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3403B - 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3403B
CN103313403B CN201210070842.5A CN201210070842A CN103313403B CN 103313403 B CN103313403 B CN 103313403B CN 201210070842 A CN201210070842 A CN 201210070842A CN 103313403 B CN103313403 B CN 103313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ype
pucch resource
resource
termina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08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3403A (zh
Inventor
郝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0708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3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3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3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3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3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站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其中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其中第一类终端使用上/下行动态重配置,第二类终端不使用上/下行动态重配置;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本发明中,通过控制信令调整两类终端的起始位置,从而避免了两类终端的PUCCH资源冲突。

Description

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或高级长期演进(LTE-Advanced,简称为LTE-A)(R10及R10之前)系统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TDD)模式的帧结构(又称为第二类帧结构,即frame structure type 2)如图1所示。在这种帧结构中,一个10ms(307200Ts,1ms=30720Ts)的无线帧被分成两个半帧,每个半帧长5ms(153600Ts)。每个半帧包含5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每个子帧的作用如表1所示,其中D代表用于传输下行信号的下行子帧。U代表用于传输上行信号的上行子帧。另外,一个上行或下行子帧又分成2个0.5ms的时隙。S代表特殊子帧,包含三个特殊时隙,即下行导频时隙(Downlink PilotTime Slot,简称为DwPTS)、保护间隔(Guard Period,简称为GP)及上行导频时隙(UplinkPilot Time Slot,简称为UpPTS)。
表1上、下行配置表
如图2所示,LTE系统中的资源分配以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为RB)为单位。一个RB在频域上占用12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简称为RE),一个RE在时域上占用一个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或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符号。一个RB在时域上占用一个时隙,也就是说,一个RB在普通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简称为CP)的条件下,占用7个SC-FDMA符号或OFDM符号,在扩展CP的条件下,占用6个SC-FDMA或OFDM符号。
在LTE或LTE-A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UCCH)信道格式PUCCH format la/lb用于传输ACK(Acknowledgement)/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信令。这个信令用于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中传输的数据是否正确(ACK为正确,NACK为不正确)。在TDD模式下,如表2所示,由于一个无线帧内上、下行子帧的数量不同,一个上行子帧有可能要反馈多个下行子帧上的PDSCH。比如:对于D/U配置1,上行子帧2要反馈n-7和n-6两个下行子帧上传输的PDSCH。为了说明简便,下面称需要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反馈的多个下行子帧组成一个上行子帧的反馈窗,其中下行子帧的数量定义为M。
表2下行HARQ反馈定时关系表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DCCH)用于指示PDSCH所使用的资源,调制编码方式等信息。PDCCH所占用的资源以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简称为CCE)为单位进行分配,即一个PDCCH会占用若干个CCE。
当一个下行子帧的PDSCH有PDCCH与之对应时,其对应的PUCCH format la/lb的资源通过相应PDCCH所使用的第一个CCE的序号隐含映射得到。比如,在不做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当UE只有一个天线端口时,目前的隐含映射规则为
其中,表示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对应的PUCCH资源,M为上行子帧n对应的反馈窗的大小,nCCE,i表示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的子帧索引为n-ki。ki的取值见表2)对应的PDCCH所使用的CCE,为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参数,其中c属于{0,1,2,3}且保证Nc≤nCCE,i<Nc+1成立。为一个资源块内的子载波数,为下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
LTE-A系统R11版本将在TDD模式下引入D/U动态重配机制,在支持这一机制的终端(简称为“第一类终端”)看来,不同无线帧的上、下行子帧配置可以动态改变。不支持这一机制的终端(简称为“第二类终端”)只能识别基站广播的一种D/U配置,在第二类终端看来,各个无线帧中上、下行子帧的配置是固定的,除非基站通过半静态的广播信令改变这一配置。对于一个无线帧,由于第一和第二类终端理解的上、下行子帧配置可能不同,因此这两类终端使用的下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的定时关系就有可能不同。这会导致这两类终端所理解的反馈窗的大小和/或反馈窗中下行子帧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进而产生两类终端计算出来的PUCCH资源发生冲突的问题。例如,如果第一类终端使用D/U配置2的下行HARQ定时关系,第二类终端使用D/U配置0的下行HARQ定时关系,则两类终端根据公式(1)计算出来的PUCCH资源的索引如图3所示。其中,第二类终端计算出来的下行子帧n-6的PDCCH的第一个和第二个OFDM符号的CCE对应的PUCCH资源分别与第一类终端下行子帧n-8和n-7的PDCCH的第一个OFDM符号的CCE对应的PUCCH资源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TDD系统中支持和不支持D/U动态重配机制的终端之间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生冲突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包括:基站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其中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其中第一类终端使用上/下行动态重配置,第二类终端不使用上/下行动态重配置;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
优选地,基站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包括:基站发送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基站发送第二参数,其中,第二参数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
优选地,基站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包括:基站发送第三参数,其中,第三参数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基站发送第四参数,其中,第四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与第二类终端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的偏差。
优选地,在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在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部分或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相同;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包括: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起始位置和调整后的PUCCH资源索引进行PUCCH资源映射。
优选地,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部分或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相同包括:基站在PUCCH资源区中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部分或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相同。
