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3400A -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3400A
CN103313400A CN2012100670339A CN201210067033A CN103313400A CN 103313400 A CN103313400 A CN 103313400A CN 2012100670339 A CN2012100670339 A CN 2012100670339A CN 201210067033 A CN201210067033 A CN 201210067033A CN 103313400 A CN103313400 A CN 103313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interval
transmission time
network equipment
tti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70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3400B (zh
Inventor
周明宇
任晓涛
吴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670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340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2624 priority patent/WO201313518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3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3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3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3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该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类TTI;当确定第一TTI不是第一类TTI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第一TTI中的第一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UE,所述第一资源包括n1个PRB,1≤n1<N,所述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PRB的个数;所述第一TTI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TTI;当确定所述第一TTI为第一类TTI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UE,所述第二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资源。本发明可以实现网络侧设备根据TTI的类型灵活调整发送控制信令的资源,进而可以同时保证控制信令和MBMS信号的传输。

Description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个通信系统中,网络侧设备为了实现灵活调度,需要动态地将控制信令发送给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以下简称:UE),控制信令的传输对于系统的性能十分重要。
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以下简称:MBMS)传输方式为通过广播或多播的方式向多个UE或所有UE传输相同的信号,例如:承载广播或电视内容的信号。针对MBMS数据传输,定义了多播广播单频网络传输时间间隔(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Frequency Network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MBSFN TTI),网络侧设备可以在这些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以下简称:TTI)中向UE发送MBMS数据。
由于MBMS传输模式的特殊性,控制信令和MBMS信号对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以下简称:CP)有不同需求,对于控制信令的传输,由于信号通常仅需覆盖小范围,使用短CP就能够满足需求;对于MBMS信号的传输,则需要使用长CP。这里要注意:CP的长度是对于整个符号来说的,所以一旦某个符号被用于传输MBMS数据,则整个符号都会使用长CP。因此,如果使用现有技术,就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若网络侧设备在预留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以下简称:PRB)上使用短CP来传输控制信令,就不能按照长CP来发送MBMS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以实现网络侧设备根据传输时间间隔的类型灵活调整发送控制信令的资源。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
当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不是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第一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用户设备,所述第一资源包括n1个物理资源块,1≤n1<N,所述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物理资源块的个数;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传输时间间隔;
当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用户设备,所述第二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资源。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信令的接收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获得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信息;
当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不是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第一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第一资源包括n1个物理资源块,1≤n1<N,所述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物理资源块的个数;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传输时间间隔;
当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第二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资源。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不是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第一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用户设备,所述第一资源包括n1个物理资源块,1≤n1<N,所述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物理资源块的个数;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传输时间间隔;以及当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用户设备,所述第二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资源。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当根据所述获得模块获得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不是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第一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第一资源包括n1个物理资源块,1≤n1<N,所述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物理资源块的个数;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传输时间间隔;以及当根据所述获得模块获得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第二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资源。
