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8264B - 一种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08264B CN103308264B CN201310194169.0A CN201310194169A CN103308264B CN 103308264 B CN103308264 B CN 103308264B CN 201310194169 A CN201310194169 A CN 201310194169A CN 103308264 B CN103308264 B CN 1033082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nding gear
- test
- frequency
- excitation
- shimm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起落架摆振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本方法实现在摆振试验中施加不同方向的机身振动频率激励,从而获得飞机起落架在不同方向的频率激励下的起落架减摆性能,相比于传统摆振试验中采用初始偏角的方法无法考虑飞机机身振动激励对起落架摆振的影响,实现各个方向机身振动频率的单向施加从而消除了各个方向振动的相互影响,减少了各个方向振动频率的互相耦合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精度,使试验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为飞机起落架系统及结构设计定型提供更加真实、完整、可靠的试验结果。本方法会带来试验过程中的一些人工成本的少许增加,但技术的进步与试验结果可靠性的极大提高是主要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起落架摆振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
背景技术
摆振试验是飞机起落架设计时必须完成的一项试验,它主要是验证飞机起落架在起飞和着陆滑跑过程中在不同干扰激励下的减摆性能。目前,国内在起落架摆振试验中采用的干扰激励方式主要是初偏角激励法,该方法是试验中通过专门的机构把机轮拉偏一定的角度,当初始偏角达到规定值之后,再释放机轮,以此来验证起落架的减摆性能。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验证起落架在初始偏角干扰激励下的起落架减摆性能,但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考虑机身振动的影响即无法施加单向(扭转、航向或侧向)机身振动频率,因此也无法获得单向机身振动频率干扰下的起落架减摆性能。而采用机身振动频率激励方法,可以直接向起落架施加单向振动频率及扭转频率同样也可以把各向振动激励同时施加,能够比较真实的模拟出飞机的机身振动对起落架在起飞和着陆滑跑过程中摆振性能的影响,从而获得飞机起落架在各向振动频率干扰下的减摆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通过一组凸轮、钢索、弹簧及定向轮的联合作用实现摆振试验中机身的各向振动频率激励,有效的消除各个方向振动频率的相互影响,更好地的模拟飞机的实际使用情况,从而使试验结果更真实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利用到频率激励组件1,所述频率激励组件1包括电机101驱动的凸轮102、与凸轮102凹槽接触的钢索103、与钢索103连接的弹簧104以及用于导向的定向轮105,通过凸轮102的转动使钢索103产生频率振动,再通过弹簧104将频率加载到起落架上:
(1)、施加侧向激励时,将频率激励组件1上的弹簧104固定于起落架一侧轮轴端点上;
(2)、施加航向激励时,将频率激励组件1上的弹簧104固定于起落架轮轴中点上;
(3)、施加扭转激励时,在频率激励组件1上增加两个定向轮105和一个弹簧104,然后通过两个弹簧104固定到起落架两侧轮轴端点上,通过增加的两个定向轮105形成扭转。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方法实现在摆振试验中施加不同方向的机身振动频率激励,从而获得飞机起落架在不同方向的频率激励下的起落架减摆性能,相比于传统摆振试验中采用初始偏角的方法无法考虑飞机机身振动激励对起落架摆振的影响,实现各个方向机身振动频率的单向施加从而消除了各个方向振动的相互影响,减少了各个方向振动频率的互相耦合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精度,使试验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为飞机起落架系统及结构设计定型提供更加真实、完整、可靠的试验结果。本方法会带来试验过程中的一些人工成本的少许增加,但技术的进步与试验结果可靠性的极大提高是主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施加侧向激励示意图;
图2是施加航向激励示意图;
图3是施加扭转激励示意图。
其中,1-频率激励组件,2-起落架组件,101-电机,102-凸轮,103-钢索,104-弹簧,105-定向轮,201-起落架轮轴,202-起落架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
一种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利用到频率激励组件1,所述频率激励组件1包括电机101驱动的凸轮102、与凸轮102凹槽接触的钢索103、与钢索103连接的弹簧104以及用于导向的定向轮105,通过凸轮102的转动使钢索103产生频率振动,再通过弹簧104将频率加载到起落架上:
如附图1所示、施加侧向激励时将将频率激励组件1上定向轮105布置在起落架轮轴201轴线的一侧,将钢索103连接弹簧104的一端固定在起落架轮轴201端点通过调整定向轮105位置保证钢索103和起落架轮轴201处于同一条直线,将钢索103另一端固定;