优选地,上/下行动态重配置包括以下之一:动态改变不同无线帧的上/下行子帧配置、基站通知终端所使用的对上/下行配置改变过程进行优化的工作方式、基站通知终端所使用的与LTE R8/R9/R10终端不同的上/下行配置改变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应用于基站,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其中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其中第一类终端使用上/下行动态重配置,第二类终端不使用上/下行动态重配置;资源映射模块,用于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
优选地,发送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第二参数,其中,第二参数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
优选地,发送模块包括: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第三参数,其中,第三参数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第四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第四参数,其中,第四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与第二类终端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的偏差。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用于在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部分或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相同;资源映射模块包括:资源映射子模块,用于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起始位置和调整后的PUCCH资源索引进行PUCCH资源映射。
本发明中,通过控制信令调整两类终端的起始位置,从而避免了两类终端的PUCCH资源冲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TE系统T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资源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UCCH资源冲突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资源映射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资源映射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的资源映射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四的资源映射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五的资源映射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六的资源映射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一;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二;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三;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402至步骤S404。
步骤S402,基站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其中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其中第一类终端使用上/下行动态重配置,第二类终端不使用上/下行动态重配置。
步骤S404,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
相关技术中,TDD系统中支持和不支持D/U动态重配机制的终端之间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生冲突。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控制信令调整两类终端的起始位置,从而避免了两类终端的PUCCH资源冲突。
上述步骤S402中可以通过控制信令将两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调整为不同或者相同,具体可以通过配置参数来实现,如下:基站通过信令配置两个参数,分别指示两类终端的起始位置;基站通过信令配置两个参数,一个参数指示其中第二类终端的起始位置,另一个参数指示两类终端的起始位置的偏差。具体如下:
(1)基站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包括:基站发送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基站发送第二参数,其中,第二参数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
(2)基站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包括:基站发送第三参数,其中,第三参数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基站发送第四参数,其中,第四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与第二类终端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的偏差。
进而,除了调整两类终端的起始位置这种方法之外,也可以采用既调整两类终端的起始位置,也在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两种终端的部分或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相同,如下,在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调整后的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在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部分或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相同;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调整后的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包括: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起始位置和调整后的PUCCH资源索引进行PUCCH资源映射。
具体地,在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部分或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相同包括:基站在PUCCH资源区中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部分或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相同。
上述上/下行动态重配置是指不同无线帧的上/下行子帧配置可以动态改变的工作方式;或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终端所使用的一种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针对上/下行配置改变过程进行了一定优化,如HARQ定时关系或信号传输方式的调整等;或者基站通知终端所使用的与LTER8/R9/R10终端不同的上/下行配置改变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优选实施例中,当存在多个服务小区时,PDCCH指主小区(primary cell)上的PDCCH。
在优选实施例一至五中,如无特别说明,假定第一类终端使用D/U配置2的下行HARQ定时关系,第二类终端使用D/U配置0的下行HARQ定时关系。下面分析各种情况下两类终端在子帧2上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PUCCH资源映射情况。
优选实施例一
第一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第二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两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相对关系参见图5。其中,X,Y分别是高层配置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参数,分别指示出了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配置X,Y可以保证两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无重叠;表示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的子帧索引为n-ki,ki的取值见表2)中PDCCH(其使用CCE的索引为nCCE,i)对应的PUCCH资源,M为上行子帧n对应的反馈窗的大小,其中c属于{0,1,2,3}且保证Nc≤nCCE,i<Nc+1成立,为一个资源块内的子载波数,为下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
优选实施例二
第一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第二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两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相对关系见图6。其中,delta,Y分别是高层配置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参数,其中Y指示出了第二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delta指示出了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之间的偏差。配置delta可以保证两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无重叠;表示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的子帧索引为n-ki,ki的取值见表2)中PDCCH(其使用CCE的索引为nCCE,i)对应的PUCCH资源,M为上行子帧n对应的反馈窗的大小,其中c属于{0,1,2,3}且保证Nc≤nCCE,i<Nc+1成立,为一个资源块内的子载波数,为下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
优选实施例三
