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9909A -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9909A
CN103339909A CN2011800030158A CN201180003015A CN103339909A CN 103339909 A CN103339909 A CN 103339909A CN 2011800030158 A CN2011800030158 A CN 2011800030158A CN 201180003015 A CN201180003015 A CN 201180003015A CN 103339909 A CN103339909 A CN 103339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messages
terminal equipment
available bandwidth
size
continu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30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姝
肖文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39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99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连续的探测报文,通过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传输通道间的可用带宽,根据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过程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文件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 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 法、 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传输层的网络协议主要使用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 制协议)和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包协议)。 目前, TCP已经成 为互联网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端到端传输协议, TCP釆用了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机制, TCP通过慢启动(Slow Start)来探测网络的可用带宽, 在新建一个 TCP连 接时,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 CWND)初始化为一个数据报文大小, 发送端 按照 CWND的初始化值发送数据,即待发文件的初始传输速率取决于 CWND的初始 化值。 此外,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流媒体控制传输 协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也釆用了 TCP慢启动机制, 文件的初始传输速率也取决 于 CWND的初始化值。
此外, UDP是不可靠的无连接传输协议,基于 UDP的数据传输协议( UDP-based Data Transfer Protocol, UDT )也釆用了类似 TCP†曼启动机制。
目前, 在 TCP慢启动机制下,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过程效率低, 进而导 致文件传输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用于解 决现有技术中,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过程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 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 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携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 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序列号确定接收到的 在一轮探测报文中连续的探测报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 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返回所述可用带宽,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 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 包括: 第二终端 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携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 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使得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 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 终端设备返回的所述可用带宽, 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收装置, 包括: 报文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第二终 端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携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 发送顺序的序列号;报文选择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序列号确定接收到的在一轮探 测报文中连续的探测报文; 带宽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 带宽通知模块, 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返回 所述可用带宽, 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 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送装置, 包括: 报文发送模块, 用于向第一终 端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携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 发送顺序的序列号,使得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 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 带宽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返 回的所述可用带宽, 才艮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系统, 包括: 发送装置 和接收装置, 所述发送装置, 用于向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 携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以及根据所述接 收装置返回的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所述接收装置, 用于根据所述 序列号确定接收到的在一轮探测报文中连续的探测报文, 以及根据所述连续的 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发送装置间的可用带宽, 并向所述发送装置返回所述可用 带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通过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连续的探测报文, 通过连续 的探测报文确定传输通道间的可用带宽, 根据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过程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文件传 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 意图;
图 1为确定可用带宽的流程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 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接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7 为本发明实施例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
图 8 为本发明实施例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
图 9 为本发明实施例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 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 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 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整体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方法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任何终端设备间进行文件传输的场合, 例如, 终端设备间传输的文件可以是视频文件, 音频文件, 文本文件以及其它数据等。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 意图, 如图 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 100、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 — — 文携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支持文件 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的终端设备, 例如, 支持 FTP的手机 或个人电脑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第二终端设备首先需要构造探测报文,探测报文可以包 括携带序列号(Sequence Number)的报文段, 序列号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 连续的探测报文。