如附图2所示、施加航向激励时将频率激励组件1上的定向轮105布置在起落架正前方,将钢索103连接弹簧104的一端固定在起落架轮轴201中心点通过调整定向轮105位置保证钢索013和起落架轮轴201垂直并且保证钢索103水平,将钢索103另一端固定;
如附图3所示、施加扭转激励时频率激励组件1上增加两个定向轮105和一个弹簧104,钢索103两端都连有弹簧104,将钢索103接的弹簧10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起落架轮轴201两端端点通过调整定向轮105位置保证钢索103处于水平面内并且与起落架航向平行,通过增加的两个定向轮105施加对起落架支柱202的扭转激励。
Claims (1)
1.一种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利用到频率激励组件[1],所述频率激励组件[1]包括电机[101]驱动的凸轮[102]、与凸轮[102]凹槽接触的钢索[103]、与钢索[103]连接的弹簧[104]以及用于导向的定向轮[105],通过凸轮[102]的转动使钢索[103]产生频率振动,再通过弹簧[104]将频率加载到起落架上,其特征在于:
(1)、施加侧向激励时,将频率激励组件[1]上的弹簧[104]固定于起落架一侧轮轴端点上;
(2)、施加航向激励时,将频率激励组件[1]上的弹簧[104]固定于起落架轮轴中点上;
(3)、施加扭转激励时,在频率激励组件[1]上增加两个定向轮[105]和一个弹簧[104],然后通过两个弹簧[104]固定到起落架两侧轮轴端点上,通过增加的两个定向轮[105]形成扭转。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94169.0A CN103308264B (zh) | 2013-01-05 | 2013-05-23 | 一种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02992.7 | 2013-01-05 | ||
CN201310002992 | 2013-01-05 | ||
CN2013100029927 | 2013-01-05 | ||
CN201310194169.0A CN103308264B (zh) | 2013-01-05 | 2013-05-23 | 一种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08264A CN103308264A (zh) | 2013-09-18 |
CN103308264B true CN103308264B (zh) | 2015-08-05 |
Family
ID=49133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94169.0A Active CN103308264B (zh) | 2013-01-05 | 2013-05-23 | 一种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082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01435B (zh) * | 2014-10-11 | 2017-12-12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避免起落架触地状态过度振动的方法 |
CN105480431B (zh) * | 2014-10-11 | 2017-10-31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避免起落架离地状态过度振动的方法 |
CN105730713A (zh) * | 2014-12-12 | 2016-07-06 |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 一种用于飞机起落架摆振试飞的激励方法和装置 |
CN105090402B (zh) * | 2015-08-11 | 2017-05-17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机械位移耦合与解耦机构 |
CN106950019B (zh) * | 2017-03-01 | 2019-05-10 | 江苏国电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光伏跟踪支架低频振动模拟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
CN109911244B (zh) * | 2018-11-12 | 2023-05-23 |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飞机地面滑跑振动特性分析方法 |
CN112632708B (zh) * | 2020-12-29 | 2024-05-24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混掺气泡的起落架减摆器阻尼力分析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19590Y (zh) * | 1999-10-28 | 2001-02-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起落架落震冲击缓冲器行程测试装置 |
CN2525472Y (zh) * | 2002-02-09 | 2002-12-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三向位移测试装置 |
CN101105420A (zh) * | 2007-08-05 | 2008-01-16 | 陆洋 | 一种车架、前叉振动试验机 |
CN101105421A (zh) * | 2007-04-28 | 2008-01-16 |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消极式凸轮开口机构的动态模拟振动测量装置 |
EP1930711A2 (de) * | 2006-12-08 | 2008-06-11 |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von Daten für die Zulassung eines Luftfahrzeugs |
