紧急制动的时间之差,完成交通事故高精度高效的自定责。
实际效果参考现行防抱死制动性能试验标准(GB/T13594-2003)的Zmax来试验确定:
路面最大制动力Fmax,参考无侧滑的最大制动因素(又称最大制动强度)Zmax法定试验次数平均值Zm来确定。
峰值滑移率S0″,为Zmax等动态等效无侧滑的实际滑移率法定试验次数的平均值,此平均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S0″±允差。
峰值制动距离ST,为Zmax等动态等效的S0″的初速度至停车的制动距离法定次数平均值,以ST为ε=1的防抱死制动性能。
全文所述的值不变是相对不变,而不是绝对值不变,各控制值1都是近似值,都以能实现峰值性能范围的要求为指标。
综合上述实施例1、2、3、4、5、6,就是随机试验建立Zmax等动态等效零侧滑不失真的S0″±0.01m、持续控制S0″的实验型高精度数控模型,由该高精度数控模型的数据记录和实施例7(※)信号的产生、记录、计算来完成交通事故高精度自定责。

Claims (8)

1.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先路试和导出平路相对应的峰值滑移率S0″作基准值;试验和导出上下坡不同坡度的减速度值SD与平路S的差距SB、应修正值SC,紧急制动由F的反作用力-F作用于重块产生始滑移信号S′即时转保压
Figure FSA00000888875100012
时间计算S0V先识别实时各类路面:算出S0V≈S0″而S也较稳定,是
Figure FSA00000888875100013
未变的平路;算出S0V<S0″超平路允差而S不变,是下坡;算出S0V>S0″超平路允差而S不变,是上坡;由实时值SD直接转换为SC或计算SC来修正上下坡的S;制动过程依据
Figure FSA00000888875100014
Figure FSA00000888875100015
所设定的或计算的减速度斜率,计算任一时刻S0V增减来识别
Figure FSA00000888875100016
的增减:算出S0V、S都在允差范围内变化,是未明显变化;算出S0V增超允差而S也变,是从高
Figure FSA00000888875100018
进入低
Figure FSA00000888875100019
算出S0V减超允差而S较稳定,是从低
Figure FSA000008888751000110
进入高
Figure FSA000008888751000111
由增减压时间使S0″+S0-S0=S0″或≠S0″(即1+X-X=1或≠1)来识别ε=1或≠1,当有1+X-X≠1超±允差时,依据≠1之差的大小相应修正S值,直至得1+X-X≠1之差在±允差内即转为S0″值的定值保值输出,这样电子控制器依据S′自识别精修正S、S0″和持续控制S0″输出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机动车的液、气压防抱死制动即实现。这样比执行新标准ESC的新一代ABS,简化结构减小成本还能提高性能的防抱死制动即实现。
2.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可有主动防侧滑方法,可省去EBD、ESP系统全部或部份结构,省去部份或全部分压变幅度的相应定值阀组,减小成本实现持续控制S0″的防抱死制动。
3.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S′修正S、S0″的试验方法,还可应用于防抱死制动性能S0″与S″T的试验、相互验证和检测。
4.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交通事故前有紧急制动的有效制动信号(S′)的记录,有(S′)信号时的制动初速度和(S′)信号点至事故发生点(※)信号的距离(STm)自动测定、计算、记录、储存和显示。
5.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S′修正S、S0″还可有与车速相反:车速高S0″低、车速低S0″高的相对应增减S0″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6.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可相对应试验出弯道制动的峰值滑移率的相应调节和控制。
7.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信号S′还可即时转为设定的增压时间,依据该增压时间S0V的大小变化来识别不同
Figure FSA00000888875100022
8.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S′修正S、S0″定值后也可采用高频压变来控制S0″的保值输出。
CN2013101605971A 2012-09-10 2013-04-16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33590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05971A CN103359092A (zh) 2012-09-10 2013-04-16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8042.3 2012-09-10
CN201210358042 2012-09-10
CN2013101605971A CN103359092A (zh) 2012-09-10 2013-04-16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092A true CN103359092A (zh) 2013-10-23

Family

ID=49361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05971A Pending CN103359092A (zh) 2012-09-10 2013-04-16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5909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3634A (zh) * 2009-07-10 2011-01-12 屠炳录 直控滑移率的防抱死制动方法和最优滑移率的试验方法
CN102233870A (zh) * 2010-05-05 2011-11-09 屠炳录 ε=1的滑移率试验方法及直控ε=1的防抱死制动方法
CN103183017A (zh) * 2012-01-02 2013-07-03 屠炳录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CN103569088A (zh) * 2012-08-07 2014-02-12 屠炳录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3634A (zh) * 2009-07-10 2011-01-12 屠炳录 直控滑移率的防抱死制动方法和最优滑移率的试验方法
CN102233870A (zh) * 2010-05-05 2011-11-09 屠炳录 ε=1的滑移率试验方法及直控ε=1的防抱死制动方法
CN103183017A (zh) * 2012-01-02 2013-07-03 屠炳录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CN103569088A (zh) * 2012-08-07 2014-02-12 屠炳录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1800A (zh)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US10967870B2 (en) Hill descent system for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282052B (zh) 车辆状态估计装置
CN107848516A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
CN102112354A (zh) 路面摩擦系数估计装置和路面摩擦系数估计方法
CN104812612A (zh) 车辆控制装置
CN102076543A (zh) 路面摩擦系数估计装置和路面摩擦系数估计方法
CN104236929B (zh) 一种消除轮胎纵向力偏移的纵滑试验方法
Huang et al. Design of a hydraulic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 for a motorcycle
CN105829185A (zh) 通过评估滚动半径来估计潜在附着力
CN104670205B (zh) 用于控制车辆的四轮驱动的方法
CN103407450A (zh) 轮胎与地面附着系数实时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032459A (zh) 用于利用中央传感装置来确定轨道车辆的制动相关的实际值的方法和装置以执行减速度控制的制动
Jang et al. Lateral handling improvement with dynamic curvature control for an independent rear wheel drive EV
CN104837691A (zh) 用于调节行驶动态的方法
CN108248453A (zh) 识别路面方法、装置及汽车
ITMI20071204A1 (it) Procedimento per determinare una resistenza di marcia
CN103569088A (zh)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CN103183017A (zh)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CN110271521A (zh) 一种基于信号系统的列车防滑控制方法
CN102196957B (zh) 具有根据侧偏角实施的转向干预的行驶动态性调节器
CN108238025A (zh) 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系统
CN103359092A (zh) 路面相对应峰值滑移率自识别精修正和持续控制方法
Lu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pacejka magic formula tyre model on a study of a hydraulic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for a light motorcycle
CN102233870A (zh) ε=1的滑移率试验方法及直控ε=1的防抱死制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