本发明一方面的技术效果是: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不是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该网络侧设备在上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第一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用户设备,上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传输时间间隔;而当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该网络侧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用户设备,其中,该第二资源不同于上述第一资源;从而可以实现网络侧设备根据传输时间间隔的类型来灵活调整发送控制信令的资源。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技术效果是:用户设备根据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不是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该用户设备在上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第一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其中,该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传输时间间隔;而当根据上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该用户设备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上述第二资源不同于上述第一资源。从而可以实现用户设备根据传输时间间隔的类型确定接收控制信令的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类TTI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类TTI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类TTI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资源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第一资源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第二资源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控制信令的接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用户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类TTI。
步骤102,当确定第一TTI不是第一类TTI时,上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一TTI中的第一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UE;当确定第一TTI为第一类TTI时,上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UE。
其中,上述第一资源包括n1个PRB,1≤n1<N,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PRB的个数;上述第一TTI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TTI;上述第二资源不同于上述第一资源。
上述实施例根据TTI的类型来确定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的资源,从而可以实现网络侧设备灵活调整向UE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资源。
本发明中“第一”和“第二”仅为描述方便,不代表性能的优劣和优先级的高低,下同。例如:上述第一TTI仅是为了表示某一TTI,并不表示是第一个TTI。
若网络侧设备选择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控制信令,则通常会在传输控制信令之前向UE发送第一资源的配置信息,便于UE在第一资源上接收控制信令。同样,若网络侧设备选择在不同于第一资源的第二资源上传输控制信令,则通常会在传输控制信令之前向UE发送第二资源的配置信息,便于UE在第二资源上接收控制信令。本发明对网络侧设备选择传输控制信令的资源的操作与向UE发送配置信息的操作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
其中,上述控制信令至少包括具有下列部分或全部功能的信令:
(1)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是否成功解码UE已经发送的上行信号的信令,其功能与LTE系统中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以下简称:PHICH)信令相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网络侧设备若调度UE在第n个TTI发送上行信号,则会在第n+4个TTI上向UE发送PHICH信号,其中承载肯定应答(Acknowledge;以下简称:ACK)/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以下简称:NAK),用于指示网络侧设备是否成功解码UE已经发送的上行信号;若发送ACK,则表示网络侧设备成功解码UE成功发送的上行信号,若发送NAK,则表示网络侧设备并未成功解码UE已经发送的上行信号。
(2)用于调度上行或下行传输、对UE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寻呼或对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进行响应等的信令,其功能与LTE系统中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以下简称:PDCCH)信令相同。例如,网络侧设备通常会根据信道变化确定合适的调度方案,其中包括调制方式、编码速率、空间传输方案和/或功率控制方案等,并将包括调度方案的信息通过控制信令发送给UE,然后UE可以根据控制信令进行相应的发送或接收,由于这些调度方案是根据信道状况实时确定的,这样就能够为UE选择最合适的传输方案,从而提升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类TTI可以为MBSFN TTI。
也就是说,所有MBSFN TTI都是第一类TTI;图2为本发明第一类TTI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TTI,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MBSFN TTI是每个无线帧中编号为1、3、6和8的TTI,并把MBSFNTTI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图2中,阴影方块表示MBSFN TTI,空白方块表示非MBSFN TTI。
本实施例中,对于所有非MBSFN TTI,网络侧设备都使用第一资源向UE发送控制信令;而对于所有MBSFN TTI,网络侧设备则使用第二资源向UE发送控制信令,从而可以使网络侧设备和UE能够较快确定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的资源。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类TTI包括用于向上述UE传输MBMS数据的TTI。
通常,网络侧设备除了向上述UE发送MBSFN TTI的配置信息之外,还会向上述UE发送用于向该UE传输MBMS数据的TTI的配置信息,通常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子集。图3为本发明第一类TTI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网络侧设备确定MBSFN TTI是每个无线帧中编号为1、3、6和8的TTI,并把MBSFN TTI的配置信息发送给上述UE;此外,网络侧设备还会确定向上述UE发送MBMS数据的TTI是编号为1的TTI,并把该用于传输MBMS数据的TTI的配置信息发送给上述UE。图3中,空白方块表示非MBSFN TTI,斜线阴影方块表示不向UE传输MBMS数据的MBSFN TTI,点状阴影方块表示向UE传输MBMS数据的MBSFN TTI。