探测报文也可以包括携带会话标识(Session ID)的报文段, 会话标识用于 标记探测报文同属于同一探测报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探测报文的大小可以任意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使用较大的探测报文有利提高带宽测量 结果的精度, 但探测报文最大不能超过传输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MTU), 不同的物理网络协议设定的 MTU的值是不同的, 例如: 超级通道( Hyperchannel ) 的 MTU的值是 65535字节;
令牌网 (16Mbps) 的 MTU的值是 17914字节;
令牌网 (4Mbps) 的 MTU的值是 4464字节;
FDDI (Fiber Distributed-Data Interface,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的 MTU的值 是 4352字节;
以太网的 MTU的值是 1500字节;
PPPoE (点到点连接协议)的 MTU的值是 1492字节;
此外, 还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为了保证带宽测试的准确度, 所述探测报文队列中的探测报文的大小需要保持一致, 例如,探测报文中所有的 探测报文的大小都可以设置为 1024byte。
步骤 102、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序列号确定接收到的在一轮探测报文 中连续的探测报文;
步骤 104、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 设备间的可用带宽;
在上述步骤 100、 步骤 102和步骤 104中,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 发送的探测报文,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序列号确定一轮探测报文中连续的探测报 文,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 具体 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图 1为确定可用带宽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1所示: 步骤 2000、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探测报文;
步骤 2001、 第一终端设备判断探测报文是否是一轮探测报文, 如果是, 则 接收该探测报文;如果不是,则将该探测报文丢弃,并继续接收下一个探测报文; 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探测报文,探测报文可以通过在会话标识 中携带一轮探测报文标识,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一轮探测报文标识, 识别接收到的 探测报文是否为一轮探测报文。
例如,在一轮探测报文中,每个探测报文的会话标识携带同一轮探测报文标 识 "A"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探测报文后, 提取探测报文中会话标识报文段, 判 断会话标识是否携带 "A", 若会话标识携带 "A", 则接收该探测报文, 若会话标 识不携带 "A", 则将该探测报文丢弃, 继续接收下一个探测报文。
步骤 2002、 第一终端设备记录一轮探测报文的到达时间;
步骤 2003、第一终端设备判断接收到的探测报文是否为一轮探测报文中最后 一个探测报文,若是, 则执行步骤 2004和步骤 2005; 若不是, 则返回步骤 2000; 探测报文可以在序列号报文段中携带探测报文的序列号, 一轮探测报文中, 最后一个探测报文可以通过在序列号报文段中携带探测报文结束标识,来表示一 轮探测报文发送完毕, 例如, 一轮探测报文携带 5个探测报文: Al, A2, A3, A4, A5 , 相对应的, 5个探测报文分别携带序列号 SN [1],SN[2],SN[3],SN[4],SN[5, 结束],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探测报文后,提取探测报文中的序列号报文段, 判断 序列号是否为 SN[5, 结束], 若序列号为 SN[5, 结束], 则第一终端设备停止接收 下一个探测报文。
步骤 2004、 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的探测报文中, 确定连续的探测报文; 在网络带宽情况较好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可能完整的接收到第二终端设 备发送的探测报文, 例如, 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一个包含 5个探测报文的同一轮探 测报文, 该探测报文分别为 Al, A2, A3, A4, A5, 相应的, 5个探测报文分别携 带序列号 SN [1] , SN [2] , SN [3] , SN [4] , SN [5 , 结束] ,
若没有发生丢包现象, 则该 5个探测报文会被全部接收到, 那么, 第一终端 设备根据序列号能判断出连续的探测报文为 Al、 A2、 A3、 A4、 A5。
由于网络带宽情况千差万别,第一终端设备有可能不能完整的接收第二终端 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队列, 若网络带宽情况较差, 发生丢包现象, 例如, 探测报 _ _ 文 A4 在传输过程中被丢弃, 第一终端设备就只能获得序列号 SN[1], SN[2], SN[3], SN[5, 结束], SN [1] , SN [2] , SN [3]为连续的序列号, 那么, 第一终端设备就判断连续的探测报文为与序列号相应的探测报文为 Al, A2, A3。
需要说明的是, 若探测报文 A3在传输过程中被丢弃, 则第一终端设备只能 接收到探测报文 Al, A2, A4, A5, 那么连续的探测报文队列可以为 Al , A2或 A4, A5;
此外, 还需要说明的是, 若探测报文 A2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发生时延, 探测 报文到达第一终端设备的时序为 A1, A3, A2, A4, A5, 那么连续的探测报文队 列为 A4, A5。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举例只做说明, 不做限定。
步骤 2005、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连续的探测报文计算可用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连续的探测报文计算可用带宽, 可以通过 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商获取可用带宽, 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 中,探测报文的个数与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的乘积; 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连续的 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长。 例如, 可以釆用下列公式计算可用带宽:
Δ. t
所述 B为可用带宽; 所述 N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中, 探测报文的个数; 所 述 L为探测报文的长度; 所述 Δ t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长。
具体的, 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一轮探测报文, 该一轮探测报文中有 Al, A2, A3, A4, A5, 共 5个探测报文, 其中, 每个探测报文的大小 L为 1024byte, 若 网络带宽情况较好, 没有丢包,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了全部的探测报文, 那么连 续的探测艮文队列为 Al, A2, A3, A4, A5, 其中, 该连续的探测艮文到达第一 终端设备的时间分别为 t [l] , t [2] , t [3] , t [4] , t [5] , 那么, 可用带宽
5 X 1024
Β =―
tiS]— t(l]
若网络带宽情况较差, 导致 A2丢包, 那么连续的探测报文为 A3、 A4、 A5, 则可用带宽 ― 3 X 1024
t[5]_ t[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在接收到的一轮探测报文中寻找连续 的探测报文, 根据连续的探测报文计算可用带宽, 因此, 发送一轮探测报文就能 计算出可用带宽, 与通过 TCP慢启动测量带宽相比, 测量时间短, 能快速的确定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可用带宽。
步骤 105、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返回所述可用带宽, 使得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返回所述可用带宽, 第二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例如, 若测到可用带宽为
1M, 可以设置文件初始发送速率为 1024Kps。
若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釆用 TCP传输文件,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 一终端设备返回的可用带宽, 可以根据该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例如,才艮据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小,然后直接按照发送窗口的大小传 输文件, 不经 TCP慢启动过程。 其中, 发送窗口的大小可以根据下列方式计算: 发送窗口的大小= B RTT
所述 B为第一终端设备返回的可用带宽, 所述 RTT (Round-Tr ip Time , 往返时 延)表示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开始, 到第二终端设备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设备 的确认, 总共经历的时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通过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连续的探测报文, 通过连续 的探测报文确定传输通道间的可用带宽, 根据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过程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文件传 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文件的初始传输速率向 第一终端设备传输文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数据包到达时间间隔,监控可用带宽, 并反馈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终端设备根据反馈的信息, 调整文件的传输速率, 避免拥塞发生。