第一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第二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在上述映射规则的基础上交换第一类终端下行子帧n-6和n-8的第二个PDCCHOFDM符号所对应的PUCCH的映射位置,及X和/或Y的取值,保证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两类终端的全部PUCCH资源索引相同。
两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相对关系见图7。其中,X,Y分别是高层配置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参数,分别指示出了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表示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的子帧索引为n-ki,ki的取值见表2)中PDCCH(其使用CCE的索引为nCCE,i)对应的PUCCH资源,M为上行子帧n对应的反馈窗的大小,其中c属于{0,1,2,3}且保证Nc≤nCCE,i<Nc+1成立,为一个资源块内的子载波数,为下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
优选实施例四
第一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第二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在上述映射规则的基础上交换第一类终端下行子帧n-6和n-8的第二个PDCCHOFDM符号所对应的PUCCH的映射位置以及delta的取值,保证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两类终端的全部PUCCH资源索引相同。
两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相对关系见图8。其中,delta,Y分别是高层配置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参数,其中Y指示出了第二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delta指示出了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之间的偏差;表示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的子帧索引为n-ki,ki的取值见表2)中PDCCH(其使用CCE的索引为nCCE,i)对应的PUCCH资源,M为上行子帧n对应的反馈窗的大小,其中c属于{0,1,2,3}且保证Nc≤nCCE,i<Nc+1成立,为一个资源块内的子载波数,为下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
优选实施例五
第一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第二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两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相对关系见图9。其中,X,Y分别是高层配置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参数,分别指示出了第一类和第二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调整X和或Y的取值,保证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两类终端的部分PUCCH资源索引相同;表示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的子帧索引为n-ki,ki的取值见表2)中PDCCH(其使用CCE的索引为nCCE,i)对应的PUCCH资源,M为上行子帧n对应的反馈窗的大小,其中c属于{0,1,2,3}且保证Nc≤nCCE,i<Nc+1成立,为一个资源块内的子载波数,为下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
优选实施例六
假定第一类终端使用D/U配置3的下行HARQ定时关系,第二类终端使用D/U配置1的下行HARQ定时关系。下面分析各种情况下两类终端在子帧2上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PUCCH资源映射情况。
第一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第二类终端的PUCCH资源与PDCCH CCE的映射规则为:
两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相对关系见图10。其中,X,Y分别是高层配置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参数,分别指示出了第一类和第二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调整X和或Y的取值,保证两类终端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相同,则部分PUCCH资源索引相同;表示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反馈窗中第i个下行子帧的子帧索引为n-ki,ki的取值见表2)中PDCCH(其使用CCE的索引为nCCE,i)对应的PUCCH资源,M为上行子帧n对应的反馈窗的大小,其中c属于{0,1,2,3}且保证Nc≤nCCE,i<Nc+1成立,为一个资源块内的子载波数,为下行系统带宽对应的RB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应用于基站,该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包括发送模块1102和资源映射模块1104。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发送模块1102,用于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其中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其中第一类终端使用上/下行动态重配置;资源映射模块1104,连接至发送模块1102,用于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发送模块1102发送的控制信令指示的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一,如图12所示,发送模块1102包括:第一发送子模块11022,用于发送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第二发送子模块11024,连接至第一发送子模块11022,用于发送第二参数,其中,第二参数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二,如图13所示,发送模块1102包括:第三发送子模块11026,用于发送第三参数,其中,第三参数用于指示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第四发送子模块11028,连接至第三发送子模块11026,用于发送第四参数,其中,第四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类终端与第二类终端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的偏差。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三,如图14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1106,用于在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部分或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相同;资源映射模块1104包括:资源映射子模块11042,连接至发送模块1102和调整模块1106,用于基站或第一类终端或第二类终端根据发送模块1102发送的控制信令指示的起始位置和调整模块1106调整后的PUCCH资源索引进行PUCCH资源映射。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四,如图15所示,调整模块1106包括:调整子模块11062,用于基站在PUCCH资源区中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将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的部分或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装置实施例中描述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对应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在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进行过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中,调整两种终端的起始位置和/或PUCCH资源索引,从而避免了两种终端的PUCCH资源冲突。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其中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类终端和所述第二类终端的使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道元素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类终端使用上/下行动态重配置,所述第二类终端不使用所述上/下行动态重配置;
所述基站或所述第一类终端或所述第二类终端根据所述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包括:
所述基站发送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
所述基站发送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包括:
所述基站发送第三参数,其中,所述第三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
所述基站发送第四参数,其中,所述第四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类终端与所述第二类终端的所述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的偏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或所述第一类终端或所述第二类终端根据所述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所述第一类终端的部分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和所述第二类终端的部分PUCCH资源索引相同,或者在所述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所述第一类终端的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和所述第二类终端的全部PUCCH资源索引相同;