因此,本实施例中,对于所有并未传输MBMS数据的TTI以及非MBSFNTTI,网络侧设备都使用第一资源向上述UE发送控制信令;而对于所有传输MBMS数据的TTI,网络侧设备使用第二资源向上述UE发送控制信令。由于并非所有MBSFN TTI都用于向某个UE传输MBMS数据,因此,本实施例可以使网络侧设备在更多的TTI上,使用第一资源向UE发送控制信令,能够减少UE在多种接收控制信令的方式之间来回切换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UE接收控制信令的复杂度。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之后,该网络侧设备可以将上述第一类TTI的配置信息发送给上述用户设备。
通常,网络侧设备在MBSFN TTI中除了能够发送MBMS数据(使用长CP)之外,还能发送非MBMS数据(使用短CP)。因此,某一UE仅能获知网络侧设备向自己发送MBMS数据的MBSFN TTI的用途,无法确定其它MBSFN TTI的用途,是用于向其它UE发送MBMS数据,还是发送非MBMS数据;而若某个TTI传输MBMS信号,就须使用长CP,此时不能在该TTI中向UE使用第一资源向UE发送控制信令;而若某个TTI传输非MBMS信号,则须使用短CP,此时就能在该TTI中向UE使用第一资源向UE发送控制信令。图4为本发明第一类TTI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个无线帧中,网络侧设备向UE配置MBSFN TTI为编号为1、3、6和8的TTI,并通知该UE:向该UE传输MBMS数据的TTI为编号为1的TTI。参照上面实施例的描述,对于编号为1的TTI,网络侧设备使用第二资源向该UE发送控制信令。然而,UE并不知道除编号为1的TTI之外的其它MBSFNTTI是否传输MBMS数据,因此无法正确地选择使用第二资源或是第一资源来接收控制信令。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类TTI,并将该第一类TTI的配置信息通知UE,从而让UE获知哪些TTI为第一类TTI。这里,在第一类TTI中,网络侧设备使用第二资源向UE发送控制信令。如图4所示,网络侧设备向某UE传输MBMS数据的TTI为编号为1的TTI,向其它UE传输MBMS数据的TTI为编号为3的TTI,传输非MBMS数据的TTI为编号为6和8的TTI。此时,网络侧设备就可以确定编号为1和3的TTI为第一类TTI,并将该第一类TTI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这样,网络侧设备在编号为1和3的MBSFN TTI上使用第二资源向UE发送控制信令,而在编号为6和8的MBSFN TTI上使用第一资源向UE发送控制信令。图4中,空白方块表示非MBSFN TTI,点状阴影方块表示向某UE传输MBMS数据的TTI,网格状阴影方块表示向其它UE传输MBMS数据的TTI,斜线阴影方块表示传输非MBMS数据的MBSFN TTI。
本实施例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适合于使用第一资源向UE发送控制信令的TTI,并且可以降低实现复杂度。
下面对本发明以上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二资源进行介绍。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资源可以为上述第一TTI中的前n0个符号,该n0为正整数。
图5为本发明第二资源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若第一TTI是第一类TTI,则在第一TTI的前n0个符号上传输控制信令。其中,n0为正整数,n0的数值可以是一固定值,例如:n0=2;或者,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n0的取值,并将该n0的取值发送给UE,这样实现比较灵活。
通过本实施例,网络侧设备就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发送控制信令和MBMS信号,以n0=2为例,如图5所示,在一个TTI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在前2个符号上使用短CP来发送控制信令,在其它符号上使用长CP来发送MBMS信号,从而可以避免控制信令和MBMS信号无法在同一个TTI中传输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将在上述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发送给UE,以供该UE根据该天线端口数接收控制信令。
在采用多天线的系统中,不同天线端口数目对应不同的发送和接收机制,例如:在LTE系统中,若网络侧设备通过2个天线端口发送控制信令、则采用著名的空频块码(Spatial Frequency Block Code;SFBC)技术来发送,若网络侧设备通过4个天线端口发送控制信令,则采用著名的SFBC+频率切换发送分集(Frequency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以下简称:FSTD)技术来发送。一般来说,网络侧设备会将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目通知UE,所以当网络侧设备选择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控制信令时,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目也与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目相同。
然而,通常网络侧设备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控制信令所使用的技术与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控制信令时所使用的技术不同,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将在上述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发送给UE,这样网络侧设备就可以灵活地根据实际信道状况来选择不同的天线端口数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信道状况。例如:在信道散射条件比较丰富的环境,适于通过4个天线端口采用SFBC+FSTD的技术方案来传输控制信令,而其它环境,则通过2个天线端口采用SFBC的技术方案来传输控制信令,以降低RS的开销。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也可以使用1个或2个天线端口,在上述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UE。
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也可以不向UE发送该网络侧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而是通过预设置的方式确定该网络侧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从而可以避免信令开销。
在一个多天线系统中,每个天线端口都需要相应的RS用于估计该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状况;天线数越多,用于信道估计的RS占据的RE就越多,因此RS的开销就越大。本实施例中,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天线端口数可以预设置为1或2,1个天线端口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RS的开销;而在一些特定系统例如:LTE系统中,在控制信令域,使用2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开销与使用1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开销相同,但使用2个天线端口能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资源可以为第一TTI中的n2个连续PRB,1≤n2<N;并且网络侧设备在上述n2个连续PRB中可用于传输MBMS信号的符号上使用与MBMS信号相同的CP。
图6(a)为本发明第一资源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若第一TTI不是第一类TTI,则网络侧设备可以在整个频带的n1(这里n1=2)个分散的PRB上传输控制信令;图6(b)为本发明第二资源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6(b)所示,若第一TTI是第一类TTI,则网络侧设备在连续的n2(这里n2=2)个PRB上传输控制信令,并且在这2个PRB中可用于传输MBMS信号的符号上使用与MBMS信号相同的CP。图6(a)和图6(b)中阴影部分表示传输控制信令的PRB。
由于每个PRB中都有用于解调MBMS信号的RS,因此MBMS信号通常占据连续的PRB,这样能够使用于解调MBMS信号的RS保持频域的连续,从而提高信号的接收性能;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在发送控制信令的同时,使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的PRB保持尽可能的连续,并使用与MBMS信号相同的CP,从而能最大程度降低对MBMS信号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对可用于传输MBMS信号的符号使用于MBMS信号相同的CP,这是因为在一个TTI中,可能只有部分符号可用于传输MBMS信号,对于本发明来说,只需对那些可用于传输MBMS信号的符号使用与MBMS信号相同的CP即可。