方法实施例二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 _ _ 示意图, 如图 3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 300、 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携 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使得所述第一终端 设备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任何终端设备间进行文件传输的场合, 例如, 终端设备间传输的文件可以是视频文件, 音频文件, 文本文件以及其它数据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支持文件 传输协议(Fi le Transfer Protoco l , FTP ) 的终端设备, 例如, 支持 FTP的手机 或个人电脑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第二终端设备首先需要构造探测报文,探测报文可以包 括携带序列号(Sequence Number)的报文段, 序列号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 连续的探测报文。
探测报文也可以包括携带会话标识(Ses s ion ID )的报文段, 会话标识用于 标记探测报文属于一轮探测报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探测报文的大小可以任意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使用较大的探测报文有利提高带宽测量 结果的精度, 但探测报文最大不能超过传输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ax imum Transmi s s ion Uni t , MTU)。
此外, 还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保证带宽测试的准确度, 所述探测报文队列中 的探测报文的大小需要保持一致, 例如,探测报文中所有的探测报文的大小都可 以设置为 1024byteo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第二终端设备 间的可用带宽的方式, 在方法实施例一中已经说明, 本实施例不再复述。
步骤 302、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返回的所述可用带宽, 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返回所述可用带宽, 第二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例如, 若测到可用带宽为 1M, 可以设置文件初始发送速率为 1024Kps。
若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釆用 TCP协议传输文件,第二终端设备接收 到第一终端设备返回的可用带宽, 可以根据该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_ _ 例如,才艮据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小,然后直接按照发送窗口的大小传 输文件, 不经 TCP慢启动过程其中, 发送窗口的大小可以根据下列方式计算: 发送窗口的大小= B RTT
所述 B为第一终端设备返回的可用带宽, 所述 RTT (Round-Tr ip Time, 往返时 延)表示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开始, 到第二终端设备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设备 的确认, 总共经历的时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通过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连续的探测报文, 通过连续 的探测报文确定传输通道间的可用带宽, 根据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过程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文件传 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文件的初始传输速率向 第一终端设备传输文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数据包到达时间间隔,监控可用带宽, 并反馈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终端设备根据反馈的信息, 调整文件的传输速率, 避免拥塞发生。
下面对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整体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装置实施例一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接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4所示, 该 接收装置 40包括报文接收模块 400、报文选择模块 401、 带宽确定模块 402和带 宽通知模块 403;
所述报文接收模块 400用于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 文携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所述报文选择模 块 401用于根据所述序列号确定接收到的在一轮探测报文中连续的探测报文;所 述带宽确定模块 402 用于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 的可用带宽; 所述带宽通知模块 403 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返回所述可用带 宽, 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带宽确定模块 4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 商获取可用带宽, 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中,探测报文的个数与所 述探测报文的大小的乘积; 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长。
此外,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可以根 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小,将所述发送窗口的大小作为文件初始传输 — — 速率,不经过 TCP慢启动, 使得文件的初始传输速率与可用带宽相匹配, 提高了 文件传输效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 小,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间的往返时 延; 将所述可用带宽与所述往返时延相乘得到发送窗口的大小。
此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述探测报的大小可以相同。
通过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连续的探测报文,通过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传输 通道间的可用带宽,根据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文 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过程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文件传输效率。 装置实施例二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5所示, 该 发送装置 50包括报文发送模块 500和带宽接收模块 501 ;
所述报文发送模块 500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 携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使得所述第一终 端设备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
所述带宽接收模块 501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返回的所述可用带宽,根据所 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 设备间的可用带宽,可以根据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商获取可用带宽, 所述第一 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中, 探测报文的个数与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的乘积; 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长。
此外, 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可以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装置通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携带用于在一轮探测 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序列号的探测报文,使得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发送 装置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 并向发送装置返回所述可用带宽,发送 装置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过程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文 件传输效率。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6所示, 所述带宽接收模块 501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 5011或第二接收单元 5012 , 第 一接收单元 501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返回的所述可用带宽, 根据所述可 — — 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小;