所述基站或所述第一类终端或所述第二类终端根据所述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包括:所述基站或所述第一类终端或所述第二类终端根据所述起始位置和调整后的PUCCH资源索引进行PUCCH资源映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所述第一类终端的部分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和所述第二类终端的部分PUCCH资源索引相同,或者在所述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所述第一类终端的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和所述第二类终端的全部PUCCH资源索引相同包括:所述基站在所述PUCCH资源区中根据预先定义的映射规则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所述第一类终端和所述第二类终端的部分或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行动态重配置包括以下之一:动态改变不同无线帧的上/下行子帧配置、所述基站通知终端所使用的对上/下行配置改变过程进行优化的工作方式、所述基站通知终端所使用的与LTE R8/R9/R10终端不同的上/下行配置改变方式。
7.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装置,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类终端和第二类终端发送控制信令,其中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类终端和所述第二类终端的使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道元素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类终端使用上/下行动态重配置,所述第二类终端不使用所述上/下行动态重配置;
资源映射模块,用于所述基站或所述第一类终端或所述第二类终端根据所述起始位置进行PUCCH资源映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第三参数,其中,所述第三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类终端的使用PDCCH的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的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
第四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第四参数,其中,所述第四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类终端与所述第二类终端的所述PUCCH资源区的起始位置的偏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所述第一类终端的部分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和所述第二类终端的部分PUCCH资源索引相同,或者在所述PUCCH资源区中将对应于相同下行子帧的所述第一类终端的全部PUCCH资源索引调整为和所述第二类终端的全部PUCCH资源索引相同;
所述资源映射模块包括:资源映射子模块,用于所述基站或所述第一类终端或所述第二类终端根据所述起始位置和调整后的PUCCH资源索引进行PUCCH资源映射。
CN201210070842.5A 2012-03-16 2012-03-16 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313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0842.5A CN103313403B (zh) 2012-03-16 2012-03-16 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0842.5A CN103313403B (zh) 2012-03-16 2012-03-16 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3403A CN103313403A (zh) 2013-09-18
CN103313403B true CN103313403B (zh) 2017-12-05

Family

ID=49138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0842.5A Active CN103313403B (zh) 2012-03-16 2012-03-16 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3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66361A4 (en) * 2017-01-05 2020-08-26 Nokia Technologies Oy EVOLVING FEEDBACK REPORT
CN108633021B (zh) * 2017-03-23 2024-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41163A (ja) * 2009-08-17 2011-02-24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JP2011249984A (ja) * 2010-05-25 2011-12-08 Sharp Corp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2005034A (ja) * 2010-06-21 2012-01-05 Sharp Corp 移動局装置、送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82470A (ko) * 2010-01-11 2011-07-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캐리어 집합을 지원하는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ack/nack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41163A (ja) * 2009-08-17 2011-02-24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JP2011249984A (ja) * 2010-05-25 2011-12-08 Sharp Corp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2005034A (ja) * 2010-06-21 2012-01-05 Sharp Corp 移動局装置、送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3403A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6496B (zh)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EP341365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2904698B (zh)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3326806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98025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CCH resource mapping
CN103580830B (zh)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3384188B (zh) 载波聚合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544890B2 (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368709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769866B (zh) 控制上行链路功率
CN103929803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命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348591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CN103516499B (zh) 一种ack/nack反馈比特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3368715B (zh)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CN105122677B (zh) 将资源分配给使用相同频带的多个站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2467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846977A (zh)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368707B (zh) 一种harq反馈的实现方法、上行子帧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2059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3840931A (zh) 时分双工tdd保护频带内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471976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CN108521669A (zh) 使用多个服务小区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3438059B (zh)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190150149A1 (en) Method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5207757A (zh) 通信系统的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