本实施例中,上述n2的取值可以与n1的取值相等;或者,网络侧设备可以将上述n2的信息发送给UE,这里,n2的信息包括n2的取值。
具体地,n2的取值可以等于n1的取值,这样实现起来比较简单;或者网络侧设备可以向UE发送信令将n2的信息通知UE,这样实现起来比较灵活。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上述n2个连续PRB可以位于系统带宽的最外侧。
如图6(b)所示,如果n2个连续PRB位于系统带宽的最外侧,则就能最大程度地保持MBMS信号的连续性。图6(b)给出了使用频带中频率最高的PRB来传输控制信令的实施例,此外还可以使用频带中频率最低的PRB来传输控制信令,或者同时使用频带中频率最高和最低的PRB来传输控制信令,这些示例与图6(b)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资源可以为第二TTI中的n3个PRB,1≤n3<N;上述第二TTI可以为非第一类TTI。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当第一TTI为第一类TTI时,网络侧设备可以在非第一类TTI的TTI上发送控制信令给UE。
假设第一TTI为编号为n的TTI,以上行调度为例进行说明:若第一TTI不是第一类TTI,则网络侧设备可以在该TTI上向UE发送控制信令,UE收到控制信令之后,会根据该控制信令在编号为n+4的TTI上发送上行数据;若第一TTI是第一类TTI,则网络侧设备可以在非第一类TTI的TTI上向UE发送控制信令,例如:假设编号为n+1的TTI为非第一类TTI,则网络侧设备可以在该编号为n+1的TTI上发送控制信令,UE收到控制信令之后,同样根据该控制信令在编号为n+4的TTI上发送上行数据,而不是在编号为n+5的TTI上发送。
再以PHICH的传输为例进行说明:UE在编号为n-4的TTI发送上行数据,网络侧设备对其进行解码,如果解码成功,则会通过PHICH向UE发送ACK;如果解码失败,则会通过PHICH向UE发送NAK,UE收到NAK之后会重新发送上行数据,一般来说,通过PHICH向UE发送ACK/NAK的时间是编号为n的TTI。若第一TTI(即编号为n的TTI)为非第一类TTI,则网络侧设备在该第一TTI上通过PHICH向UE发送ACK/NAK,如果UE收到NAK,则会在编号为n+4的TTI上重新发送上行数据;若第一TTI为第一类TTI,则网络侧设备可以在非第一类TTI的TTI上向UE发送控制信令,例如:在编号为n+1的TTI上通过PHICH向UE发送ACK/NAK,如果UE收到NAK,同样会在编号为n+4的TTI上重新发送上行数据,而不是在编号为n+5的TTI上发送。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TTI可以为第一TTI之后的第一个非第一类TTI。
如图2所示,如果第一TTI是编号为3的TTI,则第二TTI可以为编号为4的TTI(非MBSFN TTI);第二TTI在第一TTI之后,这样便于UE在第一TTI首先确定第一TTI是否为第一类TTI,再执行后续的接收操作,易于UE实现;第二TTI是第一TTI之后的第一个非第一类TTI,这样能够减少UE的处理时延,举例来说,如上所述,假设第一TTI为编号为n的TTI,当第一TTI为第一类TTI时,网络侧设备会在编号为n+1的TTI上发送控制信令,UE收到控制信令之后,根据该控制信令在编号为n+4的TTI上发送上行数据,这样,UE就有3个TTI的时间用于检测控制信令并准备上行数据。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TTI中的n3个PRB与第一TTI中的n1个PRB可以使用相同的频段。这样可以使网络侧设备不用通过额外的信令向UE通知n3个PRB的信息。
本发明中,上述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基站(Base Station;以下简称:BS)、接入点(Access Point;以下简称:AP)、远端无线设备(Remote RadioEquipment;以下简称:RRE)、远端无线端口(Remote Radio Head;以下简称:RRH)或远端无线单元(Remote Radio Unit;以下简称:RRU)等。
图7为本发明控制信令的接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控制信令的接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701,UE获得第一类TTI的配置信息。
步骤702,当根据上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TTI不是第一类TTI时,UE在第一TTI中的第一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当根据上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TTI为第一类TTI时,UE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
其中,上述第一资源包括n1个PRB,1≤n1<N,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PRB的个数;第一TTI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TTI;第二资源不同于上述第一资源。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类TTI可以为MBSFN TTI。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类TTI可以为用于向UE传输MBSB数据的TTI。
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201可以为:UE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类TTI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是网络侧设备在确定第一类TTI之后发送给上述UE的。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资源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可以为第一TTI中的前n0个符号,其中,n0为正整数。
本实现方式中,UE可以接收网络侧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并根据该天线端口数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
或者,UE也可以在上述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使用1个或2个天线端口发送的控制信令。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资源可以为第一TTI中的n2个连续PRB,1≤n2<N;并且网络侧设备在上述n2个连续PRB中可用于传输MBMS信号的符号上使用与MBMS信号相同的CP。
本实现方式中,上述n2的取值可以与n1的取值相等;或者,UE也可以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之前,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该n2的信息,其中,n2的信息包括n2的取值。
特别地,上述n2个连续PRB位于系统带宽的最外侧。
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可以为第二TTI中的n3个PRB,1≤n3<N;上述第二TTI包括非第一类TTI。
本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TTI可以为第一TTI之后的第一个非第一类TTI。
或者,第二TTI中的n3个PRB与第一TTI中的n1个PRB使用相同的频段。
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用户设备根据传输时间间隔的类型确定接收控制信令的资源,进而可以同时保证控制信令和MBMS信号的传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8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实现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流程,如图8所示,该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确定模块81和发送模块82。
其中,确定模块81,用于确定第一类TTI;
发送模块82,用于当确定模块81确定第一TTI不是第一类TTI时,在第一TTI中的第一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UE,该第一资源包括n1个PRB,1≤n1<N,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PRB的个数;上述第一TTI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TTI;以及当确定模块81确定第一TTI为第一类TTI时,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UE,该第二资源不同于上述第一资源。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类TTI可以为MBSFN TTI。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类TTI可以为用于向UE传输MBMS数据的TTI。