第二接收单元 5012用于将所述发送窗口的大小作为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其 中, 发送窗口的大小可以根据下列方式计算:
发送窗口的大小= B RTT
所述 B为第一终端设备返回的可用带宽, 所述 RTT (Round-Tr ip Time , 往返时 延)表示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开始, 到第二终端设备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设备 的确认, 总共经历的时延。
此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述探测报的大小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带宽接收模块接收到可用带宽后,根据可用带宽确定发 送窗口的大小,根据发送窗口的大小传输文件,不按照拥塞窗口的大小传输文件, 使得文件的初始传输速率与可用带宽相匹配, 提高了文件初始传输效率。
下面对本发明系统实施例的整体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系统实施例一
图 7 为本发明实施例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 如图 7所示, 该系统包括发送装置 601和接收装置 602。
所述发送装置 601用于向接收装置 602发送的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携 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以及根据所述接收 装置 602返回的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所述接收装置 602 用于根据所述序列号确定接收到的在一轮探测报文中连 续的探测报文,以及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发送装置 601间的可用 带宽, 并向所述发送装置 601返回所述可用带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通过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报文, 通过接收装 置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连续的探测报文,通过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传输通道间 的可用带宽, 并向发送装置返回可用带宽,使得发送装置根据可用带宽确定文件 初始传输速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过程效率低的问题, 提高了文件传输效率。
系统实施例二
图 8 为本发明实施例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如图 8所示,接收装置 602包括第一接收单元 6021、第二接收单元 6022 和发送单元 6023。 — — 第一接收单元 6021用于根据所述序列号确定接收到的在一轮探测报文中连 续的探测报文;
第二接收单元 6022用于根据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商获取可用带宽, 所述 第一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中,探测报文的个数与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的乘 积; 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长;
发送单元 6023用于向所述发送装置 601返回所述可用带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装置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连续的探测报文,根据 连续的探测报文的个数和大小以及连续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长得到可用带宽,能快 速的确定可用带宽。
系统实施例三
图 9 为本发明实施例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如图 9所示,发送装置 601包括第一发送单元 6011和速率确定单元 6012。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 6011用于向接收装置 602发送的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 文携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
所述速率确定单元 601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装置 602返回的可用带宽确定发 送窗口的大小, 将所述发送窗口的大小作为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 速率确定单元 6012根据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小, 其 中, 发送窗口的大小可以根据下列方式计算:
发送窗口的大小= B RTT
所述 B为第一终端设备返回的可用带宽, 所述 RTT (Round-Tr ip Time, 往返时 延)表示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开始, 到第二终端设备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设备 的确认, 总共经历的时延。
此外, 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可以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装置根据接收装置返回的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 大小, 然后直接按照发送窗口的大小传输文件, 不经 TCP慢启动过程, 避免了 TCP慢启动过程带来的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过程效率低的问题, 提高了文件 传输效率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 的模块、 单元及步骤, 能够以电子硬件、 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 为 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 — — 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 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 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 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 上述描述 的系统、 装置、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 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 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例 如, 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 的划分方式, 例如多个单元或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 或一些 特征可以忽略, 或不执行。 另外,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心的輛合或直接輛合或 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 装置、模块或单元的心接輛合或通信连接, 也可 以是电的, 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 作为模块或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单元,即可以位于 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或单元上。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 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或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夕卜,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或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 或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模块或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模 块或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或单元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或单元既可以釆用硬件的形 式实现, 也可以釆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或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或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 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 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 或者该技术方 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 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 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 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U盘、 移动硬盘、 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 Memory ),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 s Memory )、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 程序代码的介质。 — —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 效的修改或替换, 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携带用于 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序列号确定接收到的在一轮探测报文中连续的 探测报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 可用带宽;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返回所述可用带宽,使得所述第二终 端设备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1、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 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商获取可用带宽,所述第一数值为 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中,探测报文的个数与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的乘积; 所述第 二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长。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 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支持文件传输协议的终端设备。
    4、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报文的大 小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4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才艮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小;
    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发送窗口的大小作为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 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小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间的往返时延; 将所述可用带宽与所述往返时延相乘得到发送窗口的大小。
    7、 一种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携带用于在一 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使得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 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返回的所述可用带宽,根据所述可 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 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商获取可用带宽,所述第一数值为 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中,探测报文的个数与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的乘积; 所述第 二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长。
    9、 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 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支持文件传输协议的终端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 7至 9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报文的大 小相同。
    11、 根据权利要求 7至 10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用带宽确 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包括:
    才艮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小;
    将所述发送窗口的大小作为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 定发送窗口的大小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间的往返时延;
    将所述可用带宽与所述往返时延相乘得到发送窗口的大小。
    13、 一种接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报文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携 带用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
    报文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序列号确定接收到的在一轮探测报文中连续的 探测报文;
    带宽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 可用带宽;
    带宽通知模块, 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返回所述可用带宽,使得所述第二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宽确定模块具体用 于根据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商获取可用带宽,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 报文中,探测报文的个数与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的乘积; 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连 续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长。
    15、根据权利要求 13或 1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 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 13至 15任一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 备根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才艮据所述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小;
    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发送窗口的大小作为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 述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小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间的往返时延; 将所述可用带宽与所述往返时延相乘得到发送窗口的大小。
    18、 一种发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报文发送模块, 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携带用 于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使得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
    带宽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返回的所述可用带宽,根据所述 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 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可用带宽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商获取可用带宽,所述第一数值为 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中,探测报文的个数与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的乘积; 所述第 二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长。
    20、根据权利要求 18或 1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 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 18至 20任一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宽接收模 块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返回的所述可用带宽,根据所述 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小;
    第二接收单元, 用于将所述发送窗口的大小作为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11、一种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送装置和接收 装置;
    所述发送装置, 用于向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携带用于 在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以及根据所述接收装置返 回的可用带宽确定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所述接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序列号确定接收到的在一轮探测报文中连续的 探测报文, 以及根据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确定与所述发送装置间的可用带宽, 并 向所述发送装置返回所述可用带宽。
    23、 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序列号确定接收到的在一轮探测报文中连续的 探测报文;