CN101519120A (zh) * | 2009-04-07 | 2009-09-0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起落架半主动减摆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202403886U (zh) * | 2011-12-27 | 2012-08-29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四自由度多功能激励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0511417D0 (en) * | 2005-06-03 | 2005-07-13 | Airbus Uk Ltd | Landing gear |
-
2013
- 2013-05-23 CN CN201310194169.0A patent/CN1033082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19590Y (zh) * | 1999-10-28 | 2001-02-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起落架落震冲击缓冲器行程测试装置 |
CN2525472Y (zh) * | 2002-02-09 | 2002-12-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三向位移测试装置 |
EP1930711A2 (de) * | 2006-12-08 | 2008-06-11 |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von Daten für die Zulassung eines Luftfahrzeugs |
CN101105421A (zh) * | 2007-04-28 | 2008-01-16 |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消极式凸轮开口机构的动态模拟振动测量装置 |
CN101105420A (zh) * | 2007-08-05 | 2008-01-16 | 陆洋 | 一种车架、前叉振动试验机 |
CN101519120A (zh) * | 2009-04-07 | 2009-09-0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起落架半主动减摆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202403886U (zh) * | 2011-12-27 | 2012-08-29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四自由度多功能激励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起落架摆振控制及试验研究综述;陈大伟 等;《飞机设计》;20110430;第31卷(第2期);第38-41页 * |
飞机起落架摆振的阻尼特性影响;向锦武 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1231;第31卷(第12期);第1358-1362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08264A (zh) | 2013-09-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08264B (zh) | 一种起落架摆振试验频率激励方法 | |
CN104773306B (zh) | 一种主起落架三向加载试验装置 | |
CN206410872U (zh) | 汽车五连杆独立悬架疲劳耐久测试台架 | |
CN104215465B (zh) | 振动与加载多自由度转向架集成耦合模拟系统及方法 | |
CN102642624B (zh) | 一种飞机助力器假件载荷模拟器 | |
CN110132515A (zh) | 一种基于模型更新的时程级迭代实时混合试验方法 | |
CN207556865U (zh) | 汽车前副车架台架试验装置 | |
CN104865123A (zh) | 飞机牵引杆强度、刚度试验夹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807353B (zh) | 无角位移隔振装置及其支链 | |
CN106564617A (zh) | 一种flap舵面加载装置及功能试验方法 | |
CN107506533A (zh) | 一种准静态起落架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 | |
CN106996873A (zh) | 一种重型车车架道路模拟试验装置 | |
CN106289817A (zh) | 一种轮毂电机车辆道路模拟试验台 | |
CN106289686A (zh) | 一种谐波齿轮减速器啮合扭转刚度的测量方法 | |
CN103407327B (zh) | 一种单自由度变形车轮 | |
CN204286806U (zh) | 一种副车架摆臂耐久试验工装 | |
CN214566236U (zh) | 一种车架式起落架稳定性试验频率激励组件 | |
CN204228396U (zh) | 一种后扭转梁耐久试验工装 | |
CN102436186A (zh) | 执行器模拟器及具有该执行器模拟器的卫星闭环仿真系统 | |
CN206281645U (zh) | 一种驱动轴疲劳耐久试验装置 | |
CN102354463B (zh) | 汽车车轮侧偏特性模拟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05160103B (zh) | 高速轨道车辆一系及二系垂向悬置阻尼比的协同优化方法 | |
CN104071332A (zh) | 无人机后三点导向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方法 | |
CN204215592U (zh) | 一种仿真抖震平台 | |
CN106546498B (zh) | 用于转向节疲劳测试的工装及测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