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82还可以将上述第一类TTI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资源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资源可以为第一TTI中的前n0个符号,n0为正整数。
本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82,还可以将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发送给UE,以供UE根据该天线端口数接收控制信令。
本实现方式中,具体地,发送模块82可以使用1个或2个天线端口,在上述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UE。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也可以为第一TTI中的n2个连续PRB,1≤n2<N;网络侧设备在上述n2个连续PRB中可用于传输MBMS信号的符号上使用与MBMS信号相同的CP。
其中,上述n2的取值与n1的取值相等;或者,也可以由发送模块82将将n2的信息发送给UE,n2的信息包括n2的取值,也就是说,发送模块82还可以当第二资源为第一TTI中不同于第一资源的n2个连续PRB时,将上述n2的取值发送给UE;其中,1≤n2<N。
特别地,上述n2个连续PRB可以位于系统带宽的最外侧。
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资源还可以为第二TTI中的n3个PRB,1≤n3<N;该第二TTI包括非第一类TTI。
其中,上述第二TTI可以为第一TTI之后的第一个非第一类TTI;或者,上述第二TTI中的n3个PRB与第一TTI中的n1个PRB使用相同的频段。
上述网络侧设备根据TTI的类型来确定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的资源,从而可以实现网络侧设备灵活调整向UE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资源,可以避免控制信令的特征与MBMS信号的特征出现冲突的问题,进而可以同时保证控制信令以及MBMS信号的传输。
图9为本发明用户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可以实现本发明图7所示实施例的流程,如图9所示,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获得模块91和接收模块92;
其中,获得模块91,用于获得第一类TTI的配置信息;
接收模块92,用于当根据获得模块91获得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TTI不是第一类TTI时,在第一TTI中的第一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该第一资源包括n1个PRB,1≤n1<N,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PRB的个数;第一TTI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TTI;以及当根据获得模块91获得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TTI为第一类TTI时,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第二资源不同于上述第一资源。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类TTI可以为MBSFN TTI。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类TTI可以为用于向UE传输MBSB数据的TTI。
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实现方式中,获得模块91可以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类TTI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是网络侧设备在确定第一类TTI之后发送给上述UE的。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资源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可以为第一TTI中的前n0个符号,其中,n0为正整数。
本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92还可以接收网络侧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并根据该天线端口数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
或者,接收模块82可以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使用1个或2个天线端口发送的控制信令。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资源可以为第一TTI中的n2个连续PRB,1≤n2<N;并且网络侧设备在上述n2个连续PRB中可用于传输MBMS信号的符号上使用与MBMS信号相同的CP。
本实现方式中,上述n2的取值可以与n1的取值相等;或者,接收模块82可以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n2的信息,该n2的信息包括n2的取值,也就是说,接收模块92还可以当第二资源为第一TTI中不同于第一资源的n2个连续PRB时,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n2的取值。
特别地,上述n2个连续PRB位于系统带宽的最外侧。
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资源可以为第二TTI中的n3个PRB,1≤n3<N;上述第二TTI包括非第一类TTI。
本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TTI可以为第一TTI之后的第一个非第一类TTI。
或者,第二TTI中的n3个PRB与第一TTI中的n1个PRB使用相同的频段。
上述用户设备可以实现根据传输时间间隔的类型确定接收控制信令的资源,进而可以同时保证控制信令和MBMS信号的传输。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1)

1.一种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
当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不是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第一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用户设备,所述第一资源包括n1个物理资源块,1≤n1<N,所述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物理资源块的个数;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传输时间间隔;
当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用户设备,所述第二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包括多播广播单频网络传输时间间隔;或者,所述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包括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传输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之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包括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前n0个符号,所述n0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以供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天线端口数接收控制信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用户设备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使用1个或2个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n2个连续物