    第二接收单元, 用于根据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商获取可用带宽, 所述第一 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中, 探测报文的个数与所述探测报文的大小的乘积; 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连续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长;
    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发送装置返回所述可用带宽。
    24、 根据权利要求 22或 23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 用于向接收装置发送的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报文携带用于在 一轮探测报文中确定探测报文发送顺序的序列号;
    速率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装置返回的可用带宽确定发送窗口的大 小, 将所述发送窗口的大小作为文件初始传输速率。
    25、根据权利要求 11至 24任一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报文的 大小相同。
CN2011800030158A 2011-12-21 2011-12-21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033399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84309 WO2013091180A1 (zh) 2011-12-21 2011-12-21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9909A true CN103339909A (zh) 2013-10-02

Family

ID=48667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30158A Pending CN103339909A (zh) 2011-12-21 2011-12-21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39909A (zh)
WO (1) WO20130911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6640A (zh) * 2014-12-15 2016-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拷贝速率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5591983B (zh) * 2015-10-30 2020-01-0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QoS的出口带宽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79925A2 (en) * 2000-08-09 2002-02-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Fast dynamic measurement of bandwith in a TCP network environment
CN1929442A (zh) * 2006-08-11 2007-03-14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及其估算接收报文间隔时间、探测路径带宽的方法
CN101051959A (zh) * 2007-05-11 2007-10-10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逐跳时间戳标签的网络链路带宽的测量方法
US20100208613A1 (en) * 2009-02-13 2010-08-19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Efficient and loss tolerant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measuring available bandwid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4730B2 (en) * 2001-11-30 2004-06-01 Nokia Corporation Throughput enhancement after interruption
CN101369877B (zh) * 2007-12-27 2012-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控制协议处理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79925A2 (en) * 2000-08-09 2002-02-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Fast dynamic measurement of bandwith in a TCP network environment
CN1929442A (zh) * 2006-08-11 2007-03-14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及其估算接收报文间隔时间、探测路径带宽的方法
CN101051959A (zh) * 2007-05-11 2007-10-10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逐跳时间戳标签的网络链路带宽的测量方法
US20100208613A1 (en) * 2009-02-13 2010-08-19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Efficient and loss tolerant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measuring available bandwidth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伟强,等: "移动Ad Hoc网络的跨层优化拥塞控制", 《软件学报》 *
邓晓衡,等: "MP-Start:基于带宽测量的分阶段TCP慢启动机制", 《通信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91180A1 (zh)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54852B1 (en) Network transmission capacity measurement
CN10797944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667452B2 (en) Mechanism for integrating application data with available bandwidth estimation tools for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CN105357075B (zh)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流量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01534249B (zh) 一种在捆绑链路上发送数据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US7656800B2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KR20160036878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흐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KR20090014334A (ko) 전송 프로토콜의 성능을 향상시키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30129390A (ko) 단일 종점으로부터 아이피 경로들의 가용 용량과 타이트링크 용량을 측정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09073312A2 (en) Network bandwidth detection, distribution and traffic prioritization
CN112653634A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1662418A (zh) 一种传输文件的检测方法及终端
CN102217251A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JP2018511275A5 (zh)
KR101924740B1 (ko) 네트워크 프로빙
CN106170950A (zh) 一种节点的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EP2131532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istribution device, error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error notification program
WO20070945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aggregation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753813B (zh) Dma传送报文的方法
CN103339909A (zh) 文件初始传输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059914B2 (en) Us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method, us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system,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Gokhale et al. Opportunistic adaptive haptic sampling on forward channel in telehaptic communication
JP2008278494A5 (zh)
CN111600808A (zh) 一种用于即时通讯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060120291A1 (en) System structure for increasing the performance of data transmission on the intern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