理资源块,1≤n2<N;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n2个连续物理资源块中可用于传输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信号的符号上使用与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信号相同的循环前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2的取值与所述n1的取值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n2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2个连续物理资源块位于系统带宽的最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包括第二传输时间间隔中的n3个物理资源块,1≤n3<N;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包括非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之后的第一个非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中的n3个物理资源块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n1个物理资源块使用相同的频段。
14.一种控制信令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获得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信息;
当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不是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第一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第一资源包括n1个物理资源块,1≤n1<N,所述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物理资源块的个数;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传输时间间隔;
当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第二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获得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确定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之后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4-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包括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前n0个符号,所述n0为正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天线端口数在所述第二资源上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二资源上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使用1个或2个天线端口发送的控制信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4-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n2个连续物理资源块,1≤n2<N。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n2的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5-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包括第二传输时间间隔中的n3个物理资源块,1≤n3<N;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包括非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
22.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不是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第一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用户设备,所述第一资源包括n1个物理资源块,1≤n1<N,所述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物理资源块的个数;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传输时间间隔;以及当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在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用户设备,所述第二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资源。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2-23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以供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天线端口数接收控制信令。
25.根据权利要求22-23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使用1个或2个天线端口,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
26.根据权利要求22-23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n2个连续物理资源块时,将所述n2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其中,1≤n2<N。
2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当根据所述获得模块获得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不是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在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第一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第一资源包括n1个物理资源块,1≤n1<N,所述N为系统带宽包括的物理资源块的个数;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当前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传输时间间隔;以及当根据所述获得模块获得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时,在第二资源上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所述第二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一资源。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得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确定第一类传输时间间隔之后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7-2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发送控制信令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并根据所述天线端口数在所述第二资源上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
30.根据权利要求27-2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资源上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使用1个或2个天线端口发送的控制信令。
31.根据权利要求27-2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的n2个连续物理资源块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n2的信息;其中,1≤n2<N。
CN201210067033.9A 2012-03-14 2012-03-14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3313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7033.9A CN103313400B (zh) 2012-03-14 2012-03-14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PCT/CN2013/072624 WO2013135184A1 (zh) 2012-03-14 2013-03-14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7033.9A CN103313400B (zh) 2012-03-14 2012-03-14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3400A true CN103313400A (zh) 2013-09-18
CN103313400B CN103313400B (zh) 2016-03-02

Family

ID=49138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7033.9A Active CN103313400B (zh) 2012-03-14 2012-03-14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3400B (zh)
WO (1) WO201313518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7770A1 (zh) * 2014-02-28 2015-09-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357365A (zh) * 2016-08-24 2017-01-25 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 一种控制与数据分离的多波束天线系统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CN109314914A (zh) * 2016-08-12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019A (zh) * 2007-09-27 2009-04-0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下行子帧中广播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EP2424131A1 (en) * 2009-04-23 2012-02-29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019A (zh) * 2007-09-27 2009-04-0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下行子帧中广播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EP2424131A1 (en) * 2009-04-23 2012-02-29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thereof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7770A1 (zh) * 2014-02-28 2015-09-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097317B2 (en) 2014-02-28 2018-10-09 Zte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9314914A (zh) * 2016-08-12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US10939361B2 (en) 2016-08-12 2021-03-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6357365A (zh) * 2016-08-24 2017-01-25 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 一种控制与数据分离的多波束天线系统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3400B (zh) 2016-03-02
WO2013135184A1 (zh) 201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91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indic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US116412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overhead and low latency multi-beam operation
CN108352937B (zh) 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存储器
CN108111267B (zh) 信号的传输方法和系统及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EP4277176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signaling,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US201501172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flexibly changing duplex directions of subframe in tdd system
JP5183687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処理方法、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8213345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time division OFDMA system
CN107734468B (zh) 组播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547872B (zh) 一种传输带宽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83523B (zh) 一种传输模式的指示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16546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1107555A (zh) 传输信道的传输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2011339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 기반 다중 빔 동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511192A (zh)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设备
CN101790240A (zh) Ack/nack信道资源分配及确认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41867A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U2020416372B2 (en) Physica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EP4102747A1 (en)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KR20190003758A (ko)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기지국
US9496933B2 (en) Base station simultaneously servicing legacy cellular and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N102932921B (zh) 一种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分配方法、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03313400B (zh) 控制信令的发送、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2938661A (zh) 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系统及网络侧设备、接收侧设备
JP2022540181A (ja) アンライセンススペクトル上のチャネル状態指示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